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生健康

八类高危人群需警惕肠癌

八类高危人群需警惕肠癌

40岁以上人群:肠癌的发生与长期高脂饮食、酗酒、食物过于精细有明显关系。

大肠癌手术后人群:以前患过大肠癌,那么,终身要定期做肠道检查。大肠癌手术后3~5年的复发率为30%~40%。

大肠息肉经肠镜下电灼术后:大肠癌多由息肉变化而来,且大肠息肉复发率很高,若不及时复查,容易增加患大肠癌的风险。

有大肠癌家族史:如果亲人患过胃癌或肠癌,你必须定期做肠镜检查,因为你的胃肠癌发病率是其他无家族史人的4~5倍。

有大肠息肉家族史:息肉有遗传倾向,而大肠息肉又是肠癌的主要发生因素。

患溃疡型结肠炎:该病是肠癌的癌前期病变,癌变概率高,要重视。

患血吸虫性直肠肉芽肿:这类病人是肠癌的癌前期病变,要警惕。

胆囊切除术后:肝脏储存胆汁的功能降低,可增加胆汁酸对肠道的刺激,增加肠癌发生率。

大便带血可能是什么原因

直肠癌早期症状与痔疮非常相似。很多患者因为忽视了这不疼不痒的便血,没能及时确诊。但实际上这两种病还是有区别的。

首先,便血不同。痔疮便血的特点是在排便时出血,血色鲜红,排便完后便血自行停止;直肠癌则是大便带血,很多情况下同时混有黏液或脓液,这种血的颜色比痔疮出血颜色要暗一些。

其次,直肠癌会出现排便习惯的改变,比如大便变细,次数增多或便秘与腹泻交替出现。

此外,直肠癌常会伴有其他症状。比如腹部不适、腹胀感或持续性隐痛。由于肿瘤消耗,患者还可能出现贫血、无力、体重减轻、低烧等全身症状。如果是痔疮,则很少引起这些不适。

一旦出现便血以及大便功能紊乱等可疑症状,不要轻易断定自己是患了痔疮,而应及时找专科医生就诊,做一下肛门指诊、直肠镜、结肠镜等必要的检查。

凡40岁以上有以下任一表现者应列为高危人群:

1、一级亲属有结直肠癌史者;

2、有癌症史或肠道腺瘤或息肉史;

3、大便隐血试验阳性者;

4、以下五种表现具两项者:黏液血便、慢性腹泻、慢性便秘、慢性阑尾炎史及精神创伤史。

高危人群更应定期检查,警惕肠癌的发生。

何为中风高发期

魏江磊教授日前对我国华北和华东3个省市6000个病例进行跟踪研究,根据20种高危症状描绘的中风先兆性别、年龄特征图谱显示:55岁~65岁为中风高发期,男性中风先兆头号因素是连续两周以上便秘,而女性则是连续两周以上烦躁易怒、情绪紧张。

魏江磊的研究发现,大部分患者中风前会出现眩晕、单手指麻木、短暂性言语蹇涩等先兆,少部分人会有头胀痛、手指麻、健忘、神情呆滞、倦怠嗜卧、步履不正的情况。而且具体症状男女有别,在20多个高危因素中,连续两周焦虑烦躁的50多岁女性、连续两周便秘的60多岁男性需警惕自己成为中风高危人群,尤其是合并有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的患者。

魏江磊指出,虽然五六十岁是中风发生最高峰年龄段,但近年来年轻化趋势明显,有记录的最年轻中风患者是20多岁。为此,魏江磊提醒高危人群,平时要注意饮食结构,宜清淡,少吃盐油糖;不要抽烟酗酒;多运动,每天至少走7000步;还要保持良好的心态和规律的生活。

大便带有粘液这个具体是什么疾病呢

应该考虑诊断慢性结肠炎问题,不知还有其他方面的症状吗?一般大便当中有粘液说明肠道粘膜有糜烂和溃疡的问题,一般结肠炎治疗好了粘液也就没有了;目前随着科技不断发展,医用原材料不断更新,新药不断出现;对慢性结肠炎的临床认识不断提高,彻底根治结肠炎的办法不断出现.

