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生健康

家长要注意预防小儿中耳炎

家长要注意预防小儿中耳炎

1、严防感冒。

预防感冒是预防中耳炎的基础,若不慎感冒应及时治疗。在感冒期间鼻腔内的分泌物会增多,此时不可用手捏紧鼻孔擤鼻涕,因为这样可增加鼻和咽部的压力,使鼻涕和细菌通过耳咽管进入中耳,感染中耳炎。

2、护理得当。

妈妈喂奶要有一个好体位,包括斜抱位、半卧位或坐位等,切忌躺着喂。生后6个月后要停止使用安慰奶嘴,代之以小布娃娃和小绒狗等玩具。经常躺着哭的宝宝,妈妈要用消毒棉棒及时将耳朵蘸干。给宝宝洗澡或洗头时,要用手堵住外耳道口,防止污水流入耳道。

3、家人不要在宝宝室内或当着宝宝的面吸烟,并戒除乱捏小鼻子的习惯。

4、选择清洁卫生的游泳池,游泳时戴耳罩,尽量避免呛水。

5、保持宝宝的鼻腔清洁。

小宝宝可用医用吸鼻器吸出鼻腔中的黏液,大宝宝应教会擤鼻涕。擤鼻涕的正确方法:用手指按住一侧鼻孔,稍用力向外擤出对侧鼻孔的鼻涕,再用同法擤出另一侧。如果鼻腔发堵,鼻涕不易擤出,可先用浓度淡的麻黄素滴鼻液滴鼻,待鼻腔通气后再擤。

6、正确对待耳屎。

宝宝耳屎大多可随咀嚼、张口或打哈欠等活动,借助于下颌等关节的运动自行脱落并排出耳道,不必掏挖。如果确实过多,甚至造成耳部堵塞时,可先试一试较为安全的清除办法:第一步,在宝宝临睡前滴入1-2滴耳药水;第二步,在病耳塞一个用消毒棉球做成的耳塞,次日取出,耳屎可能粘在上面而被清除掉。若此法无效,须到医院请医生处理。

治疗小儿中耳炎的用药注意事项

在临床工作中经常会遇到小儿中耳炎治疗反反复复久治不愈的病例,究其原因是家长没有给孩子坚持用药,往往是一看到症状好转,如耳朵不流脓了,或者孩子不叫耳朵痛了,便以为病好了,马上停药,很容易造成治疗不彻底。耳朵不流脓了并不表明中耳炎治愈了,这只是暂时的干耳现象。因为穿孔鼓膜的修复和上皮化需要相当长的时间。鼓膜穿孔,中耳就失去屏障作用,若遇到感冒、耳朵进水或不坚持滴药,就很容易复发。耳朵不痛了,也不能表明中耳炎痊愈了,有时病情反而是加重了。因为小儿的痛阈一般较成人高,再加上儿童年龄小对事物的判断能力相对较差,白天小孩在玩时注意力分散,即便有疼痛也不易感觉出来,晚上由于小孩白天玩累了,轻微的疼痛(在成人来说也许是很痛的感觉)很难把他(她)痛醒。当小孩的耳膜穿孔后疼痛更会减轻,原因在于中耳炎引起的痛疼主要是中耳积液积脓,中耳鼓室压力增加引起的,当耳膜穿孔后中耳鼓室压力减轻,疼痛自然就减轻了。因此小儿中耳炎的治疗贵在坚持用药,不要因为症状稍有好转便轻易停药。由于小儿中耳炎的治疗需要正确辨证,且致病原因较为繁杂,如果孩子出现相关症状,千万不要病急乱投医 。

小儿中耳炎治愈率是多少

一、小儿中耳炎-手术治疗

1、鼓室成形技术。

2、鼓膜成型术是一种可以治疗中耳病灶和重建鼓室传音结构的手术,目的是清除病灶,并修复鼓膜及重建听骨链,以达到提高听力的目的。此疗法治疗中耳炎在临床上取得很好的治疗效果,为耳病患者带来了健康福音,获得了众多治愈患者的高度好评。

