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初步检查自己是否患口腔癌
如何初步检查自己是否患口腔癌
如何初步检查自己是否患口腔癌
检查牙龈
拉开口唇检查牙龈,并用食指触摸,看是否与上次检查时一样。
检查面部与颈部
在检查颈部时,要尽量向后仰头,查看下颌骨区和颈部有无异常;再用手分别触摸左右两侧的颈部和下颌骨区,试试两侧感觉有无不同。
检查唇部
先用眼睛观察上下嘴唇的外侧,再用手触摸。然后用拇指和食指向下拉开下嘴唇检查内侧,最后查上嘴唇内侧。
检查舌底
将舌尽量上抬抵住膊部,观察与触摸舌底,检查是否异常。
检查颊部
轻闭嘴,将拇指与食指放在嘴角向外拉开,用眼睛观察,同时用手触摸侧颊部,看有无异常。
漱口水的好处和坏处
漱口水作为化学药剂只能成为偶尔使用的辅助剂。只要人们每天坚持用正确方式刷牙,保持健康饮食习惯,就不需要使用漱口水。喝酒、吸烟虽是口腔癌高危因素,但漱口水的危害也不可小视。如果既喝酒又用漱口水,患口腔癌几率增加9倍;既吸烟又用漱口水,患口腔癌几率增加5倍。使用漱口水多是因为口腔不清洁,但无法肯定究竟是漱口水还是口腔卫生问题引起口腔癌,建议大家多刷牙、少用漱口水,含酒精的漱口水尽量别用。
口腔癌的7大风险因素
性别
男性发生口腔癌的风险是女性的两倍(他们也很少看牙医)。美国癌症协会(American Cancer Society)将这归因于男性的酒精和烟草使用率更高,但更多的年轻人被诊断为与人乳头状瘤病毒(HPV)相关的口腔癌。
年龄
44岁以后患口腔癌的风险大大增加,确诊的平均年龄是62岁,但因为HPV相关口腔癌病例上升,也可能在52~56左右被诊断。
烟草
不管是吸烟还是嚼烟草,烟草的使用会大大增加癌症风险,包括口腔癌和身体其他部位的癌症。吸管烟者嘴唇罹患癌症的风险也更高。无烟烟草,例如嚼烟,会使口腔产生许多问题,最严重的是发生在颊黏膜、牙龈和唇的癌症。
酒精
根据美国癌症协会的研究,口腔癌患者中有7/10是重度饮酒者。美国疾病控制和预防中心(Centers for Disease Control and Prevention,CDC)将重度饮酒定义为:男性平均每天喝两杯或以上,女性平均每天喝一杯或以上。如果既吸烟又酗酒,则患口腔癌的可能性明显增加。
人乳头瘤病毒(HPV)
根据CDC,美国每年诊断的口咽癌中,大约有10000例与性传播疾病有关。被诊断为HPV相关口腔癌的多为年轻和非吸烟患者。HPV阳性的口咽癌通常发生在咽喉部,位于舌根部和扁桃体附近或扁桃体上,难以检测,通常后期才被诊断,但HPV阳性的癌症患者死亡或复发的风险更低,很有可能是许多外部和内部因素之间复杂的相互作用的结果。
日照
户外工作者更容易患唇癌,应使用紫外线防护。
饮食
营养不良也可能使人患口腔癌。据美国牙医学会(ADA)报告,饮食中缺乏水果和蔬菜可能增加口腔癌风险,所以在你的盘子添加更多的“颜色”吧!
