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缺铁性贫血病因
小儿缺铁性贫血病因
在生长发育最旺盛的婴儿时期,如果体内储存的铁被用尽而饮食中铁的含量不够,消化道对铁的吸收不足补充血容量和红细胞的增加,即可发生贫血,其发病原因主要有以下四个方面。
1,初生时机体铁的含量与贫血的关系。
正常新生儿血容量约为85ml/kg,血红蛋白约190g/L,新生儿期体内总铁量的75%以上在血红蛋白中,约15%~20%储存在网状内皮系统,合成肌红蛋白的量很少,酶中的铁不过数毫克,因此新生儿体内铁的含量主要取决于血容量和血红蛋白的浓度,血容量与体重成正比,倒举一个3.3kg的新生儿与一个1.5kg的早产婴比较,其体内总铁量相差120mg。
小儿缺铁性贫血的病因是什么
(l)小儿先天储铁不足。正常足月新生儿从母体获得的铁足够其生后3~4个月的造血需要。但早产、双胎、胎儿失血以及母体患有缺铁性贫血等,均可使小儿储铁不足。
(2)铁摄人不足。新生儿的饮食主要为人乳或牛乳,而人乳和牛乳中含铁量均较低,单纯用乳类喂养而不及时添加含铁较多的辅食,则易发生贫血。
(3)生长发育决。婴儿期生长发育迅速。3~5个月为初生时体重的2倍,1岁时为初生时体重的3倍,若是早产儿则体重增加更快。由于体重的增加血容量也迅速增加,这时容易发生缺铁,引起贫血。
(4)铁的丢失过多。正常婴儿每天排泄铣比成人多,由皮肤损失的铁也相对较多,若出现对蛋白过敏而发生小肠出血,则失铁更多。此外,一些疾病如慢性腹泻、肠套叠、肠、息肉等都可增加铁的消耗而引起贫血。
小儿缺铁性贫血需要与哪些疾病鉴别
小儿缺铁性贫血是婴幼儿时期常见的疾病,多见于6个月-3岁左右的小儿。孩子发生缺铁性贫血对孩子的身体健康和心理健康均会造成极大的影响。在确诊小儿缺铁性贫血时除了要结合相关的检查外,还要与以下贫血疾病进行鉴别:
1.地中海贫血:也是常见的贫血类型,患儿多有家族史,地区性比较明显。特殊面容,肝脾明显肿大。血涂片可见靶形细胞及有核红细胞,血红蛋白电泳a2及f增高,或出现血红蛋白h或bart?s等。血清铁增高,骨髓中铁粒幼细胞增多。
2.肺含铁血黄素沉着症:患儿主要表现为发作性苍白、无力、咳嗽,痰中可见血,痰和胃液中可找到含铁血黄素细胞。网织红细胞增高。x线胸片肺野中可见网点状阴阴影。
3.铁粒幼细胞性贫血:骨髓涂片可见细胞外铁明显增加,中、晚幼红细胞的核周围可见铁颗粒呈环状排列,血清铁增高。用铁治疗无效。有些病人用维生素b6治疗可取得较好的疗效。
4.慢性感染性贫血:多呈小细胞正色性贫血,偶呈低色性贫血。血清铁和铁结合力皆降低,骨髓中铁粒幼细胞增多。铁治疗无反应。
5.铅中毒:铅中毒时血象检查可见红细胞呈嗜碱性点彩,血清中铅含量增加,红细胞和尿中原卟啉明显增加。fep/hgb可高至17.5μg/g以上。
综上所述,以上是需要与小儿缺铁性贫血相鉴别的几种疾病,希望对您了解本病有所帮助。
