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叉神经痛的详细治疗
三叉神经痛的详细治疗
一、药物治疗
特发性三叉神经痛首选药物治疗,抗癫痫药治疗有效。
(1)抗癫痫药物
①卡马西平。常为首选,起始剂量为0.1g,口服,3次/d;常用剂量0.6g/d,最大剂量为1.0g,/d;疼痛停止后逐渐减量,采用最小有效维持0.6—0.8g/d,有效率约70%,孕妇忌用;不良反应有头晕、嗜睡、口干、恶心、消化不良、行走不稳等,但多于数日后消失;偶出现皮疹、白细胞减少,需停药;曾有发生共济失调、复视、再生障碍性贫血、肝功能障碍等报道,需立即停药。②苯妥英钠。0.1g口服,3次/d,如无效可每日增加0.05g,数日后加至0.6g/d;卡马西平或苯妥英钠单药治疗无效者两药合用可能有效。③氯硝西泮。6—8mg/d口服,40%~50%的病例能完全控制,25%明显缓解;不良反应有嗜睡和步态不稳,老年患者偶见短暂性精神错乱,停药后消失;卡马西平或苯妥英钠无效时可试用。
(2)巴氯芬
起始剂量5mg,口服,3次/d,常用剂量30~40mg/d,不良反应有恶心、呕吐和嗜睡等,约30%的病例不能耐受不良反应。
(3)维生素B12
国外文献报道大剂量维生素B12可能缓解疼痛,机制不清。剂量为1000~2000μg,肌内注射,每周2—3次,连用4—8周为一疗程。通常无不良反应,偶有一过性头晕,全身瘙痒和复视等。
(4)匹莫齐特
文献报告匹莫齐特治疗顽固性三叉神经痛疗效优于卡马西平。剂量为第1—4天,4mg/d,第5~9天,6mg/d,第10~14天,8mg/d,第14天以后,12mg/d,均分为2次服。约83.3%的病例可出现手颤、记忆力减退、睡眠中肢体抖动等不良反应。多见于用药后4~6周,通常不需终止治疗。
(5)封闭疗法
服药无效者用无水酒精、甘油封闭三叉神经分支或半月神经节,以甘油为首选,使之发生变性,不良反应为注射区面部感觉缺失,但可获得止痛效果。可采取:①周围支封闭,在眶下、眶上、上颌、下颌神经分支处局部麻醉,注入无水酒精0.3~0.5ml,疗效期短(一般1一6个月),除眶上神经封闭现已少用;②半月神经节封闭,注射药物破坏节内感觉神经细胞,疗效较持久,但注射技术较难,CT监视下注射可提高成功率。
二、其他
1.维生素B12每日500~1 000μg,肌肉注射;或加入麻药内做神经干封闭。
2.七叶莲
为术通科术瓜属。针剂(2 ml,5g)每日2次肌肉注射,每次2~4 ml;片剂(4 g)每日2次口服。每次3片。
3.山莨菪碱(654—2)类似阿托品,可解除血管痉挛,并有镇痛作用。对三叉神经痛有一定疗效。针剂(5~10 mg)每日1次肌肉注射;片剂(5~10 mg),每日3次,每次5~10mg口服。
三、封闭治疗
采用无水乙醇或无水甘油注射于受累神经的周围分支、颅底主干或三叉神经节,只要能使痛区,尤其是“扳机点”附近麻木,即可达到止痛的目的。为使穿刺准确,且不致损伤重要结构而产生严重并发症,穿刺部位的选择应具有明显骨性解剖标志,神经部位比较固定,如三叉神经分支通过骨孔出入口处(如眶上孔、眶下孔、后上牙槽孔、翼腭窝、颏孔、下颌孔、卵圆孔等处)。
封闭治疗的指征为:①经服药治疗无效或服药治疗有明显反应者。②头部CT、MRI检查未发现颅底病变者。③即使发现颅底病变,但患者拒绝手术治疗者。④患者身体情况差,不适宜接受手术治疗者。⑤术前封闭或诊断性封闭。
1.经皮周围支注射法:可用无水乙醇、无水甘油、普鲁卡因做下颌神经、眶下神经、眶上神经及颏神经出骨孔处封闭注射。此法疗效持续时间较短。
