苋菜的生长发育及环境条件
苋菜的生长发育及环境条件
生长发育及对环境条件要求
(1)温度 苋菜性喜温暖,耐热力较强,不耐寒冷。生长适温23~27℃,20℃以下生长缓慢,温度过高,茎部纤维化程度高。10℃以下的温度条件,种子发芽困难。
(2)光照 苋菜是一种高温短日照作物,在高温短日照条件下极易开花结籽。在气温适宜日照较长的春夏季栽培,抽薹迟,品质柔嫩,产量高。
(3)土壤、水分与养分 苋菜对土壤适应性较强,以偏碱性土壤生长较好。苋菜具有较强的抗旱能力,但水分充足时,叶片柔嫩,品质好。苋菜不耐涝,要求土壤有排灌条件。另外土壤肥沃有利获得高产。
3.品种 苋菜除野苋和籽用苋外,培养苋菜品种很多。依叶形可分为圆叶种和尖叶种。圆叶种叶圆形或卵圆形,叶面常皱缩,生长较慢,成熟期较晚,但产量高,品质好,开花抽薹晚。尖叶种叶披针形或长卵圆形,先端尖,植株生长较快,早熟,但产量低,品质较差。苋菜一般以叶的颜色分为绿苋、红苋、彩苋3种。
(1)绿苋 叶和叶柄绿色或黄绿色,叶面平展,株高30厘米左右,食用时口感较红色苋和彩色苋为硬。耐热性较强,适于春季和秋季栽培。
紫菜生长环境
紫菜叶状体多生长在潮间带,喜风浪大、潮流通畅、营养盐丰富的海区。耐干性强;适宜光照强度为5000~6000勒克斯,具有光饱和点高、光补偿点低的特点,属高产作物。
对低温的适应力随藻体水分含量不同而变化,在快速干燥至含水20%时,经-20℃左右的低温冷藏数月到1年,放回海水中仍能恢复活力。对海水比重的适应范围广,但以1.020~1.025为宜。丝状体耐干性差,要求低光照,故自然分布于低潮线以下。在气温开始下降、有海水流动的条件下,壳孢子形成后往往在每天上午9~11时大量放散,呈明显的日周期性。
菜花的生长习性
菜花生育习性喜冷凉,属半耐寒蔬菜,它的耐热耐寒能力均不如结球甘蓝,既不耐高温干旱,亦不耐霜冻。生育适温比较狭窄,栽培上对环境条件要求比较严格,这主要是由菜花的植物学特征决定的。由于菜花的产品器官是短缩的花枝、花轴、花蕾等聚合而成的花球,花球既是生殖器官又是养分储藏器官。
从生物学上讲,任何生物到生殖阶段都是抗逆性最差的脆弱阶段,因此菜花在花球生长发育时期对高温、干旱、霜冻等不良环境条件的抵御能力较差;从菜花的生育习性上讲,聚合的花球作为养分贮藏器官,适宜的环境条件下菜花由营养生长转向生殖生长,要经过以花球为载体的养分积累贮藏过程,从而使花球充分长大而紧实。如果菜花在此阶段,外界条件超出它本身适宜的范围,如遇高温干旱等,上述过程就会缩短,其短缩的花枝在高温下就会迅速伸长,从而使结球小而松散,栽培上不会获得满意的收获。
鲍鱼菇的环境条件
营养
鲍鱼菇是木腐型菇类,但其分解木材的能力较弱。栽培鲍鱼菇的主要原料有棉子壳、玉米芯、杂木屑、稻麦草、麸皮、玉米粉等几种,辅料有糖、碳酸钙。这些原辅材料经合理配制后,就能满足鲍鱼菇生长所需的各种营养物质。
温度
鲍鱼菇属中高温菌类,菌丝生长的温度为20-32℃,最适25-28℃;子实体生长发育适宜的温度为25-30℃,最适是26-28℃,低于20℃和高于35℃子实体不发生。
水分
属喜湿菌类,培养料含水量以60-65%为宜,培养室空气相对湿度以60%为宜;出菇房空气相对湿度以90%为宜。
