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个方法帮你开启宝宝的语言模式
五个方法帮你开启宝宝的语言模式
训练宝宝说话之父母需要耐心,多教几遍
小孩子的智力都是等待着我们去开发的。相信很多的爸爸妈妈们都知道在教育孩子方面,最需要的就是耐心。孩子长大的过程中,需要了解和学习很多日常生活中的常识。这些基本的常识学习还是需要父母必备一定的耐心。在教孩子说话的时候,父母得用十足的耐心去陈述物品的名称或者是一个新的名词。孩子在听第一遍的时候也许没有听懂,不过在听第五遍的时候也许就记住了。在最开始的时候一般是教孩子对长辈的称呼,学会叫爸爸妈妈,学会叫阿姨等。
训练宝宝说话之创造良好语言环境
我们都知道自己处于一个陌生的语言环境之后,日子久了自己也会一点这种曾经的陌生语言。就像是到了外国之后,更容易学习英文一样。当我们要开启宝宝的语言智力的时候,就需要让孩子处于一个良好的语言学习环境。父母得多教孩子讲话,教孩子一些动物的叫声。让孩子熟悉这个语言环境,耳濡目染就是一种非常好的学习方式。孩子多听就能够熟悉这些语言,久了就学会了。
训练宝宝说话之父母得学会提问
我们在训练宝宝说话的时候,就得在日常生活中经常提问孩子,让孩子多回答一些问题。这样小孩子就会说一些话了。比如,我们看到小狗的时候,就可以问宝宝那是什么动物,它的叫声是什么等。这种询问的方式是能够激发宝宝的思维能力以及记忆力,从而开发宝宝的语言智力,对于孩子的说话能力的发展有很大的作用。父母多提前,孩子就会多思考。这样就间接的扩充了孩子的知识面,让宝宝了解更多的常识。
训练宝宝说话之教孩子多唱
儿歌几乎是每个孩子的最爱。很多的孩子都想要听听儿歌,儿歌能够激发孩子的语言智力,这是不可否认的。孩子喜欢儿歌欢快的曲调,还喜欢学着唱儿歌。这是由于儿歌是比较简单的,很容易被学会。孩子多唱一些儿歌也是能够间接的训练孩子的说话能力。儿歌很多都是益智的歌曲,歌曲的内容也是非常有教育意义的。因此,让宝宝多唱一些儿歌,对于孩子有非常大的教育作用。
训练宝宝说话之多鼓励孩子
孩子最需要的就是赞赏以及鼓励。孩子需要学习的知识很多,这些知识的学习都是需要一定的支持和鼓励的。父母在教孩子讲话的时候,宝宝难免会学得很慢,刚开始也会学不好。我们得学会鼓励孩子,让宝宝有动力去学习。
如何应对宝宝不会说话
1、及早干预,可到像东方启音这样的正规言语机构咨询了解
2、针对不会运用发音器官和口肌力量薄弱的宝宝可进行口肌的训练,在家可多进行喂吃训练等。
3、多与宝宝讲话,多陪宝宝玩,建立互动表达。
4、改变家庭教养模式,给予宝宝说话的机会。
导致宝宝说话晚或不会说话的原因有很多,家长应该重视,及时带宝宝去医院诊断并咨询言语治疗师的意见,按照言语治疗师的训练计划,除了在言语治疗课上进行训练,还要积极配合在家进行训练。
宝宝学说话最重要的一年
1-2岁是语言发育重要时期,在享受TA学说话带来的小乐趣的同时,我们要怎样做才能更好地帮助宝宝学说话呢?
12到18个月
这时候的宝宝,能理解大人说的简单话语,但还不具备口头表达自己情感的语言和记忆能力。开始慢慢地积累自己的词汇了。
你可以怎么做?
重复重复再重复
研究人员发现,在孩子从父母以及其TA照护者处听到的词汇量与孩子的智商和学习成绩之间存在密切关系。TA听你说得多,慢慢地也会自己尝试说,并且会学会越来越多词了,总之,你不停叨叨叨就对了。比如,走在路上可以指着路过的车辆跟宝宝说,“这是小汽车,那是出租车,那是公交车,那是红绿灯……”不停重复,没准某次再遇到的时候宝宝就说出来了!
