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生健康

嫉妒心理的危害 阻碍个人发展

嫉妒心理的危害 阻碍个人发展

喜欢嫉妒的人是用别人的有点来折磨自己,让人无法沉下心来学习、工作,更难以创造性地完成自己手边的事情,对自己以后的发展有着直接的消极影响和巨大破坏性。

嫉妒心理太强的危害 妨碍人际交往

嫉妒心理会让在妒火中烧的人们消耗精力,在心理上留下邪恶的阴影。妒忌心理是一种厌恶别人超过自己,或想破坏别人超过自己的心态,它是憎恨的另外一种表现。当别人占了比较优势的地位,或在只能、体能上自己认为不屑一顾的人超过了自己,就会产生怨恨、引起嫉妒,不利于人际交往,不利于取长补短。

怎样帮孩子克服妒嫉的心理

和大人们一样,孩子也会妒嫉,而且他们的妒嫉心理往往更加强烈且奇特。当孩子发现别人那儿有自己想要的东西的时候,无论是相貌、玩具、老师的表扬,甚至是家长的关注,他们的内心就会有一种小小的嫉妒油然而生。怎样帮助孩子克服这种冲动呢?

由于家里还有个哥哥,九岁的虎虎总觉得爸爸妈妈不喜欢自己。

无论是外出游玩、生日派对还是跟妈妈在一起的时候,他老是抱怨爸爸妈妈偏心。当妈妈解释自己花了很多时间和他一起玩或者他做了哪些错事而哥哥却没有的时候,虎虎就撅着嘴说哥哥有的玩具自己却没有或者强调哥哥曾经犯的错而自己却很乖。

很多孩子都有虎虎这样的心理,当他们看到别人有自己所没有的东西,包括衣服、能力受欢迎程度和玩具等等,甚至有些大人意想不到的东西都可能诱发他们的妒嫉心理。

有些家长认为这种表现会随着孩子年龄的增长而自然消失,但专家指出,过分的妒嫉会影响孩子正常的心理发育,使他们在自己与别人的对比中感到自卑,妨碍孩子自信心和自尊心的建立,因此家长应该在孩子达到上学年龄之前教会他们如何克服这种情绪。下面就让我们来学习如何帮助孩子减少妒嫉心理,以及当孩子的小脑瓜被妒嫉所占据的时候如何平复他们的情绪。

注意孩子的暗示,并表示同情

孩子很难控制自己的情绪,但对于家长们来说,观察孩子的行为方式、掌握孩子的情绪趋向却并不难。当孩子妒嫉心理爆发的时候,他们的行为经常会出现相应变化,比如搞破坏、哭泣或者说妒嫉对象的坏话等等。有时候,妒嫉心理也会反映在孩子的心理和身体方面,如胃疼、难过、焦躁、情绪低落或者没有干劲。

这时候,家长需要对孩子表示同情和理解,并帮孩子把他们的想法说出来。比如,爸爸带着5岁的女儿玩秋千,站在一边的3岁的儿子委屈地要哭,这时候妈妈就可以说,“看,爸爸一直陪着姐姐玩,把我们都冷落在一边了,这真不公平,对不对?”如果孩子表示同意,家长就可以告诉他这种感觉就叫做“妒嫉”——“我知道你觉得妒嫉,是不是?不过这没什么的。”

家长的理解可以安抚孩子的情绪,因为这种时候,孩子们更需要的往往不是欲望的满足,而是家长耐心的倾听,以及对他们内心感受的肯定。

让孩子知道大人也会妒嫉

显然,妒嫉是一种负面情绪,但我们有必要让孩子们了解,即使是他们尊敬的爸爸妈妈也会有妒嫉的感受。我们可以告诉孩子,当宝宝和爸爸在一起亲亲热热的时候,妈妈也会妒嫉爸爸,但是妈妈不会因此而乱发脾气或者感到难过。或者举出自己小时候的故事,告诉宝宝自己也有过同样的心情。

