种植体根尖周的病变
种植体根尖周的病变
不同的致病因素在种植体周围炎的发生和发展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由于逆行性感染,种植体周围炎常伴有疼痛,压痛,局部肿胀和/ 或出现瘘管等症状。临床上可把种植体周围病变分为两型即活动型和静止型。当放射学表现与临床表现和/ 或病人症状不相符时,种植体根尖病变即处于静止期。临床无症状、根尖区x 线透射影(通常由于植入短于预备长度的种植体引起)通常被认为是静止型种植体根尖炎。当植入的种植体紧邻存在x 线透射影的部位时,这也会导致静止型的种植体根尖周病变。静止型根尖周病变也可由无菌性骨坏死引起,常见原因是种植窝预备过程中温度过高。过热是无菌性骨坏死的一个诱因,同时也会影响种植体的初期稳定性。不可控的热损伤可导致纤维组织长入种植体—骨界面之间,影响种植体的预后。引起活动型的种植体根尖病变的病因很多,如植入过程中细菌污染;种植体稳固前早期负载导致的微小骨折裂;植入位点早期存在感染(由细菌,病毒,炎症细胞和/ 或残余的囊肿或肉芽肿细胞引起)也能导致活动型的种植体根尖病变。这些病变初期位于种植体的根尖区,后期可向种植体冠方发展,从而引起种植体周围炎。因此,应把种植体根尖病变与种植体周围炎作为一个整体来处理。在种植体植入过程中,种植体根尖接触到一个活动牙齿和/ 或植入位置的邻牙处于活动性的牙髓病变期,种植体植入后可能愈合不良,甚至脱落。多数学者认为种植位点的天然牙(或邻牙)的牙髓病变是最可能引发种植体根尖周病变的原因。Lefever 等学者对种植位点牙齿和邻牙拔除前的牙髓和根尖周健康状况进行评估发现,如果种植位点拔除的牙没有根尖周病变,也没有接受过牙髓治疗,种植体根尖周病变的发生率是2.1%。但是如果种植位点的在拔除时已接受过牙髓治疗或者有根尖周病变,种植体根尖周病变的发生率则升高,分别是8.2% 和13.6%。对于那些没有牙髓病变而被拔除的牙齿来说,邻牙的状况对种植体的预后也会产生一定的影响。Lefever 等发现:相对于正常邻牙,如果邻牙有根尖周病变,种植体出现根尖周病变的比例上升到了25%。目前即刻种植已成为一种修复拔除牙齿有价值的治疗策略。对于有根尖病变的牙拔除后如果进行即刻种植,为获得良好的愈合,最可靠方法是彻底的清除病变组织,术后建议局部和全身应用抗生素辅助治疗。但目前关于感染位点的即刻种植仍然存在争议。尽管大多数学者认为微生物因素在活动型种植体根尖周围炎发病机制中起着重要作用,然而有说服力的数据依然非常稀少。总的来说,学者们普遍认为很多因素导致了活动型种植体根尖周病变的发生,其具体的发病机理依然处在争论当中。
种植义齿修复牙齿缺失
种植义齿是修复缺失牙的重要方法,尤其对既不想做活动义齿修复,又不愿意磨改真牙的患者来说,显的更为重要。本人从1995年以来,对牙齿缺失的患者进行了种植义齿修复,经过几年的观察,现总结如下。
1 临床资料
牙齿缺失行种植义齿修复患者84例,其中男58例,女26例,共植入种植体93枚。采用华西医科大学一段式或两段式螺旋式种植体,在无菌状态下进行种植,在获得了初步稳定性后,一段式种植体立即进行暂时冠修复,而且3个月后观察种植体,稳定便可进行永久冠修复。若不稳定则说明种植体失败,两段式种植体在观察3个月后,若稳定则旋入基桩进行永久冠修复。在93枚种植体中,某些患者在5年后种植义齿发生一些问题,其中种植体松动有8枚,种植体折断有3枚,但成功率仍在85%以上。故种植义齿是一种好的修复方法。
2 种植义齿修复的并发症
种植义齿修复的并发症有组织并发症、机械性并发症和功能性并发症。
2.1 组织并发症
(1)种植体周围进行性骨吸收;(2)局部软组织增生:表现为充血、水肿,肥大或肉芽组织形成;(3)种植体周围结缔组织长入;(4)龈缘炎症。(5)慢性疼痛。
2.2 机械性并发症
(1)种植体折断;(2)固定螺丝折断:固定螺丝折断主要发生在种植体颈部;(3)固定螺丝磨损;(4)支架折断;(5)上部结构松动、脱落。
