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生健康

怎么检查情感障碍疾病的

怎么检查情感障碍疾病的

1、精神状况检查

对于情感障碍还真道精神状况检查,应着重做以下了解:

(1)有否伴随精神病性症状?若有,与此病是否协调?症状持续时间等。(2)有否轻性抑郁、轻性躁狂、隐匿性抑郁发作、季节性情感障碍、快速循环型等情感障碍。怎么检查情感障碍?(3)心境障碍症状群的发生、发展、持续的时间、症状之间的关系,症状的轻重,起病的缓急,突出的症状群(抑郁发作和躁狂发作为主?)等。(4)若有与此病不一致的症状时,除从症状持续时间的长短、整个临床相何为主、与周围环境是否协调、辅助检查结果等方面鉴别外,病人的年龄、学历、生活所在地等方面情况也应考虑。

2、体格检查和神经系统检查

怎么检查情感障碍?患者要按体格检查和神经系统检查的要求进行系统检查。

3、辅助检查

实验室检查:除必要的常规检查外。结合病史和临床表现,有针对性地进行某些检查,如空腹血糖,甲状腺功能、血药浓度测定等。

心理测查:标准化诊断性精神检查工具(如PSE、SCID、SCAN、CIDI),精神症状评定量表(如SDS、HMDS、HMAS、躁狂评定量表等)及有关心理测查量表的检查。

双相情感障碍病因

1、遗传因素:临床证实:由于遗传导致患上双向情感精神障碍的几率是很大的。父母双方若有一方患有次疾病,那么子女患病的可能性就极高。

2、药物因素:药物的用法与用量不当,就有可能刺激到大脑神经系统发生紊乱,从而导致引发精神障碍。

3、社会心理原因:产生情绪时高时低的原因可能是自身的想法与社会现实达不到统一,进而产生了极大的心理落差;抑或是在生活、工作上遭遇了失败与挫折,自己无法进行适当的调节,从而出现情绪不稳定的现象。

4、季节变化:双向情感障碍的发作还受到季节变化的影响,通常情况下,躁狂症好发于春季,抑郁症好发于初冬时节,需要做好相应的防治措施。

5、双向情感障碍病因的遗传因素:由于遗传导致患上双向情感精神障碍的几率是很大的,父母中有人患双向情感障碍时,子女患此病的概率要高于其他人。

6、生化因素:无论是躁狂还是抑郁,都是与大脑生物化学方面发生紊乱有关,比如药物的用法与用量不当也可能导致双向情感障碍。

7、应激事件:应激事件容易诱发双向情感障碍的发作,如在生活、工作上遭遇了失败与挫折,自己无法进行适当的调节,而出现情绪不稳定的现象。

哪些疾病和情感障碍相鉴别呢

1、继发性情感性精神障碍

脑器质性疾病、躯体疾病、某些药物和精神活性物质等均可引起继发性心境障碍,与原发性心境障碍的鉴别要点:

①前者有明确的器质性疾病、或有服用某种药物或使用精神活性物质史,体格检查有阳性体征,实验室及其他辅助检查有相应指标的改变;

②前者可出现意识障碍、遗忘综合征及智能障碍,后者除谵妄性躁狂发作外,无意识障碍、记忆障碍及智能障碍。

③器质性和药源性心境障碍的症状随原发疾病的病情消长而波动,原发疾病好转,或在有关药物停用后,情感症状相应好转或消失。

④某些器质性疾病所致躁狂发作,其心境高涨的症状不明显,而表现为易激惹、焦虑和紧张,如甲状腺功能亢进;或表现为欣快、易激惹、情绪不稳,如脑动脉硬化,均与躁狂症有别。

⑤前者既往无心境障碍的发作史,而后者可有类似的发作史。

2、精神分裂症

精神分裂症的早期常出现精神运动性兴奋,或出现抑郁症状,或在精神分裂正恢复期出现抑郁,类似于躁狂或抑郁发作,其鉴别要点为:

①精神分裂症出新的精神运动兴奋或抑郁症状,其情感症状并非是原发症状,而是以思维障碍和情感淡漠为原发症状;心境障碍以心境高涨或低落为原发症状。

②精神分裂症患者的思维、情感和意志行为等精神活动是不协调的,常表现言语零乱、思维不连贯、情感不协调,行为怪异;急性躁狂发作可表现为易激惹,精神病型症状,亦可出现不协调的精神运动性兴奋,但是情感症状的背景中出现,若患者过去有类似的发作而缓解良好,或用情绪稳定剂治疗有效,应考虑诊断为躁狂发作。

③精神分裂症的病程多数发作进展或持续进展,缓解期常有残留精神症状或人格的缺损;而心境障碍是间歇发作性病程,间歇期基本正常。

④病前性格、家族遗传史、预后和药物治疗的反应等均可有助于鉴别。

3、心因性精神障碍

心因性精神障碍中创伤后应激障碍常伴有抑郁,应与抑郁症状鉴别,鉴别要点是:

①前者常在严重的、灾难性的、对生命有威胁的创伤性事件如被强奸、地震、被虐待后出现,以焦虑、痛苦、易激惹为主,情绪波动性大,无晨重夕轻的节律改变。

②前者精神运用性迟缓不明显,睡眠障碍多为入睡困难,有与创伤有关的恶梦、梦魇,特别是从睡梦中蒙来尖叫;而抑郁症有明显的精神运动性迟缓,睡眠障碍多为早醒。

③前者常重新体验到创伤事件,有反复闯入性回忆,易惊。

情感障碍的检查

通过体格检查(包括神经系统检查)排除可能由躯体疾病或物质依赖所致的双相障碍。部分双相障碍患者(尤以女性)可能有甲状腺功能减退,因此应做甲状腺功能测定。对过度兴奋及进食不好者应注意水、盐代谢及酸碱平衡的了解。心理学测试、神经生化、神经电生理和脑影像学等辅助检查结果可供参考。在治疗过程中进行药物血浓度测定,以保证疗效、监测毒副反应及治疗依从性。

情感障碍的简介

双相情感障碍(bipolar affective disorder),是心境(情感)障碍的一种类型,也称双相心境(情感)障碍,一般指既有躁狂或轻躁狂发作,又有抑郁发作的一类心境障碍,它对患者的日常生活及社会功能产生不良影响。

双相障碍发病以后既有躁狂或轻躁狂发作、又有抑郁发作。躁狂发作需持续一周以上,抑郁发作需持续两周以上,躁狂和抑郁交替或循环出现,也可以混合方式同时出现。一般呈发作性病程,每次发作后进入精神状态正常的间歇缓解期,大多数病人有反复发作倾向,部分可有残留症状或转为慢性。

病人出现两次或多次的情感和活动水平明显紊乱的发作,其中至少有1次表现为心境高涨、精力和活动增加,另1次表现为情感低落、精力减低和活动减少。见:抑郁症;轻躁狂;躁狂。

情感障碍是怎么引起的

一、病因 未明。相关因素有:

(一)行物学因素:

1.遗传因素流行病学凋查结果表明遗传因素是本症发病的重要因素之一。先症者家族中同病率为一般人口的30倍,一级亲属的预期发病北海为7.2-16%,血缘关系越近,发病率越高,单卵双生子同病率(69-95)显著高于双卵双生子的同病率(12-38%)。患者的子女既使在出生后不久即寄养于正常人家中,日后患病率仍很高。

2.病前性格特征:环性性格特征是发病的基础。分三类素质: ①忧郁素质表现为沉静、严肃、遇事认真、多悉善感,遇挫折易陷入肖极。②轻躁狂素质表现为开朗乐观、热情好动、进取心强、精神充沛,常带有情感高涨色彩。 ③环性素质为上述两种素质特征的交替出现,每种可历时数月之久。