美赞臣温馨提示:不要太及时回应宝宝的需求
即便知道宝宝想要做什么,也要假装不知道,尽量引导宝宝尽量自己开口。如,“你是想要苹果还是草莓?”如果是宝宝不熟悉的词语,你也可以慢慢说出来,多重复1-2遍。
语速慢,发音标准
宝宝毕竟还在语言学习的初始阶段,所以要配合TA的速度,尽量说慢点。说新词的时候,可以让宝宝看到你说话的嘴型,让TA更好地模仿。
跟宝宝交流时不要说生僻的词语,用简单的字词和短句,更有利于宝宝理解和学习。而且发音要标准,少用儿化音,少用方言。
动词、名词结合
可以跟宝宝说些简单的动词、名词结合的句子,比如“踢球”、“端碗”、“伸手”等,以后有助于词汇慢慢扩充。
18到24个月
这个阶段的宝宝进入了词汇爆炸期,能从语言交流中飞快地扩充词汇量,还会逐渐使用代名词,甚至会尝试说出一些短语、短句子了。
你可以怎么做?
赞臣温馨提示:多跟宝宝“对话式”交流
可能前一个阶段以你“解说”为主,但到了这个阶段,你就不要光顾自己说了,多留点时间给宝宝进行反馈,形成良好的交流氛围,也可以多用问答式来启发宝宝多说话。
比如“这辆是什么车?”“它是什么颜色的呢?”“宝宝喜欢这辆车还是喜欢那辆车?”
同时给出多个指令
可以尝试让宝宝帮你做一些简单的事情,让TA同时接受多个简单的指令,来提高语言理解能力。比如,“可以去冰箱旁边,拿一个香蕉给爸爸吗?”
少玩手机,多亲子阅读
关掉电视,放下手机,多跟宝宝进行一些亲子阅读吧。在讲故事、听故事的过程中,宝宝可以学到更多的词汇以及句子的表达,可能会有意想不到的收获哦!
其实在这个年龄段,每个宝宝在语言能力方面的差异很大,有的只依赖几个常用单词来表达,而有的宝宝叽叽喳喳地说很多句子,这都是正常的。妈妈们请不要太心急,也不要老跟“别人家的孩子”比,跟宝宝多多交流,让宝宝保持愉快的情绪,在轻松愉悦充满爱的气氛中学说话,也会事半功倍哦!
在这个阶段,宝宝大脑还会不断发育,宝宝每一次讲话,都会使都神经连接进一步强化。因此,给宝宝大脑提供足够的脑黄金DHA是非常重要的哦!宝宝每日的DHA摄入量达到国际权威推荐水平,有利于又快又好地学习语言。根据欧洲食品安全局(EFSA)和中国营养学会(CNS)权威推荐,1-3岁幼儿DHA的每日摄入量为100mg。每日3杯美赞臣铂睿 3段配方奶(按奶粉罐上的哺喂表进行冲调),即可为1岁以上宝宝提供75mg的DHA,加上宝宝每日摄入一些含DHA食物(例如1个鸡蛋△),即可轻松达到100毫克/天,助力小脑袋多方面发展。
宝宝学习语言的年龄阶段有哪些
0-1岁:是咿呀学语和语言辞汇的储备阶段。到孩子8个月时这种发声练习达到高峰,并会改变音量和音词以模仿真正的语言,比如:BABA'MAMA….. 如何帮助宝宝:爸爸妈妈可以读书给宝宝听,平时做事的时候也可以告诉他,如“妈妈在给你洗衣服”,总之给他储备多多的语言信息,宝宝会逐渐理解每句话的含义。
1-2岁:这时期的语言特色是说单字句,能用手势、表情辅助语言来表达需要;会学小羊“咩咩”叫,还喜欢问:“这叫什么?那是什么?”如何帮助宝宝:爸爸妈妈要满足宝宝的好奇心,多和他交流,和他做一些语言游戏,比如:向宝宝提问卡片上图画的名字是什么。
2-3岁:由能说短句逐渐变为会使用复杂句,喜欢提问。如何帮助宝宝:这时应该给孩子一个交流的语言环境,鼓励孩子用长句表达自己。当他想要饼干时,你可以放慢语速问他:“你要吃饼干吗?”宝宝也会模仿爸爸妈妈,逐渐使用完整的句子。但不要经常打断孩子,或者使用“你是想说……”来抢孩子的话头。
3-6岁:说话流利,会用非常丰富的词类,并能从成人的言谈中发现语法关系,修正自己错误的暂时性的语法,逐渐形成真正的语言。如何帮助宝宝:这时可以丰富宝宝的语言环境,让宝宝学习外语或方言,扩展他的语言能力。
语言敏感期的7个小秘密
还记得第一次听到宝宝叫“爸爸妈妈”的感觉吗?那稚嫩的叫声,一定让初为父母的你心花怒放。这第一声“爸爸妈妈”,意味着宝宝开始步入语言敏感期,也让我们陷入思考:如何陪伴宝贝度过这段牙牙学语的时光?一起来探索语言敏感期的小秘密吧!当你为宝宝每天的语言进步而感到欣喜的时候,你是否知道,他到底是怎么学会的呢?他到底有着怎样惊人的语言能力?
