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瓜用法用量
冬瓜用法用量
原料介绍
冬瓜主要产于夏季,取名为冬瓜是因为瓜熟之际,表面上有一层白粉状的东西,就好像是冬天所结的白霜,也是这个原因,冬瓜又称白瓜。
冬瓜属葫芦科,一年生草本。原产我国南部及印度,我国南北各地均有栽培,主要供应季节为夏秋季。
冬瓜,果呈圆,扁圆或长圆形,大小因果种不同,小的重数千克,大的数十千克;皮绿色,多数品种的成熟果实表面有白粉;果肉厚,白色,蔬松多汁,味淡,嫩瓜或老瓜均可食用。
冬瓜的品质,除早采的嫩瓜要求鲜嫩以外,一般晚采的老冬瓜则要求:发育充分,老熟,肉质结实,肉厚,心室小;皮色青绿,带白霜,形状端正,表皮无斑点和外伤,皮不软、不腐烂。
营养分析
1. 利尿消肿
冬瓜含维生素C较多,且钾盐含量高,钠盐含量较低,高血压、肾脏病、浮肿病等患者食之,可达到消肿而不伤正气的作用。
2. 减肥
冬瓜中所含的丙醇二酸,能有效地抑制糖类转化为脂肪,加之冬瓜本身不含脂肪,热量不高,对于防止人体发胖具有重要意义,还可以有助于体形健美。
3. 清热解暑
冬瓜性寒味甘,清热生津,僻暑除烦,在夏日服食尤为适宜。
相关人群
一般人群均可食用。
1. 适宜肾病、水肿、肝硬化腹水、癌症、脚气病、高血压、糖尿病、动脉硬化、冠心病、肥胖、以及缺乏维生素C者多食;
2. 冬瓜性寒凉,脾胃虚弱、肾脏虚寒、久病滑泄、阳虚肢冷者忌食。
制作指导
1. 煎汤,煨食,做药膳,捣汁饮;或用生冬瓜外敷。
2. 冬瓜性凉,不宜生食。
3. 冬瓜是一种解热利尿比较理想的日常食物,连皮一起煮汤,效果更明显。
食疗作用
冬瓜味甘、淡、性凉,入肺、大肠、小肠、膀胱经;
具有润肺生津,化痰止渴,利尿消肿,清热祛暑,解毒排脓的功效;
可用于暑热口渴、痰热咳喘、水肿、脚气、胀满、消渴、痤疮、面斑、脱肛、痔疮等,还能解鱼、酒毒。
冬瓜皮以利尿见长;
冬瓜子以健脾养颜、止咳化痰见长。
其他相关
冬瓜内含蛋白质和大量维生素与矿物质,对护肤美白有不可忽视的作用。《本草纲目》认为用冬瓜瓢“洗面澡身”,可以“祛黑斑,令人悦泽白皙”;冬瓜仁能“令人悦泽好颜色”。
每100克冬瓜所含营养素如下:
热量 (11.00千卡) .维生素B6 (0.03毫克) .蛋白质 (0.40克) .脂肪 (0.20克) .泛酸 (0.21毫克) .碳水化合物 (2.60克) .叶酸 (26.00微克) .膳食纤维 (0.70克) .维生素A (13.00微克) .维生素K (1.00微克) .胡萝卜素 (80.00微克) .硫胺素 (0.01毫克) .核黄素 (0.01毫克) .尼克酸 (0.30毫克) .维生素C (18.00毫克) .维生素E (0.08毫克) .钙 (19.00毫克) .磷 (12.00毫克) .钾 (78.00毫克) .钠 (1.80毫克) .镁 (8.00毫克) .铁 (0.20毫克) .锌 (0.07毫克) .硒 (0.22微克) .铜 (0.07毫克) .锰 (0.03毫克)
