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的心理护理
糖尿病的心理护理
1、明确糖尿病是能被控制好的疾病,只要面对现实正视它,科学地对待它,血糖就会得到较好的控制,避免或延缓糖尿病并发症的发生与发展
2、精神放松。很多糖尿病患者常问医生:“我的病情严重吗?”我们可以肯定的回答:不论病情轻重,只要科学地对待它,千方百计把血糖降下来,疾病就不会往严重的方向发展。不论病情如何轻,如果听之任之,不认真规范地治疗,血糖控制不好,糖尿病的并发症会越来越多,越来越重,最后出现严重的、不可逆的后果。
3、不要存在错误观念。“能吃能喝不是病”这是一种错误观念,糖尿病就是能吃能喝,吃出来、喝出来的严重危害健康的疾病。尽管刚患糖尿病三五年很少致残或危及生命,但是一定要明白:从血糖升高的第一天起,糖尿病的并发症就开始了,一旦出现临床表现、功能障碍,治疗就十分困难。
4、培养有规律的生活节奏,建立新的生活规律。糖尿病患者由于自身的胰岛素分泌不足,不能适应生活中的各种变化,因而,血糖就会忽高忽低。如果把自己的生活起居、饮食、运动安排得非常有节奏、有规律,血糖就不会大幅度的变化。
5、加强体育锻炼和自我管理。糖尿病患者要加强体育锻炼,一方面提高机体的抵抗力,同时培养自己的自控能力。人们往往行为被限制以后会出现逆反心理,这是完全可以理解的,比如平常未必想起吃水果,现在得了糖尿病要限制吃水果,反倒特别想吃了,控制饮食、忌烟限酒是治疗糖尿病重要的方面,因此不要存在“偶尔抽一支烟没关系”、“多吃一次没关系”的侥幸心理,往往有一次就能出现第二次、第三次。
6、保持情绪稳定。情绪波动也会导致血糖升高。情绪的自控也是非常重要的,需要长期的磨练,只要时时刻刻有这种“自控意识”,一定会有收益。要避免家庭矛盾,不要大事小事就生气,要心胸开阔,大事多商量,小事不计较。任何人在工作中或生活上都不会一帆风顺,总会碰上不顺心的事,尤其是在评职称、涨工资、工作调动不顺利时更容易引起情绪的波动,而情绪的波动会引起血糖的波动,使糖尿病病情加重。把“身体健康”放在这些问题之上,对不顺心的事置之度外,对“名利”淡然处之,可以把对健康不利的因素减小到最低。
7、克服麻痹思想。随着患病时间的延长,自己对疾病重视的程度逐渐淡漠,饮食控制不严格,自我监测也不认真,“三天打鱼两天晒网”,药不按时吃,血糖也不查,甚至又像没得糖尿病时一样,一切顺其自然不管不顾,这样只能导致血糖的波动或升高,加速糖尿病并发症的发生。
8、生活丰富多彩。糖尿病患者要与人多交往,参加有益的活动,丰富多彩的生活会使人心情舒畅、精神愉快,解除对疾病的紧张与烦恼,有利于血糖的控制。与更多的人交往,尤其与糖尿病患者的交往,可以相互探讨控制糖尿病的经验、体会,相互鼓励,相互帮助。
9、 “麻烦”是病情的需要。糖尿病既要控制饮食、加强运动、按时服药,又要进行血糖、尿糖的监测等等,确实很“麻烦”。但是正因为有了这些“麻烦”才确保了病情的稳定。这些“麻烦”是控制病情的需要。糖尿病患者要克服“麻烦”心理,不要把治疗糖尿病的一些手段和方法看成“额外负担”。血糖控制不好,一旦并发症产生了,造成功能障碍、致盲、致残。到那时给自己带来的痛苦,给家属带来的负担,与现在需要做的事比较起来,现在的“麻烦”是微不足道的。
糖尿病患者的心理如何护理
有关对糖尿病人的心理护理,从中医角度讲应该从整体出发,观察病情,进行身心护理,以组织患者情绪生活为主要内容的一种护理方法。中医学认为,人有七情,即喜、怒、忧、思、悲、恐、惊,其太过则为病。不正常的心理状态在某些患者中,形成病理心理和病理生理之间的恶性循环,从而加大了情志为病的因素,因此减轻患者心理压力,减少“情志为病”的因素,则成为治疗糖尿病的关键之一。首先纠正患者对此病的错误认识,讲清楚糖尿病并非不治之症,以解除其精神压力,克服心理失衡状态,树立起战胜疾病的信心,积极配合治疗和护理,达到最佳效果。
