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生健康

肠癌发病的高危人群

肠癌发病的高危人群

1、各种慢性肠息肉病患者、溃疡性结肠炎、血吸虫病形成的肉芽肿等。这些疾病都与结直肠癌的发病有关,病程越长发病可能性越高,因此一经确诊都需要及时治愈。特别是直肠腺瘤,是一种大肠癌癌前病变,一旦发现就应该及时摘除,否则绝大部分都会恶变。

2、经常进食肉类、高脂肪、精细食品的人也易患大肠癌。因为这些食品含有丰富的脂肪,增加了胆汁酸的排泄,最终导致大肠粘膜对毒素、营养物质和癌促进剂的长时间接触。

3、生活工作紧张繁忙的人也是结直肠癌的高发人群。特别是一些40岁左右的各界精英,因为工作需要久坐少动、饮食不规律、工作压力大,消化道生理节律被打乱,结果肠道运行不畅,影响大便功能改变等等,都是易患大肠癌的因素。嗜好烟酒、缺乏运动也会诱发肿瘤的发生。

4、部分患者的发病明显受到遗传的影响,如家族性家族性息肉病或溃疡性结肠炎恶变的引起的结直肠癌。此外,在其他患者中,也有5-10%的患者有明显的家族肿瘤史,这类患者被称为遗传性非息肉病性大肠癌。

5、腹部接受过放射治疗的患者,特别是女性卵巢、子宫肿瘤接受放射线治疗以后,患直肠癌的机会明显增加。

五种癌症的高危人群

肺癌

一般来讲,大于55岁以上的人群,肺癌发病率逐渐上升,到了75-80岁时达到最高峰。对于长期吸烟,或长期居住在大气污染严重地区的人,更是肺癌的“亲睐者”。同时,如接触煤气、沥青、炼焦工人、长期接触厨房油烟的厨师和主妇,这些人群肺癌发病率也较一般人群高。

胃癌

有数据表明,感染幽门螺旋杆菌的人群发生胃癌的危险性是未感染人群的4倍。同时,患有慢性萎缩性胃炎的人,也需十分注意。因为慢性萎缩性胃炎,是最常见的一种癌前病变,其发生胃癌的几率可以高达10%。其它如饮食不规律、吃霉变食物、吃饭速度快、喜食腌制、熏制食品,高盐饮食、少食新鲜蔬菜者,也是胃癌的高危人群。

肝癌

肝癌具有明显的家族集聚倾向,故此,有肝癌家族史的人们需密切关注。五年以上的乙肝患者或乙肝病毒携带者,40岁以上男性有慢性肝炎病史的人,也是肝癌的好发人群。特别是喜欢长期酗酒的人,患上肝癌的几率高出普通人好几倍。

乳腺癌

45岁以后是乳腺癌的高发年龄段,对于中老年妇女来说,应强调乳腺癌的筛查。而年龄超过40岁,未婚未孕未授乳(喂奶)者,以及患良性乳腺疾病者,均是乳腺癌的高危人群。另外,乳腺癌具有明显的遗传倾向,有家族遗传史的女性应格外注意。

直肠癌

直肠癌的发生率和死亡率与高脂肪、肉类和动物蛋白有密切正相关。尤其是,油炸食品、腌鱼和腌肉是大肠癌发生的高危因素,吃油炸食品人群大肠癌的患病危险性是不吃油炸食品者的24倍。另外,久坐的生活方式、肥胖也被认为与直肠肿瘤的病因有关,这类人群也需高度重视直肠癌的发生。

6个防癌体检不能省 腹部外科副主任蔡建强:结直肠癌筛查

现在,北京、上海、广州等大城市结直肠癌发病率已经上升到恶性肿瘤发病率的第二位。肥胖、习惯性便秘、有家族性息肉的人群是结直肠癌的高危人群,一定要定期检查。现在,显微结直肠镜检查非常方便,可以在无痛状态下进行。如果发现早期息肉样病变,就要及时地在镜下切除,防止癌变。另外需要提醒的是,早期胃癌的发生跟幽门螺杆菌感染密切相关,如果在筛查中发现幽门螺杆菌感染,一定要积极治疗。

大肠癌筛查刻不容缓

据北京市卫生局卫生播报:北京市恶性肿瘤死亡率上升速度不断加快,2007年排在该市居民死因之首,其中肠癌成为排在肺癌、肝癌之后的高发肿瘤。因此,我们必须关注肠道健康。

