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生健康

隐白是什么经络 隐白主治病症

隐白是什么经络 隐白主治病症

1、妇产科系统疾病:功能性子宫出血,子宫痉挛;

2、五官科系统疾病:牙龈出血,鼻出血;

3、精神神经系统疾病:小儿惊风,癔病,昏厥;

4、消化系统疾病:消化道出血,腹膜炎,急性胃肠炎;

5、其它:尿血。

中都的准确位置怎么找 中都穴配伍应用

配太冲,归来,关元,三阴交,疏肝理气止痛,主治疝气,小腹痛;配隐白,大敦,艾柱灸各穴,有温经止血的作用,主治崩漏;配归来,血海,疏肝理血,主治恶露不觉;配三阴交,阴陵泉,有散寒止痛的作用,主治胫寒痹痛。

流鼻血艾灸哪里 隐白

隐白是足太阴脾经的井穴,在足大趾末节内侧,距趾甲角0.1寸(指寸)。具有益气摄血,宁神定志,调经疏血的作用,有止血的作用,可用于流鼻血。

脾不好按摩哪个部位 按摩隐白穴健脾止血

隐白穴属足太阴脾经,是脾经之井穴,脾主统血,脾阳虚弱,则统血无力,易导致各类出血疾患,尤以妇科病症多见,按摩该穴位可健脾回阳,调经统血,清心宁志。主治鼻出血,吐血,崩漏,呃逆,纳呆,腹胀,腹痛,癫狂,烦心,失眠等病症。

穴位定位:位于足大趾末节内侧,距趾甲角0.1寸。

按摩方法:用拇指之间掐按隐白穴100-200次,以局部有酸痛感为度。

针刺隐白穴怎么操作正确

隐白针灸操作手法

进针方向:从足背向足底直刺与足背面成90°。

针刺深度:正坐垂足或仰卧,沿拇趾爪甲根及爪甲内侧缘所作直线交点处,斜刺,向上,进针0.1-0.2寸,或点刺出血,留针15分钟;温和灸5-15分钟。

感觉及放射方向:微痛放射到附近。

作用主治

隐白为足太阴脾经腧穴,乃本经脉气所处,为井木穴,水为木之母,本穴又为子穴。具有扶脾益胃,温阳救逆,调和气血,启闭开窍,急救苏厥,清心定志,镇静安神,升举下陷,收敛止血的作用,多用于治疗惊风,失眠,梦魇,腹胀,气喘,热病鼻衄,胸中烦热,呕吐,不欲饮食,尿血,便血,崩漏症。

注意事项

1.孕妇忌针刺隐白,本穴针感强烈,孕妇针刺该穴易因针感太强引动胎气。

2.禁用直接灸,瘢痕灸隐白穴。因本穴下肌肉浅薄,感觉敏感,故不宜使用艾灸,尤其是化脓灸和艾炷直接灸,以防艾火灼伤。

针灸隐白留针多久 隐白穴常用配伍疗法

1.本穴健脾益气摄血,为治疗出血证要穴。配中脘,脾俞,足三里,针刺补法,治疗脾胃虚弱之吐血;配血海,关元,气海,足三里,脾俞,针刺补法,治疗气不摄血之月经先期量多;配气海,三阴交,关元,脾俞,足三里,针刺补法,治疗气虚崩漏;配关元,足三里,脾俞,太白,回阳,针刺补法,治疗脾气虚弱之便血。

2.本穴清热凉血止血。配上星,委中,大杼,尺泽,隐白三棱针点刺出血,余穴针刺泻法,治疗肺热鼻衄不止,量多色红;配二间,中脘,厉兑,内庭,隐白,厉兑三棱针点刺出血,余穴针刺泻法,治疗胃热吐血。