除患糖尿病患者由于对糖尿病知识的缺乏,心理都会产生消极、疑惧、悲观等情绪,并希望医生、护士给予同情帮助,把自己的康复寄托在医生身上,常反复地询问自己的病情和治疗方案,十分注意医生的一举一动。基于患者的上述心理特征,医护人员态度要热情,优质服务,向患者主动诚恳地解释有关问题,要恰当说明病情,介绍糖尿病知识,增加患者自我调摄的能力。
糖尿病患者护理可以做一下几点
应该让患者多做户外活动带不要有疲惫感。适当的运动能使患者心情舒畅,并有利于葡萄糖的利用,降低血糖。因此,要根据疾病的需要及某些活动的可行性及有益性,向患者解释其所以然,使他们理解这些活动与适当的休息相结合,有助糖尿病的稳定,使他们从心理上接受这些安排,而达到配合治疗的目的。
糖尿病患者的饮食护理。有的患者不愿受饮食的限制,不知合理控制饮食也是一种治疗措施,因而不能自觉控制饮食,一感到饥饿就随意增加主副食。对此类患者一定要做好饮食治疗的心理护理,使他们了解饮食治疗的必要性,掌握自己的饮食规律,以持久地控制血糖。
保持糖尿病患者心情舒畅。例如:有些糖尿病患者,特别是老年糖尿病患者,常因为病程日久,缠绵难愈而背上思想包袱,抱有“难治好,死不了”的想法,在日常生活中随意进食,不按时服药,起居无规律,从而使病情加重,即使治疗方法正确及时,亦收不到好的效果。因此,医护人员及家属要关心爱护患者,使其正确认识和处理这些问题,积极排除干扰,安心配合医生治病。
对于长期住院的糖尿病患者,其心理变化很大。尤其病情较重的患者易产生悲观情绪,甚至产生轻生念头和行为;有的患者由于住院生活单调,情绪烦闷,常常造成一种难以言状的心理;有些患者在工作上是佼佼者,但离职时间一长,就易失去原来的心理平衡。因此,调整和组织好患者的情绪、生活,是心理护理的主要内容之一。
前列腺癌标准护理计划
1.心理护理根据患者对癌症的知情需要及个人对疾病的不同认识,我们采取不同的心理护理。一方面向患者详细介绍国内外此手术开展的动态及我院开展此手术的时间、经验和疗效;另一方面耐心细致地解答患者的疑问,及时做好患者术后康复的宣教指导,使其了解手术的目的、方法、术后效果及注意事项,使患者消除顾虑,树立信心,配合完成手术及术后的治疗。
2.了解患者全身各系统的情况对有心、脑、肺部疾病的患者应做详细的护理记录并积极治疗和预防。对有吸烟史的患者劝导其戒烟;对高龄患者指导其练习卧位排痰;对糖尿病患者指导患者合理饮食,适当控制其糖摄入量;对排尿困难需留置导尿的患者,要严格无菌操作,预防感染。
高血糖的护理抓五点
一、很多糖尿病并发症患者,建议不要吃含糖量高的水果、饮料等。血糖如果控制较好,水果可以适当吃一些,但切忌不要过量,并且一定要计算在每天的总热量中。
二、控制体重。每天计算总热量,不要超标。平衡饮食,蛋白质占总热量15%左右,脂肪达25%,碳水化合物占65%左右均可。油类食物以植物油为主,常见的有花生油、豆油、菜子油等,这些油类能减少血脂的升高。尽量不用动物油,不吃含胆固醇高的食物,如蛋黄等。
三、糖尿病并发症中,糖尿病眼病比如糖尿病眼底出血,是因为阴虚肝热引起。所以要以滋阴清肝热的食品为主,常见的主食有豆类、玉米面、荞麦面;而蔬菜应以绿叶菜为主白菜、芹菜、菠菜、小白菜等。
四、糖尿病并发症患者切忌辛辣食品,辣椒、生葱、生蒜等都是不宜多吃的。油炸食品也不宜多吃,容易引起血糖升高,导致病情加重。此外,科学表明,每天吃一个西红柿,能有效防止眼底出血。
