冬季补阴多吃沙参百合少吃黄芪当归
冬季补阴多吃沙参百合少吃黄芪当归
据《健康人报》报道,进入秋季,主妇们也开始在家中自制药膳。第三军医大学新桥医院中医科主任晋献春教授介绍,虽说此时是进补的季节,但并不是补药越贵效果越好或多多益善。
中医有“春夏养阳、秋冬养阴”的说法,“秋天树叶掉了归根,花也开败了,这都是朝‘下’走的,人也一样。”
正因为秋季是“收”的季节,因此用于药膳的中药材选择也很有讲究。很多人只知道不能随便吃人参等大补的中药材,其实这个时候吃黄芪、当归、红枣等都是偏温性中药材,和人参一样,都属于升发性的食材,不但不利于阳气的收敛,过多的食用还会让体质弱的人身体更差。
此时用一些凉性和寒性的中药材入膳,它们内敛的特性才最合适秋季平补的特点。“换句话说,这个时候就是要用一些养阴的药材,像百合、沙参等。”晋献春主任说,沙参不仅滋阴,还可以补气,用它和鸭子一起炖是这个季节最好的补品,因为鸭子也偏凉性,二者合一,更适合做这个季节的药膳补品。而百合则可以用来煮粥,或是在清炒的菜肴中放上几片,不仅味道更加清香,还能达到进补的功效。
阴虚内热的中医食疗
阴虚内热的常见症状是潮热盗汗,五心烦热,夜热早凉,口燥咽干,舌红少苔等。治疗阴虚内热,在饮食上要少吃煎炸、辛辣等伤阴的食物。下面给大家推荐几款食疗方。
阴虚体热者,可服用沙参麦冬汤,即用玉竹10克、天花粉15克、沙参15克、麦冬15克化裁煮水煎服,食疗方面还可吃百合银耳冰糖羹,即百合30克、银耳30克、冰糖若干煮成的羹。
如果出现腹胀、反酸、嗳气、大便干燥等胃肠道症状,则是脾阴虚,可用生地20克、石斛10克、淮山20克、沙参15克、麦冬、太子参15克化裁煮水煎服。
如果出现心悸、失眠、心烦、易怒,则是心阴虚,可服用补心丹,即当归10克、生地20克、天冬10克、麦冬10克、酸枣仁10克、远志10克、沙参15克、丹参10克、太子参15克化裁煮水煎服。
如果出现腰膝酸软、头晕、目眩、耳鸣,则是肾阴虚,可服用六味地黄丸,即熟地20克、丹皮10克、淮山20克、黄肉10克、泽泻10克、茯苓10克制成的药丸。
中药麦冬对肝脏有损害作用吗 麦冬配什么治阴虚火旺
配沙参、生地、玄参、百合、黄柏、五味子、菊花、柏子仁、桑叶、黄芪等。
麦冬作为一种寒性的中药材,具有一定养阴清肺、益胃生津、清心除烦等作用,可以帮助人体用于治疗阴虚火旺出现的口干舌燥、五心烦热、失眠多梦、大便干燥等症状,只是单独吃麦冬治阴虚火旺的效果比较差,可以将其搭配沙参、生地、玄参、百合、黄柏、五味子、菊花、柏子仁、桑叶、黄芪等一起吃,这样效果会更好一些。
出汗多的中医食疗方法
如果患者汗多易感冒,又十分怕冷,风一吹就打寒战,则属阳虚,宜补气温阳。药用桂枝汤加味:生黄芪、浮小麦各30克,桂枝、白芍、当归身各15克,麻黄根、炙甘草各10克、生姜5片、大枣7枚,水煎服。
盗汗:睡中出汗,醒后即止者为盗汗,多因阴阳平衡失调、阴虚火旺、肌表不固,致使汗液外泄所致。宜滋阴降火,药用当归六黄汤加减:当归、生地、熟地各15克,黄柏、知母各10克,生黄芪、鲜芦根各30克,水煎服。饮食上可选择百合、雪梨等滋阴之品,少吃羊肉、洋葱、葱、姜、蒜等热性食物,用沙参麦冬煲老鸭,平时可用沙参、麦冬、五味子或西洋参等泡水饮用。服用六味地黄丸和知柏地黄丸。
胸窝出汗:又称“心汗”,多为心气衰弱所致,可用生脉散加减:人参、麦冬各10克,五味子5克,水煎服。