比如,当虎虎抱怨自己不能和哥哥一样参加跆拳道班的时候,妈妈就告诉他自己小时候也有过同样的经历,但是这种情绪是可以克服的。“知道吗?我上小学的时候,爸爸妈妈从来不准我在街上玩,但邻居家的姐姐却可以在外面一直跳皮筋到天黑!你说多不公平!”这个故事让虎虎明白原来妈妈也妒嫉。随后妈妈告诉,任何一个孩子都不可能得到和别人完全相同的待遇,因此必须学会接受。

嫉妒妄想症的概述

嫉妒妄想型(jealousy type):又称奥赛罗症候群(Othellosyndrome),是一种病态型思想,认为自己的配偶或爱人不忠.病人并不会先采取一些方法(如雇用私家侦探或在家安装摄录机偷拍伴侣)来取得不忠的证据,而是收集一些琐细的佐证(如衣著凌乱,床单有斑点等),就错误推论并且证实妄想为真.大部分情况下,这些指控完全是虚构的,但有时伴侣曾经有过不忠.[1]

个案通常会质疑其配偶或爱人,并且企图阻止想像的不忠事件发生.

嫉妒妄想综合征又称病理嫉妒综合征和奥赛罗综合征。是一种以坚信配偶不贞的妄想为核心综合征。嫉妒妄想(delusion of Jealousy)又称不贞妄想。患者坚信自己的爱人对他不忠实而另有外遇,因而跟踪或监视其爱人的活动。主要是指认为配偶或性伴侣不贞的妄想,往往会伴随着激动情绪,甚至攻击行为。临床上以男性较多,经常出现在四十岁左右,过去没有精神疾病的人。症状的发生往往没有先兆,常常是丈夫突然地怀疑太太不贞,然后寻找身边许多蛛丝马迹,这些蛛丝马迹往往又增强丈夫的妄想程度;病人会竭尽所能地测试太太的一举一动,不断的检查、再检查。例如有一位个案每日下班回家后,会立即检查房间衣橱内衣服的次序,若衣服放置的位置有任何改变,就会认为有人趁他不在家,在家里与他太太发生奸情。

根据统计,嫉妒妄想占主要精神疾病的百分之一点一,占妄想症的百分之六点七。目前发生原因仍不明,推测可能是遗传因素与环境因素加成的结果。酒瘾者也常常会产生嫉妒妄想,尤其长期喝酒者造成性功能障碍者更容易产生,需及早接受治疗并戒酒。在心理防卫机转方面,有些个案属于低自尊、低信心,受到外在事件刺激之后,产生焦虑、不安全感及过度敏感,再藉由「投射作用」投射出配偶不贞的嫉妒妄想。

这类人群人格发展不健全,情感发展水平偏低。他们对别人的爱是一种完全占有式的爱。当对方地位发生升迁,获得更多自由度时,他们的潜意识中就会产生强烈的不安全感。他们怀疑、诘问、跟踪对方的行为,是想控制对方的一种极端表现。

产生嫉妒心是什么原因 个性因素

如果一个人生性好强,做任何事情都喜欢争第一,“出风头”,那么一旦遭遇失败就很有可能对比自己强的人产生严重的嫉妒心理。还有一些嫉妒心理更严重的人,他们不能够容忍别人在大家心目中的好形象,也不能够容忍别人在其他人面前“出尽风头”,这总会挑起他强烈的嫉妒心理,甚至要想方设法对这个“爱出风头”的人进行打击报复。

宝宝嫉妒心太强怎么办

引起宝宝嫉妒的原因很多,如别的小朋友长得比自己好看,个头 比自己高,玩具比自己多等。有的家长喜欢当着宝宝的面夸奖别人, 无形中也会滋长宝宝的嫉妒心。有的家长总喜欢拿别的小朋友和宝宝做比较,使宝 宝的恐惧、不安、不服气,逐渐转化为嫉妒甚至报复。家长应正确对待宝宝的嫉妒 心理,避免总说别人的宝宝多听话,别人的宝宝有多乖,这些都不利手宝宝心理的 健康成长。爸爸妈妈要教宝宝发现自己的好,别人有很多地方也比不上自己,所以 说每个人都有特长,让宝宝有正常的心态,平等的去对待人和事。

