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识别羊毛 被的真假和质量
如何识别羊毛 被的真假和质量
高保温性 、良好弹性、绝佳吸湿性及放湿性等。羊毛被还有一个很重要的优点,它不会引起过敏反应,有些老人或哮喘患者对羽绒被或纤维较细小的棉被会产生过敏反应,羊毛被就不会对他们产生副作用。
一般不需清洗,如沾上污渍确定要清洗时,请送干洗店。(注意不能水洗,只适合干洗。)在太阳下晾晒30分钟~1小时,就能达到杀菌、去湿气的效果。洗涤后不要绞,用手挤压除去水分。
羊毛被不需频繁晾晒,也千万不可曝晒,因为高温会使羊毛中的油分起变化,产生腐臭味, 失去弹性以及引起强力的下降。此类被子在通风处或铺条床单晾晒一小时就可以了。装入专用袋(具有一定的防水汽及透气性)中,并放入卫生球,以防尘、防潮、防蛀。
据国家有关规定,挂纯山羊绒标志的产品其羊绒含量必须在95%以上。消费者在购买羊绒制品时应注意:
识别真假肉苁蓉
肉苁蓉又名肉松蓉、大芸,为列当科植物肉苁蓉或苁蓉、迷肉苁蓉等的肉质茎,是滋补类常用中药,素有“沙漠人参”之美誉。春、秋季均可采收,但以3~5月间采者为好,过季采挖则中空而影响质量。春季采者,通常半埋于沙土中晒干,商品称为“甜大芸”、“淡大芸”或“淡苁蓉”。秋季采者,因水分多,不易晒干,须投入盐水中浸泡,再取出晒干,称为“盐大芸”、“咸大芸”或“咸苁蓉”。
肉苁蓉性温,味甘酸咸,入肾、大肠经,具有补、肾益精、润燥、滑肠的功效,用于治疗男子阳痿、女子不孕、带下、血崩、腰膝冷痛、血枯便秘等症。近年来,由于药源紧缺,市场上有以管花肉苁蓉冒充肉苁蓉,使用时注意鉴别。
真品肉苁蓉
甜苁蓉外形呈扁圆柱形,一端略细,稍弯曲,长约10~30厘米,直径约3~6厘米,表面灰棕色或褐色,密被肥厚的肉质鳞片,呈覆瓦状排列;质坚硬,微有韧性,肉质带有油性,不易折断,断面棕色,有花白点裂隙;闻之气微,口尝味微甜。盐苁蓉形状较不整齐,黑褐色,质较软,外表面带有盐霜,闻之亦气微,但口尝味咸。
伪品管花肉苁蓉
呈扁圆柱形、扁纺锤形、扁卵圆形、扁圆形等不规则形,长6~8厘米,直径4~6.5厘米,表面红棕色、灰黄棕色或棕褐色,多扭曲,密被略呈覆瓦状排列的肉质鳞片,上部密下部疏、鳞片先端多已断落,残基部宽多在l厘米以上,整个鳞片略呈长三角形,高约1厘米。体重、质坚硬,无韧性,难折断,断面颗粒性,多呈灰棕色,有的外圈呈黑色硬胶质样。黑褐色点状维管束众多,不规则散在,有的有小裂隙;闻之气微,口尝味甜、微苦。
现代药理研究证实,真品肉苁蓉含有生物碱、有机酸、苷类和结晶性中性物质,其水浸剂或乙醇浸出液有降压作用,其有效成分能促进唾液分泌,而伪品管花肉苁蓉虽同为列当科植物,只在新疆作为习用品,并未列入《中国药典》,也不完全具备真品肉苁蓉的各项功效,故不可代替真品肉苁蓉药用。
黑皮花生真假识别
用手搓,黑花生色素溶于水,但不会粘在手上。
看花生形状,黑花生比普通花生细长,并且两头尖。
还可以剥开外皮看,如果是“染色花生”,花生仁也会被染成黑色,胚芽也有可能被染色,而正常的花生仁白色的胚芽是清晰可见的。
黑花生的外衣是天然的花色苷类色素,具有遇碱变蓝,遇酸变红的现象,如果是染色的花生,在遇到酸碱溶液是不会变色的。