空气
菌丝生长对空气要求不高,但子实体分化和生长则需要充足的氧气,通气不良会导致子实体盖小、柄长。
光照
菌丝阶段不需光,子实体阶段需要一定的散射光。
白诗南的环境条件
白诗南原产自法国卢瓦尔河谷的安茹(Anjou),适合温和的海洋性气候及石灰和矽
白诗南 石土质,所产葡萄酒常有蜂蜜和花香,口味浓,酸度强。其干白酒和气泡酒品质不错,大多适合于年轻时饮用,较优者也可陈年。另外白诗南也适合酿制迟摘和贵腐甜白酒,可耐久存。
白诗南(CheninBlanc)葡萄又是种能演变出许多不同款式的葡萄。在南非,它像个吃苦耐劳的人,不断酿造出中性的、微甜的和无甜味的日常酒。在卢瓦尔河谷(Loirevalley),这一老字号品种酿出了一些最耐久的甜酒,如名号酒QuartsdeChaume和Bonnezeaux,在好的葡萄年里,还能酿造出名号酒CoteauxduLayon和一些醉人的足香无甜味白葡萄酒,如沙云尼厄尔(Savennieres)酒。
白诗南(适合温和的海洋性气候及石灰和硅石土质,所产葡萄酒常有蜂蜜和花香,口味浓,酸度强。其干白酒和气泡酒品质也不错,大多适合年轻时饮用,较优者也可陈年。另外白诗南(也适合酿制迟摘和贵腐甜白酒,以Coteauxdulayon的QuartsdeChaume和Bonnezeaux最优,可耐久存。在法国安茄和都兰(Turaine)是主要产区。南非开普顿和加州也相当普遍,但常用来制造较无特性的一般餐酒。
菜花的基本介绍
菜花的基本介绍
菜花又叫做花菜、花椰菜或椰菜花,是一种十字花科蔬菜,为甘蓝的变种。花菜的头部为白色花序,与西兰花的头部类似。
菜花富含维生素B群、C群。这些成分属于水溶性,易受热溶出而流失,所以煮菜花不宜高温烹调,也不适合水煮。
原地中海沿岸,其产品器官为洁白、短缩、肥嫩的花蕾、花枝、花轴等聚合而成的花球,是一种粗纤维含量少,品质鲜嫩,营养丰富,风味鲜美,人们喜食的蔬菜。
菜花生育习性喜冷凉,属半耐寒蔬菜,它的耐热耐寒能力均不如结球甘蓝,既不耐高温干旱,亦不耐霜冻。生育适温比较狭窄,栽培上对环境条件要求比较严格,这主要是由菜花的植物学特征决定的。
由于菜花的产品器官是短缩的花枝、花轴、花蕾等聚合而成的花球,花球既是生殖器官又是养分储藏器官。
从生物学上讲,任何生物到生殖阶段是抗逆性最差的脆弱阶段,因此菜花在花球生长发育时期对高温、干旱、霜冻等不良环境条件的抵御能力较差。
从菜花的生育习性上讲,聚合的花球作为养分贮藏器官,适宜的环境条件下菜花由营养生长转向生殖生长,要经过以花球为载体的养分积累贮藏过程,从而使花球充分长大而紧实。
如果菜花在此阶段,外界条件超出它本身适宜的范围,如遇高温干旱等,上述过程
芝麻生长的环境条件
温度
芝麻全生育期需要积温。适合的温度有利于种子的萌发,反之则会引起霉变。苗期生长发育对温度要求较高。生殖生长期对温度的要求更为敏感。在开花结蒴期月平均气温的高低直接影响着芝麻蒴果和籽粒发育。因此芝麻的适播期应在月初以前这样刚好使各个生育时期处在最适宜的温度环境中利于高产。如播种过晚苗期刚好处在高温期导致植株始蒴部位增高发育成高腿苗节间加长。而到花蒴期高温阶段逐渐过去气温下降生长速度减缓迫使提前结顶结蒴少产量低。因此夏芝麻还要抢时早播为芝麻生长创造适宜的温度条件。
