肥胖是不是病
肥胖是不是病
是否把肥胖看作一种疾病,一直以来都有不同的看法。某种程度上,对于过度肥胖者,过多的脂肪累积是有害的;肥胖者通过锻炼也能减少代谢综合征的发生风险。但是仍有30%的肥胖者并没有增加代谢综合征的风险,被称为代谢健康型肥胖,因此并不足以把肥胖视为一种疾病。尚没有可以被普遍接受的标准用于鉴定代谢健康型肥胖,发表在柳叶刀(Lancet)的一篇文章根据前瞻性的研究结果对代谢健康型肥胖给出以下标准:(1)以腰围为标准无腹型肥胖,男性≤102cm、女性≤88cm;(2)无代谢综合征存在,如血压正常、血脂正常、空腹血糖正常;(3)无胰岛素抵抗;(4)良好的心肺功能。
至于为啥有些胖子很健康,有研究认为,这可能归因于是否存在慢性持续性炎症。通过比较代谢健康型和代谢异常型肥胖的血清中细胞因子的差异,发现在代谢健康型肥胖者的血清炎性细胞因子的浓度较低,而血中脂联素水平较高、白细胞数目减少。脂联素是由脂肪细胞分泌的一种内源性胰岛素增敏激素,表现出增加胰岛素敏感性、抗动脉粥样硬化和炎症的功能,提示慢性持续的炎症状态可能是参与肥胖致病的关键因素。
不过也有学者认为,把肥胖看作是一种疾病,可以提高社会对肥胖的关注,使公众采取更加积极的态度,促进公共卫生对肥胖进行积极预防和治疗,从而对多种相关的慢性病进行早期干预。
尽管将肥胖认为是一种疾病仍然存在诸多争议,也确实有些胖子很健康,但这并不能让我们放心的做一个吃货,任性的成为一个胖子。毋庸置疑,肥胖及其相关的代谢异常增加了糖尿病、心血管疾病和某些肿瘤发生的风险,同时影响生活质量,增加了疾病死亡率。因此,肥胖至少应该是一种亚健康状态,肥胖的个体更应该注意自己的体重,而坚持健康的生活方式,维持正常的体重显得更加重要。
肥胖儿童的心理治疗
心理治疗方法对于儿童来说,有时比饮食和药物治疗更见效。因为儿童的心理正处于调整适应阶段,通过有效的心理调整 ,完全可以改变儿童的不良饮食习惯。
儿童肥胖的心理治疗,可采用以下方法:
* 进行肥胖病知识的教育,通过举办儿童夏令营等形式,请有关专家讲解肥胖病的知识,提高儿童对肥胖病产生后果的认识,使儿童能够自觉自愿地接受减肥治疗。
* 教会孩子科学的饮食习惯,告诉孩子不要过快地进食,实行定点定时进餐 ,减少零食。
* 鼓励孩子多参加运动,教育孩子不要进食后就睡觉,不要在看电视时进餐,进食后要适当活动。
* 鼓励孩子克服自卑心理,有时由于身体肥胖经常受到同伴的讥讽,此时应鼓励孩子面对现实,积极主动地参与减肥。一旦有效就应鼓励他们坚持下去。
为何肥胖的人易得糖尿病
肥胖与糖尿病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目前已公认,肥胖是糖尿病的一个重要的诱发因素。在ii型糖尿病患者中,70%-80%的人在患糖尿病之前就已经明显超重了,而且糖尿病的发生率会随着肥胖程度的增加而增加。
胰岛是人体内唯一的降血糖激素,胰岛素绝对或相不足是导致糖尿病的主要原因。在肥胖病病人血浆胰岛素的检测中发现,有糖尿病的肥胖病人,其血浆胰岛素水平显著高于体重正常的肥胖病病人,其血浆胰岛素水平则要高,约正常人的4倍。
那么,为会么肥胖病人在血浆胰岛素水平升高的情况下佞生糖尿病呢?胰岛素的作用要通过两个步骤来完成,首先是胰岛素结合到位于细胞表面的特殊受体-----胰岛素受体上,然后胰岛素与胰岛素受体的结合激发了细胞内部一系列的结合后效应,从而发挥其降血糖作用。经病理检查证实,肥胖者的胰岛细胞(分泌胰岛素的细胞)肥大增生,提示肥胖病人体内胰岛素的作用减低,存在胰岛素抵抗。而进一步的研究发现,胰岛素作用减低的主要原因,是因为肥胖病病人脂肪细胞增大,使细胞表面接受胰岛素的受体数目明显减少或与胰岛素的结合能力减退,产生对胰岛素的不敏感或胰岛素抵抗,糖尿病也随之发生。这是目前举世公认的解释。
