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预防春季干眼症
如何预防春季干眼症
预防方法:注意眼部卫生,不用脏手揉眼;沙眼、睑缘炎等外眼部炎症要及时治疗,不给细菌可乘之机,同时要定期检查眼睛,以便早期发现及时治疗。
闭角型青光眼:春季气温变化大、气压不稳定,人们的情绪易激动,眼压受这些因素的影响过度波动易导致闭角型青光眼的发生。而眼压的升高是由于排泄房水的通路被阻断而导致的。女性的眼睛前房比男性浅,情绪与男性相比更易激动,所以女性患闭角型青光眼的几率也高于男性。
预防方法:提高警惕性,如出现视力模糊、看灯光时有红绿彩圈,还常常伴有头痛、恶心、呕吐等现象时一定要注意及时就医,因为青光眼造成的视功能损害是不可逆的。
干眼症:干眼症一般是由于泪液分泌减少和泪液蒸发过多造成的。长期对着电脑、手机容易导致泪液蒸发过多。女性朋友除了常化眼妆、佩戴隐形眼镜使泪液蒸发过多外,睑板腺较为薄弱,与男性相比腺体分泌较少,更容易两眼干涩。
预防方法:要湿化工作环境,多补充水分,少食辛辣;也可饮用菊花枸杞茶进行缓解,并对眼部进行热敷或者按摩,都可以促进眼部血液循环,放松眼部肌肉。仍有不适要及时就医,避免进一步恶化影响视力。
教你如何应对春季眼病
过敏性结膜炎
“春季是眼病高发的季节。”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眼科教授刘求红在接受新快报记者采访时表示,春季的特点是早晚温差大、气压变化大,影响眼健康。另外,春季主生发,万物生长,细菌、病毒也长势勃然,且容易随着飞散的花粉、花絮而传播,也会伤害眼睛。
“春季多见的眼病中,过敏性结膜炎是发生频率最高的。”刘求红说,过敏性结膜炎与身体的抵抗力有关,体质差的大人和小孩都容易得过敏性结膜炎,其表现就是眼睛干涩、有异物感,很想揉眼睛,甚至会眼痛,但一般流泪较少,也不会红肿。小孩子手不卫生的情况下揉搓眼睛,会越揉越严重。严重的过敏性结膜炎需要做抗敏治疗,治疗不及时,还可引起角膜炎,影响视力。
治疗提醒:由于结膜炎可导致角膜炎从而影响视力,因此不能掉以轻心。一般来说,发病时可冷敷或冰敷,注意用眼卫生、多休息,避开过敏原,不要用手揉眼睛,可滴人工泪液。如果3-5天情况还没好转,一定要及时到医院治疗。
2春季卡他性结膜炎
“春季卡他性结膜炎也是常见眼病,通常是由感染引起。”刘求红指出,春天空气中的粉尘多,病毒会随着花粉、柳絮、粉尘等传播,引起眼睛感染。
春季卡他性结膜炎的典型表现是眼睛容易流泪、怕光、分泌物增多。如不及时治疗,病情恶化会进一步引发红眼病。春季卡他性结膜炎需要到医院进行洗眼、抗炎治疗。值得注意的是,该病具有传染性,患者的使用物品如毛巾等,要与家人分开。
治疗提醒:患者可以适当冰敷双眼,注意对使用物品进行隔离。即使用抗炎类的眼药水,也建议两只眼睛各用一瓶眼药水,避免双眼交叉感染。一旦2-3天情况得不到改善,一定要及时到医院治疗。
3干眼症
干眼症与用眼过度有关。现代人喜欢盯着手机看、长时间对着电脑,都会导致干眼症的发生,尤其是白领。因此,干眼症不仅春季多见,其他季节也多见。
干眼症没感染性眼病那么严重,平常多表现为眼睛干涩、疲劳、异物感,较少出现红、肿、痛等,但总会感觉眼睛不舒服。严重的干眼症还可能引起干燥性角膜炎,最终也会影响视力。
治疗提醒:眼睛不舒服时,可以滴人工泪液或热敷,加快循坏、增加泪液分泌,对于缓解症状有较好的效果。如果干眼症持续一周左右还没好,则要及时到医院治疗。
4过敏性结膜炎