首先,便血不同。痔疮便血的特点是在排便时出血,血色鲜红,排便完后便血自行停止;直肠癌则是大便带血,很多情况下同时混有黏液或脓液,这种血的颜色比痔疮出血颜色要暗一些。其次,直肠癌会出现排便习惯的改变,比如大便变细,次数增多或便秘与腹泻交替出现。此外,直肠癌常会伴有其他症状。比如腹部不适、腹胀感或持续性隐痛。由于肿瘤消耗,患者还可能出现贫血、无力、体重减轻、低烧等全身症状。如果是痔疮,则很少引起这些不适。

一旦出现便血以及大便功能紊乱等可疑症状,不要轻易断定自己是患了痔疮,而应及时找专科医生就诊,做一下肛门指诊、直肠镜、结肠镜等必要的检查。

凡40岁以上有以下任一表现者应列为高危人群:

1.一级亲属有结直肠癌史者;

2.有癌症史或肠道腺瘤或息肉史;

3.大便隐血试验阳性者;

4.以下五种表现具两项者:

黏液血便、慢性腹泻、慢性便秘、慢性阑尾炎史及精神创伤史。高危人群更应定期检查,警惕肠癌的发生。

上面讲述了有关大便带有粘液这个具体是什么疾病这个问题,希望它的答案可以带给很多人极大地帮助,大便的症状就会反应了某些疾病的发生,所以当自己遇到这种情况的话,就应该多去了解这方面的医学知识,及时的去找好的治疗方法,让自己尽快恢复好身体,最后祝愿所有人都健康长寿。

生活中腹泻只是单纯的腹泻吗

很多人都知道腹泻在生活中是一种很常见的疾病,一旦这种病出现会给患者的身上带了极大的伤害,患者要多加注意这种病的危害性,那么,生活中腹泻只是单纯的腹泻?下面让专家来解答一下。

专家指出,腹泻不是一种独立的疾病,而是很多疾病的一个共同表现。它同时可伴有呕吐、发热、腹痛、腹胀、黏液便、血便等症状。伴有发热、腹痛、呕吐等常提示急性感染;伴大便带血、贫血、消瘦等需警惕肠癌;伴腹胀、食欲差等需警惕肝癌;伴水样便则需警惕霍乱弧菌感染。此外,腹泻还可引起脱水、营养不良,表现为皮肤干燥、眼球下陷、舌干燥、皮肤皱褶。

生活中腹泻只是单纯的腹泻吗?

另外腹泻还常见于三种严重疾病的表现之一,它们分别是肠炎、肠息肉和直肠癌。

1、肠炎:腹泻为肠炎最主要的症状,也是常见的症状,常常反复发作或持续不愈,轻者每天2-5次,重者20-30次,粪便性质个体差异极大,软便,稀糊状、水样、粘液便不一,但大便以粘液脓血便多见,有的表现为痢疾样脓血便。早上起床后腹泻及餐后腹泻最常见。个别病人还会出现便秘、腹泻交替进行的现象。

2、肠息肉:肠息肉会导致大便习惯改变,包括大便时间、次数的改变,以及便秘或不明原因的腹泻。特别是便秘与腹泻反复交替出现,更要引起警惕。

3、直肠癌:直肠癌作为一种危害严重的肠道恶变,会出现不明原因大便习惯改变或粪便异常。大便习惯改变:如大便次数增多,便秘腹泻交替、排便后仍有便意,里急后重等。粪便异常:如血便、粘液便(大便带鼻涕状物)、脓血便等

