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发现肝炎
如何发现肝炎
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就能取得较好的治疗效果。那么怎样才能及早发现是否患了肝炎呢?
(1)父母或家中其他人患有慢性肝炎或为慢性HBsAg携带者;在半个月到半年内,曾与肝炎患者密切接触,吃过不洁的食物,输过血或用过其他血制品,用过消毒不严格的注射器,接受过医疗操作或手术,或有过不洁性接触,即有被传染上肝炎的可能。
(2)近期疲乏无力、食欲减退、恶心、呕吐、腹胀、肝区痛、腹痛、腹泻、皮肤、巩膜发黄、尿色深等,经休息症状不减轻,又找不到其他原因时,应及时到医院检查。
(3)医生检查可发现有肝脏肿大、压痛,肝区叩击痛以及黄疸等体征。
(4)化验可有血清转氨酶、胆红素的升高,化验肝炎病毒标志可帮助划分肝炎的类型。
(5)有时还需要化验其他指标,做腹部B超等检查帮助诊断。单凭病史、体征及化验等仍难确诊时,可做肝穿刺病理检查帮助确诊。
怎么发现肝性脑病
慢性肝性脑病起病隐匿,起初常不易发现,易被误诊和漏诊。因此,同肝硬化病人一起生活的家属,应该学会识别以下这些早期肝性脑病的表现。
(1)性格改变
常常是本病最早出现的症状,主要是原属外向型性格者表现为抑郁,而原属内向型性格者表现为欣快多语。
(2)行为改变
行为改变也比较常见,最初可能仅限于一些“不拘小节”的行为,如乱写乱画、乱洒水、乱吐痰、乱扔纸屑、乱摸乱寻、随地便溺、房间内的桌椅随意乱拖乱放等毫无意义的动作。此外还可以出现
(3)睡眠习惯改变
常表现为睡眠倒错,也就是白天睡觉,晚上兴奋。这说明病人中枢神经系统的兴奋与抑制处于紊乱状态,常预示肝性脑病即将来临。
携带乙肝病毒怎么办 定期复查
乙肝病毒携带者肝功能正常,没有肝炎发作的证据,暂时不需要治疗。然而,“暂时”真真不是永远,因为乙肝病毒是否会引起肝炎发作是动态变化的。而且,现在也没有办法预测哪些个体将来会发生肝炎,哪些个体永远不会发生肝炎。因此,只能定期检查,才能及早发现肝炎活动,从而及时开始抗病毒治疗。再者,同没有感染乙肝病毒的普通人相比,即使一生不出现肝炎发作的乙肝病毒携带者也有罹患肝癌的高风险。因此,定期监测肝癌的指标,也是非常重要的事情。一般说来,对于暂时不需要治疗的乙肝病毒携带者,应该每半年复查一次。每次复查项目应该包括:肝功能、HBV DNA、甲胎蛋白和肝胆脾超声。
丙肝的症状 慢性丙型肝炎
症状较轻,表现为肝炎常见症状,如容易疲劳,食欲欠佳,腹胀等。也可以无任何自觉症状。化验ALT反复波动,HCVRNA持续阳性。有1/3的慢性HCV感染者肝功能一直正常,抗HCV和HCVRNA持续阳性,肝活检可见慢性肝炎表现,甚至可发现肝硬化。
肝掌的症状表现 有肝掌就是得肝病吗
不一定。
虽然说肝掌是慢性肝炎,肝硬化的标志,但是出现肝掌并不一定代表就有肝病,临床上发现不少健康的人群,过量饮酒人群,类风湿关节炎,营养不良,妊娠期妇女,也有可能出现肝掌现象。
肝炎的危害有什么
1、慢性化:一般情况下,急性肝炎的病程只要六个月的时间,如果患者延误治疗或盲目的进行治疗,急性肝炎恶化会更快,最终导致慢性肝炎的发生,给患者带来痛苦,给治疗增加难度。
2、病死率高:对于急性重症肝炎患者而言,病死率高达70%-90%,由于肝组织大块坏死,肝脏功能急速恶化导致。因此,得了急性肝炎,千万不可麻痹大意,及早治疗才能避免严重后果发生。
3、急性肝炎分为急性黄疸型肝炎和急性无黄疸型肝炎两种。