嫉妒妄想症怎么办

即使是身心健康的人或轻或重地都有嫉妒心理,只不过是有些人易表露,有些人善于掩饰而已。有此心理并非坏事,如果把此问题处理好了,则是一种催人积极奋进的原动力———学会取人之长补已之短。如果处理不好,妒火中烧,就会引起不正当竞争,惹出许多是非来。所以当妒火中烧的时候,要用以下六瓢水来灭火:

一、认识危害。嫉妒心强烈的人易患心脏病,且死亡率也高;而嫉妒心较少的人群,则心脏病的发病率和死亡率均明显的低,只有前者的1/3至1/2。此外,如头痛、胃病、高血压等,亦易发生于嫉妒心强的人,并且药物的治疗效果也较差。当你妒火中烧时,想一想嫉妒对身体健康的危害,就如向妒火上浇一瓢冷水。

二、端正态度。嫉妒心的产生往往是由于误解所引起的,即人家取得了成就,便误以为是对自己的否定,对自己是威胁,损害了自己的“面子”。其实,这只不过是一种主观臆想。要多想一想一个人的成功不仅要靠自己的努力,更要靠别人的帮助,荣誉既是他的也是大家的,人们给予他赞美、荣誉,并没有损害自己。

三、埋头工作。当嫉妒心一经产生,就要立即把它打消掉,并用埋头工作转移自己的情绪。这种方法,需要靠积极进取,使生活充实起来,以期取得成功,使自己不亚于竞争对手。

四、想开一些。“想开一些”即乐观些。人生总有不如意,所谓“人人都有本难念的经”即是此理。虽然做到“想开些”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但随着时间的流逝,是可以改变一个人的观点的。

五、正确比较。一般而言,嫉妒心理较多地产生于周围熟悉的年龄相仿、生活背景大致相同的人群中。因此,只有采取正确的比较方法,将人之长比已之短,而不是以已之长比人之短。比的方法对了,烦恼情绪就会少了。

六、自我驱除。嫉妒是一种突出自我的表现。在这种心理支配下,待人处事常常以我为中心,无论什么事,首先考虑到的是自身的得失,因而引起一系列的不良后果。若出现嫉妒苗头时,即行自我约束,摆正自身位置,努力驱除妒忌心,可能就会变得“心底无私天地宽”了。

在治疗这个疾病的时候一定要控制好心情,避免心情的冲动,如果对人家有了嫉妒之心的话建议以另一种形式来看待,只看好的一面,也可以让这样的人成为自己的榜样,其实世界上只有自己才是最重要的,所以说也不要让他人威风灭自己自信,要多自己树立起自信才是最真的治疗。

孩子嫉妒他人怎么办

嫉妒心是孩子学习与生活中的蛀虫,是破坏孩子之间友谊与团结的腐蚀剂,其危害性甚大。

首先,它不利于学习进步,对人对己都是不利的。本来在学校中刻苦学习、勇于冒尖、敢当先进,这都是孩子的一种优良心理品质,但由于那些嫉贤妒能的人视他们为眼中钉、肉中刺,百般挑剔、极力贬低,使得一些孩子不敢在学校集体中冒尖。

其次,它破坏人际关系,影响团结,削弱班级集体的凝聚力。一个人深切地嫉妒他人时,可能不择手段地散布流言,恶语伤人,挑拨离间,打击报复,互相倾轧,恶化关系。

再次,它增添了嫉妒者内心痛苦。"嫉妒者比任何不幸的人更为痛苦,因为别人的幸福和他自已的不幸,都将使他痛苦万分。"嫉妒者由于不能正确对待别人的进步与成绩,错误地认为别人的进步就是对自己的贬低,于是心理上自然产生一种痛苦的体验。这种消极的情绪反应持续久长将对人的身心健康十分不利,能引起多种心理问题与疾病。此外,嫉妒心不仅给自己造成痛苦与心理失重,同时也给被嫉妒者造成一定的打击。由此可见,嫉妒心是一种极其有害的心理,我们不可等闲视之。