2.三叉神经节封闭术:将无水乙醇、无水甘油注射到三叉神经节处,以破坏节内感觉神经细胞,可以达到相对较持久的止痛疗效。一般为2~3年。注射无水乙醇量为0.3~0.5ml,无水甘油量为0.4~0.6ml。给药前可以先用少许普鲁卡因注入,以检查穿刺部位是否准确,并可减轻注入无水乙醇或无水甘油所致剧烈疼痛。穿刺方法有:①侧入法:病人侧卧,注射侧向上。在下颌切迹最低点处穿刺,针尖在冠状面上与面颊成110°~115。角,在水平面上与面颊成直角,深4~5cm处可达卵圆孔,此时患者感下颌神经分布区剧痛,注入少量普鲁卡因后继续进针0.5~1.0cm,即达Meckel腔。②前入法;病人仰卧或坐位,双眼平视前方。在离口角3cm相当于第二上瞻牙平面处进针,穿刺方向正面看对准同侧瞳孔之中点;侧面看对准颧弓中点前方lcm处。进针5~6cm可达颅底。进入卵圆孔时病人感下颌区剧痛,注入少量普鲁卡因后继续进针0.5~1.0cm,即达Meckel腔。为使穿刺准确,可在x线或荧屏监视下操作,为确保针尖在Meckel腔内,还可以做Meckel腔碘剂造影,证实穿刺正确后再注入无水乙醇或无水甘油。注药后患者应保持坐位数小时,以保证药物作用于三叉神经节。术后给于口服抗菌药物以预防感染。病人在休息后即可回家观察,不必住院。其不良后果有角膜感觉缺失(4%)。
(三)经皮三叉神经节后射频电凝疗法
将射频电极针经皮插入三叉神经节内,通电加热至65~75℃,维持时间1分钟,可选择性破坏三叉神经节后无髓鞘Aδ和C细纤维,达到止痛目的。
(四)三叉神经周围支撕脱术
当患者有其他全身性疾病、体质差、年老而不能耐受更彻底的开颅手术,且疼痛范围较为局限时,可行三叉神经周围支撕脱术。但因术后神经再生,易复发。
手术在局麻下操作。
1.眶上神经与滑车神经撕脱术:术前剃去病侧眉毛,切口自眉毛的眉间开始,横行切口,略过眶上切迹,长约2cm。逐层分离,显露眶上切迹,暴露血管、神经,先用血管钳夹住眶上神经与滑车神经,将滑车神经切断之后,用血管钳向近心端撕脱眶上神经约1~2cm即可。
2.眶下神经撕脱术:方法同上,切口选用以眶下孔为中心,向双侧延长2cm之横切口。
3.下牙槽神经撕脱术:沿下颌角下缘做弧形切口,逐层分离显露下颌骨,于下颁骨中央部位钻孔,骨皮质去除后,可见骨髓腔内下牙槽神经。将该神经钩起,用血管钳夹住,向近心端做旋转扭曲动作,即可将神经撕脱1~2cm。
(五)三叉神经根减压术
病人全麻,仰卧位。头向对侧旋转45。,在疼痛侧自颧弓中点上缘开始向后上呈70°倾斜直切口,长约5~6cm,顺皮肤切开颞筋膜、颞肌、骨膜,达颅骨。在颞骨鳞部做3.5~4cm直径之骨窗,下缘达颅底。用脑压板和吸引器将硬脑膜自颅中窝底部分离并找到棘孔,用直径3~4mm的小棉粒填塞之,以阻断脑膜中动脉血流。于棘孔内后方几毫米处可找到卵圆孔。将三叉神经节的固有膜与颞叶硬脑膜分离后。向后方将神经根的固有膜与颞叶硬脑膜分离,直达岩骨嵴,沿神经根的纵轴方向将固有膜切开,三叉神经节的固有膜及上,下颌神经的鞘膜也予以同时切开进行减压。(六)经颞Frazier手术
手术入路与上述三叉神经根减压术相同,在显露出三叉神经节后,与神经纤维走行方向垂直切开三叉神经节和后根固有膜,即可见感觉根及三叉神经节纤维。感觉根纤维呈灰黄色,粗约2~4mm,用小钩提位于外侧的第二、三支感觉纤维,将其切断。切断部位愈接近岩骨嵴愈好(勿伤运动根,运动根位于第三支内侧,有1~2mm粗)。
(七)颅后窝开颅三叉神经微血管减压术及感觉根切断术
全麻,坐位,头略向患侧旋转,头架固定。枕下侧方入路达小脑脑桥三角区,骨窗约4cm大小。乳突气房被打开时,可用骨蜡填塞。放射状切开硬脑膜,打开小脑延髓池放脑脊液后,将小脑向内上方牵开(5点向11点,或7点向1点牵拉小脑),可见后组脑神经(用棉片保护)、听神经、面神经及内听动脉,切开蛛网膜,于听神经前上约1~2cm处可见三叉神经根,注意在三叉神经根附近有岩静脉,勿损伤,必要时电凝切断。分离贴附在神经根上的蛛网膜后,仔细探查有无小血管压迫神经根。
如有小血管雎皂神经根,则用小块Teflon片或小块肌肉片插入血管、神经之问,再用生物蛋白胶少许将之固定,即为三叉神经微血管减压术。其常见不良后果有死亡(0.2%~1%)、小脑出血或出血性梗死(1.5%)、幕上卒中(0.7%)、第Ⅳ脑神经麻痹(3.5%)、短暂的第Ⅵ脑神经麻痹(1.6%)、单侧听力丧失(3%)。