预防口腔癌的方法 戒烟限酒
烟草中的尼古丁有致癌作用,嗜烟的人易患口腔癌。酒本身虽未证明有致口腔癌的作用,但有促癌作用。因为酒精可作为致癌物的溶剂,促使嘴里的黏膜吸收更多的致癌物,进而发生癌变。有数据表明,抽烟不酗酒的人患口腔癌的风险会增加3.5倍,只酗酒不抽烟的增加3.6倍,而既抽烟又酗酒的会增加12.6倍的患癌几率。
哪些症状暗示着口腔癌的到来
如果变成白色、褐色或黑色
意味着黏膜表皮细胞发生了变化。尤其是口腔黏膜变粗糙、变厚或呈硬结,出现口腔黏膜白斑、红斑,很可能已发生癌变。
溃疡不愈
口腔溃疡的病程一般不超过两周,如果烧灼感、疼痛等症状超过两周仍不见好,需警惕口腔癌的可能。因为,口腔癌常表现为溃疡的形式,四周边缘隆起,中央凹凸不平,并有坏死组织覆盖,疼痛明显。
专家指出:口腔癌之所以难发现,很重要的一个原因是大多数口腔癌在早期是无痛的。
疼痛明显
早期一般无痛或仅有局部异常摩擦感,溃破后疼痛明显,随着肿瘤进一步侵犯神经,可引发耳部和咽喉痛。
淋巴结肿大
口腔癌多向附近的颈部淋巴结转移,有时原发病灶很小,甚至症状还不明显,但颈部淋巴结却发现了转移的癌细胞。因此,颈部淋巴结如突然肿大,需检查口腔。
功能障碍
肿瘤可能侵犯张闭口肌肉和下颌关节,导致开闭口运动受限。
口腔癌患者大多有长期吸烟、饮酒史,而不吸烟又不饮酒者口腔癌少见。需要强调的是以上症状虽是口腔癌常见症状,但并不完全以此判断是否患有癌症。因为,口腔炎症也会出现上述症状,最好到医院及时就诊,早期明确诊断,对症治疗。
口腔癌如何自我检查
由于口腔癌发生的初期是不痛不痒的,所以极易被患者忽视,而错过最佳治疗时机。所以说在日常生活中对口腔进行自我检查,会对口腔癌的预防起到很好的作用,这是提早发现口腔癌的一个简单而有效的方法。下边来看一下口腔癌自我检查的方法。
方法如下:
1.检查面部与颈部
在检查颈部时,要尽量向后仰头,查看下颌骨区和颈部有无异常;再用手分别触摸左右两侧的颈部和下颌骨区,试试两侧感觉有无不同是检查口腔癌的有效方法。
2.检查唇部
口腔癌的唇部检查,先用眼睛观察上下嘴唇的外侧,再用手触摸。然后用拇指和食指向下拉开下嘴唇检查内侧,最后查上嘴唇内侧。
3.检查牙龈
拉开口唇检查牙龈,并用食指触摸,看是否与上次检查时一样,这是对可能发生口腔癌的牙龈的检查。
4.检查颊部
口腔癌的颊部检查需要轻闭嘴,将拇指与食指放在嘴角向外拉开,用眼睛观察,同时用手触摸侧颊部,看有无异常。
5.检查舌癌
伸出舌头,用手垫上纱布抓住舌头,观察与触摸舌面,并分别向左右方牵拉舌头,观察舌两侧,如有异常或许是口腔癌的先兆。
6.检查舌底
将舌尽量上抬抵住膊部,观察与触摸舌底,检查是否异常。
7.检查咽部与上腭
检查口腔癌也可以发“啊”音,在光亮处观察咽部;然后头部稍向后仰,观察并触摸上腭部。
在自我检查时发现下述异常时,最好请有经验的专科医生检查,以确定是否是口腔癌,以及时治疗。
(1)有肿块、结节出现;
(2)有白色、平滑式鳞状斑块状出现,去医院确诊是否是口腔癌;
(3)有红色斑块、溃疡、炎症区等症状而且较长时期不能痊愈者;
(4)口腔中无明显原因的反复出血;麻木、灼热或干燥感;说话或吞咽时发生困难或不正常,这也是口腔癌发生的表现。
因为口腔癌不易被发现,错过早期治疗后即使手术也会造成大面积的创伤,所以在平时一定要注意口腔的自我检查,要经常而有规律的进行,尤其是一些烟龄较长的老年人以及带有假牙的人,更应该引起重视,希望大家看完此篇文章之后能够对口腔疾病更为重视,保证自己的生命健康!
