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鼾且肥胖者当心糖尿病
打鼾且肥胖者当心糖尿病
好多人认为,打呼噜是睡得香,是好事,不认为是病。其实,如果鼾声大作并出现憋气就可能会致病。近日,《美国流行病学杂志》刊登哈佛大学一项新研究发现,打鼾者10年内罹患糖尿病的几率比普通人群更高,打鼾且肥胖者危险则更大。
为了探索打鼾与2型糖尿病危险之间的关联性,哈佛大学公共卫生学院的威尔·K·阿尔德莱米博士及其同事分析了美国护士健康调查(NHS)的相关数据,涉及69853名40—65岁的美国护士。1986年研究开始时,参试者中无一人罹患糖尿病、心脏病或癌症。研究人员通过问卷调查了解了参试者的打鼾情况。10年跟踪调查之后,1957名护士被确诊患有2型糖尿病。研究人员排除了年龄和身体质量指数等因素之后,发现打鼾与糖尿病之间的关联性依然存在。这项研究结果表明,打鼾是增加2型糖尿病危险的独立因素之一。
研究人员表示,70%—80%的打鼾因肥胖所致。而肥胖本身就会增加糖尿病风险。也就是说,肥胖是导致打鼾和糖尿病的共同病因。所以肥胖引起的打鼾与2型糖尿病危险关联最大。打鼾者通常腹部脂肪堆积较多,睡眠过程中,其肺部扩张受到影响,呼吸不畅。另外,打鼾者喉咙和鼻子内的肉也较肥厚,比较容易堵塞住呼吸道,更易打鼾。
打鼾会导致患者体内明显缺氧,从而影响胰岛氧的供给及胰岛素的合成,久拖不治必然更容易罹患糖尿病。如果打鼾者还喜欢喝酒,那么其体内胰岛素需求量就会更大,也容易增加糖尿病风险。
心脏病如何预防
1、减肥。肥胖者患心脏病的比例远远高于正常体重的人,特别是“苹果形”身材(腰臀肥胖)的人更危险。只要老人减肥3—5公斤,心脏状况就会有很大改善。同时,专家告诫较胖的老人,不要指望自己一下子变成超级模特,要通过平衡饮食和锻炼逐渐达到减肥的目的。
2、少吃蛋黄。一个普通大小的蛋黄约含胆固醇200毫克。老人胆固醇较高的话,一周最多只能吃两个蛋黄。
3、多运动。每天适度运动20分钟,可使患心脏病的几率减少30%,快走的效果最好。
4、戒烟。吸烟者患心脏病的比例是不吸烟者的两倍。研究发现,戒烟2—3年后,患心脏病的风险就会降至与不吸烟者一样的水平。
5、注意饮食。平时生活中坚持吃低脂肪食品,如瘦肉和低脂乳制品等。
6、适量饮酒。1周喝3—9杯酒为适量,对心脏有好处。但要注意别贪杯,因为饮酒过度会引发心脏病。
7、当心糖尿病。有糖尿病的人患心脏病的比例是其他人的4倍。因此,老人要定期体检,对糖尿病“早发现,早治疗”。
8、控制情绪。脾气暴躁,遇到突发事件不能控制自己,也容易诱发心脏病。
预防心脏病的八种方法
1、减肥
肥胖者患心脏病的比例远远高于正常体重的人,特别是“苹果形”身材(腰臀肥胖)的人更危险。只要老人减肥3—5公斤,心脏状况就会有很大改善。同时,专家告诫较胖的老人,不要指望自己一下子变成超级模特,预防心脏病中要通过平衡饮食和锻炼逐渐达到减肥的目的。
2、少吃蛋黄
一个普通大小的蛋黄约含胆固醇200毫克。老人胆固醇较高的话,一周最多只能吃两个蛋黄。
3、多运动
每天适度运动20分钟,可预防心脏病的几率减少30%,快走的效果最好。
4、戒烟
吸烟者患心脏病的比例是不吸烟者的两倍。预防心脏病病例研究发现,戒烟2—3年后,患心脏病的风险就会降至与不吸烟者一样的水平。
5、注意饮食
平时生活中坚持吃低脂肪食品,如瘦肉和低脂乳制品等。
6、适量饮酒
1周喝3—9杯酒为适量,对心脏有好处。但要注意别贪杯,因为饮酒过度会引发心脏病。
7、当心糖尿病
有糖尿病的人患心脏病的比例是其他人的4倍。因此,预防心脏病中老人要定期体检,对糖尿病“早发现,早治疗”。
8、控制情绪
脾气暴躁,遇到突发事件不能控制自己,也容易诱发心脏病。
心脏病日常预防
第一,减肥。肥胖者患心脏病的比例远远高于正常体重的人,特别是“苹果形”身材(腰臀肥胖)的人更危险。只要老人减肥3—5公斤,心脏状况就会有很大改善。同时,专家告诫较胖的老人,不要指望自己一下子变成超级模特,要通过平衡饮食和锻炼逐渐达到减肥的目的。
第二,少吃蛋黄。一个普通大小的蛋黄约含胆固醇200毫克。老人胆固醇较高的话,一周最多只能吃两个蛋黄。
第三,多运动。每天适度运动20分钟,可使患心脏病的几率减少30%,快走的效果最好。
