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生健康

儿童急性化脓性中耳炎伴鼓膜穿孔如何治疗

儿童急性化脓性中耳炎伴鼓膜穿孔如何治疗

儿童急性化脓性中耳炎的早期诊断、早期治疗和预防复发是十分重要的。为了获得良好的治疗效果和预防复发,治疗时用药量要大,使药物的浓度足以尽快地消灭细菌,用药的时间要够长,以使感染的细菌彻底消灭,一般为1星期或持续到感染消失后48h。若用药量和用药时间不足,虽可暂时抑制细菌,使急性症状减轻,但不能彻底消灭细菌,且易使细菌产生抗药性,使成为慢性感染。

鼓膜若已穿孔,有脓性分泌物流出,应注意清洁外耳道,用30%乙醇棉签清擦以保护外耳道皮肤。在急性化脓性中耳炎的初期最好不用任何滴耳药,以免药液将外耳道的细菌带人中耳,引起混合感染,增加治疗困难;更不宜用有颜色的药物,如红汞、甲紫等,以免妨碍鼓膜的观察、鼓膜的病变是中耳病理的反映。若鼓膜穿孔小,禁止使用粉剂,以免妨碍脓性分泌物的引流。

对鼓膜末穿孔的病例,不要认为用了抗生索治疗就可太平无事,必须密切观察患儿全身和局部情况。用足量青霉素治疗24~36h后,若小儿仍发高热和哭闹不安,检查又示鼓膜红肿和外凸,则应作鼓膜切开术,以利中耳脓液的引流,同时取中耳脓液作细菌培养和药敏试验,以便选用有效的抗生素治疗。近年来由于抗生素的滥用,有耐药性的菌种逐渐增多,所以药敏试验十分重要。另一个作用是建立中耳引流,这不但可减少脓性分泌物对机体的损害,并可缩短病程,减少并发症和保护听力:所以,在用抗生素治疗急性化脓性中耳炎的同时,鼓膜切开术往往仍属必要。

中耳炎的症状和治疗

因为中耳在耳部比较靠内的地方,我们的肉眼很难观察到。那么,中耳炎的病症是怎样的呢?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吧!

1、化脓性中耳炎

(1)急性化脓性中耳炎其症状主要是耳痛、流脓。可有发热、呕吐等。

(2)慢性化脓性中耳炎本病在临床上较为常见,常以耳内间断或持续性流脓、鼓膜穿孔、听力下降为主要临床表现,严重时可引起颅内、颅外的并发症。

2、非化脓性中耳炎 分泌性中耳炎。

(1)听力下降。

(2)耳内闷胀感或闭塞感。

(3)耳痛 急性分泌性中耳炎时可有轻微耳痛,慢性分泌性中耳炎多在继发感染时可出现耳痛。

(4)耳鸣 一般不重,可为间歇性,当头部运动、打呵欠或擤鼻时可闻及气过水声。

(5)耳镜检查 急性期鼓膜周边有放射状血管纹。

因为中耳炎主要分为急性化脓中耳炎和慢性中耳炎两种,所以对于这两种中耳炎的治疗与用药,我们需要区别对待。

急性化脓性中耳炎鼓膜未穿孔者全身使用抗生素治疗,耳内疼痛严重的使用酚甘油滴耳,伴有急性鼻炎的使用呋麻液滴鼻;鼓膜穿孔者则不能使用酚甘油滴耳,应该使用过氧化氢清洗外耳道和中耳,清洗干净后在使用抗生素滴耳液滴耳,配合全身使用抗生素治疗,一般不难治愈,穿孔的鼓膜也可以愈合。

慢性中耳炎分为慢性单纯性中耳炎、慢性骨疡型中耳炎和慢性胆脂瘤型中耳炎。慢性单纯性中耳炎的治疗要使用过氧化氢溶液清洗外耳道和中耳,将外耳道和中耳的脓性分泌物清洗干净后,吸干或擦干,再使用抗生素滴耳液滴耳,配合全身使用抗生素治疗,一般可以控制急性炎症,炎症控制后中耳内粘膜恢复正常,无分泌物,这时叫“干耳”,干耳后如果咽鼓管功能正常可行鼓膜修补术,以便达到治愈的目的;慢性骨疡型中耳炎和慢性胆脂瘤型中耳炎的治疗则必须行手术治疗才能彻底治愈,并解除颅内感染的危险,开放引流鼓室和鼓窦、清除炎性组织和胆脂瘤,最后根据情况进行鼓室成形术。

