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压压差大的几大危害
血压压差大的几大危害
血压是指血液流动时对血管侧壁的压力。血压分为收缩压与舒张压,脉压差是指收缩压与舒张压之间的差值,一般临床上将正常范围确定为30至40mmHg。
一般大于60mmHg,称为脉压差增大,小于20mmHg称为脉压差减小。也就是说正常人的脉压差为20至60mmHg,小于20mmHg称为脉压差减小,大于60mmHg的就为脉压差过大。
脉压差是反映大动脉弹性的一项重要指标,随着年龄的增长,动脉会逐渐失去弹性,结果是收缩压明显增高,舒张压明显降低,脉压差明显加大。
脉压差大是血管硬化的表现,脉压差增大说明动脉弹性差,即动脉壁的结构和功能受损,管壁变硬。脉压差等于85mmHg要比脉压差等于65mmHg发生心肌梗死和中风的危险性增长10%以上,前者发生心脑血管意外的几率显著大于后者。什么原因会使压差增大呢?
(1)患高血压及动脉硬化,致使动脉壁弹性减弱,收缩压升高,而舒张压降低;
(2)长时间患高血压,致使心肌超负荷运转,造成心脏扩大或动脉瓣关闭不全;
(3)患甲状腺机能亢进(甲亢)或严重贫血。
以上三个造成压差大的原因表明,血压压差增大会诱发脑梗、血管粥样硬化、冠心病等严重心脑血管疾病。因此,压差增大不可忽视。通常医生降低压差会建议高血压患者服用一些活血化淤的药物,或者抗血小板凝聚的药物,例如银杏叶片,阿司匹林,蚓激酶等等,主要是预防脑梗塞的发生。但是这些药物要长期服用,一些老年人的肝脏功能下降,不利用化解药物毒素,因此,可以服用灵芝来降低压差。
在上面的文章里面我们介绍了什么是血压,我们知道血压如果出现异常会威胁到我们的身体健康,血压压差大容易导致患者出现动脉硬化和贫血等病症,上文为我们详细介绍了血压压差大的几大危害。
儿童高血压的危害大
儿童高血压的危害
儿童高血压的知晓率和受重视程度都比较低,因为儿童不会或很少能正确诉说症状,儿科医生对此关注也不够,绝大多数家长意识不到儿童高血压的危害性。轻度儿童高血压在相当长时间内可能会无任何症状,但会逐渐造成人体血管、心脏、大脑和肾脏损害,患病儿童绝大多数在成年后会被高血压病所困扰,如造成心血管疾病,脑血管疾病,肾脏血管损害,还有糖尿病,甚至导致失明,更严重的会在没有任何不适的情况下出现血管堵塞、破裂或心脏病突发而猝死。
肥胖为儿童高血压危险因素
儿童肥胖、高血压可增加诸多健康风险,肥胖儿童中有近三成为高血压,超过一半的血脂异常。分别有70%和40%的肥胖和高血压儿童发展为成年心血管病高危人群。
据悉,儿童期血压偏高与肥胖、高血脂、长期高碳水化合物摄入、静态生活方式等密切相关。肥胖(尤其是腹型肥胖)是发生儿童血压偏高的重要危险因素之一。
肥胖和高血压有共同环境影响因素,如缺乏身体活动、静坐生活方式等,专家建议,适度体力活动、减少静态生活时间是预防肥胖、高血压的重要措施。
血压压差大会不会更易患上脑中风
一些老年人,每次去测量血压的时候,都是非常的正常的!高压呢,也都是控制在136mmHg左右,低压都是70mmHg左右。无论高压低压,都是在诊断的标准之下。那为什么有些老人,还是会突然间中风呢?这是什么原因呢?下面由医学专家为您解答:
血压是血液在血管内流动时,作用于血管壁的侧压力,它也是推动血液在血管内流动的动力。心脏收缩时,血液从心脏中泵出,大量血液进入动脉内,动脉血管扩张以容纳这些血液,此时血液对动脉血管壁产生的压力最大,称为收缩压,也就是常说的“高压”。心脏舒张时,会停止向动脉泵血,血液量减少,扩张的动脉血管靠弹性回缩,推动血液继续向前流动,使动脉内保持一定的压力,这时血液对动脉血管壁的压力最小,称为舒张压,即常说的“低压”。一般情况下,高压、低压的压差为40~50mmHg,而压差超过50mmHg以后往往提示患者动脉内存在粥样硬化斑块。这是因为动脉粥样硬化以后,主动脉弹性降低导致的。主动脉弹性降低以后,心脏泵血时,主动脉不能完全扩张,动脉内骤增的血容量得不到缓冲,血液对动脉壁的压力就会突然增大,也就是高压骤然增高;而当心脏舒张时,主动脉又没有足够的弹性回缩来推动血液流动,维持血压,就会导致低压降低。高压升高,低压降低,一升一降,这就导致压差增大。血压压差差异大也是导致中风的主要原因之一。
温馨提示:一般情况下,高压、低压的压差为40~50mmHg,而压差超过50mmHg以后往往提示患者动脉内存在粥样硬化斑块,这样会非常容易导致中风的发生。这一点老年人要特别的注意,在测量血压时,一定要记录下来,和之前的相比较!只要压差不超过50mmHg,还是非常的定全的。
血压压差很大是什么原因
一些老年人患者会时不时出现血压压差很大的情况,到底是什么原因造成的呢,下面我们有请到专业的内科主任医师为大家解答疑问。
有患者问道:我今年79岁,最近测量血压时发现血压压差很大,高压120毫米汞柱,低压65毫米汞柱。做过心电图,结果显示心肌缺血,请问血压压差大是怎么回事?心肌缺血怎么办?
