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温过低要注意哪些事项
体温过低要注意哪些事项
1、寒从脚下起
鞋的材料要选通气性好的,如帆布,皮革等,穿橡胶与塑料鞋,脚在出汗以后,易发生冻伤。硬而紧的鞋子妨碍脚部的血液循环,也易发生冻伤。当脚趾有麻木感时,可作踏步运动,以促进血液循环。
2、注意着装保暖
防寒服隔热值高、携带方便,既能防风,又能防水,是一种理想的防寒用具。因此,在寒冷的地方,穿着保暖是很重要的。
3、补充能量
人体在寒冷环境中要维持体温,就必然代谢增加,体力消耗增多,只有增加营养物质的摄取量才能满足人体需要。因而高热量的蛋白质、脂肪类的食物应该比平常增加。酒精和水不能产热,寒冷时绝对不要饮酒,饮酒虽然暂时可以造成身体发热的感觉,但实际上酒精使血管膨胀,增加了身体的散热,导致体力衰弱。
4、体外加热
体温过低加重时,身体就难以再次自我加热,因此须从体外加热。如进行体外快速加热会促使冰冷的血液流人体内,进一步加重病情。可将热体放在以下部位:腰背部,胃部,腋窝,后颈,腕部,裆部,这些部位血流接近体表,可以携带热量进人体内。
体温过低的护理
人的体温是指人身体内部的温度。由于身体内部的温度不容易测量,素以临床上常以口腔、腋窝和直肠的温度来代表体温。正常人的口腔温度为36.7~37.7℃(平均为37.2℃),腋窝温度为36.0~37.4℃(平均为36.8℃),直肠温度为36.9~37.9℃(平均为37.5℃)。其中直肠温度最接近人体内部的温度,但测量不方便,因此大多采用腋下和口腔测量。
我们知道,人体的一切生命活动都是以新陈代谢为基础的,而恒定的体温则是新陈代谢正常进行所必须的。体温过高或过低,都会影响酶的活性,从而影响新陈代谢的正常运行,使各种细胞、组织和器官的功能发生紊乱,严重时还会导致死亡。可见,体温的相对稳定,是维持机体内环境稳定,保证新陈代谢等生命活动正常进行的必要条件
正常情况下,体温会因年龄、性别等的不同而在狭小的范围内变动。新生儿和儿童的体温稍高于成年人;成年人的体温稍高于老年人;女性的体温平均比男性高0.3℃.同一个人的体温,一般清晨2~4时最低,14~20时最高,但体温的昼夜差别不超过1℃
体温过低症及其临床表现
体温过低症(身体核心温度低于35度)是由于核心体温的降低而导致肌肉和大脑功能受损的一种疾病。虽然对体温过低症伤员进行诊断最可靠的依据是使用鼓膜温度传感器或直肠温度计来测定其核心体温,但对于在营救现场的救治人员仍有必要对不同程度低温患者的低温症状进行细致的了解。
32~35度 轻度低温
无生气,思维混乱,颤抖,肌体协调能力丧失。当体温在34~35度之间时,大多数病人会剧烈颤抖。当体温下降到34度时,病人会出现健忘、发声障碍、呼吸频率升高。33度时的典型症状是运动性失调。一般来讲,轻度低温病人的血液动力学指标正常,能够在复温后完全消除低温症状。
29~32度 中度低温
精神错乱,反射活动减慢。耗氧量降低,中枢神经系统活跃性降低。大多数32度或更低体温的病人处于昏迷状态。当核心体温降到31度以下时,肌体不再能够通过颤抖来产生热量。体温降至30度,病人可能发生心律不齐,会出现房颤。脉搏减慢,心输出量降低。体温降到29~30度时,瞳孔明显扩大,对光线的反应下降到最低,出现类似脑死亡状况。
低于29度 重度低温