嫉妒是一种消极的情感,它往往发生在感到受冷落、不公平的情况下,两三岁就有了。最多的是见不得母亲或亲人对家里别的孩子好。由于我国现行的是独生子政策,一个家庭绝大多数只有一个孩子,这种情况的嫉妒就比较少了。从介绍看,你妹妹一定是和你们同住,或短期住在你们这儿,他才会看见喂奶、做运动的事,因而产生不快的情绪。儿童的这种嫉妒情绪很普遍,大约在5岁左右就好多了,这时他已经懂得还是爱自己的,一个小弟弟、小妹妹不足为怕(指夺母爱、亲人之爱)。为使孩子不讨厌别的小弟弟、小妹妹,甚至让他喜欢别的小弟弟、小妹妹。

可以试试以下方法:

1、给孩子充分的爱,多搂抱他(肌肤接触)、多和他在一起,多买几件玩具,经常夸奖他,你妹妹也给他讲故事,陪他做游戏,陪他玩玩具,让他感觉到你和家里人还是爱他的。消除那种有了一个小弟弟、小妹妹,自己受冷落的感觉。

2、既然他对姨妈给孩子喂奶有情绪,最好不让他看见这件事,这并不难做到。当然,给孩子做运动也可以在他不在场的时候做。

3、家里有了两个孩子,应该处处以大孩子优先为好。这是因为他觉得他是“先来”的,应该接受爱人全部的爱。那“后来”的孩子会分走家人对他的爱(甚至他认为不爱他了),所以他不高兴。为使他心理上感到舒畅,家人应该首先想到他,把他放在重要位置,这样,他很可能也会对“后来的”孩子好。

4、他向家人“告状”或表示委屈时,应该重视他的情感,表示理解,而他讲出来心里的话,受到关注,他会得到安慰,对“那个小弟弟、小妹妹”会好得多。千万不要批评。

5、家人抱妹妹的孩子时,也把他搂在怀里,等他自己想玩去,而离开你们了,就可以了。总之要给孩子充分的爱,让他更好地渡过家里多了一个小弟弟小妹妹,会分走对他的爱的难关。

生二胎后如何兼顾一胎孩子

很多孩子都会因为弟弟妹妹的出生而感到恐慌嫉妒,因为原本属于他的爸爸妈妈,现在分了一半给弟弟妹妹了。

实际上,就算没有第二个孩子,越长越大的孩子也会像嫉妒第二个孩子一样,嫉妒父母的工作、朋友,甚至是电话—这些人和事占据了父母的时间,影响了父母对他的关爱。孩子表面上是嫉妒、讨厌弟妹,实际是想确认父母依然爱自己,而且这种爱不会因为弟妹的到来而减少。如果这个时候父母给予老大肯定的回答,并帮助他们发展出“我值得人爱”的内心信念,那么,每个老大都可以顺利度过第二个孩子出生带给他们的心理冲击。

如果父母能够乐观、自信地面对第二个孩子的出生,那么这种乐观和自信也会感染身边的大孩子,让他们同样兴高采烈地迎接弟弟妹妹。毕竟,成为大哥哥、大姐姐是一件很让人兴奋的事情。只可惜生活中的反例,大多是父母自己因为老二的出生而感到对不起老大,反而把这种伤害的情感基调传达给老大,激发老大的焦虑和不安。

儿童嫉妒的表现及处理措施

宝宝情商

我的心里有点酸——漫谈儿童嫉妒

镜头一:星期天,姑姑带着1岁的小弟弟来到刚满3岁的佳佳家作客。小弟弟可爱极了,大家都争着去逗他玩。一开始,佳佳也挤过去亲了亲他,但不大一会儿,佳佳就有些不高兴了,大家都围着小弟弟转,没人理她了。于是,佳佳开始大声唱歌,可是没人注意她,佳佳又跳起了在幼儿园刚学会的舞蹈,还是没人注意她。佳佳气愤极了,一把抢过小弟弟抓在手里的玩具熊,狠狠摔在了地上。

镜头二:别的幼儿园的小朋友要来斌斌的幼儿园参观,老师为了迎接他们的到来,早早就开始忙着布置教室。在经过认真的评选之后,老师从小朋友们的图画中选取四幅张贴到墙上,准备让小客人们来欣赏。课间休息时,老师发现墙上的画都被撕破了,经过调查,原来是斌斌干的。在老师的追问下,斌斌说因为自己的画没被评上,看到贴在墙上的画就不高兴,所以就撕破了墙上的画。

