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生健康

小儿先心病诊断前的注意事项

小儿先心病诊断前的注意事项

我们常说的小儿先心病是新生儿出生缺陷疾病中较为常见的一种类型之一,它是由于胚胎在发育的过程中,心脏和大血管在形态和结构方面出现异常并影响其正常功能。随着诊断水平的提高,小儿先心病诊断率也在不断提高。诊断时要依据小儿先心病的症状进行诊断,如小儿先心病较为轻者多无症状,较为重者可在儿童期出现症状,比如反复呼吸道感染、活动后气促、成年儿肺动脉高压和心衰的症状。一般诊断小儿先心病要用到的辅助检查有胸片检查、心电图检查和心脏B超检查,以下是诊断前家长们要做好的准备及其注意事项。

1、初次就诊患儿,应将当地既往病历、彩超、CT、检查片子,化验单等检查结果以及户口本、农合本或医保本带来,以便于医生诊断及信息采集;

2、复诊患儿,要把患者最近一次检查结果带上,便于医生了解患儿现在情况。

3、初次就诊患儿可查看我们的专家出诊时间来院挂号或通过好大夫在线申请转诊预约。

4、复诊患儿一般都会告知下次复诊时间,按时复诊即可;

5、就诊前请务必关注前往就诊医院官方网站上专家出诊信息,如遇停诊都会提前告知,以免耽误时间,跑冤枉路,最好是提前拨通就诊医生的电话,确定就诊时间有自己相见的医生值班。

6、如果异地患者不方便实地就诊,也可以电话咨询服务与医院沟通。对于检查报告等情况,可以拍照发传真或者微信先给医生过目,判别情况后确认就诊时间。

冠心病诊断鉴别

诊断

冠心病的诊断主要靠临床表现(病人症状)、检查。当一个具有冠心病发病基础(年龄较大,多重危险因素)的患者出现具有下列特征的胸痛时,要高度怀疑冠心病。

1、疼痛部位:胸骨后。

2、放射:向下颌、左上肢、左肩。

3、性质:压榨性,烧灼样。

4、持续时间:1-5分,不超过15分。

5、诱因:劳累、寒冷或饱餐。

6、缓解方式:休息、舌下含化硝酸酯类(1-3分)。

鉴别诊断

心绞痛与急性心肌梗死、肋间神经痛及肋软骨炎相鉴别。心肌梗死与心绞痛、急性心包炎、急性肺栓塞及主动脉夹层相鉴别。

小儿先心病的诊断方法

小儿先心病是先天性畸形中非常多见的疾病,随着小儿先心病诊断方法与手术技术的发展,当今多数的小儿先心病都能够得到准确的诊断和满意的手术治疗效果,预后较前有明显的改观。小儿先心病轻者没有症状,往往会在查体时才被发现,然而病情严重者会在剧烈活动后发生呼吸困难、紫绀、晕厥等现象。

首先应先考虑有无心脏病临床上出现发绀、充血性心力衰竭及粗糙响亮Ⅲ级以上心脏杂音伴震颤等表现的均高度提示心脏疾患的存在。发绀出现在新生儿期尤应注意与呼吸道、中枢神经系统疾患及血红蛋白异常引起的发绀相鉴别。前两种发绀的发生多因肺部换气不足所致,故吸入100%氧气后发绀可减轻。血红蛋白异 常如高铁血红蛋白血症则可通过分光光度比色检查或静脉注射亚甲蓝后发绀缓解而确诊。

应与后天性心脏病鉴别下列几种情况提示先心病的可能。

(1)自幼有反复呼吸道感染,活动后气促史及生长发育落后。出生后或婴儿期即已出现响亮的心脏杂音。

(2)体格检查中发现持续发绀伴杵状指趾。心脏杂音以胸骨旁左缘最响,肺动脉第二音亢进、减弱或分裂。

(3)心电图示心室肥大及有收缩期或舒张期负荷过重征象等。

(4)X线显示肺充血或肺缺血、主动脉结扩张或缩小、肺动脉段突出或凹陷等。

顺序分段诊断方法是在明确有先心病后,参照van Praagh提出的顺序分段诊断方法可对先心病进行诊断。完整的先天性心脏病顺序分段诊断包括心房、心室及大动脉3个节段的位置异常的判断及房室间、心室大动脉间两个连接异常的判断以及心脏位置及合并畸形的诊断等。

