轻度高血压常用药有什么
轻度高血压常用药有什么
一、缬沙坦胶囊
缬沙坦胶囊治疗轻、中度原发性高血压。可与其他抗高血压药物联合应用。可与地平类的降压药活络喜联用,疗效更显著。
二、科素亚氯沙坦钾片
科素亚氯沙坦钾片适用于治疗原发性原发性高血压。作为血管紧张素II受体(AT1型)拮抗剂,科素亚氯沙坦钾片可以阻断阻断内源性及外源性的血管紧张素II所产生的各种药理作用。
三、厄贝沙坦片
厄贝沙坦片治疗原发性高血压,合并高血压的2型糖尿病肾病的治疗。可与噻嗪类利尿剂联合用药,治疗效果更佳。
四、雅施达培哚普利片
雅施达培哚普利片主要用于治疗高血压与充血性心力衰竭。必要时与噻嗪类利尿剂合用可产生协同作用。作为一种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与噻嗪类利尿剂合用可以减少单独服用利尿剂引起的低血钾的危险性。
五、盐酸贝那普利片
盐酸贝那普利片用于各期高血压,充血性心力衰竭,作为对洋地黄和/或利尿剂反应不佳的充血性心力衰竭病人的辅助治疗。高血压和其它的ACE抑制剂一样,盐酸贝那普利片也可以通过抑制激肽酶减少血管扩张物质缓激肽的降解,此抑制作用有助于提升其抗高血压的疗效。
六、琥珀酸美托洛尔缓释片
琥珀酸美托洛尔缓释片用于高血压、心绞痛。伴有左心室收缩功能异常的症状稳定的慢性心力衰竭。美托洛尔的治疗可减弱与生理和心理负荷有关的儿茶酚胺的作用,降低心率、心排出量及血压。
七、硝苯地平控释片
硝苯地平控释片适用于高血压冠心病慢性稳定型心绞痛。作为目前世界上主流的抗高血压用药,其降压作用迅速,持续稳定。
八、苯磺酸氨氯地平片
苯磺酸氨氯地平片又名活络喜,是由著名品牌辉瑞制药研发的一款降压药,适用于高血压、慢性稳定性心绞痛及变异型心绞痛。可与其它抗高血压药物合用。
九、缬沙坦氢氯噻嗪片
缬沙坦氢氯噻嗪片用于治疗单一药物不能充分控制血压的轻-中度原发性高血压。作为复方制剂,它降低用药成本的同时,给患者服用也带了方便,副作用也相对较少。
十、厄贝沙坦氢氯噻嗪片
厄贝沙坦氢氯噻嗪片用于治疗原发性高血压,该固定剂量复方用于治疗单用厄贝沙坦或氢氯噻嗪不能有效控制血压的患者。厄贝沙坦氢氯噻嗪对于为降低血压而必须联合用药的病人是合理选择。
小儿高血压临床表现
单就高血压本身无论是原发性还是继发性,临床表现相似。高血压所引起的症状依高血压发生的急缓、血压增高的程度及靶器官受累的程度而临床症状差异较大。儿童原发性高血压多见于青少年,多为轻度高血压,常无明显症状,仅于体检或运动员筛查时发现,常伴有中、轻度肥胖。继发性高血压的血压升高可从轻度到重度。一般无症状,临床表现为原发病的症状和体征,如慢性肾炎小儿常因生长发育迟缓来诊。当血压升高显著时,或呈持久的和(或)急进型高血压时,可有头晕、头痛、鼻出血、食欲下降、视力减退等,严重者出现呕吐、惊厥、共济失调、偏瘫、失语、昏迷等高血压脑病的症状。如血压急骤上升时症状加剧,伴有心绞痛、心力衰竭、肺水肿、抽搐等,称为高血压危象,这是由于暂时性小动脉痉挛导致周围血管阻力显著上升,使血压迅速上升所致,必须紧急处理以挽救生命。故婴幼儿抽风或心衰及不能解释的烦躁、年长儿头痛均应常规测血压。
轻度高血压如何保健
轻度高血压,不管是青年人还是老年人都可以有这种病,虽然听起来轻度高血压好像并能不是什么非常严重的疾病,有的患者甚至会直接忽视它,因为它的症状很不明显,只是偶尔会觉得头昏脑胀,但是大多数人都不会把它当做一个病症来重视,因为这种症状在生活节奏快、压力较大的现代人中间太常见了。