耳朵流脓是中耳炎么

耳朵流脓是中耳炎么?医师介绍,耳朵里流脓一方面可能是急性化脓性中耳炎引起的。急性化脓性中耳炎主要是由于呼吸道感染和鼻咽部堵塞过久而引起咽鼓管发炎和阻塞,使其失去防御能力,细菌乘虚而入所致。

另一方面,可能是慢性化脓性中耳炎引起的。慢性化脓性中耳炎为中耳粘膜,甚至骨膜、骨质的慢性化脓性炎症,其特点是鼓膜穿孔,反复耳漏。慢性化脓性中耳炎多以急性化脓性中耳炎开始,如急性炎症消退2—3月后仍继续流脓,则示病变已进入慢性。

耳朵里流脓,盲目的自行处理流脓,应及时选择专业化耳鼻喉医院,针对病因,从根本上采取治疗措施,避免留下隐患。

化脓性中耳炎如何治疗用药

1。分泌性中耳炎该病是引起儿童听力减退常见原因之一。

可选用抗生素和糖皮质激素类药物。急性期通常采用青霉素类或头孢类抗生素口服;可采用口服地塞米松或强的松作短期治疗。

2。化脓性中耳炎本病很常见,以耳痛(急性中耳炎)、耳道流脓、鼓膜穿孔和听力下降为临床特点。

处理不当可引起严重的颅内、外并发症而危及生命。

1)急性化脓性中耳炎的治疗。

全身治疗时应控制感染,可用青霉素类、头孢菌素类或喹诺酮类药物,其中阿莫西林对常见致病菌敏感,治疗费用低廉,为首选用药;其它如阿莫西林-克拉维酸、头孢呋辛等也有很好疗效。鼻腔、鼻咽部应用减充血剂如1%麻黄素,有利于咽鼓管功能的恢复。在鼓膜穿孔前用2%酚甘油滴耳,可消炎止痛。鼓膜穿孔后应用抗生素滴耳液如0。3%氧氟沙星、0。25%~1%氯霉素液滴耳治疗,炎症消退后穿孔多能自行愈合。

2)慢性化脓性中耳炎的局部药物治疗。

临床上宜根据不同类型的病变,采用不同治疗方法。炎症明显者,用抗生素药液滴耳;粘膜炎症已基本消退,中耳潮湿者,可用酒精或甘油制剂滴耳,如3%硼酸酒精、3%硼酸甘油等;粉剂如硼酸粉、水杨酸粉等,仅可用于鼓膜大穿孔且分泌物很少者。

急性化脓性中耳炎的4大治疗原则

1、病因治疗:急性化脓性中耳炎患者应积极治疗引起疾病发作的鼻部及咽部慢性疾病,如腺样体肥大、慢性鼻窦炎、慢性扁桃体炎等。

2、控制感染:及早应用足量抗生素或磺胺类药物可有效控制感染,预防急性化脓性中耳炎转为慢性中耳炎,一般可用青霉素和头孢菌素类药物等治疗,鼓膜穿孔后取脓液作细菌培养及药敏试验,可参照其结果改用适宜的抗生素。

3、通畅引流:鼓膜穿孔前可用1~2%酚甘油滴耳,可消炎止痛,鼓膜穿孔后立即停用酚甘油,先以3%双氧水清洗,并拭净外耳道脓液,局部应用抗生素,恢复期可用0.3%氧氟沙星等滴耳,炎症消退后穿孔多可自行愈合。

