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茯苓真假识别方法
土茯苓真假识别方法
由于商品经济的冲激,许多中药都出现了伪品。中药的质量低劣直接影响治疗效果和患者的身心健康。下面教给大家辨别土茯苓真假的方法。
土茯苓为百合科植物土茯苓的根茎,性平,味甘淡,入肝、胃经,具有解毒、除湿、利关节的功效,用于治疗梅毒、淋浊、筋骨挛痛、脚气等症。巿场上有以蓼科植物金荞麦的根茎冒充土茯苓,应注意鉴别。
真品土茯苓外观呈扁圆柱形而弯曲不直,且多具短分枝,表面土棕色或灰褐色,粗糙,常有刀伤切口及侧根残余部分,长5~22厘米,直径2~5厘米,个头较大。断面为类白色至淡红棕色,可见筋脉及多数小亮点。闻之气微,口尝味微甘涩。
伪品金荞麦的根外观呈不规则块状,且有隆起的疙瘩,表面为灰紫色或棕褐色,长3~15厘米,直径1~4厘米,个头较小。断面呈黄白色或黄棕色,中央有髓。口尝没有甘味,只是微涩。
根据临床经验,土茯苓配合银花、甘草,或配合苍耳子、白鲜皮、甘草,或配合忍冬藤、马齿苋、甘草等煎服,治疗现症梅毒及隐性梅毒。对晚期麻痹性痴呆,精神症状获得不同程度的改善。土茯苓治疗麻疹、急性细菌性痢疾也有满意效果,而伪品金荞麦的根既不与土茯苓为同科植物,又不具备上述功效,故不可代替土茯苓入药。
怎么辨别真假茯苓 茯苓的副作用
1、我们都知道茯苓有利尿的作用,如果一旦过量服用,那么就会导致小便次数过多,从而伤了身体的根本,令人元气大伤。同时肾虚患者食用之后,会加重疾病症状,甚至出现滑精等情况,所以应注意服用剂量以及特殊人群的服用。
2、常常容易口干以及气虚体弱的患者应该避免服用,否则会对身体造成危害。
3、服用茯苓应避免米醋,浓茶等物质,以及注意服用剂量,否则不仅仅影响药效,同时还会发生中毒过敏症状,比如腹痛,皮肤红肿,支气管哮喘发作等情况。
黑皮花生真假识别
用手搓,黑花生色素溶于水,但不会粘在手上。
看花生形状,黑花生比普通花生细长,并且两头尖。
还可以剥开外皮看,如果是“染色花生”,花生仁也会被染成黑色,胚芽也有可能被染色,而正常的花生仁白色的胚芽是清晰可见的。
黑花生的外衣是天然的花色苷类色素,具有遇碱变蓝,遇酸变红的现象,如果是染色的花生,在遇到酸碱溶液是不会变色的。
下面是黑花生在不同酸碱度水溶液下的表现
在水中,呈现出了蓝紫色,因为水是偏碱性的
再加入一定的小苏打后,会呈现蓝绿色的状态
加入柠檬酸后,会呈现出粉色。
黑色花生的营养价值在主要在它的“黑衣”里,如果不食用黑衣,营养价值与普通花生并无太大区别。而普通花生的红衣能促进骨髓制造血小板,具有良好的止血作用。因此,我们在吃花生的时候,不管是“黑衣”还是“红衣”,都最好不要去掉花生衣。
茯苓与土茯苓的区别
入药部位土茯苓是百合科植物光叶菝葜的干燥根茎,常在夏、秋季节采挖,除去须根,洗净后干燥入药。茯苓是孔菌科真菌茯苓的干燥菌核,晾晒发汗,反复至出现皱纹,水分散失,阴干。
药效区别茯苓性平、味甘淡,有利水渗湿、健脾和胃、宁心安神的功效。土茯苓和茯苓性味相似,药效却有差别,土茯苓有解毒除湿、通利关节的作用。
功能主治茯苓因其利水渗湿、健脾和胃的功效,常用于治疗脾虚食少、水肿胀满、眩晕心悸等症状,而土茯苓入肝、胃经,有解毒,除湿的作用,主治筋骨疼痛、湿热淋浊等症状。
土茯苓与茯苓的区别
