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吃药快速止泻的方法 方法3:婴儿推拿按摩止泻
不吃药快速止泻的方法 方法3:婴儿推拿按摩止泻
临床表现:食后作泻,消化不良,大便溏、色淡黄,重则完谷不化、腹胀不渴、面黄肌瘦、不思饮食等。
治则:健脾止泻。
治法:揉外劳宫10分钟,清补脾10分钟,平肝5分钟。
对症加减:有热者加推天河水15分钟。
重症:揉二人上马10分钟,清补脾10分钟,清补大肠15分钟。
临床表现:腹痛肠鸣,泄泻清澈,白水泻或色绿,小便清白,面色淡白,口气温和。
治则:温中止泻。
治法:揉外劳宫20分钟,清胃10分钟,推天河水10分钟。
临床表现:口嗳酸气,口渴恶食,腹热胀满,泻时腹痛,泻后痛减,小便赤涩,大便色黄白,臭如败卵,或兼呕吐。伤乳泻者,大便色黄白,内有奶瓣,或呈蛋花样。
治则:健脾助运化,止泻。
重症:大便日十余次,有脱水现象。
治法:运八卦10分钟,清胃15分钟,推天河水15分钟,利小便10分钟。
对症加减:腹痛重者加揉外劳宫10—15分钟。
轻症:大便日5—6次。
治法:运八卦10分钟,清胃15分钟,推天河水15分钟。
日久邪实兼体虚者,消化不良、便黄、脉滑无力者。
治法:运八卦10分钟,揉二人上马10分钟,清胃10分钟,推六腑10分钟。
临床表现:泻时暴注下迫,大便色黄赤,泻多黄水,有热臭,口渴烦躁,腹痛身热,溲少而黄,肛门灼热。
治则:清热止泻。
治法:选择一:推六腑15分钟,清大肠15分钟,清脾10分钟,清胃10分钟,下推七节骨1~2分钟。
治法:选择二:运八卦10分钟,清胃10分钟,推六腑15分钟。
对症加减:推1—2次症见减轻,可酌情改用运八卦10分钟,清胃15分钟,推天河水15分钟,平肝5分钟。
上吐下泻最快的办法 按摩止吐泻速效
合谷穴属于大肠经,大肠经与足阳明胃经相接,按摩合谷穴能安和肠胃,降逆止呕,其传入部位与呕吐的神经支配基本相同,所以是止吐的特效穴。
定位:位于手背第1,2掌骨间,当第2掌骨桡侧的中点处,左右共2穴。
按摩手法:用一手手掌贴住另一手手背,拇指指端置于合谷穴上,向下按压并揉动3-5分钟,两手交替进行。
内关穴属于手厥阴心包经络穴,又是八脉交会穴之一,手厥阴心包经与手少阳三焦经相表里,脾胃属中焦,内关穴可通常三焦之气,故可治疗心,胸,胃等方面的疾病,相对于中焦而言,内关为止吐常用穴, 无论何种原因造成的恶心呕吐,刺激本穴均能迅速起到止吐作用。
定位:在前臂掌侧, 当大陵与曲泽连线上,腕横纹上2寸,掌长肌腱与桡侧屈肌腱之间。
按摩手法:双手交叉相互按揉内关穴,连续3-5分钟,每日2-3次。
承筋穴具有舒筋活络,清泻肠热,强健腰膝的作用,按摩该穴位能有效改善呕吐,腹泻,便秘,痔疮,流鼻血和促进血液循环的作用。
定位:位于膝盖后方横纹向下6指幅宽的位置,左右各一。
按摩手法:将拇指置于承筋上,用指腹揉按1-3分钟,以局部有酸胀感为度。
中脘穴具有和胃健脾,降逆利水的功效,多用于治疗腹胀,呕吐,恶心,反胃,腹痛腹泻,腹鸣,吞酸,便秘等消化系统疾病,此外对一般胃病,食欲缺乏等也有很好的疗效。
