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判断脾胃健康
怎样判断脾胃健康
一个人的脸色暗淡发黄,可能是脾虚,主要表现为吃饭不香、饭后肚子发胀、有腹泻或便溏症状。
如果没有及时治疗,脸色就会逐渐变成“萎黄”,即脸颊发黄、消瘦枯萎,这是因为脾的气和津液都不足,不能给身体提供足够营养造成的。
用手摸摸鼻头会发现有一个小坑,以小坑为中心,周围就是反映脾脏生理功能、病理变化最明显的区域。
如果鼻头发红是脾胃有热证,表现为特别能吃,但吃完容易饿、消化吸收不好、口苦黏腻等。
脾胃很好的人,其嘴唇红润、干湿适度、润滑有光。反过来说,如果一个人的嘴唇干燥、脱皮、无血色,就说明脾胃不好。
一个人的脾气充足,涎液才能正常传输,帮助我们吞咽和消化,也会老老实实待在口腔里,不会溢出。
一旦脾气虚弱,“涎”就不听话了,睡觉时会流口水。如果经常不自觉流口水,可从健脾入手,进行调理。
正常情况下,人喝进去的水通过脾胃运化,才能成为各个脏器的津液。如果脾胃运化能力减弱,就会导致大肠动力不足,继而造成功能性便秘。
古语讲,“胃不和,卧不安”。脾胃不好的人,睡眠质量也会降低,出现入睡困难、惊醒、多梦等问题。
脾胃运化失常,容易导致健忘、心慌、反应迟钝等。相反,脾胃健运,能让大脑得到滋养,就会神清气爽、精力旺盛、思考敏捷。
常看身体这部位可知脾胃是否健康
1、面部肤色
有人说,每个人的肤色是天生的,有的面色较白,有的人肤色较黄,其实面部肤色除了是天生之外,还与自身的脾胃健康有较大的关系。如果自身脾胃不健康的人群,则面部的肤色则是微黄润泽。简单点说就是没有气血,脸色微黄,较为憔悴。面色萎黄多见于脾胃虚弱,气血不能到达面部;面色黄胖,可见于脾胃虚弱,且内有湿气之人。
如果在哪一天早上发现自己的面色是以上的颜色,不要简单的认为是营养不良或者没睡好的原因造成,很有可能是你的脾胃出现异常了,这时赶快去医院进行就诊吧!
2、耳朵
按摩耳朵可以治多种疾病是诸多人知晓的,但很多人并不知道如何通过耳朵可知自身的健康状况,其实这也是有方法的。想要知道自身脾胃的健康,其方法并不是观察耳朵形状及颜色的变化,而是耳朵是否会出现耳鸣或者耳聋的现象。耳聋是诸多人比较关注的,但对于耳朵出现耳鸣的症状是人们易忽视的,其实它可判断脾胃的健康。
千万不要再简单的认为耳鸣是正常的生理现象,其实它可以反映自身脾胃的健康,因为耳为肾所主,同时又受养于后天。脾胃虚弱可导致人的肾气不足,出现耳鸣耳聋。除了这个方法知脾胃健康之外,耳朵的耳廓变薄,颜色变黄,甚至发黑则也可以说明脾胃出现严重虚弱的症状!
3、眼睛
每次去医院进行脾胃检查的时候,医生会观察病人的眼睛,其实这是有一定道理的。因为眼睑主脾,如果眼睑发红,说明有脾热。如果眼睑不但会出现发红的症状,而且还会不断流眼泪则是脾湿热。
眼睑除了出现以上的现象之外,还出现黄白两种颜色,且不均,则是脾虚的症状。再或者整个眼睛出现眼白发黄则是脾胃不健康的表现。对于眼睑颜色的变化也可得知自身的脾胃健康。可以根据以上的症状来判断自身的脾胃的健康,所以一旦发现自身的眼睛有以上的症状,请赶快到医院就诊,千万不要随便去药店买眼药水滴几下就草草了事!
4、鼻子
通过观察鼻子知脾胃健康是诸多人不了解的,其实这个方法也是相当简单的。如果发现自己的鼻翼总是出现发红的症状则是胃热的变现象,简单点来说就是胃气不足的表现。
如果发现鼻子发黄,则是脾胃湿热的症状。再或者发现自己的鼻头出现发青的同时则腹部也会出现疼痛感,则是脾胃功能不好的症状。所以,可以看鼻子的颜色来判断自身的脾胃是否健康,不要再简单认为鼻子红是正常的现象了!