水分
水分参与芝麻生理代谢、养分输导和温度调节。芝麻的各生育阶段对水有不同的要求。苗期需水量较少,但也要保持水分均衡。水分偏少幼苗稳长壮实根扎得深而广;水分偏多时苗弱、腿高、根浅抗逆性差易生病。花蒴期是生长最旺盛阶段耗水量最多。但此期芝麻对水分十分敏感既怕旱又怕涝。因此此期要及时做好防旱排涝。封顶后根系吸收力减弱叶片蒸腾作用降低需水量仅占全生育期的。此期一般不需灌水。
日照
芝麻原属短日照作物但由于栽培历史悠久在不同纬度地区的日照条件影响下形成了适应长、短日照反应的品种在长日照和短日照条件下都能结实。北方品种适应于长日照南方品种适应于短日照北种南移会使生育期缩短植株矮小产量低;相反南种北移会使生育期大大延迟植株高大旺盛腿高蒴稀。
苤蓝环境条件
主要有以下四个方面的要求:
(1)温度。种子发芽适宜温度为20~25℃,15℃以下和30℃以上不利于发芽;茎叶生长的适宜温度为18~25℃;球茎生长适宜温度白天18~22℃,夜间10℃左右。球茎膨大期如遇30℃以上的高温,肉质易纤维化,品质变差。
(2)光照。属于长日照作物,在光照充足的条件下植株生长健壮,产量高、品质好,但光照条件太强会使球茎纤维增多而降低品质;若光照不足植株生长细弱,球茎小、品质差,产量低。
(3)水分。喜湿润的土壤和空气条件,球茎膨大期如水分不足会降低品质和产量。茎叶生长期比较耐旱,水分不宜过多。
(4)土壤和营养。最适宜在疏松、肥沃、通气性良好的壤土种植,质地过粘或者砂质土壤不适宜种植;需氮、磷、钾和微量原素配合使用,幼苗期需磷肥和氮肥较多,在球茎的膨大期需钾肥和氮肥较多;在生长期间还需要少量的钙、镁、硫、铜、锌、铁、锰、钼等维量原素供应。
秋天能吃茄子好吗
是好的。
事实上秋天是吃茄子的最佳季节,正是茄子的收获季节。秋季气温变化大,日夜温差加大,茄子养分积累多,大棚中温度又适宜。由于环境条件能满足茄子生长发育的要求,茄子不仅产量高,而且品质好。这时候刚收成的茄子被称为“秋茄”,带有独特的清香,口感细嫩,因此风味比普通茄子更胜一筹,而且既便宜又好吃。
苋菜种植
苋菜,又称米苋,是苋科苋属中以柔嫩茎叶为食用部分的一年生草本植物。原产我国,只有中国、印度、日本等为蔬菜栽培。我国长江以南栽培较多,北方现也有栽培。
苋菜营养丰富,每100克鲜嫩茎中含水分90.1克,蛋白质1.8克,碳水化合物54克,粗纤维0.8克,维生素C28毫克,胡萝卜素1.95克。矿物质含量也很高,其钙的含量在蔬菜中除芥菜、榨菜外,苋菜是最高的,为180毫克;铁3.4~4.8克,比菠菜高1倍;磷的含量46毫克。苋菜主要以幼苗或嫩茎叶作菜,炒食作汤。
由于苋菜耐热性强,适应性广,所以分期播种,分期上市,能从4月供应至11月,为增加夏淡季市场蔬菜花色的重要蔬菜之一。
1.植物学特征 苋菜根系发达,直根系,主侧根发达,分布深广。茎高80~150厘米,分枝少。幼苗期,苋菜茎部质地较脆嫩,主茎生长点摘除后,侧枝可迅速生长。叶互生,全缘,先端尖成钝圆;卵圆形,长卵圆形或披针形,叶面皱缩,长4~10厘米;宽2~7厘米,有绿色,黄绿色,紫红色,绿色与紫红色嵌镶。花单性或杂性,穗状花序,花极小,顶生或腋生。种子极小,圆形,黑色有光泽,千粒重0.27克。