佳佳和斌斌的行为是典型的嫉妒心理在作祟。

嫉妒是一种原始的情感,是人类心理中动物本能性的表现,它具有一定的普遍性。儿童的嫉妒是儿童将自己与别的小朋友作比较而产生的消极情感体验,是指当儿童看到他人某些东西比自己强,自己当时却无法拥有或胜过时,所产生的一种不安、烦恼、痛苦、怨恨并企图破坏他人优越状况的复杂情感。儿童嫉妒的成因较为复杂,其包括儿童先天气质类型、外部教养环境、个人能力强弱等诸多因素。

生活中,儿童嫉妒的范围很广,表现形式也多种多样,归纳起来主要有如下几种情形——

1.不能容忍身边亲近的大人疼爱别的孩子。

孩子最初的嫉妒总是与自己的爸爸妈妈等身边亲近的人有关,当大人们疼爱别的孩子时,往往会表现出不满、哭闹、反叛等,有的甚至会出现一些倒退行为,如故意尿湿裤子,故意作出比自己实际年龄幼稚的行为,以期引起大人们的注意。

2.对获得家长、老师等表扬的其他儿童怀有敌对情绪。

当别的孩子受到了家长、老师表扬时,往往表现得不高兴、不服气,认为自己不比受表扬的孩子差,有的还会当众揭发受表扬孩子的缺点或不足之处,尽管有些事实甚至是与其他孩子的受表扬无任何关联性,如“他的爸爸是个拉三轮车的”等等。

3.对拥有比自己玩具、用品、零食多而又不和自己共享的伙伴进行排斥。

一般情况下,儿童都很喜爱和拥有很多玩具、用品、零食多的同伴在一起玩,因为他们可以从中得到益处。但当同伴不将自己拥有的东西与他们分享时,他们往往就会表现出嫉妒情绪,如损害同伴的玩具、孤立同伴等。

儿童的嫉妒有着独特的心理特征,主要表现为以下几点——

1.明显的外露性

这是儿童嫉妒心理与成年人嫉妒心理最主要的区别。成人往往会考虑各种因素而尽量掩饰自己的嫉妒心理,而幼儿一般会通过具体的言行直率地表露自己的嫉妒情绪,他们通常不会去考虑自己的嫉妒是否会引起别人对自己的不良评价等后果。此特点可以帮助家长老师及时发现幼儿的嫉妒。

2.直接的对抗性

因儿童对事物的认识具有直观性的特点,他们往往会直接地将因自己的嫉妒引起的不快情绪归责于自己所嫉妒的人,进而对引起他嫉妒的人或事做出直接的对抗行为,以发泄心中的不满。比如,直接打骂他所嫉妒的人,毁坏令他嫉妒的具体物品等等,而不会以其他替代的方式间接去达到发泄自己心中不满的目的。

3.鲜明的主观性

儿童认识事物一般都是从自己的角度出发,他们往往会以是否符合自己的意愿为标准,简单地对事物进行分类。因此,当其他儿童比自己强或其他儿童拥有自己所没有的东西时,就会因外界的事物不符合自己的意愿而造成他们心理上的不快。此种不快心理就是嫉妒心理,它具有强烈鲜明的主观色彩。

嫉妒是一种破坏性因素,它对孩子各方面的健康成长都会产生消极的影响。如果儿童长期处于嫉妒这种消极不良的心理体验之中,情绪上便会产生压抑感,久而久之,就会导致器官功能减弱,机体协调出现障碍。而这种障碍又会加剧不良的心理体验,使儿童产生诸如忧愁、怀疑、自卑等不良情绪,从而形成恶性循环,造成不同程度的身心损伤。此外,嫉妒还会影响孩子对事物进行正确客观的认识,容易使孩子产生偏见,产生怨天尤人的思想,影响孩子与他人的正常交往,最终抑制孩子社会性的发展。