定位:位于人体上腹部,前正中线上,当脐中上4寸。
按摩手法:用双手掌心,掌根或全手掌向下按在此穴位上,然后沿着顺时针方向揉搓3-5分钟,每天坚持进行按摩,可有效改善胃胀,呕吐现象。
小儿推拿治疗秋季腹泻
1、小儿推拿对秋季腹泻(湿热泻)很有效,多年来临床治疗秋季腹泻的经验,推拿可以有效控制病情的恶化发展,防止脱水现象发生,一般治疗1-2天发烧、呕吐停止,大便次数明显减少,3天大便可控制在4次以下,4-5天痊愈。
2、小儿推调理秋季腹泻(湿热泻)原则:清热利湿,健脾止泻。
3、小儿推拿穴位:清脾经、清胃经、清大小肠、退六腑、顺揉中脘、顺摩腹、推下七节骨、分推腹阴阳、捏脊、揉龟尾、按揉足三里、推天柱骨,揉脾、胃俞,如果腹泻严重时,配合艾灸肚脐,关元,肾俞,大肠腧,一般配合艾灸,3天一定起效。
4、推拿疗法治疗小儿腹泻,效果卓着,强调辨证论治,重视手法补泻。对于迁延性腹泻,小儿推拿是首选的治疗方法。每天推拿1次,10次为一个疗程;轻型腹泻,每天推拿1-2次,5天为一个疗程;重型腹泻,应以药物治疗为主,配合推拿治疗,每天2次。
腹泻就按摩止泻穴
腹泻就按摩止泻穴
在肚脐的两旁,有两个“止泻穴”,也就是天枢穴,拉肚子的时候可以给自己做做穴位按摩,以缓解腹泻症状。
排便后,取坐位或仰卧位,用食指和中指的指端,慢慢深压住肚脐左右两边的天枢穴(脐旁2寸处),约按压10分钟后,再慢慢抬起按压的手指。一般按压一次可以缓解腹泻,使大便成形。
如何缓解腹泻症状
补充电解质
马上喝一点含有氯化钠、氯化钾和葡萄糖、枸橼酸钠的补液盐之类的东西,能够迅速补偿体内因腹泻丢失的电解质。
揉肚子
腹泻伴有腹痛,恶性呕吐等症,可以双手搓搓之后,当双手起热之后马上柔柔肚子,可以起到暖胃驱寒的作用,帮助胃肠消化。
适量喝点米汤
米汤有益于治疗腹泻。用3杯水加半杯糙米煮45分钟,过滤后,每天喝3碗。同时,吃米饭也可帮助粪便成形,并提供维生素b。
以上就是有关按摩止泻穴可以治疗腹泻的相关内容了,在这里小编也要提醒大家,夏季更应该注意饮食与起居,过冷的饮食以及温度过低的地方都会引起腹泻哦。
小儿腹泻如何按摩止泻
治疗小儿腹泻的按摩方法
1、按摩的方法
第一步:补脾经150次
位置:拇指末节罗纹面。
手法:推法——以拇指侧面或指肚,在穴位上作直线推动。
操作:将小儿拇指屈曲,沿着拇指的侧面从指尖一直推到指根,推100~300次
要领:用力宜柔和均匀,推动时要有节律,频率为每分钟200~300次。
第二步:摩腹5分钟
位置:腹部中间,肚脐周围。
手法:摩法——以手掌或食、中、环指指肚附着于一定部位或穴位上,以腕关节连同前臂作顺时针或逆时针方向环形移动摩擦。以掌抚摩者称掌摩法,以指抚摩者称指摩法。
2、审病求因
说到小儿腹泻,可以说没有一个孩子没经历过。在中医学中又称为小儿泄泻,是脾胃功能失调而致的一种消化道疾病。本病一年四季均有发生,而以夏秋季节较多见。古人将大便溏薄者称为泄,大便如水注下者称为泻,合称泄泻。临床上以大便次数增多,便质稀薄或呈水样,或兼有未消化的乳食残渣及黏液为本病特征。如不及时治疗或治疗不当,迁延日久,可影响小儿营养、生长和发育。2岁以下小儿发病率高,年龄越小,发病率越高。