语言准备阶段:宝宝非同寻常的语音辨别力
当宝宝还在妈妈怀里的时候,就已经开始学习语言了。有研究发现,宝宝出生后没多久,就能辨别不同的声音,尤其喜欢妈妈的声音。除了对说话人的声音敏感之外,宝宝还具有成人所不及的对细微的语音差别的敏感性。比如说大约4个月的宝宝能分辨不同国家的语音,而这对于成人来说是很困难的。所以,别以为刚出生的宝宝听不懂你在说什么,其实他对语言的辨识能力比大人都厉害。母亲温柔的话语声和及时的回应,能很好地安抚宝宝的情绪,也能帮助宝宝慢慢建立良好的沟通模式,帮助宝宝为语言发展做好准备。
大约4个月之后,宝宝进入了咿呀发声的阶段。一开始他发出咿咿呀呀的无意义音节,像让你欣喜若狂的“papa”、“mama”或许都是宝宝的无心之作。之后,宝宝发出的声音才开始有一定的含义。这时候,妈妈也会情不自禁地和宝宝开始一场“无意义”的对话——事实上,这样的对话格外有意义。这些“对话游戏”能很好地开启宝宝的语言爆发力。
语言爆发阶段:宝宝厚积薄发的词汇爆发力
除了最初的“爸爸妈妈”,你有没有留意过宝宝最早会说的是哪些词?无论如何,宝宝在不经意间蹦出的那些词语恐怕都会让我们惊喜一把。大约在1周岁左右,宝宝能说出第一批词语了。从“爸爸妈妈”到“球”、“汽车”等心爱的玩具,或者“不要”、“抱抱”等配合动作的用词。
除了会说些简单的词语,宝宝能理解的词语远远多于他会说的词。研究表明,在语言发展中理解先于表达,即宝宝听话、懂话比说话要早得多。比如当大人说到某个词时,宝宝就会看向对应的物体,表明他知道你在说什么了。更为神奇的是,宝宝能“推测”出词的意思。比如当宝宝面前有他熟悉的物体,“汽车”、“球”,还有一个新的宝宝没见过的玩具。然后当妈妈说“音乐盒在哪里”时,宝宝十有八九能知道那新玩具叫做“音乐盒”。
也许正是这种词汇的理解和推测能力,让宝宝在1岁半之后进入了神奇的“词汇爆发期”。这时候,宝宝能理解的词语和句子越来越多,几乎每天都会蹦出新词句来。2岁以后,宝宝会说自己创造的三四个词的“电报语”和短句。到三四岁的时候,宝宝已经能很好地理解大人的说话意思,他甚至可以跟你讨价还价,自如地表达自己的要求了。
宝宝说话晚怎么办
常常有妈妈说,自家宝宝不太会说话,看到不少同龄的宝宝“能说会道”,特别着急。
1岁半到2岁的时候是词汇爆发期,宝宝在此阶段的话明显多了起来。不过,每个宝宝都有自己的语言发展轨迹,个体差异很明显,说话晚的宝宝也是有的,不必过于焦虑。家长也要注意分辨,宝宝能不能理解并执行你的指令?如果可以,表明宝宝对话语的理解没有问题,可能只是缺少表达的训练和机会。另外,生活在多种方言或外语环境中的宝宝可能比单一语言环境中的宝宝说话晚。无论如何,家长要多和宝宝说说话,多给他说话的机会,切忌消极的心理暗示。最后,要及时带宝宝去医院做必要的筛查,排除听力、发音器官等生理原因以及语言发展障碍和自闭症的可能性。
要不要让宝宝学外语
越来越多的家长希望宝宝在小时候就开始学外语,低龄化的英语培训学校也是鳞次栉比。“不能让宝宝输在起跑线上”的口号让家长们倍感压力,到底要不要给宝宝学英语,什么时候开始学比较好?