如未发现有小血管压迫三叉神经根,则可将神经根后外3/4纤维切断,即Dandy感觉根切断术,同样可以取得较满意的止痛效果。其缺点是面部触觉不能保留,有的病人还可有角膜感觉缺失、角膜渍疡、失明,痛性麻木等。也有学者采用双极电凝器电凝处理的办法。
在上述手术治疗方法中,以三叉神经微血管减压术及感觉根切断术的疗效最确切持久,但该手术操作靠近脑干,危险性大,宜在显微镜下操作。建议尽可能术中于右心房置管并用超声多普勒监测,以防空气栓塞之并发症出现以及出现后能及时有效地抽气处理。
(八)立体定向照射术,如X刀或γ刀等处理
四、手术治疗
1.病变骨腔清除术
对颌骨x线片显示有病变骨腔的患者,接口腔外科手术常规,从口内途径行“颌骨内病变骨腔清除术”。
2.神经周围支撕脱术
主要适用于眶下神经和下齿楷神经。
(1)眶下神经撕脱术(口内进路)
在患侧尖牙凹部位,于口腔前庭黏膜转折处,作横行或弧形切口,长约4.0 cm。切开黏膜和骨膜,自背面剥离,向上掀起面颊部软组织,显露骨面及眶下孔和眶下神经血管束。用纯分离法将神经游离;继在眶下孔处用止血钳夹住神经,尽量自孔内拖出,直至撕脱,随之,再将其各分支也尽可能自皮下撕脱,按常规缝合创口。
(2)下齿槽神经撕脱术(口内进路)
沿下颌升支前缘及磨牙后区舌侧纵行切开口腔黏膜,继沿下颌支内侧骨面剥离,显露下颌小舌及下颌孔,在其上方寻找进入下颌孔的血管神经柬.将神经分离出来,并用单钩或丝线将其牵出。用两把止血钳,分上下端夹住神经束,从中间切断,然后分别扭转止血钳,尽量将神经拖出撕脱。彻底止血后,置胶片引流,缝合软组织。
3.半月神经节射频热凝术
或称“经皮穿刺射频温控热凝术”,此法是通过高频电流加热,使颅内三叉神经半月节及感觉根发生凝固及蛋白变性,从而阻断神经传导而止痛。本法的优点是止痛效果良好.复发率低(在20%左右),且可重复应用;较开颅手术简便、安全、无死亡,所以容易为患者接受。
4.开颅手术
属脑外科手术范畴。常用的有三叉神经根部分切断术和微血管减压术。
三叉神经痛的保健方法
三叉神经痛会给患者带来极大的痛苦,甚至可以说是痛不欲生。为了尽快治愈疾病,三叉神经痛患者除了要接受专业科学的治疗外,还可以通过日常的保健工作来达到辅助治疗的效果。下面,小编将为大家详细介绍6种保健方法。
1.积极锻炼 三叉神经痛患者在日常生活中应适当参加体育运动,积极锻炼身体,因为增强体质是抵御一切疾病的良药,适合三叉神经痛患者的运动有太极拳、散步、慢跑等相对缓和的项目。
2.积极治疗原发病 继发性三叉神经痛患者往往患有鼻炎及副鼻窦炎、牙齿及口腔病变等其他疾病,在日常生活中应积极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及早治愈原发病才能预防三叉神经痛的发作。
3.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 三叉神经痛患者应树立治疗疾病的信心,拥有战胜疾病的决心,积极配合医生治疗。在日常生活中保持心情舒畅,尽量避免冲动、发怒或情绪抑郁。
4.避免刺激扳机点 三叉神经痛患者在日常生活中要努力防止一切诱发疼痛的因素,如洗脸、修面、刷牙、吃饭、理发等动作要轻柔,不要因为动作过猛而刺激扳机点。刮风时尽量不要出门,天气寒冷时应注意保暖,外出戴口罩,避免冷风直接刺激面部。
5.吃较软的食物 因有力地咀嚼可以诱发三叉神经痛,所以患者应多进食流质或半流质食物,如鸡蛋羹、面条、米粥等。尽量少吃油炸、带骨肉、硬果类等让咀嚼费力的食物;不吃不闻刺激性的调味品,如姜粉、辣椒、芥末等,以防因打喷嚏而诱发疼痛。
6.注意劳逸结合 三叉神经痛患者应注意休息,尽量不要加班熬夜,劳动之后可以听些轻柔的音乐,让自己的心情尽快平和下来,保证充足的睡眠。