3.配脾俞,胃俞,中脘,足三里,天枢,针刺补法,健脾益气,和胃降逆,治疗脾胃虚弱之腹胀,泄泻,呕吐等。

4.配大敦,水沟,隐白,大敦三棱针点刺出血,水沟针刺泻法,醒脑开窍,治疗中风昏迷。

5.配劳宫,水沟,上脘,大钟,隐白三棱针点刺出血,余穴针刺泻法,清心化痰,开窍醒神,治疗痰火扰心之惊风,癫狂。

6.配中脘,丰隆,厉兑,隐白三棱针点刺出血,余穴针刺平补平泻法,清心化痰,开窍醒神,治疗痰火扰心之惊风,癫狂。

7.配太白,阴陵泉,太溪,针刺泻法,或用艾灸,温经散寒,疏通经络,治疗风寒湿邪痹阻经脉之股膝内,足跗疼痛,足大趾不用。

厉兑的准确位置图 厉兑穴常用配伍疗法

1.配条口,三阴交,有温经散寒,活络止痛的作用,主治胫寒不得卧。

2.配隐白,有宁心安神的作用,主治梦魇不宁。

3.配隐白,中冲,大墩,有豁痰醒脑开窍的作用,主治中风昏迷。

4.配神门,中脘,解溪,隐白,消食导滞,和胃宁心,治疗胃腑不和,痰火扰心之梦魇不宁,满心烦闷。

5.配下关,颊车,合谷,内庭,清泻胃火,治疗胃火齿痛。

6.配中脘,内关,通腑和胃,治疗胃气失和之心腹胀满,胃痛等。

7.配百会,水沟,中冲,针刺泻法,中冲点刺出血,开窍醒神,以治疗邪气阻窍之中风昏厥,中暑不省人事等。

便秘按摩脚底哪里 便秘按摩脚底穴位选取

与便秘形成最为密切的当属脾经,胃经和膀胱经,而最重要的治疗穴位便是位于脚趾端这三条经络的终,始点,其中隐白,厉兑,至阴,上巨虚,下巨虚,行间,足三里是很重要的穴位。

云门的作用及功效

主治病症:咳嗽、气喘、胸痛、肩背痛等。(喘息、呕逆、胸中烦满、气上冲心、胸痛彻背、暴心腹痛、喉痹、瘿气、肩关节周围炎、肩引缺盆痛、肩痛不可举、四肢热不已、上肢麻木、脉代不至寸口。)

作用功效:云门穴对于帮助止咳平喘、清肺除烦的作用是非常不错的,并且还有非常不错的通利关节的功效。

临床运用:最近常用于治疗支气管炎、胸肌风湿痛、肩关节周围炎。

穴位配伍:云门穴配中府穴、大陵穴、期门穴、肺俞穴、魂门穴、隐白穴治主胸中痛;配孔最,治急性支气管炎;配云门、秉风治肩痛不能举。配肺俞,有清宣肺气的作用,主治咳嗽,气喘; 配中府、隐白、期门、肺俞,有通经活络,疏肝理气的作用,主治胸痛、胁痛。

脾经的按摩最佳时间 按摩保养脾经要穴

隐白位于足大趾内侧趾甲角旁约0.1寸。

按摩方法:将三四根牙签用橡皮筋或绳子捆在一起,然后用牙签头点按隐白穴,每侧穴位按60下。

功效:隐白是脾经井穴,能有效调动整条脾经的功能,主治食欲不佳,腹胀,呕吐,腹泻,月经不止,带下,流鼻血等症。

三阴交位于内踝高点上3寸,胫骨内侧面后缘。

按摩方法:用拇指或食指按揉,每次3分钟,每天1次。

功效:三阴交是治疗消化系统疾病和泌尿生殖系统疾病的要穴,对于脾胃虚弱,消化不良,食欲不佳,腹胀肠鸣,腹痛腹泻,便秘,头晕头痛,四肢无力,身体沉重,月经不调,痛经,闭经,遗精,阳痿,阴茎痛等症疗效奇佳。

