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生健康

什么是恐艾症

什么是恐艾症

恐艾症是艾滋病恐惧症的简称,是一种对艾滋病的强烈恐惧,并伴随焦虑、 抑郁、强迫、疑病等多种心理症状和行为异常的心理障碍。患者怀疑自己感染了 艾滋病病毒,或者非常害怕感染而有洁癖等强迫症表现。艾滋病恐惧症患者表现出精神抑郁、情绪变化多端、严重失眠、对周围事物 淡漠、体重下降和周身不适等反应,不少患者认为自己的身体不适就是感染了艾 滋病病毒,反复拨打热线电话咨询,或者反复去做艾滋病抗体检测,对阴性结果 又持怀疑态度,总认为检测不准确或者现有试剂检测不出来自己的病毒。

怎样避开艾滋病的认识误区

一、关于传播途径的误区

艾滋病主要通过性接触、血液和母婴三种途径传播,由粘膜接触到血液感染几率仅为0.09%,由于深部扎伤感染hiv(艾滋病)病毒几率低于3‰,一次高危性行为感染的几率很低。hiv更不会通过间接接触而感染。如果正常人接触到艾滋病感染者的血液,只要皮肤没有破损,就不会感染;当正常人接触到艾滋病感染者的皮肤,而艾滋病感染者没有流血伤口,即使正常人皮肤有破损,也不会感染。需要注意的是,尽管一次无保护的不洁性行为感染的几率是很低的,也不能排除被感染的可能。因此,我们在宣传预防艾滋病的过程中,要求不洁性行为的全程要正确使用安全套,以防万一。

二、关于艾滋病患者生存时间的误区

众所周知,依靠目前的医疗条件,艾滋病是不能治愈的。因此,很多人“恐艾”可以理解。随着我国免费抗病毒治疗措施的推广,虽然患病人数在增加,死亡人数却在下降,这说明抗病毒治疗大大降低了艾滋病的死亡率,延长了患者的生命。

此外,作为正常人,不应该歧视艾滋病感染者及艾滋病病人。“歧艾症”和“恐艾症”一样,都使艾滋病感染者行为危险化、举止极端化的催化剂。遭受疏远与歧视会使艾滋病感染者产生逆反心理,容易诱发他们进行抢劫、杀人、自杀、性乱等报复社会的行为,这是很危险的。

三、关于艾滋病感染早期症状的误区

艾滋病症状没有特异性,不能单凭症状判断是否感染了hiv。“恐艾者”在极度紧张、生物钟被打乱的情况下,人体免疫力会降低,于是出现了上呼吸道感染、神经衰弱症候群等自觉症状,到网上找艾滋病感染的知识相对照时又控制不了自己的情绪,越对照越觉得像,从而使症状加重,形成恶性循环,甚至丧失工作能力。然而,在上述条件下出现的症状对于判断是否急性感染毫无意义。我们认为,发生高危行为后3个月进行检测,结果如果是阴性,就可以100%排除感染可能。

四、关于艾滋病病毒检测的误区

艾滋病病毒分为hiv—1型和hiv-2型,在每型又包含不同的亚型。随着病毒的变异,亚型还可能增加。目前全世界流行的是hiv—1型,我国也如此。有的人在网上看到hiv是高变异病毒 ,即使没有检测出来,也认为自己感染了hiv,恐惧的死去活来。其实,无论它怎么变异,都是hiv,核心的特点是不会变的,而抗体的测试就是针对这个特点进行的,因此,是完全可以测出来hiv病毒的。

什么是艾滋恐惧症

一、焦虑型艾滋病恐惧症

临床表现为想到或看到“艾滋病”这三个字及艾滋病的相关报道即出现紧张不安和烦躁;经常提心吊胆担心自己已感染或会被感染艾滋病;经常处于高警觉状态,如临大敌。同时也可能伴有各种躯体症状,如坐立不安,往复走动,唉声叹气等。焦虑型艾滋病恐惧症一般不会反复求医,四处检查,回避行为和逃避行为也不明显。此型艾滋病恐惧症通过艾滋病知识的教育和相应的心理治疗可以得到缓解。