皮肤寒冷,反应消失。28度时,肌体特别容易受室颤和心肌收缩的影响。躯体僵硬,呼吸停止,无脉搏,无反射,无反应,瞳孔固定。
当伤员被从低温海水里捞救上来后,救护人员能够观察测量到病人以下体征:脉搏缓慢甚至消失;呼吸缓慢甚至消失;胡言乱语、对疼痛或口头刺激无反应、步履蹒跚、意识不清;冰冷的皮肤;较低的直肠温度。严重体温过低症伤员可能还有救护人员不宜轻易发觉的问题,但它们对伤员能否生存下来有重要的影响。包括:血液化学成分的改变;血液中O2和CO2含量的改变;不规则的心跳;脱水;身体深层组织和体表组织的温度差。
为了实施对体温过低症伤员的有效复温,普通的救护人员应该经过一定的低温复温培训,了解低温伤员伤情严重程度的辩别和诊断,了解复温的正确步骤和方法,了解现场复温设备的使用及注意事项。
对于低温伤员的复温救治有时会受现场条件的限制,可能无法实施最有效的复温。但无论怎样,救护人员一定要采取必要的手段来保持伤员生存状态;采用隔冷保温措施,有条件的情况下开展复温治疗,避免伤员体温继续下降;并将伤员运送到有完善救护条件的医疗机构中。
对低温病人的营救,关键在于能否对其采取及时、有效的复温措施,能否在伤员获救的30分钟内即实施复温救治,只有将科学的低温救治方法、先进的低温急救设备以及训练有素的救治人员结合起来,才能够最大限度地提高救治率。
体温过低预防预后
1、注意着装保暖 穿防寒服 防寒服隔热值高、携带方便,既能防风,又能防水,是一种理想的防寒用具。
2、经常活动按摩 要尽量减少皮肤暴露部位,对易于发生冻疮的部位,有必要经常活动或按摩。避免接触导热快的物品。如金属与赤手或雪与臀部的接触,可使热量加速丧失,引起局部冻伤。
3、寒从脚下起 鞋的材料要选通气性好的,如帆布,皮革等,穿橡胶与塑料鞋,脚在出汗以后,易发生冻伤。硬而紧的鞋子妨碍脚部的血液循环,也易发生冻伤。当脚趾有麻木感时(冻伤预兆),可作踏步运动,以促进血液循环。
4、体温过低加重时,身体就难以再次自我加热,因此须从体外加热。如进行体外快速加热会促使冰冷的血液流人体内,进一步加重病情。可将热体放在以下部位:腰背部,胃部,腋窝,后颈,腕部,裆部,这些部位血流接近体表,可以携带热量进人体内。
5、及时补充能量 人体在寒冷环境中要维持体温,就必然代谢增加,体力消耗增多,只有增加营养物质的摄取量才能满足人体需要。因而高热量的蛋白质、脂肪类的食物应该比平常增加。酒精和水不能产热,寒冷时绝对不要饮酒,饮酒虽然暂时可以造成身体发热的感觉,但实际上酒精使血管膨胀,增加了身体的散热,导致体力衰弱。专家提醒:绝对不要饮酒来御寒。
体温过低现场该如何处理
体温过低的预防措施主要是防止体热的大量散失,其次是提高肌体对寒冷的适应能力。具体方法有以下一些。
1、注意着装保暖穿防寒服防寒服隔热值高、携带方便,既能防风,又能防水,是一种理想的防寒用具。
对于滞留在车站的旅客,夜晚的气温会更低。衣服要扎紧袖口、裤口,扣上领口,放下帽耳,戴好手套。保持服装的通气性相当重要。衣服不可穿得过紧,这样不仅不会使人感到暖和,反而会感到寒冷、难受。穿一件厚衣服不如多穿几层薄衣服为好,这样有更多的空气层,保温效果更好。要保持服装的干燥。淋湿或汗湿的衣服要及时烘干,衣服上的冰雪要及时抖掉。
2、寒从脚下起鞋的材料要选通气性好的,如帆布,皮革等,穿橡胶与塑料鞋,脚在出汗以后,易发生冻伤。硬而紧的鞋子妨碍脚部的血液循环,也易发生冻伤。当脚趾有麻木感时(冻伤预兆),可作踏步运动,以促进血液循环。
