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后妈妈进补有哪些原则
产后妈妈进补有哪些原则
产后进补原则一:要进补,先调理肠胃
产后肠胃功能虚弱,产后立即进补,会损伤胃肠道功能,造成产后食欲下降甚至没有食欲,如果先把脾胃功能调补好,日后进补将事半功倍。建议前三天以汤粥为主,并适当运用一些调补肠胃的药膳来扶胃健脾。
产后进补原则二:先排毒后进补
新妈妈怀孕期间负担宝宝的新陈代谢,身体内继续着大量废水、废物,中医就叫毒素,毒素排掉之前就进补,毒素会越补越多,会造成抵抗力下降,引起诸多月子病。
米酒水有促进排毒的功效,使用米酒煮成的米酒水料理新妈妈所有的粥、汤、餐点、饮用水,不仅能促进母乳生成,还能让新妈妈的身体得到全面的调理。
产后进补原则三:子宫恢复是关键
正常女性的子宫仅拳头那么大,而新妈妈子宫有宝宝那么大,那么子宫的恢复就是月子期间的首要任务。子宫的健康对女性意义重大,不仅与妇科疾病的发生率直接相关,还对更年期的到来时间、夫妻关系等有深远的影响。
中医认为香油是子宫恢复的首选药材,月子餐全程用香油料理即可。大小的恢复只是一方面,更重要的是功能的恢复,这对于女性的健康至关重要。
产后进补原则四:进补要选对食材
“产前一盆火,产后一块冰”、“百脉空虚”说的就是新妈妈的“虚寒”体质,所以所有的食材都必须遵循“温而不燥”的原则,寒性、热性食材都不可以选择,否则会造成虚寒体质或阴虚体质,落下“月子病”。
产后进补原则五:正确催乳
月子里催好乳,宝宝基本上就能实现母乳喂养了,相反如果月子里乳汁没催出来,出了月子想再多的方法催乳就很难了,因此月子饮食至关重要!
一般来说新妈妈产后第四天才能开始通乳,此时可以选用合适的催乳食物,比如通草鱼汤、花生猪蹄汤等。如果是由于情绪因素造成的乳汁量少,则可以选择黄花菜炖猪肉、赤黄豆鲤鱼汤这类的汤品。其中,还可以加入适量米酒煮汤。
产后进补原则六:提高母乳质量
0~3岁是宝宝大脑发育的第二个高峰期,因此需要补充大量脑、视网膜发育所需的各种营养。
不但在月子里要给新妈妈增加营养,在整个哺乳期间,都要供给足够的营养,才能保证母乳的质量,保障母婴健康。在整个哺乳期间,为了宝宝的身体和智力健康发展,要吃营养丰富的饮食,不挑食,以保证母乳质量,使宝宝能得到足够的营养成分。
产后进补原则七:进补要因人而异、因时而异
不同体质的新妈妈,产后虚弱的表现形式也不同,主要有气虚、血虚、阴虚、阳虚等,需要通过不同的进补方式来恢复元气,排除身上的不良反应。
四时气象各有特点:春温、夏热、秋燥、冬寒,于是自然界一切生物在四季变化的影响下,必然产生相应的变化,这就是春生、夏长、秋收、冬藏的自然规律。中医把食物分为五味:苦、酸、甘、辛、咸,分别归属五脏:心、肝、脾、肺、肾。所以在不同季节一有着不同的膳食指导原则:春夏养阳,秋冬养阴。五味在不同季节各有偏重和禁忌。对于新妈妈来说,正确坐月子就能使体质得到改善。
产后进补原则八:平衡膳食
产后妈妈应注重在整个产乳期的科学合理膳食,应该持续均衡地摄取各种营养。进补不等于大吃大喝,调理得当、合理膳食非常重要。产后应少食多餐,菜谱要考虑营养的均衡,尽量不挑食。主食要比怀孕晚期增加一些,还要多摄入蛋白质,饮食搭配要均衡,不要太油腻。
准妈妈进补的误区
孕妇进补误区一、孕期呕吐厉害应多吃零食
怀孕初期常有呕吐、恶心和胃口不佳等症状,所以很多孕妈咪喜欢吃酸辣的食物。为了缓解孕吐症状,有的孕妈咪就经常吃话梅、果脯等零食。其实,呕吐是由于早孕时的神经反射所致,所以没有必要长期大量食用话梅、果脯等。
孕妇进补误区二、孕期多吃苹果少吃西瓜
有些孕妇认为孕期多吃苹果,生产时就会顺产、母子“平安”。还有一些老人不许怀孕的媳妇吃西瓜、梨子,认为这些水果性凉寒,吃了容易流产。其实,上述说法毫无科学根据。苹果并没有安胎特效,只能起到补充维生素的作用,吃多了还会产生腹胀感,容易便秘。对于西瓜等所谓性凉的水果,只要适量食用,孕妈咪也不会因此而流产。(孕妇吃什么水果好?)