温馨提醒:所以,腹泻患者应该重视起来,不要自己在家盲目用yao,以免掩盖病情,应及时到医院检查原因并及时治疗。

八类高危人群需警惕肠癌

有大肠癌家族史:如果亲人患过胃癌或肠癌,你必须定期做肠镜检查,因为你的胃肠癌发病率是其他无家族史人的4~5倍。

40岁以上人群:肠癌的发生与长期高脂饮食、酗酒、食物过于精细有明显关系。

大肠癌 手术 后人群:以前患过大肠癌,那么,终身要定期做肠道检查。大肠癌手术后3~5年的复发率为30%~40%。

大肠息肉 经肠镜下电灼术后:大肠癌多由 息肉 变化而来,且大肠息肉复发率很高,若不及时复查,容易增加患大肠癌的风险。

有大肠癌家族史:如果亲人患过 胃癌 或肠癌,你必须定期做肠镜检查,因为你的胃肠癌发病率是其他无家族史人的4~5倍。

有大肠息肉家族史:息肉有遗传倾向,而大肠息肉又是肠癌的主要发生因素。

患 溃疡 型结肠炎:该病是肠癌的癌前期病变,癌变概率高,要重视。

患血吸虫性直肠 肉芽肿 :这类病人是肠癌的癌前期病变,要警惕。

胆囊切除术后:肝脏储存胆汁的功能降低,可增加胆汁酸对肠道的刺激,增加肠癌发生率。

肠癌发病的高危人群

1、各种慢性肠息肉病患者、溃疡性结肠炎、血吸虫病形成的肉芽肿等。这些疾病都与结直肠癌的发病有关,病程越长发病可能性越高,因此一经确诊都需要及时治愈。特别是直肠腺瘤,是一种大肠癌癌前病变,一旦发现就应该及时摘除,否则绝大部分都会恶变。

2、经常进食肉类、高脂肪、精细食品的人也易患大肠癌。因为这些食品含有丰富的脂肪,增加了胆汁酸的排泄,最终导致大肠粘膜对毒素、营养物质和癌促进剂的长时间接触。

3、生活工作紧张繁忙的人也是结直肠癌的高发人群。特别是一些40岁左右的各界精英,因为工作需要久坐少动、饮食不规律、工作压力大,消化道生理节律被打乱,结果肠道运行不畅,影响大便功能改变等等,都是易患大肠癌的因素。嗜好烟酒、缺乏运动也会诱发肿瘤的发生。

4、部分患者的发病明显受到遗传的影响,如家族性家族性息肉病或溃疡性结肠炎恶变的引起的结直肠癌。此外,在其他患者中,也有5-10%的患者有明显的家族肿瘤史,这类患者被称为遗传性非息肉病性大肠癌。

5、腹部接受过放射治疗的患者,特别是女性卵巢、子宫肿瘤接受放射线治疗以后,患直肠癌的机会明显增加。

唐氏综合征高危应该怎么办

1、唐氏综合症高危就是指唐氏筛查后,怀唐氏儿风险率比较高。因为,唐氏综合症高危,只是一个根据母血检测,再根据孕妇的年龄、体重等等估计出来的一个风险系数,因此,唐氏综合症高危胎儿并不一定就是唐氏儿。

2、唐氏筛查的结果推荐阅读:七类唐氏综合症高危人群

“阴性”——表明筛查结果正常,孕妇怀有DS或NTD患儿的几率较低,但并非等于零,属于低危人群。

“阳性”——表明筛查结果异常,孕妇怀有DS或NTD患儿的几率较高,属于唐氏综合症高危人群,需作进一步的确诊。唐氏综合症高危人群需要做染色体(羊水穿刺)及胎儿镜等进一步的确诊。

3、唐氏综合症高危怎么办——需要进一步确诊

唐氏筛查结果为“高危”的孕妈妈需要确诊胎儿是否为唐氏综合症患儿。目前产前诊断最常用的技术是羊膜腔穿刺技术,即在B超指引下,将针通过孕妇腹部刺入羊水中,抽取羊水,对胎儿细胞进行染色体分析。羊膜腔穿刺适宜孕16~20周的孕妇。有些孕妇或家属可能会对羊膜腔穿刺术的安全性有疑虑,但是据统计,此项技术造成的流产率仅为0.5%。除羊膜腔穿刺术外,进行产前诊断的技术还有绒毛活检、胎儿脐静脉穿刺、胎儿镜检查等。

肠癌的高危人群

尽管目前对大肠癌确切的病因仍不清楚,但临床发现下列因素能大大增加大肠癌发生的危险生,它们包括:

1) 年龄:随着年龄的增加,各种致病因素对大肠黏膜刺激的时间也随之增长,大多数患者在50岁以后发病;

