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灸风门的好处 风门穴名解析
艾灸风门的好处 风门穴名解析
风,风邪,门,门户,该穴位在易为风邪侵入之处,并能治风邪之为病,故被人为是风邪出入之门户。
伏天艾灸后背怎么做 伏天艾灸后背哪些穴位
后背艾灸的穴位主要有四个:大椎穴、风门穴、身柱穴、命门穴。可以自己摸到这几个穴位,用艾灸盒做艾灸。也可以去理疗馆,将后背交给专业的技师打理。
艾灸风门有什么好处
艾灸风门正确方法
1.艾条悬灸:每次灸10-15分钟,以温和灸为主,隔日或3日1次,此法多用于中风,高血压等症的防治。
2.隔姜灸:每次10-15壮,艾炷如黄豆或半个枣核大,以局部皮肤潮红温热为度,每日或隔日1次,此法多用于预防流感等。
3.温灸器灸:将艾条点燃放于灸盒内,放在风门穴处施灸30-60分钟,每日可灸1-2次。
风门属足太阳膀胱经,与督脉交会,所谓风门即风邪之门户,出入之要道,又名热府,是热气聚集之意,此穴能泻诸阳经热气,亦泻胸中之热,所以不论内伤外感,一切风症皆主之,艾灸风门有宣通肺气,疏散风邪,调理气机之功效。
好处
1.防治感冒:风门既是感冒的预防穴,也是治疗穴,多灸风门,可以预防感冒,如果觉得项背发冷,似有感冒的征兆时,可在风门穴灸20壮,同时灸身柱,就会觉得脊背发暖,可以预防感冒,或减轻感冒症状。
2.防治呼吸系统疾患:风门穴对于防治小叶性肺炎,肺门淋巴结核,初期肺浸润,哮喘,支气管炎,胸膜炎,百日咳等,都是重要的穴位。
3.预防脑出血:灸风门能预防中风,脑出血昏倒,可在风门穴上放血,会缓和脑部充血或出血,可以急救。
4.其他:肩酸痛,肩背软组织劳损,头痛,颈部痉挛,一般头痛,只灸风门,身柱即可痊愈。
艾灸的穴位有哪些
1、足三里灸
常灸足三里(外膝眼下3寸)能增强体力、解除疲劳、防衰抗老、祛病延年。对感冒、高血压、冠心病、肺心病、脑出血、低血压、动脉硬化等都有预防作用。所以古人把足三里灸叫做“长寿灸”。
灸治方法:点燃艾条,距足三里穴3厘米处熏灸,局部有温热舒适感时固定艾条不动,每次灸10~15分钟,以灸至局部稍红为度,隔日灸1次,每月可灸10次。
2、身柱灸
身柱穴位于第三胸椎棘突下,儿童做身柱穴保健灸,能促进发育,增强食欲,不易感冒。无论儿童或成人,常灸身柱穴具有良好的保健作用。
方法:取艾绒适量卷成香烟大小,用温和灸法灸5~10分钟即可,隔日1次,每月最多10次。
3、风门灸
风门穴位于第二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灸风门穴有预防感冒和脑出血的功能。对肩背酸痛、颈部痉挛、头痛都有防治作用。如有感冒先兆,可用艾条在双风门穴上各温和灸10~20分钟,使脊背感到暖和,就能预防和减轻感冒。
如感冒迁延不愈,用艾条灸风门,每日1次,每次10~20分钟,连灸3~7日,可痊愈。对曾有过中风病史者,每次灸10分钟,每天灸2~4次,可预防中风复发。
受凉舌苔厚白艾灸哪里
舌苔白厚艾灸穴位:
风门
定位
风门穴属足太阳膀胱经。督脉、足太阳之会。在背部,当第2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
功效主治
风门穴主治伤风咳嗽,头痛发热,胸背彻痛,项强,痈疽发背等,适合受凉后舌苔厚白用于艾灸。
艾灸方法
艾炷灸风门穴3-7壮;或艾条灸风门穴5-15分钟。
列缺
定位
属手太阴肺经。手太阴之络穴。八脉交会穴之一,通任脉。在前臂桡侧缘,桡骨茎突上方,腕横纹上1.5寸。当肱桡肌与拇长展肌腱之间。或以两手虎口交叉,一手食指押在另一手的桡骨茎突上,当食指尖到处是穴。
功效主治
有止咳平喘,通经活络,利水通淋的功效,主治咳嗽,感冒,气喘,咽喉痛,半身不遂,口眼歪斜,偏正头痛,面神经麻痹,面神经痉挛,三叉神经痛,牙痛,颈项痛,掌中热,腕痛无力,小便热,阴茎痛,尿血,遗精,瘾疹,惊痫,可用于受凉舌苔厚白艾灸选穴。