孕妇吃蔬菜水果时,新鲜是最重要的原则。同时,食用水果也不宜过量,不能一次性“恶补”。
孕妇进补误区三、孕期补钙要喝骨头汤
怀孕期间,孕妈咪的营养补充很重要,尤其是钙的摄入量。为了补钙,有的孕妈咪便按照老人的观点猛喝骨头汤。
按照营养学标准,喝骨头汤补钙的效果并不理想。因为骨头中的钙不容易溶解在汤中,也不容易被肠胃吸收。相对而言,具有活性成分的钙片、钙剂更容易为人体吸收。其实,人体每天必须吸收的钙量是800毫克,而孕妈咪应为1200毫克。如果膳食平衡,大多可以通过平常食物摄取。而喝了过多骨头汤,还可能因为油腻等,引起孕妈咪不适
孕妇进补误区四、孕期大量服用人参
人参是大补无气之品,孕妈咪不宜食用。人参中含有能作用于中枢神经及心脏、血管的多种化学成分,易使人体产生兴奋作用,其中对中枢神经的兴奋作用能导致服用者出现失眠、烦躁、心神不宁等不适症状,反而影响孕妈咪的休息质量。此外,人参具有升压作用和抗利尿作用,容易导致孕妈咪的血压升高和加重浮肿。而且,胎儿对人参的耐性很低,孕妈咪如果服用过量人参,有造成死胎的危险。
孕妇进补误区五、孕期吃大量桂圆保胎
中医认为“产前宜凉,产后宜温”,因为多数女性怀孕后阴血偏虚,内热较重,如果多吃性温、大热的桂圆等食物,容易出现“火上加火”的情况,严重者可出现漏红、小腹腹胀等先兆流产或早产症状。
孕妇进补误区六、怀孕期间应使用温热壮阳之品
鹿茸、鹿角胶、胡桃肉、胎盘等属温补助阳之品,会滋生内热、耗伤阴津,孕妈咪也不要服用。如果确是病情需要,也应在医生指导下服用。孕妈咪可依照“产前宜凉”的原则,酌情选用清补、平补品。
产后怎么减肥能尽快恢复身材 不要吃得太“补”
经过生育,妈妈们耗尽“元气”,家里人就会用各种美食来给妈妈进补,犒劳妈妈们。但是,吃多了,会让妈妈们胖上加胖。因此,妈妈们在产后进补还得认清食物热量,选择低热量的食物。
准妈妈科学补钙的四大原则
孕妇补钙的四大原则
对孕妇来说,选择钙制剂尤为关键。为此,我们特别总结了四大选钙原则,可以使孕妇妈妈在“补钙”时,放下心中的疑虑,安心迎接宝宝的到来。
1、选择含有山梨醇的钙剂
很多孕妇在补钙后经常出现便秘的症状,所以这就需要补钙产品最好能含有山梨醇成份。山梨醇有着放松舒缓肠胃的作用,可增加肠腔内渗透压,使水分聚集增多,使肠道扩张、蠕动加快;同时能够对肠内菌群产生调节作用,帮助软化肠道内的排泄物,从而促使排便。
2、应该具有适宜的元素钙含量
中国营养学会推荐,孕妇的钙适宜摄入量为1000-1200mg,而孕妇膳食调查表明,人均膳食每日钙摄入量仅为479mg左右,因此,中国孕妇每天应额外补充521-721mg元素钙。在选择补钙产品时,应选择元素钙含量高的高浓度钙源如碳酸钙源,以充分满足补钙量的需求,从而减轻孕妇因服用过多片剂而导致的肠胃负担。
3、含有适量维生素D3
维生素D3可帮助肠道钙的吸收、促进钙离子在骨骼中的沉积和减少肾脏钙离子的排出。维生素D3缺乏可使钙吸收率降至10%以下。如果孕妇维生素D3充足,则有利于预防小儿佝偻病,因此,保证适量维生素D3摄入,对于孕妇而言尤其重要。孕妇补钙,最好选择含有维生素D3的钙制剂。
4、安全可靠,适宜人群广泛
孕期是身体高度敏感的时期,所以在选择钙源时,必须考虑其是否安全可靠。纯净、高浓度的碳酸钙是较为理想的选择,它不含糖、钠、脂肪、胆固醇,适用人群广泛。
怀孕妈妈进补样样需留神
盲目补钙和鱼肝油有哪些后果