★生冬瓜汁:据著名中医养生专家张悟本介绍,每天中午14:00--15:00 喝生冬瓜汁,连续服用三个月,对治疗前列腺,膀胱等方面疾病非常之有效。
鸭肉的用法用量
用法用量
1、烹调时加入少量盐,肉汤会更鲜美。
2.鸭肉是一种美味佳肴,用鸭子可制成烤鸭、板鸭、香酥鸭、鸭骨汤、熘鸭片、熘干鸭条、炒鸭心花、香菜鸭肝、扒鸭掌等上乘佳肴。鸭肉适于滋补,是各种美味名菜的主要原料。
3、鸭肉、鸭血、鸭内金全都可药用。
4、公鸭肉性微寒,母鸡肉性微温。入药以老而白、白而骨乌者为佳。用老而肥大之鸭同海参炖食,具有很大的滋补功效,炖出的鸭汁,善补五脏之阴和虚痨之热。
5、鸭肉与海带共炖食,可软化血管,降低血压,对老年性动脉硬化和高血压、心脏病有较好的疗效;
6、鸭肉与竹笋共炖食,可治疗老年人痔疮下血。因此,民间认为鸭是“补虚劳的圣药”。肥鸭还治老年性肺结核、糖尿病、脾虚水肿、慢性支气管炎、大便燥结、慢性肾炎、浮肿;雄鸭治肺结核、糖尿病。
鸭肉的用法用量
1、烹调时加入少量盐,肉汤会更鲜美。
2.鸭肉是一种美味佳肴,用鸭子可制成烤鸭、板鸭、香酥鸭、鸭骨汤、熘鸭片、熘干鸭条、炒鸭心花、香菜鸭肝、扒鸭掌等上乘佳肴。鸭肉适于滋补,是各种美味名菜的主要原料。
3、鸭肉、鸭血、鸭内金全都可药用。
4、公鸭肉性微寒,母鸡肉性微温。入药以老而白、白而骨乌者为佳。用老而肥大之鸭同海参炖食,具有很大的滋补功效,炖出的鸭汁,善补五脏之阴和虚痨之热。
5、鸭肉与海带共炖食,可软化血管,降低血压,对老年性动脉硬化和高血压、心脏病有较好的疗效;
6、鸭肉与竹笋共炖食,可治疗老年人痔疮下血。因此,民间认为鸭是“补虚劳的圣药”。肥鸭还治老年性肺结核、糖尿病、脾虚水肿、慢性支气管炎、大便燥结、慢性肾炎、浮肿;雄鸭治肺结核、糖
小冬瓜的用法用量
1、煎汤,煨食,做药膳,捣汁饮;或用生冬瓜外敷。
2、冬瓜性凉,不宜生食。
3、冬瓜是一种解热利尿比较理想的日常食物,连皮一起煮汤,效果更明显。
食用功效:冬瓜味甘、淡、性凉,入肺、大肠、小肠、膀胱经;具有润肺生津,化痰止渴,利尿消肿,清热祛暑,解毒排脓的功效;可用于暑热口渴、痰热咳喘、水肿、脚气、胀满、消渴、痤疮、面斑、脱肛、痔疮等,还能解鱼、酒毒。
冬瓜皮以利尿见长;冬瓜子以健脾养颜、止咳化痰见长。
1.冬瓜炒蒜苗冬瓜300克,蒜苗100克,植物油50毫升。先将蒜苗洗净,切成2厘米长的段,冬瓜去皮、瓤,洗净,切成块状;再将炒锅放置火上,加油烧至六成热,投入蒜苗略炒,再放冬瓜块,待炒熟后,加调料适量,淀粉调汁勾芡,最后加味精起锅装盘。此菜具有利肺化痰的功效,适用于肺中有痰,肺气不利致咳嗽气喘等疾病患者食之。