5、嘴唇
嘴唇是人们易忽视的部位,其实该部为的颜色变化也可以说明一个人身体健康状况,尤其是脾胃的健康。唇为脾之华。一般来说,唇色红润、明亮,称之为有胃气;唇色颜色、荣润发生改变,则为病色。如果发现该部位的颜色发黄,且自身出现四肢无力、困乏、头晕,则可以说明是肝脾的问题。如果上嘴唇是鲜红的颜色,而下嘴唇则是淡白发青,则可以说明是胃热脾寒。所以,可以根据唇色判断自身的脾胃的健康状况。
如何判断脾肾虚
我的建议是,去医院完善下检查,考虑早泄引起的。平时多多吃蔬菜和水果。祝你健康。
如何判断脾胃健康程度
一、从口唇看脾胃健康
有一次,几个朋友在一起聚会,我发现一个平时爱说话的朋友变得寡言了。我又发现他的嘴唇发白、没有血色,显得非常干燥,且已经爆皮、裂口子了。
我就直接问他:“你是不是脾胃有问题了?”朋友很是惊异:“你真神了,最近是感觉脾胃不好,不爱吃东西,睡眠也不好。你怎么知道的?”
“你的嘴告诉我的!”我笑着说。“我的嘴?我一直也没怎么说话啊?”这个朋友有点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了。
我把道理跟他一说,他才有些似懂非懂,后来我为其推荐阴陵泉穴、三阴交穴等几个脾经重点穴位,让他天天坚持按摩。两个月后,再见他时已是嘴唇红润,神采奕奕了。为什么我能从嘴唇看出这位朋友的脾胃有问题呢?《黄帝内经》中指出:“口唇者,脾之官也”“脾开窍于口”“脾之合肉也,其荣唇也”。这说明脾开窍于口,脾胃有问题有时就会表现在口唇上。一般来说,脾胃很好的人,其嘴唇红润,干湿适度,润滑有光。反过来说,如果一个人的嘴唇像上面我朋友那样,则表明他的脾胃不好。
脾还主涎液。中医认为涎与唾合称为口水,下文我们还将有详细论述。《黄帝内经》中指出“脾主涎”,这个“涎”是脾之水、脾之气的外在表现。一个人的脾气充足,则涎液能正常传输,帮助我们进行吞咽和消化,但它会老老实实待在口腔里,不会溢出来。
一旦脾气虚弱,脾本身的固摄功能失调,“涎”就会不听话了,比如在睡觉时会流口水,也就是我们常说的“流哈喇子”。为什么小孩子爱“流哈喇子”?因为小孩子的身体发育还没有成熟,脾胃本身还弱,所以爱“流哈喇子”。如果经常性地“流哈喇子”,我们可以从健脾入手,进行调理。
二、从鼻子看脾胃健康
脾胃与鼻有什么关系呢?中医认为,肺开窍于鼻,而胃经起于鼻部,因此脾胃的经脉与鼻窍也是相连的。
一个人的脾胃功能失调导致水谷精微无法上输濡养鼻窍,而引起鼻腔干燥,有时还会引起嗅觉失灵、流清鼻涕、鼻子出血等问题。这种情况多是脾胃虚弱,气津不足,脾气不能摄血或肺虚火上冲鼻窍所致。
此外,一般鼻翼发红的人多是有胃热。除了鼻翼发红外,还伴有容易饿、口臭、牙龈肿痛等症状。其根本原因在于脾的运化能力不足,使食物蕴积滞留于胃,食物积久化热、化腐所致。
如果鼻头发青,并伴有腹痛,也说明脾胃功能不好。青色为肝木之色,肝气疏泄太过,横逆冲犯脾胃,会影响脾胃的消化功能。这时我们可以多按摩太冲、足三里等穴,以舒肝健脾。
脾胃不好的症状有哪些 第四看舌头
通过舌头来判断脾胃是否虚弱,有很高的准确性,脾胃不好的人舌头通常有以下几个特点:
第一,舌的体积比较胖大;
第二,舌头两边有凹陷下去的齿痕;
第三,舌表面中间有一道竖着的深深的沟;
第四,舌头表面有裂纹;
第五,舌苔厚腻、或者发黄。
情绪影响脾胃健康吗
中医认为消化功能不仅和脾胃相关,和肝胆也有关系。肝主疏泄的功能,包括调畅情志和促进脾胃的消化。后者表现在能促进脾升健运,协助胃气下降。以及促进胆汁分泌、排泄。所以,肝胆的功能直接影响着脾胃的功能,这就是中医所说的整体辨证。
