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生健康

高血压的一级预防措施

高血压的一级预防措施

(1)减轻体重:超重和肥胖是高血压的主要危险因子,按中国最近制定的标准,体重指数>23时称为超重。减重的主要措施是限制过量进食、增加运动量。

(2)合理膳食:包括减少钠摄入,适当增加钾、钙、镁摄入,减少膳食中的脂肪。

(3)限制饮酒:有研究认为,饮酒与血压呈u型曲线关系,并存在阈值反应(40g酒精为阈值),为预防高血压,最好不饮酒;有饮酒习惯者,应戒酒或尽量少饮酒(<50m1/d=。

(4)增加体力活动:体力活动少者发生高血压的危险是体力活动多者的1.52倍,因此,提倡坚持经常性的体力活动,尤其是有氧运动。

(5)心理平衡:个人因素及环境因素造成的心理压力常使患者采取不良生活方式,后者与高血压及心血管病的危险性升高有关,因此应正确对待及设法缓解各种心理压力。

到底二级高血压严重吗

高血压病的预防不仅要降低高血压病患病率,更重要的是减少或延缓心、脑血管并发症的出现。高血压病预防分为三级:一级预防即针对高血压病高危人群,也针对普通人群,是在存在危险因素而尚未发生高血压时采取预防措施。

二级预防是针对已诊断高血压病患者进行系统地有计划地全面治疗,以防止病情加重或发生并发症,实质上就是动脉硬化、脑卒中、冠心病等的一级预防。三级预防是指高血压病危重患者的抢救,防止并发症的发生,减少死亡,同时也包括抢救成功后的康复治疗。显然,高血压病预防重点在一级预防和二级预防。

1、高血压的一级预防措施

(1)减轻体重:超重和肥胖是高血压的主要危险因子,按中国最近制定的标准,体重指数>23时称为超重。减重的主要措施是限制过量进食、增加运动量。

(2)合理膳食:包括减少钠摄入,适当增加钾、钙、镁摄入,减少膳食中的脂肪。

(3)限制饮酒:有研究认为,饮酒与血压呈u型曲线关系,并存在阈值反应(40g酒精为阈值),为预防高血压,最好不饮酒;有饮酒习惯者,应戒酒或尽量少饮酒(<50m1/d=。

(4)增加体力活动:体力活动少者发生高血压的危险是体力活动多者的1.52倍,因此,提倡坚持经常性的体力活动,尤其是有氧运动。

(5)心理平衡:个人因素及环境因素造成的心理压力常使患者采取不良生活方式,后者与高血压及心血管病的危险性升高有关,因此应正确对待及设法缓解各种心理压力。

2、高血压的二级预防措施高血压的合理治疗包括:

(1)应用简便、有效、安全、价廉的抗高血压药物使血压降至正常。

(2)保护靶器官。

(3)兼顾其他危险因素的治疗。

(4)提高生活质量。

总之,应采取综合性措施,因人而异的个体化治疗,以达最佳疗效。

3、开展高血压社区综合防治是根本途径

(1)医院健康教育:各级各类医疗保健机构及其工作人员,在临床实践中施行医疗保健的同时,实施健康教育,通过健康教育实现三级预防。

(2)社区综合防治:建立防治网络,并进行人员培训。进行流行病学调查,包括基线调查及前瞻性心、脑血管病调查。人群分组和实施干预措施,对参加防治的对象进行随机分组,对干预组实施三级预防措施。

4、心血管多种危险因素的联合干预几项人群研究表明,虽然随机临床试验已证实降低血压的益处,但是,经过治疗的高血压患者其冠心病、脑卒中发生率及总病死率仍明显高于非高血压患者。观察表明,经过治疗的高血压患者与非高血压病患者相比,前者动脉硬化程度更严重,LVN更明显。

