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陵针刺方位 大陵穴穴位层次解剖
大陵针刺方位 大陵穴穴位层次解剖
1.皮肤:由正中神经掌支分布。到达穴区的神经纤维由第7颈神经支配。
2.皮下组织:有上述神经的分支通过。
3.于桡侧腕屈肌腱和掌长肌腱之间通过:两肌均由正中神经支配。到前肌的神经纤维由第6,第7颈神经组成。到后肌的神经纤维由第7,第8颈神经组成。
4.正中神经干:该神经干在此处位置表浅,被刺中后可产生向手桡侧半及指端放射的强烈触电感,一般此时可停止继续进针。
5.于拇长伸肌腱和指浅,深屈肌腱之间通过:前者位于针的桡侧,由正中神经的分支-骨间前神经支配。到该肌的神经纤维由第8颈神经和第1胸神经组成。后两者位于针的尺侧,其中,指浅屈肌及指深屈肌桡侧半均由正中神经支配,到该两肌的神经纤维由第7,第8颈神经和第1胸神经组成。指深屈肌尺侧半由尺神经支配,到该处的神经纤维由第8颈神经和第1胸神经组成。
外陵是什么意思 外陵穴穴位解剖
当腹直肌及其鞘处;布有第十肋间动、静脉分支及腹壁下动、静脉分支;布有第十肋间神经分支(内部为小肠)。
针刺阴陵泉顺经方向作用 阴陵泉穴穴位层次解剖
1.皮肤:由小腿内侧皮神经支配,到该穴皮肤的神经纤维来自第3腰神经。
2.皮下组织:内有上述皮神经和大隐静脉。
3.半腱肌腱:由坐骨神经支配,到该肌的神经纤维来自第5腰神经和第1骶神经。针刺此腱,有一定的韧性阻力。
4.腓肠肌内侧头:起于股骨内侧髁的后面,由胫神经支配,到该肌的神经纤维来自第1,第2骶神经。
5.针在半膜肌腱的后方通过:该腱附着于胫骨内侧髁的后面。
若针深达2寸以上,可到腘窝中心而刺到胫神经和腘动,静脉。
神门的针刺方法 神门穴穴位层次解剖
1.皮肤:由前臂内侧皮神经及尺神经掌支双重分布,到达穴区的神经纤维由第8颈神经组成。
2.皮下组织:有上述皮神经的分支通过。
3.针的尺侧有尺侧腕屈肌腱:尺侧腕屈肌腱由尺神经支配,到该肌的神经纤维由第8颈神经和第1胸神经组成。
4.针的桡侧有尺神经干及动,静脉通过:尺神经干在此处位置较表浅,针稍偏向桡侧即可刺中,尺神经干被刺及后,可产生向手尺侧缘及指端放射的触电感,尺动脉为肱动脉的两大终支之一,尺静脉为其伴行的静脉。
液门针刺方向 液门穴穴位层次解剖
皮肤-皮下组织-第4与第5指近节指骨底部之间-第5骨间背侧肌和第4蚓状肌。浅层布有尺神经的指背神经,手背静脉网。深层有指背动,静脉。
大陵的功效和作用 大陵的治疗用法
针刺方法:大陵穴,直刺0.3—0.5寸。
艾灸方法:大陵穴,艾条灸5—10分钟,大陵穴艾炷灸3—5壮。
按摩手法:用拇指指腹按压大陵穴,力度稍微重些,每次5分钟,每日2次。
头维针刺方向 头维穴穴位层次解剖
1.皮肤:由颧颞神经和耳颞神经分布。颧颞神经是三叉神经第2支(上颌神经)的分支,分布于颞区前部的皮肤。耳颞神经为三叉神经第3支(下颌神经)的分支,分布于外耳道,耳郭及颞区的皮肤。
2.皮下组织:内有上述神经分支,面神经颞支和颞浅动,静脉的分支或属支。颞浅动脉是颈外动脉的终支之一,为颈外动脉在下颌颈高度向上的直接延续,它分支营养腮腺及额, 顶,颞部的肌肉和皮肤。颞浅静脉与同名动脉伴行,位于皮下,注入下颌后静脉。