绝大部分正常人的右侧胸、腹腔器官在右侧,左侧器官在左侧。解剖右心房在右侧,解剖左心房在左侧,称为心房正常位。一般情况下,胸腹腔脏器位置与心房位置有较高一致性,可以根据X线胸片上肝脏及胃泡位置确定心房位置正常或反位,如肝脏及胃泡在正常位置提示心房正位,反之亦然。内脏异位时大多数肝脏为居于中间呈水平位,少数仍可呈正常位置或反位。

肺心病诊断鉴别

诊断

1.有慢性支气管炎、肺气肿及其他引起肺的结构或功能损害而导致肺动脉高压、右心肥大的疾病。

2.有慢性咳嗽、咯痰症状及肺气肿体征,剑突下有增强的收缩期搏动和(或)三尖瓣区心音明显增强或出现收缩期杂音,肺动脉瓣区第二心音明显亢进(心肺功能代偿期)。在急性呼吸道感染或较剧烈活动后出现心悸、气短及紫绀等症状及右心功能不全的表现(心肺功能失代偿期)。

3.胸部X线诊断

(1)右下肺动脉干扩张:横径>=1.5cm。经动态观察后动脉干横径增宽达2mm以上。

(2)肺动脉段凸出,高度>=3mm。

(3)中心肺动脉扩张与外周分支纤细两者形成鲜明对比,呈“残根状”。

(4)右前斜位圆锥部凸出高度>=7mm。

(5)右心室增大(结合不同体位判断)。 具有(1)至(4)项中两项以上或(5)1项者可诊断。

鉴别诊断

⒈冠心病:本病和冠心病都见于老年患者,且均可发生心脏扩大、心律失常和心力 衰竭,少数患者心电图上I、aVL或胸导联出现Q波,类似陈旧性心肌梗死。但肺心病无典型心脏病或心肌梗死的临床表现,又如有慢性支气管炎、哮喘、肺气肿等胸、肺疾患史,心电图中ST-T改变多不明显,且类似陈旧性心肌梗死的图形多发生于肺心病的急性发作期和明显右心衰竭时,随着病情的好转,这些图形可很快消失。

⒉风湿性心脏病:肺心病患者在三尖瓣区可闻及吹风样收缩期杂音,有时可传到心尖部;有时出现肺动脉瓣关闭不全的吹风样舒张期杂音:加上右心肥大、肺动脉高压等表现,易与风湿性心瓣膜病相混淆。一般通过详细询问有关慢性肺、胸疾患的病史、有肺气肿和右心室肥大的体征,结合X线、心电图、心向量图、超声心动图等表现,动脉血氧饱和度显著降低,二氧化碳分压高于正常等,可资鉴别。

⒊原发性扩张型心肌病、缩窄性心包炎:前者心脏增大常呈球形,常伴心力衰竭、房室瓣相对关闭不全所致杂音。后者有心悸、气促、紫绀、颈静脉怒张、肝肿大、腹水、浮肿及心电图低电压等,均需与肺心病相鉴别。一般通过病史、X线、心电图等检查不难鉴别。此外,紫绀明显有胸廓畸形者,还需与各种紫绀型先天性心脏病相鉴别,后者多有特征性杂音,杵状指较明显而无肺水肿,鉴别一般无多大困难。