手脚多汗:多因脾胃功能失调引起,若伴有口干舌燥、心烦不安、舌红少苔等症状,属于虚热症,可用增液汤(玄参30克,麦冬、细生地各24克)加减;若伴有口臭口苦、便秘、尿黄浊、舌苔厚腻等脾胃湿热症状,可用三仁汤(杏仁、飞滑石、提通草、白蔻仁、竹叶、厚朴、生薏仁、半夏)加黄芩、莱菔子、淡竹叶等。
偏汗:左侧或右侧,上半身或下半身出汗,多属营卫不调,气血不和,宜益气养营,用十全大补汤加减:人参、肉桂、川芎、熟地黄、茯苓、白术、黄芪、当归、白芍、炙甘草。老人出偏汗可能为中风先兆,应及早防治。
绝汗:多见于病情危重的心衰病人,虚汗淋漓不止,伴有呼吸急促、四肢厥冷、脉微弱,时有时无,是阳气将绝之象,可应急服参附汤:人参、附子(炮)、青黛各15克,水煎服。
养生补气养血怎么做呢
补气剂:四君子汤:人参.白术.茯苓.甘草.各等份.生苓白术散:人参,白术,山药,白苓各1000克,白扁豆,莲子肉,薏苡仁,桔梗各500克。生脉散:人参10克,麦冬15克,五味子七粒。
补血剂:四物汤:当归,川芎,白芍药,熟地黄各等份。当归补血汤:黄芪30克,当归6克。归脾汤:黄芪30克,白术30克,人参15克,当归,龙眼肉,茯神,远志,酸枣仁各30克,木香15克,甘草8克。
气血双补剂:八珍汤:当归,白芍,川芎,熟地黄,人参,白术,茯苓各10克,甘草5克.灸甘草汤:灸甘草12克,大枣30枚,人参,生地黄30克,阿胶6克,麦冬15克,麻仁10克,桂枝9克,生姜9克。
补阴剂:六味地黄丸:熟地黄24克,山茱萸12克,干山药12克,泽泻9克,牡丹皮9克,茯苓9克。补阳剂:肾气丸:附子30克,桂枝30克,干地黄240克,山茱萸120克,山药120克,茯苓90克,丹皮90克。固表制汗剂:玉屏障散:防风,黄芪各30克,白术60克。
涩肠固脱剂:真人养脏汤:罂粟壳20克,诃子12克,肉豆蔻12克,肉桂3克,灸甘草6克,人参6克,白术12克,白芍9克,木香9克涩精制遗剂:金锁固精丸:沙苑蒺藜,芡实,莲须各60克,龙骨,牡蛎各30克。
固崩制带剂:固冲汤:煅龙骨,煅牡蛎各24克,海螵蛸12克,棕榈碳6克,五倍子1.5克,炒白术30克,生黄芪18克,山萸肉24克,生杭芍12克,茜草9克。
滋润内燥剂:养阴清肺汤:玄参9克,生地黄9克,麦门冬9克,牡丹皮,白芍各9克,薄荷6克,贝母9克,甘草9克。百合固金汤:百合9克,生地黄9克,熟地黄9克,麦冬9克,玄参6克,贝母6克,桔梗6克,当归,白芍,甘草各6克。增液汤:玄参30克,麦冬,生地黄各25克。
补气养血的配方是什么样的,看着上面的介绍相信大家都需要拿出一张纸把这些都牢牢的记住。配方是非常珍贵的,什么样的剂量都已经经过了大家多年的实践,因此不能随意的更改,如果想要效果变得更好的话,就需要大家好好的请教医生,这样就能得到更好的未来了。
肺结核中药配方 肺结核辩证施治
干咳无痰,或痰少不利,时带血丝,手足心热,口干咽燥,盗汗,舌边尖红,苔薄,脉细数。
治则:养阴润肺。方用泻白散合百合固金汤加减。
常用中药:麦冬,阿胶,桑白皮,地骨皮,白芍,玄参,生地黄,川贝母,生甘草,百合。
方中生地黄,玄参阴凉血止血;桑白皮,地骨皮泻肺中郁热。白芍,阿胶益气养血;麦冬,百合,贝母养阴润肺止咳;生甘草和中。
症状:呛咳气急,痰少质黏,咳痰不爽,或痰多,稠黄,时时咯血,颧红,骨蒸潮热,盗汗,心烦口渴,五心烦热,形体消瘦,舌红绛而干,苔薄黄,脉细数。