开展无症状人群普查

据市中医院外四科主任李升明介绍: 93%的大肠癌来源于腺瘤(一种癌前病变),从腺瘤发展到癌需5~7年。由于早期大肠癌和癌前病变多数无症状,但也会少量出血,因此,定期进行粪隐血试验初筛,阳性者进行结肠镜检查,是早期发现大肠癌的重要手段,也是目前国际通用的筛查方法。

粪隐血试验就是检出眼睛看不出来的粪便中的微量血液,从而提示人们肠道健康状况。值得注意的是,大肠癌癌前病变和早期癌往往无症状,不易被发现,而有症状患者在就诊时多是中晚期,有的已经转移或合并许多并发症,死亡率极高。所以,开展无症状人群普查,发现早期癌及癌前病变并进行治疗,是降低大肠癌发病率和提高大肠癌患者存活率的关键。

早诊治能接近治愈状态

大肠癌根据浸润程度和有无转移,分为四期,一、二期浸润比较浅,治疗后患者5年存活率可达85%以上,接近治愈状态,所以也称可治愈的癌。 三、四期由于浸润深或已转移,患者生活质量较低且预后不良。

我们曾对“无症状人群”普查和“有症状患者”进行比较:前者早期癌和较早期癌几率为91.7%,后者就诊组早期大肠癌的几率仅为41.1%;治疗机会和治疗效果前者也远远好于后者。我们还对一组3002名50岁以上人群连续进行大肠癌普查,16年间共发现21例大肠癌和497例大肠腺瘤,大肠癌中早期癌占94.44%;大肠腺瘤在肠镜下切除,随访仅有1例癌变,充分肯定了无症状人群筛查对大肠癌防治的作用。

30岁以上每年应做粪隐血检测

大肠癌和癌前病变不仅属于老年人易患的疾病,中青年人群也应重视。30岁以上人群每年进行健康体检时都要做粪隐血检测。大肠癌患病的高危人群,在进行粪隐血检测的同时,要做患癌风险预测。

大肠癌患病的高危人群包括:本人曾患过大肠癌或大肠腺瘤;直系亲属患有大肠肿瘤,亲属中有多人患有其他恶性肿瘤;10年以上不愈的溃疡性结肠炎患者;患有盆腔肿瘤并接受放疗的患者;家族性腺瘤性息肉病和遗传性非息肉性大肠癌家族成员等。这些高危人群患大肠癌的风险比普通人群高2~4倍,而且发病年龄小,所以更应密切关注肠道健康,有症状及时就诊,无症状定期筛查。

哪些是胃癌发病高危人群呢

1、患有癌前病变:癌前病变是指有癌变倾向的良性疾病,如:

(1)慢性萎缩性胃炎,癌变率可达10%;

(2)慢性胃溃疡,癌变率低于3%;

(3)胃息肉,直径>2cm,多发且基底较宽者癌变率高;

(4)胃部分切除者,残胃癌变率可达0.3%-10%;

(5)其他癌前病变,如巨大胃粘膜肥厚症,疣状胃炎等;

(6)胃镜活检病理类型:

①异形增生,也称不典型增生,由慢性炎症引起,如发展到重度不典型增生则可认为是癌前病变甚至被认为是早期癌;

②胃间变则癌变机会多;

③大肠型肠化生与胃癌发生关系密切。

2、饮食习惯不良:如饮食不规律、吃饭快速、喜高盐/热烫食品都会,喜食致癌物质亚硝酸盐含量高的腌制、熏制、干海货、隔夜菜,喜食烧烤的红肉、常食用霉变食物、少食新鲜蔬菜等。

3、长期酗酒及吸烟:酒精可使粘膜细胞发生改变而致癌变。吸烟也是胃癌很强的危险因素,青少年时期开始吸烟者危险性最大。

4、有胃癌或食管癌家族史:患者家属中胃癌发病率比正常人群高2~3倍。

5、长期心理状态不佳:如压抑、忧愁、思念、孤独、抑郁、憎恨、厌恶、自卑、自责、罪恶感、人际关系紧张、精神崩溃、生闷气等,胃癌危险性明显升高。

6、某些特殊职业:长期暴露于硫酸尘雾、铅、石棉、除草剂者及金属行业工人,胃癌风险明显比较大。

7、地质、水质含有害物质:地质为火山岩、高泥炭、有深大断层的地区,水中Ca/SO4比值小,而镍、硒和钴含量高。火山岩中含有较高含量的3,4苯并芘,泥炭中有机氮等亚硝胺前体含量较高,易损伤胃粘膜。硒和钴也可引起胃损害,镍可促进3,4苯并芘的致癌作用。