爱吃辣烫食物增加患口腔癌风险
口腔癌是发生在舌、口底、牙龈、颊和牙槽粘膜的一种癌症,是世界上10种最常见的癌症。目前,口腔癌的增长速度惊人。口腔专家提示,喜欢吃辣烫的食物会增加患口腔癌的风险。
沈阳市口腔医院牙周粘膜病科副主任医师赵长斌介绍,口腔癌的发生与不良饮食习惯有一定关系。“喜欢吃辣、烫的食物,容易刺激粘膜,使粘膜发生病变,患上口腔黏膜白斑。刚开始患口腔黏膜白斑时,症状并不明显,有点像口腔黏膜粗糙,易被忽视。白斑转化为癌主要与局部是否继续受到物理、化学刺激有关。如果这种病症得不到及时医治,再加上经常受到不良饮食习惯的刺激,患者就很容易患口腔癌。”
赵长斌表示,除了吃过热、重口味食物以外,口腔癌还与长期吸烟、饮酒、长期营养不良缺乏维生素A等因素有关。建议大家平时应少吃过烫过辣的食物,避免过量吸烟、饮酒和嚼槟榔,同时注意平衡饮食,减少脂肪摄入量,提高维生素A、B、E和微量元素的摄入量。
备孕期间注意事项 孕前检查
备孕期间检查生殖系统是为了确认是否患有妇科疾病,带病怀孕很容易引起流产、早产,对母体的伤害是很大的。进行生殖系统的检查能够很好地规避风险,等到疾病治愈之后再怀孕。除了这一项,还可以进行一项妇科内分泌检查来诊断卵巢疾病。
做脱畸全套检查是为了检查是否患有风疹、弓形虫、巨细胞、单纯孢疹病毒等疾病。对于女性来说,很容易感染上风疹病毒,一旦感染,会大大加大妊娠头三个月出现流产和导致胎儿畸形的风险。
做肝功能检查一是能够提早规避患肝病的女性容易出现的早产现象,另外一方面是可以提前预防肝病病毒通过母婴传播给给宝宝。肝功能检查最好能够在孕前的三个月进行检查。除了女性需要检查,男性要可以考虑进行肝功能检查。
进行血常规、尿常规的检查是为了确认女性是否有贫血、肾脏方面的 疾病,不然,十月怀胎,对于孕妇身体的负担很大,身体代谢的加强,母婴身体需要的营养等等,都会使病情更严重,还影响母体和胎儿的健康。
备孕要进行口腔检查是因为怀孕之后身体的特殊性会让女性很容易出现牙周疾病,而孕期又不能随便用药,一旦患病给孕妇带来巨大的疼痛。提前做好口腔检查,能够将牙齿疾病解决,让孕期少点痛苦。
孕前检查一定要进行染色体异常的检查,诊断是否患有遗传性的疾病,来决定是否适合怀孕,特别是有家庭遗传病史的家庭以及生过畸形儿的家庭更要重视。
导致口腔癌的三大危险因子
危险因子1嚼槟榔
台湾与西方国家在罹患口腔癌的危险因子中最不同的便是嚼食槟榔,罹患口腔癌的个案中约有90﹪有长期嚼槟榔的习惯。
槟榔俗称菁仔,是槟榔树的果实,主要成分包括植物硷、多酚化合物、粗纤维及脂肪等,植物硷中以槟榔素(Arecoline)与槟榔次硷(或称槟榔碇Arecaidine)含量最多,这两种成分会刺激口水的分泌,且具有发汗与加速呼吸及心跳的作用,目前已被国际癌症研究机构(IARC)认定为第一级的致癌物。
另外由于槟榔本身的酸性高且口味不佳,因此国人在嚼食时多会加上荖花或是荖叶等,以加强清凉的作用,然而荖花与荖叶含有黄樟素与丁香油酚,也是被认定为第二级的致癌物。再者,额外添加的硷性石灰(红灰或白灰),在长期刺激口腔黏膜下,不仅改变了口腔内的酸硷度环境,产生硝化作用后形成亚硝胺,并且释出自由基,进而加速口腔病变的产生。
