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健脾推拿手法 摩腹部
小儿健脾推拿手法 摩腹部
定位:腹部中间,肚脐周围。
推拿方法:小儿仰卧,以掌心置于小儿腹部,做顺时针方向摩腹100次,再做逆时针方向摩腹100次。
打嗝推拿什么部位
揉攒竹3-5分钟
定位:眉内侧凹陷处。
推拿手法:推拿者用两手的拇指由轻到重持续按揉小儿眉内侧凹陷处的攒竹穴,揉3-5分钟。
揉天突15次
定位:胸骨上窝正中。
推拿手法:推拿者用中指指腹在小儿胸骨上窝正中的天突穴处按揉15次。
揉膻中1分钟
定位:两乳头连线的中点。
推拿手法:推拿者用中指或拇指指腹按揉小儿两乳头连线中点处的膻中穴1分钟。
摩腹部5分钟
定位:腹部中间,肚脐周围。
推拿手法:推拿者用手掌或食指,中指,无名指三指在小儿的腹部轻轻摩动,顺时针,逆时针各5分钟。
小儿推拿健脾胃手法图 摩腹
用手掌置于腹部,不要紧贴皮肤,在皮肤表面做顺时针回旋性摩动100-200次,以局部皮肤发热为度。
作用:健脾和胃,理气消食。主治便秘,腹胀,厌食,泄痢不禁,消化不良,腹痛,腹泻,疳积,恶心,呕吐等病症。
小儿推拿治大便干可以吗
宝宝实秘推拿手法
主证:大便干结,面红身热,心烦不安,多汗,食少,腹胀腹痛,口干口臭,时欲饮冷,小便短赤,苔黄厚,指纹色紫,为肠胃积热;大便干涩,难以排出,腹中攻满,喜温恶寒,四肢不温,或呃逆呕吐,苔白,指纹色淡,为阴寒积滞。
治则:调理脾胃,消积导滞。
推拿处方:清大肠,摩腹各300次,清补脾经(清后加补),退六腑,运内八卦各200次,按揉膊阳池,推下七节骨各100次,按揉足三里,搓摩胁肋,捏脊各20次。
推拿方解:清补脾经,摩腹,捏脊,按揉足三里有健脾助运之功;运内八卦,搓摩胁肋能疏肝理气,调理脾胃;清大肠,退六腑,按揉膊阳池及推下七节骨能消积导滞。
辩证加减:面赤身热者,加清脾胃经,清天河水;脘腹胀满者加推四横纹,揉中脘;呕吐者,加横纹推向板门。
宝宝虚秘推拿手法
治则:健脾益气,养血滋阴。
推拿处方:补脾经,推三关,摩腹各300次,补肾经,清大肠各200次,按揉膊阳池,揉上马,按揉足三里,捏脊各20次。
推拿方解:补脾经,推三关,摩腹,捏脊,按揉足三里,能健脾调中,益气养血;补肾经,清大肠,按揉膊阳池及揉上马,能滋阴润燥。
辩证加减:神疲,纳差,腹胀者,加揉板门,揉中脘,摩腹,揉脐,揉脾俞,揉胃俞;腹痛者,加揉外劳宫。
秋季小儿腹泻的推拿疗法
中医认为:小儿腹泻是脾胃功能失调或外感时邪所致,临床可分为伤食泻、惊吓泻、风寒泻、湿热泻和脾虚泻,小儿秋季腹泻以脾虚泻最为多见。小儿腹泻除有大便不正常外,还可出现许多兼加证:如发热、呕吐、口渴、流涕、咳嗽、腹痛、厌食、面黄、疲乏无力等。
对于小儿腹泻,中医常采用中药内服、膏药贴脐、饮食疗法及推拿捏积等方法治疗。吃中药需要请大夫根据症状体征、舌苔脉象进行辨证施治。贴脐的膏药,目前市面上有一些品种,可酌情选用。腹泻小儿的饮食疗法,可选用山药、生薏米、莲子等加在大米中煮粥,要求粥中的米要煮烂,其米汤也可给小儿频频饮之。