(二)心理社会因素:常作为一种促发因素而起作用。

二、发病机理

(一)中枢神经递质代谢障碍假说:如儿茶酚胺(CA)假说认为抑制郁症患者脑内CA不足,多巴胺(DA)的代谢产物高香草酸(HVA)降低;躁狂时则增高。五羟色胺(5-HT)假说认为脑内外交困-HT的增多与减少和躁狂症与抑郁症有关。有人提出胆硷(Ach)能一去甲肾上腺素(NE)能活性平衡失调假说,认为Ach能活性亢进,NE能活性降低可能与 抑制郁症发病有关;反之与躁狂症发病有关。

(二)神经内分泌失调假说:抑郁症患者血浆皮质激素和17羟皮质类固醇的含量增高,服用地塞米松后,不出现抑制现象。同时,促甲状腺素对于促甲状腺素释放因子的反应迟缓或消失。推测这些内分泌反应异常可能与间脑、下丘脑生物胺的功能障碍有关。

情感障碍如何预防

病程与预后:

躁狂症起病较急,已性多于男性。抑郁症起病多缓慢。自然病程3-6个月,躁狂症比抑郁症特续时间短,有反复发作倾向,以发作1-2次居多,亦可发作数次,发作次数愈多,年龄愈大,其病程持续时间愈长。一般预后良好,间歇期精神状态正常,多次发作也不遗留精神症状和人格障碍。少数患者迁移成慢性者,预后较差。从类型上看:单相型发作的间歇期和持续时间均较长,双相型双单相型易于复发,发作持续时较短。

预防复发:

锂盐能减少躁狂症的复杂率,对抑郁症也有一定的预防复发作用,对双相病例的躁狂与抑郁发作均有较好预防作用。抑郁症临床缓解后,持续服用三环类抗抑郁药6个月以上,比服安慰剂者的复发率减少一半。

调养:

患者居室须安静、舒适,保持空气新鲜、避免阳光刺激。尊重病人,尽可能让病人处于正常的物质、精神生活之中,经常与其谈心,进行心理疏导。密切注意病人的精神状态,对情绪亢奋、行为不能自制者,须防止其毁物伤人;对情绪低落者,须防止其自杀。对饮食几废者,应予喂药、喂水,督促其进食,饮食以鱼类、蛋类、蔬菜,水果等为宜,避免辛辣厚味,禁烟,酒。

老年性抑郁症发病原因有哪些

1、遗传因素:在情感障碍中,遗传学因素具有重要的作用。

从家系调查中证实:双相情感障碍病人的一级亲属中双相情感障碍的发病率比正常人的一级亲属的发病率高8~18倍;抑郁症病人的一级亲属中双相情感障碍发生率较正常人的一级亲属的发病率高1.5~2.5倍,而两者的一级亲属中抑郁症发病率前者较后者高2~3倍,这种差距随血缘关系的疏远而缩小。

双相情感障碍的遗传度比较高。

从双生子调查中也证实:一般均认同的是:单卵双生子比双卵双生子的遗传因素更高。调查发现:单卵双生子之间的双相情感障碍同病率为33%~90%:重性抑郁症同病率为50%。而双卵双生子之间的双相情感障碍的同病率为5%~25%;重性抑郁症的同病率为10%~25%。这些数字差别之大,是因为研究方法不同所引起的,但是一致的结论是:单卵双生子的同病率显然高于双卵双生子,证明遗传因素的重要性。

对寄养子的研究中证实了环境因素在发病的因素中不如遗传因素更加直接和重要。

2、心理社会因素:

抑郁症并不像某些遗传疾病,如血友病那样直接地遗传(子代中男性为显性遗传,女性为隐性遗传)。而抑郁症是在遗传因素的基础上,加上环境因素的诱发,才可能导致发生疾病。因此环境因素也是不容忽视的。

一般认为,环境因素,可以在发病前有时已经存在,如进行的抑郁症病人与正常人关于对生活事件量表进行的回顾性调查证实,病人组在病前6个月中经历了更多的难以接受的生活事件,可以认为它与抑郁症的发病有一定的关系。也有研究证实,在抑郁症治疗过程中发生的恶性生活事件可使抑郁症状复燃,复发及慢性化。