2.生长发育及对环境条件要求
(1)温度 苋菜性喜温暖,耐热力较强,不耐寒冷。生长适温23~27℃,20℃以下生长缓慢,温度过高,茎部纤维化程度高。10℃以下的温度条件,种子发芽困难。
(2)光照 苋菜是一种高温短日照作物,在高温短日照条件下极易开花结籽。在气温适宜日照较长的春夏季栽培,抽薹迟,品质柔嫩,产量高。
(3)土壤、水分与养分 苋菜对土壤适应性较强,以偏碱性土壤生长较好。苋菜具有较强的抗旱能力,但水分充足时,叶片柔嫩,品质好。苋菜不耐涝,要求土壤有排灌条件。另外土壤肥沃有利获得高产。
3.品种 苋菜除野苋和籽用苋外,培养苋菜品种很多。依叶形可分为圆叶种和尖叶种。圆叶种叶圆形或卵圆形,叶面常皱缩,生长较慢,成熟期较晚,但产量高,品质好,开花抽薹晚。尖叶种叶披针形或长卵圆形,先端尖,植株生长较快,早熟,但产量低,品质较差。苋菜一般以叶的颜色分为绿苋、红苋、彩苋3种。
花菜的营养价值有哪些
菜花又叫做花菜、花椰菜或椰菜花,是一种十字花科蔬菜,为甘蓝的变种。花菜的头部为白色花序,与西兰花的头部类似。
菜花富含维生素B群、C群。这些成分属于水溶性,易受热溶出而流失,所以煮菜花不宜高温烹调,也不适合水煮。
原地中海沿岸,其产品器官为洁白、短缩、肥嫩的花蕾、花枝、花轴等聚合而成的花球,是一种粗纤维含量少,品质鲜嫩,营养丰富,风味鲜美,人们喜食的蔬菜。
菜花生育习性喜冷凉,属半耐寒蔬菜,它的耐热耐寒能力均不如结球甘蓝,既不耐高温干旱,亦不耐霜冻。生育适温比较狭窄,栽培上对环境条件要求比较严格,这主要是由菜花的植物学特征决定的。
由于菜花的产品器官是短缩的花枝、花轴、花蕾等聚合而成的花球,花球既是生殖器官又是养分储藏器官。
从生物学上讲,任何生物到生殖阶段是抗逆性最差的脆弱阶段,因此菜花在花球生长发育时期对高温、干旱、霜冻等不良环境条件的抵御能力较差。
从菜花的生育习性上讲,聚合的花球作为养分贮藏器官,适宜的环境条件下菜花由营养生长转向生殖生长,要经过以花球为载体的养分积累贮藏过程,从而使花球充分长大而紧实。
如果菜花在此阶段,外界条件超出它本身适宜的范围,如遇高温干旱等,上述过程就会缩短,其短缩的花枝在高温下就会迅速伸长,从而使结球小而松散,栽培上不会获得满意的收获。
花菜营养价值
花菜富含维生素B群、C群。这些成分属于水溶性,易受热溶出而流失,所以煮花菜不宜高温烹调,也不适合水煮。原地中海沿岸,其产品器官为洁白、短缩、肥嫩的花蕾、花枝、花轴等聚合而成的花球,是一种粗纤维含量少,品质鲜嫩,营养丰富,风味鲜美,人们喜食的蔬菜。
菜花生育习性喜冷凉,属半耐寒蔬菜,它的耐热耐寒能力均不如结球甘蓝,既不耐高温干旱,亦不耐霜冻。生育适温比较狭窄,栽培上对环境条件要求比较严格,这主要是由菜花的植物学特征决定的。
由于菜花的产品器官是短缩的花枝、花轴、花蕾等聚合而成的花球,花球既是生殖器官又是养分储藏器官。
从生物学上讲,任何生物到生殖阶段是抗逆性最差的脆弱阶段,因此菜花在花球生长发育时期对高温、干旱、霜冻等不良环境条件的抵御能力较差。
