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生后85天的新生儿、体温35度7是否正常吗
出生后85天的新生儿、体温35度7是否正常吗
这是不正常,体温过低的现象,可以积极治疗,做好保暖,多喝水,同时也是要注意增加奶水质量,有利于孩子的健康的。
足月产下的宝宝一般是多高多重
足月的宝宝是指孕期在37周-41周之间的新生儿,一般出生的时候女宝宝平均身长是49.6厘米,男宝宝是50.2厘米。第一个月月末的时候一般身高会长6厘米,达到56厘米左右。
足月的新生儿体重多在2500克以上,一般是3000克左右,出生后的最初几天,新生儿多睡少吃,吃母乳不足,肺和皮肤会增发大量的水分,大小便排泄也较多,多会出现生理性体重下降,一般在出生后3-4天达到体重最低值,出生后一周基本又恢复到出生时的体重。随后体重会稳步上升,到满月的时候男宝宝通常是3700克-6100克之间,女宝宝是3500克-5700克之间。
判断宝宝健康的十项因素
1、新生儿降生后先啼哭数声,后开始用肺呼吸。头两周每分钟呼吸40-50次。
2、新生儿的脉搏以每分钟120-140次为正常。
3、新生儿的正常体重为3000-4000克,低于2500克属于未成熟儿。
4、新生儿头两天大便呈黑绿色粘冻状,无气味。喂奶后逐渐转为金黄色或浅黄色。
5、新生儿出生后24小时内开始排尿。
6、新生儿出生体温在37-37.5摄氏度之间为正常。
7、多数新生儿出生后第2-3天皮肤轻微发黄,若在出生后2-3周黄疸不退或加深为病态。
8、新生儿出生后有觅食、吸吮、伸舌、吞咽及拥抱等反射。
9、给新生儿照射光可引起眼的反射。自第二月开始视线会追随活动的玩具。
10、出生后3-7天新生儿的听觉逐渐增强,听见响声可引起眨眼等动作。
新生儿体温正常值
新生儿皮肤温度维持在36—37℃的时候最正常。这个温度,耗氧量最低,又能保证宝宝正常代谢。当宝宝的体温达到或高于37.7度时,妈妈就要注意宝宝是不是发烧了。低于35℃,就是低温过低了,应注意保暖。
新生儿的十大标准
1、新生儿降生后先啼哭数声,后开始用肺呼吸。头两周每分钟呼吸40-50次。
2、新生儿的脉搏以每分钟120-140次为正常。
3、新生儿的正常体重为3000-4000克,低于2500克属于未成熟儿。
4、新生儿头两天大便呈黑色绿粘笛状,无气味。喂奶后逐渐转为黄色(金黄色或浅黄色)。
5、新生儿出生后24小时内开始排尿,如超过或第一周内每日排尿达30次以上,则为异常。
6、新生儿体温在37-37.5℃之间为正常。如不注意保暖,体温会降低到36℃以下。
7、多数新生儿出生后第2-3天皮肤轻微发黄,若在出生后黄疸不退或加深为病态。
8、新生儿出生后有觅食、吸允、伸舌、吞咽及拥抱等反射。
9、给新生儿照射光可引起眼的反射。自第二个月开始起视线会追随活动的玩具。
10、出生后3-7天新生儿的听觉逐渐增强,听见响声可引起眨眼等动作。
新生儿健康标准
新生儿健康十标准经过专家们的研究认为,新生儿健康应具有十个方面的标准。现录如下,供父母亲们参考。
1、新生儿降生后先啼哭数声,后开始用肺呼吸。头两周每分钟呼吸40-50次。
2、新生儿的脉搏以每分钟120-140次为正常。
3、新生儿的正常体重为3000-4000克,低于2500克属于未成熟儿。
4、新生儿头两天大便呈黑色绿粘笛状,无气味。喂奶后逐渐转为黄色(金黄色或浅黄色)。
5、新生儿出生后24小时内开始排尿,如超过或第一周内每日排尿达30次以上,则为异常。
