诊断颌骨囊肿
诊断颌骨囊肿
颌骨囊肿是指在颌骨内出现一含有液体的囊性肿物,逐步增大、颌骨膨胀破坏。据其发病原因可分为牙源性及非牙源性两大类,牙源性者即囊肿由成牙组织或牙演变而来;非牙源性囊肿则可由胚胎发育过程中残留于颌骨内的上皮发展形成,如面裂囊肿、亦可为损伤所致的血外渗性囊肿以及动脉瘤样骨囊肿等。
诊断
1.增大缓慢的颌骨无痛性膨胀、面部畸形,有乒乓感。
2.穿刺抽出草黄色液体,牙源性角化囊肿则为白色角化或油脂样物。
3.牙源性者有病源牙或牙缺失。
4.x光表现为颌骨内的囊性透光影,此透光影边界光滑平缓,有一致密白色硬化边。
5.病理组织学检查确诊。
颌骨囊肿开窗减压术
手术阶段
病人经常规术前准备后,在局麻下手术。开窗部位在口腔前庭囊肿最膨隆最薄弱的部位,有时选择离囊肿最近处的唇颊侧靠近牙槽突的区域。切开约1cm×1.5cm大小粘骨膜瓣后,剥除粘骨膜,用骨凿或咬骨钳去除暴露的薄骨片,显露囊壁,切取同样大小囊壁组织送病理检查。检查囊腔,利用弯血管钳伸入囊腔中穿通可能存在的间隔。用生理盐水彻底冲洗囊腔,随后填塞碘仿纱条引流。术后适当运用抗炎止血、消肿药物。一周后去除引流碘仿纱条,冲洗囊腔。立刻制作一囊肿塞保持开窗处创口不愈合并保持引流口通畅。
制作囊肿塞
先用碘仿纱条暂时松散填塞囊腔,位置略低于骨创口(以免取模时印模材料溢入囊腔内),用变色龙印模材料取模(范围包括窗口周围2-4个邻牙及2cm的牙槽嵴),取模后注意清除囊肿创口处残留的印模材料,用石膏灌注。囊肿塞是卡环或弹性塑料固位于囊肿创口近侧邻牙上,基托厚约2mm,覆盖囊肿创口处牙槽嵴,边缘向颊舌侧及近远中伸展5~1mm(防止进食物残渣进入囊腔)。可用自凝或热凝塑料制作。
冲洗方法
教会患者如何摘戴囊肿塞,嘱其每餐后及睡前用10ml注射器接细导尿管(因其质地较软,末端光滑并有侧面开口,易进入囊腔且损伤囊壁),吸取生理盐水或温开水,冲洗囊腔数遍(因囊膜完整,骨面未暴露,不会引起感染)。囊肿腔一直戴用,每天睡前用牙刷刷净表面的食物残渣。每个X线检查囊腔缩小情况及决定是否行囊肿刮除。
术后检查
术后半年复查曲面断层片,囊腔外形轮廓改变,囊腔体积变小,囊壁与邻近结构如牙齿、上颌窦、下牙槽神经管的距离变化,腔内密度增高,有不同程度的新骨形成,在囊肿周围可见放射状骨小梁结构。
优点
开窗减压的优点是该手术一般在局麻下完成,手术简单,创伤小,风险低,经济性好,术后复发率低,患者痛苦少,尤其是保留了颌骨原有的完整性,咀嚼功能不受影响,甚至膨隆的颌骨随时间的推移也慢慢恢复正常,大大提高了患者的生存质量,患者容易接受。颌骨囊肿治疗方法开窗减压术在临床应用中有一定适应证,对于单囊及多囊性的较大的牙源性颌骨囊肿,只需开一个窗口,即可达到治疗目的。但对于囊壁突破骨皮质,周围组织严重移位和颌骨严重变形的囊肿,不主张应用此方法。总之,此术作为治疗较大颌骨囊肿的一种办法,值得推广。
治愈标准
1.治愈:囊肿完整摘除,创口基本愈合。
2.好转:治疗后,囊肿尚有残留。
3.未愈:未行手术治疗,外形及功能无改善。
囊肿的诊断和鉴别
诊断:
1、囊肿形态大多为圆形,突出皮肤表面为半圆形。一般多位于真皮及皮下组织。因有囊壁包裹,故边缘光滑整齐,与周围组织粘连少,故触之光滑有弹性及囊性感。其表面皮肤多无炎症,而呈正常皮色。一般发展有限局性,不会无限扩大造成局部压迫症状。