那么,如果孩子出现了嫉妒心理,爸爸妈妈们该怎么办呢?其实,只要家长采取的处理措施得当,孩子的嫉妒心理是完全可以化解的。孩子出现了嫉妒心理,爸爸妈妈们可以采取以下几项措施——

1.了解孩子嫉妒的起因

受认识水平的局限,儿童对他人拥有而自己不具备或无法拥有的东西,往往会产生一种由羡慕转化为嫉妒的心理,这其实是很正常的情况。父母平时应多和孩子接触,及时掌握孩子嫉妒的直接起因,如兵兵会唱一首我不会唱的歌、明明有一辆新玩具车等等。只有了解了孩子嫉妒的起因,才能从具体事情着手解决孩子的嫉妒心理。这是化解孩子嫉妒心理的前提。

2.倾听孩子的心理感受

孩子的嫉妒是直观、真实甚至自然的,它完全不似成人嫉妒心理那样掺杂着诸多的社会因素,它只是孩子对自己愿望不能实现而产生的一种本能的心理反应。因此,父母切勿盲目对孩子的嫉妒行为进行批评,要耐心倾听孩子的苦恼,理解他们无法实现自己的愿望所产生的痛苦情绪,以便使孩子因嫉妒产生的不良情感能够得到宣泄。

3.帮助孩子正确分析与他人产生差距的原因

儿童的思绪方式主要以具体形象思绪为主,他们一般不具备对事物进行全面分析的能力。他们往往会将自己的嫉妒简单地归责于自己或所嫉妒的对象,而不去考虑其他因素。因此,父母应帮助孩子全面分析造成孩子和所嫉妒对象之间的差距产生的原因、这些差距能否缩短,以及缩短差距的途径和方法,以便使孩子能正确与他人进行比较,以积极的方式缩短实际存在的差距,最终化解内心的不平衡。

4.培养孩子养成豁达乐观的性格

平时应教育孩子理解人与人之间客观存在的差异性,让孩子懂得各人都有各人的优势和长处,但同时各人也都有各人的不足和短处,任何方面都比别人强是不可能也没有必要的道理。引导孩子充分发挥自己的长处,扬长避短,在生活和学习中学会正视别人的优势和长处、欣赏别人的优势和长处,从而能够学习、借鉴别人的优势和长处,以弥补自己的不足,用自己的成功来取得别人对自己的喝彩。

嫉妒是孩子成长过程中一个不容回避的问题,它并不可怕,关键在于如何战胜它。让我们用理智和耐心,把孩子心中的那份酸,化作生活中的甜。

如何克服嫉妒心理 正确看待人生价值

正确看待人生价值,专心致志于自己的学业、事业,把别人的成功当作对自己的激励和榜样。因为每一个埋头于自己事业或学业的人,是没有工夫去嫉妒别人的。因为嫉妒是一种四处游荡的情欲,能享有嫉妒的人只会是闲人。一个没有理想、胸无大志、无所事事的人,才会去挑别人的刺,寻别人的短,自己不进取,却去阻碍他人前进。所以与其嫉妒别人,还不如抓紧时间强大自己。

老年人嫉妒妄想症应该如何防治

由于老年人在社会生活中处于弱者的地位,因此有些老年人也容易产生各种嫉妒心理,嫉妒妄想型是一种病态型思想,认为自己的配偶或爱人不忠.病人并不会先采取一些方法来取得不忠的证据,而是收集一些琐细的佐证(如衣著凌乱,床单有斑点等),就错误推论并且证实妄想为真。

老年人嫉妒妄想症如何防治

大部分情况下,这些指控完全是虚构的,但有时伴侣曾经有过不忠,个案通常会质疑其配偶或爱人,并且企图阻止想像的不忠事件发生. 那么老年人嫉妒幻想症该怎么预防呢?