急性黄疸型肝炎:患者多数起病缓慢,体征不明显,部分病人浅表淋巴结肿大、尿色加深、继而巩膜及皮肤先后出现黄疸。
急性无黄疸型肝炎:患者大多起病缓慢,出现肝肿大、压痛、叩击痛,偶有脾大等症状,肝功能损害不如黄疸型显着。一部分病人并无明显症状,于体检时发现肝肿大、肝功能异常或HBV标志阳性等。病程长短不一,大多于3个月内恢复健康,但部分病人病情迁延,转为慢性,尤见于乙型肝炎和丙型肝炎。
“五看”可及早发现肝炎征兆
1、看精神
多留意孩子的精神状况是否良好。如果原先一直顽皮、活泼、好动,突然变得懒得活动,经常疲倦,想睡觉,这就要引起重视了。
2、看食欲
观察孩子的食欲是否正常。需要和过去进行比较,看他最近吃饭香不香,饭量是否下降了,如果一见到肉或闻到油腻味就呕吐,那就要特别当心了。
3、看面色
主要是观察孩子的面部是否发黄,特别是巩膜和结膜(白眼球)是否发黄,接着就要看是否有周身皮肤发黄??一旦发现黄疸体征,就应及时带孩子去做相关的检查。
4、看大小便
孩子时常腹泻,大便不成形,颜色变浅,变得像白陶土一样;或者小便呈深黄色,看上去像浓茶水一样,有时尿液沾在衣服上,会留有黄色的痕迹??这些都是黄疸型肝炎的早期症状。
5、看上腹部是否疼痛
孩子患有肝炎,肝脏发生肿大时,会表现出右上腹有隐痛或连续性胀痛感,疼痛感在夜间尤为严重。个别肝炎患儿会表现为脾脏肿大,并伴有脾区疼痛,常用手自觉不自觉地按抚上腹部。发现孩子有捂肚子的动作,细心的妈妈就要详细问问孩子“哪里疼”,还要亲自动手摸摸,确定疼痛的部位。
肝癌的诊断及高危人群
很多肝癌患者在发现时已经晚期了,肝癌不是一种独立的疾病,是由诸多原因造成的。一旦出现诸如肝区疼痛、腹胀、腹部包块、黄疸、腹水等症状时,多已属晚期。因此,肝癌患者很难早期发现,目前接受治疗的肝癌病人约3/4就属于晚期,给治疗带来极大的困难。事实上,肝癌的早期诊断,对现代医学来说早已不是难题,约70%的肝癌患者早期血AFP就会升高,且呈进行性升高。B超、CT、磁共振等可以检查出直径约1CM左右的肝癌结节。
大多肝癌患者没有及时发现病灶的原因是因为早期基本无症状,不会去检查,如果让所有人都接受定期检查,当然可以做到早期发现肝癌,但实际上既无必要,也不可能,因为我国的医疗资源相对于广大人群来说还很稀少,有些相关检查如CT等还很昂贵,远不能满足全民普查的要求。
在长期研究和临床治疗过程中,发现肝癌的发生与肝炎后肝硬化、遗传、环境因素、饮食习惯等有关。约70%的肝癌患者有乙型肝炎病毒感染的病史。因此乙肝患者,特别是已有肝硬化者当属发生肝癌的高危人群。
1、年龄35周岁以上。
2、慢性肝炎病史5年以上。
3、家族中已有确诊肝癌患者。
4、长期酗酒者。
5、母亲垂直传播的肝炎。
6、长期食用腌腊、烟熏、霉变等食品者。
7、长期工作压力过大、工作负荷过重或长期精神压抑者。
8、器官移植患者。
确定了上述高危人群,对这些人进行定期的、连续的追踪检查和观察,是早期发现肝癌的有效方法。
肝炎的早期症状
乙型肝炎的症状
乙型肝炎分为急性乙肝和慢性乙肝,一般我们常见的急性乙肝居多,它的症状就是疲乏、没有胃口,有的时候还会出现肝部疼痛的症状。通过检查能够发现肝功能出现了异常。而慢性乙肝的表现没有什么典型的特征,一般就是易疲劳,可能也会出现肝痛的症状,不过慢性不太容易发现,很多都是在体检的时候才会被发现。
丙型肝炎的症状
主要表现为疲劳、低热,更多的病人没有任何症状。慢性丙肝病人可以在20年间没有任何明显的症状,感觉身体无力、没劲,即便经过了充分休息,这种疲倦感也仍会持续。