3.颞肌上缘的帽状腱膜:颞肌为颞窝皮下的一块扇形扁肌,肌纤维起自颞窝全部,肌的上缘为下颞浅肌,纤维逐渐向下集中,通过颞弓深面止于下颌骨的冠突。颞肌由三叉神经第3支(下颌神经)的分支颞深神经支配。帽状腱膜为坚韧致密的结缔组织膜,前连枕额肌额腹,后连枕额肌枕腹,两侧在颞区变薄,形成颞浅筋膜。
4.筋膜下疏松结缔组织。
5.顶骨外膜。
鱼际针刺方向 鱼际穴位层次解剖
皮肤-皮下筋膜-鱼际筋膜-拇短展肌-拇对掌肌-拇短屈肌。有拇短展肌,拇指对掌肌;有拇指静脉回流支;布有前臂外侧皮神经和桡神经浅支混合支,掌侧为正中神经掌侧皮支。
阳陵泉针刺深度 阳陵泉穴位层次解剖
1.皮肤:由绯肠外侧皮神经分布,到该穴皮肤的神经纤维来自第5腰神经。
2.皮下组织:内有上述皮神经和浅静脉。
3.腓骨长肌:由绯浅神经支配,到该肌的神经纤维来自第4腰神经到第1骶神经。
4.趾长伸肌:位于腓骨长肌的内侧,由腓深神经支配,到该肌的神经纤维来自第4腰神经到第1骶神经。
5.胫腓关节:若水平直刺,碰到的硬性阻力即胫腓关节,此时针必须改变方向朝下,才有可能穿过小腿骨间膜,向内透刺阴陵泉。
深层有胫前返动,静脉,膝下外侧动,静脉的分支或属支和腓总神经分支。
四白针刺方向 四白穴穴位层次解剖
1.皮肤:较薄,有三叉神经第2支(上颌神经的分支眶下神经分布)。
2.皮下组织:有眶下神经和面神经颧支的分布。血液供应主要来自眶下动脉的分支,也有面动脉的分支;静脉则与同名动脉伴行。
3.眼轮匝肌与提上唇肌:穴位区为眼轮匝肌下部纤维(受面神经的颞支及颧支支配)与提上唇肌起始部纤维(受面神经颊支支配)交错之处。
4.提口角肌:位于提上唇肌的深面,其起始部在取穴点略下方。
5.眶下孔或上颌骨。
大陵的定位和主治 大陵穴穴名解析
大,与小相对;陵,丘陵,土堆的意思。“大陵”的意思是指随心包经经水冲刷下行的脾土物质在这里堆积,本穴物质为内关下传的经水与脾土的混合物,到达本穴后,脾土物质堆积如山,如同丘陵一样,所以名“大陵”。
风池针刺方法 风池穴位层次解剖
皮肤-皮下组织-胸锁乳突肌与斜方肌之间-头夹肌-头半棘肌-头后大直肌与头上斜肌之间,浅层布有枕小神经和枕动,静脉的分支或属支,深层有枕下神经等结构。
阴陵泉穴主治疾病
腹胀,腹痛,泄泻,水肿,黄疸,小便不利或失禁,膝痛。
膝盖疼痛、晕眩、腹水、食欲不振、腰腿痛、尿闭、尿失禁、遗精、阳痿、月经不调、痛经、附件炎等。该穴为人体足太阴脾经上的重要穴位之一。
〖人体穴位配伍〗 配肝俞、至阳治黄疸;阴陵泉透阳陵泉治膝痛。
〖刺灸法〗 直刺 1~2寸。
〖治法〗寒则补而灸之,热则泻针出气或凉药水针。
取穴方法:
取该穴位的时候,患者应采用正坐或仰卧的取穴姿势,阴陵泉穴位于小腿内侧,膝下胫骨内侧凹陷中,与阳陵泉相对(或当胫骨内侧髁后下方凹陷处)。
〖生理解剖〗 在胫骨后缘和腓肠肌之间,比目鱼肌起点上;前方有大隐静脉,膝最上动脉,最深层有胫后动、静脉;布有小腿内侧皮神经本干,最深层有胫神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