有研究发现,双语学习对于宝宝的认知能力发展有很好的作用。不过这样的研究结果并不足以说明可以毫无顾忌地让宝宝学外语。双语宝宝一般都在自然的双语环境中习得两种语言的,在什么条件下学外语比学不学外语更为重要,如果不能给宝宝提供自然的双语学习环境,那么外语学习不仅不能促进宝宝的语言发展,反而会适得其反,影响宝宝母语的学习。所以,最好是先学好母语,然后再学习外语。
为宝宝提供相对稳定和自然的语言环境
现在的宝宝生活在一个丰富多彩的环境中,有爷爷奶奶外公外婆的轮番照料,也有高科技的电子产品陪伴着长大,不过这样的环境却给宝宝的语言发展带来挑战。长辈们的方言,再加上普通话甚至外语,显然增加了语言学习的难度。尽管宝宝有着神奇的语言学习能力,但多语言的环境还是会带来不小的压力,造成“说话晚”的现象。
另外,有时候家长为了省时省力,常将教宝宝说话的任务交给了iPad或是电视机。诚然,动画片或是“汤姆猫”确实很受宝宝喜欢,但是这些对于宝宝的语言发展能起到多大的作用却存在着争议。不敢说这对于宝宝的语言发展没有一丝作用,但这样的学习方式是远不及家长自己坐下来陪宝宝聊天的效果好。因为宝宝在学习语言的时候,来自成人的回应和互动是非常重要的,语言交流不仅仅是说话,还有很多肢体的,甚至情感的交流,这些都不是“汤姆猫”可以提供的。
及时回应宝宝,多和宝宝说话
有没有和宝宝玩过“对话”游戏?宝宝咿咿呀呀着,还兴奋地挥着小手,而你则耐心地听他说,或跟他讲话,他会用兴高采烈的表情回应。处于语言准备期的宝宝非常喜欢这样的“对话”,尽管事实上他并不清楚你在说什么,而你也不知道宝宝咿咿呀呀的意思,但这并不妨碍你们之间的亲子交流。对于宝宝来说,这是很好的语言学习机会。请多些耐心陪着宝宝“说说话”。
除了“对话”游戏之外,宝宝还很喜欢一个“联合注意”的游戏。比如,当宝宝看着一个物体时,大人也可以跟着宝宝的注意一起看,或者是大人指着一个物体,让宝宝注意到,然后告诉宝宝这是什么。四五个月的宝宝就可以玩这样的游戏了,研究者把这个称为“联合注意活动”,他们发现经常参加联合注意活动的宝宝学说话比较早,词汇发展更快。在引导和回应宝宝的时候,我们可以用宝宝比较喜欢的“儿向语言”,语速要慢,尽量把每个字都说清楚,语言简洁,用词规范,语调有起伏。在生活中随时利用一切机会和宝宝多说话,给宝宝创造丰富的语言环境。
延迟满足宝宝,给他表达的机会
有些家长对宝宝的回应确实很及时,比如宝宝想要喝水时,只要看上一眼,家长就会把水杯送到他嘴边。宝宝不需要说话就能满足,当然是懒得张口了。这样的回应方式会损害宝宝说话的积极性。这时候,你要学会忍耐,引导宝宝用清晰的话语、完整的句子表达自己的意愿。也许宝宝还不能一下子准确地说清楚,也许你已经知道宝宝的意思,这时候也要请让他说完,千万不要剥夺宝宝说话的机会。再大一点的宝宝,则可以鼓励宝宝看图说话,或者讲故事,以游戏的方式激发宝宝的想象力,鼓励宝宝用自己的语言表达自己的想法。另外,可以多带宝宝走出家门,多参观不同的场所,多和同伴交流和游戏,这既是宝宝学习语言表达意愿的过程,也是学习人际交流的机会呢!