二、小儿中耳炎-护理

1、给宝宝洗澡、洗头时,因宝宝不合作导致污水流入耳朵内发生感染。

2、给宝宝喂奶过急或奶嘴上的孔较大,使流入口内奶太快或太多,宝宝来不及吞咽而引起呛咳,使乳汁容易进入中耳发生感染。

家长给宝宝挖耳朵,不小心刺伤了耳内的皮肤粘膜而引起感染。小儿中耳炎的治疗,一是需要注意用药合理,包括用药方法和用药种类,二是如果需要手术需要尽早进行手术治疗。三是要注意中耳炎的保健,四是选择合适的医院进行检查治疗。目前该病的治愈率为95%左右。

小心宝宝因感冒患中耳炎

中耳炎是小儿感冒最常见的并发症,季节交替时也是婴幼儿感冒高发季,因此这个时节中耳炎与急性中耳炎的发生率也会随之迅速上升。有宝宝的家庭须要特别注意:两岁前尤其是半岁内的婴幼儿是高危人群,因为婴幼儿不会说话不能表达,此病常常被粗心的家长忽视,等到发现时往往已经比较严重。

宝宝感冒为什么会引发中耳炎呢?吴医生说,由于儿童尚未发育完全,其咽鼓管相对短、平、粗,上呼吸道感染的致病菌更加容易通过咽鼓管进入中耳,引发中耳炎。急性中耳炎如果不及时治疗,将会导致孩子听力下降甚至耳聋,加之婴幼儿正处于学习语言的关键时期,听力下降对其认知和心智成长也大大不利。中耳炎甚至会引发脑脓肿、脑膜炎等并发症,危及生命。在孩子感冒发烧后,作为家长就要警惕中耳炎的发生,尤其是的婴幼儿,当他们出现持续低烧或突发高烧、抓弄耳朵等症状时,应及时带其到医院检查。

除了感冒会引发中耳炎,生活中还有很多容易被家长忽视的情况一样会诱发宝宝罹患中耳炎。吴兴香提醒,家长要提防小孩自己用手指或异物塞入外耳道导致中耳炎;日常的掏耳朵,家长如果不正确地挖耳、用力过大或使用掏耳勺、指甲、火柴棒等刺激到外耳道感染也会引发宝宝中耳炎;孩子感冒了,家长要针对性地帮孩子保护耳朵,比如用温热毛巾敷鼻子以减轻鼻塞;睡觉时将孩子的头垫高一些(1岁以下垫高婴儿床的床头即可),防止鼻腔内的黏液流到咽鼓管内,擤鼻涕时不要同时捏住两个鼻孔。最容易忽视也最应该重视的是,哺乳期的妈妈给喂奶姿势要正确,不要让宝宝平躺着吃奶,喂奶时不要太多、太急,防止小孩发生呕奶、呛奶,污染咽鼓管。

小儿中耳炎的危害

1、伤害听力

慢性小儿中耳炎(小儿中耳炎),如果宝宝反复发生耳部感染,可能造成咽鼓管损伤。耳部感染时,宝宝的听力也可能会暂时损失。

2、耳朵流脓

耳朵流脓,除了急性小儿中耳炎,也有可能是外耳道炎。发现孩子耳朵流出分泌物,要立即去耳鼻喉科就诊。和耳朵直接接触的枕头、床单要及时清洗,保持清洁,否则耳朵里流出的脓会引起皮肤的炎症。不要用棉花棍伸到宝宝的耳朵里面去擦,以免损伤宝宝的外耳道皮肤甚至鼓膜,使病情变得更严重。

3、病情反复

小儿中耳炎和体质有一定的关系。体质不一样,感染的风险也不同。反复感染小儿中耳炎的孩子,自身的免疫力比较弱。另外,小儿中耳炎易发、易反复,与家里有人吸烟、治疗不彻底也有很大关系。所以,孩子小儿中耳炎反复发作,家里人最好不要抽烟,而且一定要坚持到完全治愈后,经过医生确认才能停止治疗。

预防小儿中耳炎

1、注意保持宝宝耳廓和外耳道的清洁和干燥,在给宝宝洗头、洗澡时,家长要尽量避免外耳道进水,或在每次洗澡后,用婴儿专用细棉棒,轻轻将耳廓和耳朵擦拭干净。

2、避免意外伤害,切莫让宝宝将细小物品如豆类、小珠子等塞入耳内,以免造成外耳道黏膜损伤、感染。儿童喜欢活动、逗闹,不小心碰伤耳道,会引起感染,严重者也可引起中耳炎。