4、手术治疗:鼓膜穿孔长期不愈合者,可行鼓膜修补术。如全身局部症状较重,鼓膜明显膨出;或穿孔太小,引流不畅;或有并发症可疑时,应在无菌操作下行鼓膜切开术。

耳膜穿孔应如何治疗

一、外伤性穿孔

1、外伤性耳膜穿孔有可能自行愈合。如果没有继发感染,一般不需要服用消炎西药。

2、外伤性穿孔后,应特别注意保护,勿使污水入耳,不应滴用任何药物入耳(耳道内不干净,如果点药入耳,使细菌进入鼓室,反而引起炎症)。

3、外伤性穿孔后,如果超过3个月仍未自行愈合,可以考虑行鼓膜修补手术。穿孔修复后,耳鸣可能停止。

二、鼓膜切开后穿孔

1、由于非化脓性中耳炎的治疗,需要进行鼓膜切开,或置管引流,因此形成穿孔。

2、此类情况(或置管后已经拔除),一般情况下在3个月内其穿孔均可自行愈合。

3、如果穿孔应愈合而未愈合,可考虑行鼓膜修补手术。鼓膜愈合后,耳鸣多可消失。

三、化脓性中耳炎所致耳膜穿孔

1、急性化脓性中耳炎所致的耳膜穿孔,在炎症消失后的三个月内可以自行愈合。如果超过3个月不愈合,可以考虑行鼓膜修补术。修复后,耳鸣多可消失。

2、慢性化脓性中耳炎肯定存在耳膜穿孔。如果耳内停止流脓,鼓室干燥,至少三个月后,亦有可能穿孔自行愈合,如果不愈合,可以考虑行鼓膜修补手术。修复后,耳鸣可能消失。

3、慢性化脓性中耳炎仍有流脓时,可能存在耳鸣。要想解除耳鸣,应先治好化脓性中耳炎。

细菌感染所致中耳炎的分类

脓性中耳炎。最后再根据炎症所在位置,将上述四种中耳炎分为鼓室型和上鼓室型。

急性化脓性中耳炎

急性化脓性中耳炎的特点是起病急、发病快、疼痛剧烈、听力损伤严重、鼓膜病变明显、化脓明显、全身反应剧烈。

急性卡他性中耳炎

急性卡他性中耳炎不如前者严重,以耳鸣、耳聋、耳堵塞感为主要症状,多为单侧,两侧发病者也可见到。轻者仅见鼓膜内陷;重者可见鼓室积液,行咽鼓管吹张时可听到啰音或水泡音。由于鼓室内纤维性渗出物存积,致使鼓室内发生粘连改变,鼓膜内陷,听骨链粘连固定,造成听力障碍。

慢性化脓性中耳炎

慢性化脓性中耳炎的三个主症是耳道流脓、鼓膜穿孔、重听或耳聋。

慢性卡他性中耳炎

慢性卡他性中耳炎与急性卡他性中耳炎表现相似,唯有病程时间上区别。

上述分类方法仅就细菌感染所致的中耳炎而言,此外根据病因的不同,中耳炎尚可有其他分类方法。

鼓膜穿孔能够治好吗

外伤后可用酒精消毒外耳道,擦净和取出外耳道异物、耵聍等。不要取下附在鼓膜上的血痂,以免引起细菌感染。

对于鼓膜来说,再生能力比较强。一般情况下,鼓膜穿孔后,大约两周左右可以愈合。但如果有慢性炎症等干扰因素的话,就要酌情而定了。

急性化脓性中耳炎急性化脓性中耳炎出现鼓膜穿孔后,鼓室流脓,经正确治疗,大约10天左右后,穿孔可以愈合。

慢性化脓性中耳炎一般情况下,慢性化脓性中耳炎出现的穿孔不大,呈间歇性流脓,在干耳时间较长的情况下鼓膜也会自行愈合。如果慢性中耳炎鼓膜穿孔较大,中耳腔内有积脓,则鼓膜穿孔一般不会愈合,有的患者甚至常年鼓膜穿孔,常年耳中流脓。

鼓膜外伤后穿孔检查可见鼓膜呈裂隙状穿孔,穿孔边缘有少量血迹,外耳道有时亦可见血迹或血痂。多数外伤性鼓膜穿孔患者2~4周内有自愈希望。

专家提醒,无论是何种因素导致的鼓膜穿孔,一定要尽早看医生,如果置之不理,危害很大,甚至会有生命危险。

急性化脓性中耳炎应该做哪些检查

在我们日常生活中中耳炎是一种常见的疾病,而且常见的患者往往是儿童,年龄都比较小,而且中耳炎有很多类型,比如:急性化脓中耳炎,当我们身体不适的时候都要进行检查,那么您知道急性化脓中耳炎的检查方法吗?下面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

耳镜检查

在鼓膜穿孔前,检查可见鼓膜松弛部乃至整个鼓膜明显充血、肿胀。随着病情发展,鼓室可积脓而使鼓膜向外膨隆,鼓膜标志消失。鼓膜穿孔后,外耳道、鼓膜及鼓室可以看见脓性、脓血性或黏脓性分泌物蓄积。鼓膜穿孔后很短一段时间内,还可见鼓室内压力较高的分泌物经小穿孔搏动溢出,脓液在灯光下如闪烁的灯塔,所以又有灯塔征之称。脓液清除后,能看见鼓膜中央性穿孔、鼓室黏膜充血肿胀。