小儿表现:腹痛胀满,一痛就要泻,泻后腹痛减轻,泻下大便量多、酸臭,伴有不消化的食物,有的会呕吐酸馊,口臭,口渴,吃东西少,舌苔很厚。
推拿时增加清胃经150次
位置:拇指掌面近掌端第1节。
手法:推法——以拇指侧面或指肚,在穴位上作直线推动。
小儿推拿止腹泻
时值夏季,婴幼儿腹泻明显增多。从中医角度来看,婴幼儿,特别是一岁以内的婴儿出现腹泻多是脾胃虚弱、消化不良所致,运用小儿推拿治疗可收到较好疗效。对父母来说,小儿推拿是种操作简单、治疗方便的选择。
在此介绍马娅给女儿采用的按摩治疗方式——摩腹揉脐龟尾七节。摩腹揉脐龟尾七节,是小儿推拿治疗婴幼儿腹泻常用的方法,其基本手法有摩腹、揉脐、揉龟尾、推上七节骨等四种。
摩腹:即用一手掌在患儿腹部轻柔地打圈,范围以肚脐为中心,由小到大,至整个腹部,约2~3分钟(见图1)。先逆时针摩两分钟,再顺时针摩一分钟。
注意事项:
①摩腹速度宜慢,约两秒钟一圈,速度太快,会致患儿腹部不适,甚至出现呕吐,若出现上述情况,宜立即停止摩腹,并将患儿抱起,轻拍背部,以顺气止呕。
②动作沉稳,即摩腹时能带动患儿腹部皮下组织,速度均匀,不要时快时慢。
揉脐:用食、中、无名三指的指端螺纹面在脐部按揉,力量稍重(三指按于肚脐,指下感觉有物顶住即可),约1~2分钟。注意揉按时力量不要太重,否则患儿会感觉不适而哭闹,影响治疗的进行。
揉龟尾:龟尾位于背部尾骨端,用中指在龟尾穴处按揉,力度同揉脐,约2~3分钟(见图2)。揉按时力量可比揉脐稍大些,若患儿感觉不适而哭闹,可减轻揉按之力。
推上七节骨:七节骨即背部脊柱尾端的七节,从龟尾向上数七节即是。用食中二指从龟尾穴沿七节骨向上推擦,动作轻快,每分钟100次左右,约推擦100~300次(见图3)。行推擦手法前,一定要在局部涂抹介质,如润滑油、爽身粉等,以免擦破小儿的幼嫩皮肤。
上述方法,可反复交替进行,每次治疗总时间约20分钟。一般每日按摩1~2次,腹泻较重者可每日3~4次。期间应给患儿多喝水,吃清淡易消化的食物,并应少食多餐。若患儿腹泻十分严重,大便为青绿色,多由外源性感染所致,应马上去医院就诊,以免延误治疗。
小儿推拿的危害 小儿推拿不可能治病
宝宝生病“发烧”,不是因为“着凉”了,不是“上火”了,不是“受风”了——宝宝生病发烧,是因为宝宝被细菌、病毒或支原体(衣原体)感染。当人体被感染后,人体的免疫系统开始和感染病原体“斗争”,这就会造成“发炎”;同时产生一种“酶”,这种酶就像“警铃”一样能提醒人体准备“升温”——人类因为百万年来的生物进化拥有了一种本领,就是让自己的体温升高,使得那些对温度敏感的病原体复制速度变慢,从而帮助免疫系统战胜病原体。
“小儿推拿”是中国特色的治疗方式,它一般是推拿按摩宝宝某些“穴位”,然后号称就能治疗发烧等问题。但其实没有一点科学道理。很明显,小儿推拿不可能把细菌、病毒、支原体给按摩杀死;更不可能改变人体内的“酶”。因为细菌病毒这些太小了,肉眼都看不见的,你大手在宝宝身上捏来捏去,能捏死?!
