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生健康

巧治过年心理病

巧治过年心理病

普天同庆,万家欢聚,过年是好日子。然而,在不少人心中,过年成了一种压力、一种心病。调查表明,80%的人在不同程度上曾经有过“害怕过年”的心理,遭遇过种种“过年心理病”。又到过年好时节,人们该怎样防治“过年心理病”呢?

年终总结的失意心理

典型案例 晓钢30多岁,是公司行政部副经理,他工作积极,很受老板器重。年初,他给自己制订年度计划:收入突破10万元,升职一级,结婚成家。谁知眼看要过年了,他不但升职、加薪无望,而且与女友的交往亮起了红灯。他感到万分失意,害怕见亲友,甚至害怕过年。

心理把脉 过年,历来是人生小结之时。如今人们对生活的期望值越来越高,对自己一年的人生有太多的期望,结果希望越大失望也越大。蓦然回首,很多人在心中留下的是不满和失望。

防治验方 ①调低期望值。年初时不要把个人目标弄得过高,要酌情调整。②转换视角做总结。过年了,与原来的目标对照也许没有大收获,但换个视角看还有平安,平安不是大福吗?③寻找多重支点。除事业外,亲情、友情、爱情,兴趣、爱好、健康等都足以支撑心灵。④进行优势比较。必要时以自己的优势与他人相比,获取心灵慰藉。⑤确定新目标。这是心理补偿的好办法。

年底债务的焦虑心理

典型案例 赵先生30多岁,经营一家公司,因资金周转不灵借了钱救急,说好年前还清,眼看要过年了,生意仍不见起色,没钱还债,结果家里电话不断,搅得他睡不好,吃不好,常常焦虑不安。更让他发愁的是,别人欠他的钱不知何时能收回。

心理把脉 不要说是办公司,就是平常过日子,也难免有债务往来。一方面,过年还不了债,欠债者会有心理压力;另一方面,借出的钱收不回,债主的心理压力肯定不轻。赵先生正是在双重心理压力下出现焦虑症状的。

防治验方 ①借债量力而行。不论是借债人还是债主,借债时都要量力而行。②分散还债时限。把还债时限分散到平时,可以减轻年关压力。③做好最坏的打算。有很多原因可导致无力还债,因此借钱给他人时必须做好对方无力还债的心理准备。④暂时回避。万不得已时,暂时躲躲不失为权宜之计,可避免更严重的心理障碍。

年关应酬的恐惧心理

典型案例 已到中年的丁先生在外地开公司,连续几年春节都难有清闲,不是他请客户吃饭,就是供货商请他吃饭,好不容易忙完公司的应酬,又要应酬亲朋好友,赴饭局、搓麻将,一熬就是通宵,常常弄得筋疲力尽。只要提起年关应酬,丁先生就恐惧不已。

心理把脉 过年应酬多的人大多是领导,对他们而言,应酬已变成累人的“任务”。有不少人想起过年的应酬就感到害怕和恐惧,甚至引发胃肠功能紊乱。

防治验方 ①统筹安排。对推不掉的应酬应安排有序,以收减压之效。②化繁为简。尽量减少应酬,必须应酬时设法化繁为简,节省时间。③学会谢绝。并非所有应酬都必不可少,关键是懂得辨别、善于拒绝。④淡化欲求。应酬往往是为了满足自我欲求,如果少点欲望,就能少些应酬。

堕胎后易得心理病

堕胎不仅危害女性身体健康,还可能引发心理病。

英国一项最新研究发现,堕胎女性比普通女性患上各种心理疾病的几率高出三成。

刊登在最新一期《英国精神病学期刊》上的研究报告指出,同其他女性相比,堕胎女性染上酒瘾或毒瘾的几率更高,她们患上各种心理疾病的几率比普通女性高出30%。

研究人员搜集了2007年英格兰和威尔士堕胎女性的资料后发现,这两个地区2007年堕胎女性超过20万。

其中,20至24岁的女性堕胎数量最多,高达5万7000名,16岁以下的女性有4400名。

研究发现,这两个年龄段的女性在堕胎后,大部分都出现抑郁和焦虑症状,还有一些开始酗酒甚至吸毒。

早前的一项研究也表明,无论是人流还是意外流产,21岁时失去孩子的女性最易在今后出现各种精神疾病。

澳洲昆士兰州大学的研究员凯林·丁格尔也分析说,堕胎会给各年龄层的女性带来压力,导致焦虑和悲哀,造成抑郁或严重依赖药物解除困扰。

不过,纽西兰奥塔哥大学的研究组则认为,只有1.5%至5.5%的女性,堕胎后会出现精神混乱问题,而这也与堕胎后的生活息息相关。

春节大还是元旦大 春节是过年吗

过年,准确来说是指除夕夜,在神话故事中,年是一只凶兽,每年只能在农历年最后一天到人间来,过年,也就是指除夕夜这天,但是随着人们的称呼,现在很多地方将除夕和正月一起称为春节了。