肠癌2) 家族史:如果某人的一级家属,比如说父母,得过结直肠癌的,他在一生中患此病危险性比普通人群要高8倍[如果您的某位直系家属(父母、兄弟姐妹或子女)不到50岁时患上大肠癌,或者在父系家族或母系家族中有两人及以上者患大肠癌,这时您就算是有大肠癌家族史]。大约1/4的新发患者有结直肠癌的家族史;

3) 结肠炎性疾病史:某些结肠疾病如克罗恩病或溃疡性结肠炎可能增加结直肠癌的发病机会。他们结肠癌的危险性是常人的30倍;

4) 大肠息肉史:大部分结直肠癌是从小的癌前病变发展而来,它们被称为息肉。其中绒毛样腺瘤息肉更容易发展成癌,恶变的机会约为25%;管状腺瘤样息肉恶变率为1-5%;

5) 基因背景:家族性腺瘤性息肉病及遗传性非息肉病性大肠癌等都是由于相应的基因发生突变导致的,这类患者不仅发病几率明显增加,并且发病年龄更小。

五大高危人群需防慢性胃炎

据世界卫生组织统计,胃病在人群中发病率高达80%。中国肠胃病患者有1.2亿,慢性胃炎发病率为30%。 夏季是肠胃疾病高发的时节,容易患上慢性胃炎的人要提高警惕。

饮食无度者

暴饮暴食、不吃早餐、嗜好辛辣生冷等食物,消化道黏膜就会受伤。

长期加班者

很多白领都有胃病,其原因就是长期加班熬夜、晚餐不定时,导致胃部负荷大而引发疾病。

长期奔波者

经常出差、旅行的人,身体器官负荷大,作息和饮食规律紊乱,易导致肠胃不适。

中老年人

随着年龄增大,人的消化功能器官渐渐衰退,胃肠蠕动和消化液分泌不足,导致胃内饱胀等不适。

不爱运动者

长期缺乏运动,胃肠蠕动、消化液分泌相应减少,就会出现食欲不振、消化不良、胃部饱胀等症状。在“开车族”中,有此体会的人不在少数。

专家提醒:烟酒无度、压抑烦闷等也会诱发慢性胃炎,多数胃部疾病是胃黏膜损伤造成的。胃黏膜是保护胃壁安全的天然屏障,如果它不断受到包括胃酸、幽门螺杆菌、药物、反流胆汁酸、刺激性食物等攻击就会受损,从而引发各类胃部疾病。

别把直肠癌当痔疮

直肠癌可能压迫直肠静脉,使血液回流受阻从而继发痔疮,因此病变更容易被痔疮的表象所遮掩。人们的疏忽致使很多直肠癌被发现时已是中晚期,延误了诊治。

其实,虽然直肠癌的症状容易与痔疮混淆,但还是有办法加以鉴别的。首先是便血的不同,据步召德介绍,痔疮便血的特点是在排便时出血,血色鲜红,排便完后便自行停止;直肠癌则是大便带血,很多情况下同时混有黏液或脓液,这种血的颜色比痔疮出血颜色要暗一些。其次,直肠癌会出现排便习惯的改变,比如大便变细,次数增多或便秘与腹泻交替出现。

“此外,直肠癌常会伴有其他症状。比如腹部不适、腹胀感或持续性隐痛。由于肿瘤消耗,还可能出现贫血、无力、体重减轻、低烧等全身症状。如果是痔疮,则很少引起这些不适。”步召德提醒道。

其实,痔疮并不是直肠癌唯一的“外衣”。直肠癌还常被误诊为痢疾、慢性肠炎等疾病。步召德认为,病人缺乏认识、医生掉以轻心是直肠癌误诊、漏诊率高的主要原因。

事实上,许多发生在结肠或直肠的恶性肿瘤,如果能够早期诊断、早期治疗,治疗效果是非常令人满意的。

因此,一旦出现便血以及大便功能紊乱等可疑症状,应予以格外重视,不要轻易断定自己是患了痔疮,而应及时找专科医生就诊,做一下肛门指诊、直肠镜、结肠镜等必要的检查。尤其是40岁以上、肠息肉患者、溃疡性结肠炎患者、有大肠癌家族史的高危人群,更应定期检查,警惕肠癌的发生。