而往往被人们轻视的轻度高血压,有时候会造成难以挽回的伤害,如中风、肾衰竭、心脏病发作等。所以在轻度高血压还没有引起身体其他疾病之前,我们需要慎重对待它。
1.少盐低脂
食盐的过多摄入会导致血压升高,所以少吃盐可以预防高血压,缓解轻度高血压症状。值得注意的是,少盐,并不只是指炒菜时少给盐,还有其他含盐分的食物都要控制食用,如一些面包,还有饼干、薯片、瓜子之类的零食。除了要控制食盐的摄入,还要控制脂肪的摄入,要避免一些高脂肪、高胆固醇的食物。总的来说,患者平时要注意吃清淡一点食物,还有养成饮茶的好习惯。
2.运动减重
轻度高血压患者许多都是因肥胖而导致血糖较高,所以为了健康要适度减肥。患者要进行合理运动,不要过度运动是自己身体无法承受,也不要急于求成,要循序渐进,逐渐加大运动量。并且运动最重要的是每天坚持,将它变成一个像吃饭喝水一样的习惯,而不是三天打鱼两天晒网。通过运动可以消耗身体里的糖分,降低血糖,也可以达到减重的效果。
3.心理状态
对于轻度高血压患者来说,心态也是非常重要的。要随时保持愉悦畅快的心情,不要使自己的情绪一直处于一个紧绷的状态,过度紧张、兴奋、愤怒,都会导致血压升高,所以要有一个良好的心理状态,不管遇到什么事,都可以迅速调解,是心情平和,避免大起大伏。
高血压治疗药品有哪些
高血压的药物治疗,多数学者主张首选利尿剂,因其服用方便、疗效高,约百分之六十八的老年性高血压可降至正常或临界水平,但是近年来发现,利尿剂对血钾、血脂、血糖有不利作用。因此,老年人用利尿剂的量相对要小,尽量减少副作用。
老年性高血压常规合用保钾利尿剂氨苯喋啶以防止低血钾。小剂量利尿剂氢氯噻嗪片加可乐定治疗收缩期高血压效果比较好。氯噻酮片加可乐定,能使大多数老年高血压患者的收缩压下降至少2.67kPa(20毫米汞柱)。
β受体阻滞剂盐酸普萘洛尔片也可作为轻度高血压的起始治疗药物。单独使用的有效率与利尿剂大致相同。轻度高血压患者约百分之七十五至百分之八十合并使用β受体阻滞剂和利尿剂能够达到满意疗效。另外血管紧素转换酶抑制剂、钙阻滞剂、α阻滞剂,也可作为轻度高血压治疗的起始药物,特别是用利尿剂或β受体阻滞剂禁忌或副作用的患者。
重度高血压具体用药有什么
高血压的控制主要依靠药物,常用的有5大类:利尿剂,β受体阻滞剂,钙拮抗剂,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严重高血压需要联合其他降压药。高血压只能控制,不能根治的,必须长期坚持吃药。
应用卡托普利或依那普利、硝苯地平缓释片等药物治疗,注意劳逸结合,保持足够的睡眠。注意饮食调节,以低盐、低动物脂肪饮食为宜,并避免进食富含胆固醇的食物。高血压患者多吃些能降血压的食物和水果。多吃芹菜,尤其是其根,可以有辅助的降压作。
高血压的用药治疗的话一般就只有情况比较严重的时候才建议使用降压药,如果说情况不是很严重的话建议采用食疗的方法进行相关的治疗,只有在血压不断升高的情况下才能选择药物治疗,而且不能自己擅自用药治疗。
高血压的治疗方法
1、劳逸结合,保持足够而良好的睡眠避免和消除紧张情绪,适当使用安定剂(如地西泮2.5mg,口服)。避免过度的脑力和体力负荷。对轻度高血压患者,经常从事一定的体育锻炼(如练气功和打太极拳)有助于血压恢复正常,但对中重度高血压患者或已有靶器官损害表现的Ⅱ、Ⅲ期高血压患者,应避竞支性运动,特别是等长运动。
