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生健康

宝宝夜啼怎么推拿

宝宝夜啼怎么推拿

夜啼多见于初生儿,是指经常入夜则啼哭不安,或每夜定时啼哭,甚至通宵啼哭补眠,而白天又如常者。小儿夜啼通过推拿治疗可安神定惊,温中清热。具体推拿手法如下:

脾寒型夜啼推拿

病因:先天禀赋不足,脾虚有寒,或腹部受凉,脾为寒侵,夜间阴寒,寒邪凝滞,气机受阻,发为腹痛,因痛而啼。

主证:啼哭声低,睡喜俯卧,腹喜按摩,四肢欠温,食少便溏,小便清长,面色清白,唇舌淡红,舌苔薄白,脉沉细,指纹淡。

治则:温中健脾,养心安神。

推拿处方:补脾经,推三关,摩腹,揉中脘,揉小天心,揉百会,揉外劳宫。

推拿方解:补脾经,推三关,摩腹,揉中脘,以温中健脾;揉脐,揉外劳宫以温中散寒,止腹痛,揉小天心,揉百会以养心安神。

心热型夜啼推拿

病因:孕妇有伏火郁热,胎儿受之,出生之后蕴有胎热,以致心经积热,心火过亢,故心神不宁,烦躁啼哭。

主证:哭声洪亮,睡喜仰卧,烦躁不安,见灯则啼哭更剧,便秘尿赤,面赤唇红,舌尖红,苔黄,脉数有力,指纹紫滞。

治则:清心降火,宁心安神。

推拿处方:清心经,清肝经,掐揉小天心,清天河水,掐五指节。

推拿方解:清心经,掐揉小天心,清天河水以清心降火,宁心益志;清肝经,掐揉五指节以清热安神祛烦。

小儿惊恐型夜啼推拿

病因:小儿心气未充,神志祛弱,突受惊恐,则神志受扰,心神不宁,故常夜间惊啼不眠。

主证:睡中时作惊惕,突然啼哭,呈惊恐状,紧偎母怀,面色乍青乍白,舌苔多无异常变化,夜间脉多急数。

治则:镇静安神。

推拿处方:清肝经,清心经,掐揉小天心,掐揉五指节,清补脾经,清天河水。

推拿方解:清肝经,清心经,清天河水以清心除烦;掐揉小天心,掐揉五指节以镇静安神。

小儿夜啼推拿手法

补脾经:脾经亦称脾土,位于拇指桡侧指尖至指根处,微屈拇指,自指尖推向指根为补脾经,推100-500次。

推三关:三关位于前臂桡侧,腕横纹至肘横纹成一直线,将食指,中指并拢,用指腹从腕横纹起推至肘横纹,或用拇指桡侧推之,称推三关,推100-300次。

摩腹:用掌心或四指在腹部作顺时针方向(或逆时针方向)抚摩,摩200次,约5分钟。

揉中脘:中脘位于脐上4寸,用指端或掌根按揉,揉100-300次。

揉小天心:小天心位于大小鱼际交接处凹陷中,用中指指端揉100-300次。

揉百会:百会在头顶,当前发际正中直上寸,用拇指按或揉之,揉100-300次。

揉外劳宫:外劳宫位于手背,与内劳宫相对处,用中指端揉之,称揉外劳宫,揉100-300次。

清心经:心经位于中指末节螺纹面,由指根向指尖方向直推为清心经,推100-500次。

清肝经:肝经位于食指末节螺纹面,由指根向指尖方向直推为清肝经,推100-500次。

清天河水:天河水位于前臂正中,总筋至洪池(曲泽)成一直线。用食指,中指二指指腹面自腕推向肘,称清天河水,推100-300次。

掐五指节:五指节为手背五指第一指间关节。用拇指甲掐称掐五指节,掐3-5次;用拇指,食指揉搓,称揉五指节,揉30-50次。

小儿推拿对夜啼有用吗

小儿推拿对夜啼有用。

中医理论认为,寒则痛而啼,热则烦而啼,惊则神不安而啼,滞则胃不和而啼,适宜寒,热,惊,滞为本病主要病机。通过推拿相关穴位或部位,以起补脾健中,宁心安神,清心导滞,养血益肝之功,从而缓解小儿夜啼症状。