青少年心理健康

1.给孩子随性玩耍的时间,不要把生活安排得太有规则

美国儿童教育学者指出,自由玩耍比有计划性的活动,对学龄前的孩子来说更为健康有益。父母要避免将孩子的时间塞满各种活动、课程。所有的孩子都需要有一些无所事事,随性玩耍的时间。唯有这样才能让他们的想象力无拘无束的发挥,让他们可以悠闲的看蜘蛛织网、研究萤火虫如何发光……,以他们自然的速度去探索他们所好奇的世界。也许,有时你也该放慢你的脚步,拋开你的行程表,跟着孩子的节奏享受生活。

2.教导他关怀别人

快乐的孩子需要能感受到自己与别人有某些有意义的连结,了解到他对别人的意义。要发展这种感觉,可以帮助孩子多与他人接触。你可以和孩子一起整理一些旧玩具,和他一起捐给慈善团体,帮助无家可归的孩子。也可以鼓励孩子在学校参与一些义工活动。专家指出,即使在很小的年龄,都能从帮助他人的过程中,获得快乐。并养成喜欢助人的习惯。

四招巧治过敏性鼻炎

1、冷水洗鼻法

每天早上起床后用凉水一盆,把整个鼻子浸入水中稍吸气,使水进入鼻腔根鼻黏膜充分接触,注意不要用力过猛,此法小孩慎用之,以免呛水。此法需长期坚持效果十分显著,旨在提高鼻黏膜的适应能力,尤其对季节和温度变化引起的过敏鼻烟极其有效果,而且可以有效提高感冒的免疫力,但是刚开始使用时会出现鼻塞、鼻酸、流鼻涕等症状。

2、锻炼身体法

过敏性鼻炎就其病理分析,是因为患者体内含有过敏源,当患者体质及身体免疫力下降后,出现过敏体质,对过敏物质适应能力下降,导致过敏症状。所以通过锻炼身体的方法可以增强体质,提高免役力,增强对过敏物质的适应能力,也可达到治疗的目的。具体方法是:跑步,健身,增加户外体育运动,身体允许的话可以锻炼后适当进行冷水浴,但要注意一定要等到不出汗时再洗。长期坚持也可有很好的疗效。

3、吃蜂蜜法

吃蜂蜜每天2次一次一勺,如果要用水冲服必须用温水冲服,水太凉会导致泻肚,水温超过80度,蜂蜜会产生毒素。注意:此法只适用于花粉或草过敏(熟称枯草症)的患者试用,所以建议您在试用前先要到医院做过敏源测试,测出你确实是由于花粉或草过敏引起的过敏性鼻炎才可使用。

4、食疗法

经常吃白罗卜和胡罗卜可有效缓解过敏鼻炎症状,,尤其是白罗卜,还可提高呼吸系统免疫力,尤其对哮喘治疗特别有帮助。此外,切忌平时晚饭要适量,尽量少吃鱼类、肉类,以免上火引起鼻炎,可以适量吃些梨清肺。还有一点非常重要:过敏性鼻炎患者发病期间绝对不能吃丝瓜,吃完丝瓜病情会加重。

堕胎后易得心理病?

