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宝老是扯耳朵
宝宝老是扯耳朵
如果你的婴儿用力拉扯自己的耳朵,有可能是婴儿刚刚发现了自己的耳朵。然而,在某些情况下,这可能表明你的宝宝正在经历某个耳朵区域的疼痛。小于一岁的婴儿,还不能表达自己耳朵的疼痛,也不知道疼痛是来自耳朵的外部结构还是耳朵的附近区域,或者是内耳。观察其他的迹象,能帮助你确定宝宝只是在玩自己的耳朵还是出现了耳朵感染。
宝宝抓耳朵是怎么回事 原因1:对耳朵好奇
宝宝表现:
宝宝扯耳朵时很开心。
宝宝在长身体过程中,会对自己身体的各个部位感到好奇。比如,他发现了自己有耳朵时,就会用自己的手去拉扯耳朵。一般宝宝在睡觉或清醒时,都会常常去弄自己的耳朵,特别是玩得很开心的时候~
处理方法:
对于这种在健康状态下小宝宝揪耳朵的现象,家长不必太过于紧张,这只是宝宝对自己身体器官好奇的表现。
宝宝抓耳朵是患上中耳炎了吗
宝宝抓耳朵的现象在生活中是比较常见的,生活中引起宝宝抓耳朵的因素不止一个,因此家长们应懂得正确的辨别。
首先要检查宝宝是否耳朵有湿疹、痱子、过敏等现象。如果没有,就看看他除了抓耳朵,还有没有其他不良反应。宝宝挖耳朵有两个可能:一个可能是宝宝在长牙,因为牙龈难受,但宝宝分不清是哪里难受,大致在一个部位,但耳朵在外面,所以就揪耳朵。还有一个可能是宝宝耳朵发炎,妈妈可以检查一下是否有液体从宝宝耳洞里流出,然后用手指轻压耳部周围特别是耳朵前部的耳洞处和耳背处,如果宝宝出现不适的表现,要尽快就医。
平时生活中,如果宝宝突然出现烦躁不安、哭闹、发热,应首先检查一下宝宝的耳朵,看有没有触痛或牵拉痛。当宝宝入睡碰到其耳朵时突然醒来哭闹,或喂奶时耳朵朝下受挤压时,宝宝啼哭不肯吃奶,则说明耳道疼痛,爸爸妈妈应想到宝宝可能是患了中耳炎。这时需要及时送宝宝到医院检查。等到耳朵流脓时,鼓膜已经出现穿孔,很可能因为治疗不及时影响宝宝的听力,造成终身遗憾。
给婴儿打耳洞感染风险大
1、护理不当导致耳朵发炎
打耳洞之后最忌讳碰水,否则非常容易红肿流脓,几个月大的宝宝吐奶是常有的事,不一小心溢奶就会流到耳朵上;而给宝宝洗澡的时候,如果不慎沾到水也容易感染;给宝宝穿衣服的时候也要格外小心,以免穿脱衣服时拉扯到伤口。
2、小心被婴儿乱抓误吞耳钉
该男星说小婴儿爱美实在不可思议,2个月大的宝宝连视力都没发育完全呢,对于身体上的装饰别说觉得美,可能还会觉得是个异物不舒服,然后经常乱抓呢,试想一下如果耳洞还没长好就整天乱抓,那会是什么后果。更关键的是,万一宝宝把耳钉抓下来误吞,后果更不堪设想。
3、小心金属过敏
一般来说, 纯银、纯金或者纯铂金的耳钉都不会让耳洞发炎,是比较保险的选择,但也有部分宝宝可能对某种金属过敏,给宝宝戴耳钉还是需要谨慎。
宝宝耳朵进水了有什么症状 宝宝耳朵进水怎么处理
1、宝宝若耳朵不小心进水,家长先将宝宝侧躺着放于自己的大腿上,用手轻轻拉扯耳朵,把耳道拉直,让水顺势流出。
2、也可用手掌紧紧捂住宝宝进水耳朵,然后快速松开,连续数次,将水吸出来。