二、恐惧型艾滋病恐惧症

临床表现的中心症状为恐惧。表现为对艾滋病及其与艾滋病有关的一切东西和场所的恐惧。如知道艾滋病可以通过血液传播,于是对血液表现出极度的恐惧;对吸毒人员、性工作者及艾滋病人表现出恐惧反应;对医院里的针具,公共厕所表现出恐惧反应。在接触到所恐惧事物的时候会出现心慌、出汗、肌肉紧张、颤抖等植物性神经系统紊乱症状。恐惧型艾滋病恐惧症一般不会反复求医,四处检查,但回避行为和逃避行为较明显。此型艾滋病恐惧症仅通过艾滋病知识的教育效果不明显,需要结合针对于恐惧症的心理治疗。

三、强迫型艾滋病恐惧症

此型艾滋病恐惧症比较常见。临床表现为担心自己会被传染艾滋病,处处过分小心谨慎,极力回避各种可能被感染的场合。如不敢使用公共厕所,不敢接触血液制品等。而且伴有反复清洗行为,表现在当接触了自己认为可能被感染的物品后需要反复大量的清洗,如洗手、洗澡、洗衣服、或者当自己认为可能携带病菌的人接触了自己的生活用品后,需要反复的擦洗,甚至需要用酒精甚至消毒液进行擦洗。

严重者需要带手套或口罩才能完成正常的日常活动,甚至终日闭门不出。严重损坏了患者的社会功能。患者可能知道这样完全没有必要(也有一部分人认为这样做是必要的),但无力控制也无法摆脱,伴随强烈的内心冲突,非常苦恼。可同时伴有其他强迫症状。强迫型艾滋病恐惧症一般不会反复求医,四处检查,但回避行为和逃避行为比较明显,社会功能受损严重。此型艾滋病恐惧症通过艾滋病知识的教育效果不明显,需要结合针对于强迫症的心理治疗。

四、疑病型艾滋病恐惧症

此型艾滋病恐惧症最为常见。患者认为自己已经感染了艾滋病病毒,因此反复检查,四处求医,经多次检查,结果为阴性仍不能消除自己的恐惧和担心。即使是权威机构的结果也不相信,怀疑检查过程的各个环节,事后反复回忆检查过程,如认为工作人员当时不够专心,认为检查时使用的器具没有消毒等等。整日奔波于各个医院。

对和艾滋病类似的症状非常敏感,如一但出现发热、全身无力、皮疹、淋巴结肿大等症状就认为自己得了艾滋病,极度恐惧,如临大敌,万念俱灰。疑病型艾滋病恐惧症主要表现在反复求医,四处检查,不相信检查结果,顽固地担心或坚信自己已经被感染了艾滋病。也可出现回避或逃避行为,但一般不明显。此型艾滋病恐惧症需要艾滋病知识的教育,同时需要结合针对疑病症的心理治疗。

带避孕套会得艾滋病吗

一般来讲,带套传染艾滋病的概率非常小。因为艾滋病病毒其实没有大家想象那么生命力顽强,只要脱离人体内,几分钟可能就死亡了!但和其他性病不同的是,艾滋病一旦不小心被感染的话,那就是永久性的。

很多人都有恐艾症,因为有过不洁性史,整天担心自己得了艾滋,惶惶不可终日,严重影响正常的学习工作和生活。面对这些人群,正确预防艾滋病的方法是及时进行艾滋病检测,已确诊有没有被感染。不能有任何一点的侥幸心理,而且检测艾滋病要去正规的大医院,找专业人士检测。

