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型呼吸衰竭怎么治疗
一型呼吸衰竭怎么治疗
1.首先积极治疗原发病,合并细菌等感染时应使用敏感抗生素,去除诱发因素。
2.保持呼吸道通畅和有效通气量,可给于解除支气管痉挛和祛痰药物,如沙丁胺醇(舒喘灵)、硫酸特布他林(博利康尼)解痉,乙酰半胱氨酸、盐酸氨溴索(沐舒坦)等药物祛痰。必要时可用肾上腺皮质激素静脉滴注。
3.纠正低氧血症,可用鼻导管或面罩吸氧,严重缺氧和伴有二氧化碳潴留,有严重意识障碍,出现肺性脑病时应使用机械通气以改善低氧血症。
4.纠正酸碱失衡、心律紊乱、心力衰竭等并发症。
预防
1.减少能量消耗
解除支气管痉挛,消除支气管黏膜水肿,减少支气管分泌物,降低气道阻力,减少能量消耗。
2.改善机体的营养状况
增强营养提高糖、蛋白及各种维生素的摄入量,必要时可静脉滴注复合氨基鼓、血浆、白蛋白。
3.坚持锻炼
每天作呼吸体操,增强呼吸肌的活动功能。
从以上的介绍来看,一型呼吸衰竭这种严重的呼吸疾病还是能够治疗的,所以,大家也不用为此绝望,这种疾病虽然非常的厉害,但是只要用对了方法还是能够治疗的,希望大家在面对疾病的时候一定要振作,不能崔头丧气,更不能放弃治疗的信心。
呼吸衰竭分型
呼吸衰竭是各种原因引起的肺通气和(或)换气功能严重障碍,以致不能进行有效的气体交换,导致缺氧伴(或不伴)二氧化碳潴留,从而引起一系列生理功能和代谢紊乱的临床综合征。在海平面大气压下,于静息条件下呼吸室内空气,并排除心内解剖分流和原发于心排血量降低等情况后,动脉血压分压(PaO2) 低于8kPa(60mmHg),或伴有二氧化碳分压(PaCO2)高于6.65kPa(50mmHg),即为呼吸衰竭(简称呼衰)。
按动脉血气分析有以下两种类型:
I型呼吸衰竭:静息状态下单纯动脉血氧分压降低则为I型呼衰,缺氧无CO2潴留,或伴CO2降低(I型)见于换气功能障碍(通气/血流比例失调、弥散功能损害和肺动-静脉分流)的病例。氧疗有效是其指征。
II型呼吸衰竭:静息状态吸空气时动脉血氧分压(PaO2)<8.0kPa(60mmHg)、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 (PaO2)<6.7kPa(50mmHg)为II型呼衰,缺O2伴CO2潴留(II型)系肺泡通气不足所致。若单纯通气不足,缺O2和CO2的潴留的程度是平行的,若伴换气功能损害,则缺O2更为严重。
呼吸衰竭的患者在整个治疗的过程中一定要随时的检查患者的治疗状态,但是我们知道做动脉血气分析患者的身体负担和经济负担还是比较大的,想要知道怎么配合我们的临床治疗还会咨询专家,这样不仅能够提高临床治疗效果,还会缓解患者的症状。
细菌性痢疾的药物治疗
1、急性菌痢:应用抗生素和其他辅助药为主。
2、急性中毒型菌痢:抗生素联用,积极治疗高热、惊厥、回圈衰竭和呼吸衰竭。
3、慢性菌痢:抗菌药联用、加强支持治疗和合并症治疗的综合治疗。
4、高热和惊厥的治疗:选用安定、苯巴比妥纳、复方冬眠灵等。
5、休克治疗:选用654-2或阿托品、低分子右旋糖酐、5%碳酸氢纳、多巴胺与阿拉明、西地兰、地塞米松等。
6、呼吸衰竭治疗:选用20%甘露醇、地塞米松、可拉明或洛贝林等。
7、DIC治疗:选用肝素治疗。
8、中药治疗:黄连、生大蒜、白头翁汤。
ii型呼吸衰竭是什么
现代医学认为本病病因有溺水、电击、外伤、药物中毒、物理、化学因素的刺激,脑炎、脊髓灰质炎、胸廓畸形、肺气肿、气胸、肺结核、胸腔大量积液、矽肺、广泛性肺纤维化、呼吸道分泌物或异物阻塞、毛细血管瘤等因素。 本病主要诊断依据,急性的如溺水、电击、外伤、药物中毒、严重感染、休克;慢性的多继发于慢性呼吸系统疾病,如慢性支气管炎、肺气肿等。结合临床表现、血气分析有助于诊断。 现代医学对本病主要进行积极抢救,缓和缺氧和二氧化碳潴留,采取鼻导管低浓度或高浓度吸氧,面罩吸氧,加压吸氧,呼吸机加氧疗法,面罩蒸气加压呼吸,甚至气管插管或气管切开,抗菌消炎,纠正水、电解质酸碱平衡失调,应用呼吸中枢兴奋药,以及加强护理的对症治疗等方法。
