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生健康

中风偏瘫康复的几大误区

中风偏瘫康复的几大误区

1、不用做康复治疗,打针吃药就能治好偏瘫(观念错误,乱治疗、白花钱)

治疗中风偏瘫、不会说话、不能吃饭最好的办法就是打针吃药,大部分中国老百姓基本上都是这样认为的,以为是理所当然的,有病了就要打针吃药才能治好,甚至包括大医院神经内科、急诊科、神经外科等的医生、护士都是这样的认为的。其实,对脑梗塞来说,如果脑血管堵塞造成大脑细胞如果持续缺血超过6个小时,就会发生不可逆性的坏死,现在还没有任何药物能够救活这些脑细胞的,也就是打针吃药都是没有任何效果的,当然急性期的一些药物,如脱水药、抗血小板聚集的药物、调血脂的药物,对防止患者再次发病、稳定病情是有效的,也是必须的,在得病6小时内还可以行溶栓治疗,这是目前最好的办法;而脑出血根本就没有药物可以治的。而康复治疗是目前,对中风偏瘫、失语、吞咽障碍等后遗症唯一有效的方法,这在临床上是经过证实了的,国外早就开始普及了的,国外病人得了中风7天后就要转到医院康复科进行康复治疗,大约一个月后,转到社区康复中心进行进一步的康复治疗。而中国康复医学极不发达,国家无相关政策的支持,绝大部分地区都没有社区康复中心(据报道北京、广州等城市已在筹建),甚至大多数医院都没有康复科,再加上老百姓更没有康复观念,就造成了中风后不去康复训练,而是一味的打针吃药,其结果就是乱治疗、白花钱,对恢复一点帮助也没有。

2、 康复治疗要等到后遗症期才开始(耽误了治疗时间,错过了最佳治疗时期)

好多对中风患者及家属都错误的认为:康复治疗要到后遗症期才能开始进行,要等得病后一个月,甚至三个月后才能进行康复治疗。其实正规的康复训练开始得越早,康复效果越好,但是好多人都因为这种观点错过了最好的康复时机(发病三个月内)。事实上不论脑出血还是脑梗塞病人,只要病情平稳后,康复训练即可开始。一般来讲,脑梗塞患者只要神志清楚,生命体征平稳,病情不再发展,48 小时后即可进行,康复量由小到大,循序渐进。大多数脑出血康复可在病后7~14 天开始进行。

3、 康复治疗很简单,就是活动胳膊、拉拉腿(自以为是,后果严重)

这是最严重错误的观点。康复训练必须在经过康复医师、康复治疗师以及康复护士等专业人员指导下,根据每个患者的具体情况分具体分析、然后制定有针对性的治疗方案,由治疗师按步骤一步一步的进行训练,具体的可以精确到每一块肌肉,每一动作的训练,都不是随意的,不然的话,肯定会出问题的,比如好多患者都出现肩关节半脱位、肩关节疼痛、肩手综合征等问题,这就是没有按照康复医师以及治疗师的要求做所致的,而且后果非常严重,因为一旦出现肩手综合征,基本说病人这个胳膊、这个手就残废了。所以康复治疗不要自作主张、自以为是的进行,要按照医生、治疗师、护士的指导来做。

4、 用力过度造成关节损伤(方法错误,造成新伤)

当人体的感觉功能和肌肉张力正常时,肢体的运动会受到本能的自我保护。例如,一位老年人由于韧带和关节囊的老化,平时手臂向前抬起时肩关节的活动范围只能达到150度。如果手臂受到外力继续向上抬举,就会感到肩部疼痛,同时肌肉也会出现反射性收缩,以对抗不适当的运动。这就是自我保护。如果保护机制不存在了,肩关节任由外力拉到平时不能达到的活动范围,关节周围的肌肉、肌腱等组织就会受伤。脑卒中偏瘫患者在患病早期就处于这样的状态??肌肉松弛瘫痪。患者家属或没受过专门训练的护理人员出于对患者的关心,希望其早日恢复运动功能而贸然在其患侧肢体不能主动做各种运动时帮其做过多的被动运动,就极易造成患者软组织损伤,甚至引起关节脱位和骨折。虽然有些损伤较轻微,损伤后从外表看不到红肿、淤血等现象,但这些损伤可以在不知不觉中引起关节内部的慢性炎症和粘连。这种损伤最常出现于肩关节和髋关节。