因此提出,在产生高血压病并发症过程中,有多种危险因素参与,在预防及治疗高血压的同时,应进行心血管多种危险因素的联合干预。

(1)戒烟:戒烟能降低多种疾病包括卒中的危险性,对中青年尤为明显,35岁之前戒烟者与不吸烟者预期寿命无差异。

(2)降低胆固醇:冠心病危险性下降幅度与胆固醇下降幅度成比例,采用HMG辅酶A还原酶抑制剂使胆固醇下降1~1.5mmol/L(40~60mg/d)时,可使主要冠心病危险性下降l/5~1/3。此外,降低胆固醇也使脑卒中的危险性降低。

(3)治疗糖尿病:UKPDS试验随访10年的结果表明,胰岛素和磺酰脲类降糖药可使糖尿病微血管病事件发生率下降l/4。虽然冠心病有明显下降之趋势,但对大血管事件的影响尚不清楚。

(4)抗血小板治疗:对冠心病患者,应用阿司匹林等抗血小板药物能降低脑卒中病死率,对无心血管病史者,抗血小板治疗能降低冠心病危险性,但是否降低卒中或总心血管病死亡危险尚不清楚。HOT研究证实,每天服用阿司匹林75mg,冠心病事件下降1/3,但缺血性脑卒中或心血管病病死率均无明显下降。

(5)其他危险因素的干预:有证据显示,减轻体重、运动、降低纤维蛋白原可改善心血管病危险性,但尚未被大型临床试验所证实。补充抗氧化类维生素如维生素C、维生素E和降低半胱氨酸的维生素如叶酸、维生素B12,降低尿酸水平可能有好处,但尚需大型临床试验证实。

中风有什么表现 中风怎么预防

1、一级预防。一是防治高血压:积极控制高血压可使脑卒中发病率和患者死亡率分别降低40%以上。因此,控制高血压是脑卒中的最重要措施。一是预防心源性脑卒中:风湿性心瓣膜病、心肌梗死和心房纤颤患者是心源性脑梗死患者的高危人群,应长期口服抗凝药或抗血小板聚集药以预防脑卒中。三是防治糖尿病:糖尿病可导致微血管病变及促发大动脉粥样硬化,是脑卒中发病的危险因素,应在人群中筛查糖尿病患者并积极治疗、控制糖尿病。四是防治高脂血症:高脂血症可加速动脉粥样硬化。合理膳食,减少钠盐摄入;适当运动,控制体重;戒烟、酒。

2、二级预防。二级预防是发病期所进行的防止或减缓疾病发展的主要措施。其主要针对已有过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或发生轻型卒中并在短期内(3周)完全恢复者,防止发生完全性脑卒中,以控制病情,预防并发症发生。

3、三级预防。三级预防是指临床预防或康复性预防,主要为发病后积极治疗,防止病情恶化,采取预防措施减少并发症和提高生活质量。

糖尿病应该如何预防

一级预防

一级预防是避免糖尿病发病。一级预防的主要工作包括三个方面:

一是宣传糖尿病知识;

二是提倡健康的行为,如合理饮食、适量运动、避免肥胖、戒烟限酒、心理平衡等;

三是定期检查,一旦发现有糖耐量受损(IGT)或空腹血糖受损(IFG),应及早地实行干预。

一级预防的干预措施包括生活方式干预与药物干预。临床试验证明,通过减轻体重、体力活动增加、饮食调整等一系列生活方式干预措施,可以降低糖尿病风险。其次,应用二甲双胍和阿卡波糖等药物干预也可以起到减少糖尿病发生的作用。

二级预防

二级预防是及早检出并有效治疗糖尿病。应该将血糖测定列入常规的体检项目,即使正常者,仍要定期测定。如有多饮、多食、多尿、体重减轻、皮肤瘙痒等异常症状,一定要仔细检查,及早诊断。

在治疗方面,应当贯彻早期治疗、长期治疗、综合治疗及治疗措施个体化四项原则。国际糖尿病联盟(IDF)提出了糖尿病血糖控制现代治疗五要点:

