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供血不足的运动疗法
脑供血不足的运动疗法
脑供血不足运动疗方
脑供血不足几乎每人都有一点,只不过轻重不同。你的情况如果无大碍,应该尽量主动进行食疗和运动调理,这方面有一个比较成功的治疗方法:每天早晚散步500-1500米;每星期到布满卵石的干河床上稀里哗啦地踩上两个多小时,寒暑不间断,奇效就有可能出现。注意穿上轻便软底鞋,“踩石”前还要做好腿、脚、腰部的准备活动。很多人在阳台上或楼底下铺设卵石小道,以便健身。
脑供血不足蜂蜜食疗方
蜂蜜益母草汁
[配方] 蜂蜜20克,益母草汁10亳升,生地黄汁40亳升。
[制作与用法] 将以上诸味混合调匀,当日分2次服下,20日为一疗程。
[功能] 舒经活血,适用于脑中风或供血不足者。
营养专家建议
1、要远三白(糖、盐、猪油),近三黑(黑芝麻、蘑菇、黑米)。从营养价值看,四条腿(猪、牛、羊)不如两条腿(鸡、鸭),两条腿不如一条腿(蘑菇),一条腿不如没有腿(鱼)。
2、经常吃海带、河鱼,鱼油可减低脑细胞死亡速度。
3、经常在手内运动健身球,可促进脑循环。
4、维生素e,有防止衰老、动脉硬化作用。
5、老年人半夜觉醒时,宜喝几口白开水。
6、即使没有高血压症状,也宜常量血压。
7、老年人勿忘补充活性钙。
8、应三餐后刷牙。
脑供血怎么办 运动调理
运动调理适合非颈椎疾病引起的脑供血不足,可以快走、慢跑、散步等,每次30-40分钟,每周至少5天,或者打打太极拳、垂钓、登山等缓和的运动。
适量的运动可以促进血液循环、扩张血管、促进血管废物的代谢,能够有效缓解脑供血不足症状。
注意:脑供血不足患者不要进行太过剧烈的运动,并且在运动时最好有家人陪伴身边,以免发生意外情况。
脑供血不足的饮食疗法
1、吃香蕉:香蕉含有丰富的钾,钾具有抗动脉硬化、降血压、保护心脏的作用。每天吃3支香蕉,能抗脑动脉硬化。
2、补充叶酸:富含叶酸的食物有叶类蔬菜、大豆和橙汁。每天吃500克绿叶蔬菜或喝一杯(400ml)豆浆或饮一杯橙汁,就可以摄取足够的叶酸。
3、葛根粉或葛根粉粥:将葛根磨粉晒干,每晨起取干粉50克,煮成羹,代早餐食用。或用葛根150克与粳米50克煮成粥食用,脾胃虚寒者忌食。均可以降低血压,缓解动脉血管硬化。
脑供血不足患者饮食
4、吃松叶:采集嫩松叶生吃,每日吃10--20克,或将松叶阴干,每次用10克开水泡代茶饮,坚持半年以上。新近研究发现,松叶含类黄酮,是一种强抗氧化剂,能抑制血小板凝聚,减少脂质过氧化反应,减少平滑肌细胞的增生,能防止动脉粥样硬化和血栓形成。
5、食用大蒜:大蒜有降血脂、降血压、健脑功能,因大蒜中所含有的大蒜素与维生素B1合成"蒜胺",而"蒜胺"的作用比维生素B1的作用强2-4倍,所以在有足够的葡萄糖和维生素B1的情况下,食用大蒜,可促进葡萄糖转化为更多的能量供应大脑所需,缓解脑供血不足的症状。南方人若畏生大蒜辣,可将生蒜沾醋吃。
脑供血不足民间简易疗法
脑供血不足类是指人脑某一局部的血液供应不足面引起脑功能的障碍,与脑动脉硬化有关,主要病因有某些动脉血管腔狭窄或血管痉挛,通过的血流量减少,致使所供应的脑区发生供血不足;血流动力学障碍,当血压降低,心脏搏出量减少时脑组织供血不足;某些原因造成的血液粘稠度增高,血液缓慢及血液成分的改变,也可发生及供血不足。
(1)踩鹅卵石。时间不定,请穿上轻便软底鞋。“踩石”前还要做好准备活动。
(2)按摩梳头。用手指代替梳子,每天梳抓20分钟。
血压正常了脑供血不足怎么办
1血压正常患者还是有脑供血不足的问题,如果患者的血压正常了那么脑供血的问题肯定是减轻很多的。只是患者去治疗,都是可以有很好的恢复乃至痊愈都是有可能,但是患者一定要选择好的治疗。
2药物对脑供血的治疗效果是比较好的,特别是这种抗血小板药物:应该首选阿司匹林,抗血小板药物可以有效地阻止血小板凝聚成块,对血液循环有好处,有利于脑部的血液供应,对脑供血不足改善非常明显。
3因为患者的脑供血是比较轻微,那么建议患者药物尽量少吃一点,可以采用脚部按摩疗法,因为通过足底穴位保健按摩达到调节全身器官功能、缓解脑供血不足,缓解疲劳、提高记忆力。
