肺气不足皮肤差
肺气不足皮肤差
秋季气候干燥易损伤肺气。一旦肺气不足,就会导致肌肤干燥、面容憔悴等症状。所以,各位女性朋友更要注意适应天气的变化,好好地保养肺气,守住美丽。保养好肺气,还能避免发生感冒、咳嗽等疾病。
“肺主皮毛”,肺气不足皮肤易干燥粗糙
中医认为人体的组成外有皮、脉、肉、筋、骨,内有五脏六腑,以及经络、气血的纵横联系,形成了一个有机整体。因此皮肤与脏腑有密切的关系。尤其与肺的关系甚为密切。
“肺主皮毛”。人体通过肺气的宣发和肃降,使气血津液得以布散全身。若肺功能失常日久,则肌肤干燥,面容憔悴而苍白。肺虚的人,皮肤干燥而没有光泽、面容憔悴。此时若能做好养肺工作,就可以帮助皮肤活化,使皮肤光亮。
【肺气保养8法】
饮水法
肺为娇脏,最易遭受燥邪侵袭而发病,因此,及时补充水分是非常重要的。
一般秋季每天要比其他时节多喝水500毫升以上,也可将暖水倒入杯中,用鼻子对准杯口吸入,每次10分钟,每日2~3次即可。
大笑法
中医有“常笑宣肺”一说,大笑能使肺扩张,还可以清除呼吸道“浊气”。人在开怀大笑时,可吸收更多的氧气,氧气随着血液行遍全身,让身体的每个细胞都充满活力。
摩颈法
站直或坐立,仰头,颈部伸直,用手沿咽喉部向下按摩,直至胸部。双手交替按摩20次为1遍,可连续做2~3遍。注意按摩时拇指与其他四指张开,虎口对住咽喉部,自颏下向下按搓,可适当用力。
这种方法可以利咽喉,止咳化痰。
搓鼻法
将两手拇指外侧相互磨擦有热感后,用拇指外侧沿鼻梁、鼻翼两侧上下按摩30次。然后,按摩鼻翼两侧的迎香穴,即位于鼻唇沟内,横平鼻翼外缘中点处,每遍15~20次。
如此,每天1~2遍,可增强鼻的耐寒能力,亦可治伤风、鼻塞不通。
按穴法
一是按摩大椎穴,两手搓热后轮流搓大椎即第七颈椎棘突下,可每天早起后搓大椎,较冷时出门前也要搓热大椎,对防止感冒方便又有效。
二是压揉承浆穴,承浆穴在唇下凹处,以食指用力压揉,可感觉口腔内会涌出分泌液。若糖尿病患者在想喝水之时,用力压揉此处10余次,口渴即可消失,不必反复饮水。
这种分泌液不仅可以预防秋燥,而且含有可延缓衰老的腮腺素,同时可使人面色红润。
耐寒锻炼法
通常用冷水洗脸、浴鼻,身体健壮的人还可用冷水擦身、洗脚甚至淋浴。有研究表明,适当的冷水锻炼对预防伤风、感冒、支气管炎等呼吸道疾病有一定的效果。
除了冷水锻炼外,还可选择一些有助于提高抗寒锻炼的有氧运动项目,如登山、冷空气浴、坚持秋冬泳等。
呼吸法
在室外空气清新处,两脚分开,与肩同宽,两手掌一上一下相叠,掌心向上,放于脐下3厘米处,两眼平视前方,全身放松,吸气于胸中,收腹,再缓缓呼气,放松,再吸气、呼气,如此反复,持续半小时。
白木耳:秋季最理想的清补佳品,润肺补肺、生津润燥、益气养阴、健胃益肾、滋养肌肤,功用十分广泛。
花生:润肺补肺,宜水煮食用。
枸杞:滋补肝肾、养阴润肺,可泡茶饮用。
百合:补肺润肺、清心安神。
蜂蜜:甘平,补虚润燥。
肺气不足有哪些症状 肺气不足有何原因
肺气虚可由劳伤、久咳、暑热及重病之后,或脾虚不能上升清气于肺,而致肺气亏少,功能活动减弱,形成肺气虚证。身体虚弱、面色苍白、呼吸短促、四肢乏力、头晕、动则汗出、语声低微等。包括元气、宗气、卫气的虚损,以及气的推动、温煦、防御、固摄和气化功能的减退,从而导致机体的某些功能活动低下或衰退,抗病能力下降等衰弱的现象。
肺气不足如何调理
肺气不足一般来讲就是气短喘促,或咳嗽或声音低微,乏力等等,肺气不足除了要用药物来控制病情治疗,要及时的补救也是必要的。这还得需要病人的耐心跟家人的细心的陪伴照料才行。治疗调理疾病都是要经过一定的时间的。注意季节变化,气候转变也会影响病情的。
当然,我们知道是药就三分毒,单靠吃药时不足的,不在生活上调理一番,这病也会好的慢些。肺气不足还有肺虚跟肺旺之分,要注意区分这两种病症,入药时是不可被马虎分辨的。
所谓肺气不足,就是对肺功能的低下而言。补充肺气,加强肺功能的锻炼很重要。但是很难通过食物来达到效果,要通过加强营养的补充增强肺组织的功能,蛋白质、VC、钙、VE等可以增强肺泡的弹性和功能,这样利于肺的扩张和收缩。
肺气不足的症状 皮肤干燥
肺在体合皮,其华在毛,因而肺气虚则肺脏想皮肤表现输送营养物质,濡养皮肤的功能相对降低,故肺气虚的人群常见皮肤干燥、皱缩、瘙痒等症,秋冬气候干燥时尤其突出。
肺气不足的鉴别诊断
1.与脾气虚证相鉴别