(1)饮食治疗。控制每日摄入食物的总热量,日常饮食宜低脂肪、适量蛋白质、高碳水化合物。提倡高纤维饮食、清淡饮食,坚持少量多餐,定时定量定餐;

(2)适当运动。体育锻炼宜饭后进行,时间不宜长强度不宜大;

(3)药物治疗,包括口服药物与胰岛素;

(4)血糖监测。患者需掌握自我血糖监测技术,学会如何监测血糖以及监测的频度;

(5)糖尿病教育。此外,糖尿病治疗要全面达标,除血糖控制满意外,还要求血脂、血压正常或接近正常,体重保持在正常范围,并有良好的精神状态。

三级预防

三级预防是延缓和(或)防治糖尿病并发症。糖尿病患者需要加强糖尿病并发症教育,如并发症的种类、危害性、严重性及其危险因素等和预防措施等。应尽可能早地进行并发症筛查,以尽早发现和处理。通过有效的治疗,慢性并发症的发展在早期可能终止或逆转。

DCCT试验和UKPDS试验均已证实,严格地控制好血糖和血压可以降低糖尿病患者的死亡率和残废率。因此需早期积极控制血糖至基本正常,并要认真控制肥胖、高血压、脂代谢紊乱、吸烟、大量饮酒等不利因素,注意劳逸结合、饮食合理,适当体力活动及正确的药物治疗。

到底二级高血压严重吗

(2)合理膳食:包括减少钠摄入,适当增加钾、钙、镁摄入,减少膳食中的脂肪。

(3)限制饮酒:有研究认为,饮酒与血压呈u型曲线关系,并存在阈值反应(40g酒精为阈值),为预防高血压,最好不饮酒;有饮酒习惯者,应戒酒或尽量少饮酒(<50m1/d=。

(4)增加体力活动:体力活动少者发生高血压的危险是体力活动多者的1.52倍,因此,提倡坚持经常性的体力活动,尤其是有氧运动。

(5)心理平衡:个人因素及环境因素造成的心理压力常使患者采取不良生活方式,后者与高血压及心血管病的危险性升高有关,因此应正确对待及设法缓解各种心理压力。

2、高血压的二级预防措施高血压的合理治疗包括:

(1)应用简便、有效、安全、价廉的抗高血压药物使血压降至正常。

(2)保护靶器官。

(3)兼顾其他危险因素的治疗。

(4)提高生活质量。

总之,应采取综合性措施,因人而异的个体化治疗,以达最佳疗效。

3、开展高血压社区综合防治是根本途径

(1)医院健康教育:各级各类医疗保健机构及其工作人员,在临床实践中施行医疗保健的同时,实施健康教育,通过健康教育实现三级预防。

(2)社区综合防治:建立防治网络,并进行人员培训。进行流行病学调查,包括基线调查及前瞻性心、脑血管病调查。人群分组和实施干预措施,对参加防治的对象进行随机分组,对干预组实施三级预防措施。

4、心血管多种危险因素的联合干预几项人群研究表明,虽然随机临床试验已证实降低血压的益处,但是,经过治疗的高血压患者其冠心病、脑卒中发生率及总病死率仍明显高于非高血压患者。观察表明,经过治疗的高血压患者与非高血压病患者相比,前者动脉硬化程度更严重,LVN更明显。因此提出,在产生高血压病并发症过程中,有多种危险因素参与,在预防及治疗高血压的同时,应进行心血管多种危险因素的联合干预。

(1)戒烟:戒烟能降低多种疾病包括卒中的危险性,对中青年尤为明显,35岁之前戒烟者与不吸烟者预期寿命无差异。

高血压病的预防不仅要降低高血压病患病率,更重要的是减少或延缓心、脑血管并发症的出现。高血压病预防分为三级:一级预防即针对高血压病高危人群,也针对普通人群,是在存在危险因素而尚未发生高血压时采取预防措施。二级预防是针对已诊断高血压病患者进行系统地有计划地全面治疗,以防止病情加重或发生并发症,实质上就是动脉硬化、脑卒中、冠心病等的一级预防。三级预防是指高血压病危重患者的抢救,防止并发症的发生,减少死亡,同时也包括抢救成功后的康复治疗。显然,高血压病预防重点在一级预防和二级预防。