艾滋病毒一般都是通过血液、精液等感染,而安全套能够避免在性生活时双方有可能会传染的途径。

所以我们提倡在性生活,尤其不是和性伴侣时,要正确使用安全套,并且保证安全套的质量、使用期限都没有问题。

荨麻疹艾滋病有关系吗 注意:有皮疹也不能说明是感染了艾滋病

很多人发现别人身上感染了皮疹,就担心对方是否感染了艾滋病,但我们需要注意艾滋病皮疹的区分,感染了艾滋病或许会有皮疹,但出现皮疹不一定会是艾滋病。因为皮疹是一种常见的皮肤病,有多种病因。而艾滋病引起的皮疹一般不会单独出现,会伴随发烧、腹泻等症状。

因此皮疹只是艾滋病的一个特征,有助于病情的早日发现,但并不能作为判断有无感染艾滋病的依据。有恐艾症的人,也不要因为偶尔出一次皮疹便大惊小怪,惶恐不安。应该去医院求诊。而对于有过高危行为的人,一旦出现皮疹,也应该引起重视,不能置之不理。

荨麻疹是艾滋病的早期症状吗

不是。

荨麻疹不属于艾滋病的早期症状之一,一般来说艾滋病的早期皮肤症状有皮疹,全身瘙痒、尖锐湿疣、接触性湿疣、荨麻疹、口腔和咽部黏膜炎症及溃疡等,但其中并没有荨麻疹。

注意:有皮疹也不能说明是感染了艾滋病

很多人发现别人身上感染了皮疹,就担心对方是否感染了艾滋病,但我们需要注意艾滋病皮疹的区分,感染了艾滋病或许会有皮疹,但出现皮疹不一定会是艾滋病。因为皮疹是一种常见的皮肤病,有多种病因。而艾滋病引起的皮疹一般不会单独出现,会伴随发烧、腹泻等症状。

因此皮疹只是艾滋病的一个特征,有助于病情的早日发现,但并不能作为判断有无感染艾滋病的依据。有恐艾症的人,也不要因为偶尔出一次皮疹便大惊小怪,惶恐不安。应该去医院求诊。而对于有过高危行为的人,一旦出现皮疹,也应该引起重视,不能置之不理。

献血导致恐艾症

明明(化名),女性,大学生。大二时参加了学校组织的献血,回来后一直担心采血时所使用的针头不干净,怕自己被传染艾滋病。担心了2个星期后,开始对血产生恐惧,不仅见到血会紧张,就是想到血或者看见“血”这个字也会紧张。不敢去医院,回避所有可能会见到血的场合。

献血导致恐艾症

如果哪个同学脸上长了青春豆挤破了出了血,她就会对这个同学产生恐惧,不敢和他说话,不敢接触他接触过的东西,尽量离他远点。慢慢的小王所恐惧和回避的东西越来越多,她不敢到学校的公共浴室洗澡,不敢使用公共厕所的马桶,对蚊子非常恐惧,因为咬过别人,会携带别人的血等。严重影响了生活和学习。

艾滋病恐惧症如何进行治疗

艾滋病恐惧症病例今年来越来越多地出现在临床病例中,在数量上大有赶超艾滋病感染者的趋势?艾滋病号称人类的第一杀手,因此,由艾滋病产生的恐惧症自然就成了“心理杀手”,由该症带来的恐慌远比艾滋病本身来得更可怕。那到底什么是艾滋病恐惧症呢?艾滋病恐惧症该怎么治?本文通过分析指出,艾滋病恐惧症应该这样治。

什么是艾滋病恐惧症?

