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人感染麻疹症状重
成人感染麻疹症状重
20岁的张小姐不久在火车上受了凉,回家当晚就开始发高烧第二天她到附近小诊所就医,被诊断感冒。张小姐吃了几天药仍不见好,持续发烧,体温时高时低,眼睛胀痛,同时食欲不振,恶心,腹泻每日2~3次。后来她又到正规医院就诊,医生发现她头面部长出些淡红色疹子,按之褪色,便怀疑她可能是得了麻疹。追问病史得知,次发病之前10天,张小姐曾去亲戚家串门,与他们家正在出麻疹的4岁女儿密切接触过。医生进一步了解到,张小姐童年是在农村奶奶家长的,很可能没有接过麻疹疫苗。因此可以肯定,张小姐这次患的是麻疹。
麻疹是由麻疹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临床上以发高烧、上呼吸道炎症、眼结膜炎症、麻疹黏膜斑及全身斑丘疹为主要表现,是儿童时期的常见传染病,在成人时期较为少见。究其原因是人们在儿童时期大都患过麻疹,机体已经获得终身免疫。但现在由于麻疹疫苗的广泛应用,小儿麻疹病人相对少了,而成人麻疹发病率相对高了。
成人麻疹与儿童麻疹的临床表现有所不同。成人患者全身症状(如高热不退等)较小儿为重,可并发器官损害,如肝损害发生率高;胃肠道症状多见,如恶心、呕吐、腹泻和腹痛等;眼睛疼痛多见;麻疹黏膜斑存在时间较长,可达7天。传染病学专家认为,假如一人在小时候没有注射过麻疹疫苗或只接受过初种从未进行复种(4~7岁),加上又没有与麻疹病人密切接触过,他们机体内就缺乏对麻疹的免疫力(无麻疹抗体),在以后的生活中一旦与麻疹患儿接触,很容易染上麻疹。
一般女性在哺乳期能打麻疹疫苗吗?
麻疹是小儿常见的急性呼吸道疾病,但并非所有成人都是绝对的麻疹免疫体。对于小时候不曾感染麻疹或从未接受麻疹疫苗接种的成人而言,感染麻疹的可能性还是存在的。正处于哺乳期的新妈妈小杨,就在为是否补种麻疹疫苗而烦恼。一方面希望通过接种疫苗避免感染麻疹,但另一方面又担心注射疫苗会对哺乳形成不良影响。
事实上,哺乳期并不属于麻疹疫苗的接种禁忌,注入母体的疫苗也并不会通过乳汁分泌进入婴儿体内,因此哺乳期妇女接种麻疹疫苗,是没有问题的。但注射疫苗后可能出现以下不良反应:
1.注射部位的疼痛:一般不会持续超过2天;
2.一过性发热:注射疫苗后体温的短期上升是正常的,只要不过分高热,可以不作任何特殊处理,亦不必服用退烧药等,以免药物成分影响哺乳;
3.一过性红疹:在数天内即会自然消退。
事实上,做好孕前防疫保健,更能降低母体或婴儿受到病毒侵害的可能性。除了麻疹疫苗,风疹疫苗、水痘疫苗等,都是准妈妈们应该提前接种以减少妊娠、哺乳期健康隐患的必要手段。毕竟不管在孕期还是哺乳期,准妈妈们都希望孩子能平安出生,健康成长,而一些因没有提前注射疫苗而感染的疾病,如风疹,严重可导致妊娠期流产和死胎现象。因此,尽可能选择孕前注射疫苗,能够大大降低疫苗副作用影响孩子健康的风险,也能给未来的孩子多一重保护,给未来的家庭减少一分牵挂和负担。
麻疹会传染吗
