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7n9有哪些症状
h7n9有哪些症状
(一)一般表现。
患者一般表现为流感样症状,如发热,咳嗽,少痰,可伴有头痛、肌肉酸痛和全身不适。重症患者病情发展迅速,表现为重症肺炎,体温大多持续在39℃以上,出现呼吸困难,可伴有咯血痰;可快速进展出现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纵隔气肿、脓毒症、休克、意识障碍及急性肾损伤等。
(二)实验室检查。
1.血常规。白细胞总数一般不高或降低。重症患者多有白细胞总数及淋巴细胞减少,并有血小板降低。
2.血生化检查。多有肌酸激酶、乳酸脱氢酶、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丙氨酸氨基转移酶升高,C反应蛋白升高,肌红蛋白可升高。
3.病原学检测。
(1)核酸检测。对患者呼吸道标本(如鼻咽分泌物、口腔含漱液、气管吸出物或呼吸道上皮细胞)采用real time PCR(或RT-PCR)检测到H7N9禽流感病毒核酸。
(2)病毒分离。从患者呼吸道标本中分离H7N9禽流感病毒。
(三)胸部影像学检查。发生肺炎的患者肺内出现片状影像。重症患者病变进展迅速,呈双肺多发磨玻璃影及肺实变影像,可合并少量胸腔积液。发生ARDS时,病变分布广泛。
(四)预后。人感染H7N9禽流感重症患者预后差。影响预后的因素可能包括患者年龄、基础疾病、合并症等。
有的人患有了H7N9,潜伏期是比较长的,而且一开始的症状并不明显,只是有一些发热、头痛、咳嗽等,在很多人看来这只是一般的小病,但慢慢就会病情加重,成为重症肺炎,呼吸困难,所以在遇到咳嗽感冒等小病时,还是要去医院检查。
H7N9禽流感病毒来自于哪种动物
目前证实,H7N9禽流感病毒来自于 家禽和鸽子。目前尚未发现猪感染 H7N9病毒的证据。至于家禽和鸽子中 的H7N9病毒来自哪里还不清楚。
H7N9可以吃鸡吗 H7N9期间少自行购买活鸡
H7N9禽流感病毒可以通过禽类本身以及禽类的排泄物、分泌物等进行传播,人类接触可能携带有H7N9病毒的禽类羽毛、分泌物、排泄物后,如果没有及时洗手,或者手上存在伤口,H7N9病毒可能通过呼吸道、眼结膜、破损的皮肤等方式感染到人身上。
而且购买活鸡一般要到大型的活禽市场上,更容易接触大量的禽类羽毛、排泄物等,感染H7N9禽流感的风险加大。
H7N9禽流感潜伏期多久 H7N9病毒怎么传染给人
H7N9禽流感病毒可以通过禽类本身以及禽类的排泄物、分泌物等进行传播,人类接触可能携带有H7N9病毒的禽类羽毛、分泌物、排泄物后,如果没有及时洗手,或者手上存在伤口,H7N9病毒可能通过消化道、呼吸道、眼结膜、破损的皮肤等途径传染到人身上。
什么是禽流感
禽流感,全名鸟禽类流行性感冒,是由病毒引起的动物传染病,通常只感染鸟类,少见情况会感染猪。禽流感病毒高度针对特定物种,但在罕有情况下会跨越物种障碍感染人。自从1997年在香港发现人类也会感染禽流感之后,此病症引起全世界卫生组织的高度关注。其后,此流感一直在亚洲区零星爆发,但从2003年12月开始,禽流感在东亚多国──主要在越南、韩国、泰国爆发,并造成多名病人丧生。现时远至东欧多个国家亦有案例。
根据核蛋白的抗原性分类
禽流感病毒则属甲型流感病毒,甲型流感病毒根据位于其套膜上的血凝素及神经氨酸酶的抗原性分为若干亚型,血凝素(H)有16个亚型;神经氨酸酶(N)有9个亚型,以血凝素和神经氨酸酶的序号命名。所有的这些亚型都可以感染鸟,在禽类中高致病性的属于H5、H7亚型。典型的鸡禽流感病毒是H7N7型,造成1983年、1984年在美国东部大流行的是H5N2型。目前东南亚地区出现的人类感染是H5N1型。1997年发现的H5N1型毒株被认定是当时流行性感冒的病源。1999年,香港出现过H9N2型禽流感的人类感染,2003年,荷兰出现过H7N7型禽流感的人类感染;2006年1月,美国出现H3N2型。