3、搭建遮护棚火车站是露天场地,不宜露宿,应及时与车站取得联系,确定交通状况,尽量选择周边的疏散点安置。保持身体干燥,防止过度劳累。如人数较多,最好使用“搭伴制”,彼此间仔细观察以尽早察觉症状。如人群中发现了此病,就不能排除其他人也可能已经患病。所以,要逐一检查。
发现体温过低要及时处理,防止身体热量进一步散发,置身室内,避风;脱去潮湿的衣服(不能脱光),每次脱一件外套,换上干衣。不要将病人直接躺于地面,要采取保暖措施,如用身体或温热岩石暖和病人。病人清醒时,让其饮用热饮料,食用含糖食品。
4、经常活动按摩要尽量减少皮肤暴露部位,对易于发生冻疮的部位,有必要经常活动或按摩。避免接触导热快的物品。如金属与赤手或雪与臀部的接触,可使热量加速丧失,引起局部冻伤。
体温过低加重时,身体就难以再次自我加热,因此须从体外加热。如进行体外快速加热会促使冰冷的血液流人体内,进一步加重病情。可将热体放在以下部位:腰背部,胃部,腋窝,后颈,腕部,裆部,这些部位血流接近体表,可以携带热量进人体内。
5、及时补充能量人体在寒冷环境中要维持体温,就必然代谢增加,体力消耗增多,只有增加营养物质的摄取量才能满足人体需要。因而高热量的蛋白质、脂肪类的食物应该比平常增加。酒精和水不能产热,寒冷时绝对不要饮酒,饮酒虽然暂时可以造成身体发热的感觉,但实际上酒精使血管膨胀,增加了身体的散热,导致体力衰弱。专家提醒:绝对不要饮酒来御
新生儿体温过低的预防保健
1、注意着装保暖 穿防寒服 防寒服隔热值高、携带方便,既能防风,又能防水,是一种理想的防寒用具。
2、寒从脚下起 鞋的材料要选通气性好的,如帆布,皮革等,穿橡胶与塑料鞋,脚在出汗以后,易发生冻伤。硬而紧的鞋子妨碍脚部的血液循环,也易发生冻伤。当脚趾有麻木感时(冻伤预兆),可作踏步运动,以促进血液循环。
3、经常活动按摩 要尽量减少皮肤暴露部位,对易于发生冻疮的部位,有必要经常活动或按摩。避免接触导热快的物品。如金属与赤手或雪与臀部的接触,可使热量加速丧失,引起局部冻伤。
体温过低加重时,身体就难以再次自我加热,因此须从体外加热。如进行体外快速加热会促使冰冷的血液流人体内,进一步加重病情。可将热体放在以下部位:腰背部,胃部,腋窝,后颈,腕部,裆部,这些部位血流接近体表,可以携带热量进人体内。
4、及时补充能量 人体在寒冷环境中要维持体温,就必然代谢增加,体力消耗增多,只有增加营养物质的摄取量才能满足人体需要。因而高热量的蛋白质、脂肪类的食物应该比平常增加。酒精和水不能产热,寒冷时绝对不
新生儿体温过低怎么办
新生宝宝低体温是指核心(直肠)体温低于35℃,会出现体温过低、体表冰冷、反应低下等特征。低体温不仅可引起皮肤硬肿,并可使体内各重要脏器组织损伤,功能受累,甚至导致死亡。宝宝体温过低时,可以尝试以下的做法:
1、新生儿居室温度一般应维持在18—22℃。
2、新生儿的衣服、包被最好选用新棉花和柔软舒适的棉布制作,以保证良好的保暖性。
3、爸妈要经常摸一摸宝宝的四肢,如果发现手脚冰凉,表明保暖不够,可以增加棉被或使用热水袋保暖。
4、保暖最简单易行的方法就是将新生儿抱在怀里,以自己的体温为新生儿保暖。
5、如果在采取了一定措施后,宝宝的体温仍然很低,爸妈要应立即送宝宝到医院诊治
体温过低要警惕