8、幽门螺旋杆菌(Hp)感染:有研究称约半数胃癌与幽门螺杆菌感染有关。国人约60%感染该菌,但仅0.03%的人群患胃癌。

乳腺癌发病与日常饮食也有关系

吃得精细

纤维摄入少可使雌激素从粪便中的排泄量减少,血中雌激素含量增高。雌激素具有诱发乳腺癌的作用。

高脂肪饮食与癌症有何关系

专家们一致认为,通过控制饮食结构,特别是减少食物中脂肪含量,可以防止结肠癌与乳腺癌的发生。

流行病学调查结果认为,高脂肪饮食地区、国家及人群中结肠癌及乳腺癌发病率高,动物脂肪的摄取量与这两种癌发病率及死亡率成正比。我国居民因习惯吃稻米、玉米、豆类,故其结肠癌、乳腺癌发病率较欧美人就低。

有学者研究表明,北美洲男子有很高的前列腺癌死亡率,这种死亡率同饮食中脂肪的摄入量有明显关系。白血病、白细胞缺乏症、直肠癌、卵巢癌与饮食中的脂肪摄入也有明显关系,但胃癌除外。还有人认为,饮食中的脂肪摄入与胰腺癌发生有明显的关系,动物实验也支持这一论点,大量不饱和脂肪饮食使动物更易于发生胰腺癌。

喜食荤菜

乳腺癌患者大多喜欢吃荤菜,没有荤菜不下饭的经常碰到,特别喜欢吃海鲜的更是常见,喜欢吃牛肉、羊肉和其他肉类的患者多见。医学界认为,高脂肪摄入过多的妇女,是乳腺癌高危人群。

体重超标

患乳腺癌者中,另有一个特点,就是过度肥胖。医学统计学认为,过度肥胖的人乳腺癌发病率高,而且肥胖的原因主要是摄食过多。

肠癌的高危人群

尽管目前对大肠癌确切的病因仍不清楚,但临床发现下列因素能大大增加大肠癌发生的危险生,它们包括:

1) 年龄:随着年龄的增加,各种致病因素对大肠黏膜刺激的时间也随之增长,大多数患者在50岁以后发病;

肠癌2) 家族史:如果某人的一级家属,比如说父母,得过结直肠癌的,他在一生中患此病危险性比普通人群要高8倍[如果您的某位直系家属(父母、兄弟姐妹或子女)不到50岁时患上大肠癌,或者在父系家族或母系家族中有两人及以上者患大肠癌,这时您就算是有大肠癌家族史]。大约1/4的新发患者有结直肠癌的家族史;

3) 结肠炎性疾病史:某些结肠疾病如克罗恩病或溃疡性结肠炎可能增加结直肠癌的发病机会。他们结肠癌的危险性是常人的30倍;

4) 大肠息肉史:大部分结直肠癌是从小的癌前病变发展而来,它们被称为息肉。其中绒毛样腺瘤息肉更容易发展成癌,恶变的机会约为25%;管状腺瘤样息肉恶变率为1-5%;

5) 基因背景:家族性腺瘤性息肉病及遗传性非息肉病性大肠癌等都是由于相应的基因发生突变导致的,这类患者不仅发病几率明显增加,并且发病年龄更小。

雾霾会引发肺癌吗

虽然灰霾与肺癌的确定性关系需要长期观察,但从一些现象看,肺癌的增加很可能跟雾霾有关。这十年来,中国的肺癌发病率增长比其他肿瘤都要快,北京十年来肺 癌发病率增长了4倍;同样都抽烟,但农村肺癌患病率比城市约低两倍;很多女性也不抽烟,二手烟也不多,但却患了肺癌,因此可以间接认定灰霾是肺癌发生的一 个重要因素。世界卫生组织在2013年也认定大气污染是与抽烟一类的致癌物质。

钟南山透露,目前他们正在进行一项长期的观察,因此雾霾到底引起多少肺癌,暂时还不能回答。但可以肯定的是,雾霾严重的天气里,慢阻肺、哮喘患者的住院率、门诊率都大大增加。