1、高血压的一级预防措施

(1)减轻体重:超重和肥胖是高血压的主要危险因子,按中国最近制定的标准,体重指数>23时称为超重。减重的主要措施是限制过量进食、增加运动量。

(2)降低胆固醇:冠心病危险性下降幅度与胆固醇下降幅度成比例,采用HMG辅酶A还原酶抑制剂使胆固醇下降1~1.5mmol/L(40~60mg/d)时,可使主要冠心病危险性下降l/5~1/3。此外,降低胆固醇也使脑卒中的危险性降低。

(3)治疗糖尿病:UKPDS试验随访10年的结果表明,胰岛素和磺酰脲类降糖药可使糖尿病微血管病事件发生率下降l/4。虽然冠心病有明显下降之趋势,但对大血管事件的影响尚不清楚。

(4)抗血小板治疗:对冠心病患者,应用阿司匹林等抗血小板药物能降低脑卒中病死率,对无心血管病史者,抗血小板治疗能降低冠心病危险性,但是否降低卒中或总心血管病死亡危险尚不清楚。HOT研究证实,每天服用阿司匹林75mg,冠心病事件下降1/3,但缺血性脑卒中或心血管病病死率均无明显下降。

(5)其他危险因素的干预:有证据显示,减轻体重、运动、降低纤维蛋白原可改善心血管病危险性,但尚未被大型临床试验所证实。补充抗氧化类维生素如维生素C、维生素E和降低半胱氨酸的维生素如叶酸、维生素B12,降低尿酸水平可能有好处,但尚需大型临床试验证实。

现在大家应该知道二级高血压严重吗的答案了,希望每个人在平时都要注意一下饮食,不能暴饮暴食,这样患上高血压的可能性小点。一旦发现自己已经是二级高血压了,一定要记得早点接受治疗,早点将血压降下来,这样你自己的身体也会舒服很多。

脑中风的三级预防

一级预防 为源头预防,主要在发病前控制脑卒中的病因和危险因素,又称根本性预防或病因预防。

(1)防治高血压:积极控制高血压可使脑卒中发病率和死亡率分别降低40%以上,因此,控制高血压是脑卒中最重要的一级预防。

(2)预防心源性脑卒中:①风湿性心瓣膜病及心肌梗塞患者,是心源性脑梗塞的患者的高危人群,应长期口服抗凝药或抗血小板聚集药以预防脑卒中,有手术指征时,应尽早手术治疗。②心房纤颤:非风湿性房颤是心源性脑梗塞的重要病因,多见于老年人。随老年人口比例增大,有房颤引起的脑栓塞也增多,主要栓塞大脑中动脉主干,引起大脑半球大片梗塞。因此,75岁以上的慢性房颤患者,如有左心室功能下降或心内附壁血栓,或既往有血栓栓塞性疾病,应长期口服华发令。75岁以下无上述危险因素的慢性房颤患者应口服阿司匹林,以预防发生脑栓塞。

(3)防治糖尿病:糖尿病可导致微血管病变及促发大动脉粥样硬化,是脑卒中发病的危险因素,在人群中筛查糖尿病患者、积极治疗,控制糖尿病。

(4)防治高脂血症:高脂血症加速动脉粥样硬化。

(5)合理膳食,减少钠盐摄入,适当运动,控制体重,戒烟酒。

二级预防 又称“三早预防”,即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二级预防是发病期所进行的防止或减缓疾病发展的主要措施。主要是针对已发生过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或发生轻型卒中在短期内(3周)完全恢复者,防止发生完全性卒中。以控制病情,预防并发症发生。