根据病原体分类
禽流感可分为高致病性、低致病性和非致病性禽流感三大类。
一、非致病性禽流感不会引起明显症状,仅使染病的禽鸟体内产生病毒抗体。
二、低致病性禽流感可使禽类出现轻度呼吸道症状,食量减少,产蛋量下降,出现零星死亡。
三、高致病性禽流感最为严重,发病率和死亡率均高,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死亡率约是60%,家禽鸡感染的死亡率几乎是100%,无一幸免。
h7n9禽流感与普通流感区别
流感
流行性感冒,简称流感,是由流感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最常见的流感起病突然,畏寒、寒战,高热,体温可达39~40℃,伴头痛、全身肌肉关节酸痛、极度乏力、食欲减退等全身症状,常有咽喉痛、干咳,可有鼻塞、流涕等。如无并发症,多于发病3~4天后症状好转,但咳嗽、体力恢复常需1~2周。轻症者如普通感冒,症状轻,2~3天可恢复。
禽流感
禽流感主要
是指禽中流行的由流感病毒引起的感染性疾病。禽流感病毒可分为高致病性禽流感病毒、低致病性禽流感病毒和无致病性禽流感病毒。高致病性禽流感病毒目前只发现H5和H7两种亚型。
由于种属屏障,禽流感病毒只在偶然的情况可以感染人,既往确认感染人的禽流感病毒有H5N1、H9N2、H7N2、H7N3、H7N7、H5N2、H10N7,症状表现各不相同,可以表现为呼吸道症状、结膜炎、甚至死亡。人感染高致病性H5N1禽流感病毒后常表现为高热等呼吸道症状,往往很快发展成肺炎,甚至急性呼吸窘迫综合症和全身器官衰竭,甚至死亡。
H7N9禽流感
流感病毒可分为甲(A)、乙(B)、丙(C)三型。H7N9禽流感病毒属于甲型流感病毒,其中“H”是指流感病毒血凝素蛋白(HA),可分为1-16种亚型,“N”是指病毒神经氨酸酶蛋白(NA),可分为1-9种亚型,HA不同亚型可以与NA的不同亚型相互组合形成不同的流感病毒。
H7N9流感死亡率高
截至2013年4月5日17时,全国共报告人感染H7N9禽流感确诊病例16例,其中死亡6人。
5天前,中国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通报,上海市和安徽省发现3例人感染H7N9禽流感病例。这是首次在人身上发现H7N9病毒,也是在中国大陆的禽上首次发现H7N9病毒。
此前,仅在2009年,在捷克的鹅身上发现过H7N9亚型低致病性禽流感疫情。
为何本来只是低致病性的H7N9,在大陆造成了高死亡率?
传播与变异
流行性感冒病毒一般可分为三种:A型、B型和C型。其中B型和C型一般只在人群中传播,很少传染到其他动物,危害并不很大。
禽流感则属于A型,可在野马、家禽、猪、鲸、马和海豹等动物体内传播。这种病毒表面的蛋白质分为H和N两大类:H是血细胞凝集素(Hemagglutinin),其作用有如病毒的钥匙,用来打开及入侵人类或牲畜的细胞;N是神经氨酸(Neuraminidase),能破坏细胞的受体,使病毒在宿主体内自由传播。
根据H和N的形态,A型病毒可由16种不同的H子型和9种N子型排列组合而成。这些病毒每隔一段时间就发生一次小突变,虽然每次变异可能很小,但都会使针对变异前的病毒所开发的疫苗无效。
另一种情况则是一种亚型病毒与另一种亚型病毒交换基因。当这种禽身上的病毒传染给人时,就会产生一种全新的、人类免疫系统完全不熟悉的新亚型病毒。
此前,禽流感病毒H5N1、H9N2、H7N7,H10N7等均有感染人的报道。此外血清学的证据表明,H4、H6以及 H11亚型病毒也可能感染过人。