血海位于大腿内侧,膝盖上2寸处。

按摩方法:坐在椅子上,膝关节弯曲,手掌伸开,先将大拇指按在穴位上,其他四指向后抓住腿部,然后拇指用力按揉,可以用两手同时按两条腿上的穴位,每天1次,每次5分钟。

功效:血海统管人体一切有关血的问题,不管是贫血还是女性的月经问题(如月经不调,痛经崩漏,闭经等)以及荨麻疹,湿疹,脚气等,此穴都能帮助解决。

公孙为脾经络穴,丰隆为胃经络穴,络穴既可治疗本经病变,还能治疗相表里经的疾病,公孙和丰隆两穴可兼脾和胃。

公孙穴位置:该穴位于人的足内侧缘,第一跖骨基底的前下方。

按摩方法:按住公孙穴,用力按下去,如果嫌力度不够,可以用一只脚的脚跟去踩或者顶这个位置,适可而止,有酸胀感即可,每天早晚各做1次。

丰隆穴位置:丰隆位于人体的小腿前外侧,当外踝尖上8寸,条口穴外,距胫骨前缘两横指(中指)。

按摩方法:将左(右)下肢平放在对侧膝关节上,用右(左)手中指尖放在丰隆穴上,拇指附在对侧,用力掐30秒至1分钟,每天早晚各作做1次。

隐白是什么经络

隐白穴:经穴名。属足太阴脾经。出《灵枢。本输》。井(木)穴。

“隐白穴”:“隐”,隐秘、隐藏也。“白”,肺之色也,气也。该穴名意指脾经体内经脉的阳热之气由本穴外出脾经体表经脉。本穴有地部孔隙与脾经体内经脉相连,穴内气血为脾经体内经脉外传之气,因气为蒸发外出,有不被人所觉察之态,如隐秘之象,故名“银白”。

艾灸对妇科的好处

每次用中药艾条灸15-20分钟,每天灸1次。

隐白穴临床常用于治疗功能性子宫出血、上消化道出血、急性肠炎、精神分裂症、神经衰弱等。临床发现,隐白配气海、血海、三阴交主治月经过多;配脾俞、上脘、肝俞主治吐血;配大敦治疗昏厥。

为什么选择灸隐白穴呢?因为它是脾经的井穴,又是止血大穴。艾灸隐白,能使脾气健旺,改善脾虚状态,恢复脾的运化、统领血液的功能,荣养冲任有固,调理月经无常,从而防治崩漏。   为什么用中药艾条呢?那是在传统的三年陈艾里加入穿山甲、红花、怀牛膝等20味中药材,渗透力更强,让灸条更有效!

艾灸的同时,也可以通过食补,达到引血归脾的目的。

每次灸15-20分钟,每天灸1次。

1、配太冲、气海、地机,有疏肝行气止痛的作用,主治疝气。

2、配隐白,直接艾条灸,有补益肝脾,调理冲任的作用,主治功能性子宫出血。

3、配百会、三阴交、照海,有调补肝肾,益气固脱的作用,主治子宫脱垂。

对于这种情况,艾灸大墩穴最便捷有效。具体这样来灸:取中药艾条直接灸在大墩穴上,以穴位周围皮肤颜色变红,有灼热感为度。每天灸1次,每次20分钟。一般灸1~2次,便可血止,相关症状也随之消失。

艾灸大墩穴是有根据的。大墩穴喻指本穴像大树墩在春天生发新枝一样,有着生发风气的勃勃生机。它位于足大指末节外侧,距趾甲角约0.1寸,与“肝经”的起始处一致,是肝经的井穴。根据“热则泻之”的原则,当肝气郁结,血热妄行,艾灸大敦,能把肝经的热气散出,清风凉血,使血归于常态,而不血热乱串,有利于缓解骄躁情绪,调理血尿、血崩等症。

红米生地粥是一款行气理血的粥品,主要原料是:生地黄50克、红米60克、冰糖适量。具体做法如下:将生地黄洗净,入锅煎煮,取其药汁;再将取出的药汁和红米一起入锅,加适量水用大火煮沸;煮沸后加入冰糖,改用中火煮成稀粥即可。每天早餐空腹温热食用。