宝宝什么时候会说话
很多的父母当第一次听到宝宝开口叫自己的时候都会非常的激动,所以也想全面的去了解宝宝到底在什么时候才是真正的会说话,其实宝宝什么时候会说话直接关系到他的一个语言发展的过程问题,下面就一起去了解一下宝宝从出生到成长发出声音的整个过程,希望家长们都可以重视。
实际上宝宝在成长到一定阶段他自己就会具备这些说话的能力,而在这种情况下,家长也应该帮助宝宝,开发他的语言能力,这对于他今后的一个成长也是可以带来帮助的。
发出声音是人类特有的高级神经活动,宝宝从出生起,就开始不停地与大人传达讯息。人类出声阶段一般过程为:新生儿一出生就会哭闹,2个月发喉音,3-4个月能咿呀发音并能笑出声,5-6个月会发单音,7-9个月无意识的发双音如“爸爸妈妈”,10-12个月模仿成人动作,1-1.5 岁能说出物品及自己的名字。
宝宝开口说话的时间一般为9~12月时,这个时间是宝宝的学话阶段。宝宝开始模仿大人发音,开始把词和对应的事物联系起来,开始对词义产生理解。宝宝一岁半以前主要说的是一两个词,宝宝可能会用“帽帽”来表示“我要戴帽子”等等他想表达的意思。这些词虽然不能很好地表达宝宝的意思,而且音也发得不清楚,理解起来比较困难,但是都是宝宝说话的积累过度阶段。宝宝一岁半以后,说话时的词汇量明显增加,词类范围明显扩大,甚至可以说多个词组成的句子,虽然这些句子开始时很简单,但宝宝已经开始用句子来表达自己的意思,是很大的进步。
2~3岁是宝宝口头语言发展的关键期,这个时期宝宝学习口语非常快,且对学习说话充满渴望。在日常生活中,爸爸妈妈们应尽可能跟宝宝多说话、多交流。不要刻意用宝宝的说话方式去交流,爸爸妈妈与宝宝对话的发音及内容应该尽量准确、清晰,这是宝宝启蒙教育最重要的时刻,让孩子学会更准确的发音,也能更好培养宝宝逻辑性思维的发展。
教宝宝说话的实用妙招
尽早“对话”:不要等宝宝会说话了再和他对话,尽可能早甚至从一降生就可以和宝宝“对话”了,当然,这个对话更多是以非语言进行的,比如用心地记录和分辨宝宝哭闹的类型(饿、困、累、怕等各有各的哭法),并予以相应的回应和满足。当然,这需要慢慢摸索,不必期望自己一下子就成为孩子“肚子里的蛔虫”,如果宝宝对你的反应一时不理会,你可以耐心地等上一会儿或借助于眼神交流、身体接触等途径,使宝宝产生反应。此外,随着宝宝慢慢长大,宝宝的表达方式日趋丰富,开始发出各种各样的咿咿呀呀的声音,这时候模仿一下宝宝,它一定很开心。
只要我们满怀耐心和爱的关注,宝宝就会更自如、更固定的使用不同类型的方式和声音来传达不同的需求,从而和妈妈形成了一个初始的会话模式。这不仅是语言发展的高起点,也是孩子心理发育的高起点。
使用“妈妈语”:生活中,对于呀呀学语的宝宝,妈妈(或其他家人)和宝宝说话时,常常会不自觉地放慢语速、提高声调并采用夸张的语气说出或重复说出一些简短的词语或句子,这就是所谓的“妈妈语”.宝宝非常吃这一套,因为缓慢的语速、夸张的语气、高扬的声调和重复,是宝宝最容易理解的,可以使他更好地感受、学习语言。这不难理解,想像一下第一次和老外交流,我们的感受和需要就知道了。
“妈妈语”也更容易吸引宝宝的注意力。一旦宝宝被吸引,他就会逐渐地安静下来,注视着妈妈,并通过“咿咿呀呀”的声音、微笑的表情或其他身体语言来作回应。这种互动一方面是宝宝语言发育的上好土壤,一方面也利于增强亲子间的情感连结,促进亲子关系的顺利发展,为宝宝的人际交往打下基础。
做宝宝的“导游”: 宝宝是这个世界的“新客人”,即便是对洗澡、吃饭这些最基本的事情宝宝也莫名其妙,这时候需要我们做好宝宝的“导游”,比如用亲切的声音、变化的语调,跟宝宝讲他当前面对的事物和事情。比如对他说“宝宝在摇小铃铛”,“妈妈正给你换尿布呢”等。当宝宝开始离开妈妈或者正在做的事情,去看别人,看别的东西的时候,我们不要刻板的一定对孩子说我们想说的(如我们正在做的),而应该追随孩子的注意力,比如“你看到的是叔叔”,“那是一棵大树”等。这样自然、亲切的语言“导游”,对提高孩子语言能力非常有效,也很利于孩子的社会化发展。
成为“朗读者”:很多优秀家庭的实践证明,坚持给孩子朗读、多给孩子讲故事,从一开始就让孩子接触优秀的汉语而不是传统中的婴儿语,宝宝的语言能力可以发展到让人惊喜的程度。
宝宝天天在说话
宝宝天天在说话!以为刚出生的小宝宝只会用哭和笑来表达喜怒哀乐?其实,他们也有很多话要说呢!亲爱的爸爸妈妈,你们能听懂吗?来,静下心来,你听——
0-6个月的新生儿
新生的宝宝天生就具有说话的能力。
紧紧地搂抱着小宝宝和他说话,并且看着他是如何有趣地注视着你对着他说话时动着的嘴唇。那时的他也许甚至会努力张开嘴回应你。你带着轻柔的酷似唱歌的说话声能够引起小宝宝的注意,这样他的语言能力的启蒙就会从和你的目光的接触开始。
第一次发出声音
当小宝宝长到两个月或3个月的时候,他就可以第一次用言语做出表示了……
高兴时的咯咯声,用鼻子哼哼的声音,还有呢喃的咕咕声。很快你就可以听到小宝宝发出这样的声音,比如“啊”“哈”,然后你可以辨别到小宝宝通常首先发出这样的声音“m”,“b”,“p”,这时候的你如果简单地教教宝宝如何用舌与唇发出嘲笑声,这会让他开心得咯咯地笑起来的!
