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怒伤肝
易怒伤肝
“吼、笑、歌、哭、呻”这五种带有情绪的声音,对应着人的五脏,即肝吼、心笑、脾歌、肺哭、肾呻,能反映出人体的健康情况。也就是说,个人情绪的变化能反应出身体健康状况。现在带您来具体了解情绪变化反映出的身体健康。
喜怒哀乐,是人们感情表达的一种方式,但也有人认为“喜怒哀乐”是脏腑健康的晴雨表。而中医指出,“怒伤肝、喜伤心、忧伤肺、思伤脾、恐伤肾”,人体五脏失调会引起不同情绪反应,反之,情绪又会影响五脏。
“怒吼”不止是修养问题
经常大呼小叫或是唉声叹气的人,并不一定是个人的修养问题,极有可能是肝脏不健康了。那些常住精神病院里的病人,经常大呼大叫的,他们的脉象往往洪 大而疾,这就是肝阳上亢的典型脉象之一。生活中精神正常的人,如果表现出以上这两种情况,并不一定是说精神出了问题,往往是肝的阴阳失去了平衡。肝阳上亢者,除了大呼小叫外,一般还伴有眩晕耳鸣、心悸健忘、失眠多梦、口苦咽干等症状;而那些肝郁气虚者,则还会出现身体乏力、不喜欢说话、容易出汗等症状。
专家建议:这类人群可以常吃山楂、萝卜、茴香、莲藕等疏肝行气的食物来调理。
爱笑的人不见得心情开朗
如果您是心气充足的人,碰到一些好笑的事情,自然会笑得十分爽朗,这样适度之笑,无疑对心神和身体都有好处。可往往有的人爱笑,却是一种掩饰、一种 勉强或职业需要。就这类人而言,也许他们本来就不爱笑,缘于种种原因不得不经常笑,这反而会使得他们本来就不充足的心气耗损得更厉害,值得警惕的是,在这 些人的笑声背后,常常隐藏着疾病的隐患或抑郁的前兆。
专家建议:按理说喜悦情绪本来是有益健康的,但喜悦的情绪也要适度,如果过分了就可能伤害身体。平常注意多吃点大枣、龙眼肉、莲子等,可达到补心气、养心神的作用。
怒气最伤肝
医学意义怒,是一种强烈的精神刺激。中医学认为,怒首先伤肝,因为肝有升发透泄的功能,主管全身气机的舒畅条达。怒则气机郁滞不通,不通则百病始生,临床上头痛窜顶、眩晕耳鸣、烦躁失眠、精神恍惚等症状屡见。大怒还会直接损害肝实质,破坏肝贮藏血液和调节血量的功能。
大怒时人的全身肌肉紧张,心跳可增加到每分钟200次以上,某些心血管病患者会导致心肌梗死;大怒时血管收缩,舒张压明显上升,收缩压也可从正常的16千帕猛升到3l千帕以上,使一些人当场发生脑卒中,一些人由于经常怒气不平而使血压从此固定在较高的水平上;大怒时胃黏膜充血,胃酸分泌过多,胃蠕动减弱,食欲减退,消化功能减低,还很容易发生胃溃疡;大怒时或稍后会引起腹部板结和剧烈疼痛,进而引起胃肠道运动和分泌增加,造成结肠过敏性肠鸣、腹泻;大怒时肾上腺还会向血管释放出紧张的额外激素,它和自主神经协同,造成呼吸加深加快、口干,甚至全身颤抖;大怒时能引起激素分泌紊乱,造成内分泌系统功能失调,导致糖尿病和妇女月经失调;大怒时直接影响大脑的功能,发生神经衰弱、反应性精神病,甚至诱发精神分裂症;大怒还是癌症形成和恶化的重要因素之一,有人做过统计,各种重大疾病发病率的70%左右与愤怒有关。
示例中诸葛亮三气周瑜的故事,说的是善于心理学研究的诸葛亮抓住周瑜年轻气盛、缺乏理智的弱点,以“气”相攻,使周瑜盛怒之下坠马身亡的事,它告诉后人的正是“怒气伤肝”的危害。
警惕日常生活中最伤肝的恶习
1、暴躁易怒
易怒者:中医云:“忧伤脾,怒伤肝。”中医认为,在七情之中,最不利于肝的就是怒,怒可导致肝的疏泄失常,造成肝气郁滞,时间一长易惹肝病上身。
人在情绪剧烈波动时,体内荷尔蒙分泌失去平衡,导致血液循环障碍,影响肝的血液供应,使肝细胞因缺血而死亡,这就是中医所说的“忧伤脾,怒伤肝”。
解决方法:调节情志