还有说“小儿推拿”能按摩穴位改善人体微循环,从而使得宝宝降温。这也是杜撰的。所谓“微循环”,是人体组织液、血液、细胞液之间的循环。目前国际最先进的药物和医疗仪器,都很难影响“微循环”,何况你的医疗“仪器”仅仅是一双大手呢?!小儿推拿是不可能影响人体“微循环”的。
但尽管我们这样详细科学的解释了,还是有很多家长对小儿推拿的“疗效”深信不疑!这是因为:
第一,不知道疾病可自愈,以为是推拿的功劳。宝宝发烧会有一个过程,一般来说总会退烧的。特别是感冒,不需要任何药物或治疗手段,宝宝3天左右自己就好了。这3天你带宝宝“小儿推拿”了;所以你的直觉就会认为是“小儿推拿”让宝宝不再发烧
第二,不懂科学,只相信自己直观观察。很多家长根本不懂上面介绍的“发烧”的人体机制,所以他们只能相信自己直观观察的结论:宝宝发烧,我带宝宝小儿推拿,宝宝不发烧了。
第三,“报喜不报忧”。很多家长带宝宝小儿推拿,回家几天不发烧了。家长到处和人传播“小儿推拿”的疗效好,于是一传十十传百,大家都以为有效。但实际上,大量“小儿推拿”对退烧没帮助的家长,他们很少在朋友圈说什么,他们只是默默的给宝宝拿出了退烧药。
平顶山一名6个月的宝宝,因为带到无证小诊所“小儿推拿”,导致小宝宝两腿多处骨折!出事之后,“医生”也跑了!可怜的小宝宝!而类似的案例,已经不止一例了。像哈尔滨也发生过4岁的小朋友,因为家长相信“小儿推拿”,导致小朋友手指骨折。。。此外各地例子还有很多,比如试图“小儿推拿”治疗发烧,结果宝宝病情发展,发烧没退不说,病情直接发展成了肺炎!
所以“小儿推拿”的危害主要就这两条:
1,造成宝宝骨折等外伤
2,耽误病情治疗
我们不建议“小儿推拿”,但是我们推荐“婴儿抚触”。现代的婴儿抚触按摩是美国儿科学会推荐的,一般在给宝宝洗澡之后就可以进行,这和传统的小儿推拿迥然不同:
第一,婴儿抚触按摩,不宣称自己能治疗病毒感冒发烧等疾病
第二,婴儿抚触按摩,一般是妈妈和宝宝的亲子互动;而小儿推拿很多是第三方商家实施
第三,婴儿抚触按摩,非常轻柔,不会对宝宝造成意外伤害;而小儿推拿按摩力度比较大,有很大的风险!
没有止泻药如何快速止泻 按摩法
定位:位于足拇趾第2趾中间向里2厘米处,左右共2穴。
按摩手法:用拇指指端顶住下痢穴,用力按压5-6秒后抬起,过1-2秒后再按压,如此重复15-20次,左右脚交替进行。
功效:下痢穴是治疗腹泻的特效经验穴,出现腹泻就应该立即按压此穴,一般情况下,按压后便意会逐渐消失,如果腹泻严重,按压后症状也会减轻。
定位:位于腹中部,平脐中,距脐中2寸,左右共2穴。
按摩手法:用拇指指端或掌面按在天枢穴,稍用力下按并揉动3-5分钟。
功效:天枢穴属胃经,又为大肠之募穴,故既能治胃部疾病,又能治肠道疾病,加上天枢穴有十分显著的双向调节作用,既能止泻,又能通便,所以按摩该穴位主要用于治疗腹泻,腹胀,腹痛,痢疾,便秘,胃痛,呕吐等肠胃道疾病。
小儿止泻推拿4法
小儿推拿止泻四法已经被总结为“龟尾七节、摩腹揉脐”之民谚,是古人治疗泄泻的伟大创举,目前仍在广泛应用中。