治则:滋阴降火,方用秦艽鳖甲散加减。
常用中药:麦冬,鳖甲,地骨皮,青蒿,知母,银柴胡,秦艽,生地黄,乌梅,花蕊石,百部,紫苑。
方中以生地黄,麦冬,知母,乌梅滋养肺肾之阴;鳖甲,地骨皮,秦艽,青蒿,银柴胡清虚热;花蕊石止血;紫苑,百部化痰止咳。
症状:咳嗽声低,动则气紧,偶见咯血,血色淡红,午后潮热,面赤,颧红,自汗盗汗,食少便溏,倦怠无力。舌质嫩红,脉细无力。
治则:益气养阴。方用育阴培元汤加减。
常用中药:天冬,麦冬,知母,生地黄,熟地黄,当归,阿胶,黄芪,太子参,地骨皮,百部,白及,五味子。
方中以太子参,黄芪,五味子补益肺气;生地黄,天冬,麦冬,知母养阴生津;地骨皮清虚热;熟地黄,当归,阿胶止血补血;百部,白及止咳。
症状:咳逆喘息,少气无力,声嘶失音,有时痰中带血,血色黯淡,潮热,自汗盗汗,肢冷,男性阳痿,滑精,女子经少或闭经;舌红少津或舌淡体胖,脉弱或细数。
治则:滋阴补阳,方用补天大造丸加减。
常用中药:人参,黄芪,山药,龟甲,枸杞子,熟地黄,紫河车,鹿角胶,五味子,当归,冬虫夏草,诃子。
老人冬季怎么进补
1、老人冬季吃什么食物进补
1.1、植物性滋补品有:红参、别直参、杜仲、山药、西洋参、胡桃红、龙眼肉、银耳、当归、何首乌、构杞子、黄芪、党参、白术、菟丝子等。其中胡桃仁、龙眼肉、银耳、既是补益食品,又是药物之品。
1.2、动物性滋补品:甲鱼、鹿茸、海参、阿胶、黄鳝等:
1.3、冬季食补:主要是一些含蛋白质,维生素,易于消化的食物常见的有粳米,玉米、小麦、黄豆、豌豆、韭菜、香菜、大蒜、萝卜、黄花菜、羊肉、狗肉、鸡肉、鲤鱼、鲢鱼、带鱼、虾子。
2、老人冬季吃什么药材进补
2.1、中成药补剂:鹿茸片、参鹿补膏、全鹿丸、肾丸、附核、八味丸,参茸补丸,人参鹿茸丸,龟龄集,二冬膏,洞天长春膏。十全大补膏,八珍丸,琼玉膏,西洋参口服液等;
2.2、当归:活血祛寒
当归性温,入肝、心、脾经,有补血活血、调经止痛、润肠通便的作用。当归并非只适合女性使用,凡是血虚、血瘀的病人,表现为血虚头痛、头晕心悸、面色萎黄、跌打损伤、皮肤感染、血虚肠燥便秘、虚寒腹痛等,都可一试。
2.3、黄芪:益气固表
冬日里,天气骤寒,心脑血管疾病的高发期随之而来,体质虚弱、容易感冒、畏寒怕冷的人也需增强体质。中医认为,气行则血行,气滞则血瘀。黄芪向来被认为是益气固表的能手,其性微温,归肺、脾、肝、肾经,尤其擅长补气,非常适合上述两类人服用。黄芪有“补而不腻”的特点,适当服用有助增强体质,缓解乏力。
夏季阴虚内热吃什么会好
夏季人们容易出现阴虚内热的现象,那什么是阴虚内热呢?阴虚内热的常见症状是潮热盗汗,五心烦热,夜热早凉,口燥咽干,舌红少苔等。治疗阴虚内热,在饮食上要少吃煎炸、辛辣等伤阴的食物。下面给大家推荐几款食疗方。
阴虚体热者,可服用沙参麦冬汤,即用玉竹10克、天花粉15克、沙参15克、麦冬15克化裁煮水煎服,食疗方面还可吃百合银耳冰糖羹,即百合30克、银耳30克、冰糖若干煮成的羹。
如果出现腹胀、反酸、嗳气、大便干燥等胃肠道症状,则是脾阴虚,可用生地20克、石斛10克、淮山20克、沙参15克、麦冬、太子参15克化裁煮水煎服。
如果出现心悸、失眠、心烦、易怒,则是心阴虚,可服用补心丹,即当归10克、生地20克、天冬10克、麦冬10克、酸枣仁10克、远志10克、沙参15克、丹参10克、太子参15克化裁煮水煎服。
