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补药也要对症
吃补药也要对症
中医不论治病还是调补,追求的都是阴阳调和适中,温补类药物用于虚证、寒证,寒凉类药物常用于热证。这好比夏天热用冷气,冬天冷用暖气,药物也有寒、 凉、温、热四气。如果你的身体正和夏天一样热,用大热的药,好比火上浇油。有些人自己感觉身体很虚,可一吃补品就上火,这和脾胃运化功能、身体气机通畅程 度、气血和顺状况等因素都有关系,需要找中医调理好再进补。因此,吃补药前应咨询医生,了解自己的体质和补药的药性,再根据具体情况遵医嘱服用。
秋季乏力,服西洋参。西洋参性凉味稍苦,能滋阴、益气、生津,秋季天气干燥,阴虚火旺、少气乏力者可适当服用。可用西洋参配枣仁泡水喝,取西洋参3~5克,枣仁10~20克开水冲泡即可,有滋补阴液、安神定志的效果。
有怕冷等阳虚症状,用鹿茸。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上称鹿茸“善于补肾壮阳、生精益血、补髓健骨”。鹿茸适用于畏寒怕冷、阳虚,小便过多、腰酸肢冷者。该药生发机能很旺盛,如果没有这些症状,最好不要服用,否则可能出现燥热等副作用。
脾胃差慎用阿胶。阿胶是补血止血、滋阴润燥的良药,适用于血虚者,表现为面色黄、无力,肢体因缺血麻木,月经量过多,舌稍红、苔少等。阿胶还可治疗阴虚火旺引起的失眠。但阿胶易阻碍脾胃运化功能,因此,脾胃虚弱、大便稀、舌苔厚腻、吃饭不好的人不宜吃阿胶。
腹泻用药要对症
腹泻吃什么药
1.感染性腹泻首选黄连素,复方新诺明、氟哌酸(诺氟沙星)、环丙氟哌酸(环丙沙星)、氟嗪酸(氧氟沙星)对菌痢,沙门菌或产毒性大肠杆菌,螺杆菌感染有效,甲硝唑对溶组织阿米巴、梨形鞭毛虫感染有效,病毒性可选择抗病毒药如阿昔洛韦。
2.消化性腹泻可用胰酶、胃蛋白酶,伴腹胀可选用乳酶或二甲硅油。
3.激惹性腹泻要控制饮食,口服乳酶生或微生态制剂,处方药硝苯地平,化学性刺激引起的可用蒙脱石散。
4.肠道菌群失调性腹泻可补充微生态制剂如双岐三联活菌胶囊。
5.急慢性功能性腹泻首选洛哌丁胺或地芬诺酯。
6.肠易激综合征以腹泻为主要症状者可用匹维溴铵,阿洛司琼可显著降低直肠扩张或受损害,对女性更佳。
不同的腹泻治疗方式也不同,患者不能腹泻了就乱吃抗生素,如果是非感染性腹泻,服用抗生素是没有效果的,还可能引起肠道内菌群失调,使腹泻加重,而且滥用抗生素还可使菌群产生耐药性,再次受感染不易治疗。腹泻虽是小病,用药也要谨慎
三种腹泻无需抗生素
病毒性腹泻虽然也属于感染性腹泻,但服用抗生素无法起到抗病毒作用,可吃些收敛保护剂如整肠生、金双歧等。
旅行者腹泻,也就是常说的水土不服,是因环境因素或受凉引起的腹泻。这种腹泻可适当吃些收敛剂,没必要用抗生素,身体抵抗力好点的患者可以不用吃药而自愈。
吃不卫生食物造成的腹泻,比如吃剩饭剩菜、不干净的蔬菜、变质肉类引起的腹泻,可多喝水,多吃流食,等体内毒素排干净后即可自愈而无须吃药。
提醒:腹泻严重的患者,要注意预防营养流失,可备1000ml水,加入一勺糖、半勺盐、适量果汁一起喝,可缓解腹泻导致的钠、钾以及葡萄糖流失引起的脱水。
立冬节气吃什么传统食物最好 忌无病滥用药补
药补的补益作用较强,对于冬令进补并非每个人都要吃补药,一些年轻力壮和体质强健的人,就不必要进补,即使身体虚弱,适宜进补的人,也应该根据体质状况,对症下药,才能起到补虚扶正,补益强身的作用。
养胃要对症
胃病之中药
治疗胃病是漫长的工作,因此最好选用治本的中药来治疗胃病,
1. 延胡索+茯苓:可降低胃内总酸度,促进溃疡愈合;调理胀气改善胃肠功能。