小儿缺铁性贫血的的危害
1.导致缺铁性贫血
对于育龄妇女和儿童的健康影响非常严重,重度缺铁性贫血可增加儿童和母亲的死亡率。
2.损害智力发育
婴幼儿处在脑发育的关键阶段,此时若出现铁缺乏,会造成不可逆的脑发育损伤。
3.损害听觉传导通路
影响婴幼儿的注意力、学习力和记忆力,同时耐力下降,对刺激的应答反应也会减弱。
4.影响机体免疫和抗感染能力
以上就是小儿缺铁性贫血会对孩子造成的严重伤害,所以我们一定要做好预防和治疗小儿缺铁性贫血的工作,不能让孩子受到这样委屈。
缺铁性贫血儿饮食要注意啥
在我国普查数万名7岁以下的儿童,其中血红蛋白<11g/l者占37.9%,其中多数与缺铁有关。
铁是血红蛋白的重要成分,机体缺铁到一定程度时,必然出现低色素性贫血。
其中6个月至3岁幼儿发病率最高,男女无差异。由于起病缓慢,绝大多数贫血较轻,除轻度面容及黏膜血色差外,常无其他不舒服感觉,一般不被家长所重视。
幼儿缺铁性贫血的特征
当用心观察时,不难发现,缺铁性贫血小儿有行为异常,如食欲差、对外界反应差、易怒不安,智能指数、智能商等均较正常对照组低。经铁剂治疗后能改善。
身体对铁需求量高,加之生长发育迅速,铁的摄入不足,成为引起幼儿缺铁性贫血的主要原因。
缺铁性贫血幼儿的喂食要点
对于幼儿缺铁性贫血,一般以食疗为主,药疗为辅。
1.使用铁锅和母乳喂养可以有效防止缺铁性贫血的发生。
2.把握膳食含铁情况,从含铁丰富且易吸收的食品中补充铁。如在瘦肉、肝、禽蛋中含量高又能吸收多,而植物如面、玉米、豆类虽有,但含量低吸收少,一般认为菠菜“补铁”,其中含铁虽比其他蔬菜稍高,但机体吸收率低,故食疗补铁不能依靠植物。
3.每日铁的总摄入量以元素铁1mg/kg为宜。补铁时间可持续1~3年。
4.注意补充维生素c含量丰富的食物或维生素c剂,可帮助铁的吸收。
5.符合缺铁性贫血诊断者应尽力查明和除去病因,在医生指导下接受铁剂治疗。
6.用铁剂治疗时,每日口服元素铁1~6 mg/kg。首选硫酸亚铁,每日10~20 mg/kg至血红蛋白正常后,根据膳食含铁情况,维持治疗1~3个月,同时口服维生素c剂。
7.另外,茶、咖啡、蛋类、牛奶及植物纤维不利于铁的吸收,故铁剂不要与这些食物同时服用。
宝宝缺铁性贫血怎么办
导致小儿缺铁性贫血的主要原因是:生理需要量增加、饮食中缺铁、铁丢失过多及其它原因:如母亲妊娠期有缺铁性贫血、小儿长期腹泻等。当小儿出现烦躁不安、精神不振、注意力不集中、不爱活动、反应减慢、食欲减退及异食癖等现象时,就有可能缺铁了。一旦发觉口唇、口腔粘膜、甲床、手掌、足底变得苍白,则肯定有贫血。患缺铁性贫血的小儿,血红蛋白往往下降,红细胞讦数尚正常或稍低,在1000毫升血中血红蛋白小于100~90克为轻度贫血,小于90~60克为中度贫血、小于60克为重度贫血。一旦诊断为缺铁性贫血时,即要给予治疗,治疗原则是去除病因和补充铁剂。家庭治疗,应注意以下几点:
宝宝缺铁性贫血怎样办?