长期脑供血不足会带来哪些危害
1、全身明显乏力,肢体软弱无力。恶心呕吐或血压波动。 2、整天昏昏沉沉的欲睡—嗜睡状态。脑供血不足患者一侧或某一肢体不自主地抽动。 3、头晕,特别是突感到眩晕。患者突然但暂时出现的视物不清。 4、肢体麻木,突然感到一侧脸部或手脚麻木,有的为舌麻、唇麻。暂时的吐字不清或讲话不灵。 5、肢无力或活动不灵。短暂的意识丧失或个性和智力的突然变化。以上专家介绍的有关严重脑供血不足的内容,希望对您有所帮助。脑科专家提示,发现脑供血不足症状要及时就医,长期脑供血不足治疗如不及时治疗,任其发展可导致脑血管性老年痴呆,脑萎缩,脑梗塞等严重脑壳疾病的发生。 蓝十字脑科医院专家介绍:我院独家采用的“活血清脑综合疗法”,是以我国传统的中医中药辩证治疗为纲要,把中医的内治疗法和外治疗法有机结合起来,经多年潜心钻研创立而成。具有滋阴补血、平肝潜阳、活血通络、化湿开胃的功效。临床疗效好,质量稳定,安全性高,无任何毒副作用。 该疗法具有扩张脑血管,增加脑血流量,改善大脑微循环,增加大脑供血供氧,降低血管阻力,缓解血管痉挛,降低血粘度,抑制血小板聚集,抗血栓形成的作用。同时,作用于中枢神经系统,具有良好镇
脑供血不足的症状 短暂性脑供血不足
多起病急骤、突然发病,症状持续时间短暂,一般可自然缓解而恢复。若颈椎动脉缺血,可表现为一过性的偏瘫、半身麻木、失语和短暂性的意识障碍;若椎基底动脉缺血则以发作性眩晕最为常见。
健忘的中老年人应防脑部供血不足
很多人,特别是中老年人经常出现头晕、头昏重、头痛等症状,且有心烦、耳鸣、急躁易怒、失眠多梦、记忆力减退、注意力不集中、健忘。研究表明,这些都是慢性脑供血不足的结果。慢性脑供血不足是脑卒中、痴呆等疾病发生、发展过程中的重要环节,被称为危害中老年人健康的“隐形杀手”。
2/3中老年人有脑供血不足
慢性脑供血不足是大脑的慢性、持续广泛的供血减少,引发脑部缺血缺氧而出现一系列脑部功能障碍临床表现的疾病。慢性脑供血不足的发病率很高,据统计,中老年人群中有2/3的人有不同程度的慢性脑供血不足,是中老年人的多发病。
早期治疗可逆,能防脑梗发生
慢性脑供血不足病程较长,很多患者做完头颅CT检查或核磁共振检查无异常时就认为没事了。其实慢性脑供血不足是动脉粥样硬化过程的一个阶段,在这一阶段如积极有效地治疗,有可能阻止脑梗塞的发生。因此,患者应该在神经内科专业医师指导下监测各种危险因素,如血脂、血流动力学、血栓前状态指标,通过TCD(经颅多普勒)检测颅内动脉血流速度、方向、频谱及音频,能较准确地反映脑动脉狭窄、痉挛及梗塞等情况。通过颈动脉彩色超声检查颈动脉粥样斑块、狭窄率等判断中风危险程度。综合分析所有危险因素后制定个体化治疗方案,及时、有效地对相关危险因子早期干预,防止脑梗塞的发生。
慢性脑供血不足在早期是可逆的,正确治疗往往可获得很好的效果。治疗方面应针对不同的病因,如血管方面的(包括动脉硬化、动脉炎、动脉狭窄等)、血液动力学方面的(包括高血压及低血压)、血液方面的(包括高血脂、糖尿病、贫血等),以及其他因素(如肥胖、吸烟等),选择不同的防治方案。药物治疗主要以改善脑循环、去除危险因子为目标。早期口服小剂量阿司匹林对心、脑血管疾病的预防作用已被实验和临床研究证实对部分病人有效,中医药的整体观念以及多靶点作用使其在治疗上具有独特的一面。如今,随着介入手术的普及,对于引起慢性脑供血不足的颅内动脉狭窄,可采用PTAS(经皮血管内支架成形术)术。对颈动脉狭窄引起的慢性脑供血不足,可用颈动脉内膜切除术。患者还可采用高压氧治疗和高频、超声波等理疗,以及推拿疗法、运动疗法等。
保护脑血管,饮食运动要跟上
良好的生活习惯对于保护脑血管不可或缺。患者可能因为得了病就害怕或减少运动。其实,合理的运动,如老年人常练的五禽戏、八段锦、颈椎保健操等,都能改善脑供血不足。
从饮食上说,脑供血不足者的饮食应尽量清淡。假如有饮酒的爱好,最好节制一些。再次,少吃糖分高或者油糖成分都高的食物。多吃海带、黑木耳、芹菜等一些有“血管清道夫”功效的蔬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