在中国,肺部发现有外周性结节的患者中恶性的约有50%,而国外发现外周性结节大部分是良性的,“这个差异会不会跟灰霾有关系呢?我们不敢妄下定论,但是从这些现象来看,肺癌的增加很可能跟雾霾有关。”钟南山说。

“有关部门应重视重新考虑高危人群的概念。”钟南山表示,过去说的肺癌高危人群,是指有抽烟、二手烟、职业因素、反复感染以及有肺癌家族史的人群。但如今,一些人长期生活在重度的雾霾污染中,应该也考虑纳入高危人群。

肺癌的发病人群更加年轻化

早期肺癌80%都能治愈,但肺癌起病较为隐匿,患者察觉胸闷、胸痛再去看病时,80%都已是中晚期。肺癌的高危人群年龄在65~70岁以上,但如今肺 癌的发病人群更加年轻化。专家建议,从45岁开始,有吸烟史、家族有任何肿瘤史的人群应将肺癌筛查列入每年的常规体检。

预防大肠癌的方法有哪些

一、大肠癌可以预防,筛查可降低其发病率及病死率

通过建立规范化结直肠癌宣教体系,树立并强化结直肠癌防治意识和结直肠癌可以预防的理念。WHO的观点是:1/3的癌症完全可以预防,1/3的癌症可以通过早期发现得到根治,1/3的癌症可以通过科学的治疗延长患者生命、改善生存质量。

大肠癌的发生经历了由正常黏膜、非典型增生、腺瘤到癌变的过程,即在成为癌瘤前有长达5~10年良性发展过程,这为结直肠癌预防和早期诊断提供了有利时机。尽管多数病人早期无明显症状,但通过筛查可以发现从非典型增生、腺瘤到癌变过程的病灶。

二、加强宣教,提高筛查对象的依从性

目前大肠癌筛查存在的主要问题是费用以及筛查对象的依从性,如内镜检查,由于存在一定的不适及痛苦,往往被患者拒绝。因此,要提高筛查对象的依从性,必须重视宣教策略及沟通技巧,特别是对易感和高危人群,让筛查对象认识到各项检查的必要性及重要性,以及延误诊治可能带来的严重后果。

三、争取多途径支持,推进区域结直肠癌筛查

对于大癌筛查是否纳入地方政府健康服务体系规划、是否纳入项目基金筛查范围、筛查前宣教策略及力度,以及筛查对象的依从性等若干因素影响,我国绝大多数的地区和人群尚未纳入筛查,这与我国的国情有关,要改善这一状况是一个缓慢推进的过程。所以,有效的策略是:国家层面应重视,从政策上对结直肠癌予以高度关注,加大大肠癌防治的投入。各地区医疗卫生机构应积极争取各种基金或项目支持,对本地区易感或高危人群实施大肠癌筛查,在为区域民众健康做出贡献的同时,也掌握了本地域人群的结直肠癌发病的第一手重要数据,为地域结直肠癌防治策略提供借鉴。把大肠癌筛查的相关内容,尤其是内镜检查手段纳入40~50岁以上易感或高危人群健康体检内容。通过多方努力,使易感或高危人群主动制定结直肠癌预防方案,定期有针对性主动体检或积极参与结直肠癌项目筛查。

四、多形式与多组合常规检查,推进结直肠癌早期诊治

健康宣教是让早期大肠癌或者癌前病变的患者及时发现疾病,早期治疗改善预后的必要手段。在加大结直肠癌预防宣教的同时,倡导结直肠癌高危易患人群积极主动的多形式预防和早诊实践。结直肠癌筛查的诊断手段大都简便易行,包括大便隐血试验、直肠指诊、纤维乙状结肠镜检查、纤维全结肠镜检查和气钡双重造影,这些检查在大多数基层医院均完成,其中金标准是纤维结肠镜检查。检查可以是预防性的,也可以是对可疑症状进行排除。

乳腺癌发病与日常饮食也有关系

乳腺癌与饮食关系密切。在我国上海地区,乳腺癌发病率在女性恶性肿瘤中居第2位。本病在20岁以后发病率迅速上升,在40~50岁及70岁左右形成两个发病高峰。乳腺癌也可发生于男性,占乳腺癌患者1%左右。