2.冬瓜菠菜羹冬瓜300克,菠菜200克,羊肉30克,姜、葱各适量。先将冬瓜去皮、瓤,洗净切成方块,菠菜择好洗净,切成4厘米长的段,羊肉切薄片,姜切薄片,葱切段;然后将炒锅放火上,加油烧热,投人葱花,放羊肉片煸炒,接着加入葱段、姜片、菠菜、冬瓜块,翻炒几下,加鲜汤,煮沸约10分钟,加入盐、酱油、味精,最后倒入湿淀粉汁调匀即成。本汤羹味美可口,具有补虚消肿,减肥健体的功效,适用于妇女妊娠水肿,形体肥胖者食之。
3.冬瓜银耳羹冬瓜25O克,银耳30克。先将冬瓜去皮、瓤,切成片状;银耳水泡发,洗净;锅放火上加油烧热,把冬瓜倒人煸炒片刻,加汤、盐,烧至冬瓜将熟时,加入银耳、味精、黄酒调匀即成。此汤羹具有清热生津,利尿消肿之功效,适宜于高血压,心脏病,肾炎水肿等患者服食。
4.冬瓜粥冬瓜60克,大米30克。先将冬瓜去瓤连皮洗净,切成小块状,大米淘洗干净,同放人锅中加水1000毫升,先武火煮沸,后文火慢煮,至瓜烂米熟粥稠即可。本粥具有清热利尿,减肥之功效,适用于暑热烦闷,水肿,肺热咳嗽等病症,可起到清热利尿作用。
5.冬瓜汤冬瓜50克。先将冬瓜去瓤,连皮洗净,切成薄片,入锅加水200毫升,煮约10分钟,去冬瓜取汤汁代茶饮服。经常饮服能起到利水消脂作用,适宜于肥胖、水肿诸病症。
6.糖冬瓜冬瓜100O克。将新鲜上好的冬瓜去皮,除去内部和瓜籽,再将其切成4~5厘米厚的长方块,放人沸水中烫5~10分钟,烫至冬瓜肉质透明时捞出,在清水中冲洗干净后,压除水分,放在月光下晒至半干时,用白糖拌匀,浸渍半天后,再晒3天即成。糖冬瓜清甜可口,富于营养,具有清热生津止渴之功效,适用于夏日酷暑时作为点心食之。
其他相关
冬瓜内含蛋白质和大量维生素与矿物质,对护肤美白有不可忽视的作用。《本草纲目》认为用冬瓜瓢“洗面澡身”,可以“祛黑斑,令人悦泽白皙”;冬瓜仁能“令人悦泽好颜色”。
茯苓的用法用量
茯苓的用法用量
1、茯苓蜂蜜面膜材料:白茯苓粉15克白蜂蜜30克做法:将蜂蜜与茯苓粉调成糊状即成。晚上睡前敷脸,翌晨用清水洗去即可。功效:本面膜有营养肌肤,消除老年斑黄褐斑的功效。古医家认为茯苓能化解一切黑斑瘢痕,与蜂蜜搭配使用,既能营养肌肤又能淡化色素斑。
2、三白面膜材料:白芷粉1茶匙、白茯苓2茶匙、白芨1茶匙、芦荟鲜汁、蜂蜜或牛奶适量。做法:将以上三种粉混和,冬天加蜂蜜适量调和如果感觉粘就加几滴牛奶。夏天或是超油皮肤就只加牛奶适量调和。每次20到30分种。功效:此款面膜具有柔嫩肌肤、美白润泽之功效。
3、杏仁茯苓敷材料:杏仁粉30g,茯苓粉10g,莲子10g, 面粉适量。 做法:将中药材研为细末,再与面粉混 合均匀。加入温水调至稀稠适度,均匀 敷于面部。20~30分钟后用清水将脸冼净面膜是清代太医院的处方,具有光洁皮肤、延缓皮肤衰老的作用。
4、绿豆三白面膜材料:绿豆粉2茶匙、白芷粉1茶匙、白茯苓2茶匙、白芨1茶匙、蜂蜜或牛奶适量。做法:绿豆粉、白芷粉、白茯苓、白芨粉混合,冬天加蜂蜜适量调和如果感觉粘就加几滴牛奶。夏天或是超油皮肤就只加牛奶适量调和。每次20到30分种。每周可做2—3次美丽秘诀:这个可以去豆、去印。不过注意皮肤不同、天气不同时,蜂蜜、牛奶的用法。