调节情志,化解心中的不良情绪,使自己始终拥有一份好心情,有益于肝的养生保健。
情绪护肝的核心是要学会制怒,即使生气也不要超过3分钟,尽力做到心平气和、乐观开朗、无忧无虑,从而使肝火熄灭,肝气正常生发、顺畅而长保健康。
易怒者:中医云:“忧伤脾,怒伤肝。”中医认为,在七情之中,最不利于肝的就是怒,怒可导致肝的疏泄失常,造成肝气郁滞,时间一长易惹肝病上身。
2、爱喝啤酒
如果已经患了肾脏方面的疾病,又无限制地大量喝啤酒,会使尿酸沉积导致肾小管阻塞,造成肾脏衰竭。
解决方法:每年验尿
如果在验血的时候,发现肾脏有问题,恐怕肾功能此时已经受损不轻了,与其等验血来了解肾脏,还不如平时就定期进行尿检,因为验尿是了解肾脏最为简便快捷的方法。
3、不爱喝水
大部分男人对喝水都没多大兴趣,甚至不觉得它重要,但其实这样很容易造成身体上的重大伤害。我们体内新陈代谢的废物主要是由肝脏和肾脏处理,仅占人体体重1%的肾脏却要接受全身1/4的心输出量,每分钟会有1-2公升的血液经过肾脏。
因此,肾脏接受的废物远远多于其他脏腑器官。肾脏最重要的是负责调解人体内水分和电解质的平衡,代谢生理活动所产生的废物,并排于尿中,但在其进行这些功能的时候,需要足够的水分来进行辅助。
经常愤怒会伤肝
喜与惊代表“心”
常言说:“人逢喜事精神爽”。当人喜乐、高兴的时候,就会感到精神愉快,全身舒畅。因为它能促使气血流畅,营卫通调,所以适度喜乐有益身心,是健康人正常的情志活动。但是,如果过度喜乐,不仅无益,反而使心气散乱,精神不能集中,所谓“喜伤心”。过分的喜,不仅伤心,而且能伤肺,因为心肺同属上焦。
惊即惊恐,是突然遇到意外之事而精神紧张的一种表现。惊恐对心的影响最大,一般受惊,并不致于使心的功能紊乱。但是,当人突然受到惊恐时,会使心神受伤,功能紊乱,所谓心无所依,神无所附,惊慌失措,甚至神志错乱,发生痴呆之症,即所谓“惊则气乱”。尤其是小儿脏腑娇嫩,心神怯弱,最易受惊。小儿受惊,轻则惊悸、大哭大啼,严重时可出现“惊风”或“癫痫”等证。
怒代表“肝”
肝气宜疏泄、条达而不能抑郁,也不能过于愤怒。若过度愤怒,就会伤肝,使肝的功能失常,导致肝气横逆、上冲,所谓“怒则气上”,症见面赤、头晕、胁痛、胸满、纳少。严重时可导致血随气逆,蒙蔽清窍,引起昏厥。愤怒不但能伤肝,而且能伤脾,因为肝病最易累及脾脏。
忧与悲代表“肺”
忧即忧愁,也就是心情愁闷不愉快。当忧愁不解时,多感到肺气不舒,胸闷气短,颓丧懊恼,精神不振等,这是因为忧愁过度,损伤肺气的缘敌,即所谓“忧伤肺”。这就是说,忧愁太过使气机不利,脉道闭塞,升降失常。忧愁不仅伤肺,而且也能伤脾。因为脾居中州,上焦心肺之气受伤,势必影响中焦。
悲即悲哀或悲痛。悲哀太过,则意志消沉,导致肺气耗伤,所谓“悲伤肺”、“悲则气消”。悲不仅伤肺,有时也伤心神,除了心肺同居上焦外,因为心主神志,一切情志变化等精神致病因素都有可能伤及心神。
思代表“脾”
思即思虑,也就是集中精力对事物分析和考虑的一种表现。分析和思虑属于精神活动,精神活动影响着内脏的气机。若过分的思虑或思虑久而不解,就会出现精神消沉,使气结于内,阻滞不畅,气机升降失调,从而使脾胃运化无力,所谓“思则气结”、“思伤脾”。思虑不仅伤脾,长期思虑不解,必然扰伤心神,引起怔忡、健忘、精神萎靡不振,所以临床上又称“思伤心脾”。此外,思虑对肾脏也有一定的影响,这是心脾病变影响于肾之故。
恐代表“肾”
恐即恐惧或恐怖,是由于内脏功能不足所产生。虽然胆气虚和血虚之人都会产生恐惧,但恐对肾的影响最大,所谓“恐伤肾”。过于恐怖或长期恐怖可使肾气不固,气陷于下,出现二便失禁的现象,即所谓“恐则气下”。恐惧不仅伤肾,也能伤心,使精神不能集中,出现神志昏乱。