另外,早年(童年)时期具有亲子关系破裂,特别是由于家庭不和所造成的亲子分离,以及早期父母抚养类型对儿童早期发育的影响,都与成年期的精神症状及抑郁症的发病有关。

3、性格及家庭因素:

人的性格与疾病(包括与抑郁症)之间的关系非常复杂。

迄今为止,还没有人判定哪种性格(人格)与抑郁症的发病有特殊关系。但是从家庭、婚姻、亲友关系以及社会支持系统等方面来看,抑郁症病人在这些方面均有一定的缺陷。例如有的研究证明:社会支持与抑郁症之间有一定的联系,缺乏与亲友之间的一定数量及质量的联系会诱发抑郁症。而且具有明显的社会支持会使病人认识到自己被关怀,被爱,具有自信心,自尊和价值感,会使抑郁症状获得缓解。

情感障碍应该做哪些检查

一、体格检查和神经系统检查

按体格检查和神经系统检查要求进行系统检查。

二、精神状况检查

除《病历书写规范》要求外,应着重了解如下方面:

1. 心境障碍症状群的发生、发展、持续的时间、症状之间的关系,症状的轻重,起病的缓急,突出的症状群(抑郁发作或/和躁狂发作为主)等。

2. 有否轻性抑郁、轻性躁狂、隐匿性抑郁发作、季节性情感障碍、快速循环型等情感障碍。

3. 有否伴随精神病性症状?若有,与此病是否协调症状持续时间等。

4. 若有与此病不一致的症状时,除从症状持续时间的长短、整个临床相何为主、与周围环境是否协调、辅助检查结果等方面鉴别外,病人的年龄、学历、生活所在地等方面情况也应考虑。

三、辅助检查

1.实验室检查

除必要的常规检查外。结合病史和临床表现,有针对性地进行某些检查,如空腹血糖,甲状腺功能、血药浓度测定等。

2.心理测查

标准化诊断性精神检查工具(如PSE、SCID、SCAN、CIDI),精神症状评定量表(如SDS、HMDS、HMAS、躁狂评定量表等)及有关心理测查量表的检查。

情感障碍如何鉴别

一】精神分裂症:

青春型病有表现有情感的言语、行为的兴奋或抑制时,易误诊为躁郁症,前者发情感、思维与意志行为不协调,脱离现实为主,后者协调而无脱离现实表现。此外,起病方式、病期、以往发作后有无残留症状、家族史及治疗反应等,均有助于鉴别。

二】反应性精神病:

起病前有强烈精神因素,症状表现反映内心体验,持续时间短,经休息或适当治疗后可迅速好转,既往无类似发作史,也不复发。

三】神经衰弱

轻抑郁症早期常有失眠、头痛、乏力类似神经衰表现,以致常被误诊。但抑郁症赙感较为焦虑,对外界事物兴趣变得淡漠或消失,有自卑感,并可有生不如死念头,要求治疗心情并不迫切,抗抑郁剂治疗有效。

四】症状性和脑器质性精神病:

阿的平、肾上腺皮质激素、异烟肼、利血平等药物使用后,甲状腺机能亢进和脑瘤、脑炎等器质性疾病,也可出现躁郁症样表现,但有明确病因和阳性体征可寻,可有不同程度意识障碍和智力障碍,可资鉴别。

双向情感障碍和抑郁症的区别

双向情感障碍,是以躁狂和忧郁的反复交替发作为特征的情感障碍,又称躁狂抑郁性精神病,也称狂躁抑郁症,简称躁郁症。双向情感障碍发作可呈双向性,亦可呈单向性。躁狂发作的特征是兴奋的、激动的、乐观的,以情感高涨、思维奔逸、意志增强为三个主要特征,无幻觉、妄想,食欲、性欲等本能亢进。抑郁发作恰恰是另一个极端,特征是忧郁的、悲观的、情感低落的,以情感低落、思维迟缓和运动抑制为三大特征。因为二者交替发病,故该病又称循环性精神病。全程中,有的以躁狂型为主,有的以忧郁型为主,一个阶段化悲为喜,一个阶段又转喜为忧。可见,双向情感障碍与抑郁症很相似。但是,仔细观察和分析,会发现二者还是有明显差别的。

