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生健康

宫寒艾灸哪个部位 宫寒艾灸气海穴

宫寒艾灸哪个部位 宫寒艾灸气海穴

气海穴位于人体下腹部,直线连接肚脐与耻骨上方,将其分成十份,从肚脐3/10的部位开始做起,艾灸这个穴位对宫寒引起的月经不调,崩漏,不孕有防治作用。

宫寒艾灸有用吗 宫寒艾灸多久做一次

宫寒艾灸一般前三天每天灸一次,以后每间隔一天或是间隔两天艾灸一次,可以连续艾灸几个月,甚至半年或一年以上,直到宫寒症状有好转为止。

艾灸可以治疗宫寒吗

艾灸可以治疗宫寒。

宫寒主要是指女性由于肾阳不足,胞宫失于温煦而出现的腹部下坠,胀痛,痛经,月经失调,脉沉紧,舌苔薄白多津等症状,一般来说,艾灸对于治疗上述症状是有一定疗效的。宫寒调理主要艾灸以下几个穴位:

关元穴:位于腹正中线上,脐下三寸处,具有调补肝肾,调经止带,回阳固脱,强身健体的功效,宫寒的女性经常艾灸可以增强身体阳气,补虚益损,能有效改善阳气不足,身体虚弱怕冷的症状。

命门穴:位于第二腰椎棘突与第三腰椎棘突之间,具有强肾固本,补肾益气,调经止带的功效,艾灸该穴位对治疗女性虚寒所致月经不调,习惯性流产等症有一定的疗效。

神阙穴:为任脉之要穴,位于肚脐正中处,具有温阳益气,补肾健脾之功效,宫寒人群艾灸该穴位,有助于调整阴阳平衡,防治因气血阴阳失调而发生疾病。


女人秋天要暖养艾灸扶阳效果佳

1、暖子宫,艾灸腰腹

腰腹部是女人非常重要的部位,也是最怕冷的部位。腰腹部积聚了女性的生殖器官子宫和盆腔,所以首当其冲就是暖子宫。在艾灸中,背部的命门穴是艾灸的主要穴位,这个穴位中藏有命门之火,是人的先天之火,只有命门之火旺盛,肾脏温养才能达到预期的效果。

暖子宫穴位:命门、八髎、关元和归来。

艾灸方法:找到上述这四个穴位,肢体穴位艾灸15到20分钟;躯干穴位艾灸30到40分钟。每隔一天艾灸一次。

2、暖肠胃,艾灸胃脘

在中医学中,脾胃被称为仓廪之宫,是人体后天之本。可见其在身体中的重要作用了。在所有的穴位中,中脘穴是温胃的常用穴,它的效果最好,是去胃寒的首选。

暖肠胃穴位:胃俞、中脘、神阙和足三里。

艾灸方法:找到上述四个穴位,每个穴位艾灸15到20分钟,其中主要艾灸中脘穴。每隔一天艾灸一次。

以上就是艾灸“暖养”的关键穴位介绍,如果你也时常感觉体虚,不妨试试艾灸一下,对身体很有帮助的。

除了艾灸之外,还可以借助几个方法进行“暖养”,来看看下面的小贴士吧。

暖全身,要泡脚

俗话说的好:“寒从足下生”。要想彻底摆脱体内寒气,还得从足部下手。除了做好足部保暖工作以外,泡脚是一个非常好的选择。据说,我们的足部,仅脚踝以下就有33个穴位,占全身穴位的10%。所以,睡前泡泡脚,是温补阳气的最佳选择。

治疗宫寒的最好方法 艾灸

艾灸的主要原料是艾叶,艾叶是常见的温热药材,三伏天的时候艾灸身体的神阙穴、百会穴可以暖宫散寒,长期坚持可以改善宫寒的情况,或者艾灸肚脐周围的气海穴和关元穴,常常坚持也有暖宫作用。