导致种植牙修复失败的原因是什么
种植牙修复失败的原因
1、种植体基桩松动:种植义齿修复体未与种植体分离,修复体出现旋转松动;X线光片观察,基桩与种植体连接处可见间隙存在。
2、种植体的基桩折断:此时,种植基桩连同修复体与种植体分离,可以见到基桩折断端口;X光片观察,基桩一部分断于种植体内。
3、种植体周围炎:种植义齿未发生松动,种植体周围牙龈水肿,充血,有分泌物。X光片观察,种植体周围骨质吸收大于2mm。
导致种植牙修复失败的因素
1、种植体的设计:种植体植入缺牙区牙槽骨内,其主要的目的是支持修复体所承受的咀嚼压力,并传导到颌骨内。但是种植义齿所承受的合力,不仅有沿种植体轴向传导的垂直压力,而且有非轴向的水平压力和侧向压力,而水平压力极容易集中于种植体结构的薄弱部分。
2、种植牙的设计:种植牙的合理设计可以减少并发症的发生,延长种植义齿的使用时间。如果种植义齿所承受的合力超过了种植体所承受的范围,则易形成种植体的折断或者出现种植体周围骨质吸收,导致种植体松动。
3、种植体周围炎:种植体周围炎是种植牙常见的并发症:因为种植体周围组织结构薄弱,抵抗细菌的侵蚀能力较弱,而且发生炎症时对组织的反应能力较低,所以种植义齿修复时,应该考虑对种植体的保护。
只要是手术,其就会有失败的可能,因此,我们在选择疾病治疗方式的时候,一定要做好充分的心理准备。以上的资料讲解就是说的导致种植牙修复失败的原因是什么的介绍,在你阅读之后,是否对其真正的掌握了呢?
种植牙的植体种类都有什么
1、一段式种植体:一段式种植体是一种种植体基台与固位体为一段相连整体的一类种植体。一般情况下在进行一段式种植体手术时,医生会将与骨组织结合的固位体和与牙龈组织结合的基台部分一次手术植入完成。因此非常的省时省力,一次进行的种植也省去了患者的不少麻烦,但是由于基台直接暴露在口腔,因此种植牙的基台容易受外力的影响而产生动度
2、两段式种植体:两段式种植体即种植体基台与固位体分为两段而不是一个整体的一类种植体。两段式种植体在手术时,固位体和与牙龈组织结合的基台是前后分别进行两次手术植入完成的,因此称作两段式固位体,而在基台与固位体两段之间是通过种植体中心螺丝将其相连成为一个整体。这种两段式种植体的骨结合好,因此不容易感染到患者的义齿,属于一种很好的修复体。
3、骨结合式种植体:骨结合式种植体是指在人体活的骨组织与钛种植体之间发生的牢固、持久而直接的结合,即负载力量的种植体的表面与有活力的骨组织之间存在结构上和功能上直接的联系,这种种植体与骨组织之间由于没有任何结缔组织存在,因此不会间隔以任何组织,是一种效果优异的种植体。
种植牙使用寿命是多久 种植牙成功的标准
1、种植体在行使功能时无任何临床动度;
2、种植体周无X线透射区;
3、种植体修复1年后垂直骨吸收每年应小于0.2mm;
4、种植体周黏膜组织健康;
5、种植体成功率:5年末上颌为85%,下颌为90%,10年末上颌为80%,下颌为85%;
6、种植后无持续和(或)不可逆的下颌管、上颌窦、鼻底组织的损伤、感染及疼痛、麻木、感觉异常等症状。
种植体周围炎病因
(1) 牙周炎:广泛的研究表明,种植体周围的微生物种类与牙周炎患者牙周袋内的致病菌相似,这提示了种植体周围黏膜炎的细菌可由牙周炎患牙转移而来。因此种植前完善的牙周治疗对于种植体周围黏膜炎的预防显得尤为重要。尽管如此,国外学者(Roccuzo 2010)对经过完善的牙周治疗后行种植治疗的牙周炎患者进行长期随访,发现这部分患者种植体周围黏膜探诊出血的比例,仍显著高于牙周健康者。这表明,相比牙周健康的人而言,有牙周炎病史的患者在种植后对口腔卫生的维护标准应该更为严格。
(2) 糖尿病:作为一种全身性的代谢病,糖尿病可以增加患者对感染的易感性并且延迟创口的愈合过程。国外学者(Ferreira 2006)的一项调查表明,接受种植治疗的患者,如果血糖控制不佳(快速血糖≥126mg/dl),其种植体周围黏膜炎的发生率可高达64.6%。这表明,良好的血糖控制是有效预防种植体周围黏膜炎的一个重要前提。