英国一项最新研究营养食品有哪些发现,堕胎女性比普通如何增强免疫力女性患上各种心理疾病日常饮食小知识大全的几率高出三成。

哪些奶粉好期《英国精神病学期刊飞鹤奶粉再现问题《英国精神病学期刊》上的研究报告指出,同其他女性相比,堕胎女性染上酒瘾或毒瘾的几率更高,她们患上各种心理疾病的几率比普通女性高出30%。

研究人员搜集了2007年英格兰和威尔士堕胎女性的资料后发现,这两个地区2007年堕胎女性超过20万。

其中,20至24岁的女性堕胎数量最多,高达5万7000名,16岁以下的女性有4400名。

研究发现,这两个年龄段的女性在堕胎后,大部分都出现抑郁和焦虑症状,还有一些开始酗酒甚至吸毒。

早前的一项研究也表明,无论是人流还是意外流产,21岁时失去孩子的女性最易在今后出现各种精神疾病。

澳洲昆士兰州大学的研究员凯林·丁格尔也分析说,堕胎会给各年龄层的女性带来压力,导致焦虑和悲哀,造成抑郁或严重依赖药物解除困扰。

不过,纽西兰奥塔哥大学的研究组则认为,只有1.5%至5.5%的女性,堕胎后会出现精神混乱问题,而这也与堕胎后的生活息息相关。

过年心理压力大怎么办

1、保证充足的睡眠。一个人每天必须有充足的睡眠,如果睡眠不足会导致严重后果。不仅对我们的身体健康有伤害,还能造成焦虑和紧张。导致压力更大,甚至会形成恶性循环,压力大而失眠。而失眠造成压力更大。当你感到有些烦躁不安、无所适从的时候,试着制定一个7--9个小时的睡眠计划,好好的睡上几个晚上,就可以缓解白天的焦虑。

2、笑一笑。笑是最好的减压的方法,有人说压力大的时候笑不出来,那就强迫自己笑一笑吧,当各方面的压力让我们情绪低落时,如果想迅速调整下心态,就爽快的笑几声吧。不用太在意别人怎样看你,笑过之后的释放才是最重要的,相关研究表明笑声能够缓解抑郁和焦虑,所以,如果自己笑不出来,不妨从网络上或者微信上找些搞笑的段子平复下紧张的神经吧。

​如何减少青少年心理障碍

青少年心理障碍主要有以学习障碍、情绪障碍、行为障碍为主的不良心理状态,青少年的心理咨询是专门为青少年解决心理问题的,及时的通过了解患者的具体心理情况,采取针对性的疏导治疗方法,以此来消除青少年的心理障碍,帮助青少年患者以健康的身心姿态步入社会,以健康积极的生活姿态去迎接每一个挑战。

青少年心理咨询是专门解决青少年心理问题。它往往结合生理、心理、社会三大因素来分析导致青少年心理障碍的原因,主要工作为激发学习兴趣、端正学习态度、消除厌学逃学和学习障碍、协调同学关系和亲子关系、中高考心理减压、学生职业规划、高考志愿填报辅导、青春期性心理教育、不良品行纠正与健全;性格塑造;青少年神经症治疗(自闭症、儿童多动症、儿童抽动症、儿童抑郁症性神经症、口吃、考试焦虑症、社交恐惧症、网络成瘾、学校适应不良综合症等青少年心理问题与心理障碍的心理治疗)。

对于青少年出现的各种心理问题,青少年心理咨询主要的工作内容就是对青少年进行心理方面的分析和研究,并进行咨询和疏导工作,协助教学部门或者家长对青少年进行一些心理方面的测评分析,对不同问题的青少年的心理状况做出分析与诊断,制定辅导计划与方案。

探秘避孕套的神奇妙用

妙用1、阻隔90%以上的性病

400多年前,意大利解剖学加布里瓦·法鲁拜就推广用亚麻布制成的避孕套预防性病了。数字统计发现,如果使用得当,避孕套可阻隔90%以上性传播疾病,其中包括艾滋病。

妙用2、延长性交时间达20%

对于早泄的男子,避孕套有另外的功效,可降低龟头局部的兴奋,能延长性交时间达20%以上。

妙用3、解除精液过敏

有些女性性交后出现外阴瘙痒、水肿,伴有胸闷,呼吸急促甚至荨麻疹样症状,这是对精液过敏的表现,这时避孕套就能派上大用场了,阻止了精液接触,过敏当然一去不返。

妙用4、巧“治”不孕

这主要是针对免疫性不孕而言。有些女性体内存在抗精子抗体,性交后精子进入宫颈,与宫黏粘液中的抗精子抗体结合。结合后精子凝集或者制动,无法继续游走进入子宫内部,因此不孕。