另一方面,脾胃功能不仅影响饮食,还事关睡眠和情绪。《黄帝内经》说 “胃不和则寐不安”,脾胃功能差的人除了会表现为食欲不振、胃胀、大便稀溏,全身乏力、心慌、记忆力减退外,很多病人还会出现焦虑、抑郁、失眠、抗压能力差等问题。
比如,患肠易激综合征的人,其致病主因就是脾胃不和与情绪问题。当患者心理压力大、情绪紧张时,如临出门前、开会时、临进考场前总要不停的上厕所。脾胃功能正常的人吃得稍微凉一些、饱一些,情绪的变化,基本上不会明显刺激肠道,但患肠易激综合征的人肠道比较敏感,耐受性差,进食量、进食种类、进食节奏和情绪的变化都会让“它”如惊弓之鸟,一触即发。
脾胃功能差的人不治疗,轻者会影响其生活质量,对工作和生活造成影响。严重时,人体会发出预警信号,因此,如果大便出现脓血、身体明显消瘦或食欲减退时,要及时就医,以免贻误病情。
判断小便健康指标
在泌尿外科专家杨勇看来,判断一个人小便是否健康有三个指标,即排尿不费力、有尿憋得住、尿液淡黄透亮。一旦长时间出现以下某种症状,就要注意健康问题了。
尿频、多尿。如果不是饮水过多造成的排尿次数超过8次,就叫做尿频。泌尿外科专家杨勇说:“小便次数增加,每次尿量减少,有可能是膀胱储尿功能下降。如果小便次数增加,但每次尿量没有减少,就是多尿,有可能是身体的代谢功能出现问题,比如糖尿病等。”如果尿频的同时,还伴有尿急、尿痛等不适,应警惕是否患上泌尿系统感染。
排尿时间变长、连续性不好。男性排尿时间明显变长,连续性不好,有滴滴答答的感觉,排尿困难,尿无力,中老年男性夜尿次数增加等症状,都是前列腺疾病的信号。
尿液泡沫多、有异味。排尿时,如果发现马桶中泡沫增多,尤其是早上第一泡尿泡沫明显,可能是肾脏疾病造成的,应该及时去医院做尿常规检查,看尿中蛋白是否增多。如果尿液有种烂苹果的味道,要怀疑是糖尿病的征兆。
尿液颜色不正常。呈红色:说明尿中可能存在超量的红细胞,也称“血尿”,多是由肾病、结石、前列腺炎、膀胱肿瘤等引起。如果出现剧烈的腰痛,同时伴有血尿,多半是结石引起,如肾结石、输尿管结石等。
呈酱油色:是由于尿中红血球被大量破坏所致,也可能是急性肾炎、急性黄疸型肝炎及溶血性黄疸等。
呈白色:好像牛奶一样,有时混有白色凝块或血液,说明尿中有乳糜,源自丝虫病或肾、淋巴管堵塞。
尿液发黄:黄连素、维生素B等药物会引起尿液变黄。但如果没有吃药,尿色很黄且持续半个月以上,就要提高警惕。尿色太黄,往往预示着肝胆疾病,如肝炎、胆结石、胆道阻塞、梗阻性黄疸等疾病。
当然,食物有时也会改变尿液颜色,因此大家不要过于恐慌。泌尿外科专家杨勇和许清泉最后提醒,如果你的尿液性状和颜色发生改变,且持续时间较长,又难以从摄取的食物或药物上找到答案,就有必要去医院查出具体原因。
半夜肚子疼怎么办最快的方法 脾胃虚寒引起的肚子疼——喝点热水
体质过于虚寒的人,在半夜体温最低的时候,可能会因为脾胃虚寒引起寒气郁结,导致胃痛醒来,这时候可以起床慢慢喝一杯热水,或者在胃部敷一个热水袋,或者泡个热水脚,可以达到暖胃止痛的功效。
如何判断:脾胃虚寒者平常经常会感觉到胃部隐隐作痛,空腹时痛意更重,手脚常常很冰凉,大便溏薄,气短无力。
怎样判断脾虚
1、食不知味
中医理论中,脾跟饮食非常相关,如果是脾虚的话,脾的功能就会下降,相应地食物消化方面也会下降,因此大多数人会觉得食不知味,容易有饱胀的感觉,这都是脾虚的表现。
2、起床胸闷
如果清晨起床会感觉到胸闷气短、头晕脑涨时,就说明我们的脾胃功能处于一个虚弱的状态,急需补脾。
3、手脚冰冷
有些人一到秋冬季节,人体没有感觉到寒冷,但是手脚会一直处于冰冷不温的状态,这就是脾虚生寒的表现。
4、舌苔厚黄
健康的舌头表面应该是润泽的红色,但是如果是脾虚的话,人常常感觉到口内粘腻,舌苔很厚,而且还发黄。
5、如厕困难