荔枝干炖莲子就是一味健脾益气好方子。它的主要原料是:荔枝干20粒,莲子60克。具体这样来炖:先将荔枝干去掉壳和核,莲子去芯;再将它们洗净后放在陶罐里面,加上适量的水,放入蒸笼中用火蒸,等莲子蒸熟即可食用。

血崩能治好吗

(一)气陷

1.治则:益气固本。

2.处方:脾俞、隐白、百会、气海、足三里。

3.方义:脾俞,健脾益气,加强统血之功;隐白,是治疗崩漏之经验要穴;气海、足三里,用以辅气助元,使血有化生之源,百会系诸阳之会,善升提下陷之气。五穴合用,能益气升阳,固摄经血。

4.治法:隐白、气海均以艾卷雀啄法温灸之,百会先针,施平辅平泻之法,继用灸法。余穴采取补法。

(二)血热

1.治则:清热凉血。

2.处方:行间、血海、阴交、关元。

3.方义:行间,足厥阴之荥,以清肝热,增肝藏血之功;血海为脾经之穴,可泄血热,益脾统血之力;阴交、关元位于任脉而与冲脉交会,血崩多与冲任受损密切相关,取此二穴,可固经涩血。

4.治法:关元、阴交平补平泻;行间、血海宜用泻法。

(三)血瘀

1.治则:活血化瘀。

2.处方:膈俞、肝俞、三阴交、中极。

3.方义:血之会穴膈俞,活血理血以通瘀止血;肝俞,疏调肝脏气机以行气活血止血;三阴交,取其统血固经;中极乃任脉与足三阴经交会穴,用之加强冲任摄血功能。本方既能利气化瘀以止血,又可统摄离经之血以固经。

4.治法:膈俞、肝俞施泻法,中极、三阴交先补后泻,以补为主。

相关推荐

针灸如何才能对崩漏有效

治疗崩漏,采取体针疗法:取中极、三阴交、隐白。脾虚加脾俞、关元;肾虚加气海、关元、命门;血热加合谷、曲池;肝郁加大冲、大敦;湿热加阴陵泉、合谷;阴虚加太溪、大冲、照海;瘀血加血海、膈俞。 常用断红穴(二、三掌骨之间,指端下1寸),先针后灸,留针20分钟,有减少血量作用。神阙、隐白,艾灸20分钟后,可减少出血。 可以用一些滋补药,饭前服用更有利于滋补作用,利于吸收,用温开水或生姜汤送服,不过,患者最好在专业医师的指导下进行用药。

脾虚按摩什么穴位

三阴交穴 左手拇指按压三阴交穴(内踝尖上3寸,胚骨后缘处),左右旋按20次;然后用右手按压左三阴交穴。 隐白穴 用左手拇指按压右足隐白穴(足大趾甲根部内侧),左右旋按20次;然后用右手拇指按压左足隐白穴。 足三里穴 两手拇指按压足三里穴(外膝眼下3寸,胫骨外侧),左右旋转按压30次。 阴陵泉穴 双手扶于双膝,用拇指按压阴陵泉穴(胫骨内铡下缘)旋转揉20次。

穴位养脾怎么做

按揉天枢穴:两手置于腹部两边,中指按压天枢穴(脐旁开2寸处),按揉30回。 揉隐白穴:用右手拇指按压左足隐白穴(足大趾甲根部内侧),再用左手拇指按压右足隐白穴,左右各旋按20回。 揉阴陵泉穴:两手扶于双膝,用拇指按压阴陵泉穴(胫骨内侧下缘),左右旋转揉20回。 揉足三里穴:双手拇指按压足三里穴(外膝眼下3寸,胫骨外侧),左右旋转按压30回。 揉公孙穴:用右手拇指按压左足公孙穴(足内侧,第一跟骨下缘),再用左手拇指按压右足公孙穴,左右各旋按20回。