三级预防 主要为发病后积极治疗,防止病情恶化,采取预防措施减少并发症和防止在复发。

老人如何预防脑出血

脑出血在全世界范围内都是主要致死、致残原因之一。加强对脑出血预防研究,对提高整个人类的健康水平有着巨大的意义。预防分为一级预防、二级预防、三级预防。

一级预防:是对未发生过脑出血的患者,对可治性脑出血危险因素进行普查及合理治疗。

二级预防:指预防已患过脑出血的再发。可用药物治疗,主要是治疗高血压、降血脂。定期进行健康检查,复查血脂、血流动力学、经颅多普勒超声,必要时头部CT和脑血管造影,早期诊断、早期治疗。

三级预防:主要是对并发症及后遗症的康复治疗。(详见脑出血的康复治疗)

脑出血的危险因素及干预措施:脑出血的危险因素分为几种情况:第1类是不能改变的因素,如性别、年龄等;第2类是环境因素,如感染或寒冷气候;第3类是由于个体不良生活方式,包括吸毒、饮酒、少运动、肥胖、膳食结构不合理等引起;第4类是属于家族性与环境因素结合而成的疾病,例如高血压、糖尿病。除第1类外,后3类均可以通过一些干预预防措施发生改变。

年龄为自发性脑出血的最重要危险因素,其发病率随年龄增加而显著增加。男性脑出血较女性更常见。美籍黑人较白人更常见,这是由于美籍黑人中青年和中年脑出血发病率高于西方国家。高血压为脑出血最重要的可干预危险因素,日本对高血压患者随访14年,发现高血压组比正常血压组脑出血病死率高17倍;我国全军脑血管病流行病学调查结果表明,有高血压病者脑出血的危险显著增高(OR值,男性为13.62,女性为11.36);冬季发病较其他季节多;经常喝茶和食用刺激性食物对脑出血有保护作用。左心室肥大可使脑出血的危险增加2~7倍,干预治疗已反复显示治疗高血压能显著减少脑出血的危险度;因此,治疗高血压是公认的对脑出血最有效的干预措施。

其他可干预的脑出血危险因素包括卒中史、酗酒、吸毒、抗凝治疗和溶栓治疗等。老年人脑叶出血最重要的危险因素之一是血管淀粉样变性,然而这只能通过病理检查确诊,对Alzheimer病的MRI和基因检测有助于血管淀粉样变性所致脑出血的诊断。其他危险因素,如低血清胆固醇(<1.6g/L)和吸烟尚需进一步研究。

如何有效预防原发性高血压

1、高血压的一级预防措施

(1)减轻体重:超重和肥胖是高血压的主要危险因子,按中国最近制定的标准,体重指数>23时称为超重。减重的主要措施是限制过量进食、增加运动量。

(2)合理膳食:包括减少钠摄入,适当增加钾、钙、镁摄入,减少膳食中的脂肪。

(3)限制饮酒:有研究认为,饮酒与血压呈u型曲线关系,并存在阈值反应(40g酒精为阈值),为预防高血压,最好不饮酒;有饮酒习惯者,应戒酒或尽量少饮酒(<50m1/d=。

(4)增加体力活动:体力活动少者发生高血压的危险是体力活动多者的1.52倍,因此,提倡坚持经常性的体力活动,尤其是有氧运动。

(5)心理平衡:个人因素及环境因素造成的心理压力常使患者采取不良生活方式,后者与高血压及心血管病的危险性升高有关,因此应正确对待及设法缓解各种心理压力。

2、高血压的二级预防措施

(1)应用简便、有效、安全、价廉的抗高血压药物使血压降至正常。

(2)保护靶器官。

(3)兼顾其他危险因素的治疗。

(4)提高生活质量。

3、开展高血压社区综合防治是根本途径

(1)医院健康教育:各级各类医疗保健机构及其工作人员,在临床实践中施行医疗保健的同时,实施健康教育,通过健康教育实现三级预防。

(2)社区综合防治:建立防治网络,并进行人员培训。进行流行病学调查,包括基线调查及前瞻性心、脑血管病调查。人群分组和实施干预措施,对参加防治的对象进行随机分组,对干预组实施三级预防措施。