以上就是关于三叉神经痛的日常保健方法的具体介绍。三叉神经痛确实难以完全治愈,但如果患者能够保持乐观的态度,积极接受治疗,同时坚持每日通过上述的方法进行保健,是能够取得让人满意的效果的。
三叉神经痛饮食宜忌
跟其他患者一样,三叉神经痛患者要战胜病魔,除了医生指导的相关治疗外,还要在日常生活中注意饮食习惯,正确地选择食物对疾病的治疗有一定的辅助作用,下面就为大家详细介绍三叉神经痛患者在饮食方面的宜与忌,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宜
1、以流食为主,每日五至六餐,应配置高蛋白高糖液体食品,如牛奶冲藕粉,牛奶冲蛋花,等厚流质,使患者有包足感。
2、补充钙及维生素B族元素,对面神经疾病都有帮助。钙不仅能对骨骼和智力有益,还能促进肌肉及神经功能正常,由于面神经疾病患者主要是面神经传导障碍而导致肌肉萎缩,所以补钙很重要,排骨、深绿色蔬菜、蛋黄、海带、芝麻、水果、胡萝卜、西瓜、奶制品等都富含钙质。维生素B族元素对面神经疾病也有帮助,如 B1、B2、B12等。维生素B族富含于下列食品中:香菜、番茄、冬瓜、黄瓜、木瓜、苹果、菠萝、梨、桃、西瓜、杏、柿子、葡萄。维生素B,能够帮助神经传导物质的合成,所以应该适当进补。
3、饮食要营养丰富,平时应多吃些含维生素丰富及有清火解毒作用的食品。多食新鲜水果,蔬菜及豆制类,少食肥肉多食瘦肉,食品以清淡为宜。
忌
1、在治三叉神经痛过程中,首先要禁忌的就是硬果类食物。由于硬果需要用力咀嚼,所以经常会诱发三叉神经痛的症状发生。因此在治三叉神经痛的过程中,硬果类食物一定要避免。硬果类食物有:小核桃、栗子、松子、香榧子、炒花生以及炒蚕豆等。
2、三叉神经痛的过程中,三叉神经痛患者对于生冷果品也要禁忌。因为生冷食物会诱发三叉神经冲动加强,从而引起三叉神经痛。因此在治三叉神经痛的过程中尽量要避免生冷食物的摄取,比如:冰激凌,棒冰,冰西瓜,冰镇饮料等等。
3、在治三叉神经痛过程中,辛辣食物也是三叉神经痛患者需要避免的。因为这些辛辣刺激食物也会刺激三叉神经,使其冲动加强,诱发三叉神经痛。辛辣食物包括:辣酱、大蒜、洋葱、京葱、生姜、芥末等等。所以说,治三叉神经痛的前前后后,一定要避免接触这些食物。
4、对于在治三叉神经痛的患者而言,油腻食品科滋湿生痰,乘肝阳上扰头面,而使经脉闭阻,诱发三叉神经痛。所以,治三叉神经痛的过程中,患者应当避免:肥猪肉、猪肉、牛油、油炸鸡鸭以及冰激凌等。
5、治三叉神经痛的过程中,也要避免滋腻补品。因为三叉神经痛患者属痰湿、淤血者,应忌服滋腻补阴制品,比如熟地,麦门冬、天门冬、玉竹、沙参等。在进行治疗三叉神经痛的患者对于此类补品也要提高一定的警惕,以免诱发三叉神经痛。
三叉神经痛不能吃什么食物
三叉神经痛不能吃什么食物?由于三叉神经痛在发作的时候容易伴随出现剧烈的疼痛,因此人人对三叉神经痛都避而远之,但是有些患者由于没有注意做好预防工作还是受到了三叉神经痛的发作困扰。那么三叉神经痛发作之后需要注意什么?在饮食方面需要注意哪些问题呢?下面为大家详细介绍。
三叉神经痛不能吃什么食物?三叉神经痛的饮食禁忌如下:
一、三叉神经痛不能吃辛辣刺激性食物。刺激性食物对三叉神经痛患者来说,一定不能吃。吃了就会加强三叉神经冲动的传导,从而诱发三叉神经痛的发作。所以,患者不要吃辣椒、蒜、葱、胡椒、八角等刺激性的食物和调味品。
二、多糖食物。糖,尤其是白糖对三叉神经痛患者来说是绝对不能吃的食物。因此,糖的代谢活动需要维生素b的参加,导致本来就缺少的维生素b更加的缺乏,加重三叉神经痛的症状。
三、三叉神经痛患者应远离烟酒。吸烟喝酒就会导致体内缺乏维生素,造成神经炎的发作。所以患者不能喝酒吸烟。三叉神经痛的饮食禁忌需要患者格外重视,相信会给患者带来一定的帮助的。
四、三叉神经痛的饮食禁忌偏食。有些三叉神经痛患会因为体内缺乏各种维生素,从而诱发疼痛的发作。因此,专家建议患者不要有偏食、挑食的坏习惯,要丰富饮食。