戊型肝炎的症状
戊肝根据临床表现一般分为急性黄疸型,急性无黄疸型,急性重型和淤胆型四种。除了乏力,食欲减退,恶心,呕吐外,急性黄疸型病人还有尿黄,眼睛黄,皮肤黄,血中胆红素也升高。重症肝炎的表现更重,甚至可以发生肝昏迷,弥漫性血管内凝血等危及生命的并发症。
为什么肝癌死亡率这么高
最主要的原因是难以早期发现。目前,在初次发现肝癌的患者中,仅有20% 的人能接受手术等根治性治疗,大部分患者一发现的时候就已经是晚期。另外,高死亡率也和肝癌、肝炎及肝脏本身有关。
关于肝炎的诊断
肝炎是生活中常见的疾病,但是却有很少人知道肝炎最好的检查方法,自身免疫性肝炎是肝炎的一种特殊的类型,自身免疫性肝炎是与自身免疫反应有关。知道肝炎的检查项目对于我们及时的发现肝炎这种疾病是很有帮助的。哪么,肝炎诊断应该做哪些检查?下面就我院的专家为此问题做出解答。
关于肝炎的诊断,下面具体分析一下:
1、肝穿刺病理检查:对各型肝炎的诊断有很大价值,通过肝组织电镜、免疫组化检测以及以Knodell HAI计分系统观察,对肝炎的病原、病因、炎症活动度以及纤维化程度等均得到正确数据,有利于临床诊断和鉴别诊断。
2、超检查:通过定期检查B超,可了解肝脏大小形态、回声情况、门脉内径、脾脏厚度和有无腹水,可以判定病情是否向肝硬化方向转变,或有无占位病变发生。
3、甲胎蛋白(AFP) 此项是检查肝癌标志物的。AFP在B超、CT、磁共振成像没发现肝脏肿块之前就可以明显升高,可以超早期发现原发性肝癌,这是医学界目前公认超早期发现原发性肝癌最有效的方法。
4、采血化验肝功能:此项检查可以让您知道您的肝功能有无损伤,即转氨酶、胆红素、球蛋白有否升高,白蛋白有否降低。
5、超检查肝脏是最常用,最实用、最经济和无创伤的肝病影像学检查技术,它就像一个肝脏的“雷达”,使医生隔着病人的肚皮就看清了肝脏和腹腔内的其他脏器。
脂肪肝患者每天走一万步 可防肝癌
“癌症之王”究竟可不可怕?哪些人群需要关注肝脏健康?肝脏是“沉默的器官”,其受害性往往被低估,一旦出现疼痛症状就为时已晚。但其实在肝癌的进化之路上,只要能积极管理,及时发现病情就能阻断肝癌的发展。
建议,建立起自我管理的概念,根据自己肝脏健康状况制定体检计划,并按照医生治疗方案阻断慢性肝炎-肝硬化-肝癌的发展三部曲。他建议,平时根据不同的肝脏健康状况来选择饮食,如肝硬化患者要多吃蛋白质,脂肪肝患者则要少吃主食,不喝老火汤,酒精肝患者,戒酒则是当务之急。
关键:
癌变前控制肝脏病变
肝癌以其高死亡率被称为“癌症之王”。众所周知,肝炎引发肝硬化,发展到肝癌,是肝癌的三部曲。侯金林指出,广东省每10人有1个人有乙肝,每5人就有1个“肥肝”。把肝炎患者中有潜在危险引发肝硬化的人“找”出来进行治疗,可以改变肝脏疾病病人的命运。
“每年会有5%的肝硬化患者会进展为肝癌,” 肝炎患者要定期检查,进行规范的抗病毒治疗,阻止肝硬化发展,减少病毒因素致癌。“B超+纤维化检测”可及早发现肝硬化,而“B超+AFP(甲胎蛋白)检查”可及早发现肝癌,需要每半年检查1次。
在肝脏癌变之前,每一步都能有效预防或阻断癌变的过程。例如在肝炎进展到肝硬化之前,有很多肝炎是不活动的,患者无论是大三阳或小三阳,医生可以根据情况选择方案,通过一年,甚至三五年时间完全阻断肝炎向肝硬化的发展。即使患者发现较晚,已出现肝硬化,还可以进行规范的抗病毒治疗,阻止肝硬化发展,降低病毒因素致癌的风险,而这时患者还要通过定期监测来及早发现肝癌。