身体有健康问题,如厕的现象就是问题的外在表现。脾虚的人如厕很容易会出现宿便形状软烂、粘腻,这就是消化功能出现问题所导致的现象,消化问题当然离不开脾胃,说明脾胃虚弱。
3个最简单的方法判断脾胃是否虚弱
3个最简单的方法判断脾胃是否虚弱
有3个最简单的方法判断一个人的脾胃是不是虚弱:看手、看眼袋、看舌头。
看手
看手时,首先看手的示指(即食指)。示指可以反映整个脾胃的功能。如果示指变形,并且小指内侧根的部分有酸痛的感觉,表明消化系统出现了功能障碍。
示指靠近拇指一侧的根部有个叫“二间”的穴位,便秘和腹胀的患者长期坚持按摩这个部位,可以减轻便秘。如果示指出现硬块、颜色变紫,表明脾胃虚弱至极,这时常会出现完谷不化、大便溏稀和肚子痛等症状。
看手判断脾胃状况,除了看手指,还要看整个手掌。将十指并拢,观察手指与手指之间的缝隙。指缝过大,表明脾胃有问题,患浅表性胃炎和萎缩性胃炎的可能性比较大。
看眼袋
再来说说眼袋。眼袋形成的原因是脾胃长期虚弱、运化无力,水湿停留在身体内。足阳明胃经的起始处正好是出现眼袋的部位,水湿首先会停留在这里。眼部周围的皮肤较薄、组织疏松,水湿瘀结于眼睛周围,眼睑就会隆起,形成眼袋。
中医判断脾胃是否虚弱,常常会看眼袋。如果要彻底消除眼袋,必须补脾补胃。脾胃强壮之后,运化有了力量,身体内的水湿慢慢减少,眼袋就会消失。
看舌
最后说说舌。舌的颜色可以反映身体的状况。健康人的舌质为淡红色;如果舌质偏淡,说明血虚;如果舌质偏红,说明体内有热;如果舌质发紫,说明体内有瘀血。
脾胃虚弱者的舌质最大的特点是:舌体胖大,舌的边缘有牙齿的痕迹。这是因为脾胃虚弱后不能运化水湿,水停留在体内,舌头也会变得肥大。肥大的舌头与牙齿挤压,便使舌边缘出现了齿痕。
看舌质的时候还可以顺便看一下舌苔。健康人的舌头上有一层淡淡的、湿润的薄白苔,不燥不滑;若舌苔发黄,说明体内有热;舌苔焦黄,说明体内的热盛;舌苔发白,说明体内有寒;舌苔发黑,说明体内的寒盛;舌苔厚腻,且满布白苔,说明脾胃虚弱。
“四宝粥”补脾胃
了解了如何判断脾胃虚弱之后,怎么补脾胃呢?
脾胃虚弱的人最怕喝中药,这时我会建议他们喝粥。我建议大家在熬粥时加4样食材一一莲子肉、山药、薏米和芡实。将这4样食物按1 : 1 : 1 : 1的比例配好,打磨成粉,每次熬粥的时候放几勺。这个“四宝粥”对补脾胃特别有帮助。
古往今来,许多医家都将莲子视为补脾胃的第一选择。而山药既补气又补阴,是平补脾胃的良药。薏米最大的功效是祛湿。运化水湿是脾的功能之一,人体内的湿气太重会增加脾的负担,祛湿就是为脾减轻负担。
芡实与莲子肉的作用相似,也是补脾胃的最好食物之一,芡实的收敛作用比莲子强,是补脾止泻的良药。
捏脊补脾胃
还有一种最简单的补脾胃的方法,就是捏脊,要从尾椎骨一直捏到颈部。捏的时候不必拘泥于穴位,因为脊柱及其两侧正是督脉和足太阳膀胱经的走行路线,捏脊可以刺激多条经络,这样就做到了“离穴不离经”。
捏脊的方法很简单,捏起背部的皮肉,再放开,再捏起,不断重复即可。捏脊可以健益脾胃、强健一身之气,能调理脏腑、疏通经络、升降气机,还有滋阴补血、平抑心火的作用。
一般脾胃有问题的人脸色呈土黄色,这类人少言懒动、偏食,捏脊有助调理脾胃。捏脊法对先天脾胃功能不足的小孩也有很好的调养作用,对小儿疳积有奇效。
脾胃既然如此重要,我们就应该像保护自己的眼睛一样保护自己的脾胃。我总结脾胃有四怕:一怕冷,二怕湿,三怕甜,四怕撑。要想保护脾胃,一定要注意脾胃的“四怕”。
饮食要合理,少食生冷、甜腻的食物,多运动、多吃素食、少饮酒、保持良好的情绪和心态,这样才能更好地保护脾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