有些准妈妈在各种书上看到在孕期要补钙和鱼肝油,说是补钙和鱼肝油是为了使宝宝健康活泼,所以就盲目地大量服用鱼肝油和钙质食品。
其实,准妈妈大量补钙的做法是不对的,长期大量食用鱼肝油和钙质食品,可能会对准妈妈以及体内宝宝的生长产生不良的影响,可能会引起:
准妈妈食欲减退、皮肤发痒、毛发脱落、眼球突出,血中凝血酶原不足及维生素C代谢障碍等。
如果准妈妈血中钙浓度过高,会出现肌肉软弱无力、呕吐和心律失常等。
宝宝的牙滤泡会在宫内过早钙化而萌出。
因此,准妈妈不要随意服用过量鱼肝油和钙制剂,在孕期补钙的时候要在医生的指导下服用,特别是在孕期如果因治病需要服用,更应该按医嘱服用。
妈妈使劲吃,超重婴儿多
专家指出,巨婴不仅给产妇分娩造 成一定困难,还可能出现新生儿并发症增多、婴儿发育异常等一系列 问题。
据了解,今年以来该院接受产妇分娩404例,其中4000克以上的 巨大儿占10.9%;7月份占20%以上,而孕妇营养过剩是产生巨大儿 的主要原因。苏州市消化营养研究中心主任医师王毓明说,孕妇营养 过剩的主要原因是摄入蛋白质过多,热卡过量。国外研究表明,怀孕 后半期每天摄入量以“四个一”为佳:鸡蛋一只、牛奶一杯、粮食一 斤、新鲜果蔬一斤。王毓明说,国内外营养专家均不主张孕妇过多摄 入高蛋白高脂肪食物。适当多吃点富含维生素的新鲜果蔬,不仅是自 身和胎儿营养所需,而且可防新生儿畸形。
营养专家特别提醒说,从长远来看,小儿先天性肥胖可能引发脂 肪肝、糖尿病及内分泌代谢失调和过早发育,尤其是女性性早熟,将可能导致成年后生殖系统和乳腺肿瘤发病率明显上升。
哪些补品是孕期不宜服用的
现在大家都只生一个孩子,都希望下一代能优生。有人认为吃补品总不会错,于是孕期擅自进补,结果导致流产、难产、早产等情况屡见不鲜。
下列一些补品是孕期不宜服用的:
1、忌滥用人参 孕后,月经停闭,孕妇处阴血偏虚,阳气相对偏盛状况。人参属大补元气之物,会使孕妇气盛阴耗,气有余则“推动”胎儿,使胎儿受损受危,不利安胎。
2、忌滥用补药 再好的补药,也要经过人体代谢过程,增加肝肾负担,还有一定副作用,会对孕妇及胎儿产生程度不一的影响。有的孕妇用了大量蜂乳,导致严重腹泻,最终流产。常服人参蜂王浆、洋参丸等,也会损伤孕妇和腹中胎儿。
3、忌热性食品 孕妇不能多吃热性食品,如狗肉、羊肉、胡椒粉等。孕期进补,应遵循“宜凉忌热”的原则,即使是水果,也应吃性味甘、凉之物,如西红柿、生梨、桃子,少吃桂圆等。
秋凉孕妈妈进补宜温清
孕妈妈秋季营养要均衡
孕妇营养摄入的一个重要原则就是每种营养素的供给要充足,既不能少,也不能过多,而且各种营养素之间的搭配比例要适宜,保持一定的平衡。通常人体所需的营养素包括蛋白质、脂肪、热量(主要由淀粉类食品供给)、维生素、物质以及微量元素。准妈妈要保证每天摄入充足的蛋白质,如鸡蛋、牛奶、以及各种肉制品(鱼、肉等)。不过准妈妈饮食中油腻食物和肉类要适量,别一味追求贴秋膘,要适当增加新鲜水果和蔬菜的比例。另外,多喝水、养成定时排便习惯对于缓解便秘都有好处。
秋季孕妇不可盲目进补
秋季应以温和、清淡进补为宜,可选用燕窝、党参、茯苓、麦冬、沙参、莲藕、银耳等,少吃狗肉、羊肉。另外,秋季孕妇应少去人多拥挤的地方,要保持居室空气的流通,特别要小心一些致畸病毒,如风疹、巨细胞病毒感染,它们会导致畸胎。
大闸蟹、甲鱼一直被家人当做为准妈妈食补的首选。然而有关专家提醒各位准妈妈注意:10月底到11月间,千万不要过多吃大闸蟹和甲鱼进补。因为它们具有活血化淤的功效,有可能会导致流产。