3、游泳时也应小心,游泳后要及时让耳内的水流出,可以侧头单脚跳动促使水流出,用棉签吸干水分,患有慢性中耳炎的人,尤其是耳膜有穿孔者不宜游泳,因为耳膜穿孔后,流入耳道的水可以直接通过穿孔进入中耳,导致中耳炎。

4、饮食上应多食新鲜蔬菜水果,忌食辛辣刺激食品,如姜、酒、羊肉、辣椒等,不要服热性补药,如人参、肉桂、鹿茸等。

5、应加强体育锻炼,增强体质,如果有鼻涕,父母一定要教会孩子正确的擤鼻涕方法,不能同时压闭两只鼻孔,应交叉单侧擤鼻,即压住一边鼻孔擤另一边;同时擤鼻涕要温和,不要用力过猛。

6、不要随意给宝宝挖耳屎(医学名词:耵聍),宝宝外耳道有耵聍腺,正常情况下每天都在不断地分泌耵聍,随着宝宝的吞咽和咀嚼运动,多数都可自行排出,无需特殊处理。

7、要积极防治传染性疾病,麻疹、流脑、乙脑、腮腺炎等都可能导致宝宝患中耳炎,造成听力下降。

急性喉炎有哪些急救措施

需要提醒的是,由于小儿得急性喉炎要比成人凶险得多,若不及时诊治,重度者得做气管切开手术,甚至危及生命。因此家长要注意观察孩子,若发现孩子突然声嘶、异常咳嗽要尽量使其安静休息、减少哭闹并及时到医院就诊。

得了小儿喉炎,需要让宝宝充分休息、多饮水。若体温超过38℃应及时采用物理方法降温,如用温湿毛巾擦敷额头,体温超过38.5℃度时,可适当服用退热剂。但需要提醒的是,不要滥用抗生素。一般情况下没有中耳炎、肺炎等并发症,不主张用抗生素。

而要预防小儿喉炎,就应该从增强小儿体质着手。平时要多带宝宝进行户外活动,增强体质。注意天气变化,及时为宝宝增减衣服,在感冒流行季节少去公共场所等也可起到预防作用。

小儿患上中耳炎的注意事项

虽然中耳炎好发于儿童,对儿童造成很大伤害,但是只要及早进行治疗,小儿中耳炎比成人中耳炎更容易治愈。在小儿中耳炎治疗过程中,有一些事项是需要多加注意的。小儿患上中耳炎应注意哪些?接下来就由耳鼻喉权威医院的专家为大家详细介绍这方面的内容。

小儿患上中耳炎应注意以下几点:

1、减少儿童急性中耳炎的发病机会

不要卧位给孩子喂奶;喂奶后将小儿抱起。以便胃内空气排出;清洗外耳道时,要将耳廓向后下方牵拉,同时将耳屏想前方推,棉签动作要轻,不要向上方挑动;积极治疗感冒、鼻炎、咽炎、扁桃体炎等邻近的炎症。

2、饮食注意

婴儿已母乳或者牛奶为主。进食清淡易消化的流质或者半流质食物。以免反复咀嚼带来的耳痛。

3、注意休息

急性中耳炎的患儿应当安静休息。年龄小的婴幼儿也要尽量减少搬动,以减轻耳痛。如果化脓、鼓膜穿孔,应当患侧耳朵朝下侧卧,以便耳内脓液流出。应当遵照医嘱按时按量给药。鼓膜穿孔后应经常用棉花、纱布将耳道内的脓液擦净。

2、积极治疗

一旦儿童中耳炎病情确定,应及早进行治疗。

小儿患上中耳炎应注意哪些?相信通过以上对小儿中耳炎治疗注意事项的介绍,大家已经有所了解。在此专家提醒,小儿患上中耳炎,家长们应积极带其到医院进行治疗,以免耽误最佳治疗时机。