研究发现如果使用避孕套三个月至半年,让女性暂时与精液断绝接触,使其体内的抗精子抗体滴度下降,这样停用避孕套后就可能在短期内怀孕。

10大心理病症

都市白领:工作紧张

随着社会节奏的加剧,人们的生活节奏也急剧加快,尤其是以都市白领为主体的人群,其工作压力大、紧张度高、生活节奏快。这类人群因长期处于精神高度紧张状态下,而又得不到应有的调适,会使其身心过度疲劳,对什么都不感兴趣。久而久之,必然会导致焦虑不安、抑郁症、精神障碍等心理问题和疾病。从生理角度讲,长期精神高度紧张也会使其内分泌功能失调,人体免疫力下降而导致各种生理疾病产生,甚至会导致过劳死,其后果不堪设想。

离婚人士:心灵创伤

现代人离婚率越来越高,而离婚后的受损方,尤其是女性,往往经不起离婚的打击,造成身心的极大伤害。心理负荷过重成为诱发心理疾病的病灶,如得不到及时调适,极有可能诱发心理疾病。一项调查表明,目前我国离婚人群中,因种种原因心理压力过大的约占70%,这类人需要寻找倾诉对象并应得到心理帮助。

青少年:染上网瘾

网络的负面影响不容忽视。尤其是广大青少年,对网络有着极大的兴趣,上网成了他们生活中重要的部分。适当上网是有益的。但每天以大量时间上网,或上一些不健康的网站,极有可能诱发上网人群心理疾病。如长期上网聊天、游戏、交友、网恋,极有可能导致上网者因思想长期处于虚拟状态中,而影响其正常的认知,情感和心理定位,严重的会导致上网者在网上和现实中产生人格分裂。

而长期上黄色网站,会进一步加剧青少年对性的渴望,要么使其性压抑而导致心理问题;要么可能导致青少年积极寻找性发泄的途径,有的因此而犯罪。现代人一旦染上网瘾(西方发达国家将每天上网4小时称为染上网瘾),其后果更加严重,正如美国心理学博士金伯力在《上网综合征》一书中所说“网瘾就如鸦片瘾、烟瘾一样,其危害性极大,一旦染上是难以根治的。”由此可见染上网瘾不但对人的心理有极大的危害,而且对人的身体也是危害极大的。

贫困家庭:生活压力

因为生活的贫困造成心理压力过大而诱发心理疾病的人群,主要为下岗职工和高校的贫困生。由于下岗,尤其是夫妻双双下岗,对他们来讲,其心理压力是巨大的,并且由于一些下岗职工思想观念一时难以转换,高不成、低不就的状况,更加剧了下岗职工的心理压力。一边是生活一天天贫困下去,一边是找不到合适的工作,双重的压力极有可能导致心理疾病。

贫困生一直是高校敏感的话题,对于贫困生而言,一方面是经济的压力;一方面是因贫困所带来的心理压力。如果贫困生得不到物质和精神上的帮助和关怀,诱发心理疾病的概率是极高的。据统计,目前我国高校中贫困生约占15%—20%,而这其中有心理问题和疾病的又占65%。

商界精英:事业受挫

在生意场上,现代人多犯急功近利的毛病,为追求事业上的成功,往往是拼命地工作,自我不断加压,尽管超过了自身能力所及,仍是苛求自己,从而造成心有余而力不足,不能自我满足,导致心理失衡。

经常失败或事业上大起大伏者,其心理因失败的打击长期处于一种失衡状态中,又不能自我调适,极有可能诱发精神障碍、抑郁症、自闭症等心理疾病。

莘莘学子:考试重负

带有这类病灶的人群主要是考生。面对着紧张繁重的学习任务、家长老师的殷切期盼、自身一举成名的梦想和自我加压,使广大考生肩负着巨大的压力,极易诱发心理问题和疾病。最近湖北对该省39个城市的初、高中的调查发现,考生中有各种各样的中轻度心理问题和疾病的高达72%。考试重压这一病灶所引发的心理问题和疾病,主要有反应迟钝或过激、焦虑不安、恐怖症、臆想症、抑郁症等等,人称考试后遗症。

独生子女:适应障碍

独生子女的任性、自私、不善交际也成为家长、老师及教育界人士棘手的问题。在溺爱环境中长大的孩子,往往养成任性、自私等不良习性,而这种习性则成为诱发孩子心理疾病的病灶,导致孩子产生暴力倾向和行为、性格孤僻,受挫力差,易患交际恐惧症、自闭症等心理问题和疾病。一项调查表明我国独生子女中约30%有适应能力障碍。值得注意的是,这一病灶是潜在的危机,是一颗定时炸弹,到一定时期就会爆炸,引发心理疾病和更严重的后果。