土茯苓与茯苓虽然名字差不多,但是它们完全是不同的,其功能与作用也各不相同,下面我们就介绍它们的区别之处和它们的功效与作用。茯苓是利水渗湿药,还可健脾安神,性味甘淡平,归心脾肾经。茯苓是清热解毒药,可除湿利关节,性味甘淡平,归肝胃经。在功效上,土茯苓清热利湿、解毒、杀虫止痒,对于湿热所致的皮肤病如梅毒、湿疹有很好的疗效;而茯苓是健脾利湿的要,常常配伍在益气健脾的药方中,增强健脾利湿的作用。在口感上,土茯苓偏于味苦,茯苓味淡,因此在选择上不用混淆。传统中医认为,土茯苓性平味甘淡,归肝、胃经,有解毒、除湿、利关节等功效。西医认为,土茯苓是一味作用较强的免疫抑制药,是治疗免疫病口腔和阴部溃疡之最佳中药。土茯苓也用于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牛皮癣关节炎、白塞病关节炎、痛风性关节炎等,与金雀根、山稔根、徐长卿、红藤等同用。土茯苓对免疫病之过敏性皮炎、天疱疮、湿疹等也有效。土茯苓,中药名。为百合科植物光叶菝葜的干燥根茎,其为多年生常绿攀缘状灌木,多生于山坡或林下。入药部分只选择其干燥后的根茎。常于夏、秋二季采挖,除去须根,洗净后干燥入药;或趁鲜切成薄片后干燥、入药。味甘、淡,性平。有解毒,除湿,通利关节之功效,主要用于梅毒及汞中毒所致的肢体拘挛,筋骨疼痛;湿热淋浊,带下,痈肿,瘰疬,疥癣。食疗作用:味甘、淡,性平。无毒。归肝、胃、肾脾经。开散降泄。用该品治梅毒,可配合金银花、白藓皮、威灵仙、甘草等同用。现临床上主要用于湿热疮毒,常与白藓皮、地肤子、苦参等配伍同用。此外,该品在临床上用治钩端螺旋体病,有一定疗效。但是服用时忌茶。
茯苓溶于水吗 茯苓真假怎么鉴别
市场上先有很多假的,或者是劣质茯苓,最简单的辨别方法就是用水泡,最好是放在锅里边煮边泡。假茯苓很快就散开,化掉。真茯苓形状不变。
土茯苓和茯苓的区别
茯苓是利水渗湿药,可健脾安神。茯苓性味甘淡平,归心脾肾经,茯苓也是清热解毒药,可除湿利关节。此外,茯苓是健脾利湿药,其常常配伍在益气健脾的药方中。而土茯苓就不一样啦,土茯苓清热利湿、解毒、杀虫止痒,对于湿热所致的皮肤病如梅毒、湿疹有很好的疗效,土茯苓一味作用较强的免疫抑制药,是治疗免疫病口腔和阴部溃疡之最佳中药,同时土茯苓对于类风湿关节炎、牛皮癣关节炎、白塞病关节炎、痛风性关节炎等症有相当好的疗效。在口感上,土茯苓偏于味苦,茯苓味淡,因此在选择上就不会混淆了。
土茯苓与茯苓的区别
虽然说土茯苓与茯苓的区别在字面上看不出多明显的区别。但是在疗效、疾病治疗用法上还是有很大区别的,在使用这些药物治疗疾病,最好了解清楚在用药。这样才不会因为药物使用不当从而影响到健康。最好了解清楚再用药。
茯苓是利水渗湿药,还可健脾安神,性味甘淡平,归心脾肾经。茯苓是清热解毒药,可除湿利关节,性味甘淡平,归肝胃经。在功效上,土茯苓清热利湿、解毒、杀虫止痒,对于湿热所致的皮肤病如梅毒、湿疹有很好的疗效;而茯苓是健脾利湿的要,常常配伍在益气健脾的药方中,增强健脾利湿的作用。在口感上,土茯苓偏于味苦,茯苓味淡,因此在选择上不用混淆。
土茯苓真假识别方法
土茯苓为百合科植物土茯苓的根茎,性平,味甘淡,入肝、胃经,具有解毒、除湿、利关节的功效,用于治疗梅毒、淋浊、筋骨挛痛、脚气等症。巿场上有以蓼科植物金荞麦的根茎冒充土茯苓,应注意鉴别。