因此,对于准妈妈们来说,一些寒凉的水果还是要少吃,像梨,香蕉,李子,柿子,无花果等等,水果也要适可而止。
妈妈喂奶的原则
1.妈妈在喂奶时,应采取卧位的喂奶方式,将宝宝的身体倾斜45°左右抱在臂弯中,让他的嘴巴与乳头(或奶嘴)充分的接触,防止空气被吸入。
2.喂奶的过程不要太急,宝宝吸一会奶之后要呼吸一下 ,休息片刻再继续喂奶。太小的宝宝还不能很好的控制吃奶的频率,妈妈们要注意把握宝宝的喂奶速度,防止宝宝吃的太急呛奶。
3.有的妈妈觉得摇晃宝宝会让他们有安全感,会在给宝宝喂完奶之后就立马把宝宝抱起来摇晃,其实这是不对的。吃完奶再去摇晃宝宝反而会使他们的情绪变得不稳定,奶水在胃里横冲直撞,宝宝很容易吐奶。
4.吃完奶之后,最好让宝宝保20~30分钟的站立姿势,这样的姿势有助于奶水的消化,如果宝宝想躺下来,也最好采取侧卧的姿势,而不是仰卧,更不要随意翻身。
5. 也许不少妈妈曾注意到,现在市面上有卖“低溢型”奶粉,可能有的妈妈有心给吐奶的宝宝尝试这种奶粉。这里提醒各位妈妈,低溢奶粉较为粘稠,确实能在一定程度上缓解宝宝的溢奶症状,但是随便给宝宝换奶粉也是有风险的,妈妈们一定要仔细确认宝宝的身体状况,最好在得到医生许可后再给宝宝换奶。
6.喂奶前后,不要让宝宝做什么剧烈的运动,也不要让宝宝太兴奋,小宝宝的情绪不稳定,喝奶的时候很容易调皮不安分,这样反而会有吐奶的危险。
准妈妈们的“孕”动有原则
安全运动
运动一定要适合自己的体能,千万不要勉强,要掌握循序渐进、由简到难的原则。
热身、放松活动不可少
若单纯走路,刚开始走路时速度要慢一些,等到走5~10分钟后,再加快脚步,也有热身的效果。
运动要点
运动环境首先要安全、不易滑跌,避免闷热、过冷的环境,闷热和过冷的环境会使孕妈妈心脏负荷量加大。
饭后一个小时再做运动较佳。肚子感到饥饿时不要进行运动,因为在血糖过低的状态下运动,血糖会降得更低,会发生意外。这时可以先吃一点食物充饥。
准妈妈孕期补钙谨记10原则
1、个孕妇都需要补钙。这个毋庸置疑,你必须明确的就是,每个孕妇都需要补钙。胎儿骨骼形成所需要的钙完全来源于母体,因此,孕妇钙的需要量要远远大于一般人,饮食中的钙很难达到这个需要。
如果孕期钙不足发生轻度的缺钙时,可动用母体骨骼中的钙盐,来保持血钙的正常浓度。如果母体缺钙严重了,就会造成肌肉痉挛,导致小腿抽筋或手足抽搐,还可导致孕妇骨质疏松,引起骨软化症。
钙补多了有没有危害?很多孕妇在补钙的同时又担心,钙补多了会不会有害?其实,只要饮食得当,且遵医嘱或按照说明上的剂量补钙,是不会造成过多的情况的。
2、补钙绝对不是越多越好。钙补多了,会造成高钙血症甚至肾结石,那往往是发生在没有按照医嘱或说明书,私自服用大剂量钙补充剂的人当中。
另外注意一点的是,如果没有足够的维生素D,钙是无法被人体吸收的。因此孕妇需要晒太阳获得维生素D,如果维生素D不够,可以服用少量补充剂,过多的话,会造成中毒。
钙,不能自已乱补。如果孕妇了解正确的补钙常识,是可以自己在药店购买正规厂家的补钙药品或保健品。一般按照说明,注意用量,是可以很好的补钙的。
一般来说,碳酸钙的吸收力还是不错的,但制药过程中钙分子微粒的大小也会对吸收有影响。
3、钙应该从备孕开始。最理想的补钙时间是从准备怀孕的时候开始补钙,孕前所需的钙每天800毫克左右,食物中摄取量往往在400—600毫克左右,这时就需要每天额外补充200-300毫克的钙剂。
