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不是饿好的
糖尿病不是饿好的
核心提示:徐教授介绍,很多糖尿病人认为不吃饭或少吃饭就可以控制热量,这种做法是错误的。他解释,主食是人体所需能量的主要来源,如果摄入不足,机体就会分解自身的蛋白质和脂肪来提供能量,从而引起代谢紊乱,加重病情。
“您每天吃了4两米吗?” 武汉大学中南医院 内分泌科徐焱成教授在昨天的名医门诊中,对就诊的每一位 糖尿病 患者都要这样问一句。
徐教授本月17日在北京参加了”糖尿病高危人群早期干预项目——健康主食“教育计划的启动仪式”。他告诉“田巧萍导医”,这个教育活动将在包括武汉的14个城市举行,很多糖尿病人存在这样的饮食误区——主食吃得少,副食吃得多。
徐教授介绍,很多糖尿病人认为不吃饭或少吃饭就可以控制热量,这种做法是错误的。他解释,主食是人体所需能量的主要来源,如果摄入不足,机体就会分解自身的蛋白质和脂肪来提供能量,从而引起代谢紊乱,加重病情。
徐教授介绍,健康的人一天应该吃4-5两米。糖尿病人一天要吃4两米,如果运动量大,可以冒一点;如果行动不便或卧床,就要减一点。主食提供的热量要占到所有热量的55-60%。
徐焱成教授指出,通过健康饮食来预防糖尿病要做到“三个防止和三个增加”:防止总热量摄入过高,防止脂肪比例过高,防止膳食纤维比例过低;增加蔬菜水果的摄入,增加鱼类的摄入,增加谷物特别是粗粮的摄入,最终达到降低膳食热量密度的目的。
清晨饥饿小心糖尿病
①起床后好大口气,可能有幽门螺旋菌感染?
早晨你在为口气不清新而烦恼?口臭多与个人卫生和生活习惯有关,或是由于龋齿、牙周疾病导致,刷牙、洗牙及针对性的口腔治疗大多能解决问题。但是,如果口气很顽固,则往往预示着疾病。人们最容易想到的是,口腔附近器官的疾病,如扁桃体结石、鼻窦炎、鼻息肉等是导致口臭的常见原因。
但你可能想不到的是,口气很可能表示肠胃出了问题。比如,胃幽门螺杆菌感染可引起持续性口臭,还常伴有不同程度的饥饿感和胃痛。一旦吃饱喝足,口臭会随之减轻,而随着幽门螺杆菌的根治,口臭也会自动消失。
怎么办?
当清晨的口臭十分顽固,且时常感到胃部不适,如胃返酸、胃痛、胃涨等时,有必要去医院做一个幽门螺旋菌检查,以确定自己是否感染了这种病菌。这个检查可以通过呼气试验以及血液测试得到结果,一点也不麻烦。
②早晨刷牙时总出血,可能有血液病或者肝病瘾患?
牙刷刚刚碰到牙龈就出血,很多人马上想到的是牙周病。没错,牙周病患者经常在刷牙、吃东西时牙龈会出血,根治口腔病患是止血的关键。但如果你的口腔非常健康,那可以试着补充维生素C 并多吃水果蔬菜。如果这些还不能解决问题,且每天早晨刷牙时都出血,那么,你需要考虑患肝病的可能性。
原因是:当肝细胞损伤后,肝脏产生的凝血因子的功能会下降,继而凝血机制发生障碍,不仅会发生牙龈出血,同时还会有鼻子流血、月经过多等现象。也许,你仔细观察一下,还会发现伴随有脸色发黄、乏力、皮肤上有青紫斑点等症状。
怎么办?
在补充维生素C、维生素K 的同时,建议你每天早晨早饭后喝一杯黑咖啡。中医认为咖啡的酸苦味入肝经,每天喝一杯咖啡对调理肝脏功能有帮助。 确有研究认为西方人更少患肝脏疾病与喝咖啡的习惯有关。
③清晨饥饿来袭,小心糖尿病!
如果你在清晨4~5 点醒来后感到饥饿难忍、心慌不适,吃东西后症状有所缓解,但仍可有口干舌燥,想喝水的念头,那么可能是在提示你患上了糖尿病。早餐前测的血糖叫做空腹血糖,既是诊断糖尿病的重要参考,也能最好地反映患者自身胰岛素的分泌水平。
另外,如果你已经被诊断为糖尿病患者,却出现了夜间血糖控制平稳、清晨3~9时血糖升高的“黎明现象”,说明服药方法和用药剂量不妥,要及时到医院和医生沟通,以便调整药量,更科学地控制好血糖。
怎么办?