发脾气带来八大坏处
中医认为“喜怒不节,则伤脏”。脾气不好,容易生气发怒的人,往往有肝脏功能失调乃至器质性病变的可能,中医学多将之归为“肝火”。“肝火”容易让人动怒,而发怒对身体的危害非常严重。那么如何改善这种情况呢?发脾气对身体又有哪些坏处呢?下面一起来了解下。
“肝火”可分“虚”、“实”两种。“实火”即肝火炽盛,多因长期精神抑郁,情志不遂,肝气郁结不舒,郁而化火所致。除急躁易怒外,还常表现为头晕胀痛,面红目赤,口苦口干,或胸部两侧胁肋部胀痛,大便秘结,小便短黄,睡眠不好等。“虚火”是指肝的阳气正常,但阴血亏虚,使肝阳相对亢盛。这常由于恼怒伤肝,气郁化火,火热耗伤肝肾之阴血,或因房事过度、年老肝肾阴亏,肝阳偏亢所致。除出现类似于“实火”的症状外,还有腰膝酸软,头重脚轻等阴虚的表现。
情绪对健康的影响 怒伤肝
中医认为,肝为将军之官,性喜顺畅豁达。如果长期郁愤,可以导致肝气郁结,引起生理功能紊乱。现代医学研究表明,愤怒会使人呼吸急促,血液内红细胞数剧增,血液比正常情况下凝结加快,心动过速,这样不仅会损伤心血管系统,更会影响肝脏健康。
对策:尽量控制自己情绪,另外,还可以推拿按摩肝经和胆经可以通畅肝气,保持其正常的疏泄功能,调整血液和津液的运行输布畅达,使得情志舒畅。
男性乳腺增生的原因有哪些 暴怒伤肝得乳腺增生
男子乳房属肾,乳头属肝,若情志不调,暴怒伤肝,致肝气郁结不畅,郁久则化火,灼伤肝肾之津液,肝功能损害,解毒功能低下,使人体过多的雌激素不能在肝脏得以代谢,而作用于靶器官乳房。
易怒对身体有什么影响 伤肾伤肝伤肺
经常生气之人,会导致肾气不畅,对肾有一定的伤害;同样,肝气不畅、肝胆不和、肝部不适,对肝区有一定的伤害。经常生气的人会引起咳嗽,咳嗽厉害会引起肺部疼痛,久而久之,对不得影响可想而知。
发脾气真的会伤肝吗
人们常把脾气暴躁看成一个人的性格特征,事实上,从中医学的观点来看,脾气不好、容易生气发怒的人,往往有肝脏功能失调乃至器质性病变的可能。中医学多将之归为“肝火”。
解析:中医认为,在五脏之中,肝属木,喜条达,主疏泄。中医认为“怒伤肝”、“怒则气上”,指的是大怒导致肝气上逆,血随气而往上冲,故伤肝。所谓 “怒发冲冠”、“肝火太旺”,指的都是发怒对人体健康的不利影响。如果一个人长期处于抑郁状态,那么他体内的气机就得不到宣泄,气机运转就不通畅,肝气不得疏泄,就会对肝造成很大的危害,这些人常常会表现为胸闷不舒,甚至斜肋部疼痛。
“肝火”可分“虚”、“实”两种。“实火”即肝火炽盛,多因长期精神抑郁,情志不遂,肝气郁结不舒,郁而化火所致。除急躁易怒外,还常表现为头晕胀痛,面红目赤,口苦口干,或胸部两侧胁肋部胀痛,大便秘结,小便短黄,睡眠不好等。“虚火”是指肝的阳气正常,但阴血亏虚,使肝阳相对亢盛。这常由于恼怒伤肝,气郁化火,火热耗伤肝肾之阴血,或因房事过度、年老肝肾阴亏,肝阳偏亢所致。除出现类似于“实火”的症状外,还有腰膝酸软,头重脚轻等阴虚的表现。
中医对甲亢病因的认识
中医认为甲亢是以内伤虚损为基础,复加外邪侵袭,形成气、痰、瘀、火共同为患的本虚标实之证。以怕热多汗、心悸易怒、多食消瘦、指舌颤抖、颈前肿大为典型证候,病位在颈部缨脉(甲状腺),病变波及肝、肾、心、脾、肺,而以肝肾为主。现重点介绍情志内伤和饮食不节引起的甲亢。
1、情志内伤
与现代所称之精神因素相似。情志不调,郁怒伤肝,肝失疏泄;气机不畅,气郁化火生热伤阴,血脉瘀阻;肝气横逆犯脾,致湿生痰。痰、热、瘀结于颈前则颈缨肿大;内扰心神则心悸易怒、怕热多汗;上犯肝窍则见突眼;热扰中焦则消谷善饥;火热伤阴,肌肤筋脉失养则消瘦颤抖。
2、饮食不节