H7N9则一直比较温和,只在动物间传播,并非高致病性。此次它在人身上发现,证实这种病毒具备跨物种传播能力。
这些年间,H7N9的基因发生了什么变化,致使本来一直在动物间传播、并非高致病性的病毒,传到了人身上?对此,研究者们还没有给出答案。
治疗延迟导致高致死率
低致病性禽流感,对禽类的危害并不大。家禽感染引起轻度呼吸道感染或产蛋率下降等临床症候群,其本身并不一定造成禽群的大规模死亡。由于它们对家禽养殖和贸易的影响没有高致病性禽流感严重,因此没有被列为A类或B类疾病。但它感染后往往造成禽群的免疫力下降,对各种病原的抵抗力降低,常常易发生并发或继发感染。
但这种对禽类危害不大的病毒,此次在中国对人的危害却呈现出高致病性的特点。
中国农科院一位研究禽流感的专家解释,H7N9这种在禽类身上仅在上呼吸道复制的病毒,却容易很快侵入人的肺部底部,大量繁殖。
据病毒发现者、现任上海市公共卫生临床中心副主任兼任中心感染科主任卢鸿洲介绍,H7N9型禽流感对人的高致死率是因为人一旦发现是此种禽流感,往往已到了晚期。
一位接诊医生说,H7N9型禽流感病患早期很难鉴别。患者感染后最初的3至5天,仅有咳嗽、痰少、血常规显示白细胞偏低,症状与普通流感无异。病患就诊也往往按照普通感冒治疗。危险的是,按照普通流感治疗不仅无效,而且病情会迅速加重。患者在5至9天后高热不退,伴随肺部炎症;随后病情在24至48小时内急转直下,突然呼吸衰竭,心、肝、肾器官衰退。患者如在24小时内得不到有效救治,往往会导致死亡。
这位医生说,该病毒对“达菲”仍然敏感。如果早期治疗,是有效的。
好在现在病毒还没有人际传播能力。也就是说,人传人的危险暂不存在。上海疾控中心主任吴凡在4月5日的发布会上说,经过实验室检测,发生发烧等轻微流感症状的1名密切接触者为H7N9阴性。这就证明,此患者没有感染H7N9病毒,目前患者正在平稳恢复中。
H7N9可以吃鸡吗 H7N9期间可以吃鸡吗
H7N9禽流感多发期间还是可以吃鸡的。H7N9禽流感病毒虽然可以通过禽类本身以及禽类的排泄物、分泌物、其他禽类产品等进行传播,但只要在选购和吃鸡的方法上面做的正确,是不会被传染H7N9的。
H7N9 与H1N1有什么区别吗
甲型H1N1流感为急性呼吸道传染病 ,其病原体是一种新型的甲型H1N1流感病毒,在人群中传播。与以往或目前的季节性流感病毒不同,该病毒毒株包含有猪流感、禽流感和人流感三种流感病毒的基因片段。人群对甲型H1N1流感病毒普遍易感,并可以人传染人,人感染甲流后的早期症状与普通流感相似,包括发热、咳嗽、喉痛、身体疼痛、头痛、发冷和疲劳等,有些还会出现腹泻或呕吐、肌肉痛或疲倦、眼睛发红等。2009年开始,甲型H1N1流感在全球范围内大规模流行。2010年8月,世卫组织宣布甲型H1N1流感大流行期已经结束。H7N9型禽流感是一种新型禽流感 ,于2013年3月底在上海和安徽两地率先发现。H7N9型禽流感是全球首次发现的新亚型流感病毒,尚未纳入我国法定报告传染病监测报告系统,并且至2013年4月初尚未有疫苗推出。被该病毒感染均在早期出现发热等症状,至2013年4月尚未证实此类病毒是否具有人传染人的特性,上海2名患者抢救无效死亡,安徽滁州1名患者正在南京抢救中。截至2013年4月5日23时,中国内地人感染H7N9禽流感病例数上升为16例,其中6人死亡。H7N9是禽流感的一种亚型。流感病毒颗粒外膜由两型表面糖蛋白覆盖,一H7N9禽流感新闻型为血细胞凝集素(即H),一型为神经氨酸酶(即N),H又分15个亚型,N分9个亚型。所有人类的流感病毒都可以引起禽类流感, 但不是所有的禽流感病毒都可以引起人类流感 ,禽流感病毒中,H3、H5、H7、H9可以传染给人,其中H5为高致病性。H3为人犬共患,依据流感病毒特征可分为 HxNx共135种亚型 ,H7N9亚型禽流感病毒是其中的一种,既往仅在禽间发现,未发现过人的感染情况。这个病毒的生物学特点、致病力、传播力,还没有依据进行分析判断。H7N9亚型禽流感病毒是甲型流感中的一种,既往仅在禽间发现,未发现过人的感染情况。 流感是由流感病毒引起的一种急性呼吸道传染病。流感病毒可分为甲(A)、乙(B)、丙(C)三型。其中,甲型流感依据流感病毒特征可分为HxNx共135种亚型。