春季是病毒繁殖迅速的季节,加上春季风大,病毒容易传播,易引起病毒感染,病毒性角膜炎就是其中一种。
“简单来讲病毒性角膜炎就是黑眼珠发炎了,这种发炎不一定看得出来,需要借助仪器检查。”刘求红说,病毒性角膜炎表现为畏光、容易流泪、眼睛有异物感,较少出现痒、红肿。角膜炎不及时治疗,可能引起角膜溃疡、疤痕,同样会影响视力。
治疗提醒:出现角膜炎可适当用抗病毒眼药水缓解症状,但建议在医生的指导下使用。如果病情2-3天还没有缓解,建议及时到医院治疗。
5过敏性结膜炎
由于春季气温、气压变化大,容易诱发青光眼。因此,刘求红提醒,青光眼体质的人在春季要避免青光眼发作。他表示,青光眼是三大致盲眼病之一,因此,一定要加以重视。
青光眼通常表现为眼睛干涩、疲劳、酸痛、肿胀,典型的症状是出现视物模糊,还可能伴随头晕等症状。一旦出现,必须引起重视。
治疗提醒:眼睛不舒服,尤其是出现视物模糊、视力突然下降等情况,一定要及时到医院检查是否有青光眼,避免耽误病情而影响视力。
泪腺的秋季预防
秋季干燥,人体水分容易蒸发,是干眼症多发季节,而更年期女性由于体内激素分泌失调,导致泪腺分泌减少,成为干眼病高危人群。据中山大学附属眼科医院干眼科统计,更年期女性占总看病人群的/3-2/3。眼
科专家提醒,干眼症患者补水尽量选择一次性包装人工泪液。更年期女性干眼症以“润”为原则食补,职业女性应少化眼部彩妆。六成患者为更年期女性。女性进入更年期后,包括泪腺、性腺在内的一些腺体都会出现分泌减少的现象。”另外,更年期女性较常出现心烦多虑、精神抑郁,常常会出现肝气郁结,从而影响到眼睛。
补水应选一次性人工泪液据介绍,干眼症是由于全身或局部原因引起的泪膜功能障碍而导致的以眼角结膜干燥为主的一种症状,常表现为眼睛干涩、满布红筋、灼热、疼痛、怕光、疲劳等。“市面上有不少护眼药水,只要滴一滴,眼睛干涩的现象马上就可以得到缓解,而且还有清凉醒神的作用,受到不少干眼症患者的青睐。”实际上,干眼症患者在选择护眼药水时不要仅仅只追求滴下去时眼球是否有舒适感,对其中的成分也要特别留意。“市面上有部分护眼药水中含有防腐剂和血管收缩剂的成分。这两种成分对干眼症患者来说都会产生不利影响。”一方面,防腐剂会破坏眼结膜表面上层细胞,而该细胞正是泪水的来源;另一方面,过度使用含有血管收缩剂的眼药水会产生依赖性,一旦停用,使用者眼部毛细血管扩张,会使两眼变得通红。建议,干眼症患者如果想通过滴眼药水来舒缓眼部疲劳、干涩的现象,应该尽量选取一次性包装、不含防腐剂的人工泪液,但每天使用的次数也不宜过多,应该控制在6-8次以下,否则人工泪液会冲走、稀释使用者本身分泌的泪液,抑制人体本身分泌泪液的功能,人为造成加重干眼症状。随着人们的生活方式和工作条件的改变,用眼的时间越来越多,比如长时间看电
脑、看电视、玩电子游戏等等,很容易患视觉疲劳症和干眼症。这两种病症都以眼睛干涩不适为主要表现,于是很多人将眼药水变成了日常“必备药品”。其实眼药水,原则上是能不用就不用,没有必要常常使用。医生提醒市民,洗眼液中通常都含有少量防腐剂,经常使用对眼角膜、结膜健康不利;而且长期使用会使眼睛产生依赖性,本身正常的泪液分泌功能将会退化。长期使用抗生素眼药水,有可能造成正常结膜囊内菌群紊乱,使眼内细菌产生抗药性,眼睛一旦出现感染,治愈起来更不容易。
干眼症有哪些发病特点
生活中有不少的人患上干眼症并不知情,主要是由于大家对干眼症的症状表现了解太少,以至于自己什么时候患上干眼症都不知道,待到病情严重时才得以重视。因此,大家提前了解干眼症的症状表现是很重要的,那么,干眼症的症状表现都有哪些呢?