2、减少钠盐摄入(<6g氯化钠/d)、维持足够的饮食中钾、钙和镁摄入。
3、控制体重,肥胖的轻度高血压患者通过减轻体重往往已能使血压降至正常,对肥胖的中重度高血压患者,可同时行减轻体重和降压药物治疗。
4、控制动脉硬化的其它危险因素,如吸烟、血脂增高等。
降压药物治疗
(一)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
目前应用巯甲丙脯酸、依那普利。
(二)钙拮抗剂:
是一组化学结构不同,作用机制也不尽相同的药物。由于抑制钙离子通过细胞膜上钙通道的内流,因而称为钙通道拮抗剂。常用药物有异搏定、硫氮卓酮及硝苯吡啶、尼群地平。
(三)血管扩张剂:
直接松弛血管平滑肌,扩张血管,降低血压。常用药物有:硝普钠、长压定、肼苯达嗪。
(四)作用于交感神经系统的降压药:
1、中枢性交感神经抑制药:可乐宁、甲基多巴。
2、交感神经节阻滞剂。常用者有阿方那特,用于高血压脑病的治疗。
3、交感神经节后阻滞剂。使交感神经末稍中去甲肾上腺素贮存耗竭,而达降压的目的,常用药物有:胍乙啶、利血平。
4、肾上腺素能受体阻滞剂
(1)β受体阻滞剂:柳胺苄心定是WHO推荐的降压药、醋丁酰心安。
(2)α受体阻滞剂:常用者有哌唑嗪、多沙唑嗪。
(五)利尿降压药:
双氢克尿噻、氯噻酮、速尿、氨苯喋啶。
植物治疗高血压的方法是什么
治疗高血压降压植物秘方,可以有效调节血粘度
高血压的患病原因很大一部分是因为随着年龄的增大、食物中的营养过剩,聚合性极强血粘素也大量增加,导致了血液粘稠、血流不平稳,降压植物秘方中所含高效植物成分可以使血粘素含量降低97%以上,这样有效促进血流平稳、循环流畅。
治疗高血压降压植物秘方,保证心脏跳动平稳
人体从出生到死亡就是逐渐氧化的过程,高血压患者心脏周围的氧化酶量超过一定指标,导致心脏的早衰和功能减退,患者就会出现心慌、偷停、猝死症状,而降压植物秘方可以将体内氧化酶成分中和掉,能够清除身体过多的氧化酶,保证心脏跳动平稳,血压保持在医学规定的范围之内,高血压患者再也不用担心心脏出问题了。
另外,它还可以通过调节自由基,来使高血压指标下降,使血管恢复正常状态,总之,降压植物秘方是一款很不错的治疗高血压的秘方。
高血压治疗的其他方法:
一般治疗
1、劳逸结合,保持足够而良好的睡眠避免和消除紧张情绪,适当使用安定剂(如地西泮2.5mg,口服)。避免过度的脑力和体力负荷。对轻度高血压患者,经常从事一定的体育锻炼(如练气功和打太极拳)有助于血压恢复正常,但对中重度高血压患者或已有靶器官损害表现的Ⅱ、Ⅲ期高血压患者,应避竞支性运动,特别是等长运动。
2、减少钠盐摄入(<6g氯化钠/d)、维持足够的饮食中钾、钙和镁摄入。
3、控制体重,肥胖的轻度高血压患者通过减轻体重往往已能使血压降至正常,对肥胖的中重度高血压患者,可同时行减轻体重和降压药物治疗。
4、控制动脉硬化的其它危险因素,如吸烟、血脂增高等。
降压药物治疗
(一)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目前应用巯甲丙脯酸、依那普利。
(二)钙拮抗剂:是一组化学结构不同,作用机制也不尽相同的药物。由于抑制钙离子通过细胞膜上钙通道的内流,因而称为钙通道拮抗剂。常用药物有异搏定、硫氮卓酮及硝苯吡啶、尼群地平。