2. 海螵蛸+白芍+甘草:降低胃内总酸度,并加强粘膜屏障,保护溃疡创面,促进溃疡愈合。
3. 颠茄浸膏+白芍:镇痛、解除平滑肌痉挛。
4. 白及+白芍:消除胃内组织炎症,抑制幽门螺杆菌
这些中药都是治疗胃病的首选,或者大家可以选用具有这些成分的葵花胃康灵,6盒一疗程,慢性胃炎如浅表性胃炎等服用1-2疗程就可以治愈;胃及十二指肠溃疡吃3-4个疗程基本可以治愈。
冬季养生注意事项 胡乱进补
很多人都觉得“保健品”有病能防病,没病能保健。但其实乱吃保健品吃出了病,吃出癌症的例子还真不少。很多人注重养生,但其实是在养病。比如他们去吃大量补药,导致脉搏又沉又紧,气血不流通,还有人吃补药吃出了癌症。
很多长寿的人基本都不会乱吃补药,平时就吃好三顿饭,从不乱吃,结果越来越好,精力越来越充沛,脑子也越来越好使。
睡觉前进补难以安眠
晚上多吃易烦躁
晚上吃补药,实在不太妙。中医里有“胃不和则卧不安”的说法,意思是如果吃多了,胃部发胀,容易导致失眠等问题,饿了也会影响睡眠。如果用了大量热性药物,补益太盛,出现烦躁,也会影响睡眠。
晚餐后半小时服药
要知道,补药一般都具有补气、补阳作用,容易引起亢奋,不宜在晚上多用。晚上服药的时间也不宜太晚,大多数药在晚餐过后半小时服用较好,特殊药物应遵从医生的指导。
红枣滋腻别多吃
补药里如果含有红枣、红糖等成分,很可能滋腻碍胃,服得太晚可能胃肠不适,容易影响睡眠。
补益身体要对症
养生网专家提醒大家,补益药应辨证选择。气、血、阴、阳的虚损有脏腑病变的不同,即使同是气虚,又可分为脾气虚、肺气虚、心气虚或肾气虚等,在选用补药时有的放矢才能增强身体机能。虽然多数补益类中药不会引起严重的副作用,但“是药三分毒”,如果滥用补药,对身体是不利的。
秋季养生大忌
忌无病乱补
无病乱补,既增加开支,又害自身。如服用鱼肝油过量可引起中毒,长期服用葡萄糖会引起发胖、血中胆固醇增多、易诱发心血管疾病。
忌虚实不分
中医的治疗原则是虚者补之,不是虚症病人不宜用补药,虚症又有阴虚、阳虚、气虚、血虚之分,对症服药才能补益身体,否则适得其反,会伤害身体。
忌多多益善
任何补药服用过量都有害。认为“多吃补药,有病治病,无病强身”是不科学的。如过量服用参茸类补品,可引起腹胀,不思饮食;过服维生素C,可致恶心、呕吐和腹泻。
忌凡补必肉
动物性食物无疑是补品中的良剂,它不仅有较高的营养,而且味美可口。但肉类不易消化吸收,若久吃多吃,对胃肠功能已减退的老年人
经期为什么不能吃补药
很多经期的妇女会在经期给自己吃很多的补药,她们认为经期是调理身体的关键时期。其实经期是不能吃补药的,经期吃补药会给身体造成很多危害。
原因:一般吃补的药饍中多添加米酒助行血气,或是活血化淤的汉方药材都会造成经血量增加,所以经期中吃药补是补错时机,正确的吃补黄金期是在月经结束后的一星期,在排卵前,身体的新陈代谢速率加快,此时吃补可发挥最大效用。就连大家所熟知的四物汤,也是要等到月经过后才能喝。
最好是以食补代替药补,用自然的食疗帮助度过经期。例如:喝黑糖水可帮助经血排出;奇异果加苹果及酸奶打汁可消除腹胀;香菇煨蹄筋可舒缓筋骨酸痛;奶汁焗虾仁可减轻生理痛…等。即使要吃药补,也应选择凉补的药材,热补的药膳还是留到经期过后再吃较好。
饮用药茶要对症
现在,药茶可谓是五花八门。但是并不是所有的药茶都适合人们饮用。我们应该要了解药茶的功效,最好是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饮用。
药茶,即中药茶疗,是将中药粉碎成粗粉或切割制成小段、细丝,用沸水冲泡或加水稍稍煎煮后,像饮茶一样服用,以达到祛邪治病,防病保健目的的养生法。
1、西洋参茶