一般,常见的干眼症的症状有:
干眼症的患者常常诉说自己的眼睛易于疲劳,使得读书和看电视发生困难。发生这些困难的原因是当工作需要注意力集中时,瞬目的频率明显减少。当瞬目的频率明显减少时,泪膜蒸发的时间将会明显延长。如果瞬目不足,角结膜暴露的时间将会超过,从而导致在角膜表面形成一个或多个干点。这些都是常见的干眼症的症状。
眼部干涩和异物感是最常见的干眼症的症状,有烧灼感、痒感、畏光、红痛、视物模糊易普疲劳、粘丝状分泌物等干眼症的症状的个体差异很大。大多数病人抱怨眼部异物感,烧灼感和一般的眼部不适。这些不适被描述为刮擦感,眼干,疼痛,沙粒感,刺痛感或烧灼感。
上述就是对干眼症症状表现的相关介绍,想必大家对干眼症也有了更加全面的了解了。专家提醒,大家一旦发现有干眼症的症状表现,一定要做到早发现、早治疗,只有做到这一点,才能避免遭受干眼症的伤害。另外,要想远离干眼症,就需要做好日常的预防措施。
长期佩戴隐形眼镜会引起干眼病的发生
隐形眼镜同时也给患者的眼镜健康带来不少的威胁。每年来医院就诊的干眼症患者人群中,有不少就和隐形眼镜有关。 早期的干眼症患者并不一定感觉到“眼干”,而是出现其他非特异性症状,如常有异物感、畏光、见风流泪等。这时,角膜已如干裂的皮肤,受到损伤。
在以上症状持续一两周以上,则会出现干燥感、眼痛、视力模糊或波动等不适,严重者可引起视力明显下降,如遇佩戴不当等卫生问题,可能引发炎症。 角膜表面都覆盖一层泪液,佩戴隐形眼镜后,除了角膜表面,眼镜正反表面也需要泪膜覆盖,加大了对泪液量的需求。
同时,由于目前多数佩戴者使用的是软性亲水性隐形眼镜,镜片材料本身具有吸水性,因此很容易产生眼干的症状。而秋季干燥的天气,加速了泪液的蒸发,使干眼症患病几率增加。 那么应该怎么预防呢?要正确的选择隐形眼镜。市民在选择隐形眼镜方面存在误区,认为含水量越高、镜片越薄,越适合干眼者。事实上,含水量越高的镜片,需要的水分也越多;而较薄的镜片,初戴会比较舒适,但由于镜片薄,泪水也容易蒸发。
因此,佩戴者需要到正规专科医院进行泪液分泌等测试,以确定适合佩戴的镜片类型,在秋季尽量考虑佩戴中等厚度的镜片。 同时,要注意一下隐形眼睛的消毒和卫生,做到每天都要对眼镜进行消毒处理,佩戴隐形眼睛感觉到眼睛不适的时候,注意换佩戴框架眼镜,一些人可能角膜较为敏感,并不适合佩戴隐形眼镜。
春季干燥要防干眼症
干眼症在干燥的季节发病率相对来说是比较高的,在干燥季节一定要做好关于干眼症的预防工作。长期面对电脑工作的朋友们可以采取一下的方法来预防干眼症的出现。同时,在治疗干眼症的时候一定要避免乱用眼药,以防止病情的加重。
眨眼20次防干眼症
秋天空气开始干燥,眼科医生认为,眨眼是种保护性神经反射,可以使泪水均匀地涂在角膜和结膜表面,以保持眼球润湿而不干燥。正常人每分钟眨眼约20次,倘若长时间睁眼凝视变动快速的屏幕,眨眼次数常减少至每分钟4-5次,就会使泪液分泌减少,出现眼睛干燥酸涩的症状。
乱用眼药加重干眼症
很多患者出现眼睛不适时喜欢自己先用抗生素或抗病毒眼药“治疗”。自行“治疗”有可能使症状加重。
对于泪液缺乏型干眼症患者,眼睛不舒服时可点人工泪液,但一天最好不超过6次,否则会把正常的泪膜冲走,从而加重症状;睑板腺功能障碍的干眼症患者每天早晨可用稍高于体温的毛巾热敷眼睑,每次10分钟左右。
认识电脑“干眼症”
春季是播种的季节,同时也是干眼症、结膜炎、角膜炎等眼表疾病的多发季节。“干眼症”俗称角结膜干燥症,是一种结膜角膜不能湿润的炎症反应。由于泪液中缺少水分或黏液成分,从而导致眼睛通红、充血。