三叉神经痛的护理除了饮食上的注意外,还要注意生活上的禁忌,比如不能加班熬夜,要注意保暖等都是三叉神经痛患者需要注意的内容。相信通过以上介绍之后,大家对“三叉神经痛不能吃什么食物”这个问题已经了解的非常清楚了,对于三叉神经痛患者来说,全面做好自我护理可以促进病情康复,最后愿三叉神经痛患者可以早日康复。
检查三叉神经痛的方法有哪些
一、口腔科检查及牙片
有无龋齿义齿等,排除牙痛等病变。
二、感觉检查
检查三叉神经痛的患者颜面部的皮肤感觉,主要由三叉神经感觉支分布,三叉神经感觉根粗大,胞体集中在三叉神经半月节内,从半月神经节发出三个大而粗的干:眼支、上颌支和下颌支。这是三叉神经痛的检查诊断方法之一。
三、血常规,血电解质
一般无特异性改变,三叉神经痛时血象可稍偏高。
四、耳鼻喉科检查
排除鼻窦炎等病变。
五、运动检查
这种三叉神经痛的检查方法主要检查咀嚼肌群(咬肌、颞肌、翼内肌和翼外肌)的运动情况。因咀嚼肌群均止于下颌骨,在三叉神经运动支支配下,运动颞颌关节,参加咀嚼、言语运动,并在一定程度上参加表情的表达。若咀嚼肌发生病损,除可造成上述的运动障碍外,亦可出现颜面变形(如下颌变形偏斜、面部偏侧肥大)等颜面症状。
六、头颅MRI
排除继发性三叉神经痛及其他颅内病变。
七、反射检查
神经系统的机能非常复杂,但其基本活动方式是反射,而人体具有很多反射,如三叉神经感觉核发出许多二级纤维,除到达丘脑者外,多在同侧网状结构内上升或下降,其终支和侧支终于脑神经运动核,并组成许多反射弧。
三叉神经痛可分原发性和继发性两种,继发性三叉神经痛诱因以肿瘤最为常见,所出现的临床阳性体征较多,故除一般查体外,神经系统应作全面详细检查。
而原发性三叉神经痛患者神经系统很少有阳性体征,重点对三叉神经做详细检查。检查的内容包括三叉神经运动、感觉和反射三个方面。如病人需要做穿刺或手术 治疗,还要进行比较全面的体格检查,如穿刺或手术切口部位的皮肤有无炎症感染,患者的全身营养状况,心、肺、肝、肾等功能。
三叉神经痛患者的检查项目
三叉神经的检查方法:
三叉神经的检查方法,在临床上主要根据该神经的解剖分布和正常的生理功能是否存在,来判断其正常或有否障碍。检查的内容包括运动、感觉和反射三方面。
1、运动检查
主要检查咀嚼肌群(咬肌、颞肌、翼内肌和翼外肌)的运动情况。因咀嚼肌群均止于下颌骨,在三叉神经运动支支配下,运动颞颌关节,参加咀嚼、言语运动,并在一定程度上参加表情的表达。若咀嚼肌发生病损,除可造成上述的运动障碍外,亦可出现颜面变形(如下颌变形偏斜、面部偏侧肥大)等颜面症状。
2、感觉检查
检查三叉神经痛的患者颜面部的皮肤感觉,主要由三叉神经感觉支分布,三叉神经感觉根粗大,胞体集中在三叉神经半月节内,从半月神经节发出三个大而粗的干:眼支、上颌支和下颌支。这是三叉神经痛的检查诊断办法之一。
3、反射检查
神经系统的机能非常复杂,但其基本活动方式是反射,而人体具有很多反射,如三叉神经感觉核发出许多二级纤维,除到达丘脑者外,多在同侧网状结构内上升或下降,其终支和侧支终于脑神经运动核,并组成许多反射弧。
三叉神经痛可分原发性和继发性两种,继发性三叉神经痛诱因以肿瘤最为常见,所出现的临床阳性体征较多,故除一般查体外,神经系统应作全面详细检查。
而原发性三叉神经痛患者神经系统很少有阳性体征,重点对三叉神经做详细检查。检查的内容包括三叉神经运动、感觉和反射三个方面。如病人需要做穿刺或手术治疗,还要进行比较全面的体格检查,如穿刺或手术切口部位的皮肤有无炎症感染,患者的全身营养状况,心、肺、肝、肾等功能。
三叉神经痛的详细治疗方法
治疗
继发性三叉神经痛的治疗主要针对病因,切除原发病灶,疼痛的处理与原发性三叉神经痛相同,但效果较差。
一、药物治疗
特发性三叉神经痛首选药物治疗,抗癫痫药治疗有效。
(1)抗癫痫药物