慢性盆腔炎的自我疗法 自我艾灸疗法

艾灸具有温阳补气、温经通络、消瘀散结、补中益气的作用,慢性盆腔炎患者,特别是宫寒或者寒性引起的慢性盆腔炎患者使用艾灸治疗的效果好。

取穴:气海、关元、中极,归来。

操作方法:患者取仰卧位,将艾条一端点燃,对准应灸的腧穴部位,距离皮肤2-3厘米,进行熏烤,使患者局部有温热感而无灼痛为宜。每个穴位艾灸15-20分钟,每日艾灸1-2次。

治疗子宫寒的偏方

1、艾条温灸。一般选取两个穴位:肚脐正中直下1.5寸处的气海穴、肚脐正中直下3寸处的关元穴。将艾条一端点燃,悬于施灸部位即可进行艾灸。每日熏烤30分钟,长期坚持就可以有效。另外还可以配合温灸盒使用。

2、隔姜灸。用艾条混合姜片温热子宫外部。要注意的是,隔姜灸用的姜应选用新鲜的老姜,宜现切现用,不可用干姜或嫩姜。这个疗法需要每晚坚持,持续半年。

3、拔罐:在腰腹部正对着的背部进行拔罐,往下延伸到尾椎骨附近。每次拔罐要持续20-- 25分钟,每天拔两次,连续3天就能使宫寒症状明显减轻。

4、泡脚:将艾叶、肉桂、花椒煮水,用以浸泡双脚,具有温肾散寒、温经通络之功。宫寒的女性可以坚持每晚用热水泡脚。浸泡的时候,可以用双手的劳宫穴,对按脚底的涌泉穴,采用心肾相交法驱寒。

月经量少艾灸什么穴位

对于月经量少,在艾灸时是采用分型治疗的。主要分血虚、肾虚、血寒、气郁四种。

血虚型:艾灸治疗选膻中、关元、子宫、内关、涌泉5穴。在小腹部膻中、关元、子宫、内关用隔姜灸或温和灸。涌泉可以用中华神穴随身灸每处灸20分钟,每天1次。

肾虚型:从补肾养血入手,艾灸要选八髎穴、归来、三阴交这3个穴位。在小腹部用随身灸器,每个穴位每天艾灸1次,每次以20分钟为好。

血寒型:治宜温经散寒调经。艾灸选穴:关元、八髎穴、三阴交、足三里。在这四个穴位采用用隔姜灸,每个穴位20分钟,每天2次。

气郁型:取关元、命门、肩井、太冲,肩井和太冲可用清艾条温和灸,关元、命门可以用清艾条温和灸或者随身灸器。以上穴位每天艾灸1次,每次15分钟,灸的时候出现打嗝或者排气则为最好。

艾灸暖宫的最佳时间点

建议每天上午9:00-11:00进行艾灸最好。

女性经常进行艾灸具有较好的散寒气、助阳气、驱宫寒等效果,对于治疗女性痛经、月经不调、不孕症等由宫寒引起的疾病,具有较好的作用。

一般患有痛经、月经不调的女性进行艾灸治疗的时候,建议在月经前3-5天开始艾灸治疗,要选择三阴交、气海、关元等穴位,每次选择1-2个穴位,每个穴位灸15-20分钟,一直坚持到行经前2天,这样可以起到散寒、通络、止痛的作用。