香菇的生长发育条件
1、营养
香菇是腐生菌,本身不含叶绿素,不能进行光合作用,只能从提供给它的基质中吸收碳水化合物和含氧化合物以及少量矿物质和生长素。碳水化合物是能量的来源和组成菇体的主要成份。菌丝能直接吸收单糖、有机酸等简单碳水化合物。对纤维素、半纤维素和木质素等复杂大分子化合物则需通过菌丝分泌的酶分解成为小分子有机化合物才能被吸收。香菇菌丝不能利用无机碳。含氧化合物是合成蛋白质和核酸的成份。菌丝能直接吸收氨基酸、尿素等小分子有机氮化物。对复杂的大分子有机氮需经菌丝分泌出相应的酶,经酶分解成氨基酸,才能被吸收利用。铵态氮也可被香菇菌丝吸收,但不能利用硝态氮和亚硝态氮。
香菇生长发育所需的含氮量要适中,过大过小都会产生不良影响。一般来讲,菌丝营养生长阶段,培养基中的含氮量以0.016~0.064%为宜,子实体发育阶段培养基中含氮量以0.016~0.032%为宜。高浓度的氮反而有碍子实体的发生和生长。培养基中的碳氮比也要适当,在营养生长阶段c/n以20/1为宜,而在子实体发育阶段以30/1~40/1为宜。香菇生长需要磷、钾、钙、镁、硫、铁、锰、锌等无机矿物质。其中,磷、钾、铁三种最重要。此外,生长素的加入将有助于细胞的新陈代谢及子实体的形成。
香菇生长所需的营养物质在许多木材中都有。香菇菌丝体内含有分解木材的各种有机酶类,通过分解木材中的碳、氮等化合物使其转化并吸收生长需要的各种物质。在木屑、棉籽壳、稻草等代料培养基中加入糖、麸皮其它营养物质就是为确保培养基中有足够碳氮比,使菌丝健壮生长,增强后劲,提高产量。
2、温度
香菇生长最主要的环境因子就是温度,温度决定香菇的生长、品质及产量。香菇生长发育的不同阶段对温度的要求也不同。孢子萌发的温度为15~28℃,适宜温度为22~26℃。菌丝生长的温度为6~34℃,适宜温度为20~25℃。温度在5℃以下或35℃以上时菌丝生长受到抑制或处于休眠状态。温度在40℃时42小时菌丝就会死亡。子实体形成(出菇阶段)温度为7~30℃,适宜温度为12~22℃。气温超过22℃时,香菇生长快,但肉薄、菌盖易开,菌柄较长,品质差。气温低于12℃,香菇生长缓慢,但柄短,肉厚。子实体生长到了2厘米直径大小时,遇干燥或霜冻的环境条件,菌盖表面便会龟裂成花纹,所形成的香菇称为花菇。低温和变温刺激有利于子实体的发生,当昼夜温差为10℃时香菇生长既快、质量又好。恒温条件下,原基不易形成。
此外,不同温型的香菇对温度的要求也不相同,例如,出菇阶段对温度的要求,高温型品种以20~28℃为宜;中温型品种以15~23℃为宜,低温型品种以8~20℃为宜。
3、湿度
水份不仅是香菇的重要组成成份,也是新陈代谢必不可少的物质。香菇生长发育各阶段都对水份有一定的要求,培养基含水量以55%为宜;原基及幼菇形成阶段含水量需保持45~60%,不足时应补水。出菇袋含水量减少时进行浸泡或注水就是基于这一原理进行的补水措施。
香菇发育的各阶段对湿度也有一定的要求,发菌阶段相对湿度以35~60%为宜,此时若湿度过大则容易产生杂菌并影响菌丝的呼吸作用。出菇阶段,相对湿度以75~95%为宜。如若形成花菇,相对湿度应控制在50~70%之间。干湿交替有助于菌丝的分化和菇蕾的形成。