小儿秋季腹泻推拿捏积方法
采用推拿捏积疗法治疗小儿秋季腹泻时,可酌情选用补脾土、揉板门、揉外劳、运内八卦、揉脐、摩腹、按揉足三里等推拿手法,捏积疗法中运用推拿的推、捻、捏、提、按、抹等手法,配合其他推拿手法与穴位,治疗小儿秋季腹泻有较好的疗效。
补脾土
脾土穴在拇指桡侧边缘,医者用左手食、拇指捏住小儿大拇指,用右手指腹循小儿拇指桡侧边缘向掌根方向直推。
揉板门
板门穴在手掌大鱼际平面,医者用右手拇指指腹旋揉小儿手掌大鱼际。
揉外劳
外劳宫穴在小儿手掌背正中,医者用右手食指指腹,按揉小儿手掌背中心的外劳宫穴。
运内八卦
内八卦穴在手掌面,以掌心为圆心,从圆心至中指根横纹约2/3处为半径作圆,内八卦穴为一圆圈。医者用左手捏住小儿手指,用右手拇指在小儿掌心做圆圈运动。
揉脐
脐即肚脐,医者用中指指腹或掌根揉之。
摩腹
腹指小儿腹部,医者用四指指腹或全掌放在小儿腹部做圆周运动。
按揉足三里
足三里穴在膝下三寸外侧一寸,医者用拇指或中指指腹在足三里穴做按揉。
捏脊
捏脊时,主要将手法作用于小儿后背的脊柱及两侧,脊柱属中医督脉,主一身之阳,捏脊可调理阴阳,健脾补肾。操作时,医者以双手食指轻抵脊柱下方长强穴,向上推至脊柱颈部的大椎穴。同时双手拇指交替在脊柱上做按、捏、捻等动作,共捏六遍。第五遍时,在脾俞、胃俞、膈俞做捏提手法。六遍结束后,用两手拇指在小儿的肾俞穴轻抹三下即可。捏积疗法在每日晨起或上午操作效果最佳。
小儿健脾推拿手法 捏脊
定位:大椎至尾骨端成一直线。
推拿方法:先用食指,中指在脊柱两侧自上而下轻轻按揉2-3遍,暴露脊背,先做常规捏3遍,第4.5遍在肾俞,胃俞,肺俞处各重提一下,最后用双手拇指按揉以上俞穴3-5次结束。
儿童泄泻怎么办
风寒致泄泻推拿手法
小儿若是由于感受风寒所导致的泄泻,可选择补脾经,推三关,补大肠,揉外劳宫,揉脐各1分钟,逆时针摩腹2分钟推上七节骨,揉龟尾,按揉足三里各2分钟。
推拿好处:推三关,揉外劳宫能温散寒邪,补脾经,揉脐,按揉足三里能健脾化湿,补大肠,揉脐,揉龟尾能促进止泻。
湿热型泄泻推拿手法
小儿若是湿热泄泻,可选择清补脾经,清胃经,清大肠,清小肠各1分钟,退六腑,揉脐及天枢,顺时针摩腹揉龟尾各2分钟。
推拿好处:清补脾经,清胃经能清除脾胃的湿热,清大肠,揉天枢,清大肠,退六腑能清除肠道的湿热,揉龟尾能止泻
饮食所伤致泄泻推拿手法
小儿若是饮食所伤导致的泄泻,可选择补脾经,清大肠,揉板门,运内八卦,揉中脘,各1分钟,顺时针摩腹,揉龟尾各2分钟,揉脐及天枢1分钟,推下七节骨1分钟。
推拿好处:补脾经,揉中脘,运内八卦,揉板门,摩腹能促进脾胃功能的恢复,消除积滞,清大肠,揉天枢,揉龟尾有助于导出食滞而止泻。
脾胃虚弱所致泄泻推拿手法