吃得精细

纤维摄入少可使雌激素从粪便中的排泄量减少,血中雌激素含量增高。雌激素具有诱发乳腺癌的作用。

高脂肪饮食与癌症有何关系

专家们一致认为,通过控制饮食结构,特别是减少食物中脂肪含量,可以防止结肠癌与乳腺癌的发生。

流行病学调查结果认为,高脂肪饮食地区、国家及人群中结肠癌及乳腺癌发病率高,动物脂肪的摄取量与这两种癌发病率及死亡率成正比。我国居民因习惯吃稻米、玉米、豆类,故其结肠癌、乳腺癌发病率较欧美人就低。

有学者研究表明,北美洲男子有很高的前列腺癌死亡率,这种死亡率同饮食中脂肪的摄入量有明显关系。白血病、白细胞缺乏症、直肠癌、卵巢癌与饮食中的脂肪摄入也有明显关系,但胃癌除外。还有人认为,饮食中的脂肪摄入与胰腺癌发生有明显的关系,动物实验也支持这一论点,大量不饱和脂肪饮食使动物更易于发生胰腺癌。

喜食荤菜

乳腺癌患者大多喜欢吃荤菜,没有荤菜不下饭的经常碰到,特别喜欢吃海鲜的更是常见,喜欢吃牛肉、羊肉和其他肉类的患者多见。医学界认为,高脂肪摄入过多的妇女,是乳腺癌高危人群。

体重超标

患乳腺癌者中,另有一个特点,就是过度肥胖。医学统计学认为,过度肥胖的人乳腺癌发病率高,而且肥胖的原因主要是摄食过多。

相关推荐

如何防治大肠癌

饮食少纤维 运动少 易患大肠癌肠癌除了遗传外,主要来源于肥胖因素,高脂肪饮食和纤维素摄取过少。专家指出,高脂肪饮食,特别是含有饱和脂肪酸的饮食,可促进胆固醇代谢物及次级胆酸的生成,有致癌作用,而食物纤维摄取不足时,则会增加致癌物质和大肠粘膜接触的机会。 有分析认为,近几年,肠癌发病的一个明显趋势是,运动少、生活条件好、经常坐着不动的人群成为高危群体,其中白领占到这一群体的很大比例。 专家提醒,大肠癌约有30%-60%最初被患者误认为是痔疮、痢疾等。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腹部外科主任医师蔡三军教授表示,不

糖尿病的高危人群有哪些

有一些人群被称为糖尿病的高危人群,是指他们很容易发生糖尿病。如果您符合以下某些情况,那您就属于糖尿病高危人群:糖调节受损;肥胖;年龄在45岁以上;有糖尿病家族史;血脂异常;高血压;女性有过巨大儿生产史或怀孕时有过血糖异常。其中糖调节受损是最重要的2型糖尿病高危人群。糖调节受损是指血糖介于正常和糖尿病之间的一种血糖状态,每年都会有一定比例的糖调节受损患者加入2型糖尿病的大军。 如果您属于以上的高危人群,则一定要及早检查,及早治疗。切勿等到出现口干、消瘦等糖尿病症状时才想到去医院检查。筛查推荐采用口服葡萄糖耐

什么是肝癌

肝癌是外科肿瘤中比较常见的一种肿瘤,近年来,我国肝癌的发病率越来越高,但是对于肝癌,你又了解多少呢?下面让我们跟随肿瘤科的专家一起来了解一下什么是肝癌? 肝癌是我国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是我国位居第二的癌症“杀手”,常见于中年男性。因其恶性度高、病情进展快,病人早期一般没有什么不适,一旦出现症状就诊,往往已属中晚期。故治疗难度大、疗效差,一般发病后生存时间仅为6个月,人称“癌中之王”。 在我国,每年有11万人死于肝癌,其中男性8万,女性3万,占全世界肝癌死亡人数的45%。作为最常见的一种恶性肿瘤,肝癌死亡率

多补钙能有效预防直肠癌

多补钙能有效预防直肠癌吗?专家表示,补钙不仅能改善骨质疏松,还能预防直肠癌发生。此结论可不是空穴来风,纽约斯隆—凯特林癌症中心的研究人员曾对结肠癌、直肠癌高危人群调查发现,有意识通过膳食补钙2~3个月,肠道细胞分裂速度减慢,降低直肠癌发生。 对此,钙质可吸收和结合肠道中脂肪酸、胆汁酸等致癌物;钙质还会影响细胞生化反应,调控细胞生长,从而起到预防直肠癌的作用。而且,有研究证实,每天从饮食中摄取超过412毫克钙质,从补钙产品中摄取至少800毫克钙质的女性,患直肠癌风险降低46%。因此,可以说适量补钙,在一定程