宝宝夜啼怎么推拿 小儿心热型夜啼推拿

病因:孕妇有伏火郁热,胎儿受之,出生之后蕴有胎热,以致心经积热,心火过亢,故心神不宁,烦躁啼哭。

主证:哭声洪亮,睡喜仰卧,烦躁不安,见灯则啼哭更剧,便秘尿赤,面赤唇红,舌尖红,苔黄,脉数有力,指纹紫滞。

治则:清心降火,宁心安神。

推拿处方:清心经,清肝经,掐揉小天心,清天河水,掐五指节。

推拿方解:清心经,掐揉小天心,清天河水以清心降火,宁心益志;清肝经,掐揉五指节以清热安神祛烦。

小儿推拿对夜啼有用吗

小儿推拿对夜啼有用。

中医理论认为,寒则痛而啼,热则烦而啼,惊则神不安而啼,滞则胃不和而啼,适宜寒,热,惊,滞为本病主要病机。通过推拿相关穴位或部位,以起补脾健中,宁心安神,清心导滞,养血益肝之功,从而缓解小儿夜啼症状。

小儿推拿治疗夜啼具体手法如下:

脾虚脏寒型夜啼推拿

临床症状:睡喜伏卧,腹痛,曲腰而啼,四肢欠温,食少便溏,面色清白,唇舌蛋白,舌苔薄白,脉沉细,指纹青红。

治则:温中健脾,益心宁神。

推拿处方:补脾经,推虎口三关,摩腹,揉运脾俞,膏肓俞,神堂,意舍,揉中脘,食窦。

推拿方解:推虎口三关,有温通周身阳气以祛除脾脏寒气之功,乃“寒者热之”之施;有补脾经,摩腹,脾俞,膏肓俞,揉中脘,食窦,以补脾健中,乃“衰者补之”之治也。摩神堂,意舍,乃益心宁神之用。

心经积热型夜啼推拿

临床症状:睡喜仰卧,见灯光则啼哭愈甚,烦躁不安,小便短赤,或大便秘结,面赤唇红,舌尖红,舌苔白,脉弦,指纹青紫。

治则:清心导滞,宁心安神。

推拿处方:清心经,小肠,天河水,揉小天心,总筋,内劳宫。

推拿方解:清心经,清天河水能泻心经之郁火;清小肠,以导赤而清心经之积热;而揉小天心,总筋,内劳宫,神门,以增其清泻心经郁热,宁心安神之效。

惊骇恐惧型夜啼推拿

临床症状:睡中时作惊惕,唇与面色乍青乍白,紧偎母怀,指纹色青,脉,舌无异常变化。

治则:养血益肝,镇惊安神。

推拿处方:推攒竹,清肝经,揉小天心,五指节,摩肝俞,膏肓俞,魂门,神堂。

推拿方解:对于惊骇恐惧而夜啼者,有推攒竹,清肝经,揉小天心,揉五指节,镇惊除烦之施;肝气虚,肝血不足,血虚魂不守舍,有摩肝俞,膏肓俞,魂门,神堂之治,借膀胱经激发脉气,输布津液,则肝气充,肝血足,魂守舍,心神宁,而无惊恐夜啼之候。

乳食积滞型夜啼推拿

临床症状:夜间阵发啼哭,脘腹胀满,呕吐乳块,大便酸臭,舌苔厚,指纹色紫。

治则:健脾和胃,消食导滞。

推拿处方:清补脾经(先清后补),清胃经,大肠经,推虎口三关,摩腹,摩脐,揉中脘,天枢,食窦,章门,膏肓俞,脾俞,位胃俞,推下七节骨。

推拿方解:清补脾经,揉食窦,以健脾利湿退虎口三关,清大肠,推下七节骨,清利肠腑,以泻热;摩腹,摩脐,揉中脘,天枢,膏肓俞,脾俞,胃俞,以健脾和胃,消食导滞。

章门乃肝经之腧穴,具养肝益血,疏肝理气之功;且为脾脏之募穴,距健脾益气之效;又为八会穴之脏会,有补养五脏之用,故揉运章门,以其疏肝健脾,补养五脏之功,一可治小儿乳食积滞,而解“胃不和则卧不安”之夜啼,又可防痰湿,痰热之生成,则无疳证,惊风之发。