①卡马西平。常为首选,起始剂量为0.1g,口服,3次/d;常用剂量0.6g/d,最大剂量为1.0g,/d;疼痛停止后逐渐减量,采用最小有效维持0.6—0.8g/d,有效率约70%,孕妇忌用;不良反应有头晕、嗜睡、口干、恶心、消化不良、行走不稳等,但多于数日后消失;偶出现皮疹、白细胞减少,需停药;曾有发生共济失调、复视、再生障碍性贫血、肝功能障碍等报道,需立即停药。②苯妥英钠。0.1g口服,3次/d,如无效可每日增加0.05g,数日后加至0.6g/d;卡马西平或苯妥英钠单药治疗无效者两药合用可能有效。③氯硝西泮。6—8mg/d口服,40%~50%的病例能完全控制,25%明显缓解;不良反应有嗜睡和步态不稳,老年患者偶见短暂性精神错乱,停药后消失;卡马西平或苯妥英钠无效时可试用。
(2)巴氯芬
起始剂量5mg,口服,3次/d,常用剂量30~40mg/d,不良反应有恶心、呕吐和嗜睡等,约30%的病例不能耐受不良反应。
(3)维生素B12
国外文献报道大剂量维生素B12可能缓解疼痛,机制不清。剂量为1000~2000μg,肌内注射,每周2—3次,连用4—8周为一疗程。通常无不良反应,偶有一过性头晕,全身瘙痒和复视等。
(4)匹莫齐特
文献报告匹莫齐特治疗顽固性三叉神经痛疗效优于卡马西平。剂量为第1—4天,4mg/d,第5~9天,6mg/d,第10~14天,8mg/d,第14天以后,12mg/d,均分为2次服。约83.3%的病例可出现手颤、记忆力减退、睡眠中肢体抖动等不良反应。多见于用药后4~6周,通常不需终止治疗。
(5)封闭疗法
服药无效者用无水酒精、甘油封闭三叉神经分支或半月神经节,以甘油为首选,使之发生变性,不良反应为注射区面部感觉缺失,但可获得止痛效果。可采取:①周围支封闭,在眶下、眶上、上颌、下颌神经分支处局部麻醉,注入无水酒精0.3~0.5ml,疗效期短(一般1一6个月),除眶上神经封闭现已少用;②半月神经节封闭,注射药物破坏节内感觉神经细胞,疗效较持久,但注射技术较难,CT监视下注射可提高成功率。
二、其他
1.维生素B12每日500~1 000μg,肌肉注射;或加入麻药内做神经干封闭。
2.七叶莲
为术通科术瓜属。针剂(2 ml,5g)每日2次肌肉注射,每次2~4 ml;片剂(4 g)每日2次口服。每次3片。
3.山莨菪碱(654—2)类似阿托品,可解除血管痉挛,并有镇痛作用。对三叉神经痛有一定疗效。针剂(5~10 mg)每日1次肌肉注射;片剂(5~10 mg),每日3次,每次5~10mg口服。
三、封闭治疗
采用无水乙醇或无水甘油注射于受累神经的周围分支、颅底主干或三叉神经节,只要能使痛区,尤其是“扳机点”附近麻木,即可达到止痛的目的。为使穿刺准确,且不致损伤重要结构而产生严重并发症,穿刺部位的选择应具有明显骨性解剖标志,神经部位比较固定,如三叉神经分支通过骨孔出入口处(如眶上孔、眶下孔、后上牙槽孔、翼腭窝、颏孔、下颌孔、卵圆孔等处)。
封闭治疗的指征为:①经服药治疗无效或服药治疗有明显反应者。②头部CT、MRI检查未发现颅底病变者。③即使发现颅底病变,但患者拒绝手术治疗者。④患者身体情况差,不适宜接受手术治疗者。⑤术前封闭或诊断性封闭。
1.经皮周围支注射法:可用无水乙醇、无水甘油、普鲁卡因做下颌神经、眶下神经、眶上神经及颏神经出骨孔处封闭注射。此法疗效持续时间较短。
2.三叉神经节封闭术:将无水乙醇、无水甘油注射到三叉神经节处,以破坏节内感觉神经细胞,可以达到相对较持久的止痛疗效。一般为2~3年。注射无水乙醇量为0.3~0.5ml,无水甘油量为0.4~0.6ml。给药前可以先用少许普鲁卡因注入,以检查穿刺部位是否准确,并可减轻注入无水乙醇或无水甘油所致剧烈疼痛。穿刺方法有:①侧入法:病人侧卧,注射侧向上。在下颌切迹最低点处穿刺,针尖在冠状面上与面颊成110°~115。角,在水平面上与面颊成直角,深4~5cm处可达卵圆孔,此时患者感下颌神经分布区剧痛,注入少量普鲁卡因后继续进针0.5~1.0cm,即达Meckel腔。②前入法;病人仰卧或坐位,双眼平视前方。