第四,戒烟。吸烟者患心脏病的比例是不吸烟者的两倍。研究发现,戒烟2—3年后,患心脏病的风险就会降至与不吸烟者一样的水平。
第五,注意饮食。平时生活中坚持吃低脂肪食品,如瘦肉和低脂乳制品等。
第六,适量饮酒。1周喝3—9杯酒为适量,对心脏有好处。但要注意别贪杯,因为饮酒过度会引发心脏病。
第七,当心糖尿病。有糖尿病的人患心脏病的比例是其他人的4倍。因此,老人要定期体检,对糖尿病“早发现,早治疗”。
第八,控制情绪。脾气暴躁,遇到突发事件不能控制自己,也容易诱发心脏病。
心脏病如何预防
预防措施
第一、减肥。肥胖者患心脏病的比例远远高于正常体重的人,特别是“苹果形”身材(腰臀肥胖)的人更危险。只要老人减肥3—5公斤,心脏状况就会有很大改善。同时,专家告诫较胖的老人,不要指望自己一下子变成超级模特,要通过平衡饮食和锻炼逐渐达到减肥的目的。
第二、少吃蛋黄。一个普通大小的蛋黄约含胆固醇200毫克。老人胆固醇较高的话,一周最多只能吃两个蛋黄。
第三、多运动。每天适度运动20分钟,可使患心脏病的几率减少30%,快走的效果最好。
第四、戒烟。吸烟者患心脏病的比例是不吸烟者的两倍。研究发现,戒烟2—3年后,患心脏病的风险就会降至与不吸烟者一样的水平。
第五、注意饮食。平时生活中坚持吃低脂肪食品,如瘦肉和低脂乳制品等。
第六、适量饮酒。1周喝3—9杯酒为适量,对心脏有好处。但要注意别贪杯,因为饮酒过度会引发心脏病。
第七、当心糖尿病。有糖尿病的人患心脏病的比例是其他人的4倍。因此,老人要定期体检,对糖尿病“早发现,早治疗”。
第八、控制情绪。脾气暴躁,遇到突发事件不能控制自己,也容易诱发心脏病。
发现这几种症状最好查查血糖
经常感冒。糖尿病是一种内分泌代谢病,对免疫功能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如果肥胖者免疫力下降,经常感冒,而且恢复得比别人慢,很可能提示内分泌代谢系统已经无法正常运转。
每天打鼾。这是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OSA)的标志性症状。从整体上看,成年人的患病率约为4%。在糖尿病患者中,可达到23%以上。而在OSA患者中,糖尿病的患病率超过40%。有打鼾习惯的胖人绝对是糖尿病高发人群。
餐前低血糖。不吃早饭时,没到11点就饿,吃了早饭饿得更厉害。肥胖者遇到这种情况,说明体内胰岛素分泌功能已经“不听使唤”了。最好去做个口服葡萄糖耐量延长试验,检测胰岛素水平。
手指麻木。周围神经负责传递感觉,如果你时不时觉得手指尖、脚趾头刺痛、麻木,很可能是高血糖的“杰作”。
突然更胖。有研究证实,对肥胖者而言,体重每增加1公斤,患糖尿病的风险至少增加5%。中老年人,尤其是那些有糖尿病家族史的高危人群,一定要注意自己的体重变化。如果突然发福,如1个月内体重增加2—3公斤,或腰围增长3厘米左右,最好去测测血糖。
打呼噜的原因有哪些
(一)医学原因分析:
1、中枢性方面的疾病引起
2、阻塞性方面的疾病引起
3、混合性方面的疾病引起
一般而言,成年人以混合性症状所引起的最多,未成年人则以阻塞性的问题最多。
鼾声的产生:由于打鼾者的气道通常比正常人狭窄,白天清醒时咽喉部肌肉代偿性收缩使气道保持开放,不发生堵塞。但夜间睡眠时神经兴奋性下降,肌肉松弛,咽部组织堵塞,使上气道塌陷,当气流通过狭窄部位时,产生涡流并引起振动,从而出现鼾声,严重时呼吸可以暂时停止,从而影响人的身体健康。另外还有很少一部分人是因为中枢性的原因
医学界认为,打鼾也很可能因为身体上的其他病因造成。目前的医学研究报告显示,高血压及心血管疾病患者打鼾的机率较高,体型较常人肥胖者也较容易出现打鼾的现象,另外如胸部有毛病,糖尿病、类风湿性关节炎等疾病患者都较常有打鼾的问题。
(二)外部原因分析:
1、舌头肥大
尽管有些人体形并不胖,但有可能他的局部太胖了,比如扁桃体,软腭和舌体肥大,悬雍垂过长,咽喉松弛,舌后缀等。
2、身材肥胖
肥胖是引起打鼾的最重要的原因之一。由于肥胖者的气道要比正常人要狭窄,在白天清醒的时候,咽喉部肌肉收缩时气道保持开放,因而不会使气道受到堵塞。但是晚上睡眠时神经兴奋性下降,肌肉松弛,咽部组织堵塞,使上气道塌陷,当气流通过狭窄部位时,就会产生涡流还引起震动,就这样阵阵鼾声也就产生了。