6、新生儿体温在37-37.5℃之间为正常。如不注意保暖,体温会降低到36℃以下。
7、多数新生儿出生后第2-3天皮肤轻微发黄,若在出生后黄疸不退或加深为病态。
8、新生儿出生后有觅食、吸允、伸舌、吞咽及拥抱等反射。
9、给新生儿照射光可引起眼的反射。自第二个月开始起视线会追随活动的玩具。
10、出生后3-7天新生儿的听觉逐渐增强,听见响声可引起眨眼等动作。
新生儿低血糖怎么护理 加强保暖
加强保暖,保持正常体温,减少能量消耗是防治新生儿低血糖的重要措施。新生儿病室室温应保持在24~26℃,相对湿度50%~60%,保证空气的流通和新鲜。足月儿体温不稳定时,可加包被或放置热水袋。体重低于2000g的新生儿,应尽可能置于闭式暖箱中保暖,暖箱的温度根据出生时体重和出生天数调节,体重越轻,出生天数越少,暖箱的温度越高,保证新生儿温度维持在36~37℃之间。
新生儿如何保持体温
经过专家们的研究认为,新生儿健康应具有十个方面的标准。
1、新生儿降生后先啼哭数声,后开始用肺呼吸。头两周每分钟呼吸40-50次。
2、新生儿的脉搏以每分钟120-140次为正常。
3、新生儿的正常体重为3000-4000克,低于2500克属于未成熟儿。
4、新生儿头两天大便呈黑色绿粘笛状,无气味。喂奶后逐渐转为黄色(金黄色或浅黄色)。
5、新生儿出生后24小时内开始排尿,如超过或第一周内每日排尿达30次以上,则为异常。
6、新生儿体温在37-37.5摄氏度之间为正常。如不注意保暖,体温会降低到36摄氏度以下。
7、多数新生儿出生后第2-3天皮肤轻微发黄,若在出生后黄疸不退或加深为病态。
8、新生儿出生后有觅食、吸允、伸舌、右咽及拥抱等反射。
9、给新生儿照射光可引起眼的反射。自第二个月开始起视线会追随活动的玩具。
10、出生后3-7天新生儿的听觉逐渐增强,听见响声可引起眨眼等动作。
其中,注意防护新生儿的体温尤其重要,稍有不慎,便容易生病。下面着重介绍保持新生儿体温的几种方法:
在宝宝刚娩出时就应该重视保暖,应迅速将皮肤擦干并用温暖的毛巾包裹。
一般新生儿居住的室温应保持在22—23℃,如室温低于20℃,新生儿头部应戴一绒布帽或绒线帽,以减少头部的失热;
将婴儿置于母体胸前,也有利于保持婴儿正常的体温;
沐浴时由于热量损失增加,故动作要快,并应适当提高室温,体温不稳定或体温较低者不宜沐浴;
对于早产儿或低体重儿体温不稳定或偏低者可用热水袋,但需注意防止烫伤;
而体重低于2000克的早产儿,应送医院用暖箱保暖以维持其正常的体温。
夏季新生儿穿衣指南
夏天新生儿无需保暖过度
新生儿新陈代谢旺盛,尤其是在夏季,天气炎热干燥,新生儿通过皮肤蒸发、呼吸和排泄,水分丧失很多,因此对水的需要量也特别大。通常新生儿体内含水量要占体重的80%,失去较多的水分以后,机体正常生理活动受到障碍,体温就会突然升高到39-40摄氏度。此时新生儿表现皮肤发红、口唇干燥、哭闹不安,严重的两眼呆滞,面色灰暗。
宝宝夏天出生穿什么衣服:纯棉长袖衣裤
针对:自然环境下的宝宝
首先新生儿的内衣(包括尿布)应以柔软且易于吸水的棉织品为主,最好不要用化纤或印染织品。而新生儿比大一点的婴儿免疫力较低,即使在炎热的环境下,也不要裸露太多。在没开空调的情况下,也最好给宝宝穿上纯棉的长袖衣裤。
衣服款式:
新生儿宝宝夏天衣服的款式以结带斜襟式为最好。这种衣服前襟要做得长些,后背可稍短些,以避免或减少大便的污染。
新生儿体温37度正常吗