冠心病高危人群的饮食原则

冠心病是危害我们人体健康比较严重的一种疾病,对于这样的一种疾病有什么比较好的治疗方法呢?下面给大家介绍冠心病的日常饮食原则,供大家参考。 1、冠心病患者还要控制单糖和双糖的摄入量,正确的做法是:严格控制食物的总热量,增加复合碳水化合物,患者应以米、面、杂粮等食物为主,并注意营养的搭配和粗细粮的友好结合。 2、合理补充蛋白质,冠心病患者在饮食的过程中药注意适当增加植物蛋白的量,尤其是大豆蛋白质,这需要引起大家的注意。 3、冠心病患者的饮食还应以多吃蔬菜和水果为宜。因为蔬菜和水果中含有丰富的维生素、钙、钾和胶

八类高危人群需警惕肠癌

有大肠癌家族史:如果亲人患过胃癌或肠癌,你必须定期做肠镜检查,因为你的胃肠癌发病率是其他无家族史人的4~5倍。 40岁以上人群:肠癌的发生与长期高脂饮食、酗酒、食物过于精细有明显关系。 大肠癌 手术 后人群:以前患过大肠癌,那么,终身要定期做肠道检查。大肠癌手术后3~5年的复发率为30%~40%。 大肠息肉 经肠镜下电灼术后:大肠癌多由 息肉 变化而来,且大肠息肉复发率很高,若不及时复查,容易增加患大肠癌的风险。 有大肠癌家族史:如果亲人患过 胃癌 或肠癌,你必须定期做肠镜检查,因为你的胃肠癌发病率是其他

该怎么预防肠癌的发生

随着人们生活方式改变等因素的影响,我国年均新发直肠癌病例达13万,并以年均4%的增幅不断攀升。最新统计显示,40岁的年轻人患肠癌的比例约占结直肠癌总人数的20%。中国已进入结直肠癌高发地区的行列。大肠是人体的消化器官之一,大肠癌是起源于大肠上皮组织的恶性肿瘤,包括结肠癌、直肠癌和肛管癌,是最为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想要很好的预防肠癌的发生,首先了解其病因。 肠癌发病原因尚未完全清楚,主要原因包括: (1)饮食习惯:如高蛋白质、高脂肪、低纤维素饮食者大肠癌发病率高。 (2)癌前病变:如腺瘤、血吸虫性结肠炎与

四大高危人群易患大肠癌

四大高危人群易患大肠癌 这三个饮食误区要小心 随着大众生活水平的提高和饮食结构的变化,大肠癌发病率在我国已呈明显上升的趋势。以下几类人群更易患大肠癌: 一、放射线治疗。许多资料显示,女性生殖器官肿瘤接受放射线治疗以后,患直肠癌的机会明显增加。因此,有下腹部放射治疗历史的女性应提高警惕,一旦出现便血、下坠、排便习惯改变等直肠症状,就要及时进行肠镜检查。 二、遗传。一个人的亲属中有大肠癌病人,则他(她)在一定条件下有更多的机会发生大肠癌。因此,若亲属,特别是直系亲属中有大肠癌特别是大肠癌病人时,家族中的每个

八类高危人群需警惕肠癌

40岁以上人群:肠癌的发生与长期高脂饮食、酗酒、食物过于精细有明显关系。 大肠癌手术后人群:以前患过大肠癌,那么,终身要定期做肠道检查。大肠癌手术后3~5年的复发率为30%~40%。 大肠息肉经肠镜下电灼术后:大肠癌多由息肉变化而来,且大肠息肉复发率很高,若不及时复查,容易增加患大肠癌的风险。 有大肠癌家族史:如果亲人患过胃癌或肠癌,你必须定期做肠镜检查,因为你的胃肠癌发病率是其他无家族史人的4~5倍。 有大肠息肉家族史:息肉有遗传倾向,而大肠息肉又是肠癌的主要发生因素。 患溃疡型结肠炎:该病是肠癌的癌前

乳腺癌的诱因有哪些 生育因素

研究显示,乳腺癌的发病率随女人生产年龄的推迟而有所增加,比如25岁生孩子的女性乳腺癌发病率明显低于30岁生孩子的女性。正常的生育和哺乳能对乳房起到一定保护作用,有效降低乳腺癌风险。 如果你有以上4个特征中任1个,那就很有可能是乳腺癌高危人群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