针灸治疗中风偏瘫绝技

中风偏瘫是最常见的中风后遗症。它是指一侧肢体肌力减退、活动不利或完全不能活动。中风偏瘫后遗症随着病变时间的延长,肢体逐渐趋向强直,肌张力逐渐增高,上肢肘关节呈半屈曲内收状。

中医专业人士介绍说:中风偏瘫病人常伴有同侧肢体的感觉障碍如冷热不知、疼痛不觉等。有时还可伴有同侧的视野缺损,表现为平视前方时看不到瘫痪侧的物品或来人,一定要将头转向瘫痪侧才能看到,中医针灸治中风偏瘫后遗症具有显著疗效。

中医专业人士认为:针灸疗法可以起到健脑提神、活血化瘀,直达病根起到一定的治疗效果,简单介绍如下:

中医针灸治中风偏瘫后遗症可以使用了肢体的穴位,比如说上肢的曲池、手三里、合谷等,下肢有足三里、三阴交等等来治疗偏瘫,而醒脑提神可以选用头上的百会、四神聪等穴位,同时可以用百会周围四个穴位。

现在治疗用的全部是一次性治疗针,而且针灸消毒方面也是有严格要求的,所以大家放心没有污染的危险。在针灸治疗的同时指导病人进行必要的康复治疗和训练,病人的生活质量会改善得更快。

近年来中医专业人士采用祖传秘制中药及中医手法治疗,在中风后遗症治疗方面,积累了丰富经验。配合针灸、推拿、刮痧等中医诊疗方法在中风后遗症治疗中收效显著。纯中药制剂,无毒副作用,治疗越早效果越好。

中风偏瘫康复器材手指锻炼方法

中风是中医学对急性脑血管疾病的统称,是一种会发生猝然昏倒、口角歪斜、语言不利等症状,从而出现半身不遂的一类脑血液循环障碍性疾病,中风的发病率是比较高的,是威胁人类健康的三大疾病之一,中风治疗的主要目的是促进瘫痪肢体和语言障碍的功能恢复,改善患者的脑功能,中风偏瘫康复器材手指锻炼方法如下:

第一步:患者仰卧或坐位,操作者手握患肢手指背侧,掌心对第2-5患指端,做屈曲运动。第二步:操作者手握患肢手指背侧,揉指,缓慢做伸直运动。第三步:操作者一手握腕关节,另一手揉捏各患指,最后活动各指关节。

脑中风治疗后还要注意控制情绪,避免精神过度紧张和疲劳。要注意节制饮食,做到有规律、有限度、有范围。生活有节律,劳逸应适度,因为过劳则伤气,过逸形肥而脏弱,均易发生脑血管病。要注意节制性生活,保肾精。房事过度可致肾水亏虚,肝木失养,肝阳上亢,肝风内动,而发生脑血管病。另外家庭护理是很重要的,对患者要多一些耐心,多关心多帮助患者做一些事情,鼓励患者,家居环境要布置的舒适温馨,对于患者的一些过激行为要多包容,说话轻一些动作轻一些。

中风偏瘫康复的秘密有哪些

一、中药康复治疗:对半身不遂者,在软瘫期多使用有益气活血通络作用的补阳还五汤加减;在硬瘫期多用有养血平肝熄风活络作用的四物汤合天麻勾藤饮加减。对语言障碍者,常用有祛风化痰作用的解语丹加减;肾虚者合用左归饮加减。

二、针灸康复法:除用常法取穴外,我们多采用针刺某些特效穴确能提高疗效,如下肢瘫软针隐白、肩关节不能活动者针对侧“中平负”,腿不能提起者刺“提腿负”、颈部无力者针“筋缩”等。在针刺手法上,要求每针都能出现酸痛胀或定向走窜的感觉,对有些穴位,如软瘫针隐血时应让患肢出现抽动抬腿动作则疗效会明显迅速。若配合灵龟八法按时取穴法往往会出现奇效。由于采用了不同于传统取穴的特效穴法和特殊的针刺手法,使残肢功能的恢复上了新台阶,甚至使原来都认为不可能站起来的瘫痪患者上下楼梯、出入家门。

三、科学的运动功能训练:包括肢体的被动运动、主动运动和抗阻运动,以及“作为康复治疗法”等。这套现代康复医学运动功能训练方法,应当在康复技师的指导下,根据不同病情采用不同方法进行。