孩子夜啼小儿推拿 脾虚脏寒型夜啼推拿

临床症状:睡喜伏卧,腹痛,曲腰而啼,四肢欠温,食少便溏,面色清白,唇舌蛋白,舌苔薄白,脉沉细,指纹青红。

治则:温中健脾,益心宁神。

推拿处方:补脾经,推虎口三关,摩腹,揉运脾俞,膏肓俞,神堂,意舍,揉中脘,食窦。

推拿方解:推虎口三关,有温通周身阳气以祛除脾脏寒气之功,乃“寒者热之”之施;有补脾经,摩腹,脾俞,膏肓俞,揉中脘,食窦,以补脾健中,乃“衰者补之”之治也。摩神堂,意舍,乃益心宁神之用。

小儿推拿对夜啼有用吗 乳食积滞型夜啼推拿

临床症状:夜间阵发啼哭,脘腹胀满,呕吐乳块,大便酸臭,舌苔厚,指纹色紫。

治则:健脾和胃,消食导滞。

推拿处方:清补脾经(先清后补),清胃经,大肠经,推虎口三关,摩腹,摩脐,揉中脘,天枢,食窦,章门,膏肓俞,脾俞,位胃俞,推下七节骨。

推拿方解:清补脾经,揉食窦,以健脾利湿退虎口三关,清大肠,推下七节骨,清利肠腑,以泻热;摩腹,摩脐,揉中脘,天枢,膏肓俞,脾俞,胃俞,以健脾和胃,消食导滞。

章门乃肝经之腧穴,具养肝益血,疏肝理气之功;且为脾脏之募穴,距健脾益气之效;又为八会穴之脏会,有补养五脏之用,故揉运章门,以其疏肝健脾,补养五脏之功,一可治小儿乳食积滞,而解“胃不和则卧不安”之夜啼,又可防痰湿,痰热之生成,则无疳证,惊风之发。

小儿夜啼推拿手法 小儿脾虚夜啼

症状表现:哭声无力,面色清白、口中冷气,四肢冰凉,不思乳,便淌,唇色淡白。

揉外劳宫

将食指放在中指上,按揉位于小儿手背中指与无名指掌骨之间的穴位(外劳宫)。以拇指罗文明左右揉之,5-10分钟。

补脾经

用拇指直推位于小儿拇指侧的线状穴位(脾经)。自指尖推向指根。100-300次。

推三关

用食指、中指指面推前臂桡侧100-300次,从腕关节直向肘关节

揉中脘

用拇指或者中指揉肚脐上4寸的中脘穴100-300次。

揉小天心

用拇指揉大小鱼际交接处的凹陷中,100-30次。

掐揉五指节

用拇指指甲掐手背上五指第一指间关节各3-5次,再用拇指指端揉各处30-50次。

小儿推拿治疗小儿夜啼

一、治疗原则

该病的治疗原则为安神宁志。中焦脾寒者温中散寒,健脾安神;心经积热者清心泻火,通腑安神;惊骇恐惧者镇惊安神;乳食积滞者消积导滞,理中安神。

二、基本操作

1、患儿取家长抱坐或仰卧位:按揉百会100次,摩囟门一分钟,按揉人中100次;清肝木100次,清心火100次,揉小天心100次。

2、患儿俯卧位:自上而下掌摩脊柱3~5遍;捏脊3~5遍,按揉膈俞、肝俞、心俞、脾俞、胃俞、肾俞、命门、腰阳关、膀胱俞,每穴约半分钟;横擦腰骶部,以透热为度。

三、辨证施治

1、中焦脾寒:补脾土300次,推三关50次,揉外劳宫100次;拿肚角5~8次,顺时针方向摩腹5分钟,振腹一分钟或以透热为度;捏脊3~5遍,按揉脾俞、胃俞、足三里,每穴约半分钟;横擦腰骶部,以透热为度。