体温过低属于常见的症状,分为生理性和病理性,长期体温过低就要警惕了,体温过低患者保暖固然重要,最好是找到缓解的方法,而日常中体温过低的缓解方法有很多,大家一定要重视起来,那么,体温过低缓解方法有哪些?下面就让小编为大家具体介绍吧。
1、均衡多元饮食缓解体温过低
均衡饮食、适时补充所需营养素、不偏食,都有助健全免疫系统。缺乏任何一种营养素,对免疫系统多少都会造成不利影响,因为没有一种食物含有人体需要的所有营养素。为了使身体能够充分获得各种营养素,必须均衡摄食各类食物,让食材多样化。
2、适当的运动缓解体温过低
长期运动能增进机体免疫系统功能,成人最能够增强免疫力的运动量是每周3次,每次约30-45分钟,并且是能令心跳轻微加速的运动。这样持续运动超过3个月,免疫力会增加。但是要注意,运动太激烈,反而会抑制免疫力。
3、充足的睡眠缓解体温过低
人进入睡眠状态后,各种有益增加免疫力功能的作用会随即开始。诱发睡眠的化学物质与刺激免疫系统细胞的化学物质是相同的,因此睡不好或是不好好睡觉的人,体内细胞数目也会较睡眠充足者来得少。因此,每个人都应有充足睡眠,有利免疫系统运作,可以缓解体温过低。
4、蒸汽浴缓解体温过低
蒸汽浴促使甲状腺的分泌,活化全身的细胞的新陈代谢。全身细胞的新陈代谢96%由糖分进行,大量消耗血糖,降低血糖值。蒸汽浴最大特点是,身体处在90~110℃高温室内,有着非常高的温热效果。身体表面遇到猛烈的温热,全身的血管扩张,毛孔展开,体内的老废物排泄出外,促进体内脂肪的燃烧,可以缓解体温过低。
5、心理调节缓解体温过低
人的情志也能影响免疫机能,所以情绪适当疏导,可以改善免疫力。压力与负面情绪会促使脑细胞分泌一些化学物质,影响人体内分泌,进而损伤免疫系统。
温馨提示:体温过低属于常见的情况,如果长期出现体温过低现象,患者们就需要及时检查就医了,希望上述的文章可以帮助到患者们。
孕妇能吹空调吗?
气温一天高于一天,空调和电风扇开始转动。家里有孕妇和小婴儿的,闷热难忍之时,只可短时间使用。但切记室内温度不可过低,要与外界的温差不大。电风扇不能直吹,最好用微风型摇头电扇。孕妇不用空调电扇的医生意见:
①孕妇直接吹风扇或室温过低,可使表皮毛细血管收缩,使外周血管阻力增加;可使动脉血压暂时升高,加重心脏负担。
②头部血流量较多,对冷刺激较敏感,易引起头痛、头晕、疲乏无力等不适。
③孕妇出汗时更不可吹电扇,因为出汗时全身毛孔张开,吹电扇后,冷风乘机侵入,极易受凉感冒。轻者流涕、鼻塞、周身不适,重者发热,呼吸道感染,影响孕妇和胎儿的健康。
婴儿不用空调电扇的医生意见:
小婴儿皮肤薄嫩,皮下脂肪少,毛细血管丰富,体温调节中枢尚未发育完善。夏季气温高,小儿毛细血管扩张,汗毛孔开放。若受冷空气侵袭,毛细血管收缩,汗毛孔紧闭,体内热散发不出来。而小儿体温调节功能差,这就使体温调节中枢和血液循环中枢失去平衡,易引起感冒、发热、咳嗽等病症。
体温过低怎么办
寒从脚下起
鞋的材料要选通气性好的,如帆布,皮革等,穿橡胶与塑料鞋,脚在出汗以后,易发生冻伤。硬而紧的鞋子妨碍脚部的血液循环,也易发生冻伤。当脚趾有麻木感时,可作踏步运动,以促进血液循环。
注意着装保暖
防寒服隔热值高、携带方便,既能防风,又能防水,是一种理想的防寒用具。因此,在寒冷的地方,穿着保暖是很重要的。
补充能量