五、心理护理。糖尿病的发生同其他疾病一样,有生物、社会和心理因素,而社会心理因素起着重要作用。紧张、焦虑、情绪激动、心理压力会引起生长激素、胰高血糖素、肾上腺皮质激素的分泌增加。因此应重视病人的情绪反应,向病人说明积极的生活态度对疾病康复的重要性,鼓励病人参加糖尿病教育活动,解释清楚糖尿病饮食是疾病治疗的关键,教会病人及家属用饮食交换法根据病人的口味配制食谱。糖尿病人的饮食控制离不开家庭和社会的支持。患者的饮食控制和心理护理相结合可以稳定病情、巩固治疗、延缓一系列并发症的发生、发展。
这四种护理方法使你远离尿路感染
一、尿路感染患者的饮食护理
尿路感染患者要多摄取含维生素C的水果,橘子、柠檬、梅子汁保持尿液酸性化。尿路感染患者避免刺激性食物,及饮酒或咖啡。充分的饮水,维持每日3000㏄以上的水分。
二、尿路感染患者的日常护理
洗澡用淋浴的方式。房事前后须解小便。勿憋尿,尤其是怀孕的妇女。按医师指示服药,不可因症状解除后私自停药。糖尿病、尿路结石、甲状腺肥大患者等易导致尿路感染疾病,应小心并接受适当的治疗。生活要有规律。每天参加一些体育锻炼,如打太极拳、慢跑步、散步等,以增加身体免疫力。如患有糖尿病、高血压病、肾病等,应积极治疗。至少每3到4小时,须排空膀胱一次。注意个人卫生,女性上完厕所后,卫生纸应由会阴部往后擦至肛门口,不可来回擦拭。
三、尿路感染患者的心理护理
做好尿路感染患者的心理护理。尿路感染病人往往对此病认识不足,有的不重视,不按医嘱要求治疗,有的过度紧张,精神压力大。护理人员对尿路感染病人要关怀体贴,根据不同情况向病人做好解释工作,消除其影响治疗的心理因素,使之积极配合治疗。
四、尿路感染患者的对症护理
做好卫生宣教。向病人讲述疾病常识,急性尿路感染患者要坚持治疗,在症状消失、尿检查阴性后,仍要服药3~5天,并继续每周做尿常规检查,连续2~3周。慢性尿路感染急性发作者除按急性期治疗护理外,对反复发作者应协助寻找发作原因,对伴有糖尿病、肝病者应积极治疗,以提高机体抵抗力。对女婴、孕妇、经期妇女,向尿路感染病人及家属讲清做好会阴部清洁护理的重要性,注意饮食营养,生活有规律,增强体质,以提高治疗效果。
妊娠糖尿病患者的心理护理
1、心理疏导,稳定和安抚孕妇情绪。
关心体贴妊娠糖尿病患者,采取和蔼的态度、文雅的举止与患者进行有效沟通,鼓励患者充分表达内心感受,引导她们说出自己最担心的问题,评估患者对疾病的认识程度、接受程度以及文化程度、婚姻家庭、患者现在的精神情况等,建立良好的关系,让患者倾吐自己的心声。以便针对性地采取最有效的心理指导措施,消除患者的不良情绪反应,使治疗达到最佳效果。
2、主动帮助分析患者的病情。
应尽量通俗易懂的向孕妇和家人讲解妊娠糖尿病的医学知识,使患者从正规渠道获取更多的相关知识,如疾病对孩子的影响,孩子可能出现疾病的几率是多少,如何科学对待分娩过程等,当患者了解知识,调整了心态,接受现实,知道自己应该注意什么,就会主动从焦虑恐惧的心态中解脱出来。
3、指导患者学习自我心理调节方法。
例如当心情低落或激动时,可以采用转移法来调整情绪,外出散散步、听听轻音乐、看看小说、与家人聊聊天、力所能及地做些家务等,可以达到分散注意力、改善和控制情绪的目的。
4、做好家属的宣教工作。
告诉孕妇的家属,患者得了妊娠糖尿病,肯定会紧张害怕,有顾虑。这时候家人要给予她充分的理解和体谅,要允许她诉说,让她把不良情绪发泄出来,家人一定要耐心的听她诉说,等她发泄过后,家人要耐心开导。对妊娠糖尿病的孕妇来说,把焦虑宣泄出来就 是很好的疏导。
5、产褥期和哺乳期的心理宣教。