2、心经积热:清心火300次,清肝木100次,清小肠经100次;掐总筋10次,分腹阴阳50次;揉小天心100次,揉内劳宫50次,揉神门100次;清天河水100次,退六腑50次;推涌泉100次。

3、惊骇恐惧:按揉百会100次,摩囟门两分钟;清心火100次,清肝木200次,补肾水300次;掐小天心50次;摩脊柱2~3遍。

4、乳食积滞:揉板门100次,补脾土100次,清胃经100次;清大肠经100次,全运内八卦50次;揉中脘100次,顺时针方向摩腹3分钟,揉脐及天枢100次;捏脊3~5遍,揉龟尾100次,推下七节骨100次。

孩子夜啼小儿推拿 惊骇恐惧型夜啼推拿

临床症状:睡中时作惊惕,唇与面色乍青乍白,紧偎母怀,指纹色青,脉,舌无异常变化。

治则:养血益肝,镇惊安神。

推拿处方:推攒竹,清肝经,揉小天心,五指节,摩肝俞,膏肓俞,魂门,神堂。

推拿方解:对于惊骇恐惧而夜啼者,有推攒竹,清肝经,揉小天心,揉五指节,镇惊除烦之施;肝气虚,肝血不足,血虚魂不守舍,有摩肝俞,膏肓俞,魂门,神堂之治,借膀胱经激发脉气,输布津液,则肝气充,肝血足,魂守舍,心神宁,而无惊恐夜啼之候。

宝宝夜啼推拿 小儿乳食积滞

症状表现:夜间阵发性啼哭,脘腹胀满拒按,呕吐乳快,大便酸臭,舌苔厚。

清补脾经

用拇指来回推拇指末梢节螺纹面100-500吃。

清大肠

用拇指指推桡侧缘100-500次,从虎口推向指尖。

运内八卦

用拇指沿着顺时针方向运手掌内八卦100-300次。

揉中脘

用中指揉肚脐上4寸的中脘穴100-300次。

摩腹部

用手掌或者四指端按摩腹部100-200次。

揉小天心

用拇指揉大小鱼际交界处凹陷中100-300次。

掐揉五指节

用拇指指甲掐手背上五指第一指间关节各3-5次,再用拇指指端揉各处30-50次。

婴儿夜啼怎么按摩 婴儿夜啼病因病机

脾胃虚寒 :脾胃虚寒引起的夜啼多发生在下半夜,脾胃虚寒的病因可能是母亲本身就是虚寒体质,或孕期贪吃生冷食物,或者喂养调护不当导致宝宝受寒。

内热:婴儿上半夜啼哭,多是受热所致,可能是母亲在孕期过多食用辛辣,烧烤之物,致使胎儿受热,也可能是出生后养护不当,给宝宝穿的过多,捂的过于严实,导致火热之气结于心脾,内热烦躁不堪而啼哭。