真品土茯苓外观呈扁圆柱形而弯曲不直,且多具短分枝,表面土棕色或灰褐色,粗糙,常有刀伤切口及侧根残余部分,长5~22厘米,直径2~5厘米,个头较大。断面为类白色至淡红棕色,可见筋脉及多数小亮点。闻之气微,口尝味微甘涩。
伪品金荞麦的根外观呈不规则块状,且有隆起的疙瘩,表面为灰紫色或棕褐色,长3~15厘米,直径1~4厘米,个头较小。断面呈黄白色或黄棕色,中央有髓。口尝没有甘味,只是微涩。
根据临床经验,土茯苓配合银花、甘草,或配合苍耳子、白鲜皮、甘草,或配合忍冬藤、马齿苋、甘草等煎服,治疗现症梅毒及隐性梅毒。对晚期麻痹性痴呆,精神症状获得不同程度的改善。土茯苓治疗麻疹、急性细菌性痢疾也有满意效果,而伪品金荞麦的根既不与土茯苓为同科植物,又不具备上述功效,故不可代替土茯苓入药。
哪三种人不能吃茯苓 土茯苓和茯苓的区别
主要有以下区别:
土茯苓是百合科植物光叶菝葜的干燥根茎,一般在夏、秋二季采挖;而茯苓是多孔菌科真菌茯苓的干燥菌核,一般在7-9月份采挖。
土茯苓作为根部有大量的须根,有鸡蛋大小;而茯苓是属于真菌类,是呈白色,切成块状,没有任何气味。
土茯苓味是偏苦的,具有清热利湿、解毒、杀虫止痒的作用;而茯苓属于利水渗湿药,主要的功效是健脾渗湿、宁心安神。
黑枸杞真假识别方法
1、从外观辨别真假
黑枸杞是多棘刺灌木,多分枝,枝条坚硬,浆果紫黑色,球状,有时顶端稍凹陷,直径4—9毫米。95%以上的黑枸杞都带柄,果实内含5-8粒果籽,其干透后用手一捏就成了粉末。白刺果呈暗红色,没有果柄,果实成熟果柄自动脱落,独核,用手捏很硬。蓝莓果呈紫黑色,没有果柄,无核。
再者观察果柄,青海黑枸杞果蒂是灰白色,如大量果柄发蓝,肯定是染色的。
2、从冲泡颜色辨别真假
黑枸杞泡水的颜色很浓,泡在自来水(酸性水质)中显蓝色,在矿泉水(碱性水质)中显紫色;含糖量低,水微甜。白刺果泡水颜色很淡,含糖量较高,口感偏甜。蓝莓果泡水后颜色较淡,含糖量较高,味较甜。
正宗的黑枸杞放入自来水中,蓝色如丝线一样出现。染色的果实,只要一放入水中,就有大片蓝色出现。如遇染色黑枸杞,冲泡一般只有一种颜色,不会在不同条件下具备不同颜色。
3、从产地辨别优劣
最好的野生黑枸杞产自青海,因为青海产的黑枸杞中花青素含量达到四点多,比新疆、甘肃等地的黑枸杞都高,产地不同,价格不同。真正的黑枸杞尤其是野外生长的,资源珍贵,产量有限,一斤起码要两千元左右。而其它假冒黑枸杞的果实,一斤往往高不过百元。如果遇到价钱过于低廉的黑枸杞,大家就要提高警觉,没准就是个假冒品。
黑枸杞具有超高的保健营养价值,近两年在市场上很受追捧,价格也直线飙升。部分不法商贩在利益的驱逐下,见利忘义,以次充好,以假充真。广大消费者在购买时一定要擦亮双眼,记牢黑枸杞真假辨别方法,确保可以买到真的黑枸杞。
4、从售价辨别真假
俗话说一分价钱一分货,这话搁在黑枸杞身上也是靠谱的,真正的黑枸杞尤其是野外生长的,资源珍贵,产量有限,一千克至少一千元以上。而用其它假冒果实,一千克往往不过百元。如果遇到价钱过于低廉的黑枸杞,大家就要提高警觉。
土茯苓与茯苓的区别
茯苓是什么样的。晋代有一半《神仙传》,上面说“老松精气化为茯苓”,这说法过于神话,但是着重说出了茯苓有极大的药用价值。茯苓是一种生在松树根部下面的菌类生物。茯苓长得跟甘薯一样,里面是红色的或者白色的。《纲目》认为,越大,并且质地越是坚硬的茯苓是最好的茯苓。