细菌学检查

鼓膜穿孔后取脓液进行细菌学培养和药敏试验,可以明确致病菌并选择合理的抗菌药物。

X线和CT检查

大多急性化脓性中耳炎患者发病后乳突可受累,通过X线乳突平片和CT可发现气房模糊,呈云雾状,但没有骨质破坏。

听力学检查

纯音测听检查为典型的传导性听力损失。

血常规检查

检查白细胞计数常增高,多形核细胞比例增加。

Tips:检查注意事项

鼓膜穿孔前后耳镜的检查结果明显不同,差异很大。检查还应该包括耳周围的情况,小儿急性中耳炎的乳突区皮肤可表现为轻度红肿。

以上内容就是对急性化脓性中耳炎需要做的检查的介绍,想必大家都已经了解了。那么,当我们发现身体不适的时候就一定要去医院进行检查,及时的去治疗,以免耽搁病情。

相关推荐

急性化脓性中耳炎的鉴别诊断

你对中耳炎了解的多吗?五官专家称:中耳炎虽然不是什么大病,但是中耳炎的发生很让人烦恼,由于中耳炎的病程长,因此给中耳炎患者的生活造成了很大的影响。 急性化脓性中耳炎是中耳黏膜的急性化脓性炎症。临床上以耳痛、耳内流脓、鼓膜充血或穿孔为特点。急性化脓性中耳炎根据病史及临床表现可确诊,但是也应与其他疾病进行鉴别诊断,主要有以下这些。 急性外耳道炎、疖肿:患者主要表现为耳内疼痛和明显的耳廓牵拉痛。外耳道口和耳道内会发生肿胀,晚期可局限成疖肿,但鼓膜表面炎症轻微或正常。一般患者听力正常。 急性鼓膜炎:急性鼓膜炎患者

化脓性中耳炎治疗

控制感染,通畅引流,去除病因为其治疗原则。全身治疗 及早应用足量抗生素或其他抗菌药物控制感染,务求彻底治愈。一般可用青霉素类、头孢类等药物。如早期治疗及时得当,可防止鼓膜穿孔。规模穿孔后取脓液作细菌培养及药敏试验。参照其结果改用敏感的抗生素。抗生素需使用10天左右,注意休息,疏通大便。全身症状重者给以补液等支持疗法。小儿鼓膜较厚,不易穿孔,为避免感染蔓延至颅内必要时可考虑鼓膜切开术,通畅引流缩短病程,防止并发症。 若出现乳突气房融溃积脓时,应及时行乳突切开术。急性化脓性中耳炎病程超过6~8周,病变侵及中耳

中耳炎的症状

1.化脓性中耳炎 (1)急性化脓性中耳炎 由化脓性细菌感染引起的中耳炎症,其症状主要是耳痛、流脓。小儿的全身症状比成人明显,可有发热、呕吐等。严重的并发症有颅内并发症,如脑膜炎、脑脓肿等。其他并发症有迷路炎、面神经麻痹等。 (2)慢性化脓性中耳炎 是指中耳黏膜、骨膜或深达骨质的慢性化脓性炎症。本病在临床上较为常见,常以耳内间断或持续性流脓、鼓膜穿孔、听力下降为主要临床表现,严重时可引起颅内、颅外的并发症。①全身症状 轻重不一。可有怕冷、发热、乏力、食欲减退。小儿全身症状较重,常呕吐、腹泻等消化道症状。鼓

中耳炎症状及治疗

1、化脓性中耳炎 (1)急性化脓性中耳炎其症状主要是耳痛、流脓。可有发热、呕吐等。 (2)慢性化脓性中耳炎本病在临床上较为常见,常以耳内间断或持续性流脓、鼓膜穿孔、听力下降为主要临床表现,严重时可引起颅内、颅外的并发症。 2、非化脓性中耳炎 分泌性中耳炎。 (1)听力下降。 (2)耳内闷胀感或闭塞感。 (3)耳痛 急性分泌性中耳炎时可有轻微耳痛,慢性分泌性中耳炎多在继发感染时可出现耳痛。 (4)耳鸣 一般不重,可为间歇性,当头部运动、打呵欠或擤鼻时可闻及气过水声。 (5)耳镜检查 急性期鼓膜周边有放射状血

中耳炎的症状与治疗

中耳炎的症状及治疗方法 中耳炎症状是以耳内闷胀感,或堵塞感、听力减退及耳鸣为中耳炎最常见症状。常发生于感冒后,或不知不觉中发生。有时头位变动可觉听力改善,有自听增强,部分中耳炎病人有轻度耳痛。儿童中耳炎常表现为听话迟钝或注意力不集中。 中耳炎有两种: 一.化脓性中耳炎,俗称害耳底。这是一种中耳腔的化脓性感染,多由感冒引起。小儿多见,初耳痛明显,呈胀痛,可有发热。待到鼓膜穿孔流脓后,疼痛减轻。 中耳炎的症状及治疗方法 二.非化脓性中耳炎。这种中耳炎不流脓,只是耳朵发闷,听力下降,或者有耳鸣。这是由于耳咽管的