一是情绪反映特征不同。双向情感障碍表现为躁狂与抑郁的的双向性,而抑郁症的主要特征是持续的情绪抑郁,情感低落,没有躁狂状态。

二是情绪反映程度不同。双向情感障碍在躁狂发作时会出现自我情绪失控状态,而抑郁症虽然也是情绪严重地偏离常态,但是不会出现爆发式的情绪失控状态,让人感觉患者还有理智。

三是发病年龄不同。单纯的抑郁症,发病于任何年龄阶段;而双相情感障碍(躁郁症),绝大多数发病于50岁以前,以中青年妇女居多。

四是发病频率不同。在没有就医的情况下,抑郁症往往反复发作。在接受精神科治疗的情况下,重性抑郁者约50%在首次发病后第二年复发,这复发的病人中,有70%再次复发,在再次复发的患者中,有90%继续复发。也就是说,首次患上抑郁症的人,约有31.5%会转化为慢性抑郁症,有15%的人会因抑郁反复发作而自杀。如果能及时采用中医疗法加以根治,不会出现自杀和反复发作现象。双向情感障碍,也有反复发作倾向,一般两次发作之间完全正常,每次发作持续3个月到半年不等。发作后,病情多数有所环节。一般不会出现自杀现象。

抑郁症是由于人体内黑胆汁过多,进入脑内而破坏它们活动的缘故。抑郁症是一种心理障碍,常伴有相应的思维和行为改变、没有信心,常常想不开,更想寻死。忧郁症又称抑郁症,是一种常见的精神心理疾病。患者一般主观上感到强烈的悲伤和忧郁,阻碍其正常生活和社会交往。

情感障碍应该做哪些检查

一、体格检查和神经系统检查

按体格检查和神经系统检查要求进行系统检查。

二、精神状况检查

除《病历书写规范》要求外,应着重了解如下方面:

1. 心境障碍症状群的发生、发展、持续的时间、症状之间的关系,症状的轻重,起病的缓急,突出的症状群(抑郁发作或/和躁狂发作为主?)等。

2. 有否轻性抑郁、轻性躁狂、隐匿性抑郁发作、季节性情感障碍、快速循环型等情感障碍。

3. 有否伴随精神病性症状?若有,与此病是否协调?症状持续时间等。

4. 若有与此病不一致的症状时,除从症状持续时间的长短、整个临床相何为主、与周围环境是否协调、辅助检查结果等方面鉴别外,病人的年龄、学历、生活所在地等方面情况也应考虑。

三、辅助检查

1.实验室检查

除必要的常规检查外。结合病史和临床表现,有针对性地进行某些检查,如空腹血糖,甲状腺功能、血药浓度测定等。

2.心理测查

标准化诊断性精神检查工具(如PSE、SCID、SCAN、CIDI),精神症状评定量表(如SDS、HMDS、HMAS、躁狂评定量表等)及有关心理测查量表的检查。

心理感冒冬天要预防

进入冬季以来,一些人容易出现莫名的烦躁,干什么事都打不起精神来,出现记忆力减退等症状,但检查却不是生理疾病所致。这是患上了季节性情感障碍,是心理上的“感冒”,必须引起注意,进行及时的调适,以防止发生更为严重的抑郁症状。

所谓季节性情感障碍就是由于季节变化产生的迷茫、孤独和忧郁之感,导致注意力分散、打不起精神、工作效率下降。它的标志性症状是心慌、无所事事、坐立不安。

罗利英说,冬天人们应该加强体育锻炼、增加光照时间,以减轻因植物神经功能失调而引起的紧张、焦虑、抑郁等状态。同时注意饮食调节,多吃新鲜蔬菜和水果,以及豆类、乳类、花生等富含维生素C和维生素B的食品,以调节大脑的功能和情绪。