轮流讲话
宝宝还没掌握你说的语言?没关系,那你可以先学习他的。
如果你能够用小宝宝高兴时的咯咯声,呢喃的咕咕声来模仿着小宝宝说话,那一定会让他很开心的。你每次对着小宝宝说的时候,要有停顿,这样他也可以用同样的话来回应你。这种练习可以教会宝宝如何和别人在交谈中轮流讲话。
妈妈,再给我讲一遍吧
“反复”,是跟婴幼儿会话的不二法宝。
妈妈可以用这种尽可能多地和宝宝说话的方式来鼓励他说话,宝宝会很喜欢听的。如果你反复地给宝宝唱儿歌或者念短诗,这种不断的重复能够帮助宝宝学习话语,并且让他感受到语言很有趣。
6-12个月的小宝宝
小宝宝的理解力比语言表达能力要发育得快。
其实出生后不久,你聪明的小宝宝就开始辨别你说的话是什么意思了;五六个月的时候,当你叫宝宝名字时他就会以转动头的方式作为回答了。到小宝宝8个月或9个月大的时候,他能认识的话语达到20个。和小宝宝在一起聊天并且和他一块儿看书是帮助宝宝吸收新的话语并懂得话语意思的很好的方法。
手势语
6个月以后,小宝宝开始能够用手势、身体或四肢的动作来表达自己的想法了。
从小宝宝7个月大的时候起,如果小宝宝想要什么东西的话,他就会伸出手来。小宝宝9个月大的时候,他将会举起自己的手臂希望被抱起来。小宝宝10个月起就能够用点头或者摇头来回答简单的问题了。
第一次说的话
小宝宝的咿呀学语有着很好的效果。
小宝宝咿咿呀呀地发出声音听起来像是在说话了。小宝宝7个月或8个月大的时候,他能发出像“妈妈”、“爸爸”这样的声音来。你可以教小宝宝发出例如像鸭子一样“呷呷”的动物的声音,随后他就会尝试着去说。
嘴的重要性
你的小宝宝喜欢食物吗?
吃对于帮助小宝宝说话有很好的作用。大量的咀嚼加速语言表达能力的发展。在宝宝7个月左右的时候可以给他吃些可以手拿的食物,等小宝宝11或12个月大的时候他就不再流口水了,这是一个宝宝能够很好地控制自己的舌头、嘴和嘴唇的很好的信号。
12-18个月的宝宝
一旦你的小宝宝只能说一两个字的时候,你可不要感到惊奇,是不是宝宝的进步太慢了?你还有很多其他的事情让小宝宝做呢,例如让小宝宝学着走路。到18个月大的时候,小宝宝的词汇将能积累到50个,像“谢谢”“拜拜”这样的话是他最愿意说的。
说出不连贯的话
小宝宝不停地含混不清地说话,但你会听不懂。这是怎么回事?
别担心,他是在操练语言呢。仔细地去听他在说什么,观察他脸上的表情和他对你做的手势,你将会猜出他指的是什么意思。例如,他叫“妈妈”,意思可能是他需要妈妈或者是想让妈妈给他喂饭吃。一些词也许是宝宝自己编的词——当小宝宝看到一只狗的时候,如果他总是发出“woowoo”的声音,你就能猜出来他是什么意思!表扬小宝宝,这样他还会继续试着说话。
当小宝宝学说话缓慢时
也许小宝宝说话方面会很像他自己的父母。
研究表明,如果小宝宝的父母学说话很晚的话,小宝宝也会学说话很晚的。另外男孩子常常比女孩子学说话要晚一些。并且如果你的家人之间是同时有两种语言进行日常交流的话(譬如方言和普通话;譬如英语和普通话……),宝宝学起语言来可能要花更长的时间。不过别担心,宝宝不久就会把损失的时间补回来的。
学着说你讲的话
你亲爱的小宝宝很喜欢学习的。
把他带到他没有去过的地方(例如:操场上,公共汽车上,博物馆,农场)并且用简单的语言告诉小宝宝你们看到的事物。和小宝宝一同看图画书,给他讲简单的小故事,反复且抑扬顿挫地给小宝宝读诗。他从不会感到无聊的。尽管小宝宝还不能说出来听到的新词汇,但这种方法能够帮助他增强语言技能。
在宝宝18月之后
听起来奇怪?