3、再用软棉棒,在头部把棉花撑呈蓬松状,轻轻插入耳朵旋转,但不要太深,前提是一定要固定好宝宝的头部不能动。
4、如果几次擦干后仍有臭味,就要到医院给耳朵点药水。如果宝宝不能配合,请不要轻易给宝宝掏耳,否则会有鼓膜穿孔的危险。
宝宝抓耳朵是怎么回事 原因6:中耳炎
宝宝表现:
多伴鼻塞、咽痛、夜间啼哭。
耳朵感染,或者叫中耳炎,也会让你的宝宝拉扯自己的耳朵。耳朵感染在6个月到3岁大的孩子中是最常见的,而且常常会引起类似感冒的症状,比如流鼻水、易发怒、耳痛、发烧、黄耳引流、睡眠问题和听力障碍。
此外,你的宝宝在喂奶时可能会哭得更多,因为吮吸和吞咽会造成耳部的压力和痛苦。
处理方法:
宝宝得中耳炎后,家长应及时带孩子去医院就诊,千万不要自行用药,以免使宝宝未得到彻底治疗而留下隐患。
宝宝日常护理注意事项
一、掏耳朵
不少家长发现宝宝耳朵里有耳屎就觉得不干净,总想掏一掏,给把它弄出来。
但其实有耳屎对于每个人来说都是正常的,一定程度上它还可以帮助我们的耳膜隔离一些微生物的刺激,正常情况下是不会影响耳朵健康的。
但如果家长总是喜欢去戳去掏,一方面容易破坏掉这层保护膜,另一方面耳朵是非常敏感的地方,如果因为家长突然手抖了一下或者宝宝动来动去不配合,下手重了,就极有可能损伤宝宝的耳道,引发外耳道感染;如果损伤鼓膜,还会影响听力。
所以,在耳屎没有影响到宝宝听力,也没有让宝宝感到不舒服时,家长就别管它。
如果孩子会经常拉扯耳朵,想要用自己的小手去揉或者抠,或者实在太多了影响听力时,也不建议擅自用工具(挖耳勺、棉签等)清洁。
正确的做法:
●寻求专业医生的帮助。因耳屎过多引起的宝宝不适,或者其他耳内现象,如流水、湿疹,炎症等,建议直接寻求专业医生的帮助,医生操作起来不仅安全,而且宝宝也比较舒服。
●用双氧水(过氧化氢)来清洁。让宝宝侧躺,需要清理的耳朵朝上,轻轻按住宝宝头部不让他晃动,然后往耳朵里滴3-4滴过氧化氢溶液,隔10分钟左右等耳屎软化之后,用温水轻柔地把耳屎冲出来即可。(但这个做法估计宝宝不会很配合,家长注意不要勉强,实在不行还是让医生来。)
宝宝中耳炎护理方法有哪些
1、用奶瓶给宝宝为奶粉是最容易让宝宝得中耳炎的。宝宝躺着喝奶,很容易就让奶水流入宝宝的耳朵里,所以建议妈妈们还是尽量使用母乳喂养,或者是抱着宝宝喂奶。
2、长期给宝宝使用安抚奶嘴也会导致宝宝得中耳炎。
3、得了中耳炎的宝宝,要避免感冒,因为感冒会导致中耳炎的发生的可能性增高。
4、让宝宝有充分的睡眠,睡觉的时候,可以垫高一下头部,减少而耳道内的充血导致的肿胀。
5、宝宝发烧的时候也给宝宝多及时的补充水分,因为发烧会使得宝宝的宝宝身体里的水分通过发热而散失掉,并且在给宝宝补充水分的时候应该补充一些实质性的水溶液,比如蜜糖水,牛奶等,而不是白开水利尿的溶液,反而会消耗体力。
6、给宝宝剪指甲,宝宝会出现耳痛和耳朵不舒服的现象,年龄太小的宝宝不会表达,可能表现出躁动不安,或去拉扯受感染的耳朵,应给宝宝剪短指甲,避免宝宝抓挖耳朵。