艾滋病恐惧症(获得性免疫功能缺陷综合恐惧症)俗称恐艾症,就是这样一种心理异常:是一种对艾滋病的强烈恐惧,并伴随焦虑、抑郁、强迫、疑病等多种心理症状和行为异常的心理障碍。

随着艾滋病在世界范围内的迅速蔓延,感染人数的不断增加,而且目前没有可以治愈的有效方法,人们对艾滋病的关注和恐惧程度也不断提高。从某种意义上来讲这对预防艾滋病有积极的作用。可一部分人的关注和恐惧程度都远远的超出了正常的水平,不必要地过分担心自己会得艾滋病,或者毫无根据地怀疑自己感染了艾滋病,患者同时伴有一些情绪异常和行为异常,严重影响其学习、工作、生活及社会交往。从心理学角度来看,艾滋病恐惧症并不是一种单一的心理疾病,它包括多种相关心理疾病。

从心理学的角度来分析艾滋病恐惧症患者不仅仅是由于对艾滋病的临床表现和传播途径的片面性认识和错误理解,相当一部分人和本身的性格基础以及其他心理障碍有密切关系,尤其和焦虑障碍关系尤为密切。艾滋病恐惧症患者可以是有过高危行为的人;也可以是没有过高危行为的人,恐惧完全出自自己的主观想象和联想。

艾滋病恐惧症通常在以下一些情形中出现:

一、 有过高危行为的人。一方面,这类危险行为的确使感染艾滋病的机会大大增加,另一方面,由于这种行为是社会道德规范所不容许的,在内心深处他们经常受到道德的谴责和社会的压力,理智与欲望,道德与本能的斗争会使他们产生矛盾感、罪恶感各恐惧感,因而更容易出现艾滋病恐惧症。

二、 艾滋病知识缺乏者。某些人对艾滋病相关知识不了解,或者是一知半解,认为只要与艾滋病毒接触就人感染艾滋病,不能认识到艾滋病的传播与其他疾病的传播一样,也需要特定的传播途径(血液、体液和母婴传播),同时还需要足够的病毒数量,而且与自身的抵抗力有关,因此出现不必要的恐惧。

三、 某些心理素质差的人。对于某些敏感多疑、过分胆小、注重细节的人而言,更容易患艾滋病恐惧症。艾滋病恐惧症是反映他们性格缺陷的一面镜子。

高发人群:

绝大多数为男性,有过高度危险的婚前或婚外性行为,性行为的对象有的是暗娼,有的是酒店三陪女或是发廊女,还有的是在网上搭识的性关系混乱的女性。发生上述高危行为后,他们担心受到社会歧视,害怕失去工作和经济来源,遭到家人和朋友的抛弃,对于艾滋病的恐惧更甚。

有些人是身体感染了艾滋病毒,有些人却是心理感染了艾滋病,准确地说,是患了“艾滋病恐惧症”。这是一种与艾滋病有关的神经症,发“病”人数增加,与艾滋病毒感染人数的增加有关系。

在性病门诊,最高记录是,同一个病人做了很多次艾滋病检测,仍然不放心,最后出现了抑郁症的症状。对于这样的病人,我们也很无奈,我们通常会跟他们说很多有关艾滋病的知识,希望以此消除他们的心理恐惧。对那些“病”情严重的,就建议他们去看心理医生。

作为医生来说,我很希望每个健康的市民都有足够的防范意识,也希望感染了艾滋病的病人不要放弃希望,能配合我们的治疗。毕竟,艾滋病的防、治是靠所有人,不单是医护人员,而且“防”永远胜于“治”。

12月1日,世界艾滋病日。这一天,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皮肤科副主任徐金华教授回顾这一年的工作,感触良多。

对普通人来说,艾滋病是和生活有点距离的医学名词,可对像徐金华这样奔忙在第一线的医护人员来说,艾滋病就是生活的一部分。兼任“中国性病艾滋病防治协会”理事的他,说起接触过的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和疑似感染者,就像在聊自己的亲人或朋友,哀其不幸,怒其不争。