(三)血管扩张剂:直接松弛血管平滑肌,扩张血管,降低血压。常用药物有:硝普钠、长压定、肼苯达嗪。
(四)作用于交感神经系统的降压药。
1、中枢性交感神经抑制药:可乐宁、甲基多巴。
2、交感神经节阻滞剂。常用者有阿方那特,用于高血压脑病的治疗。
3、交感神经节后阻滞剂。使交感神经末稍中去甲肾上腺素贮存耗竭,而达降压的目的,常用药物有:胍乙啶、利血平。
4、肾上腺素能受体阻滞剂
(1)β受体阻滞剂:柳胺苄心定是WHO推荐的降压药、醋丁酰心安。
(2)α受体阻滞剂:常用者有哌唑嗪、多沙唑嗪。
(五)利尿降压药:双氢克尿噻、氯噻酮、速尿、氨苯喋啶。
建议每个人平时都应该注重自己的饮食,毕竟民以食为天,不注重自己饮食的话,就有可能引起高血压等等疾病。同时,对于血压比较高的人来说,不适合吃那些会产气的食物,应该多喝粥,吃米饭。肉类食物的话应该吃一些牛肉以及瘦猪肉,不能吃脂肪较多的五花肉。
高血压病人服药七忌
高血压的主要危害在于引起心、脑、肾以及整个动脉系统损害。一旦患者发生靶器官损害,降压达标将会更难,治疗效果亦将更差,因此应努力在发生显著靶器官损害之前,将患者血压持久地控制在理想范围内。
实际上,高血压所导致的靶器官损害是一个缓慢渐进的过程,在出现明显的临床表现之前,脏器损害的病理生理过程即已启动。对于高血压,降压治疗的最终目的是降低心血管危险水平,减少靶器官的损害,进而最大程度改善患者的预后。所以,高血压的药物治疗必须始终认真对待。
一忌擅自乱用降压药 服药类型不对路,则降压效果不明显,用药应遵从医生的指导。
二忌频繁换药,随意增加服药剂量 俗话说"欲速则不达",降压操之过急,效果不仅差,还可能发生意外,降压药物均要在用药后的2周左右才能达到最佳效果。
三忌单一用药 轻度高血压可以单用一药治疗。中重度高血压提倡联合用药,能够产发挥药物的协同作用,减少每种药物的剂量,部分抵消药物的不良反应。
四忌只服药不测血压 自觉症状和病情轻重并不是完全一致的,应定时测量血压,及时调整用药,以达到维持巩固的效果。
五忌间断服药 杜绝"血压一高就吃几片,血压一降马上停药"这种危险的服药方法,这不仅不能控制好血压,甚至会加重病情。血压大幅度波动所造成的危害更大,它可以引起血管内膜的损伤,促进动脉粥样硬化的形成。
六忌无症状不服药 有些患者感到自己症状不明显就索性停药,这很可能会使病情加重,血压波动,导致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生。
七忌临睡前服用降压药 有可能导致脑血栓、心绞痛、心肌梗死等严重后果,比较危险。正确方法是在临睡前2小时服药。
高血压患者要摒弃这几种感冒药
退热止疼药
布洛芬、萘普生等常用止疼药中的成分,都会对血压产生影响。高血压患者在选择止疼药或者退烧药时,必须留意药物的成分,选择含有对乙酰氨基酚的退热止疼药,对血压的影响要小一些。
感冒药
现在常用的感冒药,多是复方制剂,含有多种成分,除了前面说的退热止疼的成分可能影响血压外,有些减轻鼻塞的成分,也会影响血压。我们称这些成分为“减充血剂”,比如(伪)麻黄碱,主要通过收缩血管来减轻鼻塞的症状,但同时也可能让您的血压升高到很危险的程度。
还有一些中药配方的感冒药中,常常含有甘草,也有升高血压的作用,因此不推荐服用。高血压患者在选择感冒药时,应仔细阅读成分说明,选择有抗组胺成分的感冒药来缓解鼻塞症状,还不会对血压造成影响,比如苯海拉明、氯苯那敏等,推荐睡前服用。