卡他性中耳炎能自愈吗

1.不能自愈,中耳炎是累及中耳( 包括咽鼓管鼓室 鼓窦及乳突气房 )全部或部分结构的炎性病变绝大多数为非特异性安排炎症,尤其好发于儿童。可分为非化脓性及化脓性两大类。非化脓性者包括分泌性中耳炎气压损伤性中耳炎;化脓性者有急性和慢性真是之分特异性炎症太少少见如结核性中耳炎等。常见有分泌性中耳炎、急性化脓性中耳炎、及胆脂瘤型中耳炎和气压损伤性中耳炎。 2.如果确诊是卡他性中耳炎的话,可以先服用一些抗生素,也可以静滴,不必穿刺的。但如果已经化脓,可以穿刺,及时引流脓液。一般来说,只要是卡他性就不严重。及时治疗

非化脓性中耳炎症状

急性期可有怕冷、发热、头昏、头痛、全身不适甚至寒战等全身症状,需等到鼓膜穿孔,耳内脓液流出后,体温方能下降。耳鸣耳聋,听力下降,听力检测多为传导性耳聋。鼓膜穿孔,中耳腔有脓液流出,这一点是确诊此病的关韶。 在急性期初期,鼓膜充血,失去正常时外观景象,标志不清,膨隆向外凸起,继则穿孔,脓液溢出。在慢性期,除鼓膜穿孔、中耳有积脓外,可有肉芽、黄色油脂状碎屑或白色豆渣样物堆积以及有恶臭味。另外,X线摄片以及CT扫描等影像检查是帮助确诊的重要手段之一。 而且还可以给中耳炎予以分型,如是否是中耳乳突炎,还是单纯型

在临床上中耳炎有哪些表现

1.化脓性中耳炎 (1)急性化脓性中耳炎 由化脓性细菌感染引起的中耳炎症,其症状主要是耳痛、流脓。小儿的全身症状比成人明显,可有发热、呕吐等。严重的并发症有颅内并发症,如脑膜炎、脑脓肿等。其他并发症有迷路炎、面神经麻痹等。 (2)慢性化脓性中耳炎 是指中耳黏膜、骨膜或深达骨质的慢性化脓性炎症。本病在临床上较为常见,常以耳内间断或持续性流脓、鼓膜穿孔、听力下降为主要临床表现,严重时可引起颅内、颅外的并发症。 ①全身症状 轻重不一。可有怕冷、发热、乏力、食欲减退。小儿全身症状较重,常呕吐、腹泻等消化道症状。

急性化脓性中耳炎

身体抵抗力下降如有营养障碍、受凉或受湿、素有全身慢性疾病及变态反应性疾病等,为起本病的诱因。致病菌进入中耳的途径是:(1)咽鼓管途径:①上呼吸道急性感染时,病菌多通过咽鼓管进入中耳。②急性传染病,尤其是猩红热及麻疹发病时,可能并发本病。③哺乳姿势不当,如横抱婴儿,或婴幼儿平卧吸吮奶瓶时,乳汁易经咽鼓管进入中耳。④过度用力擤鼻,在不洁水中游泳及跳水,不合适的咽鼓管吹张术及鼻腔冲洗术,可使病菌经咽鼓管进入中耳。⑤急性分泌性中耳炎时,如有细菌侵入,可发展为急性化脓性中耳炎。(2) 外耳途径:由于鼓膜破裂,致病菌

中耳炎的症状

1.化脓性中耳炎 (1)急性化脓性中耳炎 急性化脓性中耳炎是由化脓性细菌感染引起的中耳炎症,其主要症状是耳痛、流脓。小儿的全身症状比成人明显,可以出现发热、呕吐等症状。严重的并发症有颅内并发症,如脑膜炎、脑脓肿等。其他并发症有迷路炎、面神经麻痹等。 (2)慢性化脓性中耳炎 是指中耳黏膜、骨膜或深达骨质的慢性化脓性炎症。本病在临床上较为常见,常以耳内间断或持续性流脓、鼓膜穿孔、听力下降为主要临床表现,严重时可引起颅内、颅外的并发症。 ①全身症状 轻重不一 可有怕冷、发热、乏力、食欲减退。小儿全身症状较重,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