准妈妈补钙最迟不要超过怀孕20周时,因为这个阶段是胎儿骨骼形成,发育最旺盛的时期。
4、用多种维生素还用补钙吗?这是不以服用的种类为准的,关键还是要看服用钙的总量。我们的饮食结构中钙含量不算多,孕妇每天需要1200毫克的钙。除了从食物中吸收,还要额外再服用600-800毫克的钙剂。
5、量多次比一次大量补要效果好。其实不仅仅是补钙,任何营养素都是这样。一次补大量的,会使吸收率降低。在吃钙片的时候,可以选择剂量小的钙片,每天分两次或三次口服。
6、钙片饭前还是饭后吃?凡是含草酸、植酸的食物都会影响钙的吸收,因为钙容易与草酸、植酸等结合,变成不能吸收的物质,因此补钙最佳时间应是在睡觉前或者两餐之间。
7、骨头汤根本不能补钙。俗话说吃什么补什么,但这句话对骨头汤补钙可不适用。1公斤肉骨头煮汤2小时,汤中的含钙量仅20毫克左右,要想靠骨头汤补钙,得喝几十锅才行。
因此,用肉骨头汤补钙是远远不能满足需要。另外,骨头汤中脂肪量很高,喝汤的同时也摄入了脂肪,喝太多易造成脂肪肝、肥胖等。所以补钙千万不要靠骨头汤。
8、生活中的补钙贴士。多喝酸奶或牛奶,多晒太阳,吃些虾皮、腐竹、黄豆以及绿叶蔬菜等钙含量丰富的食物。同时进行一些户外运动,享受日光浴,促进身体对钙的吸收。
9、补钙要少吃盐。盐中含钠,钠不仅会会影响身体对钙的吸收,同时还可能导致钙的更多流失。肾脏为了排钠,也要消耗钙。所以,孕妇饮食一定要清淡。
接下来,再来看看孕期不同阶段补钙的侧重点吧。
10、不同阶段补钙方法
孕早期:普通摄入800毫克/天。孕早期是细胞分裂和器官初步发育形成期,孕妈咪钙的需求量与普通成年人需求量相同。每天喝250毫升鲜牛奶或者酸奶,就可以提供250毫克钙,再加上其它食物中提供的钙以及多晒太阳,一般能够满足机体的每天钙的需求。无需额外补充钙剂。
孕中期:增加摄入1000毫克/天。胎宝宝快速生长期,摄入量增加。每天要喝500毫升牛奶或酸奶,对于不习惯喝奶的孕妈咪,每天可以补充500毫克左右的钙片,再吃一些虾皮、腐竹、黄豆以及绿叶蔬菜等钙含量丰富的食物,一般可达到。同时进行一些户外运动,享受日光浴,促进身体对钙的吸收。
孕晚期:进一步增多1200毫克/天。随着胎宝宝的持续长大,对钙需求量进一步增多。每日喝500毫升牛奶或酸奶,补充500毫克钙片,再吃一些含钙丰富的食物,才能达到需要的钙量。当然不要忘了每天的日照,冬天一般每天不少于1个小时,夏天则为半个小时左右,并且尽量避开上午10点~下午3点这段紫外线最强烈的阳光。
宝妈必知的补钙原则
1、食补必须选对食物
无论是钙的含量还是钙的被吸收率,奶类是最佳来源,母乳最优,其次是配方奶,再后是鲜奶。除了奶类,鱼、蛋、豆类、绿叶蔬菜等也值得推荐。
2、药补要抓好时机
不可将钙剂与植物性食物或油脂类食物同吃,因为植物性食物如蔬菜大多含有草酸盐、碳酸盐、磷酸盐等盐类,可与钙质结合而妨碍钙的吸收。而油脂分解之后生成脂肪酸,同样可与钙结合而不易被肠道吸收,而且最好将补钙安排在两次喂奶之间进行,不要与奶同食。
3、无论食补或是药补,都要设法促进钙的吸收
俗话说:一个朋友三个帮。钙也是这样,当它随食物被宝宝吃进以后,尚需要多种因素来促进机体对其的吸收与利用,才能充分发挥作用。如维生素D能促进钙的吸收等。
4、减少钙流失
有些宝宝钙补了不少,也比较注重增加维生素D以及维生素C的摄取,结果仍然缺钙,那就得反思一下食物的搭配是否科学,很可能是某些不当的食物成分增加了钙的流失。