如果出现腰膝酸软、头晕、目眩、耳鸣,则是肾阴虚,可服用六味地黄丸,即熟地20克、丹皮10克、淮山20克、黄肉10克、泽泻10克、茯苓10克制成的药丸。
出汗多的解决办法
自汗:不因活动、天气、食物、药物等因素而自然出汗者,为自汗,多为气虚表现。可用玉屏风散加味:生黄芪、煅龙骨、煅牡蛎、浮小麦各30克,炒白术、防风各15克、甘草6克,水煎服。以“补肺益气、固表养阴”为原则,饮食上可以选择山药、豆浆、牛羊肉等,可多煲太子参瘦肉汤、党参北芪瘦肉汤、西洋参炖鸡、五指毛桃炖鸡等饮用。如果是虚不受补的人,要用太子参煲汤。
如果患者汗多易感冒,又十分怕冷,风一吹就打寒战,则属阳虚,宜补气温阳。药用桂枝汤加味:生黄芪、浮小麦各30克,桂枝、白芍、当归身各15克,麻黄根、炙甘草各10克、生姜5片、大枣7枚,水煎服。
盗汗:睡中出汗,醒后即止者为盗汗,多因阴阳平衡失调、阴虚火旺、肌表不固,致使汗液外泄所致。宜滋阴降火,药用当归六黄汤加减:当归、生地、熟地各15克,黄柏、知母各10克,生黄芪、鲜芦根各30克,水煎服。饮食上可选择百合、雪梨等滋阴之品,少吃羊肉、洋葱、葱、姜、蒜等热性食物,用沙参麦冬煲老鸭,平时可用沙参、麦冬、五味子或西洋参等泡水饮用。服用六味地黄丸和知柏地黄丸。
胸窝出汗:又称“心汗”,多为心气衰弱所致,可用生脉散加减:人参、麦冬各10克,五味子5克,水煎服。
秋季养生食疗方
1、清补瘦肉汤
材料:瘦肉250克,生熟薏米10克,莲子5克,百合5克,淮生10克,玉竹5克,茨实5克
做法:把瘦肉放落滚水中煮5分钟,取出洗净。洗净全部清补凉配料。把适量的请水煲滚,放入全部材料,煲3小时,汤成用盐调适味即可。
功效:此汤清甜滋补,有去湿开胃,除痰健肺等温和清凉功效,特别适宜身体瘦弱,虚不受补者饮用,是秋季养生的合时汤水。
2、养颜冬瓜汤
材料:沙参12-15克,黄芪30克,麦冬10克,先煎取汁。
做法:加入冬瓜约300-400克,再炖约半小时,早晚各服一碗。
功效:沙参是养阴清肺,益胃生津。黄芪补气升阳、利水消肿,治疗肺气虚、气血两不足。麦冬养阴润肺,益胃生津、清心除烦。
3、当归炖仔鸡
材料:当归30克、沙参12克,枸杞子15克,香菇4-6个,母鸡一只,鲜姜3-5片。
做法:母鸡先用热水汆烫以后,再与中药一起炖煮两个小时。
功效:当归是归心、脾、肝经,补血活血,止痛润肠,补血养气,和胃止痛。沙参能够入肺。
4、秋收保健茶
枸杞子15克、沙参10克,麦冬12克,木香6克,山楂12克,乌白一个,滚水冲泡。
功效:润肺补肾,开胃补气,养颜降压,降胆固醇。
5、胡萝卜粥
材料:胡萝卜150克,大米100克
胡萝卜去皮,清洗干净,切成碎末,同大米共煮成粥即可。
功效:中医认为,胡萝卜性味甘、平,具有下气利胸膈、补中安五脏的作用,此粥适用于便秘、肠胃不适、饱闷气胀、消化不良等。
6、山药百合大枣粥
材料:山药90克,百合40克,大枣15枚、薏仁30克,大米适量
材料:将山药、百合、大枣、薏仁、大米洗净,一同放入锅中,用文火熬煮成粥即可。
功效:山药具备补脾和胃之功能;百合清热润燥;大枣、薏仁健脾和胃,诸物合用具有滋阴养胃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