艾滋病恐惧症应该这样治:摆正心态

1 相信科学,相信医生经过医生的分析和艾滋病抗体的检测,确定没有感染,尤其是进行了两次以上检测的人,就应该相信现在的检测手段,相信自己没有感染。

2 吸取教训,振作精神以前的失误已经过去,只需记住教训,后悔已无意义。如果把有限的精力放到恐惧之中,那就等于患上了“精神艾滋病”,永远不会有健康和幸福了。

3 热爱生活,摆脱自我患上艾滋病恐惧症的人多是没有摆脱自我这个小圈子。如果把自己的精力投入到火热的事业和幸福的生活中,少想自己,多帮别人,就不会使自己一次次地失误、一次次地恐慌。

4 心理疏导,药物治疗对于那些心理有缺陷或者自己无法摆脱对艾滋病恐惧的人,可以到心理医生那里,接受一些心理疏导和药物治疗。

上述介绍了艾滋病恐惧症的自我摆脱法,如果仍不能缓解由艾滋病恐惧症导致的焦虑、抑郁、强迫、疑病等多种心理症状和行为异常的心理障碍,宜尽早寻求治疗。

正确对待恐艾症你需要做好治疗

一、心理疗法治疗恐艾症

这是解决恐艾症的根本方法,恐艾症属心理障碍,只有通过心理咨询才能从根本上得以解决。心理咨询能够找到患者形成心理障碍的根源,针对患者的具体情况,心理咨询专家或咨询师灵活运用各种心理学的方式方法来一步步的解决恐艾症患者的心理问题,进而治愈患者的这一心理障碍。然而对于恐艾症心理治疗是必须的,但很多患者早期一般不会想到接受心理治疗,很多人认为这不是心理疾病,自己的担心是完全正常的,尤其是那些有过高危行为的人。只有到多次检查之后,仍不能摆脱自己的担心和痛苦之后才会想到求助于心理医生。并不是所有的恐艾症都可以简单的归到某一类,很多患者是多种表现同时存在,所以需要接受综合的心理治疗。

二、药物疗法治疗恐艾症

这是很多患有恐艾症等神经症患者进入的误区,认为吃药能够解决问题,这是认识上的错误,是由于人们对于自己问题没有清楚的认识以及对于心理咨询没有清楚的认识造成的。神经症性的心理障碍属于心理层面的问题,吃药只能起到控制症状的作用,在一定程度上缓解恐惧、焦虑等负面情绪和一些躯体症状。但却不能够解决恐艾症患者心理上的问题,而如果心理上的问题不解决,症状会持续不断的出现,心理问题就像是一条河流的源头,源头上出了问题,被污染的话,下流会持续的有污水流过,如果不治理源头,只想着解决下游的污染问题是无效的。

有些私处异常不是性病

有的人是恐惧艾滋病,有的人恐惧梅毒,有的人控制尖锐湿疣,恐艾滋病的叫恐艾症。这个病有几个特点,第一,多发生在不洁性交以后。第二,这类人都是精神紧张的人,小心眼。假如一个人非常大大咧咧,也不是特别关注这个问题。第三,是主观症状比较多,客观的体征比较少。什么意思呢?他自己描述我有发烧、乏力、视物不清。一会儿肚子胀,一会儿小肚子下坠,阴囊抽搐,有时还有一点腹泻,这些症状来回折腾这些病人,主观症状非常多。第四,你反复检查,所有的性病不管是他恐惧不恐惧的,只要检查都是阴性的,基本上都可以除外,但仍然有这些症状。