有了上述症状,最好及时查查血糖。血糖水平受很多因素的影响,和体重、血压、血脂等指标存在着联动关系。除了检测血糖,还要密切关注以上几个指标。因为糖尿病如果能做到及时、正确的治疗,对生活质量的影响短期内不会太大。
④突发性视物模糊,小心脑卒中!
清晨血压升高是促发心脑血管事件的重要原因,却最容易被人忽视。眼前突然出现昏黑一片,数秒钟后便可恢复正常;或者出现短暂性视力障碍,例如突然的视物模糊,呈阵发性发作,多在一小时内自行恢复……这些都有可能是患脑卒中的前兆。这是因为大脑内血流量减少,而眼动脉和视网膜中心动脉对大脑缺血最为敏感,所以最先出现了报警信号。
脑卒中之所以爱在早晨发作,可能是因为血小板在这个时段最多,它们更容易在血管内形成凝块。此外,血压的波动也是另外一个风险因素,起床时,血压从很低的水平猛增到较高的水平,剧烈波动会对脑卒中发作起到影响作用。
怎么办?
清晨起床时动作要缓,避免做剧烈运动。起床后不妨先喝杯白开水。发现状况及时到医院做脑血管健康检查。
糖尿病饿了怎么办 餐前一杯汤水
糖尿病患者在就餐前先喝一杯米汤或者菜汤,既现在胃里占有了一定的容量,又能补充一定的水分和营养。
糖尿病人如何解决饥饿感 先“苦”后“美”
饥饿明显的阶段可以适当吃粗粮,杂粮代替细粮,如红豆粥,绿豆粥,荞麦面,粗粮馒头等都是不错的选择,随着血糖的好转,饥饿感会减轻,可以适当的增加细粮的比例,重新享受美食生活。
糖尿病饥饿怎么办 适量进食水果
糖尿病患者可在两餐之间或者餐前吃少量含糖量低的水果,这样既可增加营养和膳食纤维,又可以解决了糖尿病患者的饥饿感。
糖尿病人为何总感觉饿
糖尿病人为何总感觉饿?多食是糖尿病常见症状之一,尤其表现在较重的或控制不好的糖尿病患者。那么糖尿病为什么出现多食呢?我们请北京东四中医院糖尿病诊疗中心专家来介绍。
糖尿病老是饿什么原因?糖尿病专家介绍说,糖尿病患者为什么多食的原因主要是糖利用得不好,虽然吃得多,但由于血糖不能进入细胞,不能被细胞利用,从而刺激大脑的饥饿中枢而多食,且进食后无饱腹感,造成进食次数和进食量都明显增多。
糖尿病病人摄入的食物(葡萄糖),不能被充分利用,而是随着小便一起排也体外,热量来源不足,机体常处于饥饿难忍的状态,出现食欲亢进现象。吃得越多,血糖越高,尿中排出的糖也就越多,这时饥饿的感觉就越厉害。如果突然食欲下降,很可能出现严重并发症,这要特别加以注意。约有一半的糖尿病患者会出现多食,表现为饭量比以前增大,或者进食比同年龄、同性别、同劳动强度的人明显增大,但仍时有饥饿感。
糖尿病多食患者饮食上宜选择具有清热生津、益气养阴功能的食物。如菠菜、萝卜、苦瓜、冬瓜、粟米、山药、猕猴桃、荸荠、海参、鲤鱼、田螺、乌骨鸡、鸭肉、鹅肉、兔肉、牛奶等。慎食辛辣助热食物,如姜、椒、韭、酒等。提倡清淡饮食,避免“甘肥厚味”。伴有痰者,可常食一些化痰食物,如萝卜、梨、杏仁、丝瓜等,同时限制摄入猪肉等生痰食物。伴有血瘀者,可常食用一些具有活血化瘀作用的食物,如紫茄子、红菜苔、藕、玫瑰花茶等。
糖尿病人为何总感觉饿?通过上述内容的介绍希望大家对糖尿病患者出现的这种情况有所了解,同时在糖尿病的过程当中也要了解有关糖尿病的饮食方面的内容,这对于糖尿病的治疗是非常有帮助的。
糖尿病容易饿怎么办 心理方法