请你记住,小宝宝说了什么是重要的,而不是他如何说的。所以如果宝宝发音不准,你也不要感到惊奇,绝大部分发音有误的问题将会自然解决的。与此同时,你可以通过告诉宝宝正确的发音来表明你能够听懂他的意思。
可爱的小宝宝出现语法错误了
小宝宝说话的时候,你会很容易地发现他说话时会出现语法错误。
不要指望他说话时不犯一丁点儿错误,现在只要让小宝宝自然地说出所有的话就行,包括说出有语法错误的话。
一对一地交流
蹒跚学步的小宝宝喜欢被关注。
所以你要拿出时间来和小宝宝说话,并且倾听他的声音,这样做会有很好的效果。研究表明,在这个年龄段的小宝宝,你只要用一天两次或者三次每次只需要15分钟的时间和宝宝说话、唱歌或者阅读,这样做不仅能够帮助提高小宝宝的发音技能,而且给小宝宝提供了一个学习读写的最好时机。这样一对一地交流,小宝宝可以学到东西的同时更能够让他快乐,并深切地感受到自己被爱着。
你会和宝宝一起玩角色扮演吗
专家认为,在角色扮演中,孩子的思维非常活跃,其表现与日常生活中所应有的行为相比,变得更加成熟、“伟大”。
对于孩子来说,事实与想像并没有太大的区别,角色扮演能进一步激发宝宝想像力,对右脑发展很有好处;模拟对话不仅能加深与妈妈的情感交流,还可刺激宝宝左脑的语言中枢;孩子的想象力如果能通过语言自然表达,将极大促进左右脑开发。正因为如此,角色游戏可以激发孩子的想像力。孩子通过模拟各种角色,会逐渐表现出所扮演角色的行为模式。如果他们经常扮演较自己年龄大的哥哥、姐姐、爸爸、妈妈等角色,自然会有更为成熟的思想和言行了。这就是角色游戏的教育功能。
而家长与宝宝一起玩角色扮演的游戏,则更有教育意义,同时,也更加有利于促进亲子交流。下面就推荐两个小游戏,家长可以和自己的宝宝一起玩一下。
游戏一:给外公外婆打电话。
“宝宝喜欢打电话,我要打给外公、外婆……还有外星人呢。”
1、妈妈可以帮助孩子一起制作一个电话本,记下宝宝想要打电话的每个对象,便于加深宝宝的记忆;
2、妈妈开始可以引导宝宝“快打电话给外婆,告诉她你今天做了些什么?”;
3、当宝宝按下数字键,开始打电话时,妈妈可模拟外婆的角色,与宝宝即兴对话;
4、妈妈可以继续启发宝宝,“还想打电话给谁啊?”,让宝宝自由发挥想像。
游戏二:“狼来了”故事表演。
给孩子读故事时,每次读完,和孩子一起把主要的情节表演出来,可以强化孩子对故事的理解、记忆和想像。比如“狼来了”的故事,孩子和成人分别扮演放羊的孩子和上当的大人,情节如下:
放羊娃大喊:“狼来了狼来了,快救命呀!”大人赶快出现,手中拎着“木棍”,叫着:“在哪里?在哪里?”放羊娃哈哈大笑:“你上当了!”大人不满地说:“怎么可以骗人呢。”走开了。过了一会儿,放羊娃又叫起来:“狼来了,狼来了,快来救我!”大人又急急忙忙赶到:“在哪里?在哪里?”放羊娃又哈哈大笑:“你又上当了!”大人非常不满地说:“你是个说谎的孩子!我再也不相信你的话了。”又走开了。这时一只大灰狼真的来了,放羊娃害怕极了,大声地喊叫:“狼来了,狼来了!”可是没有一个帮他,不一会儿他的小羊都被狼咬死了,放羊娃伤心地哭着。
表演结束后,问问孩子放羊娃骗人的行为对不对,为什么后来狼真的来了的时候,没有人帮他?教育孩子说谎骗人是不好的行为。
表演的情节不必拘泥,鼓励孩子多发挥想像,最好大人和孩子一起编故事,边编边演。
让宝宝从模仿走向独立
为了让孩子模仿好的榜样,健康地成长,家长应当牢记以下守则:
第一条,适当的角色和行为示范对孩子的成长非常重要。
第二条,孩子是面镜子,爸爸妈妈可以从孩子的身上看到自己的影子,所以在孩子面前要努力做个好榜样。
第三条,要鼓励孩子模仿好的行为,对孩子所模仿的不好的行为要加以制止。
第四条,对孩子在模仿过程中出现的自创动作,只要是对孩子和周围人无害的,不必干涉。说不定,未来的发明家就在你的身边。
如何引导不同年龄的宝宝模仿