茯苓的选方
①治太阳病,发汗后,大汗出,胃中干,烦躁不得眠,脉浮,小便不利,微热消渴者:猪苓十八铢(去皮),泽泻一两六铢,白术十八铢,茯苓十八铢,桂枝半两(去皮)。上五味,捣为散。以白饮和,服方寸匕,日三服。(《伤寒论》五苓散)
②治小便多、滑数不禁:白茯苓(去黑皮)、干山药(去皮,白矾水内湛过,慢火焙干)。上二味,各等分,为细末。稀米饮调服之。(《儒门事亲》)
③治水肿:白水(净)二钱,茯苓三钱,郁李仁(杵)一钱五分。加生姜汁煎。(《不知医必要》茯苓汤)
④治皮水,四肢肿,水气在皮肤中,四肢聂聂动者:防己三两,黄耆三两,桂枝三两,茯苓六两,甘草二两。上五味,以水六升,煮取二升,分温三服。(《金匮要略》防己茯苓汤)
⑤治心下有痰饮,胸胁支满目眩:茯苓四两,桂枝,白术各三两,甘草二两。上四味,以水六升,煮取三升,分温三服,小便则利。(《金匮要略》苓桂术甘汤)
⑥治卒呕吐,心下痞,膈间有水,眩悸者:半夏一升,生姜半斤,茯苓三两(一法四两)。上三味,以水七升煮取一升五合,分温再服,(《金匮要略》小半夏加茯苓汤)
⑦治飧泄洞利不止:白茯苓-两,南木香半两(纸裹炮)。上二味,为细末,煎紫苏木瓜汤调下二钱匕。(《百一选方》)
茯苓的食用方法
茯苓,含有茯苓多糖、蛋白质、卵磷脂等多种人体所需的物质,能利尿,能降血糖、能除湿气。常用的食用方法有做汤,做粥,做茶饮,做饼,做酒,和做茯苓膏等。当然不同的做法有不同的风味和效果。
1、开胃汤
茯苓15克,淮山药12克,谷麦芽各30克,鲜、干鸭胗各1个,煮汤饮服。治小儿消化不良,不思饮食。
2、茯苓豆腐
茯苓粉20g、豆腐500g、胡萝卜、香菇适量。将茯苓粉与豆腐伴和均匀,用盐、料酒调味,再将胡萝卜和发好的冬菇放入锅内炒至半熟,然后将豆腐放入锅中,加入适量水,调小火慢慢焖煮,最好调味起锅食用。
3、荷叶茯苓粥
荷叶1张(鲜、干均可),茯苓50克,粳米或小米100克,白砂糖适量。将荷叶煎汤去渣,把茯苓、洗净的粳米或小米加入去了荷叶渣的汤中;同煮成粥,出锅前加白砂糖调味即食。
4、茯苓薏米饼
茯苓、薏米、白面粉各30克,白糖适量,研成细末和匀压成饼,蒸熟。
5、茯苓陈皮姜汁茶
茯苓25克,陈皮5克,水煎,饮服时加入生姜汁10滴。
人参的用法用量
专家认为,病无常形,医无常方,药无常品,服食人参不能一概而论,不同的人有不同的需要,千万不可蛮补。对于一般服用人参的人,适应者长年服用没事,不适应者服用一次也不行。
我国食用人参的历史悠久,对它的神奇功效也是推崇倍至,据史书有记载:人参对人体有“补五脏、安精神、定魂魄、止惊悸、明目开心益智”功效。它的食用方法很有讲究:
(一)炖服。将人参切成2cm薄片,放入瓷碗内,加满水,封密碗口,放置于锅内蒸炖4~5小时即可服用。
(二)嚼食。以2~3片人参含于口中细嚼,生津提神,甘凉可口,是最简单服用方法。
(三)磨粉。将人参磨成细粉,每天吞服,用量视个人体质而定,一般每次1~1.5克。