投资人士:心理失衡

从事投机如买彩、炒股的人群,如果长期投资下去而又得不到及时有效的回报,或资本受损,必然会产生挫折感和心理不平衡。这些投资人士心理长期焦虑不安,波动起伏不定或处于失衡状态中,极有可能导致心理疾病。

弱势群体:失去信心

对瞬息万变的社会,有许多人因种种原因而产生不适应感,如对社会上的不公现象看不惯,对一些改变了的生活习惯不能适应,信仰的泯灭而产生的无归属感等,这些往往导致现代人心理失衡和对生活的无望感。

什么是时尚心理病

成功后抑郁症

事业有成是令人羡慕的好事,但是越来越多的成功白领女性却被成功所累,患上抑郁症,痛苦得不能自拔,甚至想以死来解脱。在某外企工作的陈女士在各方面都出类拔萃,一直深得领导赏识。前不久,陈女士凭借自己的实力被提拔为分公司总经理,让同事们羡慕不已。但对陈女士来说,这竟成了噩梦的开始。

坐上高位的陈女士压力极大,她每天最担心的就是工作完成得不够出色,领导不满意,又怕工作中一旦出错,下属会嘲笑。这些担忧使她的工作效率急剧下降,睡眠质量日益变差,注意力也无法集中,整天感到头晕、疲乏,精力大不如前,服用药物也无法减轻痛苦,最后不得不回家休息。陈女士怀疑自己患了不治之症,想通过自杀来解脱,幸被家人及时发现,才避免了悲剧的发生。

病因 升迁压力过大,对自己信心不足。白领人士由于社会竞争加剧,工作节奏快,以及自身期望值过高,导致整天像机器人那样拼命。如果心理素质较差或不善于自我疏解,则更易罹患心理疾病。

处方 要忙里偷闲,暂时丢掉一切工作和困扰,彻底放松身心,让精力得到恢复。此外,要保持正常的感情生活。事实表明,家人之间、朋友之间的相互关心和爱护,对于人的心理健康十分重要。遇到冲突、挫折和过度的精神压力时,要善于自我疏解,如参加文体、社交、旅游活动等,借此消除负面情绪,保持心理平衡。

信息焦虑症

在外资企业工作的李小姐每天都花大量时间上网浏览信息,看报纸、杂志,但她心里还是不踏实,总觉得漏掉了信息,因此常常失眠,食欲也不断下降。李小姐的现象并非个别,这类人一旦家中或单位出现网络堵塞、电子读物无法打开等现象,就会感觉极其不适应,变得焦虑不安、心情浮躁,总担心漏掉重要的信息和新闻,害怕给工作带来负面影响,并引发精神、生理上的反应,出现失眠、头痛、食欲下降、恶心呕吐等症状。

病因 由于工作的快节奏和获取信息的渠道增多,这部分人都习惯于从网络、电视、电子读物上获取信息。若对网络、电子读物过分依赖,则会发展成为病态心理,严重时可能转化成强迫症。

处方 无论个人对信息的掌握多么全面,遗漏总是难免的。况且很多时候,信息也并不是决定成败的唯一因素。因此,平时感到很累的人应适当放慢生活节奏,不必整天想着信息的事情。

什么是中老年心理学

中老年心理学的发展历程

在西方,最早较系统地阐述中老年的心理问题的是霍尔,他在《衰老》一书中,以毕生发展心理学的思想回顾了自己的一生。他反对把老化仅仅看作是人退回早期阶段的一种返归,强调在中老年人中老化过程的显著的个别差异。

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随着中老年人在人口中的比率迅速增加,对心理活动中老年化的实验研究及其他研究急剧增多。据报道,在1951~1980年的30年间发表的7篇有关中老年心理研究的综述,共引用了247种杂志,1571篇论文。而1983年发表的一篇综述中,于1975~1981年仅六年间就查阅到4057篇有关成年发展和中老年心理的文献。

中老年心理学在中国的发展史

在中国心理学界也有只重视儿童发展而忽视成年与中老年心理的倾向。只是从20世纪60年代以来,毕生发展心理学观点逐步被人们所接受以后,中老年心理学才成为发展心理学的一个重要部分。