“肝癌早期比乙肝好治。”乙肝是个慢性病,很难根治,但早期肝癌,肿瘤小于三厘米时开刀切除,术后效果很好。郭亚兵表示,根据该院去年对住院肝癌病人的统计,来治疗的早期肝癌病人只占总数的5%,二期和三期病人分别为46%和44%,令人痛惜。
肝癌晚期手术预后能活多久?如果是肝癌晚期,进行手术只能活半年左右,而肝癌早期手术70%的人能活5年以上。侯金林说,肝癌早期及时发现后,清除肿瘤的工作是一个小手术,肝癌肿瘤能被探针“烧”死,术后病人当天就能出院。但如果不定期检查,等到出现肝脏疼痛就是大肿瘤了,到了晚期,甚至连肝移植也难以医治。
如何判断自身是否得了肝炎
对于怎样判断得了肝炎的问题,肝脏的代偿能力很强,因此当肝脏受到轻度,其至是中度损害时,只表现出一些轻微的无特异性的症状,甚至无症状,因此肝炎有时就像高级间谍一样,在你身边潜伏了很久,也从你身上偷走了不少健康,而你却仍一无所知,但再狡猾的狐狸也会露出尾巴,仔细注意身体的一些细节变化,还是能及早发现肝炎的。
(1) 在半个月到6个月内曾与肝炎患者密切接触,即有被传染上肝炎的可能。
(2) 有巩膜、皮肤黏膜黄染,应马上做尿三胆检查。如发现尿中胆红素阳性(正常人尿胆红素阴性),同时查出血清转氨酶升高时,则患肝炎的可能性更大。
(3) 近日来全身疲乏无力,不想吃东西,恶心、呕吐,厌油腻,腹胀,肝区痛,大便不调,尿似浓茶等,经休息后上述症状仍持续不好转,而又找不到其他原因时,就应考虑到患肝炎的可能性。如熊及时到医院检查,发现肝肿大,尤其是黄疸,就应当高度怀疑有患肝炎。
发现肝炎征兆的方法
发现肝炎征兆的方法
1 .看精神
多留意孩子的精神状况是否良好。如果原先一直顽皮、活泼、好动,突然变得懒得活动,经常疲倦,想睡觉,这就要引起重视了。
2. 看食欲
观察孩子的食欲是否正常。需要和过去进行比较,看他最近吃饭香不香,饭量是否下降了,如果一见到肉或闻到油腻味就呕吐,那就要特别当心了。
3. 看面色
主要是观察孩子的面部是否发黄,特别是巩膜和结膜(白眼球)是否发黄,接着就要看是否有周身皮肤发黄……一旦发现黄疸体征,就应及时带孩子去做相关的检查。
4 .看大小便
孩子时常腹泻,大便不成形,颜色变浅,变得像白陶土一样;或者小便呈深黄色,看上去像浓茶水一样,有时尿液沾在衣服上,会留有黄色的痕迹……这些都是黄疸型肝炎的早期症状。
5 .看上腹部是否疼痛
孩子患有肝炎,肝脏发生肿大时,会表现出右上腹有隐痛或连续性胀痛感,疼痛感在夜间尤为严重。个别肝炎患儿会表现为脾脏肿大,并伴有脾区疼痛,常用手自觉不自觉地按抚上腹部。发现孩子有捂肚子的动作,细心的妈妈就要详细问问孩子“哪里疼”,还要亲自动手摸摸,确定疼痛的部位。
肝炎患者的食疗方
1.鸡骨草蜜枣猪肉堡
鸡骨草30克、蜜枣8枚、瘦猪肉100克。加水适量煎煮,食盐小量调味,去渣,喝汤吃肉,每日1剂。本方具有清湿热、解毒、退黄、扶正护肝之功效。适用于急慢性肝炎湿热明显者。
2.泥瞅豆腐汤
鲜豆腐100克、泥瞅数条。将泥瞅放盆中养1—2日后取出,宰洗干净,切成3.3—厘米长段,与豆腐共放锅中,加水适量,煮至烂熟,吃泥锹豆腐喝汤,每日1次,每次1小碗。用于急慢性黄疽型肝炎,对转氨酶高者有降低作用。
3.田基黄蜜枣猪肝煲
田基黄30克蜜枣7—8枚猪肝100克。将猪肝切成片,用清水适量煎煮,加食盐少量,去渣饮汤食猪肝,有清热去湿,散淤解毒,扶正护肝之功。适用于急慢性肝炎湿热证明显者。
4.茅根猪肉
瘦猪肉250克、茅根250克,将茅根洗净放在锅中。加水煮沸,去渣,然后放入切成片的瘦猪肉,煮汤。肉煮熟后加入调味品,吃肉喝汤,每日2次,每次1小碗。适用于急性病毒性肝炎。