艾灸方法
艾炷灸列缺穴3~5壮,艾条灸列缺穴5~10分钟。
合谷
定位
属手阳明大肠经。原穴。在手背,第1、2掌骨间,当第二掌骨桡侧的中点处。或以一手的拇指指骨关节横纹,放在另一手拇、食指之间的指蹼缘上,当拇指尖下是穴。
功效主治
主治发热,头痛,目赤肿痛,鼻衄,血渊,咽喉肿痛,齿痛,耳聋,面肿,口眼斜,中风口噤,热病无汗,多汗,消渴,黄疸,痛经,经闭,滞产,腹痛,消化不良,痢疾,便秘,瘾疹,丹毒,疔疮,臂痛,及流行性感冒,急性扁桃体炎,流行性腮腺炎,三叉神经痛,癔病,神经衰弱,小儿单纯性消化不良等,适合作为受凉后舌苔厚白的艾灸选穴。
艾灸方法
艾柱灸合谷穴3-5壮;或艾条灸合谷穴5-10分钟。孕妇不宜针灸。
风池
定位
属足少阳胆经。足少阳、阳维之会。在项部,当枕骨之下,与风府相平,胸锁乳突肌与斜方肌上端之间的凹陷处。
功效主治
主治头痛,头晕,伤风感冒,鼻渊,鼻衄,目赤肿痛,迎风流泪,夜盲症,耳鸣,耳聋,颈项强痛,落枕,荨麻疹,丹毒,及神经衰弱,癫痫,高血压,甲状腺肿,电旋旋旋旋光性眼炎,视神经萎缩等,是受凉后舌苔厚白的适宜选穴。
艾灸方法
艾条灸风池穴5-10分钟。
风府
定位
属督脉。督脉、阳维之会。在项部,当后发际正中直上1寸,枕外隆凸直下,两侧斜方肌之间凹陷处。
功效主治
主治头痛,项强,目眩,鼻衄,咽喉肿痛,中风不语,以及癫痫,精神分裂症,神经性头痛,流行性感冒等,可用于受凉舌苔厚白的艾灸选穴。
艾灸方法
艾条灸风府穴5-10分钟。
受凉舌苔厚白艾灸哪里 风门
风门穴属足太阳膀胱经。督脉、足太阳之会。在背部,当第2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
风门穴主治伤风咳嗽,头痛发热,胸背彻痛,项强,痈疽发背等,适合受凉后舌苔厚白用于艾灸。
艾炷灸风门穴3-7壮;或艾条灸风门穴5-15分钟。
落枕艾灸哪个位置图 落枕艾灸穴位的效果
灸风门穴可驱散风寒之邪;灸天柱,肩中俞,肩井,天宗,阿是穴,可以达到疏通经络,调和气血,祛散风寒的作用。若伴随肩痛加肩髃,肩髎穴;若臂痛加曲池,外关穴。
鼻炎发作打喷嚏如何护理
1、针灸
针灸是中医疗法的一种,针灸虽然看起来有点可怕,但是针灸治疗鼻炎其实有不错的疗效。中医认为,针灸可以通过调整人体的气血、阴阳等状态来达到缓解鼻炎症状的效果。但是小编要提醒大家,想用针灸治疗鼻炎必须到正规的医院进行咨询,以免出现不必要的意外。
2、艾灸
准确的来说,艾灸也包括在针灸里面,艾灸是温热疗法,主要的功效是帮身体驱寒,有一些鼻炎是因为受寒而引起的,这种鼻炎就可以通过艾灸来治疗。治疗受寒型鼻炎可以艾灸风门穴、足三里穴以及肺俞穴等,艾灸的时候要注意室内通风,以免艾烟伤害人体。
3、按摩
鼻炎发作的时候容易打喷嚏、流鼻水,这个时候可以通过按摩穴位来缓解症状。中医建议,按摩鼻子周边的迎香穴、鼻通穴等,可以起到缓解鼻塞、流鼻涕的症状,另外,按摩印堂穴也有通鼻的作用。
艾灸风门正确方法 艾灸风门的好处
1.防治感冒:风门既是感冒的预防穴,也是治疗穴,多灸风门,可以预防感冒,如果觉得项背发冷,似有感冒的征兆时,可在风门穴灸20壮,同时灸身柱,就会觉得脊背发暖,可以预防感冒,或减轻感冒症状。
2.防治呼吸系统疾患:风门穴对于防治小叶性肺炎,肺门淋巴结核,初期肺浸润,哮喘,支气管炎,胸膜炎,百日咳等,都是重要的穴位。
3.预防脑出血:灸风门能预防中风,脑出血昏倒,可在风门穴上放血,会缓和脑部充血或出血,可以急救。
4.其他:肩酸痛,肩背软组织劳损,头痛,颈部痉挛,一般头痛,只灸风门,身柱即可痊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