在离口角3cm相当于第二上瞻牙平面处进针,穿刺方向正面看对准同侧瞳孔之中点;侧面看对准颧弓中点前方lcm处。进针5~6cm可达颅底。进入卵圆孔时病人感下颌区剧痛,注入少量普鲁卡因后继续进针0.5~1.0cm,即达Meckel腔。为使穿刺准确,可在x线或荧屏监视下操作,为确保针尖在Meckel腔内,还可以做Meckel腔碘剂造影,证实穿刺正确后再注入无水乙醇或无水甘油。注药后患者应保持坐位数小时,以保证药物作用于三叉神经节。术后给于口服抗菌药物以预防感染。病人在休息后即可回家观察,不必住院。其不良后果有角膜感觉缺失(4%)。
(三)经皮三叉神经节后射频电凝疗法
将射频电极针经皮插入三叉神经节内,通电加热至65~75℃,维持时间1分钟,可选择性破坏三叉神经节后无髓鞘Aδ和C细纤维,达到止痛目的。
(四)三叉神经周围支撕脱术
当患者有其他全身性疾病、体质差、年老而不能耐受更彻底的开颅手术,且疼痛范围较为局限时,可行三叉神经周围支撕脱术。但因术后神经再生,易复发。
手术在局麻下操作。
1.眶上神经与滑车神经撕脱术:术前剃去病侧眉毛,切口自眉毛的眉间开始,横行切口,略过眶上切迹,长约2cm。逐层分离,显露眶上切迹,暴露血管、神经,先用血管钳夹住眶上神经与滑车神经,将滑车神经切断之后,用血管钳向近心端撕脱眶上神经约1~2cm即可。
2.眶下神经撕脱术:方法同上,切口选用以眶下孔为中心,向双侧延长2cm之横切口。
3.下牙槽神经撕脱术:沿下颌角下缘做弧形切口,逐层分离显露下颌骨,于下颁骨中央部位钻孔,骨皮质去除后,可见骨髓腔内下牙槽神经。将该神经钩起,用血管钳夹住,向近心端做旋转扭曲动作,即可将神经撕脱1~2cm。
(五)三叉神经根减压术
病人全麻,仰卧位。头向对侧旋转45。,在疼痛侧自颧弓中点上缘开始向后上呈70°倾斜直切口,长约5~6cm,顺皮肤切开颞筋膜、颞肌、骨膜,达颅骨。在颞骨鳞部做3.5~4cm直径之骨窗,下缘达颅底。用脑压板和吸引器将硬脑膜自颅中窝底部分离并找到棘孔,用直径3~4mm的小棉粒填塞之,以阻断脑膜中动脉血流。于棘孔内后方几毫米处可找到卵圆孔。将三叉神经节的固有膜与颞叶硬脑膜分离后。向后方将神经根的固有膜与颞叶硬脑膜分离,直达岩骨嵴,沿神经根的纵轴方向将固有膜切开,三叉神经节的固有膜及上,下颌神经的鞘膜也予以同时切开进行减压。(六)经颞Frazier手术
手术入路与上述三叉神经根减压术相同,在显露出三叉神经节后,与神经纤维走行方向垂直切开三叉神经节和后根固有膜,即可见感觉根及三叉神经节纤维。感觉根纤维呈灰黄色,粗约2~4mm,用小钩提位于外侧的第二、三支感觉纤维,将其切断。切断部位愈接近岩骨嵴愈好(勿伤运动根,运动根位于第三支内侧,有1~2mm粗)。
(七)颅后窝开颅三叉神经微血管减压术及感觉根切断术
全麻,坐位,头略向患侧旋转,头架固定。枕下侧方入路达小脑脑桥三角区,骨窗约4cm大小。乳突气房被打开时,可用骨蜡填塞。放射状切开硬脑膜,打开小脑延髓池放脑脊液后,将小脑向内上方牵开(5点向11点,或7点向1点牵拉小脑),可见后组脑神经(用棉片保护)、听神经、面神经及内听动脉,切开蛛网膜,于听神经前上约1~2cm处可见三叉神经根,注意在三叉神经根附近有岩静脉,勿损伤,必要时电凝切断。分离贴附在神经根上的蛛网膜后,仔细探查有无小血管压迫神经根。
如有小血管雎皂神经根,则用小块Teflon片或小块肌肉片插入血管、神经之问,再用生物蛋白胶少许将之固定,即为三叉神经微血管减压术。其常见不良后果有死亡(0.2%~1%)、小脑出血或出血性梗死(1.5%)、幕上卒中(0.7%)、第Ⅳ脑神经麻痹(3.5%)、短暂的第Ⅵ脑神经麻痹(1.6%)、单侧听力丧失(3%)。
如未发现有小血管压迫三叉神经根,则可将神经根后外3/4纤维切断,即Dandy感觉根切断术,同样可以取得较满意的止痛效果。其缺点是面部触觉不能保留,有的病人还可有角膜感觉缺失、角膜渍疡、失明,痛性麻木等。也有学者采用双极电凝器电凝处理的办法。