人体在寒冷环境中要维持体温,就必然代谢增加,体力消耗增多,只有增加营养物质的摄取量才能满足人体需要。因而高热量的蛋白质、脂肪类的食物应该比平常增加。酒精和水不能产热,寒冷时绝对不要饮酒,饮酒虽然暂时可以造成身体发热的感觉,但实际上酒精使血管膨胀,增加了身体的散热,导致体力衰弱。
体外加热
体温过低加重时,身体就难以再次自我加热,因此须从体外加热。如进行体外快速加热会促使冰冷的血液流人体内,进一步加重病情。可将热体放在以下部位:腰背部,胃部,腋窝,后颈,腕部,裆部,这些部位血流接近体表,可以携带热量进人体内。
体温过低会有哪些并发症
体温过低是指各种原因引起的产热减少或散热增加导致体温低于正常范围称体温过低。当体温低于35 ℃时称体温不升。下面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体温过低会有哪些并发症。
1、大脑老化:体温调节功能下降,不能及时下达抵御寒冷的命令。
2、消化系统老化:胃口变差,饭量减少,消化吸收不良,致使机体代谢产热量减少,难以满足机体对热量的需求。
3、皮肤老化:对外界气温和冷热变化的感知能力减退,皮下血管硬化使收缩力变差,热量散发过多而导致体温降低,尤其是体温低于35℃时,患者意识模糊,思维反应迟钝,动作不协调,呼吸心跳减慢,此时若不及时采取升温保暖等措施,极易造成心跳骤停而猝死。
温馨提示:有的老人是因某些病服用药物,如冬眠灵、甲基多巴、安定等,可抑制丘脑体温调节中枢,使周围血管扩张,内脏血管收缩,干扰了糖类的代谢产热,还能削弱老年人对寒冷的反应性和对环境气候变化的适应性,从而使体温下降。
体温过低抢救注意以下事项
1、首选部分旁路的体外血液加温积极体内复温,因为它可在核心体温逐渐升高时确保足够的氧供和通气。
2、使用食道复温管在美国还未被报道,尽管他们在欧洲已被广泛成功使用。
3、使用温盐水胸腔灌洗也已成功应用。
在复温期间,低温超过40-60分钟的患者更需要容量支持,因为他们的血管容量扩大了,心率和血流动力学监测在这一时期非常重要。常规使用激素、巴比妥类药物或抗生素还未被证明有助于提高生存或减少复苏后损害。
在复温期间,可能出现严重高血钾。在遭受挤压伤和低温的雪崩遇难者中已经有过严重高钾血症的报道。北美的低温而无挤压伤患者中也报道过严重高钾血症。事实上,严重高钾血症已经被认为是致死的原因,高钾血症治疗应包括传统高级生命支持方法:使用氯化钙、碳酸氢钠、胰岛素加葡萄糖和Kayexalafe灌肠剂;更积极的方法包括透析或换血疗法。
如果患者低温之前溺水,复苏成功的机会非常小,因为低温之前常有其他损害(例如药物过量、滥用酒精、外伤)。临床医师在治疗低温的同时必须处理这些基本疾患。如果患者存在营养不良、有慢性饮酒史,应在复温早期使用维生素B1(100毫克静注)。
体温过低如何治疗
体温过低最常见于寒冷季节或浸泡在水中,但若代谢性或活动性产热(发抖)不能维持核心体温时,也可发生于夏天或温暖季节。严重外伤后也可发生体温过低。固定不动,穿湿衣服,寒风和躺在寒冷的表面物上,可增加发生体温过低的危险性。所以,早发现、早治疗尤为重要。
体温过低治疗方法:
当发抖停止而嗜睡和精神错乱加重时,这就成为一个十分紧迫的重要急诊。在评估病情时首先要防止进一步散热,若病人无呼吸,无脉搏并且看上去已死时,必须决定是否立即开始心肺复苏。若病人能快速到达医院,应开始心肺复苏并维持之。若离权威性医疗单位有数小时之远,则对心肺复苏有争论。