通常,只要发现及时、积极治疗,病人还是能获得很好的生活质量的。

白领是心理疾病高危人群需警惕

调查显示,目前我国白领约有70%处于亚健康状态,而在高血压人群中约20%是35岁以下的白领。所以作为高危人群,白领及时有效地调试紧张疲劳的心理,避免身心的过度劳累是必不可少的。

1、学会自我调试,及时放松自己,保持心理的平衡和宁静

针对精神长期高度紧张,白领应学会自我调试,及时放松自己。如参加各种体育活动;下班后泡泡热水澡,与家人、朋友聊天;双休日出游;还可以利用各种方式宣泄自己压抑的情绪等等。另外在工作中也可以放松,如边工作边听音乐;与同事聊聊天、谈谈笑话;在办公室里来回走走,伸伸腰;打开窗户,临窗远眺,做做深呼吸等等。

同时在复杂紧张的工作中,应保持心理的平衡与宁静,俗话说“心定自然凉”。这就要求白领应养成开朗、乐观、大度等良好的性格,为人处事应该稳健,要有宽容、接纳、超脱的心胸。

2、合理安排工作和生活,制定切合实际的追求目标,正确处理人际关系

白领之所以精神高度紧张,一方面是由于工作量确实大引起的,另一方面也和白领自身处理问题的态度和方法有关。如众多白领以为只有拼命干,才能得到上司的赏识和加薪、晋升;还有的工作缺乏信心,常常担心自己被抄鱿鱼,或被别人超过等等。在工作方法上也有问题,如工作不分轻重缓急,事无巨细都亲自干,工作效率低等。对此白领应学会应用统筹方法,以提高工作效率。在工作和生活上,应有明确界限,下班后就应充分休息,而不应还惦记着工作,多参加体力活动,以做到劳逸结合、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结合。

如果长期感到力不从心,白领就要重新为自己进行角色定位,重新评估自己的能力和自己的价值目标,如目标过高,就应调整目标,以使自己的目标切合实际。一些有工作狂倾向的人,应经常问问自己,“是工作为了生活呢,还是生活为了工作”:“是健康和生命重要呢,还是事业重要”:“以健康和生命为成本代价换取事业的发达值不值得”,以使自己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回到正常的生活、工作轨道上来。

复杂的人际关系也是诱发白领心理疲劳的因素,为此白领应积极调整与人、与单位的关系,让自己、同事、单位处于一种良好的状态中,以保持平衡的心态。

3、增强心理品质,提高抗干扰能力,培养多种兴趣,积极转移注意力

由于客观原因,白领大多不得不处在一种工作压力较大的状态下,这就要求一方面要积极调试放松,另一方面白领也应积极增强自己的心理品质。如调整完善自己的人格和性格,控制自己的波动情绪,以积极的心态迎接工作和挑战,对待晋升加薪应有得之不喜、失之不忧的态度等等,通过这些以提高自己的抗干扰力。生活中白领应有意识的培养自己多方面兴趣,如爬山、打球、看电影、下棋、游泳等等。兴趣多样,一方面可及时的调试放松自己,另一方面可有效地转移注意力,使个人的心态由工作中及时地转移到其他事物上,有利于消除工作的紧张和疲劳。

4、寻求外部的理解和帮助

白领如产生心理问题,可经常向家人、知己倾诉,心理问题严重的可去寻求心理医生的治疗。寻找机会,参加有关心理学的培训和学习,如美国和加拿大等国的许多大企业就要求员工参加工作压力管理和减压等心理训练课程的学习,同时这些国家也要求企业提供学习、训练的机会。这也要求我国的有关部门和企业应为职工提供相应的心理学学习的机构和机会,以利于员工及时消除心理问题。

但白领所付出的劳动量也是巨大的。所以我们必须关注心理健康,关注我们的生活质量。

哪些人群最易患癌症呢

常见的6种肿瘤多有明确的高危因素,这部分高危人群需要适时体检。

1.肝癌。长期大量饮酒者、慢性乙肝患者、肝硬化患者、长期从事化学药剂等工作的人群。

2.胃癌。经过确诊的、经久不愈的胃溃疡患者,长期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胃镜检查发现不典型增生、需要长期随访的患者。