减少饮食量,不要有事先的饥饿思想准备,通过一段时间的忍耐就能适应,对糖尿病人重要的是营养平衡,过量的饮食无疑会给机体有关脏器组织带来负担。
糖尿病容易饿怎么办 吃些蔬菜水果
进餐前先吃一碗蔬菜,以增加饱腹感,然后再进正餐。两餐之间饥饿时,可吃些黄瓜、西红柿等加餐。
糖尿病病人吃糖好吗
据统计冬天是糖尿病病人病情严重和发生并发症较多的季节,冬季糖尿病病人更应该加强自我保健意识。在日常生活中糖尿病饮食与普通人饮食具体的差别不适很大,但还是需要有一定的节制,不能和正常人吃饭一样随便乱吃,要注意控制饮食,特别是主食,如大米、面粉以及其他的含有淀粉类的食物,禁止吃糖、糕点等食物。
冬季糖尿病病人,在日常生活中的饮食可以多吃一些(羊肉、姜汤)等御寒的食物,避免机体受到寒冷的刺激后,分泌大量的肾上腺素,从而加重病情。常用的还有蚌肉苦瓜汤、山药莲子汤、山药枸杞蒸鸡等。
像巧克力、白糖、红糖、麦芽糖、甜饮料、蛋糕、甜面包以及糖制糕点等这类食物都是非常容易造成血糖的升高的食品,在日常生活中糖尿病病人。最好能尽量避免摄入这类食物。并且,像肥猪肉、羊油、奶油等这些含有大量胆固醇的食物,糖尿病病人就更应特别注意,尽量不用或者是少用,防止动脉硬化性心脏病的发生。
综上所述,知道了冬季糖尿病病人吃什么好之后,在日常的糖尿病饮食中就应该多加注意,糖尿病人在饮食方面需要长时间的坚持,特别是不能因为病情有所好转就半途而废,否则会导致糖尿病病情严重,更加难以治疗。
总是饿想吃东西怎么回事 糖尿病
糖尿病这种极为常见的慢性疾病的典型症状就是吃得多,这是因为糖尿病患者由于胰岛素分泌出现障碍,身体内的葡萄糖无法得到充分地利用,因此身体常常处于半饥饿状态,为了保持身体的正常运行,大量的进食就显得尤为关键。除此之外,身体消瘦、排尿增多、身体疲乏、足部疼痛等表现都是糖尿病的典型症状。一旦出现这些信号一定要及时进行检查治疗。点击蓝字了解更多:糖尿病人很怕这4种油 吃得越多危害越大。
糖尿病饥饿怎么办 少食多餐
糖尿病总是容易饿的人应该讲每日饮食总量分配到4-5餐中,白天没3-4小时进餐异常,睡前1-2小时少量加餐。这样既能避免或减少餐后高血糖,又可以避免“饿的慌”现象。
糖尿病患者饥饿怎么办
有的糖尿病病人在听了糖尿病医师或者营养师的课程捷,感到饮食控制很重要,便发誓要控制饮食了,可没有几天就不能坚持了,他们说:“实在受不了这个罪了,太饿了”。遇到这种情况怎么办呢?我认为有三件事可做:
第一是再审查一下控制饮食的计划是否适宜,有些人虎头蛇尾,恨不得控制饮食的第二天就达到减肥和降低血糖的目的,限制得太狠了,反而不能持之以恒,结果是欲速则不达。对原来食量很大的病人可以采取逐步限制饮食的方法,这样病人比较容易适应。
第二是采用少量多餐的进食方法,每顿少吃点儿,省得对胰岛素的分泌产生太强的刺激作用,多吃几顿,没到饥饿难忍之时就已经加上餐了。如果加餐时食用的是牛奶、鸡蛋、蔬菜或豆制品等比较耐饿的食品,那就更好了。
第三,如果饮食控制计划适宜,就必须坚持到底。要知道糖尿病病人吃多了,吃进去的东西倒是也消化、吸收了,但却无法被充分利用,只是产生了高血糖,破坏一下身体后就从尿排出去了,所以越感到饿。只要坚持控制饮食,以后身体逐渐适应了,肚子“饿小了”,也就不那么觉得饥饿难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