婴儿因体温调节中枢 功能不稳定,新陈代谢较旺盛,体温较成年人稍高。一天中的体温也有波动,安静时体温较低,活动时体温较高,清晨2~6时体温最低,下午2~8时体温最高, 波动幅度约为0.6℃左右。
新生儿体温37度是正常的,量体温一般常用3个部位,即口腔、腋窝及肛门。正常体温在肛门处为36.5℃~37.5℃之间;在口腔处为36.2℃~37.3℃之间;在腋窝 处为35.9℃~37.2℃之间。通过测量后,凡超过正常范围0.5℃以上时,称为发热。不超过38℃称为低热,超过39℃者为高热。
婴儿的体温是要比成人高的,只要在37.4度以下都是正常的,是因为婴儿的新陈代谢比较快的缘故,以后每隔10年,体温会下降0.5度左右,直至与我们一样。所以不必担心。
有的时候宝消耗太多体力的时候,体温也会有一点偏高,一般是在36至37度左右,如果有什么问题的话,宝宝会有明显的改变的,一般宝宝的体温比大人的要高,37.5度以上才是发烧 。
体温“低”,其实也是正常,但前提是稳定,也就是说只要能稳定在这个范围就没有什么问题,婴儿体温受机体内外各种因素影响时时会自我调节的,但你一定要注意孩子的保暖,以免孩子感冒发烧。
宝宝的体温在37度是很正常的,不用担心的,一般是宝宝的体温在腋下的在36.9到37.2之间都是很正常的。要是超过37.5就有一点低烧了,多喝温开水,注意饮食清淡一点就可以。
从文中就新生儿的正常体温的相关事宜的介绍可知,新生儿体温37度其实是十分正常的,而家长在平时对新生儿的照看过程中,也要对其体温的状况进行定期的检测,以便及时通过体温的变化来察觉其是否有感冒和发烧等疾病的出现。
影响宝宝体温的因素
虽然说新生儿体温会根据新生儿的活动状况发生一些变化,但同样的还会受到外界因素的影响。如:
1、当外界环境温度过高时(尤其是夏季)。宝宝在麻麻的怀抱中待得太久的话,体温也是会上升的。不过这种发热的时间不会太长,只需要麻麻们将宝宝放在凉爽的地方,用扇子扇一下就好了。
2、当宝宝穿得很多的时候(尤其是冬季)。在季节变化多端的时候,麻麻们常常会给宝宝穿很多的衣服,避免宝宝受凉,这时候宝宝的体温也会出现升高的现象,这时候麻麻们需要适当给宝宝减少衣服。
3、有少数新生儿在出生后的3—5天内会出现所谓“脱水热”或称“一次性发热”,体温可升至39℃—40℃,往往持续几个小时甚至1—2天,新生儿可伴有面部发红、皮肤干燥、哭闹不安等,这是由于水分摄入过少、室温过高或衣被太厚所致。通过多喂母奶或喂点温的白开水后,体温会很快就降下来。
新生儿体温多少度正常
新生儿体温多少度正常
测量体温一般常用3个部位,即口腔,腋窝及肛门.正常体温在肛门处为36.5℃~37.5℃之间;在口腔处为36.2℃~37.3℃之间;在腋窝处为35.9℃~37.2℃之间。通过测量后,凡超过正常范围0.5℃以上时,称为发热。
人们常说一岁以内的婴儿体温在37.5℃以下都属正常。原因是婴儿大脑内控制体温调节的中枢发育尚未成熟,也就是控制体温能力不够强,致使婴儿的体温会受到环境温度的影响。炎热天气或包裹过多,体温会轻度升高,但不应超过37.5℃。寒冷天气或温度较低的空调房间,体温可降至36℃或再低些。
在炎热的夏季,气温很高,婴儿自身调节体温的能力又差,妈妈抱着婴儿时热气不易散发,使体温升高。但是这种发热一般时间不会太久,再给孩子放在凉爽的地方,稍微扇一扇,给孩子饮一些清凉的水果汁,或给孩子洗个温水澡,几小时后体温就会降到正常。在冬季,如果室内温度过高,婴儿又包裹得过多,也会使婴儿体温升高。
新生儿感觉最舒适的室内温度是多少?