⒋其他昏迷状态:本病有肺性脑病昏迷时尚需与肝性昏迷、尿毒症昏迷和少数脑部占位性病变或脑血管意外的昏迷相鉴别。这类昏迷一般都有其原发疾病的临床特点,不难鉴别。

先天性心脏病对宝宝的危害

谈预防怀孕头三月远离化学物品,慎防病毒感染

先心病的致病因素很复杂,引起胎儿心脏发育畸形的原因有很多,其中最为明确的是女性在怀孕最初三个月如果遭遇病毒感染,胎儿发生心脏血管畸形的危险因素就会大大提高。风疹病毒是目前最为明确引起胎儿先心病的主要因素,因此,吴钟凯主任建议女性在怀孕最初三个月尽量避免病毒感染。专家指出,一般来说,在怀孕5-6个月的时候,经B超筛查胎儿的先心病。宝宝出生以后,根据病史、体征、胸部X线片和心电图检查,对常见的先心病一般可以作出诊断。

不经为干预半数先心病孩子活不到3岁

在健康人群眼里,先天性心脏病或许是“短命”的代名词。事实上确实如此,一些复杂的先心病,如果不经过人为干预,大部分患儿活不到3岁,其死亡率极高。在新生儿出生缺陷中,发病率最高的就是先天性心脏病,先天性心脏病是影响新生儿期和儿童期病人死亡的重要原因之一。广东省流行病学调查显示,先心病患病率大概为千分之六至八,广东又是人口大省,粗略统计下来,广东省每年出生的先心病患儿就有1万多人。

大多数先心病病情较轻,手术能根治

“先天性心脏病复杂多样,其中最为常见的先心病有房间隔缺损、室间隔缺损、动脉导管未闭和肺动脉瓣狭窄等,这四种几乎占了所有先心病的80%以上。”吴钟凯教授在接受家庭医生在线采访时指出,由于先心病患儿在胎儿时期心脏和大血管发育异常导致先天性血管系统畸形,与同龄孩子相比,他们身体虚弱,容易出现反复感冒。随着小儿心脏外科的飞速发展,不仅常见的先心病可以得到准确的诊断,而且大多数可以得到彻底根治。

拒绝矫枉过正,小儿先心病手术并非越早越好

“原则上小儿先心病及早手术治疗效果越好,”吴钟凯教授指出,小儿先心病并不是不治之症,大部分先心病患儿都能通过手术有效治疗和痊愈,能完全和正常人一样学习和生活。然而,目前在孩子是否及早手术的问题上出现两种完全相反的情况,一种是希望“等孩子大一些再做”,结果一拖拖到五六岁,孩子病情越来越严重,也错过了最佳手术时期。另一种情况是有些家长认为手术越早越好,希望孩子一出生后就急着进行手术治疗干预。

小儿先天性心脏病的诊断

先天性心脏病的诊断不能只凭心脏杂音确定,因杂音分生理性杂音(功能性),指心脏无病损的杂音;另一种为器质性杂音,说明心脏有损害的杂音。尤其新 生儿时期半数以上都有柔和的杂音,但以后确诊有心脏病的(3个月以后)只占1/7。7~12岁儿童约30~40%心脏有杂音,青春期以后就会逐渐消失了。 所以对于先天性心脏病的诊断必须结合病史、体格检查、调光检查、心电图、超声心动图等方能确定诊断,必要时(手术前)还需进一步做心血管造影,心导管检查 等等。

可以引起胎儿心脏发育障碍的因素很多。母亲怀孕第2周胎儿心血管系统开始发育,心脏由一个直管道逐渐发育成四个腔(左心房。右心房、左心室、右心室),如果在这段时期遇到一些不良刺激,就可能障碍胎儿心脏的正常发育,导致心脏畸形。

如果在母亲怀孕早期(2个月内)患流行性感冒、风疹、腮腺炎、柯萨奇病毒感染等疾病,就可引起胎儿宫内感染,导致心脏畸形。母亲服用镇静剂、四环素 类药、抗癌药或母亲患糖尿病、高血钙以及其它慢性疾病引起宫内缺氧,并与放射性物质接触等都可使小儿患先天性心脏病。因此母孕期必须避免这些不利因素的发 生。