3、鼻部异常
呼吸道鼻咽部,颌部有生理性异常也是引起打鼾的原因。例如鼻中隔偏曲,鼻息肉等都可引起鼻部狭窄,造成气流堵塞,引起打鼾。
4、心血管病变
打鼾与心血管疾病是有天然的联系,就在于习惯性打鼾者多有不同程度的呼吸暂停所致的低氧血症,导致血压上升。
5、呼吸暂停
因“睡眠性呼吸暂停综合症”而出现的打鼾的特点是,睡眠时张大嘴呼吸,会由于呼吸停止而在睡眠中反复被憋醒,醒来时显得很疲倦的样子,有时还会有剧烈的头痛等。
糖尿病怎么预防 腰臀比达标
脂肪多分布在腰、腹等部位的肥胖者,这些人要格外当心糖尿病的造访。腰臀比是预测肥胖的一项指标,比值越小越健康。一般女性比例值在0.85以下,男性0.9以下,都属于健康范围。但当比值大于1时,罹患糖尿病的风险会明显增大。
老人健康杀手--打呼噜
打呼噜者的气道比正常人狭窄,严重时气道可以完全阻塞,发生呼吸暂停,呼吸暂停时气体不能进入肺部,造成体内缺氧和二氧化碳潴留。严重者可导致高血压,心脏病,心律失常,脑血管意外,肾病,甲状腺机能减退等等,甚至发生睡眠中猝死。
研究人员研究发现,打鼾会影响患者正常的氧气摄入,这就使患者体内产生高水平的儿茶酚胺类物质,这样就会导致患者对胰岛素产生耐受。这一发现提示,打鼾本身就是糖尿病发生的潜在危险因素。如果患者有其他的糖尿病发病的危险因素,如糖尿病家族史、吸烟或肥胖,同时加上打鼾这一危险因素,就应该提高警惕,寻求医生的帮助,及时解决打鼾的问题。
发现这几种症状最好查查血糖
糖尿病想必很多人都知道,而且人们也知道糖尿病病人每天都需要查血糖,那么查血糖是干嘛用的呢?糖尿病病人每天需要服药就是为了控制血糖的水平,一旦血糖过高则可能引起很多并发症,从而导致死亡。下面一起来看看糖尿病人出现什么症状需要查查血糖。
经常感冒。糖尿病是一种内分泌代谢病,对免疫功能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如果肥胖者免疫力下降,经常感冒,而且恢复得比别人慢,很可能提示内分泌代谢系统已经无法正常运转。
每天打鼾。这是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OSA)的标志性症状。从整体上看,成年人的患病率约为4%。在糖尿病患者中,可达到23%以上。而在OSA患者中,糖尿病的患病率超过40%。有打鼾习惯的胖人绝对是糖尿病高发人群。
餐前低血糖。不吃早饭时,没到11点就饿,吃了早饭饿得更厉害。肥胖者遇到这种情况,说明体内胰岛素分泌功能已经“不听使唤”了。最好去做个口服葡萄糖耐量延长试验,检测胰岛素水平。
手指麻木。周围神经负责传递感觉,如果你时不时觉得手指尖、脚趾头刺痛、麻木,很可能是高血糖的“杰作”。
突然更胖。有研究证实,对肥胖者而言,体重每增加1公斤,患糖尿病的风险至少增加5%。中老年人,尤其是那些有糖尿病家族史的高危人群,一定要注意自己的体重变化。如果突然发福,如1个月内体重增加2—3公斤,或腰围增长3厘米左右,最好去测测血糖。
怎样预防心脏病
一、减肥。肥胖者患心脏病的比例远远高于正常体重的人,特别是“苹果形”身材(腰臀肥胖)的人更危险。只要老人减肥3—5公斤,心脏状况就会有很大改善。同时,专家告诫较胖的老人,不要指望自己一下子变成超级模特,要通过平衡饮食和锻炼逐渐达到减肥的目的。
二、少吃蛋黄。一个普通大小的蛋黄约含胆固醇200毫克。老人胆固醇较高的话,一周最多只能吃两个蛋黄。
三、多运动。每天适度运动20分钟,可使患心脏病的几率减少30%,快走的效果最好。
四、戒烟。吸烟者患心脏病的比例是不吸烟者的两倍。研究发现,戒烟2—3年后,患心脏病的风险就会降至与不吸烟者一样的水平。
五、注意饮食。平时生活中坚持吃低脂肪食品,如瘦肉和低脂乳制品等。
六、适量饮酒。1周喝3—9杯酒为适量,对心脏有好处。但要注意别贪杯,因为饮酒过度会引发心脏病。
七、当心糖尿病。有糖尿病的人患心脏病的比例是其他人的4倍。因此,老人要定期体检,对糖尿病“早发现,早治疗”。
八、控制情绪。脾气暴躁,遇到突发事件不能控制自己,也容易诱发心脏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