这些病如何能预防呢?建议大家如果有这些问题,到正规的专科大医院由专科医生去看。经过正规检查、正规治疗,这样就可以避免恐惧症。第二,千万不要自己上网去检索某一个性病,去把自己的症状强加到自己认为的那个性病中。比如他怀疑自己得艾滋病,艾滋病有消瘦、发烧,说你看我现在也消瘦,也发烧了,把主观症状强加到他认为的性病上,这样影响他的生活质量。所以,还是要到正规医院去看。我们经常可以见到这样的病人,我前一段时间见了一个30多岁的小伙子,其实人非常精神,也是外企的白领,出差以后见到了自己的初恋情人,发生了一夜情。回来以后就感觉尿道口烧灼感,尿发黄,特有味,是不是得了性病。这三个月在北京的多家医院反复看,都说他没病,他不相信,到我们医院说我走到头了,你再不救救我,我就要自杀了。我详细问了病史以后,做了体格检查,看着不像特殊的疾病,我说再做一次检查,你要相信我们,把所有的性病检查都做了,出来的结果还是阴性的,我就给他做了一些心理上的疏导。我说你也是一个对家庭、社会非常负责任的男人,出现了这个事以后,你心里非常自责,害怕自己万一得了性病传染给自己的爱人,所以造成整个家庭更大的伤害,所以你非常担心、非常害怕。这三个月,你也受到了这么多苦,也惩罚了自己,现在既然没有这个病,你回去以后好好工作,对自己的夫人好一点,以后避免发生这样的事情不就行了吗?小伙子一下子想开了,豁然开朗,以后就没有什么事了。

得了恐艾症怎么办

“恐艾症”是一种自身强迫性神经官能症,病人一旦认为自己患上性病,便四处求医,要求医生给他做各种化验检查和开一些昂贵的药物,只有这样,他们的心情才会舒畅一些。主要表现是:个性敏感多疑,注意力不集中,记忆力减退,忧虑,烦躁,常出现泌尿生殖器不适,剌痒,排尿时灼热痛,下腹及会阴不适,有较多与疾病不相干的各种诉说,如皮疹、偶尔痒、麻木、蚁爬感等。

对“恐艾症”的治疗主要是心理疏导:

①向病人传输正确的性知识,包括性的解削。

②病人应至专科医院就诊,不要隐瞒病情。

③对于过分紧张焦虑的病人可服用少量镇静剂。

④病人应转移注意力,将精力投入学习和工作中。

恐艾症的具体表现有哪些

临床将恐艾症分为四种类型:(1)疑病型艾滋病恐惧症:此型最为常见。患者认为自己已经感染了艾滋 病病毒,因此反复检查,四处求医,经多次检查,结果为阴性仍不能消除自己的 恐惧和担心。对和艾滋病类似的症状非常敏感,如一旦出现发热、全身无力、皮 瘆、淋巴结肿大等症状就认为自己得了艾滋病,极度恐惧。(2)强迫型艾滋病恐惧症:比较常见。临床表现为担心自己会被传染艾滋病 病毒,处处过分小心谨慎,极力回避各种可能被感染的场合。如不敢使用公共厕 所,不敢接触血液制品等。而且伴有反复清洗行为,表现在当接触了自己认为可 能被感染的物品后需要反复大量的清洗,严重损坏了患者的社会功能。(3)焦虑型艾滋病恐惧症:临床表现为想到或看到“艾滋病”这三个字及 艾滋病的相关报道即出现紧张不安和烦躁;经常提心吊胆担心自己已经感染或会 被感染艾滋病,经常处于高度警觉状态,如临大敌。同时也可能伴有各种躯体症状,如坐立不安、往复走动、唉声叹气等。(4)恐惧型艾滋病恐惧症:临床表现主要症状为恐惧。表现为对艾滋病及 其与艾滋病有关的一切东西和场所的恐惧。如知道艾滋病可以通过血液传播,于 是对血液表现出极度的恐惧;对吸毒人员、性工作...

焦虑型恐艾症患者如何脱恐

有过高危行为,经常提心吊胆,处于高警觉状态,担心自己已感染艾滋病,整天把艾滋症状和自身情况进行对照,越对照越觉得自己患有艾滋,如临大敌。

案例:付先生也曾有过高危行为,3个星期后出现了腹泻、感冒、身体发痒等症状,他惊恐万分,坚信自己已经感染了艾滋病。症状出现的第3天到当地最好的医院做了艾滋病检测,结果为阴性,过后3个月又做检测还是阴性。虽然医生说高危行为3个月后检测是阴性的话可以99.9%排除,但他却认为自己就是那“0.1%”。