4、光照
香菇是腐生菌,菌丝生长阶段不需要光照,孢子萌发需在暗光或弱光下进行。但香菇属于地好光性菌类,菌丝在明光下会形成茶褐色的菌膜。菌丝生产阶段如有一定的微光对香菇的形成有良好的作用。出菇阶段。在黑暗的情况下一般不能形成子实体。光照不足,出菇和品质都会受影响。光照以散射光(光不能直射,靠折射、反射光提供光强)为宜。
5、空气
香菇属好气性菌类,在生长发育过程中不断吸收空气中的氧气,排除二氧化碳。当空气不流通,二氧化碳积累过多,氧气不足时,对菌丝生长和子实体的形成都有抑制作用。通风不足会出现盖小、柄长畸形菇。同时,一些霉菌和细菌喜欢生长在空气不流通的环境下,因此,不论发菌还是出菇必须选择在空气能够流通的地方,尤其是出菇阶段要特别注意通风换气。
6、酸碱度
酸碱度是指培养基中游离的氢离子浓度,通常用ph值检测:7表示中性8~14表示碱性,数值越大,碱性越强。1~6表示酸性,数值越小,表示酸性越强。香菇喜欢生长在微酸性的环境中,菌丝在ph值为2.5~7.5的范围内都能生长,但以5~5.5最适宜。ph值超过7.5则菌丝停止生长。子实体形成时需要的ph值为3.5~4.5。但培养基中的ph值应稍高,以6~7为宜,因培养基灭菌后ph值会下降。此外,在菌丝发育过程中,由于新陈代谢作用不断产生有机酸而使ph降低。因此,拌料时ph值以8~9为宜。
天鹰椒的特点
天鹰椒的花为白色、单花、着生于主茎及侧枝的顶端、簇生。天鹰椒的花芽分花开始的较早,在苗期3片真叶展开后即开始进行,受植株营养状况的影响,花的花柱有长有短。在植株营养充足、环境条件适宜的情况下,分化的花以长柱花(花柱高于花药)为主,这类花多能正常受精结果;在植株营养不良、环境条件较恶劣的情况下,短柱花(花柱短于花药)增大多,这种花脱落率高。在育苗及生产管理中,创造适于秧苗生长发育的外界环境条件,促进长柱花的形成、增大长柱花的比例,能有效地减少落花,提高座果率。
鸡腿菇的环境条件
1. 营养。鸡腿菇是一种适应力极强的草腐粪生土生菌。可利用的材料很广泛,如稻草、麦秸、棉籽壳、牛粪、马粪,同时还可以很好的利用多种阔叶木屑。可熟料栽培,发酵料栽培,也可生料栽培。
2. 温度。菌丝生长适温20~28℃,以24~27℃生长最好。子实体形成需要低温刺激,由培养温度降至20℃以下后,子实体原基则很快形成。出菇温度范围9~28℃,但以12~18℃为适,20℃以上菌柄很快伸长,并开伞。16~22℃下子实体发生数量最多,产量最高。鸡腿菇菌丝抗寒能力相当强,在零下30℃条件下,土中的菌丝可安全越冬,而在35℃以上菌丝会自融。一般低于8℃,高于30℃,子实体难以形成。
3. 湿度。培养料含水量65%~70%极适于菌丝生长,出菇阶段要求大气相对湿度85%~95%。
4. 光照和通风。菇蕾分化需要300~500勒克斯的光强,并要氧气充足。
5. 酸碱度(pH值)。鸡腿菇较喜中性偏碱的基质,培养料和覆土的pH值以7. 0~7. 5为宜。
6. 土。鸡腿菇出菇需要土中的微生物和矿物质的刺激。没有土,子实体形成数量大大减少。栽培需覆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