保健品
对于高血压患者来说,保健品也不能乱吃,尤其是功效宣传的很夸张,但成分不明不白的保健品。现在已经有研究证明,天然植物药也可能升高血压,比如麻黄、人参、银杏、山金车、圣约翰草等中洋草药。
轻度高血压服药与否 看危险因素
所谓轻度高血压是指收缩压在140~159毫米汞柱或舒张压在90~99毫米汞柱(现也有学者主张舒张压≤104毫米汞柱,才视为轻度高血压),这类患者约占高血压患者总数的70%。
轻度高血压患者是否需要药物治疗?应根据每个患者的不同情况来决定,因为每个高血压患者的危险程度不是完全按血压程度来确定的,而要结合患者是否具有以下主要危险因素。
●男性>55岁;女性>65岁。
●吸烟、肥胖或总胆固醇>6.5毫摩尔/升。
●有糖尿病及心脑血管病家族史(如父亲及/或母亲在60岁以前发生过高血压、心肌梗塞或中风等)。根据上述危险因素,轻度高血压患者可分为以下4种情况:
1.低危险性:无任何危险因素。
2.中危险性:有1~2个危险因素。
3.高危险性:≥3个危险因素或有靶器官损伤(如左心室肥厚,蛋白尿或轻度肌酐升高,超声检查发现动脉粥样硬化、眼底动脉狭窄等)。
4.极高危险性:有中风、一过性脑供血不足、心肌梗塞、心绞痛、心衰、肾衰、糖尿病肾病等病史。
低中危险性者可先观察:低、中危险性者可先分别非药物观察治疗6~12个月、3~6个月,若血压不能降至140/90毫米汞柱以下,则可服降压药进行治疗。
对于这类轻度高血压患者之所以不主张一开始就给予药物降压,主要是因为长期药物治疗带来的不良反应可能超过轻度高血压病本身,而且一旦用药就要与药物“白头偕老”。
因此,宜采用非药物方法治疗一段时间,观察其疗效后再决定是否用药物治疗。非药物治疗主要采取以下几种措施。
●限盐:限制每日食盐摄入量在5克以下。
●减肥:胖者要避“重”就“轻”,不应多多保“重”,所有患者都不能多“加油”;减少动物脂肪的摄入,限制每日食物总热量,改变不良的饮食习惯,多吃富含植物纤维素的蔬菜。
●运动:有氧运动同减肥一样可以降低血压,如散步、慢跑、打太极拳、骑自行车和游泳等均可选择。
●戒烟戒酒。
如果一个人长期患有高血压之后呢,用药还是要特别的注意的,高血压患者的程度不同,用药的原则也是不一样的,尤其是有一些药物对于高血压患者来说毒性很大,甚至这样更加的加重高血压患者的病情的。
高血压病的治疗方法有哪些呢
一、一般治疗:
1、劳逸结合,保持足够而良好的睡眠避免和消除紧张情绪,适当使用安定剂(如地西泮2.5mg,口服)。避免过度的脑力和体力负荷。对轻度高血压患者,经常从事一定的体育锻炼(如练气功和打太极拳)有助于血压恢复正常,但对中重度高血压患者或已有靶器官损害表现的Ⅱ、Ⅲ期高血压患者,应避竞支性运动,特别是等长运动。
2、减少钠盐摄入(<6g氯化钠/d)、维持足够的饮食中钾、钙和镁摄入。
3、控制体重,肥胖的轻度高血压患者通过减轻体重往往已能使血压降至正常,对肥胖的中重度高血压患者,可同时行减轻体重和降压药物治疗。
4、控制动脉硬化的其它危险因素,如吸烟、血脂增高等。
二、降压药物治疗:
1. 高血压药物治疗的目的:对高血压患者实施降压药物治疗是通过降低血压,有效预防或延迟脑卒中、心肌梗死、心力衰竭、肾功能不全等心脑血管并发症发生;有效控制高血压的疾病进程,预防高血压急症、亚急症等重症高血压发生。