本病中医属“厥脱证”及“头痛”、“失眠”、“水肿”或“嗜睡”范畴。祖国医学认为素体虚弱或突遭外伤,以致元气亏耗,气不摄津,津液外泄,故呼吸浅促或困难,大汗淋漓。秽浊之气随营血而运行,内滞逆扰神明、神不安则烦躁,失眠,骚动,神志恍惚,智力功能改变,定向功能障碍。肝肾阴亏,阴不制阳,阳气升动太过,上扰清空,故头痛,筋脉失养,则抽搐。阳气不充营血,以致气滞血运不畅,故口唇、指甲青紫。脾虚运化水湿无权,肾虚膀胱气化不利,故尿少,下肢肿胀。阳气转入虚衰,正气不支,则嗜睡或昏迷。肝失疏泄条达,横逆犯肾,导致肝胃不和,胃络损伤,故肝功能异常,消化道出血。
1型呼衰和Ⅱ型呼衰的区别
①Ⅰ型呼吸衰竭,血气分析特点是PaO2<60mmHg,PaC02降低或正常。主要见于肺换气障碍(通气/血流比例失调、弥散功能损害和肺动-静脉分流)疾病,如严重肺部感染性疾病、间质性肺疾病、急性肺栓塞等;②Ⅱ型呼吸衰竭,血气分析特点是Pa02<60mmHg,同时伴有PaCO2>50mmHg。多由肺泡通气不足所致,常见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上呼吸道阻塞、呼吸肌功能障碍等。
1型呼吸衰竭有什么危害
呼吸衰竭的症状有:呼吸衰竭是肺功能不全的晚期表现,常先表现有以缺氧为主的症状,然后才出现二氧化碳潴留,但二者症状有时互相交叉,最后合并出现.慢性缺氧的主要症状为紫绀,心悸和胸闷.严重缺氧可出现疲乏无力,头痛,烦躁不安,谵妄,抽搐等.当动脉血氧分压低于25毫米汞柱时,可发生深昏迷.二氧化碳潴留早期可无症状,当二氧化碳分压超过60毫米汞柱或急剧上升时,症状就较明显.最初出现头痛,头胀,多汗,失眠等,继之出现神经系统症状,往往夜间失眠,白日嗜睡不醒,并有幻觉,神志恍惚等肺性脑病前驱症状.右心衰竭的症状,早期可能不明显,表现为咳嗽,气短,心悸,下肢轻度浮肿等.当右心衰竭加重时,出现明显呼吸困难,尿少,上腹胀痛,食欲不振,恶心甚至呕吐,紫绀逐渐加重.建议您如果有不适的症状,最好是及时去医院呼吸内科做对症诊断治疗!及时做吸氧治疗!
急性呼吸衰竭的预防
一、防治原发病 针对引起呼吸衰竭的原发疾病进行预防,或在发病后及时进行积极处理,包括:
1.积极防治肺炎和各种感染性疾病。
2.积极防止发生各种意外。
3.防止药物中毒或其他中毒。
二、防止与去除诱因的作用
对于可能引起呼吸衰竭的疾病,还必须同时防止诱因的作用,例如对于创伤,休克患者,要避免吸入高浓度氧,输给久存血库的血液或输液过量等,以免诱发成人呼吸窘迫综合征,有呼吸系统疾病的患者必须作手术时,应先检查病人的肺功能储备力,对肺功能已有损害或慢性呼吸衰竭的病人更应积极防止及去除各种诱因的作用,以免诱发急性呼吸衰竭。
三、畅通气道和改善通气
常用的方法有:
①清除气道内容物或分泌物;
②解除支气管痉挛;
③用抗炎治疗减轻气道的肿胀与分泌;
④必要时作气管插管或气管切开术;
⑤给以呼吸中枢兴奋剂;
⑥掌握适应症,正确使用机械辅助通气。
四、改善缺氧
呼吸衰竭时必定有严重缺氧,因此纠正缺氧,提高Pao2水平对每个患者都是必要的,其目的在于短期内争取使Pao2升至6.67~8.0kPa(50~60mmHg),动脉血氧饱和度升至85%左右。
Ⅰ型呼吸衰竭有缺氧而无二氧化碳潴留,可吸入较高浓度的氧(一般不超过50%),慢性Ⅱ型呼吸衰竭时,由于呼吸中枢反应性的变化,一般认为给氧原则上以持续低浓度低流量为宜,应使Pao2达到安全水平8.0~9.33kPa(60~70mmHg),以求能供给组织以必要的氧而不致引起二氧化碳麻醉,然后根据病人情况调整并逐渐提高吸入氧的浓度及流量,如在给氧时出现二氧化碳分压进行性上升,则须助以人工通气以促进二氧化碳的排出。