(3) 吸烟:国内外大量的研究显示,长期吸烟者,其种植体周围黏膜的探诊深度、探诊出血指数均较不吸烟者增加。这说明吸烟与种植体周围黏膜炎具有显著的关联(Attard & Zarb 2002)如果种植体周围黏膜炎患者接受治疗同时进行戒烟,则治疗效果和预后会有明显改善,否则,则可加速种植体周围组织的进一步破坏。
种植牙可引发的一些并发症
虽然我们知道种植牙是目前比较优秀的牙齿修复的手段,但是因为种植牙而可能引发的并发症你却不可不知,老话说的好,“有备无妨”嘛。
1、伤口裂开:缝合过紧或过松,尤其在诱发感染的情况下,更易导致局部伤口裂开,应及时清创,再次缝合,避免种植体暴露。
2、出血:因粘骨膜剥离损伤大或粘膜下剥离广泛,尤其是术后压迫不良,均易发生粘膜下或皮下出血。如一期手术种植体穿出下颌下缘时,也可发生颏下淤血。局部淤血一般可在数日后吸收,可在术后早期冷敷,晚期热敷。因全身因素,有出血倾向者,应对症处理。
3、下唇麻木:多因术中剥离时损伤颏神经或种植体植入时直接创伤所致。前者多可恢复,后者应去除该种植体,避开神经重新选位植入。
4、窦腔粘膜穿通:上颌种植时,由于骨量不足,容易穿通上颌窦或鼻底粘膜,势必造成种植体周围感染,因及时去除。
5、感染:多因手术区或手术器械污染以及其它并发症诱发感染。
6、牙龈炎:种植义齿修复后,由于口腔卫生不良或清洁方法不当,对暴露在口腔的种植体基台清洁差,被粘附在基桩上的菌斑刺激牙龈所致。菌斑的形成大多由于种植体基台表面光洁度受到划伤,细菌得以在其上繁殖。因此,除种植体本身在生产加工时保证基桩光洁外,在手术操作、患者自我护理过程中都要对基台表面仔细保护。
7、牙龈增生:由于基台穿龈过少,或基台与桥架连接不良,造成局部卫生状况差,长期的慢性炎性刺激可致牙龈增生。
8、进行性边缘性骨吸收:多发生在种植体颈部的骨组织,与牙龈炎、种植体周围炎、种植体应力过于集中以及种植体机械折断长时间未纠正有关。
9、种植体创伤:常见种植义齿被意外撞击,严重时可致种植体轻微松动。
10、种植体机械折断:与种植体连接的部位如中心螺丝、桥柱螺丝折断,主要因机械性因素或应力分布不合理所致
种植牙常会引发的并发症
虽然我们知道种植牙是目前比较优秀的牙齿修复的手段,但是因为种植牙而可能引发的并发症你却不可不知,老话说的好,“有备无妨”嘛。
1、伤口裂开:缝合过紧或过松,尤其在诱发感染的情况下,更易导致局部伤口裂开,应及时清创,再次缝合,避免种植体暴露。
2、出血:因粘骨膜剥离损伤大或粘膜下剥离广泛,尤其是术后压迫不良,均易发生粘膜下或皮下出血。如一期手术种植体穿出下颌下缘时,也可发生颏下淤血。局部淤血一般可在数日后吸收,可在术后早期冷敷,晚期热敷。因全身因素,有出血倾向者,应对症处理。
种植牙的并发症
3、下唇麻木:多因术中剥离时损伤颏神经或种植体植入时直接创伤所致。前者多可恢复,后者应去除该种植体,避开神经重新选位植入。
4、窦腔粘膜穿通:上颌种植时,由于骨量不足,容易穿通上颌窦或鼻底粘膜,势必造成种植体周围感染,因及时去除。
5、感染:多因手术区或手术器械污染以及其它并发症诱发感染。
6、牙龈炎:种植义齿修复后,由于口腔卫生不良或清洁方法不当,对暴露在口腔的种植体基台清洁差,被粘附在基桩上的菌斑刺激牙龈所致。菌斑的形成大多由于种植体基台表面光洁度受到划伤,细菌得以在其上繁殖。因此,除种植体本身在生产加工时保证基桩光洁外,在手术操作、患者自我护理过程中都要对基台表面仔细保护。
7、牙龈增生:由于基台穿龈过少,或基台与桥架连接不良,造成局部卫生状况差,长期的慢性炎性刺激可致牙龈增生。
8、进行性边缘性骨吸收:多发生在种植体颈部的骨组织,与牙龈炎、种植体周围炎、种植体应力过于集中以及种植体机械折断长时间未纠正有关。
9、种植体创伤:常见种植义齿被意外撞击,严重时可致种植体轻微松动。
10、种植体机械折断:与种植体连接的部位如中心螺丝、桥柱螺丝折断,主要因机械性因素或应力分布不合理所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