3.肺癌。有长期吸烟史、吸烟指数(每天吸烟支数×吸烟年数)大于400,或长期工作在密闭环境中,或长期工作在粉尘颗粒较多的环境中,或有肺癌家族史的人群。

4.乳腺癌。有癌症家族史、未育、未哺乳,或月经初潮早而绝经晚,或长期服用雌激素替代治疗的女性。

5.结直肠癌。有肠炎及肠息肉的患者,长期吃高脂、低纤维、低钙饮食的人,习惯性便秘者以及有结肠癌家族史者。

6.宫颈癌。宫颈糜烂患者,18岁前婚育及多产的女性,有生殖器湿疣病史、单纯疱疹病毒感染史、人乳头状瘤病毒感染史的女性。

相关推荐

肠癌高危人群都有谁

1、大肠癌高发地区的成人; 2、过去曾罹患大肠癌,并经手术治疗的患者; 3、大肠癌患者的家庭成员; 4、慢性溃疡性结肠炎患者; 5、曾患有大肠息肉者,或是父母、兄弟姐妹被发现有家族性结肠多发性息肉病(息肉数在100 个以上); 8、家庭人员曾患有腺癌(如肺癌、肠癌、胃癌、甲状腺癌和乳腺癌)者; 9、血吸虫病患者; 10、盆腔接受过放射治疗者。

子宫囊肿如何预防

子宫囊肿因其早期无症状容易被忽视,难以预防。高危人群的严密监测随访,早期诊治可改善预后。 1、开展卫生宣传教育,高蛋白、富含维生素A饮食,避免高胆固醇食物。高危妇女可口服避孕药预防。 2、高危人群筛查:主要包括:风险评估、遗传咨询、BRCA基因检测。对于筛查认为高危的患者再进行适当的医疗干预。 乳腺癌、胃肠癌的妇女患者,治疗后严密随访,定期妇科检查,确定有无转移。

股骨头坏死医院如何诊断疾病

1、对于股骨头坏死的高危人群要提高警惕,凡20-50岁的成年人,腹股沟或髋部疼痛,并向大腿放散(或一侧膝痛活动后髋痛),缓慢地进行性加重,夜间疼痛明显,经一般药物治疗无效,且有过外伤史或酗酒史或应用激素史或有其它引起股骨头坏死的诱因和疾病者,应首先考虑本病。 2、对股骨颈骨折患者应随访至伤后3-5年如发现股骨颈高度递减,钉痕现象及囊性变,并有临床症状,应考虑本病。 3、对所有腰腿痛患者在进行体检时,应常规检查髋关节功能,如发现患侧髋关节外展,内旋受限,应怀疑本病的存在。 4、患者出现髋痛(酸痛、隐痛),

血脂高的指标怎么看呢

血脂报告的检测参数,只是基于健康人体给出的参考值,因此哪怕自己的指标都在参考值内,还是要综合分析。 有很多因素,要继续控制血脂,比如血压,正常在90-130之间,如果长期接近高值,家里长辈又有高压血的毛病,那血脂就不是正常范围内就可以了。 其它还有身体肥胖,如果比正常体重要高出20%以上,那也是要对血脂进行关注和控制的。生活中的一些不良嗜好,如抽烟、喝酒,也会有所影响。 医学上对血脂的控制,对于不同的群体,是进行分层控制的。血脂的控制指标并不相同。 正常人要控制在4.14以下,如果是肥胖,属中危人群

结肠炎的症状要引起我们的重视

腹痛:轻度结肠炎病人无腹痛或仅有腹部不适。一般有轻度至中度腹痛,系左下腹阵痛,可涉及全腹。有一便后缓解的规律。 便秘:结肠炎病人大便秘结4—5日排便一次,粪便如羊屎样,甚者不吃泻药不能通便。 爆发性水泻:腹泻不是一种独立的疾病,而是很多疾病的一个共同表现,它同时可伴有呕吐、发热、腹痛、腹胀、黏液便、血便等症状。腹泻伴有发热、腹痛、呕吐等常提示急性感染;伴大便带血、贫血、消瘦等则警惕肠癌;伴腹胀、食欲差等常警惕肝癌;伴水样便则警惕霍乱弧菌感染。除此之外,腹泻还可直接引起脱水、营养不良等,具体表现为皮肤