龟尾、七节位于腰骶,属于督脉,腹与脐位于腹部,属于任脉。四穴都位于中、下二焦,与形成大便的脏腑密切相关,又前后阴阳配对,功能升清降浊,治疗泄泻有良效。其中,龟尾位于尾椎骨末端,邻近肛门,能调节肛门括约肌;七节骨位于第四腰椎至尾骨尖成一直线,深层为脊髓排便中枢,推揉令热,有较好的良性刺激作用;摩腹则作用于大小肠;脐为先天通路,以温运见长,能化气行水,有利于分清而别浊。
龟尾可点、可揉、可振,共约3-5分钟;七节骨可推、可掌揉、可叩击、可振3-5分钟,并擦之令局部潮红;摩腹以肚脐为圆心,以肚脐至剑突下距离的2/3为半径,沿此轨迹顺时针与逆时针交替摩腹约8分钟;肚脐操作可摩、揉、点、振、捏挤。
其中,七节骨上行操作,逆时针摩腹,肚脐的摩、揉、振(轻手法)、按(轻手法)为补法,用于虚证泄泻。而七节骨下行操作,顺时针摩腹,肚脐的重手法揉、振、按为泻法,用于实证泄泻。
总之,小儿推拿止泻四法功效为健脾化湿,升清降浊,调整肠道气机,适宜于各种泄泻的基本治疗。在临床中泄泻又分为伤食泻、风寒泻、湿热泻、寒湿泻、脾虚泻、脾肾阳虚泻,故在应用中还应注意辨证论治,根据证型不同,推拿穴位及手法亦有所不同。
小儿推拿止腹泻
马娅的女儿快满周岁了。爷爷奶奶、外公外婆筹划着要好好为这个惟一的小宝宝庆祝一下。可距女儿周岁还有两天,马娅夫妇却变得愁眉苦脸:小家伙又拉肚子了!
有过多次上医院的经验,马娅知道女儿还是消化不良引起腹泻。但这次,马娅不愿看到女儿过周岁时还在吃药,于是带着女儿来到中医院。
医生告诉马娅,宝宝的症状,按中医理论解释,就是由喂养不当或饮食不洁所致的内伤乳食,可以采用按摩的方式治疗。在医生的指导下,马娅学会了这种按摩治疗方法。
那几天,每隔几小时,马娅都会把女儿抱在怀里,用手轻轻地触摸女儿的腹部,轻柔地画圈,然后用手指在女儿的脐部稍稍用力地按揉……两天后,效果逐渐显现,女儿的腹泻次数少了,继续按摩几天后,腹泻症状消失,食欲与精神也明显好转。
时值夏季,婴幼儿腹泻明显增多。从中医角度来看,婴幼儿,特别是一岁以内的婴儿出现腹泻多是脾胃虚弱、消化不良所致,运用小儿推拿治疗可收到较好疗效。对父母来说,小儿推拿是种操作简单、治疗方便的选择。
在此介绍马娅给女儿采用的按摩治疗方式——摩腹揉脐龟尾七节。摩腹揉脐龟尾七节,是小儿推拿治疗婴幼儿腹泻常用的方法,其基本手法有摩腹、揉脐、揉龟尾、推上七节骨等四种。
摩腹:即用一手掌在患儿腹部轻柔地打圈,范围以肚脐为中心,由小到大,至整个腹部,约2~3分钟(见图1)。先逆时针摩两分钟,再顺时针摩一分钟。
注意事项:
①摩腹速度宜慢,约两秒钟一圈,速度太快,会致患儿腹部不适,甚至出现呕吐,若出现上述情况,宜立即停止摩腹,并将患儿抱起,轻拍背部,以顺气止呕。
②动作沉稳,即摩腹时能带动患儿腹部皮下组织,速度均匀,不要时快时慢。
揉脐:用食、中、无名三指的指端螺纹面在脐部按揉,力量稍重(三指按于肚脐,指下感觉有物顶住即可),约1~2分钟。注意揉按时力量不要太重,否则患儿会感觉不适而哭闹,影响治疗的进行。
揉龟尾:龟尾位于背部尾骨端,用中指在龟尾穴处按揉,力度同揉脐,约2~3分钟(见图2)。揉按时力量可比揉脐稍大些,若患儿感觉不适而哭闹,可减轻揉按之力。
推上七节骨:七节骨即背部脊柱尾端的七节,从龟尾向上数七节即是。用食中二指从龟尾穴沿七节骨向上推擦,动作轻快,每分钟100次左右,约推擦100~300次(见图3)。行推擦手法前,一定要在局部涂抹介质,如润滑油、爽身粉等,以免擦破小儿的幼嫩皮肤。