四、“中风治疗仪”的运用、在被动运动期配合推拿康复法、气功诱导康复法等,都有一定效果。重视心理治疗,建立患者良好心理状态,使患者主动参与进行肢体运动的康复训练,对残疾功能的恢复也极为重要。这里还应包括一项“康复护理”,以便配合实施康复计划的完成,也可防止患者二次伤残的发生。

中风偏瘫有哪些危害呢

中风偏瘫的危害一,最常见的是一侧身体疼痛和冷热感觉减退;

中风偏瘫的危害二,是一侧肢体的感觉异常,如麻木感、针刺感、蚁行感、触电感、沉重感、冰冷或灼热感等;

中风偏瘫的危害三,是痛觉的过度敏感,如有的病人被轻轻一碰就会感到疼痛难忍,甚至没有刺激也会有疼痛的感觉。

总的来说,中风偏瘫引起的感觉障碍多种多样,持续时间较长,有时比手脚瘫痪更使病人痛苦。严重时,病人吃不香、睡不好,影响病体的康复。医护人员和家属一定要体谅病人,设法减轻病人的痛苦。比如,轻柔按摩病侧肢体、与病人聊一些开心的话题以分散其注意力、适当应用镇静止痛药等。随着中风病情的好转,感觉障碍也会慢慢消失。

专家提醒:有些人对中风偏瘫的危害不了解,不知道中风偏瘫如果不可以得到及时的治疗,对患者影响是非常巨大的。中风偏瘫会使患者有各方面的生理心理功能障碍,对于一些简单的言语动作都无法正常完成。

中风偏瘫如何康复

1.环绕洗脸法:

偏瘫患者用健侧的手抓住患侧的手,让患侧的手掌展开,然后用健侧手带动患侧的手掌在自己的脸部做模仿洗脸的动作。可先沿顺时针方向揉按脸部一圈,再沿逆时针方向揉按脸部一圈。每天可做2~3组,做10次为1组。做环绕洗脸的锻炼可使偏瘫患者在大脑中形成和加强控制患侧手的意识。

2.仰卧抬臀法:

偏瘫患者取仰卧位,将双臂伸展并放于身体的两边,将双腿屈髋、屈膝,并用枕头(或由家属协助)将患侧的腿固定在屈膝位,然后尽量将自己的臀部上抬,使臀部离开床面10秒钟后再落下。每天可做5~10次,在锻炼的过程中不可屏气。做仰卧抬臀锻炼可增强偏瘫患者的腰肌力量,有利于其站立、转身、行走等功能的恢复。

中风偏瘫康复治疗方法

治疗期治疗中风偏瘫

服用7天:四肢发热,血栓部分溶解,肢体僵硬明显好转,手脚冰冷显著改善。

服用两周:口眼歪斜逐渐缓解,足膝浮肿、筋骨疼痛、手足拘挛明显减轻、偏瘫在床的患者可以持续坐卧30分钟左右。

服用1疗程:患者言语功能得到逐渐恢复,能做简单的对话,情感障碍得到康复,由不认人到能够逐渐认识人。不用搀扶,可以独立坐卧,上肢可做简单的运动,下肢可以下地站立,柱拐杖可以缓慢行走。

恢复期治疗中风偏瘫

服用2疗程:患者完全不用拄仗独立走动,步伐稳健,可较清晰对话,记忆力恢复较好,上肢有力,手持物能力大大增强,生活完全达到自理。

中风偏瘫患者在饮食方面应该注意什么

限制以下食物的摄入:中风偏瘫患者忌饮浓茶、酒类、咖啡和幸辣剌激性食物。限制精制糖和含糖类的甜食,包括点心、糖果和饮料的摄入。中风偏瘫病人食盐的用量要小,要采用低盐饮食,每日食盐3克,可在烹调后再加入盐拌匀即可。

禁吃食物有:肥肉、肥鸭肉、肥鹅肉、家禽皮、动物内脏(肝、肾、心、脑)、蛋黄、鱼子、腊肉、腊肠、虾、全脂奶、奶酪、巧克力、蟹黄、皮蛋黄、猪油、奶油、可可油、橄榄油、腰果等,因为其成分中主要含有饱和脂肪酸,可使胆固醇分子进入肝脏,能使血中胆固醇浓度明显增高。