甲型h7n9的病毒介绍
港大教授袁国勇经过分析中国公布H7N9的基因图谱后表示,H7N9禽流感病毒是经过基因交换的病毒,在之前从来没有出现过,而病毒基因有八节(HA与NA来自H7N9禽流感病毒,6个内部片段﹝分别为PB2、PB1、PA、NP、MP、NS﹞来源于H9N2禽流感病毒 ),其中H7的部分是来自浙江的野鸟,N9的部分是来自韩国的野鸟,其余的六节相信是来自长江以北;英国《自然》杂志亦刊文报道,H7N9源于三种病毒株在同一感染宿主中的交换与重组;但病毒出现基因经过基因交换,令病毒开始适应人类或体温与人类相近的动物而繁殖;香港大学公共卫生学院裴伟士教授指出,新病毒不像以往出现过的可引致禽畜大规模发病致死标记,无法以扑杀禽畜而消灭源头,另外该病毒对神经氨酸酶抑制剂敏感。
H7N9禽流感会带来什么危害
禽流感是一种危险性极高的流行疾病,表现为传播迅速快、发病快、死亡率高等 特点。那么H7N9会给人类带来哪些危害呢?要注意哪些事项呢? 今天我要为大家分享H7N9禽流感会带来什么危害有哪些。
1H7N9禽流感会带来什么危害主要是引发呼吸衰竭、导致死亡。死亡率在60%以上。
2H7N9禽流感,主要是通过接触病禽和病死禽及其分泌物为主要传播途径,引发身体的综合病症
3H7N9禽流感会给人造成恐慌心理,能引发肺部呼吸疾病,严重的可以发展为重度性败血症疾病。
4日常生活中要增加适当的运动,出门要带上口罩,可以吃一些保健品增加身体的免疫功能抵制H7N9的病毒。
注意事项:一旦患了感冒也不要惊谎,保证充实的睡眠和身体的休息。
h7n9禽流感的病因
基因来源
2013年4月初,中国科学院病原微生物与免疫学重点实验室对H7N9禽流感病毒进行基因溯源研究显示,H7N9禽流感病毒基因来自于东亚地区野鸟和中国上海、浙江、江苏鸡群的基因重配。而病毒自身基因变异可能是H7N9型禽流感病毒感染人并导致高死亡率的原因。
研究结果初步显示,H7N9禽流感病毒暂未发现在猪群中的进化痕迹,暗示了猪在这次病毒基因重配中未发挥中间宿主的作用。
研究人员表示,该研究室病毒片段的重配研究结果显示,H7N9禽流感病毒的8个基因片段中,H7片段与浙江鸭群中分离的禽流感病毒相似,浙江鸭群中的病毒往上追溯,与东亚地区野鸟中分离的禽流感病毒基因相似;N9片段与东亚地区野鸟中分离的禽流感病毒相似。其余6个基因片段与H9N2禽流感病毒相似。据病毒基因组比对和亲缘分析显示,H9N2禽流感病毒来源于中国上海、浙江、江苏等地的鸡群。
基因重配的发生地很有可能在中国的长三角地区,过程可能是亚欧大陆迁徙的野鸟(携带病毒)在自然迁徙过程中(经由韩国等东亚地区)和中国长三角地区的鸭群、鸡群携带的禽流感病毒进行基因重配而产生。
基因序列
科学家们说,一种此前从未在人体内发现的致命禽流感病毒的基因序列数据显示,这一病毒已经发生某些可能使之更易在人类中大流行的变异。
2013年4月3日,迄今没有证据显示,H7N9禽流感病毒正在人际间传播,也存在以下可能性:这种病毒可能会逐渐销声匿迹,不会完全变异为一种人流感。就在中国宣布已确诊多例H7N9禽流感病例数天后,全球各地多家实验室的流感专家开始研究从病人体内分离出来的样本的DNA序列数据,以评估发生大流行的可能性。
世界上最顶尖的流感专家之一、荷兰伊拉斯谟医疗中心的阿布·奥斯特豪斯说,序列显示已发生了某些足以让政府进入戒备状态、对动物和人群加强监控的基因变异。
H7N9禽流感病毒为何突袭人间
H7N9病毒在人体内发生基因突变
释疑
1为何各地终止应急响应后,北京又发现H7N9确诊病例?