嫉妒妄想综合征又称病理嫉妒综合征,是一种以坚信配偶不贞的妄想为核心综合征。嫉妒妄想又称不贞妄想,患者坚信自己的爱人对他不忠实而另有外遇,因而跟踪或监视其爱人的活动。主要是指认为配偶或性伴侣不贞的妄想,往往会伴随着激动情绪,甚至攻击行为。临床上以男性较多,经常出现在四十岁左右,过去没有精神疾病的人。症状的发生往往没有先兆,常常是丈夫突然地怀疑太太不贞,然后寻找身边许多蛛丝马迹,这些蛛丝马迹往往又增强丈夫的妄想程度;病人会竭尽所能地测试太太的一举一动,不断的检查、再检查。例如有一位个案每日下班回家后,会立即检查房间衣橱内衣服的次序,若衣服放置的位置有任何改变,就会认为有人趁他不在家,在家里与他太太发生奸情。

有些老年人由于生理、心理日益衰老,感到自己从此不能再与青壮年人相比,容易对青壮年人的“年龄尚少”产生嫉妒,对同龄老年人及青壮年人在智力、体力方面超过自己有所嫉妒,对同性别的老年人和青壮年人在“仪表美”方面的优越有所嫉妒,对其他家庭在政治、经济收入、生活条件、子女成才等方面的明显优势产生嫉妒。由于嫉妒是一种消极因素,持有这些嫉妒心理的老年人,往往也不肯服老,不让幼贤,论资排辈,不愿别人胜过自己。这无益于老年人本身的身心健康。

老年人应从积极的角度来认识老、病、衰这一人生的自然规律,用科学的态度来正确对待别人,正确地估计自己,注意防止产生病态的嫉妒妄想。周围的人则应该体谅爱嫉妒的老年人。

相关推荐

如何调节心理平衡才好

1、少一份虚荣就少一份嫉妒心 虚荣心是一种扭曲了的自尊心。自尊心追求的是真实的荣誉,而虚荣心追求的是虚假的荣誉。对于攀 比心理来说,它的要面子、]不愿意别人超过自己、以贬低别人来抬高自己,正是一种虚荣,一种嫉妒心理 的表现。虚荣心与嫉妒心两者又紧密相连,所以克服一份虚荣心就少一分嫉妒心。 此外,培养一些爱好,比如唱歌、跳舞、书画、下棋、旅游等等,都是转移情绪,疏导"孔雀心理"的 好方法。 2、自知之明,客观评价自己 当攀比和嫉妒心理萌发时,能够积极主动地调整自己的意识和行动,从而控制自己的动机和感情。

嫉妒心太强有什么危害

过强的嫉妒心会有损身心健康,具体的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损伤人际关系,嫉妒心强的人交不到真心相对的朋友,常常会因为嫉妒诋毁他人,久而久之就会破坏人际关系。 (2)嫉妒会造成人体内分泌紊乱,消化腺活动下降,肠胃功能失调,夜间失眠、血压升高等病症。 (3)嫉妒心过强,对自身精神也是一种摧残,常常因为羞愧、愤怒和怨恨交杂的情绪变得性情古怪、情绪低落。 (4)限制自身才能的发挥,很多人被嫉妒心蒙蔽了双眼,只想着怎么诋毁他人,破坏他人的成功,导致自己的才能被搁置,得不到最大限度的发挥,常常是损人不利己。

女人嫉妒的表现 刁难诽谤

嫉妒的女人比正常人辛苦得多。常人只须管好自己事,嫉妒者却得猎犬般盯住别人:他人拼搏时,挖空心思阻挠、刁难、设置路障;他人一旦取得成就,立即气急败坏攻讦、诽谤、造谣陷害。

专家给您支招 让您在晚年中学会心态养生

1、忧心 中年人总有很多的事要想、要管、要做,公事私事交叉繁杂,肩上责任不轻。在现实生活中忧心忡忡的中年人居多。这对中年人来说,需要的是摆脱忧心的困惑,凡事要想得开,要有顺其自然的心态,这对身心健康有好处。 2、伤心 中年被称为多事之秋。人到中年,身体疾病会增多,事业成绩可能因精力不足而后退,还可能遇到种种不测之事。人生就是这么复杂,总会有许许多多的遗憾,在遇到不幸之事时,需要的是冷静和理智。 3、死心 中年人工作和生活了几十年,已经形成了自己独特的个性和习惯,要改变他们是不容易的,但中年人切忌死心眼,特