茯苓的功效。古代有一种说法,认为茯苓是“四时神药”。为什么会这么说呢?这是因为,茯苓这种东西到处都有,生长区域十分广泛,不管是什么季节,茯苓都会生长。茯苓单独服用药效不是很好,但可以和很多种中医药材搭配利用,可以治疗多种疾病。
土茯苓
土茯苓的样子。土茯苓是一种常绿的灌木,多年生,它的叶子和柳条差不多,只是更大一点。一般要在夏天或者秋天的时候挖出来的土茯苓,才具更纯的药性。土茯苓有红土茯苓和白土茯苓两种,其中白土茯苓的根洗净以后是黄褐色的,有最好的药性;红土茯苓的根是紫红色的,也有较好的药理功效。
土茯苓的功效。土茯苓入药的是它的根部,可以单独使用。土茯苓有清热解毒、消疮去疥的功效。一般中医为皮疹、湿疹、恶疮类疾病开出的药方内,会用到土茯苓。
茯苓和土茯苓药性对比:
茯苓和土茯苓在药理功效方面,不能说没有一丝的相似性。根本的讲,茯苓的主要功效可以归结为二字:宁神。我们要是遇到春困,由于长时间的疲劳导致劳累、失眠等,这时候就可以使用茯苓调理。而土茯苓的功效也可以归结为两个字:解毒。要是我们平时饮食不当,或者由于感染,皮肤出现了湿疹等疾病,就可以使用土茯苓去毒。在中医养生学上,适当用这两种药材调理身子,大大有益于健康。
真假茯苓如何鉴别
1、首先在外形上,假茯苓一般切成茯苓丁,为大小5~8毫米的方形药材,仔细观察,可见表面色泽略有不均匀,有的里面有霉斑,真茯苓断面十分细腻,不会出现粗纤维。
2、其次在味觉上,假茯苓入口微甜,真茯苓尝起来味道较淡。最后可以用稀碘液来检验,假茯苓滴加稀碘液后变成蓝黑色,但是真茯苓没有明显变化。
3、需要指出的是,假茯苓遇环境潮湿容易滋生霉菌,产生毒素后,会对人体产生毒副作用。因此,大家在购买茯苓用药时一定要认清真伪,以防自身健康受到伤害。
怎么鉴别茯苓真假
茯苓可作药用,也可作为美容之佳品。茯苓主产云南和安徽,分别称为云茯苓和大别山茯苓。具有利水渗湿,健脾安神的功效。
但近期在市场上,却出现了发生霉变的茯苓,这到底又是怎么一回事?我们有应如何鉴别真假茯苓呢?
专家指出:茯苓是真菌类药材,不含有淀粉,一般不会发生霉变。但是,掺杂淀粉后经压制切片所得的茯苓则会出现霉变的现象。
茯苓
伪品茯苓外形上和正品十分相似,可以通过以下方法做出判断:
伪品茯苓一般切成茯苓丁,为大小5~8毫米的方形药材,仔细观察,可见表面色泽略有不均匀,偶见霉斑,气微,入口尝略有甜味。打碎水装片置普通光学显微镜下可见菌丝和淀粉粒,淀粉粒较小而不规则,取少许粉末滴加稀碘液变淡蓝色。
正品茯苓一般较伪品茯苓断面更加细腻,嚼之味淡,粉末在光学显微镜下可见大量菌丝,无淀粉粒,滴加稀碘液无明显颜色变化。
茯苓作为医学常用药材,临床应用尤为广泛,若误用了伪品茯苓则不但不会起到治疗作用,在遇环境潮湿容易滋生霉菌,产生毒素后,对人体还会产生毒副作用。
因此,提醒大家在购买茯苓用药时一定要认清真伪,以防自身健康受到伤害。
土茯苓与茯苓的区别
土茯苓与茯苓的区别
茯苓是利水渗湿药,还可健脾安神,性味甘淡平,归心脾肾经。茯苓是清热解毒药,可除湿利关节,性味甘淡平,归肝胃经。在功效上,土茯苓清热利湿、解毒、杀虫止痒,对于湿热所致的皮肤病如梅毒、湿疹有很好的疗效;而茯苓是健脾利湿的要,常常配伍在益气健脾的药方中,增强健脾利湿的作用。在口感上,土茯苓偏于味苦,茯苓味淡,因此在选择上不用混淆。
土茯苓的功效与作用