小儿先心病的诊断方法

首先应先考虑有无心脏病临床上出现发绀、充血性心力衰竭及粗糙响亮Ⅲ级以上心脏杂音伴震颤等表现的均高度提示心脏疾患的存在。发绀出现在新生儿期尤应注意与呼吸道、中枢神经系统疾患及血红蛋白异常引起的发绀相鉴别。前两种发绀的发生多因肺部换气不足所致,故吸入100%氧气后发绀可减轻。血红蛋白异 常如高铁血红蛋白血症则可通过分光光度比色检查或静脉注射亚甲蓝后发绀缓解而确诊。

应与后天性心脏病鉴别下列几种情况提示先心病的可能。

(1)自幼有反复呼吸道感染,活动后气促史及生长发育落后。出生后或婴儿期即已出现响亮的心脏杂音。

(2)体格检查中发现持续发绀伴杵状指趾。心脏杂音以胸骨旁左缘最响,肺动脉第二音亢进、减弱或分裂。

(3)心电图示心室肥大及有收缩期或舒张期负荷过重征象等。

(4)X线显示肺充血或肺缺血、主动脉结扩张或缩小、肺动脉段突出或凹陷等。

顺序分段诊断方法是在明确有先心病后,参照van Praagh提出的顺序分段诊断方法可对先心病进行诊断。完整的先天性心脏病顺序分段诊断包括心房、心室及大动脉3个节段的位置异常的判断及房室间、心室大动脉间两个连接异常的判断以及心脏位置及合并畸形的诊断等。

绝大部分正常人的右侧胸、腹腔器官在右侧,左侧器官在左侧。解剖右心房在右侧,解剖左心房在左侧,称为心房正常位。一般情况下,胸腹腔脏器位置与心房位置有较高一致性,可以根据X线胸片上肝脏及胃泡位置确定心房位置正常或反位,如肝脏及胃泡在正常位置提示心房正位,反之亦然。内脏异位时大多数肝脏为居于中间呈水平位,少数仍可呈正常位置或反位。

宝宝有心脏杂音不一定是先心病

一般来说,按病情轻重不同,先心病会不同程度影响孩子的生长发育,降低抵抗力,而且,一部分先心病患儿的病情是随年龄发展的,如不及时治疗,随着肺动脉压力增高或心脏增大,到了晚期便会失去治疗机会。资料表明,先心病患儿若未得到及时治疗,到1岁时有一半死亡,到2岁时有2/3死亡。

出现心脏杂音不等于确诊先心病

先天性心脏病的主要体征是心脏杂音,如果得知小儿的心脏出现杂音,相信会让很多家长心生恐惧。对于先天性心脏病的诊断不仅仅听心脏杂音,还必须结合病史、体格检查、心电图、超声心动图等方能确定诊断,必要时还需进一步做心血管造影以确诊。

在新生儿时期有半数以上孩子的心脏都有柔和的杂音,但以后确诊有心脏病的(3个月以后)只占1/7,因此,家长不必听见小儿出现心脏杂音就过度惊慌。

心脏杂音的两种类型

心脏杂音是指正常心音之外持续时间较长的声音。小儿心脏杂音不一定都是病!小儿的心脏杂音有两种情况,一是生理性杂音,二是病理性杂音。

小儿先心病幼儿的预防很重要

预防小儿先心病首先就是要预防病毒感染。现在孕妇一般年龄较大,加上工作忙碌,事业有压力,人本身的抵抗力弱,就容易造成感冒,这种病毒感染本身就会引起胎儿心脏畸形。孕妇因感冒等症状去医院检查,X光、透视等检查使胎儿无形中接触射线,也容易造成小儿先心病,而且现在的药物中有60%~70%可能导致胎儿心脏畸形。其次是预防饮食影响造成胎儿小儿先心病。很多孕妇怀孕时有早孕反应,胃口不好,就喜欢吃一些成品的食物(如罐头等),而这些食品中含有的防腐剂、色素等化学物质往往有致畸作用。而且随着社会环境的改变,人工饲养的禽蛋等也含有大量激素,还有很多孕妇容易偏食,造成营养不均衡,这些都容易对胎儿心脏造成致畸作用。