抑郁症常与躁狂症相伴

健康报 有一类病人既抑郁且躁狂。近日,北京安定医院毛佩贤教授在法国赛诺菲—安万特中枢神经媒体研讨会上说,这是一种有待提高认知度的双相情感障碍病,又称躁郁症,需要引起 临床医生的重视。 双相情感障碍是因脑中化学递质受干扰所致,患者发病时从一个情感极端(抑郁)转换到另一个极端(躁狂),反复循环或交替出现,或混合存在。他说,这与性格不同,性格通常是持续一贯的。

由于尚未能从血液、脑电图、核磁共振等临床检测中发现异常,双相情感障碍的初始症状误诊率较高。该院近年对临床病例调查发现,60%以上抑郁障碍的患者同时伴有躁狂症状。

据国内12城市流行病学调查,双相情感障碍患病率为0.042%,50岁以下人群首发风险较高,与正常人群相比,患者离婚率高出2~3倍,职业恶化程度高两倍,25%的患者有自杀行为。 毛佩贤教授说,对这类病人的处理原则是治疗疾病的同时,要提供心理教育,帮助患者了解导致不稳定的因素,帮助他们面对疾病,参与个人、家庭和群体治疗等。医生在治疗中要正确处理伴发的躯体疾病、物质滥用或酒精依赖等疾病,采用具有良好耐受性和依从性的药物治疗方案。据悉,传统的治疗药物是锂、丙戊酸盐、卡马西平等心境稳定剂。目前,国内外专家达成共识,推荐广谱、起效快、较少需要检测的丙戊酸钠为该病的首选心境稳定剂。

情感障碍有哪些症状

(一)临床表现

以情感高涨或低落为主,伴有思维奔逸或迟缓,精神运动性兴奋或抑制。躁狂状态时患者心境高扬,与所处的境遇不相称,可以兴高采烈,易激惹、激越、忿怒、焦虑,严重者可以出现与心境协调或不协调的妄想、幻觉等精神症状。抑郁状态时病人心情不佳、苦恼、忧伤到悲观、绝望,高兴不起来,兴趣丧失,自我评价低,严重者出现自杀观念和行为,病情呈昼重夜轻的节律变化。

(二)病程特点

大多具有反复发作的病程,间歇性精神状态基本正常,常有较高的阳性家族史。

相关推荐

怎样预防神经衰弱最好 防止外伤

头颅部外伤常会引起注意力不集中、头痛、头昏、记忆力减退,以及睡眠障碍情感障碍、智力障碍、性格改变等脑功能障碍,导致神经衰弱。

老年痴呆后的寿命还有多久

老年痴呆后的寿命还有多久,老年痴呆是一种非常严重的疾病,不管是哪种类型的老年痴呆,就一定要到正规的医院进行有效的治疗,避免痴呆的加重,虽然老年性痴呆的基本症状是器质性痴呆,但同时还可能出现各种各样的附加症状,所以,可分为不同类型,常见的有:1、单纯痴呆型这是老年性痴呆中最常见的一种类型,它具有老年性痴呆的一般症状。本型病人以记忆障碍和全面痴呆为中心,但无明显的情感障碍,也没有幻觉、妄想的意识障碍

儿童期情绪障碍检查诊断

检查一般无异常体征,主要做神经学检查,排除神经系统器质性改变引起的精神症状。另外,本症多发生于少年期,由多因素所致,包括遗传因素、生化代谢缺陷和环境因素等。且儿童抑郁症的诊断标准,据Weinberg所提出主要概括下列4点:1、情绪恶劣及自我评估过低。2、下述8项症状中具有2项或2项以上:①攻击行为;②睡眠障碍;③同其他的接触减少;④不愿上学;⑤成绩下降;⑥躯体主诉;⑦精力不足;⑧食欲和(或)体重改