在中国,有关中老年心理学和养生学的思想历史悠久,早在春秋战国时期。诸子百家在调摄情志以益寿延年方面就有不少造述。

又如唐代孙思邀的《千金翼方》中载:“论曰:人年五十以上,阳气日衰、损与日至、心力渐退、忘前失后、兴居怠惰、计授皆不称心、视听不稳、多退少进、日月不等、万事零落、心无聊赖、健忘嗔怒、情性变异、食饮无妙、寝处不安……”生动地论述了人在年老过程中的记忆、视觉、听觉、味觉以及性格、情绪状态等的一系列变化。

近代中老年心理学的研究工作在中国起步较晚。比较系统地开展这方面工作始于20世纪80年代,主要侧重于记忆的老化研究。

心理学家认为,人的健康应包括身体和心理两个方面。前者显而易见,容易被人发现;而后者比较隐蔽,且心理障碍往往发生在身体健康者身上,因此也就极容易被忽视。现实为做中老年工作的同志提出一个当务之急的课题:学点中老年心理学。

相关推荐

老年精神心理

老年精神的主要诱因就是因为老年人的心理没有适应自己这个阶段的生活,认为自己成了拖累,没有了自身的价值,所以,老年人要从心理上调整。 其一,对生活事件能够应付。日常生活中发生的不平常、不愉快甚至不幸的事,我们称之为生活事件。生活事件所产生的精神刺激常是导致心理疾患的重要原因。如有的老人和原单位领导不和,发生矛盾、冲突,或与邻居吵架、殴打 ,或家庭成员不和,或工资没调上、房子没分到,或亲人伤亡等等。这类事件发生后,会加重精神负担,而有心理问题的老人还会导致精神崩溃。如何正确对待?最好是向知心人、好朋友、家里

如何应对年底焦虑症

何为“年底焦虑症”? 年底焦虑症是指在年底重压之下,不少职场人会出现心情烦躁,甚至失眠心慌、整日坐立不安等焦虑情绪。还有因工作而烦心,因跳槽、换岗感到浑身不适,因无钱过年而产生自责恐慌等也都是“年底焦虑症”的综合表现。 “年底焦虑症”怎么来? 过年回家是国人的传统,但是回家前除了要为家人备好各种礼物特产,还得做好心理准备,因为回家,就得面对七大姑八大姨的盘问,“年薪多少啊”“有没有交男/女朋友啊”“啥时候结婚啊”“都老大不小了,抓紧时间谈恋爱”…各种人生大事被被搬到餐桌上,心理抵抗力不强怎能应对。所以,年

5种药膳方巧过敏性鼻炎

肾虚型过敏性鼻炎 临床表现: 鼻流清涕,喷嚏频频,鼻痒不适,经常反复发作,早晚为甚;腰膝酸软,形寒肢冷,遗精早泄,夜尿多,舌质淡,苔白,脉濡弱。 食疗药膳: 1.鳝鱼煲猪肾:黄鳝250克(切段),猪肾100克,同煲熟,调味食用。 2.苁蓉金英羊肉粥:肉苁蓉15克,金英子15克,精羊肉100克,粳米100克,细盐少许,葱白2根,生姜3片。先将肉苁蓉、金英子水煎去渣取汁,入羊肉、粳米同煮粥,待熟时,入盐、生姜、葱白稍煮即可。 3.菟丝细辛粥:菟丝子15克,细辛5克,粳米100克,白糖适量。将菟丝子洗净后捣碎和

走进老年心理健康方法

第一,老年朋友们学会自身调节心态,因为变老是自然规律,每个年龄都有每个年龄的美!不必把老常挂心上;忘记不顺利与坎坷,不要对过去的矛盾恩怨耿耿于怀,把曾经的一切都当做人生的财富,只要努力了就不要计较后果。 第二,老年朋友们要学会严以律已宽以待人,敞开心扉,多与同龄人或者小辈交流,不论别人的是非,保持一颗愉悦、健康的心。 第三,对看不惯想不顺的事情,要学会“睁一只眼闭一只眼”的态度,中医理论称:怒伤肝,现代医学理论也支持,不良的心理状态会抑制内分泌机制和免疫功能,导致神经、血管等脏器功能的退化。 第四,中老年