多指常食肥肉或饥饱不调,损伤中焦,运化失职,聚湿生痰为患,其证多以身倦乏力、精神不振、形体消瘦、苔白厚腻为主。
上火了 怎么看是肝火旺
中医认为,肝火是肝阳的表现形式,肝火旺就是肝的阳气亢盛表现出来的热象,多因七情过极、肝阳化火或肝经蕴热所致。一般情况下,肝火旺的人会有头晕、面红、目赤、口苦、易怒等症状,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肝火上炎:是指肝火旺导致的上部有热象或上冲性症状特点,如头晕、面红、目赤、口苦、易怒,甚至发狂、晕厥、呕血等。治以疏肝降火,可用天麻钩藤饮加减。
2.肝火旺致失眠:是指肝火侵扰所致的失眠,多由恼怒伤肝、思虑过度等引起。肝藏魂,肝火旺则魂不守舍,夜卧不宁,易惊。治以疏肝清火,可用龙胆泻肝汤加减。
3.肝火旺致月经不调:是指肝火旺引起的妇女月经紊乱症状,如经血减少、经期后延或闭经,多由郁怒伤肝、迫血妄行所引起。治以疏肝解郁,可用丹栀逍遥散加减。
4.肝火旺致恶阻:是恶阻证型之一,多由妇女孕后肝火旺,肝火挟冲脉之火上冲引起,症见呕吐苦水、恶食择食、眩晕口苦等。治以清肝和胃、降逆止呕,可用加味温胆汤。
以上列举的只是肝火旺的表现中比较常见的几种,肝火偏旺者类型甚多,不好辨别,文章篇幅有限不能一一表述,更多详情可咨询专家。中医主张,肝火旺者,日常饮食以清淡为主,少食辛辣和油腻食物,也可以吃一些疏理肝气、养肝柔肝的食物进行调理。
耳聋耳鸣眩晕头痛
1、耳聋耳鸣
见于《医学元要·耳》。耳聋之因于肝火上攻,致耳鸣善怒、面赤、口苦胁痛、耳窍胀塞、脉弦者。因肝肾同源,肾开窍于耳,故肝火可致耳聋。治宜清肝降火,可用龙胆泻肝汤等方。
2、眩晕
眩晕的一种,见于《证治汇补·眩晕》章。由于肾水亏少,肝胆相火上炎所致。症见头晕头痛,面红升火,口苦目赤,舌质红,脉弦数。可见于现代高血压病、脑动脉粥样硬化症等。因肝开窍于目,肝经上行于巅顶。偏火旺者,宜清肝泻火为主,用龙胆泻肝汤;偏阴虚者,宜滋阴降火,用知柏地黄丸。
3、上炎
4、不得卧
见于《病因脉治》卷三,指肝火侵扰所致的失眠。多由思虑过度、恼怒伤肝,气火拂逆,或肝血耗伤,神失所守而成。因“肝藏魂”,肝火旺则神不守舍。症见夜卧不宁,善惊,口渴多饮,胁肋时胀,或小腹季胁引痛,痛连阴器,脉弦数。治宜疏肝清火为主,可用疏肝散或龙胆泻肝汤等方。
5、月经先期
经行先期证型之一。出自《妇人良方》,病因郁怒伤肝,肝郁化热,热扰冲任,迫血妄行所致。症见经行先期,经量时多时少,色红或紫,或有瘀块,乳房及小腹胀痛,烦躁易怒等。治宜疏肝解郁清热,方用丹栀逍遥散加减。
是指肝火病症中表现为上部有热象或具有上冲性特点者,如头晕、目赤、口苦、急躁易怒、舌边尖红,甚或昏厥、发狂、呕血等。中医认为火有“火性炎上”的特点,因此多表现为人体上半身的病症。治宜疏肝降火为主,可用天麻钩藤饮等。
男人肝火旺的表现有哪些
1.肝火上炎:
是指肝火旺导致的上部有热象或上冲性症状特点,如头晕、面红、目赤、口苦、易怒,甚至发狂、晕厥、呕血等。治以疏肝降火,可用天麻钩藤饮加减。
2.肝火旺致失眠:
是指肝火侵扰所致的失眠,多由恼怒伤肝、思虑过度等引起。肝藏魂,肝火旺则魂不守舍,夜卧不宁,易惊。治以疏肝清火,可用龙胆泻肝汤加减。
3.肝火旺致月经不调:
是指肝火旺引起的妇女月经紊乱症状,如经血减少、经期后延或闭经,多由郁怒伤肝、迫血妄行所引起。治以疏肝解郁,可用丹栀逍遥散加减。
4.肝火旺致恶阻:
是恶阻证型之一,多由妇女孕后肝火旺,肝火挟冲脉之火上冲引起,症见呕吐苦水、恶食择食、眩晕口苦等。治以清肝和胃、降逆止呕,可用加味温胆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