专家分析:艾滋病的确存在潜伏期,而且有的感染者潜伏期会长达10多年,因此有高危行为者每3个月到半年都要做一次艾滋病检测,但一定要相信科学的检测手段,如果定期检测没问题,就没必要杯弓蛇影。要知道即使感染了艾滋病,生活也总要继续的。

艾滋病是怎么产生的

艾滋病恐惧症的治疗主要是心理治疗,首先是调整患者的认知,让患者对艾滋病有一个正确的认知。

如艾滋病的传播途径等具体的知识,缓解患者的心理压力减轻忧虑和担心。

第二可以用放松训练来缓解患者的恐惧焦虑情绪,让患者能从恐惧焦虑的情绪状态中放松下来。

第三是转移注意力,不要让患者将注意力都集中到自己的身体上。

因为越关注身体,那么身体上的一些轻微不适就会被无限放大,从而导致患者越来越焦虑,进入到一个恶性循环之中。

通过专家的介绍我们了解到了艾滋病恐惧症是一种什么样的疾病,同时还了解到了治疗艾滋病恐惧症的方法。

相关推荐

艾滋病毒吃什么好

1、高能量、高蛋白饮食,恐艾病患者由于食欲下降、吸收功能降低造成能量摄入不足,同时,由于机体代谢率升高,使得能量不平衡,所以在饮食上应当以高蛋白和高能量的食物为主。 2、多吃新鲜蔬菜和水果,恐艾病患者日常最好多吃新鲜的蔬菜和水果,以增强对疾病的抵抗能力。特别应多吃一些富含维生素A、胡萝卜素和维生素C 的新鲜蔬菜和水果以及含维生素E的食物。 3、少量多餐、定时进餐,一次进食量过多容易引起消化不良,损伤脾胃,对病情不利;进食过少又会造成营养素摄入不足,营养更加匮乏。所以,恐艾病患者应少食多餐,一般以一日五、六

被锥蝽咬了有事吗 被红带锥蝽咬了会得艾滋吗

不会得艾滋病。 无论被哪种锥蝽咬了都不会得艾滋病,只可能会得锥虫病,这种病也被有关专家称之为“新型艾滋病”,但这种病跟艾滋病有明显不同的,之所以叫“新型艾滋病”因为其病症跟艾滋病发病类似,也潜伏期较长,难以诊断,而且病症晚期在临床上暂无特效药治疗,也没有很好的疫苗预防,传播途径也跟艾滋病一样可通过血液、母体进行传播,但不艾滋病,大家不要搞混了,以免引起不必要的恐慌。

艾滋病会有哪些恐惧症的表现

由于艾滋病患者在生活中,容易遭到别人的歧视,所以很容易出现恐惧症的症状的,专家指出,如果艾滋病患者同时出现了心理问题,那么对治疗艾滋病的负面影响非常大的,患者应该根据自己患病的症状,合理地控制好自己的情绪。 艾滋病会有哪些恐惧症的表现 1、对日常生活丧失兴趣,无愉快感; 2、精力明显减退,无原因的持续疲乏感; 3、自信心下降或自卑,或有内疚感; 5、有自杀或自杀观念和行为; 6、性欲明显减退; 7、注意力集中困难和下降,思考能力下降。

艾灸一天可以做几次 艾灸的禁忌有哪些

艾灸可以进行的部位比较多,但需要注意人体脸部不宜进行艾灸的,否则很容易形成瘢痕,影响美观;其次就关节活动处不宜用瘢痕灸,以防化脓、溃烂,不宜愈合;最后就像大动脉处、心脏部位等都不宜进行艾灸的。 艾灸主要借助温热治疗疾病,对于外感温病、阴虚,内热、实热证一般不宜施灸,其次像染病、高热、昏迷、抽搐等人群也不宜进行。 对于身体患有空腹、过劳、过饱、过饥、醉酒、大渴、大惊、大恐、大怒者、极度疲劳和对灸法恐惧者,应慎用艾灸。