方法:将西洋参切片或研成细粉,每次取3克置杯中,用沸水冲泡,加盖5分钟,可分数次饮用。
功效:西洋参性凉,味甘微苦,补气养阴,清热生津。适用于肺虚久咳、干咳少痰或身体有热症者(如口干烦躁、手心发热、脸色发红),使用西洋参可以达到调养的目的。
注意:但应注意阳虚体质者不宜长期喝。
2、桂圆红枣茶
方法:桂圆、红枣各5颗,用沸水冲泡,最好将红枣划开。
功效:桂圆性温味甘,补脾健胃,养血安神,可改善失眠、惊悸、眩晕。大枣养血安神。桂圆红枣茶能够唤起好气色,受到众多女性追捧。
注意:由于桂圆、大枣偏热,有感冒、咳嗽、咽痛口干者不宜喝,以免上火。
3、菊花茶
方法:干菊花3克左右,用沸水冲泡,代茶饮用。也可加入枸杞子20粒一同冲泡。
功效:中医认为菊花味甘苦,性微寒,具有疏散风热、平抑肝阳、清肝明目、清热解毒的功效。现代研究认为,菊花具有抗菌、抗病毒、解热、抗衰老等作用。
注意:菊花性凉,脾胃虚寒者最好少喝,且阳虚体质的人,如果经常喝具有清热泻火功效的菊花茶,容易损伤正气,越喝越虚。但加入枸杞子有一定的缓和作用,且枸杞具有滋补肝肾,益精明目等功效,也能够防衰老,是美容佳品。
4、决明子茶
方法:每天数次用15~20克决明子泡水代茶饮用。
功效:中药决明子具有降血压、降血脂、清肝明目等功效。对治疗高血压、头晕目眩、视物不清有独特的疗效。
温馨提示:从上文我们知道,药茶的种类有很多,但是饮用药茶一定要对症,否则有可能会发生一些意外的情况。饮用药茶最好是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这样就能将药茶的最大功效发挥出来。
青光眼要对症治疗
青光眼最明显的症状表现就是眼睛疼痛,但是每种症状的疼痛程度又各不相同,有刺痛、磨痛、眼眶痛、胀痛等表现,都会对眼睛造成伤害,治疗时针对不同的症状,治疗的方法也不同,下面我们来详细了解一下这方面的知识。
1、 视疲劳:这种情况常见于近距离工作时间较长者,例如学生、编辑、作家等。眼痛通常为酸痛、睁不开眼,易流泪,休息后常好转。如果伴有屈光不正例如远视、散光 ,双眼屈光度差别较大,老年性的眼调节力下降,配戴眼镜不合适更容易出现眼酸痛、疲劳的感觉。这种情况下就需要进行准确的验光,配一副合适的眼镜特别是近距离阅读用的,并注意适当的休息,休息后眼睛的酸痛、疲劳就可以逐渐缓解。亦可试用一些具有抗疲劳作用的眼药水促进症状的改善。
2、 角结膜病变:角膜即俗称为黑眼珠的部分,球结膜则是俗称为白眼珠的表面。角结膜因为微生物感染、理化因素刺激造成炎症反应时常有眼睛的刺痛、磨痛,急性期常伴有眼红、眼屎增多、怕光、眼泪增多等。慢性炎症时可仅有轻度的眼刺痛或磨痛,眼睑结膜可有结石形成。这种情况下仅需要针对炎症或并发的睑结石进行治疗即可。
3、 眶上神经痛:为原因不明的神经痛,因为眶上神经支配上方眼眶及其周围的皮肤,故眼痛常为眼眶及其周围的刺痛,部分可能有眼球的疼痛。这种病的特点是有明显的眶上神经的压痛。治疗可对症处理,镇痛药减轻疼痛。针灸和理疗对缓解这种神经痛有一定的作用。
以上内容为大家讲解的就是关于青光眼的症状和治疗的相关分析,通过对以上文章的阅读之后,相信大家对这方面的知识也有了进一步的了解,该病对眼睛的危害比较大,应及时就诊。
要对症去火
咽喉干肿时:
推荐:蜜梨膏
做法:取生梨,用榨汁机榨成梨汁,加入适量蜂蜜,以文火熬制成膏。每日一匙,能清热去火、生津润喉。点评:蜂蜜甘平,入肺脾大肠经,能润肠通便,补肺润喉,又能解毒。梨甘微酸凉,入肺脾经,能治口渴咳嗽便秘。所以二者放在一起熬膏可以起到润喉的作用。新鲜绿叶蔬菜、黄瓜、橙子、绿茶、梨、胡萝卜也有很好的清火作用。提醒:“上火”期间,不宜吃辛辣食物、喝酒、抽烟,应注意保持口腔卫生,经常漱口,多喝水。
