苍耳子的功效与作用及禁忌 通鼻窍
苍耳子的功效与作用及禁忌 通鼻窍
苍耳子温和舒达,味辛散风,苦燥湿浊,善于通鼻窍以改善鼻塞、止前额及鼻内胀痛,可用于治疗鼻鼽、鼻渊等鼻科疾病导致的鼻塞流涕、不闻香臭、头痛者效果极佳。
苍耳子炮制方法与标准
【古代炮制方法】南北朝刘宋时代有黄精同蒸法(《雷公》)。唐代有烧灰的方法(《千金》)。宋代则有烧灰、微炒(《圣惠方》),炒香去刺(《证类》),焙制(《急救》)等法,明代炒法和蒸法较常用,有酥制(《普济方》)、微炒存性(《医学》)、黄精汁蒸(《入门》)、单蒸(《大法》)、炒熟去刺及酒拌蒸(《乘雅》)等炮制方法。清代则有炒捶碎(《法律》)和炒香浸酒(《本草述》)的方法。
【现代炮制方法】
1.苍耳子:取原药材,除去杂质。用时捣碎。
2.炒苍耳子:取净苍耳子,置炒制容器内,用中火加热,炒至表面黄褐色刺焦时取出,晾凉,碾去刺,筛净。用时捣碎。
【饮片性状】苍耳子呈纺锤形或卵圆形,长1~1. 5cm,直径0.4~0.7cm;表面黄棕色或黄绿色,全体有钩刺;顶端有2枚较粗的刺,分离或相连,基部有果梗痕;质硬而韧,横切面中央有纵隔膜,2室,各有1枚瘦果;瘦果略呈纺锤形,一面较平坦,顶端具一突起的花柱基,果皮薄,灰黑色,具纵纹;种皮膜质,浅灰色,子叶2枚,有油性;气微,味微苦。炒苍耳子表面黄褐色微焦,气微香。
【质量标准】苍耳子水分不得过12.0%,总灰分不得过5.0%。炒苍耳子水分不得过10.0%。
【炮制目的】苍耳子味辛、苦,性温;有小毒。归肺经。具有通鼻窍,散风湿,止痛的生品以消风止痒力强。常用于皮肤痒疹、疥癣及其他皮肤病。炒后可减毒,长于通鼻窍,祛湿止痛。用于鼻渊,风湿痹痛,外感头痛。如张景岳云:“治鼻渊宜炒熟为末”。
苍耳子茶
功效:宣通鼻窍,祛风止痛,主治外感风寒或风热,邪毒留滞于鼻窍而致的交替性鼻塞、鼻涕增多,或清稀或黄稠,言语带鼻音,可伴有寒热、头痛等。属中医“鼻窒”、“鼻渊”,类似现代医学之单纯性鼻炎,付鼻窦炎,过敏性鼻炎等病。
组成:苍耳子12克,辛荑、白芷各9克,薄荷4.5克,葱白3根,茶叶2克。
制法:上药共研为末,以沸水冲泡10分钟后,不拘时频频温服,每日1剂。
宜忌:本方之性偏温燥,且苍耳子有小毒,故血虚气弱者忌用,用时不宜过量。
苍耳子的功效与作用 散风寒
苍耳子辛温宣散,机能外散风寒,又能通鼻窍、止痛,可以用来治疗外感风寒,恶寒发热,头身疼痛,鼻塞流涕等不适症状。但由于其发汗解表之力甚若,因而一般风寒感冒着使用者少。
用苍耳子治鼻炎偏方
1、苍耳子
取原药材,除去杂质。用时捣碎。
2.炒苍耳子
取苍耳子,置预热炒制容器内,用中火加热,炒至表面深黄色刺焦,内部浅黄色时取出,晾凉,碾去刺,筛净。用时捣碎。
成品形状
苍耳子
呈纺锤形或卵圆形。表面黄棕色或黄绿色,全体有钩刺。体轻质坚。破开后内有双仁,肉黄白,具油性,味微苦,刺坚焦脆,微有香气。去刺后碾碎(或捣碎)呈碎粒或饼状。
炒苍耳子表面焦黄色
炮制作用
苍耳子:味辛、苦,性温,有毒。归肺经。具有散风除湿、通窍止痛的功能。生苍耳子以消风止痒力强。常用于皮肤痒疹及其他皮肤病。鼻渊头痛,风湿痹痛。且炒后质酥刺焦,易于去刺和煎出有效成分。