饮食所伤:饮食所伤导致夜啼主要是由于喂养不当或消化不良所致宝宝夜间啼哭。

受惊:宝宝神气怯弱,若突然目触异物,耳闻异响,受到惊吓,导致神志不宁,亦会引发夜啼。

宝宝夜啼怎么推拿 小儿夜啼推拿手法

补脾经:脾经亦称脾土,位于拇指桡侧指尖至指根处,微屈拇指,自指尖推向指根为补脾经,推100-500次。

推三关:三关位于前臂桡侧,腕横纹至肘横纹成一直线,将食指,中指并拢,用指腹从腕横纹起推至肘横纹,或用拇指桡侧推之,称推三关,推100-300次。

摩腹:用掌心或四指在腹部作顺时针方向(或逆时针方向)抚摩,摩200次,约5分钟。

揉中脘:中脘位于脐上4寸,用指端或掌根按揉,揉100-300次。

揉小天心:小天心位于大小鱼际交接处凹陷中,用中指指端揉100-300次。

揉百会:百会在头顶,当前发际正中直上寸,用拇指按或揉之,揉100-300次。

揉外劳宫:外劳宫位于手背,与内劳宫相对处,用中指端揉之,称揉外劳宫,揉100-300次。

清心经:心经位于中指末节螺纹面,由指根向指尖方向直推为清心经,推100-500次。

清肝经:肝经位于食指末节螺纹面,由指根向指尖方向直推为清肝经,推100-500次。

清天河水:天河水位于前臂正中,总筋至洪池(曲泽)成一直线。用食指,中指二指指腹面自腕推向肘,称清天河水,推100-300次。

掐五指节:五指节为手背五指第一指间关节。用拇指甲掐称掐五指节,掐3-5次;用拇指,食指揉搓,称揉五指节,揉30-50次。

小儿夜啼推拿手法有哪些

小儿脾虚夜啼

症状表现:哭声无力,面色清白、口中冷气,四肢冰凉,不思乳,便淌,唇色淡白。

揉外劳宫

将食指放在中指上,按揉位于小儿手背中指与无名指掌骨之间的穴位(外劳宫)。以拇指罗文明左右揉之,5-10分钟。

补脾经

用拇指直推位于小儿拇指侧的线状穴位(脾经)。自指尖推向指根。100-300次。

推三关

用食指、中指指面推前臂桡侧100-300次,从腕关节直向肘关节

揉中脘

用拇指或者中指揉肚脐上4寸的中脘穴100-300次。

揉小天心

用拇指揉大小鱼际交接处的凹陷中,100-30次。

掐揉五指节

用拇指指甲掐手背上五指第一指间关节各3-5次,再用拇指指端揉各处30-50次。

小儿心热夜啼

症状表现:仰面而啼,见灯光哭啼更甚,哭声宏亮,面赤唇红,烦躁不安,便秘小便红赤,舌尖红,苔黄。

清心经

用食指、中指推中指末节螺纹面100-500次,向指尖方向推。

清肝经

用食指、中指推食指末节螺纹面100-500次,向指尖方向推。

清天河水

用食指、中指指面推前臂正中100-300次,自腕关节推向肘部。

揉小天心

用拇指揉大小鱼际交界处凹陷中100-300次。

掐揉五指节

用拇指指甲掐手背上五指第一指间关节各3-5次,再用拇指指端揉各处30-50次。

小儿惊恐夜啼

症状表现:睡觉中时作惊惕,哭啼不安,面色青,稍微有声响则夜啼不已,喜欢抚抱而睡。

清肝、心、肺

用食指、中指指端推宝宝食指、中指、无名指末节螺纹面个100-500次,向指尖方向推,可三穴同时推拿。

补脾经

用拇指直推位于小儿拇指侧的线状穴位(脾经)。自指尖推向指根。100-300次。

内蕴八卦

用拇指沿着顺时针方向运手掌内八卦100-300次。

揉小天心

用拇指揉大小鱼际交界处凹陷中100-300次。

掐揉五指节

用拇指指甲掐手背上五指第一指间关节各3-5次,再用拇指指端揉各处30-50次。

小儿乳食积滞

症状表现:夜间阵发性啼哭,脘腹胀满拒按,呕吐乳快,大便酸臭,舌苔厚。

清补脾经

用拇指来回推拇指末梢节螺纹面100-500吃。

清大肠

用拇指指推桡侧缘100-500次,从虎口推向指尖。

运内八卦

用拇指沿着顺时针方向运手掌内八卦100-300次。