危险因子2抽烟
许多研究显示长期抽烟也是引发口腔癌的元凶之一,不管是抽一般的香烟或是抽雪茄、抽烟斗,日后发生口腔癌的机率都差不多,另外也有报告指出抽烟斗的人特别容易罹患唇癌。
危险因子3喝酒
由于酒精容易对口腔的黏膜细胞产生慢性刺激而引发细胞病变,进而导致口腔癌的发生,且过去的研究也显示:75~80%得口腔癌的患者有喝酒的习惯。而且长期酗酒的个案也可能因为营养失衡,导致免疫力下降,更是增加罹患口腔癌的机率。
红唇、烟酒族当心!口腔癌罹癌率高123倍
目前的长期研究资料显示:台湾国内嚼食槟榔的人罹患口腔癌机率是一般人的28倍;若是嚼槟榔加上抽烟,罹患口腔癌的机率是一般人的89倍;如果同时有嚼槟榔、抽烟及喝酒三种嗜好者,其日后罹患口腔癌的机率更是高达一般人的123倍。
患口腔癌风险高
危险之一:假牙与口腔天天"打架"
修复体跟口腔作对可能是两方面原因造成的,一是与医生医疗技术有关,第二可能是患者不懂得保护修复体。修复体有很多种,固定桥、全冠修复、活动义齿等。路边游医在补牙、镶牙时,采用的材料很可能是伪劣产品,修复体往往不能正常使用,也会出现感染、疼痛等并发症,长期刺激容易诱发口腔疾病甚至癌症,由于修复体的掩盖,病人往往不能及时发现和预防,等到就医时可能已是口腔癌晚期。
医生安装修复体的技术也很关键。最常见的就是修复体边缘不整齐,有的医生把烤瓷金属的一头磨得尖利,放在嘴巴里如利刃般天天摩擦口腔黏膜,口腔黏膜怎能不发生溃疡呢?
此外,患者使用假牙不当也能折腾出毛病。有的患者安装完烤瓷牙以为一劳永逸,结果某天牙冠缺了一块也不知道,以致缺口反复刺激口腔内壁而发病。
活动义齿也容易出问题,一般安置活动义齿时会有卡环,即金属做的小钩子般器材,如果前端很尖也会刺伤口腔壁。还有活动义齿的基托是由金属铸造而成,边缘也可能会锋利。
专家表示,哪怕修复体安装稳妥,如果使用者不注意口腔卫生,长期抽烟喝酒,一样可能引发口腔疾病甚至癌症。随着年龄增大,人体自身免疫监视能力会逐步下降,老年人佩戴不良修复体后最容易引发口腔疾病。
危险之二:烂牙残根磨出舌癌
慢性创伤如烂牙、残根等长期刺激口腔黏膜,都可以引发溃疡从而带来癌症。如该患者舌腹部受到刺激变成溃疡后,并无多大疼痛感,从而让患者对疾病大意而延迟就医,最后不到两年时间就能转化为癌症。
据了解,有烂牙、残根等慢性创伤的其相应部位经长期慢性刺激后最可能发生的癌变部位在舌部和颊部。有统计表明,1/5的口腔癌患者在癌变部位有尖锐的刺激因子。另外,口腔卫生不良者的长期慢性炎症刺激也可能成为促癌因素。
创伤性溃疡引起的癌症
第一二类危险分子都属于局部刺激因素从而直接引发创伤性口腔溃疡。牙齿折裂留下的残冠、牙齿表面沉积的结石、牙齿长得不齐或者长错位置、不良的咀嚼习惯、牙齿磨耗之后形成的尖锐边缘以及做工粗糙的假牙等都可能引起创伤性溃疡。对于这种溃疡,只要尽早发现致病因素,及时采取诸如拔除残根残冠、磨改尖锐边缘、清除牙结石、重新镶牙等措施,就会很快愈合的。但是,如果发现过迟,措施不力,创伤性口腔溃疡就可能癌变。所以患者如果一段时间治疗仍不愈合,口腔溃疡底部及边缘出现变硬情况,应及时到医院检查,必要时做病理检查,以明确诊断,再做相应的治疗。