麻疹会传染。麻疹是由于麻疹病毒感染引起的有较强的传染性,主要是在春秋季传染性比较强。主要通过飞沫直接传播,有衣物、玩具等间接传播甚少见。人群普遍易感。易感者接触病人后90%以上发病。病后有持久的免疫力。成人多因儿童时患过麻疹或接种麻疹疫苗获免疫力。6个月内婴儿可受母体抗体的保护。但由于麻疹疫苗接种后,麻疹的自然感染率下降,育龄妇女抗体水平降低,对婴儿的保护能力也下降。
艾叶煮水洗脸可以祛痘吗 艾叶煮水治疗荨麻疹多久见效
根据个人实际情况而定。
综上所述可以知道,艾叶煮水对于人体治疗荨麻疹是具有缓解作用的,但治疗作用有限,需要根据病情的轻重进行相应的医学治疗。
而不同患者荨麻疹症状不一样,有些人症状轻,用艾叶煮水治疗效果很好,见效也快,而有些人症状重,用艾叶煮水治疗效果较差,而且需要很长的时间才能见效,因此艾叶煮水治疗荨麻疹多久见效是因人而异的,需要根据荨麻疹患者病情而定。
成人得麻疹症状更严重
春天来了,许多呼吸道传染病也出来作祟。在我们病房就有几位成年人因患了麻疹而不得不住院治疗。常听说小孩出麻疹,而成人出麻疹比较少。其实,因为小时候没有接种疫苗,或者疫苗随着年龄增长效价降低,成人得麻疹的也不少,而且自觉症状更严重。
麻疹要出齐出透
麻疹是由麻疹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多发于冬春季节。其传染性强,感染后可获得终身免疫,再次患病的可能性很小。麻疹的主要症状有发热、流涕、眼结膜炎、咳嗽、口腔黏膜白斑及周身斑丘疹。急性期病人是唯一的传染源,从潜伏期最后1~2天至出疹后5天内都具有传染性。
麻疹主要通过呼吸道传播,患者的口、鼻、咽、眼的分泌物均含有病毒。当病人说话、咳嗽、打喷嚏时病毒就会散布到空气中,并通过鼻部、咽部或眼睛等部位侵入人体,密切接触者也可以通过手的污染而传播。感染麻疹病毒后,95%以上的感染者都会发病。
老百姓常说,麻疹是“烧三天、出三天、退三天”。也就是说,麻疹以急性发热起病,伴有咳嗽、流涕、打喷嚏、流泪、怕光、眼睑浮肿、食欲减退,有时出现恶心、呕吐、腹泻;在发热的第4天开始从耳后、颈部、发际出现皮疹,然后逐渐由上而下蔓延到前额、面部、躯干四肢、手掌及足底出现鲜红色或玫瑰色的细小斑丘疹;皮疹可相互融合成片,压之褪色,疹间皮肤正常。出疹3天后,要注意观察患者手掌及足底是否出现皮疹,如果已有皮疹,就证明麻疹已出齐、出透;如果未出齐、出透,可服用一些解表的中药,如表疹汤等。
在出疹时患者体温可达40℃左右,病人精神萎靡、咳嗽加重、两眼红肿、声音嘶哑,有时出现腹泻。随着体温逐渐恢复,皮疹按照出疹时的顺序消退,有糠秕样细屑并留下浅褐色色素沉着,一般持续3天。
不典型症状病人增多
由于麻疹疫苗的广泛接种,使得发病率明显下降,发病年龄趋向于较大年龄的儿童和成年人,临床表现也发生了一些变化,不典型麻疹病人越来越多。
一般来讲,成年人患麻疹后临床症状较重,主要是高热,可达40℃,其他咳嗽、流泪、流涕、恶心、呕吐、腹泻、腹痛,肌肉疼痛、背部疼痛、关节疼痛者也较多见,86%以上的患者会出现肝脏功能受损的表现,如谷丙转氨酶升高等。麻疹最常见的合并症还有肺炎、脑炎、心功能不全等。因此,成人患麻疹后最好到医院诊治,以免发生严重的并发症。需要注意的是,无论是小儿还是成人在高热期间,千万不要用高效退热药,以免使疹子出不透,造成病情的加重。