冬季进补有什么原则
民间有冬“补三九”的习俗,冬至开始进补,最有利身体健康。冬至是冬三月气候转变的分界线,冬至后,阴气始退,阳气渐回,这个时候进补可扶正固本、培育元气,使闭藏之中蕴藏活泼生机。
进食总量不超过身体所需热量
人体每日由食物提供的热量应不少于5000千焦耳-7500千焦耳,这是维持人体正常生命活动的最少的能量。
每个人身高、体重、年龄、活动量都是不一致的,具体需要多少热量应根据实际情况决定。不管选择哪种食材进补,每天摄入的热量若超过身体所需热量,就会导致肥胖。
选择蛋白质含量丰富的食物
富含脂肪和碳水化合物的食物是导致肥胖的元凶。冬季气候寒冷,可适当摄入脂肪类食物,但应该注意控制总量。冬季进补应以蛋白质食物为主,淀粉类食物为辅。
定期清理肠胃
冬季气候寒冷,女性适度增重,甚至出现小肚腩,对保护子宫是有益处的。所以,冬季不适宜减肥。但由于冬季食欲较旺,进食量增大,为了维护肠道健康,保持身材,每周可以清理肠胃1-2次。
每周留出1-2天时间喝粥吃素,且饭后不再进食其他的零食。这样能为肠胃减轻负担。
餐前选择进食一种水果
餐前吃水果不仅可以帮助分解食物中的过多油脂,还能抑制食欲,避免进食过多。
提示:餐前吃水果,要注意选择水果的种类,以下几种水果不易空腹食用。
柿子:柿子中含有果胶、鞣酸等物质,空腹时胃里含有大量的胃酸,这些物质会和胃酸反应产生难以溶解的结块,结块不能随粪便排出,结成大的硬块时就会引发胃结石。
香蕉:香蕉中含有大量的镁元素,空腹食用时会造成血液中含镁量突然升高,造成人体血液内镁与钙比例失调,对血管产生抑制,对身体造成一定危害。
橘子:橘子中含有大量的糖分和有机酸,空腹食用时会对胃黏膜造成刺激。
饭前喝淡汤
饭前喝汤除了能起到暖胃、养胃的作用以外,还能产生饱腹感,达到控制食欲的目的。
多吃少油少盐的清淡蔬菜
利用少油、少盐的蔬菜填充胃部以产生饱足感,进而控制食量。尤其推荐绿叶菜和十字花科蔬菜,多吃这类蔬菜可帮助消化,促进肠胃蠕动。
合理的选择肉类
冬季吃肉,首先要尽量选择油脂小、热量小的肉类。比如:鱼虾、去皮鸡、鸭肉;其次,应选择烹饪方式简单的肉食。过度烹饪的肉食中含有大量调料,调料中的热量不可忽视。
饮品选择茶饮或白开水
尽量不要饮用瓶装饮料。瓶装的饮品,无论是果汁饮品还是碳酸饮品亦或是茶饮都含有不少的糖分。不妨将瓶装饮料换成自泡的茶饮,可减少热量的摄入。饭后饮用大麦茶或普洱茶可以达到清脂,解腻的功效。
孕妈咪须知的孕前进补原则
孕前到底需不需要进补呢?并非一定要进食名贵补品才算进补,身心健康赛过任何补药。其实,维持本人的日常营养均衡就已经补得足够了。如果连这基本的要求还没做到,而追求一个“补”字显然是舍本逐末的做法。比如有的女士大吃特吃,把老火鸡汤这类高蛋白菜肴当家常便饭,补过头没控制好体重、脂肪反而容易给日后怀孕、生产带来负担。孕妇容易产生“妊高症”问题,生营养过剩的“巨婴”造成生育困难。
你只需要跟正常人一样吃,什么都吃点别挑食,注意菜肴品种多样,保持饮食均衡。多吃新鲜水果蔬菜,高蛋白的肉类、蛋类、奶类也是身体需要的,但不能过量。应以高蛋白类食物为辅,新鲜蔬果为主。此外,在主食中加入五谷杂粮,遵守这个原则就足够满足营养需求,足够孕育宝宝的身体需要了。
此外,还要保持日常正常的饮食生活规律,有怀孕需要时,更是别玩乐无度饮食不节。而心情愉快轻松就更为重要,有愉快的心理状态者不仅受孕率高,胎儿的质量也相对更高。