而如果是口腔溃疡反反复复的发作则无须太过紧张,这类在医学上称为"复发性口腔溃疡"。其复发时间长短与口腔溃疡病史长短有密切关系,病史短时,可以几个月或一年发病一次;病史长时,可以一个月发病一次,或口腔溃疡新旧病变交替出现。一般情况下10天左右可自愈,不留疤痕。
危险之三:烟草致口腔癌已成定论
烟草中的致癌因素主要是化学物质苯芘,烟草致癌,特别是口腔癌和肺癌几乎已成定论。
一般认为,长期吸烟者患癌症的可能性大大高于非吸烟者;吸纸烟者更易发生肺癌,而吸烟斗,雪茄或咀嚼烟草者主要导致口腔癌。酒精因其对正常细胞的毒性,损害肝脏和抑制免疫而增加发生口腔癌的危险性,其发生率可随饮酒量的增加而上升。同时有烟酒嗜好者发生口腔癌的危险性更高,比单嗜烟或酒者高2~3倍。普遍认为吸烟多于1包/日或饮酒超过25克/日者,患口腔癌或其他部位癌症的可能性远远高于非吸烟或饮酒者。
从事户外工作者,长期暴露在日光直接照射下,其唇癌和皮肤癌的发病率都较高。电离福射可引起遗传物质DNA的改变,激活肿瘤基因而导致癌变,无论是r线或X线都有致癌作用。在广东省,由于鼻咽癌放射治疗的广泛应用,放射区的口腔任何部位第二原发癌的发病危险性都有所增高。
维生素缺乏也可致口腔癌。诸如维生素A1和B2以及微量元素锌和砷的缺乏等都会增加机体对致癌物的敏感性。另外,慢性肝炎、肝硬化及病毒感染等导致机体免疫力低下的疾病也与口腔癌的发生有一定的关系。
生活中哪些习惯会造成口腔癌
1.不注意口腔卫生:
经常不刷牙漱口,或者长期使用劣质牙刷等,为细菌或霉菌在口腔内滋生、繁殖创造了条件,从而有利于致癌物质的形成,引发口腔炎症。经常不刷牙漱口使一些细菌细胞处于增生状态,对致癌物更敏感。这些原因都可能促使口腔癌发生。
2.营养不良:
营养不良降低了人体的免疫力,导致新陈代谢失衡。缺乏维生素可引起口腔黏膜上皮增厚、角化过度;微量元素摄入不足,如食物含铁量低、总蛋白和动物蛋白摄取量不足、锌缺乏等,可能导致黏膜上皮损伤。这些都为口腔癌的发生创造了有利条件。
3.长期吸烟与酗酒:
长期吸烟者患口腔癌的几率比不吸烟的人高出4 倍。吸烟又酗酒的人患口腔癌的几率更高。这是因为香烟中的尼古丁是一种致癌物,长期刺激会直接导致口腔黏膜癌变。酒本身并未证明有致癌性,但有促癌作用。酒精可能作为致癌物的溶剂,促进致癌物进入口腔粘膜。
4.长期异物刺激:
牙齿磨损所形成的锐利边缘、有毒物质制作的假牙、假牙制作不当或粗糙不平等,别看这些异物微小,但它们长期与口腔舌部、颊面摩擦,刺激口腔黏膜,就会产生局部慢性溃疡。如果溃疡一个月以上未愈就要注意,应尽快到医院检查看看是否已经发生恶变了。
吃出来的病 口腔癌--烟酒不离口
世界癌症研究基金会报告称,40%以上的口腔癌与酒精有关。而吸烟是40岁以下人群罹患口腔癌的祸首。此外,常嚼槟榔也会增加口腔癌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