分裂型人格障碍的特点

多疑 不信任他人 妒忌 敏感 易怒 心怀怨恨 自负 有这类异常人格的人敏感多疑。他们总是妄自尊大,而又极易产生羞愧感和耻辱感。他们多疑并始终提防别人欺骗或作弄自己,结果会让旁人觉得很难与其相处,且他们通常不讲道理。这类病人好猜疑和嫉妒,他们怀疑别人的忠实而不能信任他人,性嫉妒在他们身上很常见他们不轻易结交朋友,而且会避免卷人集体活动中。在他人眼中他们不爽快、狡猾而且过于自信以致成为缺点。他们时常处于防卫状态,别人的无心快语也被其认为是对他们的拒斥。每当有人出可能故意设计用来损害他们利益的证据。这类病人对拒

解密女人吃醋真实心理

看到老公和别的女人在一起谈工作,你是内心泰然还是醋意大发?为了一个男人争风吃醋,会让感情更加美满,还是危机重重呢?近日,法国《女性》杂志请两性专家解读吃醋背后的原因。 渴望占有。女人的嫉妒心具有很强的排他性,表现在婚姻中,就是希望拥有对自己男人的绝对专有权,并成为丈夫心中唯一渴望和感兴趣的对象。 害怕失去。女人害怕因为第三者插足而导致自己不再被爱。其实很多情况下,第三者并不存在,只是过于担心导致醋意大发,产生焦虑和恐惧。 受到环境影响。女人并非天生就是醋坛子。如果出生在家庭和睦的环境中,女人不易产生不信任

分列型人格障碍主要指的是什么情况

1、有这类异常人格的人敏感多疑。他们总是妄自尊大,而又极易产生羞愧感和耻辱感。他们多疑并始终提防别人欺骗或作弄自己,结果会让旁人觉得很难与其相处,且他们通常不讲道理。 2、这类病人好猜疑和嫉妒,他们怀疑别人的忠实而不能信任他人,性嫉妒在他们身上很常见他们不轻易结交朋友,而且会避免卷人集体活动中。在他人眼中他们不摤赽、狡猾而且过于自信以致成为缺点。 3、他们时常处于防卫状态,别人的无心快语也被其认为是对他们的拒斥。每当有人出可能故意设计用来损害他们利益的证据。这类病人对拒绝比较敏感、易怒且好争辩。他们会无端

女性易吃醋的真正原因

1.较强的占有欲。女人的嫉妒心具有很强的排他性,表现在婚姻中,就是希望拥有对自己男人的绝对专有权,并成为丈夫心中唯一渴望和感兴趣的对象。 2.缺乏安全感。女人害怕因为第三者插足而导致自己不再被爱。其实很多情况下,第三者并不存在,只是过于担心导致醋意大发,产生焦虑和恐惧。 3.后天因素影响。女人并非天生就是醋坛子。如果出生在家庭和睦的环境中,女人不易产生不信任感。但如果父母因为出轨而离婚,那么孩子将来变得多疑的可能性就会增加。此外,爱情经历也会影响嫉妒心的大小:遭到背叛,前男友太帅导致桃花不断等,也会让女人

如何提高幼儿心理素质

当前,许多幼儿存在着一些不良的心理问题,如:怯懦、任性、自卑、自负、嫉妒、过分敏感、依赖性强、情绪不稳定、意志薄弱、抗挫能力差等。因此,幼儿心理健康问题是当前急待解决的一个新课题。如何根据幼儿年龄特点和心理需求,通过有效途径对幼儿心理素质培养呢? (1)克服自负心理。例如班上有个别幼儿,因自己的某方面比较“能干”而常常受老师表扬,就趾高气扬,目中无人,不愿意与他人一起玩。对此教师可通过故事《谁的本领大》、《不骄傲的孩子》等进行教育疏导,指导幼儿进行自我心理调节。帮助幼儿理解:人各有各的本领,只有团结协作,

嫉妒心太强怎么办 认清嫉妒危害

嫉妒他人严重的可能会导致身心两亏,轻则制约自己事业发展,影响人际交往。在打击他人时实际上是在贬低自己的人格;长期的嫉妒会导致大脑皮层功能受损,引起免疫器官功能下降,更易患上某些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