五、密切观察监护,综合治疗,注意纠正酸碱平衡紊乱与水电解质紊乱;维持心,脑,肾等重要器官的功能;防治常见的严重并发症。
呼吸衰竭急救方法
呼吸衰竭指由于外呼吸功能障碍,以致在海平面、静息状态、呼吸空气的条件下,出现PaO2 < 60mmHg,或者伴有PaCO2 > 50mmHg,并伴有明显的临床表现的病理过程,依血气变化分为:低氧血症型(Ⅰ型)呼衰、低氧血症伴高碳酸血症型(Ⅱ型)呼衰。依发病机制分为:通气障碍性呼衰、换气障碍性呼衰。依原发病变部位分为:中枢性呼衰、外周性呼衰。依病程经过分为:急性呼衰、慢性呼衰。
呼吸衰竭抢救:病因治疗。清除呼吸道分泌物,畅通气道,鼓励患者咳嗽,主动将痰咳出;病情允许时翻身,拍背协助痰液排出;使用化痰祛痰药物,禁用禁咳剂;雾化吸入或气管滴入,保持气道湿润;补充足够的液体:解除支气管痉挛:使用舒喘灵或博利康尼或其他支气管扩张剂;昏迷病人及不能主动排痰的病人进行气管插管或气管切开建立人工气道。
氧疗鼻导管或鼻塞开放呼氧。Ⅰ型呼衰氧流量应>3升/分(浓度>30%);Ⅱ型呼衰氧流量则应>3升/分(浓度>30%);给气过程中应定期观察呼吸、脉搏、血压、瞳孔、紫绀、意识等变化,并应每天监测动脉血气分析。应在气道通畅的基础上使用,大剂量静脉持续点滴。就根据细菌培养结果或参考过去用药情况选用针对性强的抗生素,亦应采取大剂量静脉途径给药。采取大剂量,短疗程(3-5天)静脉途径给药,注意禁忌症、毒副作用。经过常规治疗呼衰控制不理想或病情危重的患者应立即使用机械通气。高频通气:适用于Ⅰ型呼衰,应不能增加通气量故不利于CO2清除,但如配合使用呼吸法兴奋剂或膈肌起搏,亦可适用于Ⅱ型呼衰。常频呼吸机:适用于Ⅰ、Ⅱ型呼衰。纠正酸碱平衡紊乱,处理消化道出血的下胃管灌注冰盐水洗胃,及其他止血药物,亦可静脉滴注甲氰米胍。应使用脱水剂,脑细胞保护剂如胞二磷胆碱等,有条件者应使用冰帽局部降温治疗肺性脑病。处理其他并发病处理
上面就是对呼吸衰竭急救方法的介绍,通过了解以后我们知道出现呼吸衰竭的现象,我们平时在生活中一定要保证所在的环境室内空气流通,并且及时的到医院进行检查治疗,饮食上也要多吃一些清淡的食物。
呼吸衰竭治疗护理
引起呼吸衰竭的原发疾病多种多样,在解决呼吸衰竭本身造成危害的前提下,针对不同病因采取适当的治疗措施十分必要,也是治疗呼吸衰竭的根本所在。
1、病情较轻可在门诊治疗,严重者宜住院治疗,首先积极治疗原发病,有感染时应使用抗生素,去除诱发因素。
2、保持呼吸道通畅和有效通气量,可给于解除支气管痉挛、祛痰药物如沙丁胺醇(舒喘灵)、硫酸特布他林(博利康尼)、乙酰半光氨酸(痰易净)、盐酸溴己新(必嗽平)等药物、必有时可用尼可刹米、肾上腺皮质激素静脉滴注。
3、纠正低氧血症,可用鼻导管或面罩吸氧,严重缺氧和伴有二氧化碳潴留PaO2<7、32Kpa(55mmHg),PaCO2明显增高或有严重意识障碍,出现肺性脑病时应使用机械通气以改善低氧血症。
4、治疗酸碱失衡、心律紊乱、心力衰竭等并发症。
5、一般支持疗法
加强液体管理,防止血容量不足和液体负荷过大,保证血细胞比容(Hct)在一定水平,对于维持氧输送能力和防止肺水过多具有重要意义。呼吸衰竭患者由于摄人不足或代谢失衡,往往存在营养不良,需保证充足的营养及热量供给。
6、其他重要脏器功能的监测与支持
呼吸衰竭往往会累及其他重要脏器,因此应及时将重症患者转人ICU,加强对重要脏器功能的监测与支持,预防和治疗肺动脉高压、肺源性心脏病、肺性脑病、肾功能不全、消化道功能障碍和弥散性血管内凝血(DIC)等。特别要注意防治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O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