重度抑郁症的心理症状有哪些

(1)妄想和幻觉。 但不应有典型精神分裂症性的幻觉和妄想(即:不应有完全不可能或与文化不相适应的妄想,不应有对人进行跟踪性评论的幻听或第三人称的幻听)。常见的情况为带有抑郁、自罪、虚无、自我援引及被害内容的妄想。 (2)抑郁性木僵。 伴有心理性症状者又分为与心境相协调的和与心境不协调的两类。与心境相协调的心理性症状包括罪恶妄想、无价值妄想、躯体疾或大祸临头(灾难)妄想、嘲弄性或谴责性的听幻觉;与心境不协调的心理性症状包括被害或自我援引妄想,没有情感色彩的幻听。

巧克力怎么吃才健康

“巧”常识一 它是典型“三高”食物 巧克力的主要成分是糖和脂肪。一块货架上的成品巧克力一般含糖在50%以上,脂肪40%以上,另外还有4%-5%的蛋白质。由此可以发现,巧克力是一种明显的高热量食物。“100克巧克力可以产出550千卡以上的热量,也就是说,吃一两巧克力,相当于吃两小碗米饭。”胡主任说。 “巧”常识二 是“三高”食物也保健 巧克力虽然是一种高脂、高糖、高能量食品,但仍有一定的营养价值,因为它对于心血管还是有一定好处的。这是因为巧克力的主要原料是可可脂和可可原浆等,其中的可可原浆中含有相当可观的多

​青少年心理障碍的祸根

1、性取向倒错 性取向倒错最典型的例子就是同性恋,虽然它不是但绝对是性心理异常的表现。这种情况是由性指向障碍导致的,也就是在性欲方面和常人相异,出现“不合理”的取向和心态。 2、变态型性偏好 性偏好从字面理解是对性中某个元素有特殊兴趣。而变态型性偏好是性心理障碍的极端分子,此类人用非正常手段和方式谋求性满足,如穿着异性服饰,用非法手段获取异性衣物的“异装癖”;以暴露自己生殖器恐吓异性的“露阴癖”;用非法手段窥探异性日常生活和性活动的“偷窥癖”;甚至偏爱幼儿、儿童的“恋童癖”等等。这些都是在青少年时期性心

老年冠心人的心理护理

1临床资料 2004年1月-2007年6月我科收了96例男性冠心人,年龄68岁~85岁,平均75.6岁;其中心绞痛39例,急性心肌梗死恢复期3例,心律失常54例。 2心理分析 2.1焦虑心理老年人的适应能力差,患后住进陌生的医院,住院后饮食起居休息睡眠等日常生活难以适应,人性格变的脆弱,心情不定,情绪低落。由于人正常的生活和活动受疾限制,需要他人照顾,对自己的价值感到怀疑,认为成了家庭和社会的负担。从而产生悲观、失望、自卑心理。 2.2恐惧心理老年人由于年老多,加之对疾严重程度及疾性质

青少年经常发脾气怎么办

1、合理宣泄法 这是一种在人们受到挫折后把自己情绪表达出来的方法。受挫后产生不良情绪,不能“憋”在心中,要用适当的方式把把不良情绪发泄出去,比如说,向好友倾诉、给心理咨询热线电话相告、把苦恼写在日记本上。此外,用眼泪消除烦恼,因悲哀、痛苦、伤心而哭泣是有益于身心健康的。 2、情绪转移法 这是一种个体对冲突情绪的主动回避与克制的方法。对迎面而来的情绪烦恼,我们可以避而退之,不去想它,而是转移视线去做自己平时最想做而又能产生愉快体验的事情,在心理咨询中经常运用到的比如:听自己喜欢的音乐、跑步、踢足球、打篮球等

老年心理健康注意事项

进入老年期后的朋友们,自己要在心理上做好适应新生活的准备,建议做好以下几点: 第一,要主动与所在小区的同龄人多接触,参加同龄人的锻炼团队,强身健体,保证自己的晚年生活能有一个较好的身体状态。 第二,遇到生活上的事多和人聊一聊,不要自己关在家里发愁。尤其是丧偶或独居的老人,更要积极的与他人多接触,多倾诉,以免形成抑郁影响生活质量。 第三,如果子女确实无力陪伴在身边,要打消传统思想的影响,可以在身体好的状态下多多了解养老机构的情况。当自己身体确实需要照顾时,不妨考虑社会养老院的服务,以降低自己对生活和未来的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