小儿若是脾胃虚弱导致的泄泻,可选择补脾经,补大肠,推三关各1分钟,摩腹(逆时针),揉脐,推上七节骨,揉龟尾各1分钟,捏脊5遍。
推拿好处:补脾经,补大肠,捏脊有助于健脾益气,推三关,摩腹,揉脐,揉龟尾有助于温补脾胃而止泻。
小儿便秘推拿手法
推拿手法是以导滞通便为治疗原则,治疗方法上本人多釆用背部八法为主,根据病情再进行手法上的加减。通过背部八种手法的治疗,能够起到通调督脉之经气,调理大肠之功,点揉腹部穴位和摩腹等能够温阳散寒、补益气血、健脾和胃、消食导滞,以达到大便通畅之目的。配合饮食调养、生活习惯改变,多食瓜果及粗纤维食物蔬菜,养成良好的排便习惯,治疗效果比较满意。
推拿手法治疗措施:
1.背部八法:1遍。
2.腹部点穴:以中指点揉中脘穴30秒(按照顺补逆泻的原则进行旋转),以拇指或食指和中指点揉天枢、丹田穴各30秒。
3.摩腹以一手掌面、掌根贴附于脐部,以脐为中心,顺时针方向自中心向外周做环形移动摩擦,再用双手交替进行,以手背触及小儿腹部感觉发热时停止。再用单手或双手掌心自天枢穴向丹田穴推动10次。
随症加减
1.虚秘加点按足三里、膊阳池、上马穴各30秒,补脾经、推三关各100次。
2.实秘加点按足三里穴30秒,清大肠经、退六腑、运内八卦各100次。
注:手法操作时可选用一些姜汁、蛋清、滑石粉等作为介质,既避免摩擦皮肤,又有助于提高疗效。
小宝宝拉肚子怎么推拿
小儿拉肚子可以分型进行推拿:
寒湿型拉肚子
治则:散寒化湿,温中止泻。
推拿手法:补脾经,推三关,揉外劳宫,摩腹,补大肠,揉龟尾,按揉足三里。
推拿方解:推三关,揉外劳宫温中散寒;补脾经,补大肠与摩腹能健脾化湿;揉龟尾和足三里能理肠止泻;全方共奏散寒化湿,温中止泻之功。
辩证加减:腹痛,肠鸣重者,加揉一窝风,摩腹,拿肚角;体虚加捏脊,惊惕不安加开天门,清肝经,掐揉五指节;恶寒发热者加开天门,推坎宫,揉太阳,拿风池。
湿热型拉肚子
治则:清热利湿,调中止泻。
推拿手法:清大肠,退六腑各300次,清补脾经,清胃经各200次,推下七节骨,揉龟尾各100次。
推拿方解:清大肠,退六腑能清泻肠道湿热;清胃经及清补脾经能泻脾胃湿热;推下七节骨能泻热通便;揉龟尾能理肠止泻,全方共奏清热利湿,分利止泻之功。
辩证加减:发烧加清天河水;高热,烦渴引饮,小便短黄者加揉小天心,揉二马,清天河水;呕吐较频者加推天柱骨;腹痛明显者,加分退腹阴阳;腹胀纳差者加运内八卦,揉板门揉按足三里。
伤食型拉肚子
治则:消食导滞,助运止泻。
推拿手法:补脾经,运内八卦,摩腹各300次;清胃经,清大肠经,退六腑各200次,揉龟尾100次。
推拿方解:补脾经能健脾消食;运内八卦能消宿食,降胃逆;摩腹善消宿食;清胃,清大肠及 退六腑能清胃热,消食导致;揉龟尾能理肠止泻。全方共 奏消食导滞,助运止泻之功。
辩证加减:脘腹胀满甚者加揉脾俞,揉胃俞;腹痛甚者加拿肚角;呕吐较频者加推天柱骨;平素体虚者,改清脾胃经为补脾经。
脾虚型拉肚子
治则:健脾益气,温阳止泻。