艾灸暖宫的时间最好选择在中午,是一天中最适合艾灸的时间,在午时(11-13点)前后艾灸效果最佳。

艾灸治疗妇科病熏哪里

第一组

1.神阙穴:前正中线上,肚脐中央

2.气海穴:前正中线上,脐下1.5寸

3.关元穴:前正中线上,脐下3寸

4.中极穴:前正中线上,脐下4寸

5.归来穴:前正中线上,脐下4寸,旁开2寸

6.子宫穴:前正中线上,脐下4寸,旁开3寸

7.足三里:犊鼻穴下3寸,胫骨前棘外一横指处

8.三阴交:内踝关节高点上3寸,胫骨后缘

第二组

1.足三里:犊鼻穴下3寸,胫骨前棘外一横指处

2.三阴交:内踝关节高点上3寸,胫骨后缘

3.八髎穴:位于腰骶孔处,实为上髎、次髎、中髎、下髎,左右共8个,分别在第一、二、三、四骶后孔中。

每个星期交替艾灸

本身女性就容易宫寒。艾灸是个很好改善宫寒的方法。但是艾灸完如果不注意保暖,寒气侵入会适得其反哦。

相关推荐

三伏天艾灸几天灸一次比较好

应根据自身的病情和体质进行分析,具体如下: 1、老年人群或体质相对平和者,起防病保健作用,三伏天艾灸,可选择两天或三天艾灸一次比较好,可灸足三里穴、关元穴等;避免艾灸频率过高,导致阳气偏于亢盛,引起上火症状。 2、阳虚体质者,三伏天艾灸,选择每天或隔天艾灸一次比较好,可灸足三里穴、关元穴、命门穴、肾俞穴、百会穴等,能够起到温补阳气,调和气血阴阳的作用。 3、女性宫寒不孕或宫寒痛经者,三伏天艾灸,选择每天艾灸比较好,可灸关元穴、命门穴、肾俞穴、大赫穴等,能够起到温经散寒,活血化瘀,通络,温煦胞宫的作用。 4

女人宫寒如何正确调理

1、艾灸暖宫—温灸气海穴、关元穴 中医认为关元、气海2大穴位是人体根本,在这两个穴位上做温灸,等于从源头加温,身体自然就会温暖了。每日用艾条熏烤30分钟,长期坚持就可以有效。 气海穴位置:下腹部,肚脐垂直向下1.5 寸。 关元穴位置:下腹部,肚脐垂直向下3 寸。 2、泡澡暖宫—硫磺皂泡澡沐浴 中医认为硫磺是强壮身体阳气最好的矿物之一,买一块含硫磺成分的香皂泡澡,让硫磺成分来振奋身体内不足的阳气,以改善宫寒症状。

月经不调艾灸治疗方法 月经后期艾灸治疗

主要症状:月经后期又称:经迟。指的是月经周期延后7日以上,甚至40-50天一次,连续两个周期以上,若进行后期,量少色黯,小腹冷痛,喜暖畏寒,面白肢冷,苔薄白,脉沉紧,为血分实寒;若经期延后,量少色淡,质清稀,小腹绵绵作痛,喜温喜按,腰酸乏力,小便清长,大便稀溏,舌淡,苔薄白,脉沉迟无力,为血分虚寒;若经期错后,量少色淡,质清稀,头晕眼花或心慌失眠,面色苍白,舌淡苔少,脉虚细,为血虚;若月经后期,量少色黯有块,小腹胀痛,胸肋乳房发胀,脉弦涩,为气滞。 艾灸疗法:患者仰卧,取气海,关元,子宫,气穴,血海,三阴

月经期间艾灸可以吗 月经少艾灸什么穴位

艾灸穴位:治疗选膻中、关元、子宫、内关、涌泉5穴。 方法:在小腹部膻中、关元、子宫、内关用隔姜灸或温和灸。涌泉可以普通艾灸,每处灸20分钟,每天1次。 艾灸穴位:选八髎穴、归来、三阴交这3个穴位。 艾灸方法:在小腹部用艾条,每个穴位每天艾灸1次,每次以20分钟为好。 治疗方法:治宜温经散寒调经。 艾灸选穴:关元、八髎穴、三阴交、足三里。 艾灸方法:在这四个穴位采用用隔姜灸,每个穴位20分钟,每天2次。 艾灸穴位:取关元、命门、肩井、太冲,肩井和太冲可用清艾条温和灸,关元、命门可以用清艾条温和灸。 艾灸方法

宫寒偏方

1、艾条温灸:一般选取两个穴位:肚脐正中直下1.5寸处的气海穴、肚脐正中直下3寸处的关元穴。将艾条一端点燃,悬于施灸部位即可进行艾灸。每日熏烤30分钟,长期坚持就可以有效。另外还可以配合温灸盒使用。 2、隔姜灸:用艾条混合姜片温热子宫外部。要注意的是,隔姜灸用的姜应选用新鲜的老姜,宜现切现用,不可用干姜或嫩姜。这个疗法需要每晚坚持,持续半年。 艾条温灸治宫寒的步骤: 1、将艾条切段,大概两厘米一段。实在是切的时候不好操作,也可以将其中的药草掏出按照两厘米差不多的量分开放置。 2、姜片最好切成3-5毫米左右