易患大肠癌高危人群

1)年龄:随着年龄的增加,各种致病因素对大肠黏膜刺激的时间也随之增长,大多数患者在50岁以后发病; 2)家族史:如果某人的一级家属,比如说父母,得过结直肠癌的,他在一生中患此病危险性比普通人群要高8倍。大约1/4的新发患者有结直肠癌的家族史; 3)结肠炎性疾病史:某些结肠疾病如克罗恩病或溃疡性结肠炎可能增加结直肠癌的发病机会。他们结肠癌的危险性是常人的30倍; 4)大肠息肉史:大部分结直肠癌是从小的癌前病变发展而来,它们被称为息肉。其中绒毛样腺瘤息肉更容易发展成癌,恶变的机会约为25%;管状腺瘤样息肉恶变

从多明戈患癌看肠癌预防

坚持锻炼 运动能自我放松,缓解压力,并有效提高机体的免疫力。 纠正不良饮食习惯 放弃偏爱三高一低(即高热量、高脂肪、高蛋白、低纤维素)的饮食习惯。少吃烧烤、油炸及高脂油腻食品,多吃粗粮、蔬菜和水果。 保持大便通畅 养成多吃粗粮、蔬菜和水果的习惯。 积极治疗肠道疾病和癌前病变 例如溃疡性结肠炎、血吸虫病、肠息肉等。 高危人群定期普查 有家族大肠癌史者、腺癌性息肉、长期慢性结肠炎、40岁以上中老年人、出现原因不明的大便异常者,应进行大便潜血、脱落细胞和结肠镜检查。

这些症状说明你患上了结肠炎

结肠炎患者可出现黏液便。便下黏冻,或赤或白,伴见腹痛,里急后重,每日2-10次不等,称为黏液便,亦为痢疾的主要症状之一。因为所下黏冻,下时不爽,亦称“肠辟”和“滞下”并以黏冻色分为“白痢”和“赤痢”。腹泻是结肠炎早期的主要症状。常反复发作,多因饮食不当、情绪激动、过度疲劳诱发。腹泻不是一种独立的疾病,而是很多疾病的一个共同表现,它同时可伴有呕吐、发热、腹痛、腹胀、黏液便、血便等症状。腹泻伴有发热、腹痛、呕吐等常提示急性感染;伴大便带血、贫血、消瘦等则警惕肠癌;伴腹胀、食欲差等常警惕肝癌;伴水样便则

3天2检是第一天和第三天做吗 什么情况要三天两检

以下几种情况要进行三天两检: 1、符合核酸检测标准的人员要进行核酸检测。因为这群人感染新冠病毒的几率较高,属于高危人群。 2、高危地区人群要核酸检测。比如一些感染过新冠病毒的人,一般都要做核酸检测,因为这样的人很可能在不知情的情况下已经感染了新冠病毒。 3、入境人员还要进行核酸检测。这项工作是在进入集中隔离点后进行的。如果核酸检测结果为阳性,说明你已经感染了新冠病毒,要及时到定点医院隔离治疗。

股骨头坏死诊断鉴别

1、患者出现髋痛(酸痛、隐痛),可牵涉至腹股沟、大腿前内侧、膝前处,活动后加重,跛行,活动受限,下肢无力,警惕股骨头坏死。 2、对可疑病例必须首先拍摄髋关节正位和蛙式位X线片,如无异常,应严密观察,或进一步行CT、MRI、ECT、骨内压测定,动静脉造影等检查。 3、对股骨颈骨折患者应随访至伤后3-5年如发现股骨颈高度递减,钉痕现象及囊性变,并有临床症状,应考虑本病。 4、对所有腰腿痛患者在进行体检时,应常规检查髋关节功能,如发现患侧髋关节外展,内旋受限,应怀疑本病的存在。 5、对于股骨头坏死的高危人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