在上述手术治疗方法中,以三叉神经微血管减压术及感觉根切断术的疗效最确切持久,但该手术操作靠近脑干,危险性大,宜在显微镜下操作。建议尽可能术中于右心房置管并用超声多普勒监测,以防空气栓塞之并发症出现以及出现后能及时有效地抽气处理。
(八)立体定向照射术,如X刀或γ刀等处理
四、手术治疗
1.病变骨腔清除术
对颌骨x线片显示有病变骨腔的患者,接口腔外科手术常规,从口内途径行“颌骨内病变骨腔清除术”。
2.神经周围支撕脱术
主要适用于眶下神经和下齿楷神经。
(1)眶下神经撕脱术(口内进路)
在患侧尖牙凹部位,于口腔前庭黏膜转折处,作横行或弧形切口,长约4.0 cm。切开黏膜和骨膜,自背面剥离,向上掀起面颊部软组织,显露骨面及眶下孔和眶下神经血管束。用纯分离法将神经游离;继在眶下孔处用止血钳夹住神经,尽量自孔内拖出,直至撕脱,随之,再将其各分支也尽可能自皮下撕脱,按常规缝合创口。
(2)下齿槽神经撕脱术(口内进路)
沿下颌升支前缘及磨牙后区舌侧纵行切开口腔黏膜,继沿下颌支内侧骨面剥离,显露下颌小舌及下颌孔,在其上方寻找进入下颌孔的血管神经柬.将神经分离出来,并用单钩或丝线将其牵出。用两把止血钳,分上下端夹住神经束,从中间切断,然后分别扭转止血钳,尽量将神经拖出撕脱。彻底止血后,置胶片引流,缝合软组织。
3.半月神经节射频热凝术
或称“经皮穿刺射频温控热凝术”,此法是通过高频电流加热,使颅内三叉神经半月节及感觉根发生凝固及蛋白变性,从而阻断神经传导而止痛。本法的优点是止痛效果良好.复发率低(在20%左右),且可重复应用;较开颅手术简便、安全、无死亡,所以容易为患者接受。
4.开颅手术
属脑外科手术范畴。常用的有三叉神经根部分切断术和微血管减压术。
三叉神经痛患者的检查项目
从对三叉神经痛的发病因素上去区分分为原发性和继发性三叉神经痛两种,治疗方法也是有所不同。三叉神经痛的诊断多是依据患者的特征进行诊断的,如年龄、病史、疼痛性质、疼痛的规律等进行诊断。
三叉神经的检查方法:
三叉神经的检查方法,在临床上主要根据该神经的解剖分布和正常的生理功能是否存在,来判断其正常或有否障碍。检查的内容包括运动、感觉和反射三方面。
1、运动检查
主要检查咀嚼肌群(咬肌、颞肌、翼内肌和翼外肌)的运动情况。因咀嚼肌群均止于下颌骨,在三叉神经运动支支配下,运动颞颌关节,参加咀嚼、言语运动,并在一定程度上参加表情的表达。若咀嚼肌发生病损,除可造成上述的运动障碍外,亦可出现颜面变形(如下颌变形偏斜、面部偏侧肥大)等颜面症状。
2、感觉检查
检查三叉神经痛的患者颜面部的皮肤感觉,主要由三叉神经感觉支分布,三叉神经感觉根粗大,胞体集中在三叉神经半月节内,从半月神经节发出三个大而粗的干:眼支、上颌支和下颌支。这是三叉神经痛的检查诊断办法之一。
3、反射检查
神经系统的机能非常复杂,但其基本活动方式是反射,而人体具有很多反射,如三叉神经感觉核发出许多二级纤维,除到达丘脑者外,多在同侧网状结构内上升或下降,其终支和侧支终于脑神经运动核,并组成许多反射弧。
三叉神经痛可分原发性和继发性两种,继发性三叉神经痛诱因以肿瘤最为常见,所出现的临床阳性体征较多,故除一般查体外,神经系统应作全面详细检查。
而原发性三叉神经痛患者神经系统很少有阳性体征,重点对三叉神经做详细检查。检查的内容包括三叉神经运动、感觉和反射三个方面。如病人需要做穿刺或手术治疗,还要进行比较全面的体格检查,如穿刺或手术切口部位的皮肤有无炎症感染,患者的全身营养状况,心、肺、肝、肾等功能。
99药剂师温馨提示三叉神经痛对患者的危害非常大,严重影响患者的日常活动,三叉神经痛严重的患者说话、饮食、刷牙、洗脸等都收到很大的影响,长此以往让人不能食、不能寝,对人体的危害成度不言而知,所以患者要及早的到医院进行诊断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