小儿先心病可能由外界环境造成。随着现在社会发展,我们生活的大气环境却污染愈来愈重,加上电脑、手机的普及,孕妇整天对着这些现代化的仪器,也容易造成胎儿心脏致畸,还有一些从事特殊工作,与化工产品、射线等经常打交道的,也容易造成胎儿心脏畸形。

由于不明确先心病的成因,因此缺乏有效的预防方法。但做好以下方面能减少小儿先心病的发生。

首先,某些子宫内的病毒感染所致先天畸形多伴先心病,如风疹病毒综合征。因此妊娠期尤其妊娠早期预防病毒感染是重要措施。妊娠期服用某些药物可导致心脏畸形。

第二,糖尿病、癫痫等病的患者应在医生的指导下决定结婚、怀孕时间。女同志应在妊娠前适当增加营养,加强体育锻炼,以增强抗病能力。

第三,长期接触放射线或接受放射线治疗者要在脱离放射线半年后再妊娠。

第四,经常接触各种农药、化学药物的妇女应加强防护措施,不用或少用四环素、磺胺、苯丙胺、孕酮类、雌激素类、抗惊厥(如何治疗惊厥)药和激素类药物,不用含激素的化妆品。

第五,母亲酗酒,婴儿可患酒精中毒综合征,常伴发室间隔缺损、动脉导管未闭、房间隔缺损、法洛氏四联症等,因此夫妻双方都应戒烟戒酒。

此外,如果父母曾患先心病,或曾有患小儿先心病的子女,再妊娠时提倡做胎儿超声心动图,以利于早期检出患先心病的胎儿,若为复杂或难治性先心病可考虑早期引产。

小儿先心病怎样诊断检查

1、心电图检查:

能反映出小儿先心病患者的心脏位置、心房、心室有无肥厚及心脏传导系统的情况。

2、X线检查:

可有肺纹理增加或减少、心脏增大。但是肺纹理正常,心脏大小正常,并不能排除小儿先心病。

3、超声检查:

对心脏各腔室和血管大小进行定量测定, 用以诊断心脏解剖上的异常及其严重程度,是目前最常用的小儿先心病的诊断方法之一。

4、心脏导管检查:

是小儿先心病进一步明确诊断和决定手术前的重要检查方法之一。通过导管检查,了解心腔及大血管不同部位的血氧含量和压力变化,明确有无分流及分流的部位。

5、心血管造影:

通过导管检查仍不能明确诊断而 又需考虑手术治疗的患者,可作心血管造影。将含碘造影剂通过心导管在机械的高压下,迅速地注入心脏或大血管,同时进行连续快速摄片,或拍摄电影,观察造影 剂所示心房、心室及大血管的形态、大小、位置以及有无异常通道或狭窄、闭锁不全等。

6、色素稀释曲线测定:

将各种染料(如伊文思蓝、美蓝等),通过心导管注入循环系统的不同部位,然后测定指示剂在动脉或静脉血中稀释过程形成的浓度曲线变化,根据此曲线的变化可判断分流的方向和位置,进一步计算出心排血量和肺血容量等。

7、多拍螺旋CT:

目前常用的有非创伤性的多拍螺旋CT有助于诊断小儿先心病。根据以上的病史、体检及特殊检查得出的阳性体征,加以综合分析判断,以明确小儿先心病的诊断。

小儿先心病能用超声心电图诊断吗

超声心动图是近年来发展最快的新技术之一,由于它具有无创性、操作简单、可重复性,因此广泛应用于心血管疾病的诊断,尤其对小儿先心病的诊断是一项不可缺少的手段。目前大约80%的小儿先心病仅依靠超声心动图检查,即可得出明确诊断。有的医院新生儿期的小儿先心病完全型大动脉错位,约90%仅依靠超声心动图检查即可设计小儿先心病手术治疗方案。