注意烹调用料:中风偏瘫患者为了增加食欲,可以在炒菜时加一些醋、番茄酱、芝麻酱。食醋可以调味外,还可加速脂肪的溶解,促进消化和吸收,芝麻酱含钙量高,经常食用可补充钙,对防止中风偏瘫有一定好处。

适量增加蛋白质:中风偏瘫患者在饮食方面应该注意什么?由于膳食中的脂肪量下降,就要适当增加蛋白质。中风偏瘫患者可由瘦肉,去皮禽类提供,可多食鱼类,特别是海鱼,每日要吃一定量的豆制品,如豆腐,豆干,对降低血液胆固醇及血液粘滞有利。

科学饮食:中风偏瘫患者应供给营养丰富和易消化的食品,满足蛋白质、无机盐和总热能的供给。多饮水并常吃半流质食物,瘫痪病人常有怕尿多而尽量少饮水的心理,这是不对的,中风偏瘫病人应有充足的水分供应,中风偏瘫病人清晨饮1-2杯谈盐水可预防便秘。

中风偏瘫康复按摩

由于中风偏瘫患者瘫肢运动不灵,自我按摩往往比较困难,此时家庭成员应给予按摩治疗,以预防肢体畸形和挛缩,促进瘫肢功能恢复。

(1)患者取仰卧位,按摩者站在其右侧,用右手拇指按揉膻中、中脘、关元等穴。每穴按摩1分钟,手法适中。

(2)用两手由上而下捏拿患者瘫痪的上肢肌肉,然后重点按揉和捏拿肩关节、肘关节、腕关节;用左手托住患者的腕部,用右手持患者的手指,每次5分钟。

(3)用两手由上而下捏拿患者瘫痪的下肢肌肉,重点捏拿和按揉髋、膝、踝关节,然后用手掌将下肢轻抚几遍。每次5分钟。

(4)患者取俯卧位,按摩者站在其右侧,用两手拇指控探背部脊柱两侧,由上至下进行,并用手掌在背腰部轻抚几遍。每次5分钟。然后用两手由上而下捏拿患者瘫痪的臀部及下肢后倒的肌肉群,轻抚几次。每次5分钟。

(5)患者取坐位,按摩者站在患者的背面,按摩风池、肩井穴,再按揉背部,并轻抚此次,这一套动作进行5分钟。

另外。病人也可以取侧卧位,患侧向上,按揉肩、肘、髋、膝等关节。按摩时手法须刚柔兼施,切忌动作粗暴。

中风偏瘫康复训练法

在发生偏瘫后,大多数患者的情绪都非常低落,做什么事都提不起兴趣。此时患者的家属常会让其整天卧床休息,不进行任何活动和锻炼。实际上,偏瘫患者应尽早进行功能锻炼,而且功能锻炼进行得越早,其肢体的运动功能就恢复得越好。一般来说,缺血性脑血管意外患者可在病情稳定后的2~3天开始进行功能锻炼,出血性脑血管意外患者可在病情稳定后的1周左右开始进行功能锻炼。偏瘫患者及其家属一定不要错过这个能促使病情更快康复的锻炼时机。

以促进瘫痪肢体的功能恢复、防止瘫痪肢体的挛缩、改善身体状况为原则。这里根据偏瘫的特点编制一组适用于偏瘫、截瘫和肌肉萎缩、肌无力等身体状况的康复训练方案。患者要根据自己的身体状况掌握好运动量和运动强度,不能操之过急。一般来说,每天早晨、上午、下午和晚上各进行一次训练,锻炼各动作时以身体感觉有一点累为宜。

中风偏瘫不治疗会怎样

中风偏瘫会导致运动障碍的发生,有一些人发生中风以后,就失去了正常的活动能力。腿脚走路不方便,有时候自己想走左边,但是偏偏走到了右边,身体不听自己的控制。

中风偏瘫患者会出现握力下降,一般手里拿一样东西的时候,无缘无故就失去了握力,东西就自然掉下了。有时候患者讲话也不清楚。

中风还会导致患者出现失认,就是对一些事物失去辨别能力,比如视力、听力受到影响。

中风会引起失用,人的思维变得不灵活了,有时候失去了思考的能力。

中风偏瘫还会导致偏盲,视觉中枢受到影响,视力也出现异常。

中风偏瘫让患者非常的痛苦,无法进行正常的运动和生活等,中风偏瘫患者病久了以后,就慢慢的失去自信,变得非常的自卑。中风偏瘫患者一定要及时的科学治疗,不要耽误治疗的时间。患者要注意护理,了解相关的中风偏瘫注意事项,帮助更好的恢复健康。