下面是黑花生在不同酸碱度水溶液下的表现
在水中,呈现出了蓝紫色,因为水是偏碱性的
再加入一定的小苏打后,会呈现蓝绿色的状态
加入柠檬酸后,会呈现出粉色。
黑色花生的营养价值在主要在它的“黑衣”里,如果不食用黑衣,营养价值与普通花生并无太大区别。而普通花生的红衣能促进骨髓制造血小板,具有良好的止血作用。因此,我们在吃花生的时候,不管是“黑衣”还是“红衣”,都最好不要去掉花生衣。
豆腐真假如何识别
假的东西越来越多,现在造假的魔手已经伸向了我们普通市民的饭桌,连我们经常要吃的豆腐也有假的了,一起来关注一下。
假豆腐到底是一种什么样的东西呢?是用什么做的?和真的豆腐有些什么区别呢?记者请教了专业人士。
质监局检测所食品室朱凌主任指出:假豆腐主要是用淀粉取代了我们传统的黄豆,用淀粉,再用漂白剂,再加一些合成的蛋白这些来做成的豆腐,这些豆腐和我们传统意义上的豆腐已经大相径庭,已经是不一样的了,主要是里面加了过多的食品添加剂。
辨别方法:从普通消费者的角度来辨别的话,首先就是要它的色泽,人造假豆腐因为加了白色素和二氧化碳,颜色上会非常白,用黄豆做出来的豆腐做出来颜色是乳黄色的,就没有那么白。第二个就是闻豆腐的味道,如果是人造豆腐用淀粉做的,就没有那股豆香味。
识别真假冬葵子
冬葵子为锦葵科植物冬葵的种子。“葵菜,古人种为常食,今人种者颇鲜。有紫茎、白茎二种,以白茎为胜,大叶小花,花紫黄色,其实大如指顶,皮薄如扁,实内子轻虚如榆荚仁,四、五月种者可留子,六、七月种者为秋葵,八、九月种者为冬葵,经年收采……”(《本草纲目》)。这里所说的冬葵采收成熟的种子即可药用,其性寒,味甘,无毒,具有利水、滑肠、下乳的功效,用治二便不通、淋病水肿、妇女乳汁不行、乳房肿痛等症。市场上有以同科植物苘实干燥的果实冒充冬葵子,使用时注意鉴别。
真品:
外观呈圆形扁平之橘瓣状,或微呈肾形,细小,直径约1.5—2毫米,较薄的一边中央凹下,两侧面靠凹下处各有一微凹下圆点,由圆点向外有放射性条纹,外表为棕黄色的包壳,具环形细皱纹,搓去皮壳后,种子呈棕褐色;质地坚硬,破碎后子叶心形,两片重叠,然后再折曲;闻之微有香味,口尝味涩。
伪品:
苘实的种子呈三角形或卵状扁肾形,一端较尖,长3.5—6毫米,比真品个儿大,表面暗褐色或黑褐色,有不明显的稀疏短毛。肾形凹处有线形的种脐,外表淡棕色;种皮亦坚硬,剥落后可见胚根圆柱形,下端渐尖,子叶形状与真品相似,但可见的胚根为圆柱形,下端渐尖;闻之气微,口尝味淡。
伪品苘实虽为同科植物,但其主治赤白痢疾、眼翳、痈肿、瘰疬等症,与正品冬葵子的功效不同,故不可代替冬葵子使用。
怎样辨别虫草的真假质量
虫草真假辨别可以通过外形区分;一般真虫草的头部和草头是自然形成的,连接处十分吻合,没有黏合痕迹;假虫草的头部和草头是人工黏合在一起的,而且黏合部位较为明显。
一般真虫草的断面为白色,而且带有明显的纹路,中间有一个黑色的v形;假虫草的断面颜色不自然,没有纹路,中间位置不会出现黑色的v形。
通常来说真虫草带有一股浓浓的腥味或者草菇、香菇带有的清香味;而假虫草自然气味比较淡,并且会闻到一股化工原料或者劣质的香水味。
如何识别真假虫草
一、如何鉴别冬虫夏草:
“ 草形 ”