传统中医认为,土茯苓性平味甘淡,归肝、胃经,有解毒、除湿、利关节等功效。西医认为,土茯苓是一味作用较强的免疫抑制药,是治疗免疫病口腔和阴部溃疡之最佳中药。土茯苓也用于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牛皮癣关节炎、白塞病关节炎、痛风性关节炎等,与金雀根、山稔根、徐长卿、红藤等同用。土茯苓对免疫病之过敏性皮炎、天疱疮、湿疹等也有效。
食疗作用
味甘、淡,
性平。无毒。归肝、胃、肾脾经。开散降泄。
用该品治梅毒,可配合金银花、白藓皮、威灵仙、甘草等同用。现临床上主要用于湿热疮毒,常与白藓皮、地肤子、苦参等配伍同用。此外,该品在临床上用治钩端螺旋体病,有一定疗效。
但是服用时忌茶。
临床应用
1.防治钩端螺旋体病:预防:每日1两,1次或2次煎服,每周连服3日,共服5周。2000余人服药结果表明,服药组与未服药组发病率之比为1:5.58。治疗:土茯苓100克(病情重而体质较好者可用至5两),甘草15克,水煎每日2次分服。同时可根据病情辨证加减;对高热、重症者给葡萄糖液及维生素丙,个别有出血倾向者加用激素。治疗18例均愈,16例于服药2~3剂、3例于服药4~5剂后症状消失。平均住院时间3.6天。或用土茯苓4两,地榆、青蒿、白茅根各50克煎服。每日1~3剂,热退后每日1剂,4次分服。同时配合对症处理,如镇静、止血、补液等。治疗14例,失败4例。其中血培养阳性者9例,5例治愈,4例失败。治愈病例体温降至正常时间在1~7日内,主要症状随体温下降而逐渐减轻或消失,大部分病人头痛、身痛、球结膜充血、腓肠肌压痛、血痰等均于1~2天内消失。治疗中少数病例出现恶心、呕吐等反应。
2.治疗梅毒:土茯苓据早年临床观察报告,以土茯苓为主,配合银花、甘草,或配合苍耳子、白藓皮、甘草,或配合忍冬藤、蒲公英、马齿苋、甘草。煎服.治疗现症梅毒及隐性梅毒,其血清阴转率在90%上下。其中晚期现症梅毒的治愈率为50%左右。对晚期麻痹性痴呆,不仅脑脊液康、华氏反应转阴,而且精神症状亦获得不同程度的改善。对于小儿先天性梅毒性口腔炎效果亦佳。用量:成人每日用土茯芩75~100克,水煎,2~3次分服,以10~20天为一疗程。但亦有每日量用至100~400克的,疗程有长达2个月的。
3.治麻疹:预防用100%煎液内服,3岁以下每日30~50毫升,3~6岁50~60毫升,分3次服,连服3日。或制成注射液行肌肉注射。以上剂量亦可作为治疗之用。
4.治疗急性细菌性痢疾:每日用200~400克煎服,或再以煎液作保留灌肠,7天为一疗程。
5.治疗急慢性肾炎:每日150克,水煎,分3次服。退肿作用较好,服后,小便增加。亦有用于治疗肾盂肾炎、肾结核的报道。
6.治疗颈淋巴结核:每日用鲜品500克,水煎分2次服。
7 .骨挛痈漏(筋骨疼痛,溃烂成痈,积年累月,终身成为废疾)。用土茯苓50克,有热加黄苓、黄连,气虚加四君子汤,血虚加四物汤,煎水代茶饮。又方:用土茯苓200克、四物汤50克、皂角子七个、川椒四十九粒、灯心七根,煎水代茶饮。
8.瘰疬溃烂。用土茯苓切片,或研为末,水煎服,或加在粥内吃下。多吃为好。
结语:了解了土茯苓与茯苓的不同之处,大家在食用或治疗疾病时千万不要把他们混为一谈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