现在在许多发展中国家,随着经济增长和饮食习惯的改变,生活方式逐渐西方化,加上体育活动减少,肥胖者越来越多,ii型糖尿病患病率也在逐步升高,所以目前有一个新概念----生活越富裕,体格越丰满,糖尿病越增多。
中国女性肥胖病灾多
肥胖之害,不仅影响体型周正,妨碍行动,还易致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等。女性肥胖还易并发一些妇科病,如卵巢机能不全、子宫内膜癌、卵巢癌、不孕症等。
.hzh {display: none; }
月经异常和卵巢机能不全 单纯性肥胖妇女的月经异常,有可能在体重减轻后恢复正常。下腹、胯部、臀部肥胖的更年期女性,应该警惕是否是生殖腺素过低引起的肥胖。此种肥胖与卵巢功能衰退有关,当女性更年期后,卵巢不排卵,并引发功能性月经失调,这时有可能大出血,也可能流血不止;皮下脂肪转化为雌激素还易引起绝经期后延,统称为卵巢机能不全症。月经异常导致贫血,影响正常的生活和工作
不孕症 引起不孕的主要原因是排卵障碍,表现为无排卵、排卵延迟等。女性不孕皆与月经不调有关。储存在皮下的过多脂肪刺激子宫内膜,可以造成月经不调。患有内分泌紊乱、甲状腺功能低下的肥胖女性,更易造成不孕。专家建议,女性最好将体重控制在标准体重负10%的范围之内。
骨关节病 中国女性以腹部肥胖最为突出,称“苹果型”。腹部肥胖使人体的腰椎负荷加重,易发颈椎病、腰椎病、椎间盘突出等病症。
“苹果型”人的腿部较细,而身体又过重,所有重量都压在双腿上,容易引起骨关节病变,如膝关节、髋关节、足关节等病变。
乳腺癌 乳腺癌的发生、发展与雌激素有关。肥胖妇女体内雌激素除卵巢分泌外,还可由脂肪组织生成,雌激素水平越高越易患乳腺癌。女性控制体重是预防乳腺癌不可忽视的措施之一。
卵巢癌和子宫内膜癌 肥胖是子宫内膜癌的高危因素,大多数肥胖者都患有高血压、高血糖、内分泌激素紊乱,其中雌激素是诱发子宫内膜癌的主要因素,尤其是更年期妇女肥胖者。要降低子宫内膜癌的发病率,就要控制肥胖,减少肥胖程度。高危人群一旦出现月经紊乱,绝经期延迟或绝经后阴道异常出血,应及早去医院检查。
肥胖儿童减肥方法
(1)进行肥胖病知识的教育通过举办儿童夏令营的形式,请有关专家讲解肥胖病的知识,提高儿童对肥胖病产生后果的认识,使儿童能够自觉自愿地接受减肥治疗。
(2)教会孩子科学的饮食习惯告诉孩子不要过快的进食,实行定点定时进餐,减少零食。
(3)鼓励孩子多参加运动教育孩子不要进食后就睡觉,不要在看电视时进餐,进食后要适当活动。
(4)鼓励孩子克服自卑心理有时由于身体肥胖经常受到同伴的讥讽,此时应鼓励孩子面对现实,积极主动地参与减肥。一旦有效就应鼓励他们坚持下去。
(5)帮助孩子建立行为减肥方案。
肥胖的种类有哪些
1.单纯性肥胖。单纯性肥胖是各类肥胖中最常见的一种,约占肥胖人群的95%左右。这类病人全身脂肪分布比较均匀,没有内分泌紊乱现象,也无代谢障碍性疾病,其家族往往有肥胖病史。这种主要由遗传因素及营养过度引起的肥胖,称为单纯性肥胖。
2.继发性肥胖。是由内分泌紊乱或代谢障碍引起的一类疾病,约占肥胖病的2%—5%左右。肥胖只是这类患者的重要症状之一,同时还会有其他各种各样的临床表现。多表现在:皮质醇增多症、甲状腺功能减退症、胰岛β细胞瘤、性腺功能减退、多囊卵巢综合症、颅骨内板增生症等多种病变中。治疗时主要治疗原发病,运动及控制饮食的减肥方法均不宜采用。
3.药物引起的肥胖。有些药物在有效地治疗某种疾病的同时,还有使患者身体肥胖的副作用。如应用肾上腺皮质激素类药物(如去氢考的松等)治疗过敏性疾病、风湿病、类风湿病、哮喘病等,同时也可使患者身体发胖。这类肥胖患者约占肥胖病的2%左右。一般情况而言,只要停止使用这些药物后,肥胖情况可自行改善。遗憾的是,有些患者从此而成为“顽固性肥胖”患者。
女性肥胖症会有哪些并发症