冬虫夏草体形如蚕,一般只有一条 “ 草头 ” ,极少有多分枝 “ 草头 ” 的虫草,其基部较粗,末端渐细,长度在 0.1 -4 厘米 之间。 “ 虫体 ” 有足 8 对,尾如蚕尾,长度一般在 1.6 -4 厘米之间,其中长度以1.6 -1.9 厘米之间和5.6-6.5 之间的虫草很少见,正品虫草表面粗糙,环纹明显,干燥虫草质脆,易折断。虫草折断后,断面有一个小中空或淡灰色的小马蹄形印迹。虫草整枝形多为细长或略弯曲形。
“ 草色 ”
冬虫夏草外表土黄至棕黄色,头部黄红色,多数 “ 草头 ” 部分颜色发黑,细长,断面平坦,色略发黄。正品虫草以虫体色黄净、光亮、丰满肥大,断面黄白色,不空心,子座短小,无霉变和杂质者为佳。
“ 草味 ”
正品的冬虫夏草在密封后打开,闻起来有比较浓的腥气味,淡草茹味。总之,冬虫夏草入药时须 “ 草、虫 ” 兼备,药性方佳,倘若缺一,则疗效难全。若遇残缺不全的虫草,或只有虫体而无子座,或只有子座而无虫体;均为次品,此点最为重要,切勿忘记。在购买药用冬虫夏草时,应选择色泽正常、发育良好、无病虫害、无残缺、无畸形、质地良好而又干爽者。
冬虫夏草分很多种,分别有:冬虫夏草、亚香棒虫草、新疆虫草、分枝虫草、人工虫草菌丝、金针虫草等,广泛意义上的虫草,目前已发现有报道约 400余种,权威医学研究发现,正品西藏那曲冬虫夏草是世界上目前所知对人体健康有益的最好虫草,经临床和药理试验证明,其它虫草对人体健康基本无益功效。因此,其产地每公斤收购价格从几十元至几万元不等,有些不法分子,以每公斤几十元收购的虫草,掺假、冒充正品西藏那曲冬虫夏草欺骗广大消费者,以此来获取暴利。
二、如何鉴别冬虫夏草掺假、混淆品
1、用野生于湖南、广西、江西、安微等地的亚香捧虫草和新疆虫草掺假,冒充正品西藏那曲冬虫夏草销售。
2、用面粉、玉米粉、淀粉、石膏等材料,用特制造假虫草摸具压成模型,然后上色晾干,冒充正品冬虫夏草销售。
3、用人工培育的虫草菌丝体,做成营养补品,冒充纯天然野生冬虫夏草营养补品。人工、天然虫草两者虽然有一些药理成份相似,但并不是同一种药物。
4、在正品冬虫夏草中加入明矾以增重掺假,由于掺假者把冬虫夏草在明矾里浸泡过,使草体表面有一层乳白色,起凝固、膨松、增重作用。
以上 4 种一般人最难识别的是第 1 种,其它掺假、冒充行骗虫草在细心望其形、观其色、闻其味下,很容易鉴别。
如何识别真假鸡蛋
一、从外观上看,假鸡蛋蛋壳的颜色比真鸡蛋的外壳亮一些,且外壳气孔、纹理分布过于均匀、干净,真鸡蛋外壳气孔纹理分布不规则;
二、从气味上看,用鼻子细细地闻,真鸡蛋会有隐隐的腥味;
三、从声音上看,轻轻敲击,真鸡蛋发出的声音较脆,假鸡蛋声音较闷;
四、从打碎后的形状来看,假鸡蛋打开后不久,蛋黄和蛋清就会融到一起,因为制作时采用的是同质原料。
“我曾把煮熟的鸡蛋蛋黄抹到纸上,发现蛋黄呈细小颗粒粉状物散开。而假鸡蛋蛋黄是胶体,即使煮熟后,也不会呈粉状。”易军鹏说,在煎假鸡蛋时,蛋黄在没有搅动的情况下会自然散开,因为包着人造蛋黄的薄膜受热会自动裂开。“假鸡蛋制作过程中,为降低成本,可能含有大量非食品添加剂,这些添加剂会对人体健康带来危害。”
如何识别真假麻油
颜色:真正的麻油是呈淡红色的。