要注意营造良好的生活环境,中风偏瘫患者要保持舒畅的心情,不要遇到任何的困难就失落,情绪波动太大的话不利于身体的恢复。注意减轻自己的精神负担,不要过度的担心自己的病情。中风偏瘫患者还要注意并发症的发生,因为长期的卧床会导致褥疮、尿路感染、肢体畸形等的发生,在卧床的时候要注意翻身,经常的换衣服和被子等。患者还要做好康复的训练。一般是语言、运动的康复训练,预防自己的肌肉发生萎缩。

家里有中风的老人要怎么办

罂粟碱:对中风偏瘫患者的脑血管有直接扩张作用,降低血管阻力,增加脑血流量。

川芎嗪与丹参注射液:治疗中风偏瘫作用温和,有扩血管、改善微循环、提高组织携氧能力等作用,临床应用较多。

物理疗法:传统的物理疗法对中风偏瘫的康复也有特殊的作用。尤其水中运动疗法是通过水的浮力等作用,使中风偏瘫患者的肢体在水中更容易完成正确的运动。

传统康复治疗:祖国传统医学早已用于治疗中风偏瘫,特别是利用针灸配合肢体运动具有独到之处。针灸治疗在中风后应立即参与治疗,目前已广泛应用于临床,并收到了很好的疗效。

文体疗法:文体疗法是采用体育运动项目及娱乐项目对中风偏瘫患者进行训练,使中风偏瘫患者的身体技能得到改善、提高,并且可以改善其不良心理状态的一种方法。这对于身体运动素质、增强体质和创造良好的心理状态有着不可低估的作用。轮椅技巧、偏瘫体操和各种球类是主要内容。

中风偏瘫的日常饮食要点有哪些呢

中风偏瘫对患者的身心健康影响是异常大,对于患者家属来说这也是一个很沉重的打击,患者都迫切希望可以找到适合的医疗方法来治愈自己的病。但是仅仅只依靠药物治疗还是不够的,患者日常生活中还需要注意自己饮食习惯,那么中风偏瘫的日常饮食要点有哪些呢?下面来为大家分享有关的知识:

中风偏瘫的日常饮食要点(1)低脂。禁吃食物有:肥肉、肥鸭肉、肥鹅肉、家禽皮、动物内脏(肝、肾、心、脑)、蛋黄、鱼子、腊肉、腊肠、虾、全脂奶、奶酪、巧克力、蟹黄、皮蛋黄、猪油、奶油、可可油、橄榄油、腰果等,因为其成分中主要含有饱和脂肪酸,可使胆固醇分子进入肝脏,能使血中胆固醇浓度明显增高。

中风偏瘫的日常饮食要点(2)忌用蔗糖、果糖、甜食、含糖饮料,控制热量,因为甜食可转化为脂肪。有糖尿病者尤应注意。

中风偏瘫的日常饮食要点(3)食盐不宜过多,每日控制在5克以内。

中风偏瘫的日常饮食要点(4)不宜吸烟、饮酒,因为烟酒都可以加速脑动脉硬化的发展,而且喝酒可使血压升高,诱发中风。

中风偏瘫的日常饮食要点(5)不宜过饱,更不要暴饮暴食。因为过度饱食后,代谢加强,使心肌耗氧明显增加,加重心脏负担。

此外,不宜吃油炸、油煎及辛辣刺激性食物。“少食多餐,三四五顿 ,七八分饱”,低糖低盐低脂,戒烟戒酒、戒刺激、辛辣性食物,早餐应多喝小米粥、燕麦粉等;午餐、晚餐多食用蔬菜如菠菜、芹菜、胡萝卜、洋葱、黑木耳、大蒜、西红柿、红薯等、肉类食物最好一天不超过100克,要多喝水,睡前醒后都要喝一杯开水。

专家提醒:中风偏瘫的治疗是一个比较长的过程,患者需要重视日常的生活习惯,但是,也需要让患者得到全面专业的康复治疗方案才能够尽快康复。

中风偏瘫康复锻炼方法

中风偏瘫康复锻炼方法?对于中风偏瘫患者康复治疗越早越好,建议是从住院期间就开始康复训练。病情刚一稳定,就应该在康复医生的指导下,练习翻身、坐起、站立、走路,为以后的功能康复打下良好的基础,避免了偏瘫病人肢体障碍的许多不良姿态。