推拿手法:补脾经,补大肠,摩腹各300次,揉外劳宫200次,推上七节骨,揉龟尾各100次,捏脊20次。
推拿方解:补脾经与补大肠能健脾益气;揉外劳宫温中健脾;摩腹,捏脊能温阳消食;推上七节骨,揉龟尾能理肠止泻。
辩证加减:神疲乏力,食少腹胀者,加揉脾俞,揉胃俞,运内八卦,按揉足三里;久泻不止者,加按揉百会;伴粪质清稀,完谷不化,形寒肢冷等肾阳亏虚症状者,加补肾经,揉外劳宫。
疝气小儿推拿手法 摩腹5分钟
患儿仰卧位,推拿者站在患儿的侧方,将手掌轻放于患儿腹部,沉肩垂肘,以前臂带动腕,按照左上腹,右上腹,右下腹,左下腹的顺序做环形而有节律的抚摩约5分钟,用力宜轻不宜重,速度宜缓不宜急,在摩腹之前可以在患儿腹部涂上适量滑石粉,以免摩腹过程中损伤患儿皮肤。
小儿推拿补脾手法图解 摩腹
定位:腹部。
推拿手法:以双手拇指沿肋弓角边缘或自中脘至脐,向两旁分推,称为推阴阳。用掌或四肢摩,称摩腹。
功效:摩腹,分推腹阴阳能健脾和胃,理气消食,对于小儿恶心,呕吐,腹泻腹痛,厌食,消化不良有缓解作用。
小儿推拿怎么治疗泄泻
寒湿泻
症状:大便清稀多沫,色淡不臭,肠鸣腹痛,面色淡白,口不渴,舌淡,苔白腻,脉濡,指纹色红。
治则:温中散寒,化湿止泻。
推拿手法:补脾经300次,补大肠150次,揉外劳宫100次,推三关100次,揉脐200次,推上七节骨150次,揉龟尾100次,摩腹5分钟。
湿热泻
症状:腹痛即泻,急迫暴注,色黄褐热臭,身有微热,口渴,尿色少黄,苔黄腻,脉滑数,指纹色紫。
治则:清热利湿,调中止泻。
推拿手法:清脾胃300次,清大肠200次,清小肠200次,退六腑150次,揉天枢200次,揉龟尾100次,推上七节骨150次,清胃经300次。
伤食泻
症状:腹痛胀满,泻前哭闹,泻后痛减,大便量多酸臭,口臭纳呆,或伴随呕吐酸腐,舌苔厚或垢腻,脉滑。
治则:消食导致,和中助运。
推拿手法:清补脾经各150次,清大肠200次,揉板门200次,揉脐200次,揉天枢200次,摩腹5分钟,揉个龟尾100次,推上七节骨150次。
脾虚泻
症状:久泻不愈,或经常反复发作,面色苍白,食欲不振,便稀夹有奶块及食物残渣,或每于食后即泻,舌质淡,苔薄白,脉濡。
治则:健脾益气,温阳止泻。
推拿手法:补脾经300次,补大肠200次,推板门100次,推三关100次,摩腹5分钟,揉脐200次,揉龟尾100次,推上七节骨150次,捏脊5遍。
小孩食积推拿图解 顺摩腹5分钟
位置:腹部中间,肚脐周围。
推拿手法:摩法,以手掌或食指,中指,无名指指腹附着于一定部位或穴位上,以腕关节连同前臂做顺时针或逆时针方向环形移动摩擦,时间五分钟。
推拿要领:用力要轻柔适当,速度宜均匀协调,操作频率为每分钟120-160次,指摩可稍轻快,掌摩可稍重缓,注意一定是顺时针摩动。
好处:健脾和胃,理气消食。用于防治食积,便秘,腹胀腹痛等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