二者同属气虚范畴,但本证病位在肺,除一般气虚证候外,还以有咳喘痰液清稀,气短,动则更甚之症状为其特征。
而脾气虚证病在脾脏,以一般气虚见症伴有纳少,腹胀,食后尤甚,大便溏薄或浮肿等见症为特征。
若同时既见有肺气不足之证,又见有脾虚失运之证,则为两者复合之肺脾两虚之证。
2.与心气虚证相鉴别
两者亦属气虚证的范畴。但本证病在肺脏,故以咳喘气短,动则更甚,易于感冒,伴一般气虚证候为特征,而心气虚证病在心脏,故以心悸怔忡,胸闷不适,活动后诸症加重伴有一般气虚见证为特征。
养肺就是养皮肤
养肺就是养皮肤 专家支招教你补肺
感冒发烧我们都得过,到医院看病时,医生总要问一句“咳嗽吗”。为什么发烧和咳嗽这么密切呢?感冒初期的发烧在中医看来是表证,也就是体表皮毛的病症,而咳嗽无疑是肺系的病症。二者既然像约好了一样同时出现,就表明了肺和皮毛是一对亲密搭档,这在《内经》中叫做“肺主皮毛”。
为什么肺主皮毛呢?我们知道,手太阴肺经和足太阴脾经是人体中的两条经脉。太阴是阴气的一种状态,阴气从小到老要经历3个阶段,即少阴、太阴、厥阴。如果拿人来比喻,太阴就像家庭主妇,家庭主妇的责任是把饭菜做好供全家人食用,太阴的作用就是把气血或水谷精微散发到全身。脾能够把精微供应到肌肉,脾气健旺的人多肌肉丰满;肺的位置比脾要高,也可以说比较表浅,所以它供应的部位也表浅,可以供应到皮毛,肺气充足的人,皮肤润泽光滑。
既然肺主皮毛,两者在患病时经常“不约而同”,互相牵扯。体表的皮毛受寒邪侵袭,就会影响肺气宣发肃降,导致咳嗽、咯痰;同样,肺气亏虚也会导致皮毛抵抗外邪的能力下降,表现为自汗、害怕风寒、易患感冒等。有些女性朋友脸色苍白,或萎黄憔悴没有光泽,或色素沉着、早生皱纹等,就是由肺气虚、津血不能滋润充养肌肤导致的。如果人的肺气足,皮肤就滋润光滑、有弹性。
知道了肺和皮毛的关系,在养生保健中就要从两个方面注意。肺不好、常年咳喘的病人,除了要注意戒烟,少到空气污染的地方活动,还要给皮肤保暖等。皮肤不好、枯黄又无光泽的人,不能仅做表面文章,把精力都用在挑选化妆品上。如果肺气不充足,皮肤得不到滋养,涂抹再高级的化妆品也是徒劳。
那么,怎样才能补肺呢?首先,人们可以多吃一些甘淡质脆的食物,如百合、鲜藕、海蜇、柿饼等;也可以在做粥时加入一些清肺养阴的中药,如麦门冬、天门冬、沙参、玉竹等。其次,在中医看来,健脾胃也可以达到补肺的目的。肺和脾都属于太阴,二者是密切相关的,通过补脾的经典方(如四君子汤、参苓白术散等)可以使肺气充足,就是中医常说的“培土生金法”。平时,人们要注意挺胸抬头,或多做一些扩胸运动,使肺气充分地打开。除了饮食、药物和运动外,人们还要保持积极乐观的心情,因为肺主悲忧,如果心情过于悲观,可以导致肺气郁滞,进一步伤害肺脏的正气,从而引起肺气不足。
小儿肺气不足的护理
(1)保持室内空气新鲜,经常通风换气,温度以20℃左右为宜,相对湿度为55%~60%为宜。
(2)注意患儿休息,尽量使患儿安静,呼吸困难者取半卧位并经常更换体位,以减少肺部淤血和防止肺不张。
(3)保持呼吸道通畅,及时清除口鼻腔分泌物,适时转换体位,拍背排痰。
(4)保持皮肤和口腔的清洁,注意体温的变化。
(5)患儿因高热、呼吸增快、液体丢失增加,随时注意补充足够的液体,高热患儿补充水分应达800~1500ml.
(6)给予易消化、营养丰富的流质或半流质饮食,少量多餐,喂食时应耐心防止呛咳。
(7)重患者应注意严密观察病情和生命体征变化。
治疗小儿肺气不足
中医认为儿童肺常不足,肺难治周,易感受外邪,引发呼吸道感染,所以易出现肺气不宣的情况。如治疗时不注意润养肺脏,则容易感受使邪气入侵,治疗时必须正邪同治,适宜吃清热、 滋阴、止咳定喘、化痰作用的食物。
1.宣降肺气为 肺病证的治疗要点。《素问,藏气法时论》说:“肺苦气上逆,急食苦以泄之“;”肺欲收,急食酸以收之,用酸补之,辛泻之。“
2.肺气不宣,则以辛散之品,驱散表邪,宣发肺气。
3.肺为娇脏,不耐寒热,且肺恶燥,燥则肺气上逆而咳喘,甘润可使肺气自降,清肃之令自行,所以宣散之品又宜辛平甘润。
4.扶正祛邪,此法尤其适合于儿童,邪气壅阻于肺,肺失宣肃,常用补益肺气、 滋阴润肺、 温肺散寒、清泄肺热、化痰降逆的麻杏石甘汤进行治疗。现在也常用中成药小儿肺热咳喘口服液代替此汤剂进行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