5.海蛰革莽
鲜海蛰150克、饽齐250克,将海蛰洗净,革莽洗净,去皮切片,同放在砂锅中,加适量的水煎煮成汤。每日2次,每次1小杯o·—治疗急慢性病毒性肝炎。
6.四红汤
赤小豆60克、花生仁带衣30克、红枣10个、红糖2匙。先将赤小豆、花生仁洗净放人锅内,加水500毫升,用小火慢钝如分钟,再放人洗净的红枣,继续婉30分钟,至食物酥烂为止。每日l剂,服时加红糖,分早晚两次吃完。具有补益肝血、健脾利湿、清热消肿、行水解毒功效。适用于慢性歼炎。
常见的非传染性肝炎
一、药物性肝炎
肝脏是各种药物代谢的中心,也是人体最大的解毒器官。在药物代谢过程中,不少有毒的化学成分可能直接或间接损害肝细胞,引起肝细胞变性、坏死,引发炎症。引起肝炎的药物非常多,最常见的肝毒性药物有:消炎药(红霉素、四环素等),抗结核药物(利福平、异烟肼等),解热镇痛药(阿司匹林、扑热息痛等),降糖药物(优降糖、拜糖平等)。百姓普遍认为中药安全可靠,其实很多中药都有肝毒性,例如川楝子、雷公藤等。百姓在用药时,一定要在正规医生指导下进行,自己也应该仔细阅读药物使用说明书,注意有关不良反应和注意事项。
二、酒精性肝炎
饮酒是日常生活常见的现象,但是长期、过量饮酒必然会导致酒精性肝炎发生。酒精(乙醇)在肝脏的解毒和转化,直接损害肝细胞,导致肝炎发生。一天二两白酒,坚持喝5年,必然会导致酒精性肝炎;坚持喝20年,极有可能导致酒精性肝硬化。目前我国社交及日常生活中不良的饮酒习惯随处可见,为了自己的身体健康,也为了家人的幸福,应该尽快摒弃“酒文化”中的陋俗和糟粕。
三、自身免疫性肝炎
与自身免疫反应异常有关的肝炎,中老年妇女好发。如果肝功长期异常,化验检查自身免疫指标(抗核抗体、抗平滑肌抗体等)阳性,可以确诊。自身免疫性肝炎往往与其他自身免疫性疾病并存,如干燥综合征、类风湿性关节炎等。自身免疫性肝炎的两种特殊的疾病是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和原发性硬化性胆管炎,临床并不少见,病情缠绵,药物治疗效果不佳,最佳治疗手段是肝移植。
四、脂肪肝
是由于肝细胞脂肪代谢障碍导致脂肪组织在肝细胞内堆积,使肝细胞变性受损的一种疾病,目前较为常见,肥胖者、长期饮酒者、喜欢多吃肥甘厚味者多见。一般来说,单纯肥胖或酒精性脂肪肝,通过改善饮食结构、减肥、戒酒等措施就可以治愈。由于病毒性肝炎或药物性肝炎也可继发脂肪肝,故治疗起来难度较大。
如何发现肝癌
肝癌是临床上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在我国,肝癌多发生于肝炎肝硬化的基础之上。多次反复的肝炎发作使肝细胞的遗传物质
基因逐渐变异,演变为肝癌。这种演变过程一般为肝硬化再生结节——低度非典型结节——高度非典型结节——非典型结节伴微灶性肝细胞肝癌——小肝癌——大肝癌在这一过程中,结节的肝动脉血液供应逐渐增多,门静脉供血逐渐减少。多期ct扫描就是根据这一原理来发现早期肝癌的。早期肝癌是指肝脏内只有一个癌灶,其最大直径不超过3公分,或同一肝叶内有两个癌灶,其直径之和不超过3公分。现在ct检查发现直径2公分的癌灶是不困难的。
因此,肝硬化患者出现不典型结节要进行严密观察,定期检查甲胎蛋白,行b超检查,观察结节有无增大,性质有无变化,必要时进行ct、mri、和dsa检查。只要用心留意,早期肝癌是不难发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