卧姿:1~2小时变换一次

患者出院回到家,首先要进行家庭居室的合理布置。室内应保证充足的阳光,要保持通风,室内温度适中。患者的床要大一些,这样有利于翻身、起坐的训练。首先是仰卧位,头和前胸必须挺直。伸直胳膊,手心向上,然后屈腿,在髋关节下放一个软垫。患者翻过身来,变侧卧位,不管患侧位在下或健侧位在下时,应经常变换,通常1~2个小时变换一次。

坐位:从后面扶着坐起

把患者的双手和双腿都屈起来,在家人的帮助下把身体翻过来,扶患者的腋下逐渐坐起。然后从后面扶着坐起来,而且一定要端坐,抬头挺胸。活动应从健侧肢体开始,然后是患侧肢体。从近端到远端,各个方向都要活动到,活动不能过猛,可间歇进行。这样可促进血液循环,预防关节挛缩。

被动活动不是目的,应通过被动活动过渡到用健侧手牵拉患侧手进行活动,然后过渡到患者的主动活动。在进行坐、站、走功能训练时,家属要站在病人患侧,行走时要尽量抬高患肢。

相关推荐

中风偏瘫症状

1.轻偏瘫 在偏瘫极轻微的情况下,如进行性偏瘫的早期,或一过性发作性偏瘫的发作间隙期,瘫痪轻微,如不仔细检查易于遗漏。 2.弛缓性偏瘫 表现为一侧上下肢随意运动障碍伴有明显的肌张力低下,随意肌麻痹明显面不随意肌则可不出现麻痹,如胃肠运动、膀胱肌等均不发生障碍。 3.痉挛性偏瘫 其特点是明显的肌张力增高。上肢的伸肌群及下肢的屈肌群瘫痪明显,肌张力显著增高,故上肢表现为屈曲,下肢伸直,手指呈屈曲状态,被动伸直手有僵硬抵抗感。 4.意识障碍性偏瘫 表现为突然发生意识障碍,并伴有偏瘫,常有头及眼各一侧偏斜。

患有脑溢血治得好吗

脑溢血偏瘫能够康复,出院三个半月后,可以采用疏通血管的物理疗法来治疗。对中风偏瘫来说,由于它在病理上的特殊性,按常规的治疗办法是无法根治的。但科学界发明家樊长喜并不这样认为,他坚信:“世上有一物必有一制”,这才是客观的道理,所以他才独辟蹊径,经过几十年的潜心研究和几千次的反复试验,终于发明出可以根治中风偏瘫的特殊办法,并命名为“樊长喜治疗法”。 那么,樊长喜先生发明的樊字疗法,是怎样来治疗中风偏瘫的呢?原来,樊长喜先生发明的樊字疗法是借助患者自身的体重,利用行走或踏步时所产生动能,为其配套的工具“血管净化

中风偏瘫能治好吗

由于中风的形成可能会有多种因素诱发而成,而目前的医疗水平还不足以将中风偏瘫的症状彻底治愈,因此,很多人对中风偏瘫后能否治好的疑问也是一直十分关心,下面就为大家简要讲解一下。 中风是由各种原因突发急性脑血管血液循环障碍,而出现头痛、意识障碍以至偏瘫、不能言语等症状。人脑因缺血而受损时,就会导致中风。 对人体来说,右半脑控制左半身;左半脑控制右半身。对于用右手写字的人来说,语言能力由左半脑控制。而对于左撇子来说,语言区可在左半脑或右半脑。 中医根据病位的深浅和病情的轻重,中风可分为中经络和中脏腑。中经络症出现

中风偏瘫的危害究竟有多大

中风一般可分为出血性中风和缺血性中风两种。出血性中风往往都是致命性的。缺血性中风约占中风患者3/4,它是当身体其他部位的血管中有血块形成,随着血流入大脑中形成血栓时也会造成大脑组织梗死。 偏瘫的病因由脑出血、脑栓塞、脑梗塞、脑血栓形成,蛛网膜下腔出血,脑部血管畸形,脑部先天血管瘤破裂引起的中风最常见后遗症,不仅给病人造成极大的痛苦,也给无数的家庭和社会带来了巨大的负担。 世界卫生组织对中国偏瘫死亡的人数预测,如果死亡率维持不变,到2030年将有四百万人口死于偏瘫,如果死亡增长率是百分之一,那么到2030年