2、应与下面的症状相鉴别诊断:
1)骶骨囊肿:骨囊肿为骨的瘤样病变,又名孤立性骨囊肿、单纯性骨囊肿(simplebonecyst)。囊壁为一层纤维包膜,囊内为黄色或褐色液体。
2)输尿管囊肿:是输尿管末端的囊性扩张。胚胎发育期输尿管与尿生殖窦之间的隔膜未吸收消退,形成输尿管口不同程度的狭窄,也可是输尿管末端纤维结构薄弱或壁间段的行径过长、过弯等因素引起,经尿流冲击后形成囊性扩张突入膀胱。
3)纵隔囊肿:纵隔囊肿(cyst of mediastinum)属纵隔肿物(mediastinal masses)中的一类,有将其归属于纵隔肿瘤(mediastinal tumor)者,但较多人主张将其与纵隔肿瘤分别叙述。
对于囊肿的鉴别,不只是鉴别囊肿和其他疾病,不同囊肿之间也是需要鉴别的,这个大家要知道,因为不同种类的囊肿的治疗方法还是非常不一样的,所以我们面对囊肿的时候首先就是要鉴别正确。
良性肿瘤的主要症状介绍
良性肿瘤的症状有哪些?肿瘤是常见的疾病,有良性肿瘤和恶性肿瘤之分,良性肿瘤生长速度较慢,病人能在早期得到治疗就能痊愈,否则病情一旦发展恶化,就有可能对生命造成威胁,以下是一些常见的良性肿瘤症状,出现症状反应后要及时进行检查和治疗。
1、颌骨由于具有发育和解剖结构上的特殊性,有形成牙齿的牙源性组织,如牙板、造袖器、牙乳突及牙囊,在牙齿发育的不同时期,可以形成不同肿瘤,因此,颌骨肿瘤主要是牙源性的。另外,在人体骨骼系统所发生的大部分肿瘤,都可在颌骨发生。
2、骨囊肿为良性病变,亦称单纯性骨囊肿或孤立性骨囊肿。有学者认为骨囊肿是由于骨内血管末梢阻塞,血液瘀滞所致;也有认为本病系某种肿瘤、炎症组织的退行性变,其生长、代谢阻碍的结果或与骨发育异常有关;也有认为可能系外伤出血形成局限性包囊,进而局部吸收骨化而成。骨囊肿较小者可因骨折后骨痂而消失;囊肿较大者也可因之缩小;偶尔可因血肿骨化而消失。一般来讲,骨囊肿均需手术治疗,手术最好在骨骺愈合施行,目的为减少复发的机会。骨囊肿偶有恶变为肉瘤的可能。骨囊肿极少发生于颈椎。本病多发于长管骨骨端,好发于20岁的青少年,男性多于女性。
3、脂肪组织肿瘤由成熟的脂肪组织所构成,在小儿较纤维瘤多见,凡体内有脂肪存在的部位均可发生。脂肪组织肿瘤有一层薄的纤维内膜,内有很多纤维索,纵横形成很多间隔,最常见于颈、肩、背、臀和乳房及肢体的皮下组织,面部、头皮、阴囊和阴唇,其次为腹膜后及胃肠壁等处;极少数可出现于原来无脂肪组织的部位。如果肿瘤中纤维组织所占比例较多,则称纤维脂肪瘤。
4.头痛是脑瘤最早和最多见的症状,见于82%~90%的病人,程度各人不同。初为间歇性,以早晨清醒时及晚间较多且较重。多以额部或两颞部的搏动性钝痛或胀痛和变为持续性。咳嗽、用力、喷嚏、俯身、低头时可使头痛加剧。小儿因颅骨未闭,颅压增高时颅缝分开,故可没有头痛,只诉头昏。头痛往往以一般止痛剂治疗无效,而以脱水剂治疗则效果明显。
5.呕吐为主要症状之一,约发生于2/3的病人。常见于剧烈头痛时,多伴有恶心,呕吐常呈喷射性。严重者不能进食,食后即吐。