隐白的功效 隐白的按摩方法

1.正坐,把脚抬起,放在另一条大腿上,用另一侧手的大拇指的指甲垂直掐按穴位,有刺痛感,每天早晚各掐按一次,每次掐按1-3分钟。 2.用拇指和食指揉捏脚的大拇指末节两侧,按压时要注意力度好重,每次按摩5分钟,每天按摩两次。

脚上痛风按什么穴位有用

隐白穴:在我们大脚趾的内侧有一个穴位叫隐白穴。痛风病人可能很熟悉,它就在痛风石的位置,大脚趾肿胀了,鞋穿不进去、磨了的地方、疼痛的地方就隐白穴。它在大脚趾的趾根底部的横缘和竖缘交叉点的位置,和我们趾甲缘的位置很近。 太白穴:再往下一点太白穴,它也痛风石经常会伤害到的一个地方。这个地方最容易形成尿酸盐结晶。在我们第一跖骨小头的后面,大脚趾和脚连线的地方,脚背和脚心连线的地方,也就赤白肉际的中间,就太白穴。

大包什么经络 大包主治病症

1.气喘,哮喘,胸闷,心内膜炎,胸膜炎,肋间神经痛,胸胁病等呼吸系统疾病,全身疼痛,四肢无力,食多身瘦。 2.现代应用:支气管哮喘、胸膜炎、肋间神经痛、全身疼痛、无力。

大都什么意思

大都穴,经穴名。出《灵枢.本输》。属足太阴脾经。荥(火)穴。 足太阴经所溜为“荥”。荥穴,属火。 1.大都:大,穴内气血场的范围大也。都,都市也,物质的集散之所也。该穴名意指脾经的气血物质在此聚集。本穴物质为隐白穴传来的生发之气,至本穴后为聚集之状,如都市之物质聚散也,故名。太都名意与大都同,太,通大。 2.脾经荥:荥,极小的水流。本穴物质为隐白穴传来的脾土生发之气,富含水湿,至本穴后部分水湿之气散热冷降归地,所降之水也小,故为脾经荥穴。 3.本穴属火:属火,指本穴气血物质运行变化表现的五行属性。本穴物质

气血虚按什么穴位好

1、关元穴 关元穴(任脉之穴,也小肠的募穴)人体元阴和元阳的交汇处,按摩关元穴,提高脾胃生化气血的功能。每一轮轻轻按压8次,每次8轮,补血、消除小楠肚。 2、期门穴 足厥阴肝经足太阴、厥阴、阴维诸经之会处。呵护肝脏,避免肝血虚,常按此穴,对肝血不足有良效。 3、隐白隐白穴(属足太阴脾经之穴)统血、止血。鼻子出血、月经量多可按摩或灸此穴。“太阴根于隐白,名曰阴中之阴。”按摩此穴可刺激脾经,促进气血源源不断的生化,女性补血的大穴。 4、天枢穴 常按天枢穴(足阳明胃经之穴),可使胃经和大肠经保持活络

隐白的准确位置图视频 隐白的功效

隐白穴为脾经上的穴位,有健脾统血,补中益气,清心宁神,温阳回厥的功效,经常按摩该穴,能够使月经崩漏(过多),子宫痉挛(经痛)等症状得到缓解;对于小儿疳积,肠炎,腹泻,多梦纷纭等病症,都具有很好的疗效;对腹胀不得安卧,便血,尿血,癫狂,惊风等症,也有很好的保健调理效果。

足通谷的功效与作用 足通谷刺灸操作手法

操作方法:正坐或卧位取穴。 进针深度:针0.2-0.3寸,留20分钟;艾炷灸2-3壮,或温和灸5-10分钟。 功能:疏通经气,安神益智。 主治:头像痛,目眩,鼻衄,癫病。 配伍:配攒竹,眉冲治疗目眩,头痛;配少商,隐白,申脉治疗癫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