新生儿出生后环境温度比母亲子宫内温度要低,因而出生后,新生儿的体温明显下降。一小时内可降低2.5℃,如果环境温度适中,新生儿的体温可逐渐回升,达到36℃-37℃,这种最适宜的环境温度,通常称为适中温度或中性温度。
在这种环境温度下,可保持新生儿的正常体温,消耗的氧气也最少,新陈代谢率最低,热量消耗也少,使营养素核热能均以最大限度地用于身体的生长发育。因此,在适中温度的环境中,不但可预防疾病的发生,而体重增长也快。
新生儿期的适中温度与新生儿的成熟程度和月龄有关。例如正常新生儿出生后第一天的适中温度为33℃-35℃,第二天以后逐渐降至22℃-26℃。早产儿的室温要求比正常儿的要高一些。一般新生儿出生后3-5天才从医院回到家中,因此这时新生儿房间的温度保持在20℃-22℃为适宜。室温过高对新生儿不利,一来可引起新生儿皮肤蒸发大量汗液排出而散热,呼吸增快,带走水分,使体内水分不足,血液浓缩,而引起发烧称脱水热。如室温过低,可使新生儿体温不升,使新生儿皮肤及皮下脂肪变硬,发生新生儿硬肿症,而影响四肢活动和吸吮。因此,适宜的环境温度是新生儿保暖的最基本措施。
保持室内温度的方法很多,常用的有空调,可随需要来调节温度。也可用暖气、火炉、取暖器来保持室内一定的温度,以适宜新生儿的需要。无论采用那种方法取暖,都会使空气干燥,因此,要保持一定的湿度,一般在50%左右。同时还要每天定时开窗2-3次,以保证室内空气新鲜,有利于新生儿的健康。
因为新生儿的体温调节中枢的功能发育不完善,尚不能随环境温度的变化而进行调节,当环境温度升高时,新生儿的体温也会升高,因此,夏季出生的新生儿,室温也应予以控制在20℃-22℃。通常可用空调、电风扇等方法,但应避免将风直吹新生儿,可采用微风吊扇较为适宜。同样使用空调时,也应定时开窗换气,以保持室内空气新鲜,有利于新生儿呼吸系统的功能发育,保证身体健康
新生儿健康的10大标准
1、新生儿降生后先啼哭数声,后开始用肺呼吸。头两周每分钟呼吸40-50次。
2、新生儿的脉搏以每分钟120-140次为正常。
3、新生儿的正常体重为3000-4000克,低于2500克属于未成熟儿。
4、新生儿头两天大便呈黑色绿粘笛状,无气味。喂奶后逐渐转为黄色(金黄色或浅黄色)。
5、新生儿出生后24小时内开始排尿,如超过或第一周内每日排尿达30次以上,则为异常。
6、新生儿体温在37-37.5摄氏度之间为政治。如不注意保暖,体重会降低到36摄氏度以下。
7、多数新生儿出生后第2-3天皮肤轻微发黄,若在出生后黄疸不退或加深为病态。
8、新生儿出生后有觅食、吸允、伸舌、右咽及拥抱等反射。
9、给新生儿照射光可引起眼的反射。自第二个月开始起视线会追随活动的玩具。
10、出生后3-7天新生儿的听觉逐渐增强,听见响声可引起眨眼等动作。
婴儿神经发育的自测
宝宝发育不全包括的内容很多,外部畸形一眼就能看出来,对于深藏于内部的则不好把握。不少刚做父母的家长都想早早地了解小宝宝的神经系统发育是否正常,在此,香港玛丽医院的医师向大家介绍一种通过观察婴儿的无条件反射情况,可检测婴儿神经系统的发育是否正常的简便方法。
食物反射:包括觅食反射、吮吸反射和吞咽反射。对出生仅半个小时并醒着的新生儿,当你用手指或乳头抚弄其脸颊时,他会转头、张嘴,并有吮吸、吞咽动作。
定向反射:婴儿出生12~24小时后,就会把眼睛转向光源;强的响声还可使其停止吮吸动作。
抓握反射:触摸出生两三天新生儿的手掌时,他会握紧拳头。
巴布金反射:新生儿躺着时,按住其手掌,头就会转来转去,嘴巴张开,就像打呵欠一样。
巴彬斯基反射:用手指轻划婴儿脚底外侧,由脚跟至脚尖,脚趾会像扇形样的张开。
防御反射:儿童出生后的头几天就能对温度或疼痛刺激产生泛化性反应,也就是说刺激其某一部位,会引起全身性的反应,如呕吐、喷嚏、眨眼、打哈欠、瞳孔反射等。
惊跳反射:当新生儿受到突然的刺激如响声等,就会伸开双臂、双腿,手指张开,背部伸展或弯曲,以及头朝后仰又迅速收回。
游泳反射:将新生儿托起面朝下,其四肢就会做游泳动作。
行走反射:托着新生儿的腋下让其光脚板接触平面,他会做迈步动作,看上去非常像动作协调的行走。
蜷缩反射:当新生儿缩起脚背碰到手面边缘时,他会做出如小猫动作相似的蜷缩动作。
以上这些反射,有些由于大脑皮层的成熟而受到抑制,在一定的时间内会消失;有些则具有明显的保护人体的作用,不会消失。凡有上述反射的婴儿,一般说明其神经系统发育正常,否则就有可能是不正常的表现。特别是某些婴儿如缺乏多种无条件反射,其神经系统发育不良的可能性则较高,可请医生作进一步检查诊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