6.视乳头水肿是颅内压增高最重要的客观体征。幕下及中线肿瘤病人出现较早,幕上的良性肿瘤出现较晚,有的甚至不出现。视乳头水肿早期并不影响视力,视野检查可见生理盲点扩大。当视乳头水肿持续数周或数月之后,视盘逐渐变得苍白,视力开始减退,视野呈向心性缩小,这是视神经萎缩的表现。一旦出现阵发性黑朦,视力将迅速下降,甚至很快失明,这时即使手术解除了颅内高压,视力往往也不能改善。
上述就是良性肿瘤的症状介绍,希望能给大家带来帮助,良性肿瘤对于患者来说是容易治疗的,所以,大家发现上述症状要及时去医院进行诊治,切勿错过了治疗的时机。
骨囊肿是常见病吗
骨囊肿的本质是骨的类肿瘤性疾患,是骨的瘤样病变,它又叫做孤立性的骨囊肿,囊壁是一层纤维包膜,囊内多为黄色或者褐色的液体,通常的高发年龄是青少年时期5-15岁。骨囊肿最常见的危害,就是病理性骨折,这个表现在儿童日常活动、体育活动中,忽然间就发生骨折了,然后到医院检查之后,才发现是骨囊肿,骨囊肿的治疗上也比较容易,也比较简单。但是你必须得积极治疗,否则它会出现畸形愈合,骨囊肿只要得到正确的治疗,预后的效果是非常好。
不同口腔颌面囊肿的治疗
口腔颌面囊肿怎么治疗?颌骨囊肿则分为牙源性囊肿,如根端囊肿、含牙囊肿、始基囊肿和角化囊肿等和发育性囊肿如球上颌囊肿、正中囊肿、鼻腭囊肿等。口腔颌面囊肿的治疗方法是什么?
(一)粘液囊肿
治疗为切除囊肿及周围粘液腺组织,也可用激光或冷冻治疗。
(二)舌下腺囊肿
主要为外科手术,过去采用囊肿摘除或袋形手术,复发率很高。目前多作舌下腺切除术,即使遗留部分囊壁,亦少有复发者。手术中要防止误伤颌下腺导管、舌动脉、舌深静脉和舌神经。
舌下腺囊肿
(三)口底表皮囊肿
手术切除,一般可在口内摘除,如囊肿主要位于颏下部,则在口外作切口。囊壁较厚、分离囊肿完整摘除并不困难。手术中应注意仔细止血,防止术后口底血肿,造成呼吸困难。
(四)颌骨滤泡囊肿
颌骨囊肿需与其它牙源性肿瘤,特别是颌骨造釉细胞瘤相鉴别,但从临床及X线摄片上,有时尚难作出鉴别。因此,在手术时应常规作冰冻切片检查,手术摘除囊肿是治疗颌骨囊肿的主要方法,应彻底刮除囊壁组织。角化囊肿术后复发率为5~62%,其复发原因除囊膜薄,与牙龈周围软组织紧贴,不易刮净外,尚与其囊壁上有子囊及上皮岛,囊外正常骨内有星状小囊,在刮治时易被遗留等因素有关。而且角化囊肿的恶变率比非角化囊肿要高。因此,手术刮治时更应注意其彻底性,复发的或较大的角化囊肿,需在正常骨组织内切除囊肿,或作颌骨的方块切除并保持颌骨的连续性。囊肿摘除后留下的骨腔,可用自体骨松质填充。近年来,使用多孔羟基磷灰石〔Ca10(PO4)6OH2〕填塞,亦获得较为满意效果。其孔径以200μ/mm,孔率以40~70%较好。有应用林格溶液,20%葡萄糖液,抗生素、类固醇依次行囊腔冲洗,每周1次。通过数次冲洗,可控制炎症,减慢氧化,进而抑制脂肪酸氧化并促进前列腺素E的产生。囊壁释放过氧化脂前列腺素E是造成骨质吸收,囊腔扩大的主要因素。
(五)面裂囊肿
是一种发育性囊肿,在胚胎发育时,各个面突的融合过程中,残留在接合处的上皮组织可演化而成囊肿。根据发生的部位有不同的称呼,如发生在两侧腭突融合处,位于腭中缝的正中囊肿;发生在中鼻突的球状突和两侧上颌突融合处,位于腭前部的鼻腭囊肿,也是面裂囊肿中最为常见;发生在鼻突的球状突与一侧上颌突融合处,位于上颌侧切牙与尖牙牙根之间的球上颌囊肿等。临床上可根据其部位和X线表现作出诊断。治疗为囊肿摘除或刮治术。