常用的超声心动图包括M型超声心动图、二维B型超声心动图及多普勒超声心动图。M型超声心动图是定点(某一线)地反映心脏内部结构及动态变化;二维超声心动图是通过超声断面观察心脏内部结构;多普勒超声心动图是反映血流动力学的资料;实时二维彩色多普勒是以脉冲多普勒原理为基础,经彩色编码,将多普勒信号转为彩色信号,它可显示血流的部位、形态及分布。几个方面的结合大大地提高了对小儿先心病的诊断价值。新近兴起的食道超声心动图的检查,不仅弥补了经胸超声心动图的不足,而且对于在术前、术中及术后的心脏监护和手术效果评定均有重要作用,尤其对小儿先心病房间隔缺损的诊断及导管介入性放置关闭器更是至关重要的。

三维超声心动图是应用计算机将一系列的二维超声图像进行三维重建,能以立体形式显示心腔、心内结构等,可以直观地观察缺损的部位、大小、毗邻关系、及瓣膜形态、大血管畸形等,对复杂小儿先心病的诊断有重要价值。

血管内超声目前多用于冠心病的冠状血管内超声,将来心腔内的超声必然对小儿先心病的诊断提供更新的资料。

胎儿心脏超声心动图检查是对胚胎发育至12~16周以后,即可经腹壁对胎儿进行心脏超声检查。对家族中有先天性心脏病患者,或患病的孕妇应提倡进行胎儿心脏超声,以早期明确心脏畸形,有利于优生优育。当然要求操作者要有娴熟的技术、丰富的经验及极强的责任心,以免错误地终止妊娠

​胎儿心脏超声检查的作用是什么

一、妊娠14周至20周应对胎儿进行心脏超声检查

大血管转位和动脉导管依赖性复杂先天性胎儿心血管疾病为当今危害新生儿生命和生存质量的主要疾病之一,具有死亡率和致残率高的特点,发病率在出生后存活的胎儿中为8‰左右。而在未出生的胎儿中比例更高。宫内被确认的严重心血管病的胎儿,能够长期存活的极少。国外发达国家大部分地区已对所有妊龄16~24周的胎儿进行心血管超声检查。英国1999年产前先心病诊断率为23%,而到2000年产前先心病的诊断率就达到了70%。

目前,国家对产前胎儿保健制定了一系列检查规范,包括超声产前诊断,胎儿心脏超声检查是其中之一。通常分为两步:第一步是孕妇在常规超声检查时,对胎儿心脏进行初步筛查,约在妊娠的14~20周,是由从事专业产科超声医师进行,发现问题后,进入第二步胎儿心脏超声专项检查,是由经专业培训后的心血管超声医师进行。约在妊娠的18~28周。胎儿心脏病与儿科心脏病不完全相同。胎儿通过脐带与胎盘连接,有自身独立循环系统又与母体密不可分。胎儿心血管处于不断发育和成长过程,血液循环都不同于儿童。

在我国这样人口众多的国家,发展极不平衡,胎儿心脏超声检查普及还远远不够,每年出生的新生儿中仍有8‰心血管异常的胎儿出生。实行常规胎儿心脏超声检查,减少了许多严重复杂畸形胎儿的出生,而那些较轻的心脏异常,如果产前能得到诊断并做出必要的保障措施,出生后的新生儿便能得到及时救治。

二、孕期进行超声波检查很有必要

超声波是一种间断性的脉冲发射,平均功率为30~40毫瓦/平方厘米以下。它并不会像X线那样具有辐射及生物效应,所以一般情况下,不至于造成对孕妇或胎儿的危害。国外学者曾对720名12周以上的孕妇进行超声波检查5~15分钟,也未发现任何母体及胎儿操作损伤。但近年也有医学工作者提出不一样的观点,认为儿童的语言发育迟钝,与产前的B超诊断有关。因为孕早期胎儿较为娇嫩,易受外界理化因素影响,所以在早孕阶段最好不要多做超声检查。在怀孕后期,要用超声检查来确定胎儿是否正常,羊水是否过多,是否葡萄胎,胎位是否正常等。用超声波做孕妇检查,时间大多很短,只有几分钟,对子宫中孕后期的胎儿一般不会产生影响。