(1)积极预防缺铁性贫血。在孕妇妊娠35周以后,每天口服硫酸亚铁2次,每次0.3克,同服维生素c0.1克,有防止婴儿早期发生缺铁性贫血的作用。婴儿要及时添加辅食,幼儿要防止偏食。目前我国有铁强化的奶粉、糖果、饮料及饼干等,可供各期儿童选用。
(2)如患儿缺铁性贫血喂养不当,且贫血为轻度者,可通过饮食疗法来纠正。食品中含铁量最高的为黑木耳、海带、动物血液和肝脏,其次为肉类、豆类、蛋类和绿叶蔬菜,乳类中含铁量少。蛋黄中含铁量也不少,但其铁质常与含磷的有机物紧密结合,使铁的吸收率仅为3%。豆类、玉米类吸收率可达5%~10%。而动物血、肝脏、瘦肉和鱼类不仅含铁丰富,而且吸收经高达11%~22%,是补充铁剂的良好来源。母乳铁含量虽不多,但吸收率高达50%。因此要大力提倡母乳喂养。
(3)对中度以上贫血则需药物治疗。常用硫酸亚铁和富马酸铁等,后者较前者含铁量高,且易吸收。硫酸亚铁每日每公斤体重30毫克、富马酸铁每日每公斤体重20毫克,分3次服用。此量可达到最好的吸收程度,超过此量时吸收下降,反而增加对胃粘膜的刺激。另外,还有一些含铁糖浆制剂也可选用,如铁维隆、富血铁干糖浆、富血康等。铁剂治疗3~4周,贫血即可得到纠正。一般用至血红蛋白恢复正常后,再维持一个月左右。
小儿缺铁性贫血的原因有哪些
1、新生儿体内铁的含量主要取决于血容量和血红蛋白的浓度。而新生儿的血容量和含铁量与体重成正比,所以出生体重如果比正常标准低的话,发生缺铁性贫血的几率也会比正常体重的新生儿高。
2、饮食缺铁也是造成小儿缺铁性贫血的主要原因。母乳的含铁量比较高,铁的吸收率也比较高,母乳喂养的产后妈妈在哺乳期间要注重食用含铁量比较丰富的食物。而使用奶粉喂养的孩子,家长要使用含铁量合乎标准的配方奶粉,及时添加辅食,保证宝宝能够摄入足够的铁元素。
3、如果小儿的生长速度比较迅速,血容量增加很快,此时铁的需求量也会增多。如果体内贮存的铁元素不足以满足小儿正常生长发育的需求,就可能出现缺铁性贫血。
4、长期少量失血也可能造成小儿缺铁性贫血。婴幼儿体内储存的铁元素一般用于补充生长发育所致的血容量扩充,小量的慢性失血可以导致婴幼儿贫血。小儿每日饮超过1L用未经煮旨的鲜牛乳,可出现慢性肠道失血,因此每日饮用的鲜牛乳最好不超过750ml,或应用蒸发奶。
缺铁性贫血吃复方硫酸亚铁片有用吗
缺铁性贫血患者应该服用高蛋白饮食。蛋白质是合成血红蛋白的原料,应注意膳食补充,每日数量以80克左右为宜,可选用动物肝脏、瘦肉类、蛋、奶及豆制品等优质蛋白质食物。那么缺铁性贫血吃复方硫酸亚铁片有用吗'
铁是红细胞中血红蛋白的组成元素。缺铁时,红细胞合成血红蛋白量减少,致使红细胞体积变小,携氧能力下降,复方硫酸亚铁颗粒中中的亚铁离子可以很好补充人体中的铁离子,这样就可以补血,所以,缺铁性贫血服用复方硫酸亚铁颗粒的效果不错,有需要的朋友可以选用。
复方硫酸亚铁片具有很好的补血功效,临床上可用于防治小儿缺铁性贫血,也可用于孕妇、哺乳期妇女和月经过多妇女所缺铁性贫血。
治疗缺铁性贫血还有一款很好的药品就是硫酸亚铁片,硫酸亚铁片的主要成分是硫酸亚铁,铁是红细胞中血红蛋白的组成元素。缺铁时,红细胞合成血红蛋白量减少,致使红细胞体积变小,携氧能力下降,形成缺铁性贫血,口服缺铁性贫血可补充铁元素,纠正缺铁性贫血。
严防小儿缺铁性贫血