产后孩子和母体分开后,产妇要及时投入到自己喂养和照顾孩子的活动中, 如果所有的家务事都让别人来干,“大撒把”,反而容易变得过于关心自己,加重抑郁、焦虑情绪。所以把全身心地投入到家务和对孩子的关注中,是非常好的情绪宣泄方法。
糖尿病护理
1.病史、身体评估病人多有多食、多饮、多尿、体重减轻、伤口愈合不良、经常感染等主诉。应详询其生活方式、饮食习惯、食量,有无糖尿病家族史,体重,妊娠次数。有糖尿病慢性并发症者心血管、神经系统等体检可见异常。酮症酸中毒者呼吸深大伴脱水体征和意识改变。
2.实验室及其他检查空腹尿糖阳性,空腹和餐后血糖增高超过正常范围,血甘油三酯、胆固醇、脂蛋白增高;并发酸中毒者可有尿酮阳性,电解质、血PH值、二氧化碳结合力异常改变。
3.心理、社会资料糖尿病为终身性疾病,漫长的病程及多器官、多组织结构和功能障碍对病人身心产生的压力易使病人产生焦虑、抑郁等情绪,对疾病缺乏信心,或对疾病抱无所谓的态度而不予重视,以至不能有效地应对慢性疾病。社会环境如病人的亲属、同事等对病人的反应和支持是关系到病人能否适应慢性疾病的重要影响因素,应予评估。
喉癌疾病心理护理措施有什么
如果我们身边有朋友或者是亲人患了喉癌了以后我们一定要帮助他们树立正确乐观的心态,因为只有安心和积极的配合医生的治疗才能是疾病尽快的得到控制,喉癌这样的可怕的恶性肿瘤疾病一旦发生我们是需要积极治疗和护理的,这样才能够早一些缓解和治愈疾病,不要错过了治疗的最佳时机,愿每个喉癌疾病患者能够在患病的时候正确的治疗和护理早一些康复,一起来了解喉癌疾病心理护理措施有什么?
抑郁焦虑的情感障碍是癌症患者常见的心理反应,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喉癌患者的心理情感十分复杂和敏感,尤其是经过手术治疗后可出现一系列生理、心理及社会方面的变化,包括终生气管戴管、失去发音功能、呼吸道痰液增多、咳嗽频繁、嗅觉及味觉减退、内心焦虑或抑郁,经济收入及人际关系受到影响。根据心理分期,加强心理疏导,消除患者的负性心理。
1.诊断心理矛盾期:正确引导患者,使其尽快安心于治疗,不要逃避现实,回避矛盾,向患者讲明只顾四处求医再求确诊,而不相信喉癌已确诊的事实,只会延误治疗,甚至失去手术最佳时机,造成病情的恶化。
2.术前恐惧期:给病人讲解手术成功的病例,必要时请手术预后良好的患者作现身说法,使患者产生安全感和信任感,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消除紧张心理,医。学教育网搜集整理让病人懂得只要与医护人员很好的配合,一定会取得手术成功
3.术后心理逆反期:由于病人术后带鼻饲管和气管套管,暂时不能进食及讲话,加之手术的疼痛与不适,乐观情绪消退,烦躁易怒,悲观绝望,甚至拒绝治疗及护理,加强与患者的非语言交流,如身体语言,书面交流,手势等。与病人建立沟通的方式,减少沟通障碍带来的焦虑,缓解心理压力。逐步训练患者发音及进食,使手术达到预期效果。
上面文章内容关于喉癌疾病患者的心理护理措施为大家做了一些介绍,我们了解了这些心理护理措施才能够在患病的时候正确的护理,早一些的康复,避免错过了治疗的最佳时机,避免喉癌疾病的发生给我们的患者带去太多的痛苦健康危害。
巨人症病人的饮食宜忌
一、精神及心理护理。由于患者有特殊异常体型及异常陋面容,而有不同程度的心理负担,因此应向病人做思想工作,增加其战胜疾病的信心。
二、生活护理。患者体型异常高大,一般病床难以睡下,因此需准备加长病床或床垫,并嘱病人进出病室需注意低头以免碰伤头部。如有视力视野缺损的病人,应加强其生活护理,以防意外。