揉中脘

用中指揉肚脐上4寸的中脘穴100-300次。

摩腹部

用手掌或者四指端按摩腹部100-200次。

揉小天心

用拇指揉大小鱼际交界处凹陷中100-300次。

掐揉五指节

用拇指指甲掐手背上五指第一指间关节各3-5次,再用拇指指端揉各处30-50次。


小儿夜啼推拿手法图解 小儿惊恐型夜啼推拿

病因:小儿心气未充,神志祛弱,突受惊恐,则神志受扰,心神不宁,故常夜间惊啼不眠。

主证:睡中时作惊惕,突然啼哭,呈惊恐状,紧偎母怀,面色乍青乍白,舌苔多无异常变化,夜间脉多急数。

治则:镇静安神。

推拿处方:清肝经,清心经,掐揉小天心,掐揉五指节,清补脾经,清天河水。

推拿方解:清肝经,清心经,清天河水以清心除烦;掐揉小天心,掐揉五指节以镇静安神。

小儿夜啼推拿手法 小儿惊恐夜啼

症状表现:睡觉中时作惊惕,哭啼不安,面色青,稍微有声响则夜啼不已,喜欢抚抱而睡。

清肝、心、肺

用食指、中指指端推宝宝食指、中指、无名指末节螺纹面个100-500次,向指尖方向推,可三穴同时推拿。

补脾经

用拇指直推位于小儿拇指侧的线状穴位(脾经)。自指尖推向指根。100-300次。

内蕴八卦

用拇指沿着顺时针方向运手掌内八卦100-300次。

揉小天心

用拇指揉大小鱼际交界处凹陷中100-300次。

掐揉五指节

用拇指指甲掐手背上五指第一指间关节各3-5次,再用拇指指端揉各处30-50次。

相关推荐

晚上哭闹不睡觉怎么办

1、“缄默沉静疗法”。对某些宝宝来说白日过度振奋可致使深夜啼哭,对这类宝宝经过“缄默沉静疗法”,即白日对宝宝少说话,采纳默默无语的笑和宝宝接触,从而使原先因为遭到过火照顾而致使高度紧张的宝宝起到镇定作用。 2、家庭成员不要说一些引起妈妈焦急不安的话,体贴妈妈及宝宝的口气可使双方紧张情绪得到放松,半夜啼哭的现象也会逐渐地消失。 3、小儿缺钙也是引起小儿夜啼的重要因素,可以通过补钙和补充维生素D的方式来治疗。

破译宝宝17种哭声

宝宝生理性啼哭 正常的啼哭:声音抑扬顿挫,很响亮,并有节奏感;哭而无泪,进食、睡眠及玩耍都很好,每次哭的时间很短,一天大概能哭好几次。这时妈妈只要轻轻触摸他、对他笑,或把他的两只小手放在腹部轻轻摇晃两下,宝宝就会停止啼哭。 表达意思:我很好,身体很健康! 这种啼哭是婴儿的一种特殊的运动方式,它对于宝宝的健康有益处: ·加大肺部活动量,即吸进更多的新鲜氧气,排出体内的二氧化碳。 ·加快血液循环,促进身体新陈代谢,因而促进生长发育。 ·促进神经系统的发育,使条件反射逐步形成,智力增强。 ·增进食欲,促进胃肠道

婴儿夜啼推拿 脾胃虚寒致夜哭推拿手法

主证:夜间阵阵啼哭,哭声尖锐,面色清白,唇鼻周围色青明显,四肢不温,大便色绿伴有粘液及奶瓣等,小便清长,苔薄白,脉沉细。 治则:温中健脾,理气止痛。 推拿取穴:推补脾土8分钟,揉外劳宫10分钟,推上三关6分钟,捏挤神阙穴,天枢,四横纹各1分钟。 推拿功效:推补脾土,掐四横纹,温中健脾扶脾阳;揉外劳宫,捏挤神阙穴,双天枢,温下元,散凝寒,助消化,止腹痛;推上三关,调和营卫以助疗效,寒气除,气机通,腹痛止,入夜自安。

一岁宝宝夜啼怎么办

长牙期的疼痛可能是引起宝宝夜啼的一种现象,但是我们需要提醒大家的是,宝宝夜啼应对方法很简单,毕竟宝宝在出生之后五个月左右的时间,就开始长牙,一直到两岁开始长全,宝宝小时候很有可能是因为长牙带来的不适而哭吵。注意观察宝宝的脸颊、下巴,如果有明显的口水红疹、牙龈肿大、触痛及轻微发烧等,就要考虑是否有长牙疼痛困扰着宝宝。可以采用,局部冷敷的方法缓解宝宝的不适。待宝宝牙齿长出后,睡眠会自然好转。 憋尿而哭吵,有的宝宝,尤其是男宝宝,因憋了尿,膀胱饱满的刺激使宝宝感到不适,于是宝宝就会表现为睡觉不踏实、来回翻身、伴