相关推荐

正常人每年测血压二次

在心血管病中,高血压不仅数量最多,而且是脑卒中、冠心病、心力衰竭、肾衰竭的最主要危险因素。由于高血压发病,悄无声息,所以被科学家形象地称为“无声杀手”。 高血压流行广泛,全球患病人数已达6亿。至1991年,我国有高血压患者9000万;1997年底已达1.1亿。这就是说,每3个家庭(我国有3.27亿个家庭)或每11个人中即有一名高血压患者。 实践证明,要控制高血压,唯有预防为主、早查早治。具体说来,就是要抓好两个方面,即一级预防和早查早治。研究表明,一级预防能使高血压发病率下降55%,而早查早治又能使高血压

糖尿病应该如何预防

糖尿病预防 糖尿病是常见病、多发病,其患病率随人民生活水平提高、人口老化、生活方式的改变迅速增加,目前已成为世界第三大非传染性疾病。其并发症涉及多系统多器官,严重危害身体健康降低生活质量,因此,糖尿病的防治工作显得尤为重要。1992年在日内瓦召开的世界糖尿病预防研究大会上,提出了积极开展糖尿病三级预防的问题,并达成了统一认识。 一级预防 一级预防是避免糖尿病发病。一级预防的主要工作包括三个方面: 一是宣传糖尿病知识; 二是提倡健康的行为,如合理饮食、适量运动、避免肥胖、戒烟限酒、心理平衡等; 三是定期检查

高血压患者该不该用阿司匹林

高血压患者在这种情况下可以用阿司匹林 一级预防 如果高血压患者有以下情况,推荐服用小剂量(每天75—100mg)的阿司匹林进行心血管病一级预防: 有靶器官损害,比如左心室肥厚,颈动脉斑块,肾功能异常等; 慢性肾脏病及合并 2 型糖尿病。 如果经医生评估,10 年内发生缺血性心血管疾病的风险> 10 %,也可以服用小剂量阿司匹林进行心血管病一级预防。具体来说,就是高血压同时伴有以下危险因素中的 2 项或者 2 项以上: 吸烟; 50 岁以上的男性或者绝经后的女性; 血糖或者血脂异常;

陈旧性心肌梗死容易导致什么并发症

陈旧性心肌梗死是冠心病的并发症,急性心肌梗塞经过三个月的治疗,而成为“陈旧性心肌梗死”。患者的胸痛等不适可减轻或消失,但多数陈旧性心肌梗死患者仍常有心绞痛、胸闷、心悸和气促等症状。不论陈旧性心肌梗死患者有无不适或病情轻重,他们中有15—20%的患者可能在1—2年内再次发生心肌梗塞;近三分之一的病人并有梗塞后的心绞痛,个别患者甚至可能因严重的心律失常而突然死亡。老年,并有高血压、糖尿病、血脂异常(特别是胆固醇升高)和心梗范围较大的患者危险性更大。所以急性心梗后的康复治疗主要在于积极预防以上严重的心血管事件,

心肌缺血预防的办法有哪些呢

1.一级预防 针对未患冠心病的人群,对冠心病易患因素进行干预,防止冠心病的发生。这项工作是一项相当艰巨的工作,从儿童、青少年时期开始就应着手冠心病预防工作的开展。 公认的冠心病危险因素包括男性、有过早患冠心病的家族史(父母、兄弟在55岁前患确定的心肌梗死或突然死亡)、吸烟(现吸纸烟≥10支/D)、高血压、糖尿病、HDL-C浓度经重复测定仍0.9MMOL/L(35MG/DL)、有明确的脑血管或外周血管阻塞的既往史、重度肥胖(超重≥30%)。在众多的冠心病易患因素中,有的为不可改变的因素:如年龄、性别、心脑血