鼻子出血时:
推荐:水果西米露
做法:西米洗净后,倒入沸水中;煮到西米半透明,把西米和热水隔开;再煮一锅沸水,将煮到半透明的西米倒入沸水中煮,直到全透明,将沸水都倒去;煮一小锅牛奶并加少许糖;将西米倒进牛奶中煮至开锅;将煮好的西米牛奶晾凉,加入水果丁,即可。
点评:采用一些清凉的水果如梨、橘子、苹果、猕猴桃、香蕉清解燥热,加上西米和牛奶的补养脾胃,是冬季调理的好方法。吃性冷的食物,如萝卜、莲子、松花蛋等可有效缓解。提醒:不要一次大量喝冷饮,以防伤肠胃。
怀孕期间吃补药要注意哪些问题
准妈妈怀孕期间为了满足胎宝宝发育的需要,需要全面摄取营养,但应切忌滥用补药。现在家庭生活水平通常比较高,因此日常生活中大多数准妈妈都不会缺乏营养。一个不缺乏营养的人补得太过,反而会影响正常饮食的摄取和吸收。
补药过量还会带来相反的作用,有的补药含有激素,如果滥用可能会影响胚胎正常的发育成熟,干扰胎儿生理发育进程,从而会给胎儿出生后带来不良的影响,严重时甚至可能危及生命。
中医认为,人参属大补元气之品,孕后服用易导致气盛阴耗,阴虚火旺,会加重妊娠呕吐、水肿和高血压等问题。妊娠后期本来就很容易出现水肿、高血压等症状,而人参有抗利尿作用,会使钠潴留而减少排尿,导致羊水过多,并容易加重妊娠呕吐,这些都可能引起阴道流血,甚至流产。
从胎儿来看,胎儿对人参的耐受性很低,孕妇服用过量,有造成死胎的危险。所以孕妇不可滥用人参及人参制品。除了人参外,鹿茸、胡桃肉、桂圆等也属温补助阳之品,孕妇也不要服用。至于其他补品,可酌情选用清补平热品,如适量的阿胶,以利养血保胎。
如果准妈妈觉得自己体弱,需要进补,应该到正规的医院,并向医生说明自己怀孕的情况,由医生根据实际情况决定是否需要进补,以及如何进补。切不可私下买人参等补药,盲目进补。
宝宝能吃维生素c片吗
3岁以上的宝宝可以吃一些补药(如维生素等),那些产品会写着含有很高的维生素含量,但其实没多少,作用并不大,所以最好少给宝宝吃补药,多从天然产物中获得营养。最好是通过饮食来摄入,如吃蔬菜水果,尽量少吃补药。
喝进补中药注意事项有哪些
喝进补中药的注意事项有哪些很多人认为中药药性平和、无毒副作用,有病治病,无病健身,于是就大量的吃中药。其实,这是错误的想法。俗话说:是药三分毒。任何一种药物都有副作用,更别说中药了。那么,吃中药要注意哪些事项呢?
中医理论认为,中药的“毒”是指有偏性的东西。在临床上,中医是用药物的偏性来纠正身体的偏性。如果吃补药使身体产生不平衡的话,就是补“偏”了。拿人参来说,它有很强的补气作用,可以补虚养气,但如果给年轻人吃,他本来身体里面火力就很旺,吃了人参往往流鼻血。
滋补中药,用在需要的人身上就是补品,用在不需要的人身上就是“毒药”。中医非常讲究平衡,人体既有不足的一面,需要补,也有亢盛的一面,需要抑制。如果补得太过了,就会适得其反,破坏平衡,营养过剩,也可能产生疾病。
中药养生,重在补虚。对于无病也不虚的人,根本不需使用药物,他们的养生以非药物为主。中医强调进补的原则是“虚则补之”。不是虚症患者是不能吃补药的。而虚症又分阴虚、阳虚、气虚、血虚等,对症服药才能补益身体。不分虚实诸症,乱用补药,只能越补越糟。中药滋补大忌就是不辨体质随意进补,盲目跟风。
事实上,虚弱的体质并不会因为“进补”而好转。合理药补,先问脾胃。由于脾胃被药塞满了,运化出了问题,虚不受补。中医常说,脾胃为后天之本。人体功能的兴衰都与脾胃密切相关。无论食补、药补,人体都必须经过脾胃吸收才能利用。胃口不好,将导致体虚还不能进补的恶性循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