(四)冲茶。将人参切成薄片,放在碗内或杯中,用开水冲泡,闷盖5分后即可服用。
(五)泡酒。将整根人参可切成薄片装入瓶内用50~60度的白酒浸泡,每日斟情服用。
(六)炖煮食品。人参在食用时常常伴有一定的苦味,如果将人参和瘦肉、小鸡、鱼等一起烹炖,可消除苦味,滋补强身。
另外,无论是红参或是生晒参在食用过程中一定要循序渐进、不可操之过急,过量服食。另外,一定要注意季节变化,一般来说:秋冬季节天气凉爽,进食比较好;而夏季天气炎热,则不宜食用。总之,只要我们掌握了上述食用方法和注意事项,小小的人参就可以使我们强身健体、益寿延年。
茄子用法用量
茄子的吃法,荤素皆宜。既可炒、烧、蒸、煮,也可油炸、凉拌、做汤,都能烹调出美味可口的菜肴。
1、茄子适用于烧、焖、蒸、炸、拌等烹调方法,如“鱼香茄子”“炸茄盒”、“肉片烧茄子”等。
2、老茄子,特别是秋后的老茄子含有较多茄碱,对人体有害,不宜多吃。
3、油炸茄子会造成维生素P大量损失,挂糊上浆后炸制能减少这种损失。
4、在茄子萼片与果实相连接的地方,有一圈浅色环带,这条带越宽、越明显,就说明茄子果实正快速生长,没有老化。如果环带不明显,说明茄子采收时已停止生长,此时的茄子已经变老,影响食用。
5、茄子遇热极易氧化,颜色会变黑而影响美观,如果烹调前先放入热油锅中稍炸,再与其它的材料同炒,便不容易变色。
6、切好茄子后,应趁着还没变色,立刻放入油里直接炸。这样可以炸出茄子中多余的水分,在炖煮时,容易入味。
7、茄子切成块或片后,由于氧化作用会很快由白变褐。如果将切成块的茄子立即放入水中浸泡起来,待做菜时再捞起滤干,就可避免茄子变色。
蘑菇的用法用量
蘑菇的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6-9g,鲜品150-180g。
蘑菇的功效作用
功效:健脾开胃,平肝提神。
主治:用于饮食不消,纳呆,乳汁不足,高血压病,神倦欲眠。
蘑菇的禁忌
气滞者慎服。
蘑菇的配伍
1、治消化不良:(蘑菇)鲜品150g,炒食、煮食均可。(《中国药用真菌》)
2、治高血压病:(蘑菇)鲜品180g,煮食,分两次食用。(《中国药用真菌》)
3、治小儿麻疹透发不快:鲜蘑菇18g,鲜鲫鱼1条。清炖(少放盐)喝汤。(《食用中药与便方》)
蘑菇的相关论述
1.《品汇精要》:“初采得与米饭同炒,如饭黑者有毒。中蘑菇毒,以生绿豆和水研浓汁饮之遂解。”
2.《本草纲目》:“蘑菰出山东、淮北诸处。埋桑、楮诸木于土中,浇以米泔,待菰生采之。长二三寸,本小末大,白色柔软,其中空虚,状如未开玉簪花。俗名鸡腿蘑菰,谓其味如鸡也。一种状如羊肝,有蜂窠眼者,名羊肚菜。”
鹿筋的用法用量
松茸烩鹿筋
原料:鹿筋150克 松茸200克 菜心150克 浓汤300克 黄灯笼辣椒10克 酸菜20克 野山椒10克
姜片、葱段、香菜根、芹菜秆、精盐、味精、鸡粉、白糖、料酒、湿生粉、色拉油各适量
内服:煎汤或煮食,2~4两。
鹿筋壮骨酒原方