7、随时看护,宝宝得了中耳炎后,应该保证身边随时有家长看护,因为宝宝有可能会出现恶心和呕吐。若耳膜穿孔,会有分泌物流出。若已经是慢性中耳炎,耳膜会增厚且结疤,耳膜活动性下降甚至中耳腔产生胆脂瘤,这时就要家长及时带宝宝再次就医,看是否需要手术治疗了。
8、喂奶时,最好让宝宝采取半坐位。正确的喂奶姿势是:如果是坐着喂奶,应将宝宝斜抱在怀中,让宝宝呈半坐位,宝宝上半身靠着的那一条腿可以用小凳子垫高些;如果是侧躺着喂奶,妈妈要用手臂将宝宝的上身和头部支起,以取得一个最适宜的角度。
9、给宝宝清理耳垢需要去医院。前面我们说道,如果耳垢比较少的话,不需要清理。但是,如果耳垢已经比较多了,形成了团状,像个塞子一样塞在耳朵里面,就需要带宝宝到医院,请医生帮助清理。
10、呼吸道感染后,询问宝宝是否有耳部不适。当孩子患呼吸道感染时,致病菌非常容易通过咽鼓管进入到中耳,引起中耳炎。不过,这种急性中耳炎一般是在感冒以后7~10天才会发作,因此很容易被父母忽视。在宝宝呼吸道感染的症状已经消失后,父母还需要关注宝宝是否表现出中耳炎的症状。另外,积极预防感冒或者尽可能缩短感冒周期是避免儿童患中耳炎的最佳措施。
宝宝老是扯耳朵 宝宝扯耳朵是什么原因
对外耳的拉、拽、戳或瘙痒,都有可能是游泳性耳炎(也被称为外耳道炎症)的一种迹象。游泳性耳炎,是外耳道里层的一种感染。在淋雨或盆浴的过程中,耳道出现液体堆积时,或者耳道受到棉签的刺激时,就会引起这种感染。保护性皮肤层被逐渐损坏,就会产生适宜细菌生长的环境。游泳性耳炎的其他迹象还包括:发黄、潮湿、分泌臭味和红肿。
耳朵感染,或者叫中耳炎,也会让你的婴儿拉扯自己的耳朵。根据美国儿科学会的报道,耳朵感染在六个月到三岁大的孩子中是最常见的,而且常常会引起类似感冒的症状,比如流鼻水、易发怒、耳痛、发烧、黄耳引流、睡眠问题和听力障碍。此外,你的宝宝在喂奶时可能会哭得更多,因为吮吸和吞咽会造成耳部的压力和痛苦。
婴儿在出牙期也会拍打、拉扯自己的耳朵。这是因为你的宝宝错误的把牙龈肿胀的疼痛当成了耳朵疼痛。出牙期的其他迹象还包括:流口水、咀嚼东西和容易发怒。有时,一个正在出牙的婴儿可能还会有轻微的发烧,但是根据美国儿科学会所说,这种情况下的发烧通常都不会超过101华氏度(约等于38.3摄氏度)。
如果你的宝宝看起来很虚弱,并且发烧超过了104华氏度(40摄氏度);或者如果你的宝宝小于12周,而发烧超过了100.4华氏度(38摄氏度),那就应该立刻打电话给你的医生。如果你不确定耳部症状的严重性,那要一直咨询医生。
宝宝抓耳朵是怎么回事 原因3:长牙导致
宝宝表现:
多伴有流口水、咀嚼东西和容易发怒。
宝宝在长牙的时候,也会拍打、拉扯自己的耳朵。这是因为宝宝错误的把牙龈肿胀的疼痛当成了耳朵疼痛。
宝宝乳牙萌出会刺激到牙龈神经和周围组织,让他们感到牙龈不舒服,并流出很多的口水。宝宝平躺时,这种感觉可以从牙龈传到耳部,因此,他们会不停地揉搓自己的耳朵。
处理方法:
如果宝宝揪耳朵是因长牙时的不舒服而引起的,就不必太过于担心,可以给宝宝一些干净的磨牙胶。
护理宝宝中耳炎的方法有哪些
护理宝宝中耳炎的方法