中国疾控中心病毒所副所长、国家流感中心主任舒跃龙:这个病毒不会自动消失。大量生物特征表明,H7N9禽流感病毒仍在自然界活动,对人类仍构成重大威胁,对H7N9持续的严密监测和研究,才能让人类拥有抵御这种新型重组病毒的足够能力。
陈化兰是国内专门从事禽流感研究的专家,国家禽流感参考实验室主任、OIE(世界动物卫生组织)禽流感参考实验室主任。这项研究是由陈化兰科研团队进行的系统检测。
今年,我国内地的H7N9禽流感疫情已导致百余人感染,而病毒能否在人与人之间发生传播一直是一个焦点问题。陈化兰团队通过全基因序列比较发现,从禽体和从人体中分离的H7N9病毒基因组高度同源,且所有病毒都具有结合人呼吸道上皮细胞受体的能力,这正是H7N9易感染人的主要原因。
而在利用家禽和小鼠测试H7N9病毒的致病能力时发现,禽体内分离的H7N9病毒对鸡、鸭和小鼠无致病性,但从人体内分离的H7N9病毒可引起小鼠严重发病,体重下降超30%,甚至死亡,“这表明,人体H7N9分离株在人体复制过程中发生了基因突变”,因而变得致病力强。
研究表明“人际间可能高效传播”
科研团队还利用雪貂测试了两株禽体H7N9分离病毒和3株人体H7N9分离病毒的传播能力,对呼吸道飞沫传播测试发现,其中1株禽体分离病毒和所有3株人体分离病毒在雪貂中均可经呼吸道飞沫传播,且1株人体分离病毒传播效率最高。说明人体的H7N9病毒可经飞沫在雪貂中高效传播。
官网上显示,陈化兰指出,H7N9病毒对禽类的无致病性,可使它在禽类中存在而不易被发现,增加了H7N9病毒传染给人并发生更多基因突变的机会,从而可能使H7N9病毒获得在人与人之间的高效传播能力。为此,呼吁全球对H7N9病毒的防控绝不能掉以轻心,应密切监测自然界尤其是人群中H7N9病毒的变异,以有效阻止H7N9流感病毒在人间大流行。
中国工程院院士钟南山昨日在接受媒体采访时指出,实验室研究不等同于流行病,但这个研究是对今后禽流感防控提出的一个注意和警钟。
新京报记者廖爱玲
2既然H7N9不曾离开,为何只在北京被发现?
中国疾控中心应急办主任冯子健:对一个新病毒的追踪,对于医疗机构来说,需要病例的临床诊断、治疗、样本采集、报告各环节都做好,形成一个完整的链条。目前全国各地、不同医疗机构,对上述各环节的认识和技术把握水平,都是不同的;对H7N9的警惕性也各不相同。比如,北京最新确诊的这个病例,在河北已经发病,但直到前往北京朝阳医院就诊时才被发现。朝阳医院的医务人员对流感样病例的警惕性高,医院本身也具备针对流感病毒的检测能力,所以很快鉴别出了H7N9感染者。
3如果H7N9持续发现病例,国家是否需要规范各医疗机构的监测?
冯子健:中国疾控中心会通过技术支持,要求各地市疾控中心、各级医疗机构加强对不明原因肺炎及流感样病例的监测和检测。目前,各地市疾控中心均具备针对H7N9的检测能力和检测试剂,不少医疗机构的实验室也具备检测能力。
4H7N9是否可能被纳入法定传染病报告序列?
冯子健:目前还在论证中。一种新发传染病是否纳入国家法定报告病种,需要考虑多种因素。比如,要求对一种临床表现特征尚不明确,不容易识别的病种纳入法定报告,会大大增加医疗机构的报告压力和相关实验室的检测压力。H7N9疫情目前仍处于散发、偶发状态,病例不多,临床表现和致病机制还有待进一步明确。
5疫苗是否有望在今年秋冬研制成功?
舒跃龙:到目前为止,全球还没有谁宣布H7N9疫苗研制成功的进展。H7N9疫苗的研制已经非常紧迫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