孩子从一岁开始,就会主动地去模仿父母的动作和语言。父母从这个时候开始,就要注意自己地言行习惯,尽可以为孩子做一个好榜样。不过也不必尽求完美,因为孩子不只是模仿你而已。
孩子会走路以后,就会经常在户外走动,所看所闻也会丰富起来。对于好奇的人事,特别是喜欢的人,孩子都会主动去模仿,因为模仿是人类对于“喜欢”最原始的表达。这时,父母就不能用严厉的语言来命令孩子不要去模仿了,而是应该用商量和诱导的方式引导孩子去模仿好的方面。
爱模仿是孩子的天性,家长可以让孩子学学和模仿汽车和特种车辆的喇叭和报警声,各种小动物的叫声,它们的跑、走、飞和游的,如果孩子模仿不上来,家长可以给予正确引导。根据孩子的好奇来培养孩子的观察力和注意力,由孩子的好动、爱模仿来培养孩子的动作协调,以及灵敏的思维力和表达能力。
宝宝凡是喜欢模仿别人怎么办
3-6岁是幼儿智力开发的关键时期,也是幼儿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的关键时期。幼儿喜欢模仿,说明幼儿观察力比较强,喜欢获得别人的认同,但是如果宝宝事事都模仿,不喜欢自己动脑筋想问题,凡事没有主见,确实应该引起家长的关注了。虽然说3周岁的宝宝喜欢模仿,但同时他们又具有强烈的逆反心理,不喜欢被支配,总是追求独立自主,喜欢自我支配,按照自己的意愿办事。
如果宝宝喜欢盲目从众,胡乱模仿,就必须采取有效的措施来加以干预:
1、给宝宝讲模仿别人的坏处
爸爸妈妈可以告诉幼儿:凡事喜欢模仿别人,就会被别人瞧不起,认为不聪明、不能干,是个“跟屁虫”,这该多难为情啊。
2、鼓励宝宝动脑筋想办法
爸爸妈妈可以跟宝宝讲:“宝宝最聪明能干了!只要自己动脑筋想办法,肯定比他们想的更好!妈妈相信你是最棒的,你会干得更好!”
3、培养宝宝的独立思维能力
爸爸妈妈可以教给幼儿一些方法,想出一些点子、主意,开启宝宝思维的阀门,引导宝宝灵活地思考问题,并独立自主地解决问题。
孩子越早说话语言能力越强
从出生开始,宝宝就在不断地成长和发育,他们每时每刻都在发生着变化,或许只是我们没有注意到。研究表明,父母越早训练孩子与语言相关方面的技巧对孩子大脑中控制声音和语言区的发育越好,本文将为您介绍相关内容。
越早学说话宝宝语言能力越强
婴儿研究实验室的主任在一次新闻发布会中指出,“婴儿总是在不断的巡视着周围的环境以确认可能是语言的声音。这是他们的关键任务之一,因为4到7个月的宝宝,就开始建立起自己的前语言声音图。我们有意的去引导孩子的大脑去集中于某些感觉,对孩子的这些前语言声音图的形成是非常有意义的。”
研究者指出,“在这项研究中,我们会让孩子们集中于越来越复杂的声音模式,当孩子们感知到声音的轻微变化时就会得到奖励。当孩子们长大到7个月时,这些被训练的孩子相较于那些在早期没有接受类似的声音模式的训练的孩子,可以更加快速准确的感知出与语言相关的声音。”
研究结果显示,进行这种类型的训练对4个月的孩子来说是最理想的。“如果在宝宝自己已经开始学习发育这种技巧时去给孩子定型,这可以允许婴儿建立最适合自己的特殊的大脑网络连接。这对孩子以后要学习的任何语言都会奠定良好的基础。”研究者这样说到。
“我们可以把孩子们对语言的反应与成年人学开车进行相类似的比照。在开车时,你可能不会思考踩油门或是打方向盘这些细节,而你只是执行这些步骤。同样的,我们也希望孩子可以识别出任何一种与语言相关的声音。”
孩子很希望和别人去交流
综合以上内容,研究者指出,越早对孩子进行语言方面的锻炼就可以越早帮助孩子建立起大脑内语言区域与声音之间的联系,这对孩子的发育的影响是很重要的。并且研究者建议大家可以在孩子4个月左右的时候就有意识的训练孩子的听力,主动与孩子进行语言方面的交流。其实,孩子们是很希望和别人进行交流的,尽管他们还不能用语言正确的表达自己的感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