缺铁性贫血顾名思义就是由于缺铁引起的贫血症状。下面给大家讲一讲缺铁性贫血的对宝宝的身体影响与心理影响。
缺铁性贫血对宝宝的身体影响
1、贫血使宝宝机体处于缺氧状态,肌肉软弱无力。
2、缺铁可引起细胞免疫功能缺陷,宝宝抵抗力差,容易患病。
3、缺铁使胃酸分泌减少、脂肪吸收不好,使宝宝消化能力减弱。
4、贫血可降低血液的摄氧能力,使机体各器官、组织出现不同程度的缺氧,宝宝稍一运动就会出现呼吸急促、心跳加速等不适。
缺铁性贫血对宝宝的心理影响
1、影响宝宝情绪。由于缺氧,脑细胞代谢异常,宝宝经常表现为爱发脾气,爱哭烦燥不安。
2、影响社会适应能力。体弱多病的宝宝与人交往的机会相对较少,容易引起性格孤僻、自卑。
3、影响宝宝智力。研究表明,宝宝处于生长发育中的大脑耗氧量占全身耗氧量的一半,而成人大脑的耗氧量只占全身耗氧量的五分之一。宝宝贫血使摄氧能力下降,脑组织缺氧,宝宝的记忆力和注意力等都会受到影响。
总之,缺铁性贫血对宝宝的身体及心理都产生着具大的影响,因此家长要早做好疾病防治的措施。
缺铁性贫血会引起白血病吗 缺铁性贫血不会导致白血病
虽然目前人类白血病的确切病因至今未明,但是可以肯定的是缺体性贫血不会导致白血病。目前还没有任何证据表明缺铁性贫血会引发白血病,正常人群中白血病的发病几率是23/10万左右,缺铁性贫血人群中白血病发病的几率应该和正常人群是类似的。
纯母乳喂养也须当心小儿缺铁性贫血
临床上经常碰到不少缺铁性贫血的患儿,其父母有一个普遍的误区,就是认为母乳营养全面,量又足,加上孩子不愿意换口味,于是父母就放弃了添加辅食或者只是添加少量的谷类辅食,导致孩子患缺铁性贫血,有的甚至出现中重度贫血。
足月儿从母体获得的铁一般能满足4个月的需求,4月龄之后,从母体获得的铁逐渐耗尽,而宝宝的生长发育需要更多的铁,若不添加含铁丰富辅食,继续纯母乳喂养,宝宝就容易发生缺铁性贫血,6个月至2岁的小儿缺铁性贫血发生率最高。
小儿缺铁性贫血的表现有:皮肤和黏膜苍白,最为明显的是口唇、口腔黏膜、甲床和手掌;易疲乏,不爱活动,年长儿童可自诉头晕、眼前发黑;食欲减退,吃饭没胃口,可有呕吐、腹泻等症状;精神上表现为注意力不集中,萎靡不振,烦躁不安,记忆力减退,反应弱。
小儿缺铁性贫血目前发病率较高,是危及小儿健康和生长发育的常见病。体内缺铁除引起贫血外,还可以造成呼吸、消化、循环及免疫等组织器官的功能损害,对智能和体格发育也有一定的影响,需要积极治疗,日常家长喂养宝宝时也应注意均衡营养。
若宝宝被确诊为小儿缺铁性贫血,首先要改变小儿的喂养习惯,多食含铁丰富的食物;其次是使用铁剂药物治疗。对于由于饮食缺铁而症状比较轻微的病儿,也可以单从改善病儿饮食入手,在膳食中注意搭配含铁量比较丰富的食物,纠正孩子偏食、挑食的习惯,注意孩子的饮食均衡。
对于纯母乳喂养的宝宝,家长在母乳喂养的同时,要特别留心孩子铁的补充,4月后逐渐添加含铁丰富的副食,做好预防。对于人工配方奶喂养的婴幼儿,因配方奶中强化了铁剂,发生缺铁性贫血的患儿较少。
到了宝宝可以添加辅食的月龄,家长们可以选添加含铁量比较丰富的食物给孩子食用。例如婴幼儿强化铁的米糊米粉、瘦肉泥、水果汁水果泥、鸡蛋黄、动物内脏等含铁量比较丰富的食物,可以用各种烹饪方法,提高宝宝添加辅食的兴趣。 如果宝宝不愿意吃添加的副食,妈妈们不要放弃,在宝宝饿的时候多尝试几次,宝宝会逐渐接受副食。