油花的大小、厚薄:可以用筷子蘸一些麻油滴人盛有凉水的碗里,如油花是薄薄的、呈无色透明状,直径约3厘十的,则是真正的麻油;如油花比较小而约为麻油花的一半大、一倍厚,颜色较黄的,则不是真麻油,可能是棉籽油等。
剧烈晃动后的变化:可取50克左右的麻油,倒人于净的白色细玻璃瓶内,经剧烈摇荡后,瓶内无泡沫或少量泡沫并且很快便消失的,则是纯麻油;如出现白色泡沫且消失缓慢的话,则可能在麻油中掺有花生油;如出现大量泡沫,较长时间才能消失,可用手沾一点进行摩擦,能闻到碱味的,可能掺有卫生油;如出现淡黄色泡沫并不易消失,用手掌摩擦有豆腥味的,可能掺有豆油;如闻有辛辣味,则可能掺有菜籽油。
识别真假密蒙花
密蒙花为马钱科植物密蒙花的干燥花蕾。在花期花未开放时采摘簇生的花蕾,除净枝梗等杂质,晒干即可入药。《本草衍义》载:“密蒙花,甚多。叶,冬亦不雕,然不似冬青。盖柔而不光洁,不深绿,花细碎,数十房成一朵,冬生春开。”其性凉,味甘,具有祛风、凉血、润肝、明目的功效,用于治疗目赤肿痛、多泪羞明、青盲翳障、风眩烂眼等症,为眼科要药。市场上有以瑞香科植物结香干燥的花蕾冒充密蒙花,使用时注意鉴别。
外观为多数小花蕾簇生的花序,形状、大小不一,表面灰黄色或淡褐色,密被毛茸。单个花蕾呈短棒状,上粗下细,长约3—6毫米,顶端圆而略膨大,花萼钟状,4裂,花冠筒状,裂瓣暗紫色,毛茸极稀疏;花的全体柔软而易碎,断面中央呈黑色;闻之气微香,口尝味甘而微苦辛。
多数散生或由多数小花结成半圆球形的头状花序,直径1.5—2毫米,表面密被淡黄绿色有光泽的绢丝状毛茸,总苞片6—8枚,花梗粗糙,多呈钩状弯曲,单个花蕾亦呈短棒状,但个头比正品小,仅长0.6—1毫米,为单被花,仅具花被,为筒状,内有雄蕊8枚,排成两轮,子房上位;花虽亦易碎,但质脆,不柔软,断面中央亦无黑色;闻之气微无香味,口尝味淡。
现代药理研究表明,密蒙花所含的刺槐素与槲皮素相似,有维生素p样作用,可降低皮肤、小肠血管的通透性和脆性;刺槐素还有某些解痉作用,能松弛胆管平滑肌,而伪品结香花既不与密蒙花为同科植物,又不具有上述各项功效,故不能代替密蒙花药用。
真假蛤蚧识别方法
本品呈扁片状,头颈部及躯干部长9-18cm,腹背部宽6-11cm,尾长6-12cm。头略呈扁三角状,两眼多凹陷成窟窿,口内有细齿,生于颚的边缘,无大牙。吻部半圆形,吻鳞不节鼻孔,与鼻鳞相连,上鼻鳞左右各1片,中间被额鳞隔开,上唇鳞12对,下唇鳞(包括颏鳞)21片。腹背部呈椭圆形,腹薄。背部呈灰黑色或银灰色,有黄白色或灰绿色斑点散在密集成不显著的斑纹,脊椎骨及两侧肋骨突起。四足均具5趾,除前足第1支趾外,其余均有钩爪;趾间仅具蹼迹,足趾底有吸盘。尾细而坚实,微显骨节,与背部颜色相同,有7个明显的银灰色环带。全身有橙红色斑点,密被圆形或多角形微有光泽的细鳞,散有紫褐色疣鳞,腹部鳞片方形,镶嵌排列气腥,味微咸。以体大、服壮、尾全,不破碎者为佳。
显微鉴别,粉末特征淡黄色或淡灰黄色。①鳞片近无色或淡灰绿色,表面可见半圆形、类圆形或长圆形隆起略作覆瓦状排列,直径9-32μm,布有极细小的粒状物,有的鳞片基部边缘处可见圆形孔洞,直径25-45μm。②皮肤碎片淡黄色或黄色,表面观细胞界取不清楚,布有棕色或棕黑色色素颗粒,常聚集成星芒状。③机警纹肌纤维较多,近无色,淡黄色、黄绿色或淡棕色,多碎裂。侧面观有细密横纹,明暗相同,横纹呈璋行的波峰状,也有较平直或微波状,有的纹理不清晰;横断面常呈三角形、类圆形、类方形。④内碎片近无色或淡黄色,呈不规则形碎块,表面有细小裂缝状或针孔状孔隙,骨陷窝呈裂缝状、长条状、类长圆形,多为同方向排列,边缘骨小管隐约可见。