怎样不吃药快速止泻
怎样不吃药快速止泻
1、馒头红糖。将馒头烤焦,压成碎末,加适量红糖用开水冲服,每日3次,对治疗腹泻有疗效。
2、山楂。山楂为健脾消食的食物,另外,山楂的体外抑菌试验表明,生山楂有很强的抑制福氏痢疾杆菌、宋内氏痢疾杆菌、变形杆菌、大肠杆菌及绿脓杆菌的作用。
3、淮山。将50克淮山药打碎,加100克大米煮粥,加盐或白糖后服食,可治脾虚泄泻。
4、糯米。糯米适宜脾虚泄泻者服食,有补中益气止泻的作用。唐代食医孙思邈称:“糯米,脾病宜食,益气止泄”。可用糯米配莲子、大枣、淮山药煮粥,加适量红糖服用。
5、石榴。石榴善治滑泻久泄,适宜慢性腹泻和久泻不愈之人。可用酸石榴适量捣汁饮用,或每日2~3次,每次吃1~2个。石榴皮止泻效果比石榴果实更佳,可用石榴皮15~20克,水煎后加红糖适量,1日2次,饭前服。也可将石榴皮晒干研末,每日早晨服6克,加红糖适量,米汤送服。
6、苹果。苹果有治疗轻度腹泻和便秘的作用。治疗腹泻时,只吃苹果粉,不吃其他东西,一两天内即可恢复正常。因为苹果为碱性食物,内含果胶和鞣酸,具有收敛、止泻之力两者有收敛作用。
7、藕粉:取藕粉适量,置水中溶解,1份藕粉加5份水,加红糖少许,文火煮成糊状,每日食2---3次。
8、茶叶。茶叶,性味苦、甘、凉。有清头目、除烦渴、化痰,消食等诸多功效。《本草别说》谓茶叶“治伤暑,合醋治泄泻甚效。”茶叶的药理作用主要由其所含的黄嘌呤衍生物(咖啡因及茶碱)所产生,另外尚含大量鞣酸,有收敛、抑菌及维生素p样作用。
腹泻的原因有哪些
1、感染:即由于腐烂变质食物,寄生了各种细菌、病毒、真菌、原虫及蠕动类寄生虫,这样的食物,通过口腔进入消化道,或腹部受冷热刺激过强,使肠道内菌群失调,均可引起腹痛、腹泻。
2、工作学习过度紧张、精神受刺激过强,可使胃肠道功能紊乱,发生腹泻。此外,结肠过敏也可导致腹泻。一些抑制交感神经、兴奋副交感神经的药物,也可导致腹泻。
3、肠对脂肪吸收不良:本类腹泻粪便呈淡黄色或灰色,油腻糊状,气味恶臭。
4、一些肠系疾病如阑尾炎、憩室炎等可使结肠蠕动亢进而腹泻;此外,类癌综合征分泌的血清素,肥大细胞增多病分泌的组织胺,胃泌素瘤分泌的胃泌素,甲状腺髓样癌分泌的前列腺素、血清素和低血钙素等,都可使肠道蠕动增加,引起腹泻。
5、中毒:食物中毒,以及细菌的外毒素引起的食物中毒,毒蕈中毒,河豚中毒等,引起腹泻。砷、汞、酒精、四环素、红霉素等化学物质中毒,也可引起腹泻。牛奶、鱼、肉、虾、蟹过敏者,也可发生腹泻。
怎样预防腹泻
1、注意饮用水卫生。饮用水煮沸后,可杀灭致病微生物;
2、讲究食品卫生。食物要生熟分开,避免交叉污染。吃剩的食物应及时储存在冰箱内,但储存时间不宜过长。食用前要加热,以热透为准。尽量少食用易带致病菌的食物,如螺丝、贝壳、螃蟹等水海产品,食用时要煮透蒸熟。生吃、半生吃、酒泡、醋泡或盐淹后直接食用的方法都不可取,凉拌菜不妨加点醋和蒜;
3、要注意手的卫生。饭前、便后手要洗净;
4、要清洁环境,灭蝇、灭蟑;
5、要尽量减少与腹泻病人的接触,特别是不要共用餐饮用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