宝宝夜啼怎么办

不少孩子白天好好的,可是一到晚上就烦躁不安,哭闹不止,人们习惯上将这些孩子称为“夜啼郎”。这是婴儿时期常见的睡眠障碍,也叫“闹夜”。 婴儿夜啼最初是生物时钟上的原因,新生儿中枢神经系统发育尚未完善,昼醒夜眠的条件反射还未建立,对外界的声、光等刺激容易泛化,引起突发哭闹。一般情况下,新生儿在生后15天大脑皮层的条件反射逐渐开始形成,当白天睡得过多时,夜间就会哭闹不止。其他一些因素,例如环境的温度与湿度或太冷、太热,太闷也会使小儿不适而哭闹。还有一些婴儿半夜一定要喂一次奶,如果不喂就哭闹不止。有的婴儿尿布湿了

月子餐饮食注意事项 忌喝茶水

产后的新妈妈应该减少喝茶,茶水中的鞣酸会影响到乳腺的血液循环,影响到乳汁的正常分泌,还可能会导致茶水中的咖啡因听过乳汁进入宝宝体内使得宝宝夜啼、肠痉挛等不适。另外新妈妈如果已经有贫血的话,喝茶会影响到铁质的补充吸收,加重病情。

小儿夜啼推拿手法图解 小儿夜啼护理注意

1.保持患儿所处环境安静,避免患儿受惊吓。 2.脾寒者,注意保暖;心热者,切勿过于保暖。

宝宝夜啼的临床诊断

诊断要点 婴儿难以查明原因的入夜啼哭不安,时哭时止,或每夜定时啼哭,甚则通宵达旦,但白天如常。临证必须详细询问病史,仔细检查体格,必要时辅以有关实验室检查,排除外感发热、口疮、肠套叠、寒疝等疾病引起的啼哭,以免贻误患儿病情。 鉴别诊断 与不适、拗哭相鉴别。小儿夜间若喂哺不足或过食,尿布潮湿未及时更换,环境及衣被过冷或过热,襁褓中夹有缝衣针或其他异物等,均可引起婴儿不适而啼哭,采取相应措施后则婴儿啼哭即止。有些小婴儿因不良习惯而致夜间拗哭,如夜间开灯而寐,摇篮中摇摆而寐,怀抱而寐,边走边拍而寐等,要注意加以

宝宝夜啼的家庭护理

宝宝在夜间如果是由于疾病引起的哭闹的话,应该对其进行采取积极的方式进行治疗的,非疾病引起的那么就需要给予宝宝安抚,不要让宝宝长期的哭闹的,下面介绍家庭的护理 1要解除宝宝的饥饿,要根据宝宝的需要进行喂食,宝宝是为了有吸允的欲望的话你可以给予他一个奶嘴的,宝宝的房间应该在26摄氏度左右的,还要给宝宝勤换尿布 2应该把宝宝放在安静而且暖和的地方进行休息,紧紧的抱着宝宝,轻轻的摇晃,避免突然的震动惊吓到宝宝,当宝宝哭泣的时候应该抱着宝宝进行安慰,可以给宝宝唱歌 注意事项:要掌握一些安抚宝宝的方法的,这样才可以避

宝宝夜啼的原因

新生儿在夜里有可能会饥饿而哭闹,原因还是很多的,基本上是由疾病性的和非疾病性的原因的,下面进行介绍新生儿夜啼的原因给大家 1正常新生儿的生理性的哭泣是由于出现了肚子饿、尿布湿了、穿的过冷或者是过热的,还要注意宝宝是不是有情绪的波动的,在新生儿哭闹的时候要给与相应的安抚,直到哭闹停止 2任何能够引起疼痛的疾病都会引起新生儿的哭闹的,尤其是消化系统的疾病,哭闹是因为肠蠕动的增加或者是有肠痉挛的发生的,孩子营养不良出现佝偻病那么在夜间是常常会哭泣的 注意事项:积极的进行寻找孩子哭泣的原因的,如果是有疾病那么应该