女性肥胖病发症一、动脉硬化。由於过多的血胆固醇、血脂肪堆积於动脉管壁上,会使血管变小或甚至造成血管破裂,进而导致中风或心脏病突发。研究显示,肥胖者发生动脉粥状硬化机率非常地高。
女性肥胖病发症二、糖尿病。糖尿病几乎是所有肥胖者的专利,在研究指出糖尿病历中,是因高醣类、高热量的饮食引起的糖尿病者。
女性肥胖病发症三、肝脏受损。肝脏是身体中最重要器管之一,长期酗酒、及患有糖尿病、肥胖者等都会造成脂肪肝的形成,如果持续不改善,长期下来引起肝细胞坏死,会导致肝硬化。
女性肥胖病发症四、血压增高。血压高多发生在肥胖者身上,血压高可能会导致脑部中风、肾脏退化与心脏等器官有不同程度的损伤,所以体重过重且血压高病人必需进行适当的控重计划。
女性肥胖病发症五、心脏负荷大。当一个人的重量增加,心脏就必须更辛勤工作供应营养到身体内的所有器官,体重愈重,心脏的负荷就愈大,所以肥胖者患心脏病的频率会比一般人高。
为什么肥胖者容易患高脂血症
高脂血症是指人血液中甘油三酯(TG)、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的含量超过正常参考值的上限。肥胖病人一般进食碳水化合物较多,脂质合成的原料增多;另一方面肥胖病人常有胰岛素抵抗和高胰岛素血症,胰岛素有促进脂肪合成、抑制脂肪分解的作用,机体的脂肪消耗相对减少,因此肥胖的病人容易患高脂血症。
肥胖儿童减肥方法
心理治疗方法对于儿童来说,有时比饮食和药物治疗更见效。因为儿童的心理正处于调整适应阶段,通过有效的心理调整,完全可以改变儿童的不良饮食习惯。
儿童肥胖的心理治疗,可采用以下方法:
(1)进行肥胖病知识的教育通过举办儿童夏令营的形式,请有关专家讲解肥胖病的知识,提高儿童对肥胖病产生后果的认识,使儿童能够自觉自愿地接受减肥治疗。
(2)教会孩子科学的饮食习惯告诉孩子不要过快的进食,实行定点定时进餐,减少零食。
(3)鼓励孩子多参加运动教育孩子不要进食后就睡觉,不要在看电视时进餐,进食后要适当活动。
(4)鼓励孩子克服自卑心理有时由于身体肥胖经常受到同伴的讥讽,此时应鼓励孩子面对现实,积极主动地参与减肥。一旦有效就应鼓励他们坚持下去。
(5)帮助孩子建立行为减肥方案。
肥胖儿童的标准
衡量肥胖儿童的2项标准:
我国大多数门诊的衡量标准是按照理想的身高体重标准来计算,但这种判断方式极有可能遗漏矮小的肥胖儿童,所以世界卫生组织(WHO)推荐使用体质指数(BMI)来诊断。肥胖病一般分为轻度、中度和重度3个等级。
3~7岁的体质指数(BMI)指标:
男BMI均值
3岁15.62
4岁15.43
5岁15.52
6~7岁15.58
女BMI均值
3岁15.34
4岁15.02
5岁14.78
6~7岁14.77
体质指数(BMI)等于体重除以身高的平方(kg/m2),对于大人来说体质指数大于24即是肥胖。而3~7岁的儿童仍处于生长阶段,不同年龄段的儿童有不同的标准,超过BMI均值则可以判断为肥胖儿童。
3~7岁常规的理想身高体重标准:
男体重均值(kg)身高均值(cm)
3岁15.4399.34
4岁17.76106.27
5岁20.40113.86
6~7岁23.46121.06
女体重均值(kg)身高均值(cm)
3岁14.9097.71
4岁17.24105.50
5岁19.37112.54
6~7岁21.99119.11
理想的身高体重判别方式是体重超过按身高计算的理想体重的10%,即是肥胖病。这也是现今大多数门诊的判别方式。
TIPS:肥胖病的2种类型
肥胖病大体上可以分为单纯性与病理性两种。单纯性肥胖是由父母的养育方式以及孩子的生活习惯不佳所引起的。病理性肥胖主要指由于某种疾病引起的肥胖。单纯性肥胖与病理性肥胖是可以相互转化的。如果孩子属于病理性的肥胖,建议就医检查原因,积极治疗原发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