颌骨骨折该如何诊断
诊断颌骨骨折首先应了解其伤因、直接受伤的部位和受伤的经过,然后再作检查局部和全身体征,参考上述临床特点,判明有无骨折、骨折的部位和类型。条件允许时,可进一步作X线检查和CT检查,详细了解骨折线的部位、数目、方向及移位等情况。应当强调的是检查应详尽,不要遗漏对颌面部的多发伤和全身的多处伤的诊断,为制定完整的治疗计划提供充分的依据。
上颌骨骨折
一般全身症状较重,可伴有颅脑损伤、颅底骨折。多为线型骨折,骨折片移位不太明显。骨折最易发生的部位是在上颌骨与邻骨相连的骨缝。临床上根据骨折位置不同将上颌骨骨折分为LefortⅠ型、Ⅱ型和Ⅲ型。LefortI型骨折最轻,Ⅱ型、Ⅲ型骨折较重。两侧上颌骨在腭中缝相连,是结构上的薄弱部,易受暴力而裂开。检查可见局部肿胀、面部畸形、压痛,张口受限,咬合关系错乱,摇动牙齿时,上颌骨有异常活动。上颌骨骨折还常伴有眶骨、鼻骨等骨折,出现鼻眶畸形、鼻出血、眶周淤血、复视等。
下颌骨骨折
下颌骨骨折好发部位是正中联合、颏孔区、下颌角、髁状突颈部,可以由直接暴力或间接暴力引起。骨折可单侧发生,也可以双侧受累。检查可见面部肿胀、畸形、张口受限、咬合错乱,骨折处可扪及台阶感及压痛。下牙槽神经受损时,可出现患侧下唇麻木。髁状突颈部骨折扪诊可见张闭口时髁状突运动减弱或消失,局部压痛。儿童下颌骨骨折多为不完全骨折(青枝骨折),临床上可见患儿仅有颊部软组织挫裂伤,而髁状突颈出现骨折的病例,应予以重视。
口腔颌面部囊肿是怎么引起的
(一)牙源性颌骨囊肿源性颌骨囊肿发生于颌骨而与成牙组织和牙有关。根据其来源不同,分为以下几种:
1、根尖囊肿是由于根尖肉芽肿、慢性炎症的刺激,引起牙周膜内的上皮参残余增生。增生的上皮团中央发生变性与液化,周围组织液不断渗出,逐渐形成囊肿,故亦可称根尖周囊肿。
2、始基囊肿始基囊肿发生于成釉器发育的早期阶段,牙釉质和牙本质形成之前,在炎症或损伤刺激后,成油器的星网状层发生变性,并有液体渗出,蓄积其中而形成囊肿。
3、含牙囊肿含牙囊肿又称过滤泡囊肿,发生于牙冠或牙根形成之后,在缩余釉上皮与牙冠面之间出现液体渗出而形成含牙囊肿。可来自1个牙胚(含1个牙),也来自多个牙者。含牙囊肿是最常见的牙源性颌骨囊肿之一,占18%%,仅次于根尖囊肿。
4、牙源性角化囊肿角化囊肿系来源于原始的牙胚或牙板残余,有人认为即始基囊肿。角化囊肿有典型的病理表现,囊壁的上皮肌纤维包膜均较薄,在囊壁的纤维包膜内有时含有子囊(或称卫星囊腔)或上皮岛。囊内为白色或黄色的角化物或油脂样物。占牙源性颌骨囊肿的9.2%。
(二)非牙源性囊肿 非牙源性嫩中是由胚胎发育过程中残留的上皮发展而来,故亦称非牙源性外胚叶上皮囊肿。
1、球上颌囊肿发生于上颌侧切牙与尖牙之间,牙常被排挤而移位。X线片上显示囊肿阴影在牙根之间,而不在根尖部位。牙无龋坏变色,牙髓均有活力。
2、本腭囊肿位于切牙管内或附近(来自切牙管残余上皮)。X线片上可见到切牙管扩大的囊肿阴影。
3、正中囊肿位于切牙孔之后,腭中缝的任何部位。X线片上可见缝间有圆形囊肿阴影。亦可发生于下颌正中线处。
4、鼻唇囊肿位于上床底和鼻前庭内。可能来自鼻泪管上皮残余。囊肿在骨质的表面。X线片上骨质无破坏现象。在口腔前庭外侧可扪出囊肿的存在。
龅牙的诊断检查
一、诊断