识别真假鳖甲
鳖甲又称上甲、团鱼甲,为鳖科动物中华鳖的背甲,始载于《神农本草经》。南朝齐梁时期的医学家陶弘景曰认为鳖“采得,生取甲,剔去肉者,为好。”鳖甲的采集多在每年3~9月间,捕捉鳖后,砍去鳖头,将鳖身入沸水中煮1~2小时,至甲上硬皮能脱落时,取出,剥取背甲,刮净残肉后晒干即可入药。常有生用和醋炙两种,其性平,味咸,具有养阴清热、平肝息风、软坚散结的功效,常用于治疗劳热骨蒸、阴虚风动、劳疟疟母、经闭、癥瘕、小儿惊痫等症。在市场上,有以龟科动物眼斑沼龟印度棱背龟的背甲冒充鳖甲,使用时需注意鉴别。
真品鳖甲:完整干燥的甲壳为卵圆形或椭圆形,长10~20厘米,宽8~17厘米,背面微隆起,高在1.4~2.2厘米,呈灰褐色或黑绿色,并有皱褶及突起状的灰黄色或灰白色斑点,甲中央有不明显的隆起骨节,两侧各有8条左右对称的横凹纹,甲边缘呈齿状,腹面灰白色,两侧各有肋骨8条,伸出肋板外,先端有细皱纹;质地坚硬,不易打碎。
伪品鳖甲;完整的外壳为椭圆形拱状,个头较小,长在8~13厘米之间,宽6~12厘米,背面隆起较高,约在3~4厘米之间,呈类白色。眼斑沼龟背的中央有5块椎盾,两边对称有4对肋盾;印度棱背龟甲的角质质片多已除去,背棱有一条前后缀连,腹面为灰白色或黄褐色,两侧对称的8对肋骨,不伸出边缘;背甲质硬但易碎。
《本草汇言》载:“鳖甲,除阴虚热疟,解劳热骨蒸之药也。”而伪品龟既不与鳖为同科动物,其甲也不具备鳖甲的功效,不可代替鳖甲使用。
识别真假皂角刺
剪皂角刺.jpg
市场上有以鼠李科植物酸枣树的刺冒充皂角刺,使用时注意鉴别。
第1步真品皂角刺
完整的棘刺有多数分枝,主刺圆柱形,长5~15厘米,基部粗约8~12毫米,末端尖锐,分枝刺一般长1.5~7厘米,有时再分歧成小刺。表面棕紫色,尖部红棕色,光滑或有细皱纹;质坚硬,难折断。折断后木质部黄白色,中心为淡灰棕色而疏松的髓部。
第2步伪品酸枣刺
又名圪针,多斜切片,表面铅灰色或黑色,皮孔圆形,棕色,中央具一纵线,茎分枝处具一对黑色托叶刺,刺细长尖锐,直或略弯曲;断面皮部极窄,木部呈木质化,髓部为灰褐色。
用皂角刺9克,水煎分早、晚两次服,对治疗急性扁桃体炎有显著疗效,而伪品酸枣刺既与皂角刺不是同科植物,又不具备上述功效,故不可代替皂角刺使用。
皂角刺与皂荚枝皂角刺为豆科植物皂荚的干燥棘刺,常被掺入皂荚枝;皂荚枝为同种植物的干燥短枝皂角刺多为类圆柱形的段或厚片,有的可见分枝棘刺,刺端锐尖。表面光滑,紫棕色至棕褐色,尖部多显深红色,有细纵皱纹,通常无白色的皮孔。切面木部狭窄,黄白色,无明显的年轮及放射状纹理;髓部宽广,占3/5以上,淡红棕色。气微,味淡。皂荚枝表面灰褐色或深褐色,有粗皱纹,具明显外凸的灰白色皮孔,有的可见叶柄痕,不具分枝状棘刺。切面木部宽广,黄白色,有明显的年轮及放射状纹理;髓部较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