答:老年人舒张压(即“低压”)只要不低于60毫米汞柱,一般不用太担心,这是因为低压会受到动脉管壁弹性的影响。老年人血管弹性减少,动脉硬化,不能很好地缓冲心脏泵血的动能,所以会有血压压差的情况。
另外,心肌缺血、胆固醇高、甘油三酯高,需要服用一些调节血脂的药物。
我建议您再到正规医院做个肝功能检查,主要是看转氨酶高不高,如果转氨酶高的话,服药期间要注意药物的选择。因为很多药物有伤肝的副作用。在咨询医生时,最好把这些检查情况悉数告诉医生。
高血压的危害 高血压不能太大意
人体本不怕炎热,更不惧严寒,怕就怕“一冷一热”这么一折腾,于是很多人就中风、心梗、甚至猝死了。但也有些心大的患者,认为年纪大了,很多人都会有高血压,不需要太在意的。
下面这些说法,你可能都听过:
头不晕?那就说明血压不高,没关系的,不用处理;
血压是高了,但没头痛、脸红、头晕等症状,那也不用处理。
产生过这种想法的人,其实是很危险的。因为等到“有感觉”的时候,可能就来不及了。血压是反映我们健康状况的一个重要指标,早发现异常,及时采取措施,对预防高血压和并发症非常重要。
高血压合并左心室肥厚(LVH),
高血压人群越来越多,许多人觉得吃吃药、降降压就可以了。可很多人不知道高血压还会“伤心”,引起各种心脏问题,比如“高血压合并左心室肥厚(LVH)”。
高血压和左心室肥厚(LVH),原本都是心脑血管疾病的独立危险因素。但因高血压而诱发左心室肥厚(LVH)的患者,心脑血管疾病死亡率会增加8倍,冠心病死亡率则增加6倍[1]。且左心室肥厚(LVH)程度越重,心血管病风险越高[2]。
简单来说,高血压合并左心室肥厚(LVH)会加剧心脑血管疾病,造成不可逆的严重后果,大大增加死亡风险。
据统计,我国的高血压患病人数约有3.3亿[3],而高血压合并左心室肥厚(LVH)的比例高达42.8%[4]。也就是说,约有一半的高血压患者都合并有左心室肥厚(LVH),其中年龄越大,发生的概率就越高。
我们的心脏就像一个泵,高血压患者如出现外周血管阻力增强或血容量增加的情况,就会加重心脏负担,长久如此,则会使心脏扩大,影响心脏功能,从而导致心脏肥大。如果情况出现在主动脉,则会导致左心室肥厚,简称LVH。
尽早筛查左心室肥厚,降低患病风险
高血压合并左心室肥厚(LVH)确实很可怕,但如果能够尽早接受药物治疗(比如服用ARB类降压药物),降低血压,是可以有效逆转左心室肥厚(LVH),从而减少心脑血管事件发生的。
1、尽早筛查左心室肥厚(LVH)
尽早治疗的前提,是高血压病人要主动去做左心室肥厚(LVH)筛查。通过心电图和超声心动图,即可准确筛查。大部分医院的设备都支持这一项检查,方便且价格公道。没事自然最好,万一确诊,也能尽早接受药物治疗。
专家建议,对明确诊断的高血压合并左心室肥厚(LVH),优先推荐有循证医学证据的ARB类降压药物。
2、限盐补钾(每天不超过6g)
钠盐摄入过量,会促使身体囤积过多液体,容易导致血压上升,增加中风、心梗风险。因此对于高血压来说,腌菜、腊肉、烧烤、酱类等高盐食物,尽量少吃,每天将盐的摄入量控制在6克内。
而钾的摄入能直接扩张血管,使尿钠排出增加。平时可从新鲜蔬果、豆类、菌类、贝类等富含钾的食物中获取。
3、适量运动
很多人认为,高血压是不适合运动的。其实这是错误的认知,适度运动是可以帮助控制血压的,长期坚持的话,有利于改善健康,防止病情恶化。
当然,这里所说的“适度”,是指患者能在运动过程中能正常说话、谈笑。如散步、骑自行车等低强度的运动,都非常适合高血压患者。
高血压的治疗,控制血压是根本。要提醒大家的是,辅助降压效果是有限的,该吃药还是要遵医嘱服药,毕竟把血压控制住才是最重要的。