取苍耳子30~40个,轻轻捶破,放入清洁小铝杯中,加麻油1两,文火煮开,去苍耳,待冷后,倾入小瓶中备用。用时以棉签饱蘸药油涂鼻腔,每日2~3次,两周为一疗程。治疗207例,除3例无效、12例未坚持用药外,余均治愈,临床症状完全消失。随访时间最长的已达3年,未见复发。
民间偏方-苍耳子治慢性鼻炎
方法是:备苍耳子40余粒,将其捶破放入锅中,倒入香油50克,用文火煎炸。待苍耳子炸枯时,用筷子夹出苍耳子,然后把锅内的油盛到碗中。待油冷却后,装入玻璃瓶备用。使用时,用消毒棉浸油少许,于每晚睡前塞于鼻腔内,每天1次,1周即可见效。为防止夜间呼吸困难,轮流塞两鼻腔即可。
中国中医科学院副主任医师点评:祖国医学认为,慢性鼻炎内因以肺、脾、肾虚损为主,外因多以风寒侵袭或异气、异味刺激而诱发,目前国内外治疗这种病尚无特效药物,中医治疗有一定效果。
苍耳为菊科一年生草本,苍耳果实名“苍耳子”,其味辛苦、性温、有小毒,入肺、肝经,《本草》记载此药有“蒸脑止涕”功效,具有发汗、散风湿、通鼻窍、止痛的作用,在民间和临床上作为鼻科要药,应用历史悠久,疗效确切,并为历版中国药典收载。苍耳子鼻炎胶囊为我国卫生部药品标准中药成方制剂第十四册收载品种。
季节性鼻炎有什么偏方
冷水洗鼻 长期坚持冷水洗鼻方法能提高鼻黏膜的适应能力,增强鼻部的抵抗力,从而达到治疗和预防季节性鼻炎的效果。但是刚开始使用这个方法时会出现鼻塞、鼻酸、流鼻涕等症状。 方法:早上起床后打一盆冷水,将鼻子浸入水中稍稍吸气,使进入鼻腔根鼻黏膜充分接触,但切勿用力过猛。
大葱
中医认为葱白性温味辛,有散淤止血、通窍、解毒等功效。而且葱所含挥发性辣素有杀菌、镇痛、止血作用,对鼻腔病菌有灭杀作用。大葱的味辛香,善通“鼻窍”,又能散淤血,有助于组织清除已损坏细胞,促进创面修复。
方法:取葱白的地方,蘸取一些香油,不需要太多大概有鼻孔那么深就好。然后插入鼻孔里,大约要持续插半个小时左右,一天两到三次,持续至症状减轻。
滴香油香油中含有40%左右的亚油酸、棕榈酸等不饱和脂肪酸,容易被人体分解吸收和利用,以促进胆固醇的代谢,并有助于消除动脉血管壁上的沉积物,达到通鼻的效果。
方法:可在病情稳定时每天滴二三次,一次一两滴,但在滴前要先将鼻涕擤干净。
苍耳子茶苍耳子味辛、苦,性温,有毒。归肺经。具有散风除湿、通窍止痛的功能,常用于鼻渊头痛,风湿痹痛。
方法:苍耳子12克,白及9克,葱白13根,茶叶12克,用沸水冲泡成茶。但苍耳子有一定的毒性,不宜过多服用。
鼻窦炎有什么偏方 野菊花滴鼻疗法
处方:野菊花9g、辛夷、鱼腥草、白芷、苍耳子、黄柏各6g,冰片3g
用法:先用前6种重要加清水浸泡30分钟,文火煮沸5分钟,冰片研成细末,加适量融化,与药液混合装入瓶中,每日用滴管将药液滴入鼻腔,每日3次,15天为1个疗程
功效:苍耳子散风除湿,通鼻窍;白芷可以祛风湿,活血排脓,生肌止痛。此方对于治疗鼻窦炎有一定的疗效。
苍耳子的食用方法
苍耳子绿豆茶
功效:祛风止痛,解毒。主治外感风寒头痛;鼻炎鼻窦炎;风湿痹痛;过敏病症;慢性农药中毒。