小儿鼻炎的症状 建议

家长要学会为小儿擤鼻涕的正确方法,一般人习惯用手绢或纸巾捏着孩子的双鼻孔擤鼻涕,这样会造成鼻涕倒流进鼻窦或中耳使细菌感染。

鼻窦中耳患上鼻窦炎中耳炎正确的方法是,分别堵住一侧鼻孔一个一个地把鼻涕擤干净,多饮白开水和果汁使鼻分泌物软化减少呼吸道分泌物的堵塞。

最后,鼻炎与感冒关系密切,要预防鼻炎的发生就要预防感冒,感冒后及时治疗,建议同学们多加强锻炼,平时多喝水,纠正挖鼻孔等危害鼻子健康的习惯。

相关推荐

小儿中耳炎怎样治疗

中耳炎一般发生于8岁以下的儿童,主会在感冒或咽喉感染等引发的并发症,中耳炎分为急性中耳炎和慢性中耳炎,由于中耳炎会影响孩子的听力问题,所以家长们一定多加注意,那小儿中耳炎怎样治疗呢?下面我们来听听专家的介绍吧。 专家介绍说一般在急性期耳朵疼的时候,局部有点耳朵的药。苯酚甘油这样的药有止痛消炎的作用。中耳炎往往是上呼吸道炎症作用的,鼻子的局部用药也管事。 刚才说到只是急性的中耳炎,有的孩子上来就表现为慢性的分泌性中耳炎,什么原因引起的呢?这个孩子有鼻窦炎,慢性的鼻炎,或者有咽部的扁桃体肥大。孩子可能晚上

诱发小儿分泌性中耳炎的4种因素

1、咽鼓管功能不良:咽鼓管具有调节鼓室内气压、清洁防御、防声等功能,小儿咽鼓管功能不良,软骨部较柔弱,不能自行开放,咽鼓管位置低、平,管腔短、粗,尤其新生儿,卧位吸吮乳汁时候易引起呛咳,使乳汁误入中耳,引起分泌性中耳炎。 2、感染:小儿易感染多种疾病,如扁桃体感染后水肿、增生,易堵塞咽鼓管咽部开口;感染细菌或病毒后小儿腺样体内存留细菌和病毒,可直接或间接引起中耳感染,造成分泌性中耳炎。 3、免疫力低下:小儿中枢神经正处在发育阶段,调节机能较差,免疫力低下,易患上呼吸道疾病,进而影响咽鼓管功能,易诱发分泌性

中耳炎会导致耳朵聋吗

中耳炎不治疗或者治疗不彻底的话,对听力影响较大,特别是小儿中耳炎治疗不当的话,除了会影响听力还会影响语言的发育,主是听人的信息,经大脑综合分析后,产生的语言反馈现象。有人统计,小儿中耳炎如果在发病1周内开始治疗者,只有6%的婴儿影响听力,如果发病3周以后在治疗的,30%的患儿影响听力。如果发病第1次就彻底治愈,以后不再复发者,听力损伤较轻,如果反复发作者,50%会出现听力障碍。 中耳炎导致的耳聋多数是传导性耳聋,程度有轻有重,而且很多治疗中耳炎的药物也对听力有损伤。

小儿中耳炎如何预防

一、注意休息:保证睡眠时间和睡眠质量,坚持锻炼身体,增强身体的抵抗力。 二、预防感冒:预防感冒是预防中耳炎的基础,若不慎感冒应及时治疗。在感冒期间鼻腔内的分泌物会增多,此时不可用手捏紧鼻孔擤鼻涕,因为这样可增加鼻和咽部的压力,使鼻涕和细菌通过耳咽管进入中耳,感染中耳炎。 三、游泳时注意耳部卫生和保持耳部干燥:游泳时选择干净的游泳池,不在肮脏的水域游泳。若不慎将水流进耳朵里,应及时吹干耳朵,将外耳向上及向外拉,使耳道伸直。让吹风机距离耳朵5—10厘米之远,向耳内吹。以暖风或冷风吹30秒。如此可以消除细菌及

儿童中耳炎怎么治疗

药物疗法不可取: 药物疗法主是通过抗菌、排脓、消肿以达到缩小穿孔的目的,但是单纯的药物治疗很难实现穿孔的愈合,并且难以根治中耳炎,极易复发。应配合相关的疗法。很多患者感觉中耳炎反复发作、迁延不愈,其主原因是药物治疗不能彻底清除炎性圌病灶,鼓膜未修复导致中耳鼓室进水、继发炎症,单纯的使用药物很难彻底治愈小儿中耳炎。 偏方疗法具有危险性,慎用 偏方治病历来为一些人所称道,但是,有的人专爱用偏方治病,到处打听,拿来就用,用了一个又一个,病不但没有治好,反而更加重了。对于我国民间流传的中耳炎偏方,应科学地分析