小儿缺铁性贫血护理
护理要点
◆ 居室环境要安静,空气要流通。由于贫血患儿抵抗力低,容易感染疾病,如消化不良、腹泻、肺炎等,因此患儿尽量少到公共场所人多的地方去,并注意勿与其他病人接触,以避免交叉感染,因感染后能使贫血加重。
◆ 合理喂养是纠正贫血的重要途径。应多给富含铁的食物,如动物的心、肝、肾、血以及牛肉、鸡蛋黄、菠菜、豆制品、黑木耳、红枣等,并纠正偏食习惯。提倡母乳喂养,因母乳中含铁量比牛奶高,且易吸收。并注意及时添加辅助食品,如3~4个月的婴儿,可给蛋黄1/4个,以后逐渐增加到1个,5~6个月加菜泥,7个月后可加肉末、肝泥,设法提高婴食欲,同时防止消化不良。
◆ 在医生指导下服用铁制剂。婴儿最好在两餐之间服,以利于吸收,因为铁质对胃粘膜有刺激,服后易产生恶心哎吐,同时避免与牛奶钙片同时服用,也不要用茶喂服,以免影响铁的吸收。铁制剂用量应遵医嘱,用量过大,可出现中毒现象。
◆ 严重贫血的患者,活动后易心悸、气急,必须卧床休息,必要时还需吸氧、输血。
缺铁性贫血病因
需铁量增加而摄入量不足(30%):
儿童在生长期和婴儿哺乳期需铁量增加,尤其是早产儿,孪生儿或母亲原有贫血者,婴儿原来铁贮量已不足,如果仅以含铁较少的人乳喂养,出牙后又不及时补给蛋类,青菜类,肉类和动物肝等含铁较多的副食品,即可导致缺铁性贫血,妊娠和哺乳期中需铁量增加,加之妊娠期胃肠功能紊乱,胃酸缺乏,影响铁吸睡,尤其是在多次妊娠后,很容易引起缺铁性贫血,青少年因生长迅速,需铁量增加,尤以青年妇女,由于月经失血,若长期所食食物含铁不足,也可发生缺铁,最常见的原因是食物中铁的含量不足,偏食或吸收不良,食物中的血红素铁容易被吸收,且不受食物组成及胃酸的影响,非血红素铁则需要先变成Fe2 才能被吸收,蔬菜,谷类,茶叶中的磷酸盐,植酸,丹宁酸等可影响铁的吸收。
成年人每天铁的需要量约为1~2mg,男性1mg/d即够,生育年龄的妇女及生长发育的青少年铁的需要增多,应为1.5~2mg/d,如膳食中铁含量丰富而体内贮存铁量充足,一般极少会发生缺铁, 造成铁摄入不足的其他原因是药物或胃肠疾患影响了铁的吸收,某些金属如镓,镁的摄入,制酸剂中的碳酸钙和硫酸镁,溃疡病时服用的H2抑制剂等,均可抑制铁的吸收,萎缩性胃炎,胃及十二指肠手术后胃酸减少影响铁的吸收等,均是造成铁摄入不足的原因,此外,妊娠期平均失血1300ml(约680mg铁)需每天补铁2.5mg,在妊娠的后6个月,每天需要补铁3~7mg,哺乳期铁的需要量增加0.5~1mg/d,如补充不足均会导致铁的负平衡,如多次妊娠则铁的需要量更要增加,献血员每次献血400ml约相当于丢失铁200mg,约8%的男性献血员及23%女性献血员的血清铁蛋白降低,如在短期内多次献血,情况会加重。
贮存铁消耗过多 (30%):
由于体内总铁量的2/3存在于红细胞内,因此反复,多量失血可显著消耗体内铁贮量,钩虫病引起慢性少量肠道出血,上消化道溃疡反复多次出血,多年肛肠出血或妇女月经量过多等长期的损失,最终导致体内铁贮量不足,以致发生缺铁性贫血,此外,阵发性睡眠性血红蛋白尿,人造机械心瓣膜引起的机械性溶血,以及特发性肺含铁血黄素沉着症,均可因长期尿内失铁而致贫血,正常人每天从胃肠道,泌尿道及皮肤上皮细胞中丢失的铁约为1mg,妇女在月经期,分娩和哺乳时有较多的铁丢失,临床上铁丢失过多在男性常是由于胃肠道出血,而女性则常是由于月经过多。