冠心病应该如何预防

预防分为三级,一级预防是指没有发病时进行预防,二级预防是指发病后预防,三级预防是指发病后防止发生并发症,其中二级预防意义最重大,过去30年美国外依靠二级预防提高了平均寿命4.6年。主药预防药有阿司匹林、天欣泰、冠脉宁等药。我国临床重治疗轻预防,造成我国心脑血管疾病复发率高的主要原因。 即在没有冠心病证据的人群中减少发生冠心病的危险。主要是针对易患人群,控制易患因素,防止动脉粥样硬化的形成。要从儿童、青少年及年轻时就开始积极有效的预防危险因素的发生。 1、不吸烟; 2、 保持血压正常稳定, 理想血压是120

不稳定型心绞痛的预防措施

由于冠心病是造成人类死亡的最重要的疾病之一,而临床上尚缺乏根治性措施,因此对冠心病的积极预防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冠心病的预防包括一级预防和二级预防两个方面。一级预防是指对尚未患上冠心病的人群采取措施控制或减少冠心病的危险因素,以防患病,减少发病率。二级预防是指已患上冠心病的患者采取药物或非药物措施,以防止病情复发或防止病情加重。 一、一级预防措施: 1、健康教育:对整个人群进行健康知识教育,提高公民的自我保健意识,避免或改变不良生活习惯,如戒烟、注意合理饮食、适当运动、保持心理平衡等,从而减少冠心病的发生

脑动脉硬化的预防

一级预防,旨在没有出现卒中、没有症状的时候就去预防。如果已经有高血压病、糖尿病、高脂血症、吸烟、不良生活习惯如不爱运动、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等严重的危险因素之二,就应高度重视,给予药物预防如阿司匹林、他汀类药物积极预防,另外注意低盐低脂饮食,适当运动锻炼,控制危险因素,如高血压、高血糖、高血脂症、戒烟等。 二级预防,指在已经出现卒中后防止再次出现脑梗死等病症的复发。有报道脑梗死的复发率达30-40%,因此,罹患脑梗死后,在急性期或超急性期应立即住院治疗,专家指导,积极康复已经损失的神经功能,另一方面,采取强

癌症预防知识

癌症由一个单细胞产生。从一个正常细胞转变为一个肿瘤细胞是一个多阶段过程,通常从癌前病变发展为恶性肿瘤。癌症的形成可由外部因子和继承的遗传因素开始。老龄化是癌症形成的另一个基本因素。癌症发病率随年龄显著升高,极可能是由于生命历程中危险积累,加上随着一个人逐渐变老,细胞修复机制趋向不大有效。 癌症基本事实 40%的癌症可予以预防(通过健康饮食、身体活动和不使用烟草)。 烟草使用是全世界单一最大可预防的癌症原因。烟草使用造成肺、喉、口腔、胰腺、膀胱、胃、肝、肾和其它类型的癌症;环境烟草烟雾(被动吸烟)引起肺癌。

癌症可以预防

世界卫生组织把癌症预防分为一级预防和二级预防一级预防是针对癌症发病的内源性因素和外源性因素而采取的预防措施,以达到防止癌症发生的目的。 世界卫生组织1981年癌症预防策略顾问组建议对下列癌症采取积极的一级预防:肺癌——控制吸烟,肝癌——乙型肝炎的免疫预防及防止食物被黄曲霉毒素污染,口腔癌——控制吸烟及咀嚼烟草及石灰混合物,子宫颈癌——注意性卫生,膀胱癌——防止埃及血吸虫病,黑色素瘤——避免日光暴晒。 癌症二级预防是通过对高危人群开展普查,发现早期病例,以提高治疗效果,即达到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即“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