材料:苍耳子1g、绿豆5g、绿茶3g。
用法:用200ml水煎煮苍耳子、绿豆至水沸后,冲泡绿茶10分钟后饮用。可加适量糖。
来源:传统药茶方。
苍耳子茶
功效:宣通鼻窍,祛风止痛,主治外感风寒或风热,邪毒留滞于鼻窍而致的交替性鼻塞、鼻涕增多,或清稀或黄稠,言语带鼻音,可伴有寒热、头痛等。属中医“鼻窒”、“鼻渊”,类似现代医学之单纯性鼻炎,付鼻窦炎,过敏性鼻炎等病。
组成:苍耳子12克,辛荑、白芷各9克,薄荷4.5克,葱白3根,茶叶2克。
制法:上药共研为末,以沸水冲泡10分钟后,不拘时频频温服,每日1剂。
宜忌:本方之性偏温燥,且苍耳子有小毒,故血虚气弱者忌用,用时不宜过量。
出处《中医验方》
红枣苍耳子汤
材料:红枣10个、苍耳子10克、生姜1——2片、红糖适量。
做法:红枣洗净、去核;苍耳子稍浸泡,一起与生姜放进瓦煲,加入清水450毫升(约1碗量半),武火滚沸后改为文火滚约20分钟,下红糖滚沸片刻便可。为1人于1日分2次进饮。
用法:作辅助治疗宜连服3——4日。
苍耳子散加减
功效:芳香清窍,祛风散寒,主治肺经热盛。
组成:白芷6克,薄荷6克,辛荑花10克,苍耳子10克,黄芩10克,菊花10克,连翘10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3次。
苍耳粥
做法将苍耳子15克文火炒黄,加水200毫升煎汁100毫升,去渣,放粳米150克,加水400毫升煮为薄粥[1]。
2服用日服2次。
3功效用治痔疮。不可久服多服。
苍耳子北芪煲猪展
功效:能行气固表、祛风通窍。
材料:苍耳子10克、北芪、蛇舌草、葛根各25克,蜜枣3个,猪月展肉400克,生姜3片。
做法:各药材洗净,蜜枣去核;猪月展肉洗净。一起与生姜放入瓦煲内,加入清水2500毫升(10碗量),武火煲沸后,改文火煲2小时,调入适量食盐便可。
用法:此量可供3——4人用,或可按人数加减各材料。
苍耳子汁
功效:治疗变态反应性鼻炎(即过敏性鼻炎),多数患者症状消失或改善或发作减少。
材料:苍耳子适量。
制法:焙成深棕色后研粉,每次服3——5克,每日3次,连服2周。或将粉末与蜂蜜混合制成丸剂(每丸含药粉3克),每次服1——2丸,每日3次,连服2周,必要时可服3周至2个月。
辛夷花的功效与作用及禁忌 芳香通窍
辛夷花辛温发散,芳香通窍,其性上达,外能祛除风寒邪气,内能升达肺胃清气,善通鼻窍,为治疗鼻渊、鼻塞流涕之要药。偏风寒者,常与白芷、细辛、苍耳子等同用。偏风热者,多与薄荷、连翘、黄芩等疏风热、清肺热等药同用。
鼻窦炎鼻子不通气怎么办 川芎白芷汤
方药:川芎10g、白芷、黄芩、各10g、细辛5g、薄荷10g、苍耳子10g、防风10g、辛夷10g、生地黄15g、蒲公英15g、鱼腥草15g、杏仁10g、桔梗10g、栀子10g
用法:将上药水煎服用,每日3次。
功效:苍耳子散风除湿,通鼻窍;蒲公英可以清热解毒,消肿散结。此方可以清热泻火,宣肺利窍,对于治疗鼻窦炎引起的鼻塞有很好的疗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