小儿中耳炎的症状与治疗介绍

小儿中耳炎的症状 1、早期:小儿表现为精神不振、食欲减退,出现耳鸣、耳内不适等(小儿不会表达),但耳部的难受会影响宝宝玩耍和睡眠。医生在此期检查可发现有耳膜(医学上称鼓膜)内陷,中耳内有积液。 2、进展期:表现为发高烧,体温可达39℃~40℃,小儿哭闹不安、听力下降和耳痛,同时伴有恶心、呕吐、腹泻等消化道症状。这些表现类似感冒或肠炎,极容易被忽视或误诊。检查后可发现耳膜充血、听骨红肿、外凸。 3、高峰期:小儿高烧、拒食,严重者面色发灰、波动性耳鸣、听力下降和耳痛向四周放射。检查可发现耳膜外凸,中耳内积脓。

如何预防孩子中暑

幼儿中暑后家长应该采取紧急措施缓解小儿中暑的情况,而且还需注意小儿中暑后的饮食禁忌,避免走进小儿中暑的饮食误区,加重小儿中暑的情况。这些都是幼儿中暑的事后处理,同时我们的家长还应该了解事前规避,也就是说学会如何预防幼儿中暑。 预防幼儿中暑可以从避免引起小儿中暑的主原因来入手,也就是说只爸妈在日常生活中多加注意,适当给宝宝增减衣物、给宝宝补充足够的水分以及让宝宝避免在热环境下活动时间过长,注意纳凉,就能有效预防小儿中暑。 其中预防中暑合理饮水。预防中暑药鼓励孩子活动多时鼓励他们多饮水,可以饮用少量

家长如何护理小儿中耳炎

中耳发炎就是中耳炎,是由于中耳内发生了细菌感染,故医学上全称是“急性化脓性中耳炎”。是孩子发生耳痛的一种常见病因。中耳炎,又称“耳朵底子”,发起病来,使人头脑涨痛,有时还从耳内流出脓水。虽不是大病,但给人带来无尽的痛苦。家长应该对孩子的日常护理加以重视。 一、注意事项 1、飞机起飞或下降时,可吃零食,使用吞咽、软腭运动、下颌活动等动作来减少得病机会。 2、得病后,可以做自我耳咽管吹张术,不拘时间和次数。 3、尽量多休息,保持周围环境的安静。 4、保持情绪稳定,并注意按时服药。 5、如有鼓膜损伤,则注意保

喉炎窒息怎么办呢

小宝宝身体抵抗力比较差,出现疾病是在所难免的,而作为家长,了解一些宝宝常见病的紧急处理办法是非常的有必的,这样不至于在宝宝出现了问题后,手忙脚乱。有些小宝宝可能会患有急性的喉炎,这样疾病非常的严重,可能会引起窒息,如果治疗不及时可能会危及到生命。那么,当家中的小宝宝出现了喉炎应该怎么办呢? 宝宝得了急性喉炎,需积极控制感染,并加用皮质激素能使喉头水肿很快消退,保持呼吸道通畅。同时让患儿安静,避免烦躁哭闹,让声带休息。 需提醒的是,由于小儿得急性喉炎比成人凶险得多,若不及时诊治,重度者得做气管切开手

春季小儿感冒高发当心感染中耳炎

预防中耳炎首先预防感冒 回春以后,天气乍暖还寒,阴晴不定,不少小孩也因此患上流行性感冒。同时,中耳炎的发病率也在同步上升。临床数据显示,在感染急性中耳炎的小孩中,有八成以上是由感冒引起的。 中耳炎是一种累及中耳全部或部分结构的炎性病变,可分为非化脓性及化脓性两大类。常见症状有耳痛、流脓、听力下降、发热、呕吐、烦躁、食欲减退等。那么,感冒为何易引发中耳炎呢? 张孝文教授解释,人的咽鼓管连接中耳和咽部,当上呼吸道感染时,致病微生物便可通过咽鼓管进入中耳,从而诱发中耳炎。由于儿童免疫系统尚未发育完全,抵抗力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