比如女方造成不育的问题可能有子宫问题,输卵管问题,排卵功能等等,而男方有精子数量够不够,精子活力不足等等。检查问题出在哪里,然后再治疗或者用中医方式调理,这时才可能需要用到部分中药“进补”。
大多数人都知道妊娠期间要加强营养补充,却容易忽视孕前夫妻双方营养的补充,岂不知孕前营养对优生一样重要。准爸妈如何搭配孕前营养?因为孕妈妈大多会有一段时间的初孕反应,这时,胚胎发育需要的营养大部分是从母体中获取的。
如果母体中储存的营养不够,就会影响胚胎的发育。另外,精子的生存也需要优质的蛋白质、钙、锌、精氨酸和多种维生素等,准爸爸在孕前也应注意营养。因此,如果夫妻双方忽视了孕前营养,很可能会给胎儿的发育带来消极的影响。
一、实现标准体重。育龄妇女若体重过低,营养状况欠佳,易生低体重儿;体重过高则易导致自身发生某些妊娠并发症,如先兆子痫等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妊娠期糖尿病等,且能导致超常体重儿的出生。
二、合理安排饮食。体重过高者应在膳食营养素平衡的基础上减少每日摄入的总热量。原则是低热量,低脂肪,适宜优质蛋白(如鱼、鸡蛋、豆制品、瘦肉、牛奶等),以减少脂肪(如肥肉、内脏、蛋黄、坚果、植物油等)为主。体重过低者应纠正厌食、挑食、偏食习惯,减少零食;保证每天膳食营养素的摄取,增加碳水化合物、优质蛋白、新鲜蔬菜水果等,脂肪按需要量摄入,不宜过多;禁烟酒及成瘾药物。
三、纠正营养失衡。孕妈妈营养失衡会使胎儿发育所需的某些营养素短缺或过多,于优生不利。故孕妈妈在怀孕前应当对自己的营养状况做全面了解,必要时也可向营养师咨询,有目的地调整饮食,积极储存平时体内含量偏低的营养素。如机体缺铁,可适量增加牛肉、动物肝脏、绿色蔬菜、葡萄干等的摄取;缺钙可适量增加虾皮、乳制品和豆制品的摄取。
四、健康饮食行为。每餐不要吃得过饱,七八分饱即可,不暴饮暴食,细嚼慢咽,延长进食时间,按进食计划把每餐食品计划好。
树立优生优育的观念是好事,但优生优育不是“进补”,相反只有达到最基本的饮食均衡、生活规律、心情舒畅,做好孕前检查就已经足够了。
准妈妈进补宜凉忌温热
六成“准妈妈”营养过剩
怀孕期间“一人吃,两人补”,这是众所周知的常识。但到底应该如何加强营养,却让很多人困惑。准妈妈吃得又好又多,就能使肚子里的宝宝健康且营养全面吗?目前孕产妇营养过剩比例偏高,超过半数的受访者则自认孕期营养知识不足。
由于生活水平的提高和对下一代健康越来越关注,许多准妈妈唯恐胎儿营养不足,摄入过多营养不仅使自己体重超标、身材走形,还会对自己和宝宝的健康带来诸多问题。
研究证明,“肥胖”准妈妈患上妊娠并发症和疾病的几率比正常准妈妈高,易患妊娠高血压疾病、妊娠期糖尿病、骨关节炎、血栓形成、产后抑郁症等。
对于胎儿来说,由于难产的增加导致胎儿产伤发病率增高,并且成人后II型糖尿病、高血脂症、心血管疾病的发病率也明显高于正常人群。
虽然准妈妈肥胖对母婴有如此多危害,但是目前肥胖准妈妈占准妈妈比例却呈上升趋势,是什么原因导致的呢?研究表明,主要原因是不科学的饮食结构和缺乏对自身体重的正确认识。还有一部分原因是孕前就比较胖,怀孕后更加难以控制体重增长。
小知识:孕期营养“九个一”
1. 1-2杯合适的奶制品(500ml,孕妇配方奶)
2. 1份粮食(250-300g)粗细搭配(一半是粗粮)
3. 1斤蔬菜(250g 绿叶)