【方剂名称】鹿筋壮骨酒原方
【方剂拼音】Lujinzhuanggujiu
【方剂组成】鹿筋30g、鹿骨200g、当归50g、木瓜40g、党参75g、玉竹200g、黄芪75g、重楼100g、虎杖96g、桂枝75g、续断100g、肉桂50g、红花100g、枸杞子75g、秦艽50g、制川乌40g、制草乌40g。
【功能主治】祛风除湿、舒筋活血。用于四肢麻木、风湿性关节炎。四肢麻木、风湿性关节炎。
【用法用量】口服,一次10ml,一日2次。
【注意事项】按规定量服用,孕妇及高血压患者忌服。
【方剂出处】《部颁标准》中药第4册【性
状】本品为棕红色的澄清液体;味辛、甘、微苦。
凤足炖鹿筋
【原料】
1.主料:干鹿筋100 克,肥鸡脚200 克,火腿片25 克,蘑菇片50 克。
2.调料:料酒、精盐、味精、葱段、姜片、鸡汤。
【制法】
1.鹿筋先用冷水洗净捞起,盛入瓦钵内,加入沸水浸泡至水冷后,再换沸水。反复换沸水多次,待鹿筋胀发后才能使用(约2
天)。然后把鹿筋修净,切成手指条,下锅加姜、葱、料酒、清水,将鹿筋煨透后取出,放入炖盅内。
2.鸡脚用水烫透,脱去黄皮衣,斩去爪尖,拆去大骨,下沸水锅焯一下,捞出洗净放炖盅内,面上放火腿片、蘑菇,加入鸡汤、料酒、姜、葱,上笼蒸至鹿筋熟烂,滗出原汁加入味精、精盐搅匀倒入盅内,再上笼蒸约半小时取出即成。
【按】此菜以名贵的滋补健身、强筋骨、法风湿的鹿筋与补气血、强筋骨的鸡爪为主料,配以补气益胃的蘑菇。其功在补气养血、滋阴填精、强筋骨、壮腰膝,常可作为精血不足、食少赢瘦、病后体虚、产后血虚以及腰膝酸痛、伸屈不利,或风湿关节痹痛,或肾精亏虚等病患者的辅助食疗菜肴使用。
红烧鹿筋
【原料】
1.主料:油发鹿筋400克,香菇10克,冬笋10克。
鹿筋2.调料:盐3克,酱油15克,葱段5克,姜片5克,白糖3克,料酒10克,蚝油5克,水淀粉10克,色拉油适量。
【做法】
1、将油发鹿筋洗净,切长条,入开水锅内氽透,捞出控净收入;
2、香菇、冬笋斜片成0.3厘米的厚片。
3、锅置火上,留底油烧热,下入葱段、姜片煸香,烹入料酒,放入鹿筋条适量水,焖至汁浓,再加入香菇片、冬笋片、盐、酱油、白糖、蚝油烧3分钟,拣去葱段、姜片,勾茨装盘即可。
猪皮的用法用量
加工好的正常猪皮具备以下特点:皮白有光泽,毛孔细而深;去毛彻底,无残留毛、毛根;无皮伤及皮肤病;
无皮下组织,去脂干净;成型好;煮熟后具备正常的色、香、味,口感柔软,韧性良好,肉汤透明澄清,冷置后呈无色胶冻,发制干猪皮:
1、用凉水把干猪皮洗干净控干水。
2、猪皮和植物油的比例是2:1,就是半斤晾干的肉皮,用二两半的植物油。把猪皮放进油里,打开火,用微火将油和肉皮烧热,不停拿筷子翻猪皮,直到肉皮膨胀起来,象油条那样,就可以捞起了。
3、下冷水里反复洗泡,直至肉质松胀,猪皮发白,就可以拿来做菜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