三、饮食护理。应选择高蛋白质,高热量饮食以保证供给机体足够热量,对有糖尿病的病人应禁甜食,按糖尿病饮食及护理,因病人体型高大,主食量可较一般糖尿病人酌情增加。
糖尿病护理
足部护理
常见的足部问题有脚癣、真菌感染、硬结、鸡眼、水疱、拇囊炎、干性皮肤、溃疡、槌状脚趾、嵌趾甲和脚底疣。
每一位糖尿病患者都可能具有以上这些问题,之所以对糖尿病患者重要,是因为糖尿病患者如有神经损害,对于那些需要治疗的伤口敏感性就会降低,而且容易忽视。其次,血流速度的减慢将会使愈合迟缓。再者,免疫如果被抑制,将会更易于被感染。
最后,足部肌肉神经损害将导致走路不成一条直线,足部偏向一侧,引起足部疼痛和受压点的溃疡。
预防小贴士:每天抽出时间对足部进行护理。清洗、干燥和检查足趾和足底,查看是否有破裂皮肤、刺痛、葡萄疮、伤口、水疱、发红、硬结和其他改变。如有,可使用医生推荐的抗菌药膏或者无菌绷带包扎伤口。经常剪趾甲预防嵌趾甲,不要赤脚,穿适当的鞋子。
如有足部的一些问题,应及时治疗或者看医生。每两到三个月看一次医生以作专业的检查。
每天对足部进行检查意味着糖尿病患者可以发现一些细微的变化,并在加重之前得到治疗。
皮肤护理
细菌感染、霉菌感染及瘙痒是常见的皮肤问题,主要是由于血液循环减慢和身体抗感染能力下降,像疖(毛囊炎)这样的细菌感染需要抗生素治疗。非常严重,尤其是2型糖尿病失去控制引起的,起始于鼻窦感染,情况越来越糟,可能会蔓延到肺和脑,症状是鼻窦感染、发热、眼肿、皮肤发红,有时候溃疡需要引流,这就需要及时看医生。
糖尿病还会引起干性皮肤引起的瘙痒,酵母菌感染或者血流减慢(尤其是腿部),使用一些外用药水和药膏可以缓解。
血供减弱还可以引起其他的皮肤疾病,机体还会对使用的胰岛素产生抵抗。疹、肿块、大水疱都会发生,有的需要治疗,有的则不必。
预防小贴士:提高机体抗感染能力,控制血糖,预防干性皮肤。在容易感染的部位使用滑石粉,如有必要可使用增湿洗剂和肥皂。不要在趾间使用外用药水,也不要把真菌容易生长的地方弄得潮湿。
记着如有必要让医生来处理这些皮肤问题,尤其是足部问题和霉菌感染,这些可能非常严重,需要处方药来治疗。
眼部护理
糖尿病将会损害眼睛的血管,导致一些本可以预防的问题严重化,如白内障、青光眼和视网膜病。
白内障,特点主要是眼晶状体浑浊、视力模糊。每个人都可能会患白内障,不过糖尿病患者患此病的时间更早、病程更快。
青光眼主要是由于眼内压升高损害了眼神经、血管和视力。
视网膜病主要是由于眼内血管损害,如果不及时诊断并治疗将会导致失明。
预防小贴士:预防这些问题并防止进一步加重的最好办法就是控制血糖,每年都要让眼科专家检查。
牙齿和牙龈护理
许多人都有牙龈问题,而糖尿病患者患牙龈疾病的风险更高,而且年龄也更早。这是由于糖尿病患者更容易受细菌侵袭和感染。高血糖将会使牙龈疾病更严重,引起出血、牙龈肿痛。此外还会出现牙龈炎症、牙齿治疗后难以康复、口腔干燥、口腔和舌发热。
预防小贴士:餐后刷牙,每年看两次牙医,告诉牙医糖尿病病情。讨论一下口腔感染或者控制血糖的困难,让你的糖尿病医生和牙科医生商量一下,以决定治疗。
心脏护理
糖尿病患者需要非常关注心脏病、中风,而且这些都是可以预防的。
动脉硬化是引起心脏病和中风的最常见原因。当血糖比正常水平高时,将会降低心脏和脑部的血流速度,增加心脏病发作、中风的危险。心脏泵血能力也会受到影响,导致心衰。
糖尿病的护理 心理护理
糖尿病是终身疾病,目前尚不能根治,但却可以控制病情,通过综合治疗、护理和保健,可以和常人一样生活和长寿,要保持积极的心态,切不可,忽视病情,不采取正规治疗,导致严重的慢性并发症而致残、致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