随着电脑办公的普及,越来越多的上班族开始出现“干眼”症状,但很多人或因为工作忙或因为不重视,大多是自行去药店随便买点眼药水来滴,极少有人能够到专业医院就诊。眼药水点入眼睛,不适症状暂时缓解了,就以为万事大吉了。其实这样不负责的行为只会给眼睛带来更大的伤害。事实上,一些常用的眼药水中,含有防腐剂、激素、抗生素等有害成分,长期使用不仅不会对病情产生帮助,反而会使情况越来越严重。比如氯霉素可引起白细胞减少甚至再生障碍性贫血。
一旦出现“干眼”现象,要及时到专业医院就诊,并遵医嘱使用专业治疗干眼症的滴眼液。它具有长时间保湿润滑眼睛作用,并能帮助受损的角结膜上皮细胞修复。现代医学证明玻璃酸钠可以有效地保护眼睛不受防腐剂的侵害,适合用于干眼症的治疗。
另外,干眼症的治疗方法较多,最常见的是替代疗法,也就是滴用眼药水,润滑眼睛,减少干涩感。不同的干眼症治疗方法也不尽相同:如果是服用了某些药物而引起干眼症,则应把药物停掉;若是免疫性疾病、内分泌失调、维生素缺乏等引起的干眼症,就要先治疗以上疾病,再做干眼症的治疗;而泪液缺乏性干眼症则需要使用人工泪液,不舒服的时候就点,但一天最好不超过6次,如果超过6次,就会把正常的泪膜冲走,从而加重眼干症状。
由于眼睛是人体比较敏感脆弱的地方,所以出现干眼症的症状后,无论是使用抗生素眼液、激素眼液、人工泪液,还是治疗脂溢性皮炎药物,都要在专科医生的指导下进行,以免用药不当对眼睛造成不良影响。
多喝水能否解春燥
喝水未必解春燥
很多人认为每日补充2升左右的水,通过多喝水可以冲洗体内的毒素,消热解燥。这个观点有一定道理但不能一概而论。要对付“春燥”,首先要了解个人身体在春燥的环境下到底流失了什么。人体在外干内燥的情况下会加速身体水分和电解质的流失。这时,虽然补水解了口渴,但体内多余水分会通过尿液排出,发生自发性脱水,无法将喝的水充分用于身体各器官的需要,不能从根本上缓解“春燥”。中医建议,解春燥以食疗为佳,不妨多吃些瓜果蔬菜,如菠菜、韭菜、香椿、豆芽、樱桃、梨、蜂蜜等。
春季养生预防春燥
起居有常,坚持锻炼
早睡早起可以收敛神气,使肺气不受燥邪的损害,从而保持肺的清肃功能。积极参加体育活动,如散步、慢跑、练拳、打球等,长期坚持体育锻炼能够提高心肺功能和免疫力,对春季干燥带来的种种隐患,能起到预防和缓解的作用。
饮食调养,“清润”为宜
气候干燥,人体内缺水,易伤津液,但是光喝白开水,并不能完全抵御春季干燥带来的负面效应。饮食调养是预防春季干燥的最佳方法。我国古代就有对付春季干燥的饮食良方:“朝朝盐水,晚晚蜜汤。”所以,平时可适当多饮些开水、淡茶、豆浆、牛奶以及蜂蜜等饮料,还应多吃能滋阴润燥的蔬菜水果,如萝卜、银耳、莲藕、莲子、百合、梨、苹果、柿子、香蕉、乌梅等,可以清泄燥邪,滋润脏腑,生津养液。《本草纲目》上记载,蜂蜜有清热、解毒、润燥等功效,是健康长寿的妙药。在春季,每天早上起床后,可以喝一大杯温蜂蜜水,对化解“春燥”很有好处。此外,春季还应不吃或少吃辛辣煎炸烧烤类食品,如辣椒、花椒、桂皮、生姜、葱及酒等,特别是生姜。这些食品属于热性,又在烹饪中失去不少水分,食后容易上火,加重春季干燥。
调畅情志,心态平和
阴虚的人,虚火偏旺,久则内耗阴津。尤其到了春季,虚热现象更为明显。因此,春季也要重视精神调养,以平和的心态看待一切事物,以顺应春季升发之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