冬天搓手有什么好处 防止手部肌肉萎缩

特别是对于中风偏瘫患者来说,经常手动或被动搓手,能够增加局部血液循环,防止手部肌肉萎缩,促进神经脉络的早日康复,改善手的功能。

偏瘫如何治疗呢

血液稀释治疗中风偏瘫 血液稀释在看中风偏瘫是在不减少有效循环血量的情况下,通过降低红细胞压积和血液粘稠度,改善血液循环。常用低分子右旋糖酐每日10ml/kg,静脉滴入,连用5~7天。如红细胞压积较高可辅以少量静脉放血。 运动疗法 运动疗法是通过徒手的和机械运动方法来改善和提高中风偏瘫患者运动障碍的治疗方法的总称。主要包括关节活动度训练、肌力训练、肌张力训练、协调性训练、平衡功能训练、步行训、练姿势矫正训练和神经生理学疗法等。中风偏瘫患者约有80%遗留不同程度的运动障碍,主要是中风偏瘫共同运动模式,即我们经

偏瘫康复疗法

1、恢复早期阶段 由于此时患者的偏瘫肢体完全不能活动,所以可采用按摩、推拿、被动运动等锻炼方法,防止肌肉萎缩。一般每次局部按摩5-10分钟,全身按摩不超过30分钟。推拿是用手指或手掌沿瘫痪肌肉向前推动。被动运动是由别人来活动病人瘫痪的肢体,包括每个大小关节,活动幅度尽量达到一个正常关节所能活动的范围。 2、恢复中期阶段 此阶段的偏瘫患者肢体逐渐可以活动,但仍没有力量来完成主动运动,所以此时的肢体锻炼除坚持第一阶段方法以外,还应坚持锻炼翻身、起坐,在旁人帮助下学会站立,双手扶住椅背或床架向前移动脚步,锻炼瘫

痉挛性偏瘫的症状表现

意识障碍性中风偏瘫:表现为突然发生意识障碍,并伴有偏瘫,常有头及眼各一侧偏斜。 轻中风偏瘫:在偏瘫极轻微的情况下,如进行性偏瘫的早期,或一过性发作性偏瘫的发作间隙期,瘫痪轻微,如不仔细检查易于遗漏。 弛缓性中风偏瘫:表现为一侧上下肢随意运动障碍伴有明显的肌张力低下,随意肌麻痹明显面不随意肌则可不出现麻痹,如胃肠运动、膀胱肌等均不发生障碍。 痉挛性中风偏瘫:一般的是由弛缓性偏瘫移行而来,其特点是明显的肌张力增高。上肢的伸肌群及下肢的屈肌群瘫痪明显,肌张力显著增高,故上肢表现为屈曲,下肢伸直,手指呈屈曲状态,

颅脑损伤康复训练误区

误区一:康复治疗等到后遗症期才开始 事实上,不论是脑出血还是脑梗塞病人,只要病情平稳后,康复训练即可开始。一般来讲,患者只要神志清楚,生命体征平稳,病情不再发展,48小时后即可进行,康复量由小到大,循序渐进。大多数脑出血患者,康复治疗可在发病后7~14天开始进行。 误区二:康复就是活动胳膊拉拉腿 康复训练必须在康复治疗师等专业人士指导下,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具体分析,然后制定有针对性的治疗方案,由治疗师按步骤一步一步地进行训练,具体地可以精确到每一块肌肉、每一动作的训练,绝不是随意地活动活动胳膊、拉拉腿。

中风偏瘫患者需要做哪些护理工作

中风偏瘫患者应该先从简单的动作开始,从肢体的近端坐至远端,逐级训练,最终达到患侧肢体的功能恢复。中风偏瘫家属在做被动运动时,应缓慢而柔和,有规律性,避免用力牵扯或大幅度动作。中风偏瘫患者慢慢地逐步增加被动活动的幅度和范围,每日至少进行2次以上,每次每个动作应重复10次左右,并要持之以恒。在做被动运动时,病人的健侧上下肢最好也要做相同的动作,这样可以通过健侧神经冲动的扩散刺激患侧的肌肉兴奋性冲动的产生,有利于患肢的功能恢复。 中风偏瘫家属要经常帮助患者进行被动运动,上肢被动运动先从肩部开始,家属及陪床人员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