游离铁丧失过多(30%):
激离铁可随胃肠道上皮细胞衰老和不断脱落而丧失,在萎缩性胃炎,胃大部切除以及脂肪泻时,上皮细胞更新率加愉,所以游离铁丧失也增多, 缺铁不仅引起血红素合成减少,而且由于红细胞内含铁酶(如细胞色素氧化酶等)活性降低,影响电子传递系统,可相起脂质,蛋白质及糖代谢异常,导致红细胞异常,易于在脾内破坏而缩短其生命期。人体内的铁是呈封闭式循环的,正常情况下,铁的吸收和排泄保持着动态的平衡,人体一般不会缺铁,只在需要增加,铁的摄入不足及慢性失血等情况下造成长期铁的负平衡才致缺铁,造成缺铁的病因可分为铁摄入不足和丢失过多两大类。
【发病机制】
铁是人体必需的微量元素,存在于所有生存的细胞内,铁除参与血红蛋白合成外,还参加体内的一些生物化学过程,包括线粒体的电子传递,儿茶酚胺代谢及DNA的合成,已知多种酶需要铁,如过氧化物酶,细胞色素C还原酶,琥珀酸脱氢酶,核糖核酸还原酶及黄嘌呤氧化酶等蛋白酶及氧化还原酶中都有铁,如缺乏,将影响细胞的氧化还原功能,造成多方面的功能紊乱。
含铁酶的活性下降,影响细胞线粒体的氧化酵解循环,使更新代谢快的上皮细胞角化变性,消化系统黏膜萎缩,胃酸分泌减少,缺铁时,骨骼肌中的α-磷酸甘油脱氢酶减少,易引起运动后乳酸堆积增多,使肌肉功能及体力下降,含铁的单胺氧化酶对一些神经传导剂(如多巴胺,去甲肾上腺素及5-羟色胺等)的合成,分解起着重要的作用,缺铁时,单胺氧化酶的活性降低,可使神经的发育及智力受到影响。
发育中的红细胞需要铁,原卟啉和珠蛋白以合成血红蛋白,血红蛋白合成不足造成低色素性贫血,关于缺铁与感染的关系,目前尚有不同的看法,缺铁时巨噬细胞功能和脾脏自然杀伤细胞活性明显有障碍;中性粒细胞的髓过氧化物酶和氧呼吸爆发功能降低;淋巴细胞转化和移动抑制因子的产生受阻,细胞免疫功能下降,但另有人强调铁亦是细菌生长所需,认为缺铁对机体有一定的保护作用,铁丰富时较铁缺乏时更易发生感染。
什么是小儿缺铁性贫血
铁缺乏是引起小儿缺铁性贫血的最常见原因
人体需要铁来制造血红蛋白,血红蛋白是血液中的红色素,负责输送氧气。如果你的宝宝没有摄入足够的铁,他的红细胞数量就会偏少,而且他体内红细胞的体积也会偏小,因此,他的身体组织将无法获得所需的足够氧气。
在宝宝身体迅速生长发育的时期,他需要更多的铁,如果摄入不足,他会特别容易患贫血。不过,缺铁性贫血也不是一夜间发生的,而是长期严重的铁缺乏,才会造成缺铁性贫血。
小儿缺铁性贫血的原因有哪些
宝宝缺铁的原因有几种,包括先天铁(宝宝从母体里获得的)储备不足、膳食中缺铁(如:鱼肉蛋奶豆摄入不足)、持续失血(例如在肠道中)、铁吸收不良等。
如何预防小儿缺铁性贫血
1、如果你的宝宝是早产儿或低体重儿,可以向医生咨询是否需要服用铁补充剂。
2、在宝宝满1周岁前,给他吃母乳或是喝强化铁的配方奶。
3、宝宝开始吃辅食后,给他选择强化铁的米粉,然后逐渐添加富含铁的食物,比如瘦肉、禽类、鱼,以及强化铁的面条、米饭、馒头,还有绿叶蔬菜、蛋黄和豆类。
4、多给宝宝吃富含维生素C的水果和蔬菜,比如猕猴桃、哈密瓜和鳄梨。维生素C有助于人体吸收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