胎儿心脏超声检查的作用是什么?了解了专家的介绍以后,我们就更应该对于这一内容进行详细的了解了。我们知道在生活中胎儿心脏的一些疾病是比较难查到的,因此孕产妇应该对这方面的知识有所了解和理解。相信随着医学技术的发展,将有更多的疾病被认识,胎儿超声诊断水平也会相应增高了。随着全国各地区这种项目越来越普及,我国先心病的患儿出生率也会得以控制。

相关推荐

小儿心肌炎诊断鉴别

诊断 1.临床诊断依据 (1)心功能不全,心源性休克或心脑综合征。 (2)心脏扩大(X线,超声心动图检查具有表现之一)。 (3)心电图改变:以R波为主的2个或2个以上主要导联(Ⅰ,Ⅱ,aVF,V5)的ST-T改变持续4天以上伴动态变化,窦房传导阻滞,房室传导阻滞,完全性右或左束支阻滞,成联律,多形,多源,成对或并行性期前收缩,非房室结及房室折返引起的异位性心动过速,低电压(新生儿除外)及异常Q波, (4)CK-MB升高或心肌钙蛋白(cTnI或cTnT)阳性。 2.病原学诊断依据 (1)确诊指标:自患儿心内

小儿心病的检查诊断有哪些

不管是对于小儿心病患儿还是正常人而言,心脏和大血管都是纵隔内的主要器官,由于与周围肺组织形成良好的天然对比,平片可以清楚地显示小儿心病患儿的心脏和大血管的轮廓、位置和大小,并能显示肺内血管的粗细及走行,也能了解小儿心病患儿心脏与腹部内脏的关系。由于其他辅助检查的发展,使胸部X线检查的作用已明显减少,但仍在小儿心病诊断中占有重要位置。 心胸比例仍是目前粗估心脏大小的方法,正常C/T(心胸比例)应≤50%.如增大应考虑有小儿心病可能,需进一步检查。心影外形是另一重要所见,如肺动脉段园隆、右心扩大,

小孩心肌酶高是怎么回事

其中CK-MB,LDH1特异性最高,目前心肌酶谱正常值多为成人标准,而小儿的正常值要高于成人,所以不要认为孩子心肌酶谱值增高就认为是患了心肌炎,由于影响心肌酶谱的因素较多,很多医院采用测定心肌肌钙蛋白来辅助诊断心肌炎,绝大多数儿童的心肌酶谱是正常参考值的2~3倍。 婴幼儿的心肌酶谱参考值为了解小儿心肌酶谱参考值,为临床提供诊断依据.[方法]对1999年2~5月在北京大学第三医院进行入园或入学体检的105名1~6岁健康小儿心肌酶谱进行检测,并对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105名1~6岁小儿心肌酶谱参考值分

小儿先天性心脏病的危害

我国先心病发病率高达0.8%,按病情轻重不同先心病会不同程度影响孩子的生长发育,降低抵抗力,病情严重的孩子生命受到威胁。 我国仅仅只有2成先心病患者能够接受治疗,这些孩子不经治疗大约有一半会在3岁之内死亡,目前先心病是全世界新生儿出生缺陷中致死致畸第一位疾病。 一些复杂的先心病,如果不经过人为干预,大部分患儿活不到3岁其死亡率极高。在新生儿出生缺陷中,发病率最高的就是先天性心脏病。 怀孕头三月感染病菌是引起先心病主要原因谈原因取消强制婚检与先心病发病率上升无明确关系 要时时注意宝宝的身体健康 尽管广东是地

心病诊断

很多时候冠心病患者都很害怕自己的疾病不能控制,导致一些身体并发症的发生,从而伤害到患者的身体,对于冠心病疾病,患者最先做到的就是了解自身的病症做好合理化的治疗,但是很多患者都对自身病情的诊断不是很清楚。下面我们就看下有关冠心病诊断有什么? 冠心病诊断有什么? (1)临床表现:心绞痛是冠心病的主要临床症状,根据心绞痛发作时的部位、性质、诱因、持续时间、缓解方式等特点和伴随症状及体征便可鉴别心绞痛和心肌梗塞,可以说,典型的症状和体征对冠心病心绞痛和心肌梗塞的诊断至关重要。 (2)心电图:心电图是冠心病诊断