狂躁症会遗传吗

狂躁症有一定的遗传倾向,狂躁症是抑郁症的一种发作形式。其中遗传因素、体质因素、中枢神经介质的功能及代谢异常、精神因素都是狂躁症的诱发因素之一。另外,狂躁症还是一种情感性精神障碍疾病

精神病常见的类型有哪些

(1)思维破裂。患者思考问题时没有中心,第1个念头和第2个念头之间缺乏任何联系,讲话时前言不搭后语,颠三倒四,有头无尾,缺乏条理。医生完全无法与思维破裂的患者进行语言交流和进行医疗检查。(2)情感障碍。对亲人疏远、冷淡,甚至敌对。对一切事物表现冷淡,漠不关心,整天闷坐,胡思乱想。情感障碍明显的患者完全失去自我管理的能力,严重影响进食、睡眠和休息,对患者自身的健康造成严重的危害。(3)幻觉妄想。幻觉

情感障碍的典型表现有哪些

早期症状: 以情感高涨或低落为主,伴有思维奔逸或迟缓,精神运动性兴奋或抑制。躁狂状态时患者心境高扬,与所处的境遇不相称,可以兴高采烈,易激惹、激越、忿怒、焦虑。晚期症状: 出现与心境协调或不协调的妄想、幻觉等精神症状。抑郁状态时病人心情不佳、苦恼、忧伤到悲观、绝望,高兴不起来,兴趣丧失,自我评价低,严重者出现自杀观念和行为,病情呈昼重夜轻的节律变化。

失语症可能并发哪些疾病

一、失语症常见并发症情感性心境障碍、记忆障碍二、失语症并发病症出现智能改变,如记忆、逻辑思维、计算、注意力的改变。1、情感心境障碍:又称情感障碍(affective disorders)和心境障碍(mood disorders),既往称为情感性精神病(affective psychoses)。它是一组以情感显著而持续地高涨或低落为主要临床特征的精神障碍,常伴有相应的思维和行为改变,情感障碍的表现具

引起抑郁症的原因 生物学因素

研究认为5-羧色胺(5-HT)直接或间接参与调节人的情绪,5-HT功能活动降低与抑郁症患者的抑郁心境、食欲减退、失眠、昼夜节律紊乱、内分泌功能紊乱、性功能障碍、焦虑不安、不能对付应激、活动减少等密切相关。研究还发现,5-HT代谢产物5-羟吲哚乙酸(5-HIAA)水平降低与自杀和冲动行为有关。情感障碍患者的中枢去甲肾上腺素功能系统处于异常状态。研究发现,抑郁患者突触前α肾上腺素能受体的激活,导致左甲

精神病分裂症有哪些类型

及性心理障碍等。功能性精神障碍:重型精神病:精神分裂症、反应性精神病、偏执性精神病、更年期精神病、儿童精神病、双相情感性精神病、躁狂症、抑郁症、感应性精神病等。轻型精神病:神经衰弱、癔症、焦虑性神经症、恐怖性神经症、强迫性神经症、抑郁性神经症、疑病性神经症。器质性精神障碍:脑器质性及躯体疾病所致的精神病、颅内与躯体感染所致的精神障碍、脑血管病所致的精神障碍、颅脑伤所致精神障碍、颅内肿瘤所致精神障碍

什么是精神障碍

精神障碍指的是大脑机能活动发生紊乱,导致认知、情感、行为和意志等精神活动不同程度障碍的总称。精神障碍症状的特点:1、症状的出现不受患者意识的控制;2、症状一旦出现,难以通过转移令其消失;3、症状的内容与周围客观环境不相称;4、症状给患者带来不同程度的社会功能损害。常见精神障碍症状1、感知觉障碍:感觉障碍包括感觉过敏、感觉减退和内感性不适;知觉障碍包括错觉、幻觉。2、思维障碍:思维形式障碍,包括联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