各种性病的潜伏期

1婚外性行为或无病第一次婚前性行为后,被发现在性交体验陌生的感觉,或性交后仔细检查生殖器发现在过去没有注意到鲁莽的错误有性病,所以紧张只寻求治疗,过度滥用预防,花了很多不必要的预防措施,如检查书,因此,到医院看病不能坐在医院的椅子上,不敢接触医疗器械、过度清洗和药物注射等。 2有时无病恐怖分子,具体怀疑自己梅毒、淋病、艾滋病、其它归咎于许多主观和客观的一般异常“性病”。例如,龟头炎的治愈淋病2。恐怖分子后这种疾病,因为每个人的心理素质不同的,因性传播疾病也有不同的态度,有些人不在乎,接受,积极治疗,

口吃症恐惧症吗

口吃症其实一种特殊的社交恐惧症.它的特殊就在于不由单纯的,直接的惧怕某些社交对象(或环境)而引起的恐惧症,而由惧怕口吃与惧怕某种社交对象(或环境)这两种因素带来的社交恐惧症。 也就说,口吃患者的社交恐惧症由惧怕口吃而产生的,而对口吃的惧怕程度又和具体的交际环境交际对象密切相关的.如有的口吃患者在熟人面前说话基本不口吃或很少口吃,可在生人面前却喉头梗塞,话难出口:有的跟同事闲聊还可以,可就怕和领导,上级对话:有的谈自己的老本行--工作或专业头头道,三就怕和生人刚一见面时寒暄语;有的小学生面对面

别患上艾滋病恐惧症

随着艾滋病感染人数的不断增加以及媒体的大量宣传,一种特定的与艾滋病有关的神经症——艾滋病恐惧症,日渐引起人们的关注。 患此病的人有两类,一类有过婚外、婚前性行为,事后看到一些关于艾滋病的宣传材料、书籍,对照书本上的感染途径、症状特点,怎么琢磨怎么像艾滋病,对号入座把自己归到了艾滋病的行列。另一类属于艾滋病盲,根本不了解其传播途径,而对艾滋病又极度恐慌。有的人只与艾滋病感染者一起喝过酒、吃过饭,或做了文眉,或在外理发、刮脸弄破了皮肤,便怀疑自己被染上了艾滋病。 “一夜情”换来艾滋病恐惧症 有一些男人

孩子恐惧症症状什么 分娩恐惧

有许多准妈妈由于受到了影视作品的影响,觉得生孩子时的痛苦不能够忍受的,害怕自己会难产。研究表明,你的分娩恐惧越长,你就会感到更加痛苦,痛苦的时间也更长。甚至在产后还会感到延续的疼痛。严重的会将这种疼痛转移到孩子身上,从而导致对孩子产生了恐惧。

恐惧症焦虑症吗

恐惧症不焦虑症。 恐惧症以恐怖症状为主要表现的神经症。而焦虑症的主要症状表现为对未来的一种明显的担忧,从而造成的压力大,苦闷,烦躁的心情,两者不一样的。

艾滋病窗口期症状 与恐艾

所谓“窗口期”,指HIV最初进入人体到产生可检测出病毒抗体的时间,通常为两周到三个月,甚至可能到六个月。因此如果有了一次“危险行为”,害怕自己感染上艾滋病,立即去作了艾滋病病毒抗体检测,结果为阴性,这时下结论说没有感染上艾滋病还为时过早,而应该在过了“窗口期”后再作一次检查。如果第二次检查没有问题,才能确定没有感染艾滋病病毒,但还必须确定在第二次检查前再没有过新的“危险行为”。特别要指出的,如果一个人的确感染了艾滋病病毒,即使在所谓的“窗口期”,此人仍可传播艾滋病病毒。 窗口期的长短决定了恐艾时间的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