小儿心肌炎的鉴别诊断

1.小儿心肌炎与风湿性心肌炎的鉴别诊断 风湿性心肌炎是一种多见于五岁以后学龄前和学龄期儿童的疾病,有前驱感染史,除心肌损害外,病变常累及心包和心内膜,临床有发热、大关节肿痛、环形红斑和皮下小结,体检心脏增大,窦性心动过速,心前区可听到收缩期反流性杂音,偶可听到心包摩擦音。抗链“O”增高,咽拭子培养A族链球菌生长,血沉增快,心电图可出现一度房室传导阻滞。 2.小儿心肌炎与β受体功能亢进症的鉴别诊断 β受体功能亢进症是一种多见于六岁到十四岁学龄儿童特别是女童,这种疾病的发作和加重常与情绪变化和精神紧张有关,症

小儿病毒性心肌炎如何诊断鉴别

从患儿心包穿刺液分离到病毒,或者说通过抗体检查呈现出阳性。 或者从患儿的粪便中分离出病毒,临床上主要诊断依据是慢性心功能不全,或者说患者有心包炎的表现,心脏扩大,心电图室中可以看到明显的心律失常。 患有小儿病毒性心肌炎,在前面的1到3周内有上呼吸道感染或者是腹泻等感染,明显的胸闷头晕等症状,患者也会出现拒食,四肢发凉等严重的现象,新生儿的诊断主要是结合母亲流行病学史作出诊断,心电图可以看到轻度的异常。病程的早期,还可以看到血清肌酸磷酸激酶的增高,病程中患者的心肌抗体也会增加。 要想确定小儿病毒性心肌炎,那

小儿心病孕妇产前如何诊断

1.通过结婚前的病情检查能够及时发现小儿心病病人及其亲属,得知是否有该病史存在。 2.通过生育指导及时发现妊娠异常、流产原因。 3.定期进行妊娠检查,及时发现异常妊娠,值得提出的是小儿心病的高危人群。一旦妊娠即应进行胎儿超声心动图检查,在妊娠16-20周即可进行,这时可发现异常心脏畸形,如永存动脉干、大动脉转位、室间隔缺损、法洛四联症等。一且发现应尽早进行流产、引产术,这对贯彻优生优育具有重大意义。当然,具体操作根据每个家庭实际情况而定。 4.提高产科技术水平,减少早产、新生儿窒息等的发生,也可减少小

早期诊断心病四类胎儿必须做彩超

早期发现、早期诊断心病尤为重要 据报道,我国每年有12万—20万的先天性心脏病(以下简称先心病)患儿出生,先心病是新生儿及儿童的主要死亡原因之一,给家庭和社会带来沉重的精神及经济负担。事实上,约一半的先心病患儿可以在新生儿期得到根治或进行姑息手术,从而减少死亡的发生。而那些较轻的心脏异常,如果在产前得到诊断并做出必要的保障措施,出生后能得到及时救治。因此,早期发现、早期诊断心病显得尤为重要。 85%以上先心病通过产前筛查、检测可以在胚胎期被发现 以目前的医疗技术,85%以上的先心病可以通过产前筛查和检

心病诊断标准有哪些

心病的发病率在欧美等经济发达的国家比较高。美国每年大约有700万人患冠心病,约有50万人死于急性心肌梗死。冠心病是引起死亡的第一位原因。治疗冠心病首先得知道哪些症状是患有冠心病的先兆,冠心病诊断标准如下: 1、根据心绞痛、心肌梗塞的临床病史; 2、辅助检查:心电图、心脏超声心动图、运动负荷心电图,核素心肌显像; 3、各种高速CT,是无创的检查手段,可以比较清楚显示冠状动脉和病变情况,但是目前仍无法取代冠状动脉造影; 4、冠状动脉造影确诊,冠状动脉造影目前仍然是诊断心病的“金标准”。 以上就是关于冠心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