下门齿及上下颌骨向前突出,放松状态下上下唇多不能自然闭合,笑时牙龈大量外露。从正面观察开唇露齿,鼻唇沟较深,从侧面观察面部轮廓线于唇部过分向前突出,形成">"形外观。严重者因牙齿长期暴露而出现变黑、变黄甚至干裂。
这一特征多认为与遗传和先天因素有关,但儿童期不显性,青少年期开始表现,随着生长发育逐渐明显,成年期基本稳定,中年后由于软组织和萎缩前突往往更加显著。
二、鉴别诊断
1、牙根外露:牙根外露,主要是指牙龈出现萎缩的现象,同时有牙缝变大,牙体变长和牙齿松动。牙根外露,出现牙龈萎缩常使裸露了的牙极对冷热的温度变化及酸性食物等异常敏感,经常出现刺激痛。
2、咬合关系错乱:上下牙齿的咬合关系常因颌骨骨折段移位而发生错乱,这是颌骨骨折最明显的症状,对诊断颌骨骨折有很重要的意义。上颌骨横断骨折,骨折段向下移位,使上颌后牙与下颌后牙发生早接触,使前牙呈开牙合状态。下颌骨骨折后,多因骨折段移位,出现牙齿的咬合关系错乱。若无骨折段移位,则牙齿咬合无明显错乱。
3、牙齿结构异常:指牙齿发育期间,在牙基质形成或基质钙化时,受到各种障碍造成牙齿发育的不正常,并且在牙体组织上留下永久性的缺陷或痕迹。
甲状舌骨囊肿需要动手术吗
我儿子今年3周岁。2002年8月左右,我发现他颏下长了一个“包块”,经南京医大附属医院诊断为“甲状舌骨囊肿”(附B超复印件),要手术切除。由于当时孩子小,我们没舍得让他手术治疗,但我们始终为儿子的病担忧。
1、像我孩子的这种“甲状舌骨囊肿”是一种什么病?孩子多大动手术为好?
2、有医生说,这种手术可能要切除部分舌骨,请问这种说法对吗?如果真的要切除舌骨,今后会对孩子语言等方面的发展产生影响吗?
江苏省东台市周泓
您的来信中提到了您3岁的儿子因颈部肿块经南京医大B超检查诊断为甲状腺舌骨囊肿。
此病主要是在胚胎早期发育过程中,由于某种因素导致甲状腺舌骨导管内上皮细胞未退化消失而形成的。囊肿可发生在盲孔(位于口腔内舌根部位)至胸骨颈切迹 (胸骨柄部位)的正中的任何部位。囊肿发生感染,自行溃破或切开引流后有皮肤开口者称为瘘。此病往往在小儿时期就成为复发性感染病灶。
甲状腺舌骨囊肿绝大多数位于颈中线,但少数患儿的囊肿也会略偏向一侧,肿块边缘清楚,可随吞咽或伸舌运动而上下活动,如继发感染时,局部可有压痛。典型的甲状腺舌骨囊肿的诊断并无困难,但是与颈部其他疾病发生误诊还是有可能的。因此,必须与颈中线的其他肿块相鉴别。
一,皮脂囊肿和皮样囊肿。
由于这两种肿块与舌骨无相连,因而伸舌和吞咽运动不能随之上下活动。
二,颏下淋巴结炎和结核性淋巴结炎。
淋巴结被感染时,其周围往往伴有感染灶,淋巴结往往有多个,有时融合在一块,诊断也多不困难。
三,异位甲状腺,此病在儿童中较罕见。
甲状腺位于高位颈中,在舌骨的前面,临床上颇似甲状腺舌骨囊肿,易发生诊断错误。因此,可以进行甲状腺扫描和功能检查来鉴别。
您的孩子可以确诊为甲状腺舌骨囊肿,我建议,最好在适当的时期内采用手术切除,这也是目前唯一有效的治疗方法。
2岁以内的婴儿或未发生过感染的囊肿可以暂不进行手术。一般,孩子适宜切除甲状腺舌骨囊肿的手术年龄是2岁以上。在手术中,除了切除囊肿外,同时还要将舌骨切除一部分(至少1厘米)。如果手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