2.降压药物
(一)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目前应用巯甲丙脯酸、依那普利。
(二)钙拮抗剂:是一组化学结构不同,作用机制也不尽相同的药物。由于抑制钙离子通过细胞膜上钙通道的内流,因而称为钙通道拮抗剂。常用药物有异搏定、硫氮卓酮及硝苯吡啶、尼群地平。
(三)血管扩张剂:直接松弛血管平滑肌,扩张血管,降低血压。常用药物有:1.硝普钠。2.长压定。3.肼苯达嗪。
(四)作用于交感神经系统的降压药。1.中枢性交感神经抑制药:(1)可乐宁;(2)甲基多巴。2.交感神经节阻滞剂。常用者有阿方那特,用于高血压脑病的治疗。3.交感神经节后阻滞剂。使交感神经末稍中去甲肾上腺素贮存耗竭,而达降压的目的。常用药物有:(1)胍乙啶。(2)利血平。4.肾上腺素能受体阻滞剂。(1)β受体阻滞剂;柳胺苄心定是WHO推荐的降压药。醋丁酰心安。(2)α受体阻滞剂:常用者有哌唑嗪。多沙唑嗪。
(五)利尿降压药。1.噻嗪类:是应用最广的口服利尿降压药,双氢克尿噻;2.氯噻酮;3.速尿;4.氨苯喋啶。
3. 降压达标的方式:将血压降低到目标水平(140/90 mmHg以下;高风险患者130/80 mm Hg;老年人收缩压150 mmHg),可以显著降低心脑血管并发症的风险。
及时将血压降低到目标血压水平,但并非越快越好。大多数高血压患者,应根据病情在数周至数月内(而非数天)将血压逐渐降至目标水平。年轻、病程较短的高血压患者,降压速度可快一点;但老年人、病程较长或已有靶器官损害或并发症的患者,降压速度则应慢一点。
4. 降压药物治疗的时机:高危、很高危或3级高血压患者,应立即开始降压药物治疗。确诊的2级高血压患者,应考虑开始药物治疗;1级高血压患者,可在生活方式干预数周后,血压仍≥140/90 mmHg时,再开始降压药物治疗。
5 降压药物应用的基本原则: 降压治疗药物应用应遵循以下4项原则,即小剂量开始,优先选择长效制剂,联合应用及个体化。
(1)小剂量:初始治疗时通常应采用较小的有效治疗剂量,并根据需要,逐步增加剂量。
(2)尽量应用长效制剂:尽可能使用一天一次给药而有持续24小时降压作用的长效药物,以有效控制夜间血压与晨峰血压,更有效预防心脑血管并发症发生。
(3)联合用药:以增加降压效果又不增加不良反应,在低剂量单药治疗疗效不满意时,可以采用两种或多种降压药物联合治疗。事实上,2级以上高血压为达到目标血压常需联合治疗。对血压≥160/100mmHg或中危及以上患者,起始即可采用小剂量两种药联合治疗,或用小剂量固定复方制剂。
(4)个体化:根据患者具体情况和耐受性及个人意愿或长期承受能力,选择适合患者的降压药物。
6分级治疗:对一般高血压,先用副作用少的药物,如未取得满意疗效可逐步加用一种或多种作用机制不同的药物。可考虑分级治疗。
一级:利尿剂、β受体阻滞剂、钙拮抗剂、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可选用一种药物,一种无效可改用另一种。
二级:联合用药,两种药物并用,自小量开始,有效为止,若无效转入三级。
三级:联合用药,三种药物并用。
四级:三级治疗效果不佳者,可换用胍乙啶或可乐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