1、用奶瓶给宝宝为奶粉是最容易让宝宝得中耳炎的。宝宝躺着喝奶,很容易就让奶水流入宝宝的耳朵里,所以建议妈妈们还是尽量使用母乳喂养,或者是抱着宝宝喂奶。
2、长期给宝宝使用安抚奶嘴也会导致宝宝得中耳炎。
3、得了中耳炎的宝宝,要避免感冒,因为感冒会导致中耳炎的发生的可能性增高。
4、让宝宝有充分的睡眠,睡觉的时候,可以垫高一下头部,减少而耳道内的充血导致的肿胀。
5、宝宝发烧的时候也给宝宝多及时的补充水分,因为发烧会使得宝宝的宝宝身体里的水分通过发热而散失掉,并且在给宝宝补充水分的时候应该补充一些实质性的水溶液,比如蜜糖水,牛奶等,而不是白开水利尿的溶液,反而会消耗体力。
6、给宝宝剪指甲,宝宝会出现耳痛和耳朵不舒服的现象,年龄太小的宝宝不会表达,可能表现出躁动不安,或去拉扯受感染的耳朵,应给宝宝剪短指甲,避免宝宝抓挖耳朵。
7、随时看护,宝宝得了中耳炎后,应该保证身边随时有家长看护,因为宝宝有可能会出现恶心和呕吐。若耳膜穿孔,会有分泌物流出。若已经是慢性中耳炎,耳膜会增厚且结疤,耳膜活动性下降甚至中耳腔产生胆脂瘤,这时就要家长及时带宝宝再次就医,看是否需要手术治疗了。
8、喂奶时,最好让宝宝采取半坐位。正确的喂奶姿势是:如果是坐着喂奶,应将宝宝斜抱在怀中,让宝宝呈半坐位,宝宝上半身靠着的那一条腿可以用小凳子垫高些;如果是侧躺着喂奶,妈妈要用手臂将宝宝的上身和头部支起,以取得一个最适宜的角度。
9、给宝宝清理耳垢需要去医院。前面我们说道,如果耳垢比较少的话,不需要清理。但是,如果耳垢已经比较多了,形成了团状,像个塞子一样塞在耳朵里面,就需要带宝宝到医院,请医生帮助清理。
10、呼吸道感染后,询问宝宝是否有耳部不适。当孩子患呼吸道感染时,致病菌非常容易通过咽鼓管进入到中耳,引起中耳炎。不过,这种急性中耳炎一般是在感冒以后7~10天才会发作,因此很容易被父母忽视。在宝宝呼吸道感染的症状已经消失后,父母还需要关注宝宝是否表现出中耳炎的症状。另外,积极预防感冒或者尽可能缩短感冒周期是避免儿童患中耳炎的最佳措施。
婴儿按摩操怎么做
1、 双手拇指放在宝宝前额眉间上方,用指腹从额头轻柔向外平推至太阳穴。1、 双手拇指放在宝宝前额眉间上方,用指腹从额头轻柔向外平推至太阳穴。用拇指和食指轻轻按压耳朵,从最上面按到耳垂处,反复向下轻轻拉扯,然后再不断揉捏。
妈妈边抚触边念:小耳朵,拉一拉,妈妈说话宝宝乐。轻轻挤捏宝宝的手臂,从上臂到手腕,反复3-4次。 妈妈边抚触边念:妈妈搓搓小手臂,宝宝长大有力气。把宝宝两臂左右分开,掌心向上。
妈妈边抚触边念:伸伸小胳膊,宝宝灵巧又活泼。把宝宝两臂左右分开,掌心向上。
妈妈边抚触边念:伸伸小胳膊,宝宝灵巧又活泼。2、 让宝宝抓住拇指,用基他四根手指按摩宝宝的手背。 3、一只手托住宝宝的手,另一只手的拇指和食指轻轻捏住宝宝的手指,从小指开始依次转动、拉伸每个手指。 放平手掌,顺时针方向画圆抚摩宝宝的腹部。注意动作要特别轻柔,不能离肚脐太近。
妈妈边抚触边念:小肚皮,软绵绵,宝宝笑得甜又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