另外,肥胖、年龄、遗传、高盐膳食等,也都被认为是诱发LVH的危险因素。因此,患有高血压疾病的人群,一定不能忽视左心室肥厚(LVH),尽早做检查,早筛查早治疗。
血压压差大需控制饮食
1、首先要控制能量的摄入,提倡吃复合糖类、如淀粉、玉米、少吃葡萄糖、果糖及蔗糖,这类糖属于单糖,易引起血脂升高。
2、限制脂肪的摄入。烹调时,选用植物油,可多吃海鱼,海鱼含有不饱和脂肪酸,能使胆固醇氧化,从而降低血浆胆固醇,还可延长血小板的凝聚,抑制血栓形成,防止中风,还含有较多的亚油酸,对增加微血管的弹性,防止血管破裂,防止高血压并发症有一定的作用。
3、适量摄入蛋白质。高血压病人每日蛋白质的量为每公斤体重1g为宜。每周吃2-3次鱼类蛋白质,可改善血管弹性和通透性,增加尿钠排出,从而降低血压。如高血压合并肾功能不全时,应限制蛋白质的摄入。
4、多吃含钾、钙丰富而含钠低的食品,如土豆、茄子、海带、莴笋。含钙高的食品:牛奶、酸牛奶、虾皮。少吃肉汤类,因为肉汤中含氮浸出物增加,能够促进体内尿酸增加,加重心、肝、肾脏的负担。
5、限制盐的摄入量:每日应逐渐减至6g以下,即普通啤酒盖去掉胶垫后,一平盖食盐约为6g。这量指的是食盐量包括烹调用盐及其他食物中所含钠折合成食盐的总量。适当的减少钠盐的摄入有助于降低血压,减少体内的钠水潴留。
6、多吃新鲜蔬菜,水果。每天吃新鲜蔬菜不少于8两,水果2至4两。
7、适当增加海产品摄入:如海带,紫菜,海产鱼等。
高血压与肾病危害大
1、视网膜病变:高血压与肾病主要表现为视力模糊,出现视乳头水肿,视网膜出血、渗血。
2、尿量改变:很多的高血压患者会有夜尿频多的现象,这也被作为高血压与肾病的最初症状,但是随着高血压与肾病病情的发展会出现蛋白尿和血尿,甚至发展成为尿毒症。
3、脑部症状:头痛、头晕是高血压与肾病常见症状,也可有头部沉重或颈项板紧感。高血压所引起的头晕多于清晨出现,部位以前额、枕部或颞部多见。高血压引起的头晕可为暂时性或持续性,血压下降后减轻,但有时血压F降过度或过快反可引起头晕。
4、心脏合并症:高血压与肾病对心脏的伤害是无法避免的,最常见的是高血压性左心室肥厚,高血压与肾病病人可出现心悸,或劳力性呼吸困难,阵发性夜间呼吸困难,肺水肿等,严重者可出现左心衰竭,或者并发缺血性心脏病,出现心绞痛、心肌梗死的临床症状。
5、重度水肿:水肿常为高血压与肾病首发症状,呈全身性明显水肿,指压有凹陷。严重患者可并有胸水、腹水,当胸水、腹水较多时可引起呼吸困难、脐疝或腹股沟疝。高度水肿常伴尿少、高血压、轻度氮质血症。
高血压压差大的危害
脉压差是反映大动脉弹性的一项重要指标,随着年龄的增长,动脉会逐渐失去弹性,结果是收缩压明显增高,舒张压明显降低,脉压差明显加大。
脉压差大是血管硬化的表现,脉压差增大说明动脉弹性差,即动脉壁的结构和功能受损,管壁变硬。脉压差等于85mmHg要比脉压差等于65mmHg发生心肌梗死和中风的危险性增长10%以上,前者发生心脑血管意外的几率显著大于后者。什么原因会使压差增大呢?
(1)患高血压及动脉硬化,致使动脉壁弹性减弱,收缩压升高,而舒张压降低;
(2)长时间患高血压,致使心肌超负荷运转,造成心脏扩大或动脉瓣关闭不全;
(3)患甲状腺机能亢进(甲亢)或严重贫血。
以上三个造成压差大的原因表明,血压压差增大会诱发脑梗、血管粥样硬化、冠心病等严重心脑血管疾病。因此,压差增大不可忽视。通常医生降低压差会建议高血压患者服用一些活血化淤的药物,或者抗血小板凝聚的药物,例如银杏叶片,阿司匹林,蚓激酶等等,主要是预防脑梗塞的发生。但是这些药物要长期服用,一些老年人的肝脏功能下降,不利用化解药物毒素,因此,可以服用灵芝来降低压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