眼下正是麻疹流行季节,正在出麻疹的病人要进行隔离,直到出疹后5天;麻疹病人停留过的房间应开门窗通风20~30分钟;在接触病人后应脱去外衣洗手,或在户外活动20分钟后再接近易感者。对8个月以上未患过麻疹者,均应接种麻疹减毒活疫苗。这样,在接种后12天左右就可产生对麻疹的免疫力,即使得病,病情也会较轻。另外,到医院看病一定记得戴上口罩,既可避免传染其他人,也可预防交叉感染。
识别麻疹加强预防
麻疹是由麻疹病毒引起的一种急性呼吸道传染病,传染性很强,现在麻疹改变了以往冬季流行的规律,成为全年散发的疾病,发病年龄也从5岁以下的婴幼儿转向主要为8个月以内的婴儿及14岁以上的青少年为主,这与麻疹疫苗的接种年龄有关。另外,其临床表现也不典型,多为轻症,这些都给麻疹的诊断造成了困难。
典型麻疹的临床过程可概括为“烧三天,出疹三天,退热三天”。一般根据临床皮疹特点即可作出诊断,确诊需做血清学抗体——麻疹病毒IgM检测。凡是没有得过麻疹,也没有注射过麻疹疫苗的小孩或成人,如果和麻疹病人接触,很容易受到传染而得病。得了麻疹,要住院隔离。在没有并发症的情况下,一般只需要对症治疗,同时要注意患儿的护理,如保持室内空气新鲜,温度适宜,避免冷风直接吹到病人身上,多给患儿喝开水,吃些营养好、易消化的食物。
问题是现在许多患儿症状不典型,多见于以下几种情况:1、自动免疫后的麻疹:即接种麻疹疫苗后出现麻疹,皮疹以斑丘疹多见,亦可有疮疹,出血点样皮疹等其他形态皮疹,而发热、上呼吸道感染及全身中毒症状均轻,常无麻疹粘膜斑。2、被动免疫后的麻疹:指注射过丙种球蛋白后发生的麻疹,一般表现均轻,潜伏期延长可达3-4周。麻疹粘膜斑可见,皮疹稀疏,胸背散在,出疹顺序常不规则,色素沉着斑较少。3、先天性麻疹:有产前及产后两型。4、婴儿麻疹:一般在生后六个月以内,因为有母亲抗体存在,婴儿不易感染麻疹。半岁以上婴儿一般症状较轻。5、成人麻疹:发热在39℃-40℃以上者占多数,麻疹粘膜斑存在,中毒症状重,常嗜睡,但并发症少,预后较好。此外,少数人可患两次麻疹,其中一半以上发生在第1次患麻疹后的2年内。
预防麻疹最好的方法是注射麻疹疫苗。未患过麻疹或未接种过麻疹疫苗的人要与麻疹病人隔离。
小儿麻疹的症状和治疗
荨麻疹的遍布率很广只要出现一点点身上周围就会马上布满,而且夜间的时候经常是瘙痒难耐的很,所以这时候就要需要宝妈们抹点药膏,在平常的饮食上不能吃刺激性的食物来缓解瘙痒。
小儿麻疹症状:麻疹从感染麻疹病毒到发病有10余天时间。然后小儿出现发烧,体温可高达38-39℃,同时有流鼻、流眼泪、咳嗽、打喷嚏、眼睛怕光、结膜充血、精神不振等症状。发烧2-3天后在病儿的口腔内颊黏膜上呈现充血变红,上面可见许多白色针尖大小的斑点,周围有红晕,开始只有几个,且非常小,不易发现。只要发现病儿内颊黏膜上有这些斑,即是麻疹。发烧3-4天后,病儿身上出现疹子。最先在耳后、颈部,然后在面部,最后在躯干、四肢出现疹子。
1.休息。病儿应卧床休息,室内保持安静、空气新鲜湿润。避免冷风直吹病儿,强光直射其眼睛。要多喝开水,在出疹期间可用芦根20-30克或香菜根熬水喝,以帮助出疹。
2.注意营养。多吃易消化而富有营养的食物,不需忌口,高烧去疹期间,可给宝宝吃母乳、藕粉、豆浆、米汤、面片汤等。不要吃油腻的食物,小儿开始退烧退疹时,可增加饭量,吃软饭、鸡蛋羹、瘦肉、鸡蛋、鱼、猪肝、水果以及西红柿、胡萝卜等青菜。