伏天艾灸什么时间开始 三伏天怎么艾灸

湿气不除百病生。湿气侵体,常伴有头痛、身体酸懒、倦怠乏力等症状,如湿气不除还将导致关节风湿、酸痛,水肿肥胖,面色暗沉等问题。 艾灸5个关键穴位:关元穴、足三里穴、中脘穴、解溪穴、丰隆穴。 膝盖、肩膀等关节部位直接暴露在空调底下,寒气直接入侵,关节更易老化,尤其是长期伏案工作,运动量少的人,将导致肩颈酸痛等亚健康症状加重。 艾灸2个关键穴位:风池穴、大椎穴。 宫寒是女性衰老的最大凶手,痛经、经期紊乱、手脚冰凉等都是宫寒的表现,严重将导致不孕、性冷淡、小肚子突出等疾病。 艾灸4个关键穴位:关元穴、神阙穴(即肚

月经少用艾炙炙什么穴位

1.1、血虚型 艾灸治疗选膻中、关元、子宫、内关、涌泉5穴。在小腹部膻中、关元、子宫、内关用隔姜灸或温和灸。涌泉可以用中华神穴随身灸每处灸20分钟,每天1次。 1.2、肾虚型 从补肾养血入手,艾灸要选八髎穴、归来、三阴交这3个穴位。在小腹部用随身灸器,每个穴位每天艾灸1次,每次以20分钟为好。 1.3、血寒型 治宜温经散寒调经。艾灸选穴:关元、八髎穴、三阴交、足三里。在这四个穴位采用用隔姜灸,每个穴位20分钟,每天2次。 1.4、气郁型 取关元、命门、肩井、太冲,肩井和太冲可用清艾条温和灸,关元、命门可以

艾灸穴位养护子宫

功效:改善宫寒就是保证气血通畅,经常艾灸[神阙穴、气海穴、关元穴、子宫穴、三阴交穴],可以暖宫散寒、活血化瘀、疏通经络,保证气血通畅。 神阙穴(即肚脐)。 气海穴(下腹部,肚脐正中下1.5寸处)。 子宫穴(下腹部,肚脐中下4寸,中极旁开3寸)。 三阴交(小腿内侧,足内踝尖上3寸,胫骨内侧缘后方。肝、脾、肾三条经络的交汇点。可调理脾胃虚弱,预防子宫疾病)。 操作方法 (1)腹部穴位用多孔灸盒或直接用艾条做温和灸。腿部的三阴交穴直接用艾条熏灸。 (2)于经前十天用艾条每日温灸,每次15—30分钟,十天为一疗程

女人艾灸哪个部位最好

主要根据实际的情况而定。 艾灸是用艾叶制成的,艾灸时产生的气味可以帮助刺激人体的穴位或者特定的部位,可以帮助调节人体的正常生理功能,女性艾灸时,不同的部位具有不同的作用,一般来说若是女性患有妇科疾病,如痛经、输卵管堵塞、宫寒、附件炎等妇科病,那么一般可以在神阙、关元、中极、气海、太冲、曲泉等穴位进行;若是其他疾病,那么可以艾灸女性的三阴交穴、足三里穴穴位,所以女性艾灸哪个部位好,需要根据实际情况而定。

月经期间艾灸灸哪里

艾灸疗法:灸关元,子宫,血海,三阴交穴。 加减:气虚者加灸中脘,神阙,气海,足三里,隐白穴,于俯卧位加灸心俞,脾俞穴;肝俞者,与仰卧位加灸期门,内关,地机,太冲穴,于俯卧位加灸肝俞,次髎穴。 艾灸功效:疏肝解郁,活血化瘀。血分实寒者,与仰卧位加灸天枢,归来穴,于俯卧位加灸次髎穴;血分虚寒者,于仰卧位加灸神阙,地机,太溪穴,于俯卧位加灸明目穴,灸法同时;血虚者,于仰卧位加灸神门,足三里穴,与俯卧位加灸心俞,脾俞;气滞者于仰卧位加灸期门,四满,中极,蠡沟穴。 取气海,归来穴理气活血,调和冲任。太冲为肝经原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