4. 1-2个水果(150-300g)
5. 100克豆制品
6. 100克肉类(无腿>两条腿>四条腿)
7. 1个鸡蛋
8. 一定量的调味品(油20-25g、 盐6g、不用或少用糖)
9. 一定的饮水量(2000ml,6-8杯/250ml)
冬日食疗要“辨证施膳”
大多数中国人有冬季进补的习惯,有些怀孕的妇女也常买些滋补药品服用,以求强身健体,利于胎儿生长发育。
但事实上,任何药物(包括各种滋补药品)对人体并非都是绝对安全的,它们进入人体后要经过某些器官的吸收、分解、代谢,或多或少会产生一定的毒性作用或过敏反应。同时,准妈妈体内的酶系统也会发生某些变化,药物在代谢过程中不易解毒或难以排出,常可蓄积中毒。有些药物在母体可通过胎盘直接影响胎儿生长发育,甚至发生或死胎。
中医认为,“虚则补之”。对准妈妈来说,妊娠期间通常处于“阳有余而阴不足,气有余而血不足”的状态,进补时应遵循“宜凉忌温热”的原则,即使机体虚弱者也切忌滥吃滋补药品。
因为体虚有气虚、血虚、阴虚、阳虚之分,补药也有补气、补血、补阴、补阳之别,服用不当,将会适得其反。一般认为,准妈妈最好选用清补、平补之品,如太子参、北沙参、生白术、淮山药、百合、莲子等。凡属温热补品,如鹿茸、鹿角胶、胡桃肉以及人参桂圆汤等均不宜服用。
此外,中医研究还表明,人参系大补元气之品,孕妇久服或用量过大,会阴虚火旺、气企阴耗,对安胎不利。而桂圆性味甘、温,有益心脾、补气血和安神作用,但甘温之品能助火,火动阴血对母婴健康则有害无益。因此,准妈妈如何进补,应由医生详细体检,根据体质情况,确定补药品种,适时适量合理服用。
这里还要特别提醒准妈妈:蜂王浆不宜食用。因为蜂王浆内含有雌性激素,可能会引起胎儿的性早熟。
小知识:冬季阳光是“补品”
冬阳是最廉价的“补品”。常晒冬阳,可降低孕妇骨质疏松症的风险,减少佝偻病儿的发生率。准妈妈在冬季多晒太阳,可促进人体皮肤中的脱氢胆固醇变成维生素D3,易被人体吸收到血液中,保证胎儿骨骼和牙胚的正常发育。此外,常晒冬阳可增强准妈妈的抵抗力,预防各种感染。阳光中的紫外线有杀灭病原微生物的作用。常晒冬阳还有利于防止准妈妈的情绪波动,杜绝冬季抑郁症的发生。
女孩身体虚弱怎么治疗
治疗虚弱,根据中医“虚则辅之,实则泻之,热则寒之,寒则热之。”的原则,需通过进补来调整虚实,进补有补气、补血、补阴、补阳四个方面,并需依照各人的体质和病证中行辨证辨体进补,进补有药补和食补,不论是采用药补还是食补,均是为了补虚扶正,食补有时比药补更为重要,因为食补不仅可补虚祛邪,并可扶正,达到补虚扶正的要求,使机体的气血阴阳达到新的平衡,恢复健康,故有“药补不如食补”之说。
进补是为了补虚扶正,若不虚而补、补之过度或不当的进补均可引起不良反应,如壮实的人服了人参、阿胶等性温的补气血药物,会出现食欲减退、恶心、饱胀、便秘、头晕、咽痛、牙龈虚浮出血。又如怕冷、大便溏薄的阳虚者服了生地、麦冬、鳖甲等补阴药食物,会更加怕冷、腹泻、腹痛等,这些都是因进补不当,损伤了胃气,违反了中医辨证说辨体施补的原则。
女孩子在发现自己身体比较虚弱的时候,就要反省一下自己有没有挑食的毛病,如果有要立即改正,其实有些你经常不吃的东西,往往都有一些人体所需的元素,正是因为自己的挑食导致营养元素缺失,才会让身体变得虚弱,在此之外,还要有一定的运动锻炼,才能让身体更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