荨麻疹每个宝宝们都会经历的病症所以宝妈们在遇到这种情况时要及时行医,及早的发现不能让宝宝白白的受罪,而且可以让宝宝们吃一些清淡的食物,比如粥类不要大油大盐,这样疹子根据药物的治疗和饮食的配合就能慢慢好转起来。
妊娠麻疹和先天性麻疹的区别
过去罕见妊娠期麻疹,由于实施计划免疫后成人麻疹发病比例上升,妊娠期麻疹的发病比例较前也有相对增高,但总、的来看目前还是属于少数。
临床表现符合成人麻疹特点,症状通常较重,且易引起流产、早产或死产,这种情况多发生在麻疹的出疹期。国外报道了24例妊娠期麻疹,其中9例于极期分娩,6例是足月或接近足月产,2例是早产,均存活。但足月产的6个婴儿中有3个于出生时及出生次日出麻疹,说明麻疹病毒可以通过胎盘传给胎儿。
如母亲在妊娠晚期感染麻疹病毒则婴儿可带着皮疹出生或生后不久即发病。解放军三0二医院收治过1例先天麻疹,其母于第四病日出疹,极期分娩,产程顺利,娩出的男婴也正常。生后立即给婴儿注射胎盘球蛋白2毫升。生后第四日婴儿躯干有淡红色散在斑丘疹,次日消退。又过2日皮疹再现,疹数增多,除躯干外,头面及四肢亦见疹,部分呈融合状,3日后疹退,末留色素沉着。婴儿一直未发热;上呼吸道卡他症状不显,仅有轻微咳嗽;未出现柯氏斑;大便稍稀,每日4—5次。通过母亲和婴儿血清麻疹抗体的检测证实母子俩患的均是麻疹。
冬季较多发风疹
冬春季节是各种传染病多发的时候,一旦发病,临床上除发热外,患者皮肤上常会出现形态不一的皮疹,其中风疹的皮疹与麻疹相似,极易混淆。
麻疹是由麻疹病毒所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临床上以发热、上呼吸道、眼结合膜炎、典型的麻疹粘膜斑,以及出疹期的特殊斑丘皮疹等为其特征(节录于《传染病与流行病学》-赵誉洲主编)。
风疹是因风疹病毒而引起的传染病,经呼吸道传播,好发于儿童,也多见于冬春季节。但风疹临床症状轻,病程短,一般3-5天,轻度低热,常伴有轻微鼻塞、流涕、咳嗽等呼吸道症状,患者发热的当天或第二天皮肤出现红丘疹,往往在一天内遍布全身,皮疹持续1-4天左右。
风疹与麻疹的区别:麻疹症状重,病程相对较长,出疹时间晚,皮疹持续时间长,口腔内有麻疹粘膜斑(Koplik''s斑)。
风疹无等效药物,主要为对症处理和支持疗法。
麻疹的人群易感性
未患过麻疹,也未接种过麻疹疫苗,或多年前接种过疫苗而抗体已下降较低水平的人,都无抵抗麻疹病毒的足够免疫力,易感者密切接触麻疹患者后,90%以上可得病。在推广应用疫苗之前,人群集居,交通发达的城市中麻疹经常流行,幼年时大多患过麻疹,获得持久免疫力,因此易感人群大多为5 岁以下小儿,除了6 个月以下小婴儿因尚有得自母亲的被动免疫力外。在偏僻农村、山区或孤岛由于交通不便,多年未传染麻疹,则易感者年龄较大。幼年时接种过麻疹疫苗,以后未复种加强,其免疫力逐年下降,也有可能再感染麻疹,故也应属易感者,此类母亲所生新生儿因未能获得来自母体足够的被动抗体,故也缺乏免疫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