长时间的循环缺乏可引起永久性脑损害,即使处于深低温情况下也可发生脑损害;但若存在未被发觉的心跳时开始心肺复苏则可引起室性纤维颤动,后者若不能恢复到正常心律则可致死。因此少数专家认为若医院就在附近,可将心肺复苏推迟到在医院内获液体和电解质平衡后再开始。
在转运途中必须十分小心地护理好病人,因刺耳的或突然的摆动可促发室性心动过速或纤维震颤,寒冷的心脏特别容易发生。失去知觉的体温过低的病人不能产生足够的热量,必须用特殊的技术从体外和体内给予保暖。
在医院应立即采血分析血气和电解质而没有必要纠正血液温度;pH和PO2 应恢复到正常。若心脏复苏是必须的而且是能维持的,应立即将病人浸入含有45~48℃水的大浴盆中,使之迅速暖和过来。
在冰水内浸泡1小时或更长的病人,有可能复温成功而不留永久性脑损害。甚至核心体温到达26℃的病人也可获得恢复。因此在恢复温暖前,不要过早地宣布病人已经死亡。儿童的恢复较常见;而成人则较少见。在复温过程中,要特别当心,因为血pH,钾和钠可迅速发生变化。
宝宝体温过低该如何急救:
一般来说,体温低于36度视为体温过低。幼儿由于体温调节中枢系统还没有发育完善,并且皮下脂肪较薄容易散热,因此很容易出现体温过低现象。体温过低的幼儿一般表现出一定的症状,往往哭声低微,不肯吃奶,皮肤冰凉,血糖含量过低,皮下脂肪往往出现肿块等。体温过低的幼儿如得不到及时的料理会导致身体虚弱,抵抗力差,严重时甚至会威胁生命安全。
所以,家长一旦发现自己的宝宝体温过低,一定要采取措施来提高体温或寻求医生的帮助。一般来说,提高体温有两种方法,我们应该结合起来使用。
1、注意保暖:室温不应该低于20度,一定要给宝宝穿厚暖的衣服,应有棉斗笠,最好再在棉斗笠外放置一个或数个热水袋进行保暖.在给宝宝换衣服时更要特别注意。
2、注意加强营养:适当补充葡萄糖,这样在一定程度上也可增强宝宝的抗寒能力,有利于体温的回升。
体温过低是什么原因
寒冷季节(30%):
因长期暴露于任何温度,人体散热大于产热时,可引起体温过低,体温过低最常见于寒冷季节或浸泡在水中,但若代谢性或活动性产热(发抖)不能维持核心体温时,也可发生于夏天或温暖季节。
女性的激素分泌失调(30%):
女性体温过低是由于女性的激素分泌失调,从而引起血管收缩扩张异常,血液循环机能下降,当血液循环不能正常得进行体温调节的时候,人体就开始发冷。
严重外伤(30%):
严重外伤后也可发生体温过低,固定不动,穿湿衣服,寒风和躺在寒冷的表面物上,可增加发生体温过低的危险性。
体温过低时吃什么好
体温过低,指各种原因引起的产热减少或散热增加导致体温低于正常范围称体温过低。当体温低于35 ℃时称体温不升。 在日常生活中,人们一旦发现自身患上了体温过低此病,除了要积极配合医生接受治疗之外,同时还应该重视自身的日常饮食。这就需要我们对体温过低时吃什么好解了。
1、大肥肉:含有丰富的维生素B,且含有丰富的果糖成分,在体内分解以后会产生大量的热量。
2、甘蔗:含有丰富的蔗糖,在体内代谢后也可以作为重要的供给能量来源给患者提供。500g直接咀嚼食用,也可以吃白砂糖。
3、黑米粥:含有丰富的碳水化合物,具有增加组织免疫功能的作用,可促进机体热量的生成。200g直接食用。
温馨提示:对于体温过低的人来说,要多吃碳水化合物含量高的食物、吃糖分含量高的食物以及吃蛋白质含量高的食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